登陆注册
79994900000007

第7章 大宋名人轶事

第一节 “三苏”成功秘诀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人们称为“三苏”。因苏家父子三人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故“三苏”全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据记载,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个成功男人背后,是和苏洵的妻子,即苏轼和苏辙的母亲程氏分不开的。程氏生于1010年,眉山人,是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家在四川眉州是一个望族大户,家境非常富有,使程氏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而通经史,有气节。

程氏在18岁时嫁入苏家,当时苏洵年仅19岁,是一个未知世事的懵懂少年。程氏嫁入苏家后,两人婚姻生活曾一度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有人建议程氏求助于自己的娘家,但却被有志气的程氏一口拒绝了,她不愿意别人说自己丈夫靠她家维生的闲言碎语。

据传说,苏洵从小很不喜欢读书,不知自强和上进。婚后依然没什么改进,照旧到处游荡,不懂得挣钱养家,一度使得从富家嫁过来的程氏抑郁不乐。也许是在妻子程氏的百般苦劝之下,苏洵忽然在他25岁那年幡然醒悟了,决定发奋读书、自强自立。

对苏洵的幡然觉悟,程氏甚是喜悦,自然分外支持。程氏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上事公婆,下教子女,终日勤劳不息。还在眉山城南纱谷行街上租来一栋宅子,经营起布帛织物的生意。

据记载,程氏嫁到苏家后一共生了六个子女,但只有苏轼、苏辙兄弟俩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苏洵长期读书游学在外,程氏兼主内外,除了持家,还亲自承担起对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家庭教育。程氏不仅教苏轼兄弟识字,也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品德育。苏轼的性喜直言,就与程氏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不无关系。

苏轼、苏辙在母亲的教育下,两人年纪很小时就博通经史,继而同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然而,当他们兄弟俩高中进士时,母亲程氏却于同年四月初八孤独地离世。

程氏,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一位令人难忘的中国古代伟大女性。

第二节 苏轼秘事揭秘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苏轼生于宋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宋嘉祐元年(1056年),21岁的苏轼首次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次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宋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之时,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疏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0多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是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子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疏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了。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宋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宋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徽宗即位后,苏轼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1年)被大赦,复任朝奉郎,在北归途中死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66岁。

集道德文章于一身的苏轼,其后世影响不在屈原、李杜、韩柳之下。而他的大度,尤为人所叹服。

宋元符三年五月,苏轼遇赦,结束七年流放从海南北归。当时传闻,他将入朝拜相。曾在哲宗朝为相的章惇之子章援,因害怕其父对苏轼的迫害甚多而受打击报复,特意写了一封长信给苏轼,请求他的宽宥。苏轼即作回信,表示不咎既往。

苏轼与章惇有“同年”之谊。仁宗嘉佑二年,苏轼、苏辙兄弟和章惇均为同榜进士,并做了颇有情谊的好友。但在哲宗亲政,章惇、蔡卞当权之后,因为政见的分歧,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将苏轼降职免官,贬至惠州。绍圣四年,再贬苏轼为琼州别驾,发配儋县。身为宰相的章惇还特别下了一道命令:不准苏氏兄弟在官舍居住。

在政治和生活的双重迫害下,苏轼只得租用民房栖身。可谓凄风苦雨,备受摧残!2000多个苦熬的日日夜夜,苏轼身心备受伤害。这样的政治恩怨和生活逼迫,无论放在哪个人身上,都是难以释怀,刻骨铭心的!但落到苏轼头上,既不想翻历史的旧账,也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说何益”一笔带过。这种宽宏大量,实属罕见。

不念旧恶的苏轼非常怀念与章惇的“同年”之谊,并为其遭贬后的生活、健康而牵挂。在给章援的覆信中,苏轼叮嘱他好好照顾年迈的父亲,多备些家常用药,切不可服外物。苏轼还给病中的章惇寄去一些药方,嘱其多多保重自己。苏轼对迫害过自己的章惇,仍像对老朋友那样,关爱有加,不计前嫌。他的宽容大度,到了把苦难、冤屈、创伤留给自己,把友谊、关爱、真情都付于别人的境界。

20余年的颠沛流离,苦痛磨难,终不改其人性本善的信念。

在宋朝,文人携妓、喝花酒,似乎是常事,苏轼也不例外。《东坡乐府》存词300多首,其中,直接题咏和间接涉及歌妓的,多达180多首。苏轼的“歌妓情缘”,只限于“畅饮和吟诗听曲”。他对于歌妓,抱有的多是一份同情和仁爱。

据说,苏轼一生遇有歌妓酒宴,便欣然参加。但苏轼并不特别迷恋哪一名歌妓,他只是喜欢酒宴征逐,和女人逢场作戏。对于歌妓,苏轼十分随和,“乐而不淫”。常做的事,却是为歌妓题诗,或者脱籍。

有一次,在黄州为苏轼送行的宴席上,一名歌妓走到苏轼面前,求他在她的披肩上题诗。苏轼并不认识这名歌妓,但他慨然应诺,立即吩咐研墨,提笔写道:“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至此,却停下来,与朋友继续吃饭谈笑。在座的人大为惊讶,觉得苏轼的诗也不过如此。李琪走上前,请求苏轼把诗写完。于是苏轼复提笔,将这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整首诗,音韵和谐,对李琪的赞美恰到好处。李琪,这一无名寂寂的歌妓,也因此名垂不朽。

苏轼从黄州到汝州的途中,经过润州。润州太守许遵为他设宴接风。官妓郑容、高莹陪侍。郑、高二人早有从良之心,于是就请苏轼为她们向太守说情。苏轼点头答应了,但他在酒席上却一直未提此事。两名歌妓心急如焚,临别时赶到苏轼的船上再次恳请。苏轼便拿出一首《减字木兰花》交给她们,其词曰:“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对她们说:“你们拿这首词去见太守,太守一见,便知其意。”果然,太守览词,莞尔一笑,便随了两人落籍从良的愿望。

这首词,乍一看并无高明之处。其秘密就在每一句的开头一字。将每一句的开头一字连起来读,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落籍,就是除去妓女名籍;从良,是指妓女出嫁嫁人。

苏轼先后娶过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名叫王弗,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乡贡进士王方的侄女。苏轼结婚时19岁,这一年王弗16岁。按苏轼自己的说法,他本想过隐居生活,既不想娶妻也不想做官,只是迫于家庭压力,才不得已结婚考进士。不过王弗进了苏家,伺候公婆无微不至,让苏轼很感动。更让苏轼吃惊的是,王弗没读过书,只是在他读书时喜欢陪在他身边。而当他偶尔有所遗忘时,王弗竟能把一段段的文字背出来,这让苏轼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签书凤翔府判官,带着王弗赴任。苏轼是个有口无心的性格,在官场上混容易吃亏。王弗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丈夫很留心。苏轼接待客人时,王弗常躲在帘后听,客人走后,她很快做出判断客人是否可交。可惜好人不长命,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刚从凤翔回到汴京,王弗便因病去世了。后来,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熙宁二年后,苏轼相继担任过开封府推官,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刚到湖州没几天,就遭奸人陷害蹲了大狱。王闰之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没有跟随苏轼赴汴京狱。几个月后,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久王闰之由苏辙护送到黄州。王闰之和她堂姐王弗一样聪慧,她甘愿和丈夫过清净的农家生活。元丰八年(1085年),跟随了苏轼20多年的王闰之因病医治无效,死于汴京。

苏轼身边还有位丽人也姓王,叫朝云,是他当杭州通判时收入室中的,那年朝云才12岁,是杭州的歌妓。王朝云跟着苏轼也没少担惊受怕,发配黄州、流放惠州,都在苏轼身边。绍圣三年(1096年)七月,王朝云死于惠州,年仅34岁。

苏轼一生接触过的女人不止这三位。王朝云死后,苏轼身边还有侍妾碧桃、榴花相伴。关于碧桃、榴花的记载比较缺乏,其真实性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三节 王安石吃饭轶事

在北宋的宰相中,王安石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个人卫生一塌糊涂之外,在吃的方面也不拘小节。

据说有一天,宋仁宗心情很好,决定开一场“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官都请到御苑,领略一番原汁原味的皇家情调。当时王安石的职务是“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书,管机要的重臣也在被邀之列。

“赏花钓鱼宴”的娱乐项目有赏花和钓鱼两项,聚餐前来宾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以尽雅兴。王安石对花不感兴趣,他选的是钓鱼。早有内侍将备好的鱼饵盛在金盘中置于茶几上。鱼饵中掺了不少各种香料,不要说鱼,就是人也会抵挡不住诱惑。王安石闻到了香气,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粒鱼饵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这一尝居然对上了他的胃口,遂一发不可收,竟将一盘鱼饵吃了个精光!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仁宗耳中。第二天,宋仁宗很纳闷地对宰辅讲了这件事,并说:“王安石这人真是怪啊,误食鱼饵一粒也就罢了,可他生生吃下一整盘,不近情理嘛!”

其实不只这件事,王安石不近情理的作风是一贯的。别人请他如此,他请别人同样如此。

王安石做宰相后,有一天,他的儿媳娘家一个姓萧的亲戚到京城拜访他,王安石很有礼节地为客人安排了接风宴。第二天,萧公子盛装如约而往,兴致勃勃等着入席,可是午饭时间都过了,主人却没有一点开饭的动静。萧公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但已经约好了的,又不敢不辞而别,只好耐着性子等着。过了好一阵子,王安石终于请客人入座。落座后的萧公子一看餐桌,那上面只有酒。萧公子心里虽不爽,也无可奈何。

几杯下肚之后,终于上了两个胡饼,外带几块猪肉,这就把主菜上齐了。随后上主食,下饭的是一小盆菜汤。这便是今天王安石宴请客人的全部菜单。

萧公子是富家子弟,平日好吃好喝惯了,面对宰相的“盛宴”,尽管肚里已空,却没有一点下筷子的动力。但不吃几口又觉得对不住亲戚的盛情,无奈之下,只勉强把胡饼中间的部分吃了,而把四周部分丢下。王安石捡起萧公子丢弃的饼边有滋有味大吃起来。萧公子见状惊愕不已,二话没说就赶紧起身告辞了。

第四节 “伪君子”朱熹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没过几年,朱熹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世长辞。

那么,历史上的朱熹究竟有没有“纳尼为妾”?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

此事还得从“庆元党案”说起。《宋史》卷三十七记载:“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

这段记载说的是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1196年),时任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之事。沈继祖罗列朱熹十大罪状,其中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这后两条是指控朱熹贪色好淫,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据此,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庆元党案”,无疑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宁宗时的外戚韩胄一度把持朝政,朱熹挚友、时任宰相赵汝愚则是其独断朝纲的主要障碍。韩胄欲打击赵汝愚,却又顾忌其门生故吏众多,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便谋划通过设立“伪学”之说,同时打倒赵汝愚、朱熹及其门生。本来这篇奏章已授意时任监察御史胡草拟,后胡升任太常少卿失去言官资格而暂时搁置。恰好沈继祖升任监察御史,韩胄便私下让胡将奏章转交沈继祖,由沈负责上呈。最终的结果是宁宗帝原则上“准奏”:赵汝愚遭谪永州,朱熹被弹劾挂冠。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之后还把道学先生视作“逆党”进行清洗打击,被朝廷列为“伪学逆党”的官吏多达59人,朱熹自然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领袖。由此,迫使朱熹的众门生作鸟兽之散,或藏匿自保,或改换门庭。

照此看来,似乎应该是韩胄、沈继祖、胡等人蓄意谋害朱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宋宁宗为何忍心对自己的老师、当朝大儒下此狠手?其实,问题正出在朱熹自身。

朱熹是个书呆子,秉性过于耿直,宋孝宗时期就曾经连上六本奏疏,弹劾贪赃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得罪过一批权贵。宋宁宗即位后,经宰相赵汝愚推荐,朱熹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既当皇帝顾问,又任皇帝老师。当时朱熹已经65岁,照理应该知足守己。但他却是倚老卖老,总想当皇帝老子的家,还敦促皇帝别让那些左右近臣把自己架空了,惹得皇帝很不高兴。

试想,有哪个皇帝愿意听一个老学究总在耳边喋喋不休地指责自己的过错?于是,宁宗很客气地说:“您年岁大了,我担心您难以站着讲授,还是去做个宫观官吧!”但朱熹还是不知趣,又动不动以辞官胁迫皇帝。宁宗只得无奈地挽留道:“辞职之事,恐怕不合乎朕优待您这样的贤者之本意。”

朱熹的言行也引起韩胄一党的嫉恨,并将其视作眼中钉。于是便出现沈继祖弹劾朱熹的奏折,宁宗随即下诏撤朱熹职、罢掉宫观官,连门人蔡元定也被遣送道州编置和管束。

更要命的是,朱熹还在上表认罪时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数条,表示要悔过自新。这份认罪表,也一直成为后世攻讦朱熹“伪君子”的主要话柄。

一代大儒,弄得如此狼狈不堪,斯文扫地,朱熹自己应该负几分责任呢?

第五节 “滑头”宰相赵普

在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赵普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除了与赵匡胤关系特铁外,还和赵氏皇族的其他成员打得火热,尤其深得赵氏兄弟的母亲昭宪太后的青睐。皇室的核心机密,别人掺和不得,赵普则是例外。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昭宪太后身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赵匡胤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到病榻前口授遗嘱,大意是要吸取后周“主少国疑”丢掉江山的教训,要求赵匡胤不得传位于儿子,只能传位给弟弟。赵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长兄和五弟早亡,只剩下两个弟弟——三弟赵光义和四第赵廷美。昭宪太后临终前给他设计的传位线路图是: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传位给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因担心儿子们不遵此命,昭宪太后导演了一场“金匮之盟”的游戏,让赵普把她的意图以盟誓形式记录下来,“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昭宪太后生怕日后生变,皇家没人认账,就让她最信赖的赵普做证人,让他在盟誓上签字画押,这才放心去了。

赵普是“金匮之盟”的三个当事人之一,昭宪太后之所以把皇室的核心机密宣示于他,主要目的是想要他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宋太祖赵匡胤十分听话,果然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然而,赵光义却没能遵照盟誓把皇位传给赵廷美。这其中,赵普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扮演了一个不厚道的角色。

按说,昭宪太后如此信任赵普,赵普理应倾力回报,然而,他没有这样做,在忠厚和滑头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宋太宗赵光义早就看赵廷美不爽,传位于他总觉得心有不甘,如果不传位给赵廷美,赵普这道坎则不能通过。于是,赵光义找了个机会试探赵普的态度:“赵爱卿,朕这皇位是该传给儿子还是传给兄弟呢?”

赵普是绝顶聪明之人,对赵光义的心思早就心里有数,遂面不改色心的回答道:“陛下,这事太祖已经失误,难道您还要再次失误吗?”显然,他在用暗示法为太宗指点迷津。

其实,宋太宗要的并非赵普的提醒,而只是一个态度。现在好了,赵普的表态让他吃了定心丸。

最不幸的是赵廷美,如果按照昭宪太后定下的调子,他是有机会做皇帝的,但赵光义与赵普的不谋而合粉碎了他的帝王梦。他不但做不成帝王,就连做个普通人都难。宋太宗容不得他的存在。在这个问题上,赵普指使开封府李符上言猛参赵廷美。结果,赵廷美被贬到了偏远的房州(今湖北省房县),最终忧悸而亡。这件事,赵普的落井下石的确有失厚道,难怪《宋史》这样说他:“凡廷美所以遂得罪,普之为也。”

第六节 真实的名臣寇准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

历史上寇准的真实形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宋史寇准传》中描述道:“(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寇准为什么会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了寇老西儿呢?这就要从老百姓的心理来分析了。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理想化地把忠诚清廉与简朴贫困联系在一起,遂建立了一个忠臣必然清、清官必然穷的等式,好像不做苦行僧就不是清官似的。

从历史上来看,寇准是个名臣、忠臣。特别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南下攻宋,兵锋直抵黄河北岸,北宋朝野震惊,许多人甚至主张放弃都城南逃。此时,是寇准力挽狂澜,坚持真宗亲征,反对南迁,这才使军心渐渐稳定下来。在射杀辽军先锋萧挞览,挫败了辽军不可一世的气焰之后,寇准又主持谈判,以相对有利的条件与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国与中原王朝近百年的战争,开始了宋辽之间100多年的和平时期。

既然是名臣、忠臣,寇准就该清贫。于是寇准的酒肉宴席没了,蜡烛也熄灭了。

事实上,寇准的“奢侈”与清廉并不矛盾。要知道北宋大臣的待遇是很好的,其宰相和枢密使一级的执政大臣的年俸是3600贯钱、1200石粟米、40匹绫、60匹绢、100两冬绵、14400束薪、1600秤炭、7石盐再加上70个仆人的衣粮。

应该说,寇老西儿只是一个存在于虚幻世界中的圣贤,而寇准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第七节 真实的奸臣高俅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他以一市井无赖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绝。

高俅(?—1126年),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据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史”,他为人乖巧,擅长抄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而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而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

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王诜是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皇帝)的姑夫。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与在端王关系密切,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书画。

有一天,王诜和赵佶一起等待上朝,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向王诜借篦子刀修理鬓角。王诜的篦子刀很漂亮,赵佶很喜欢。刚好王诜有两把一样的,第二天就让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时,喜好踢足球的端王正在踢球,端王就邀高俅一起踢。这一踢,让端王大为欣赏。于是派人给王诜传话:“谢谢你送的篦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不久,哲宗去世,端王赵佶成了大宋的皇帝。徽宗赵佶有心提拔高俅。但大宋朝提拔官员有一套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

徽宗赵佶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徽宗让高俅先到下面去“镀金”,并没想他真的能建功。边帅刘仲武等人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镀金”的,便格外帮衬。恰好,高俅在边关时,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胜仗。高俅升迁的资本,当是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并最后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达20多年。

高俅主掌大宋军权时,大宋军队早已没了战斗力。高俅不完全是靠踢一脚好球而身居高位不衰的。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很有些手段。

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高俅管理禁军时,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高俅曾主持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

高俅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之前有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刘仲武在政和五年(1115年)打了败仗,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他的仕途没有受到影响。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蔡京等人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他不忘苏氏,每当苏轼的子弟入都,则给他们资助,颇为时人赞许。

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人也非一党。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之后,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徽宗南逃到了泗州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了泗州,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了冲突。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来,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当时随从徽宗的童贯等“六贼”,后来都被宋钦宗处死并枭首。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他的下场比童贯、蔡攸(蔡京长子)等人幸运。

《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高俅迫害他的情节同样纯属虚构。从史书、文人笔记等现有资料来看,历史上确实有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林冲、李逵等一百单八将,更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宋江起义的时间是宣和元年(1119年)到宣和三年。起义地区在太行山以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也不是高俅,而是北宋名将张叔夜。高俅也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高俅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

第八节 欧阳修的大度与绯闻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为人耿直,放荡不羁,对同僚刻薄有加,宽容不足,以至于树敌无数,屡遭同僚诟病和围攻。但这样一个对同僚刻薄的人,却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大度,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曾巩给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政见。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赏识不已,他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曾巩擅长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当成最堪造就的学生,悉心教导。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嘉祐二年(1057年)高中进士,从此一鸣天下。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日中天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27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后来进军科场,却接连落榜。苏洵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都烧了,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磨砺,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得到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张方平说,在文章方面,他人微言轻,此事非欧阳修莫属。于是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立即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嘉祐二年,欧阳修出任知贡举,担任这一年礼部省试的主考官。策论一场,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点检试卷官梅尧臣批阅试卷时,发现其中一篇写得特别精彩,随即呈给欧阳修阅览。欧阳修读过后,认为无论文采还是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名。复试时,欧阳修又见到一篇《春秋对义》,赞叹之余,便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这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看到后生才情勃发,年过五十的欧阳修竟然兴奋得孩童一般,爱才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只是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科考的一个侧影,当年共录取进士388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真可谓群星灿烂。之所以一次考试就能录取这么多名动当时、影响后世的人才,是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的。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响当当的人物,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称他为千古伯乐,应该不是过誉之词。

欧阳修活了66岁,做了42年的官,一生三次被贬,两次与范仲淹有关,还曾两次遭遇绯闻。

欧阳修第一次被贬是在1030年5月。当时范仲淹上《百官图》,批评宰相结党营私,任人不唯贤,结果反遭诬陷,贬至饶州。欧阳修对范仲淹主张改革、为政清廉向来尊重,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持,结果也被贬到湖北夷陵。

欧阳修第二次被贬是在1045年秋,与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有关。

欧阳修第三次被贬是在1067年,当时英宗去世,神宗即位。国丧期间,欧阳修内穿紫袄,被御史弹劾,贬至亳州。

欧阳修遭遇绯闻,起于第二次被贬前。

1043年,仁宗亲政,面对内忧外患,他号召群臣出谋献策,改革吏治。范仲淹提出的十项改革方案,得到了仁宗的赞赏。短短几个月,范仲淹就被提升为参知政事,担任副相。在“庆历新政”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尖锐地触及既得利益者,必然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有人攻击范仲淹搞派系斗争,利用少壮派打击元老派,闹得仁宗不知如何收场。次年6月,西北边事吃紧,仁宗正好趁机让范仲淹去守边。

1045年新年刚过,杜衍被罢相,富弼被免职,推行“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作鸟兽散。欧阳修公开为改革派鸣怨叫屈,惹仁宗不悦。但仁宗爱惜欧阳修的才能,不想拿他怎么样。此时欧阳修的朋友田况由真定改任秦州,仁宗就让欧阳修临时代理真定府事宜。可是,一个险恶的阴谋正在向他袭来,始作俑者就是谏官钱明逸。

钱明逸嫉恨欧阳修,欧阳修在参与编纂《新五代史》时,贬斥了钱氏的祖宗,即吴越国王钱氏家族。

钱明逸将诬告欧阳修私吞财产的状纸递到开封府。开封府尹杨日严阅状而窃喜,因为他主政益州(今成都)时,大肆敛财,贪污官银,曾遭到欧阳修弹劾,一直怀恨在心。状纸经开封府递达朝廷,宗仁即刻让人调查,结果查无实证。但钱氏家族并不就此罢休,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攻击欧阳修,制造了“盗甥”和“私从子妇”的绯闻。

“盗甥”事件是诬陷欧阳修与外甥女通奸。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氏不久便守寡,张氏前妻留有一女,欧阳修将她们接到家里抚养。其外甥女长大成人后,嫁给了欧阳氏远房侄子欧阳晟,但她不守妇道,与家仆私通,被人告发。后受人利用,屈打成招,竟然说欧阳修和她有乱伦,还欺占了她娘家的财产。显然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置欧阳修于死地。

尽管仁宗不相信欧阳修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并多次作出批示,表明态度,但人言可畏,何况那些人不依不饶,仁宗只好将欧阳修贬到滁州。

“盗甥”事件之后,那些小人又编造出“私从子妇”的绯闻,说欧阳修与儿媳乱伦。

经历两次绯闻的打击后,欧阳修心灰意冷,淡薄仕途,多次要求退休。1071年,欧阳修回到了安徽颍州,次年便去世了。

第九节 长胡子太监童贯

历朝历代,皇宫中有数以万计的太监,但“长胡子”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宋徽宗赵佶的宠臣广阳郡王、大太监童贯。

童贯,字道夫。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这几项记录是: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

《宋史》中有对童贯的外貌描述,他有三大特点:一是他的胡子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几根;二是他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三是他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阳刚气十足,不像是阉割后的宦官。

童贯为人很有度量,也能仗义疏财,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只是他仗义与疏财的对象都是后宫嫔妃、宦官、宫女以及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身边的近臣。这样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他还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意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皇帝欢心。

童贯净身入宫时,便拜在同乡、前辈太监李宪门下做徒弟。李宪是神宗时期的著名太监,在西北边境上担任多年监军,有些战功。童贯读过4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加上他曾经10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

徽宗登基时,童贯已经48岁。宋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内廷供奉官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但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他对这次机会的利用可称得上是老谋深算,意味深长。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10多年。

宣和二年,宋徽宗派童贯以宣抚制置使率兵15万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军,作战450多天,杀起义军7万多人。童贯因战功被封为太师。

宣和七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被封为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太原。当时,金国已灭辽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便由太原逃到汴梁,并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疏劾蔡京、童贯等6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也非童贯所创。童贯掌握兵权20年,在与西夏、辽和金的战斗中还算尽力,并没有投敌误国。北宋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朝廷腐败、经济崩毁。

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太监出身,加上骄恣而为,上下结怨。宋徽宗禅位之后,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1126年),童贯被一连三贬。七月时,童贯贬吉阳军(今海南崖县),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随员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及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斥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随员一刀砍下头颅。

第十节 好色英雄辛弃疾

宋代词人辛弃疾是个英雄,当年23岁的辛弃疾率领50余骑突袭5万人的金营,活捉了叛徒张安国,押回建康处决,还策反了1万余名士兵归宋。这事轰动天下,使他名重一时。

但辛弃疾同时也是个好色之徒,他一生中受到过六次弹劾,这些弹劾理由主要有三个:好杀人、好财和好色。如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复起知隆兴府。当年秋天,浙东安抚使韩侂胄就告了他一状:“以臣僚言弃疾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辛弃疾又被免官,失望地回到江西铅山瓢泉,锄田耕草,打发时光,两年后就郁郁而死。

辛弃疾的身体十分强壮,精力非常充沛。据许多史料记载,辛弃疾除了妻子范氏,还有整整、香香、飞卿或者阿卿、田田、钱钱五六个侍妾。其实,辛弃疾的侍妾绝对不止这些。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中云:“京畿有二漕,一吕晋,一吕正已。晋家诸姬甚盛,必约正已通宵饮。吕婆一旦大怒逾墙詈之,晋子一弹碎其冠,事彻孝皇,两漕即曰罢,吕婆有女事辛幼安,以微事触怒逐之。今稼轩桃叶渡词因此而作。”冯金伯说,吕婆之女曾事辛弃疾,因为一点小事被他休了。

随着年纪渐老,辛弃疾就是身体再强健,也应付不了诸多的女人。于是,他遣散了一些侍妾。他的《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就是送给遣散的侍妾阿钱的。《后斋漫录》记载的“辛稼轩有姬曰钱二,年老遣去,为赋《临江仙》赠之”可能说的就是这件事。他遣散侍妾粉卿,也写了一首《鹊桥仙·送粉卿行》。

辛弃疾的好色不仅仅是妻妾成群,他还经常和一些身份不明的女人发生一夜情。他的《南乡子·舟行记梦》云:“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呀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得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这首词记述了辛弃疾的一次船上的艳遇。另一首《霜天晓角·旅兴》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这一首词说的应该是辛弃疾的另一次艳遇。

辛弃疾甚至还不时光顾妓院。元代郭宵凤《江湖纪闻》中记载:“刘过,字改之,辛稼轩客之。稼轩帅淮时,改之以母疾辞归。是夕,改之与稼轩微服登娼楼。适一都吏令乐饮酒,不知为稼轩也,令左右逐之,二公大笑而归,即以为有机密文书,唤某都吏,其夜不至。稼轩欲籍其产而流之,言者数十,皆不能解。遂以五千缗为改之母寿,请言于稼轩,稼轩令倍之。稼轩为改之买舟于岸,举万缗于舟中。”辛弃疾和刘过去嫖妓,与一都吏令争风吃醋,辛弃疾官大压人,狠狠地敲了别人一杠子。

第十一节 沈括与悍妻的故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人。他和王安石一起排除万难并肩作战致力新政。沈括当时负责北宋财政部门的改革,他顶住一切压力罢免了六位不作为的官员,轰动一时。致力改革的同时,他还负责兴修汴河水利工程,身体力行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晚年的沈括归隐到镇江,他把烟柳画桥、溪流潺潺的居所命名为“梦溪园”,潜心作学问,写出了包罗万象的《梦溪笔谈》,成就了科学巨人的英名。

然而,这样一位英才却经年遭受家庭暴力的打击,血泪斑斑。真不敢想象,他对这样常人无法忍受的生活却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沈括的妻子张氏是京城人,父亲是朝廷命官。熙宁二年,张氏的父亲看沈括聪明勤勉、谦虚谨慎,就把女儿嫁给了丧妻的沈括。

沈括毕竟是有经历的人,加上张氏年轻貌美又有贵族气质,沈括处处依着张氏。张氏的跋扈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有一次,沈括不知为何惹怒了张氏,张氏冲上来一把揪住了沈括的胡子,沈括看到面前那张狰狞可怖的脸,下意识躲闪着,张氏紧紧拽着胡子不松手,沈括往后退想要挣脱,顷刻间胡子和下巴分离,沈括的下巴鲜血直流,家人们吓得捂住眼睛,不忍看这血腥的一幕。

这之后,沈括每次听到张氏的声音,就忍不住浑身战栗。梦溪园八年时光,沈括就是在这样的高压氛围中创作完成了《梦溪笔谈》。这本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著作笔触不乏幽默诙谐,捧读令人忍俊不禁,不知沈括在叙述这些的时候,是否脸上有伤、心中有泪?

沈括到镇江八年后,张氏去世了。朋友庆幸沈括终于摆脱了苦难,沈括却哭得很伤心:“张氏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自张氏死后,沈括的健康每况愈下,朋友们经常陪他散心。有一次在江边他们又说起了张氏,沈括一言不发抬脚就要跳江,幸好被朋友拉住了。

张氏让沈括如此留恋,想必一定自有她的妙处。

第十二节 “手搏状元”王嗣宗秘闻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是科举大比之年,经过层层考试获得最后殿试机会的举子们来到皇城的讲武殿,接受宋太祖赵匡胤的御试。在规定的时间内,举子王嗣宗和陈识同时最先交卷,而且两个人的答卷都非常优异,但状元却只能有一个。于是宋太祖下了一道圣旨,让王嗣宗和陈识当殿比武,优胜者即为该科的状元。

圣旨一出,两个举子就在金銮殿上大打出手。几个回合下来,王嗣宗一拳将陈识的帽子打落,胜负立分。赵匡胤当殿宣布王嗣宗为该科的状元。由于王嗣宗的状元是靠“拳头”得来的,所以他就有了一个“手搏状元”的雅号。

获得状元之后,王嗣宗被任命为秦州司寇参军,这本是一个不大的官职,不过是让他先历练一下,可是他却偏偏认真地干了起来。当时的秦州知州、侍御史路冲是一个酷吏,为政苛急,百姓民不聊生,盗贼蜂起。其他的官员迫于他的淫威,没人敢说什么,可王嗣宗却不管那一套。有一次,他在拜见路冲时,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路冲为政的各种不足之处。路冲恼羞成怒,当场就把王嗣宗抓了起来。之后,他又纠集了一帮泼皮无赖诬告陷害王嗣宗,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幸好朝廷派出的审案官员王廷范能够秉公执法,查出了王嗣宗确系冤枉,才让他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经过这一次牢狱之苦,初涉官场的王嗣宗秉性不改,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居然指责起皇帝来了。

当时的北宋皇帝已经换成了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他暗中向各地派出了许多特务,潜察地方官员的动静。本来皇帝对地方大员不放心,派人暗中监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王嗣宗却不管那一套,他抓住了几个特务,把他们解送到京城,并上奏章道:“陛下不去委任天下的贤俊,却相信这些猥琐的小人,让他们做耳目,臣认为真是不应该啊!”这一下可让宋太宗下不来台了。太宗大怒,立即派使者将王嗣宗抓到京城,下进监狱,停发俸禄。宋太宗毕竟不是个昏庸的君主,他主要是不满王嗣宗蛮横的态度,只想教训他一下,并不真想要他的性命。不久就赦免了他,恢复了他的官职。

这之后,王嗣宗做了多任地方官员,不管在哪里都做出了一番政绩。他为人刚毅,不信邪,经常对地方上一些劳民伤财的迷信活动进行整治,改变了一些地方的民风。由于优异的治绩,王嗣宗累官至御史中丞,进入了中央高层。

虽然官居要职,可王嗣宗直率刚劲的个性却丝毫没有改变,经常口无遮拦,让其他朝廷大员下不来台,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他为人过于豪放、不拘小节,在皇帝面前常有失礼的行为,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被再次外放,结束了第一次短暂的京官生涯。

到了地方,王嗣宗的能力再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帮助百姓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所到之处皆治理的井井有条。两年后,王嗣宗再次以极佳的政绩上调中央,出任枢密副使,成为了国家的副宰相。

这个时候,北宋的皇帝已是宋真宗赵恒了,而王嗣宗的顶头上司枢密使则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名臣寇准——一个跟他一样自负、刚毅的人。这两个自大的人碰到一起,结果可想而知,几乎没有什么事情两个人是能够谈到一起的,最后宋真宗只得将王嗣宗第二次外放出京。

第二次离开京城的王嗣宗再也没能回朝做官,最终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致仕,结束了他长达50多年的官宦生涯。

王嗣宗一生历仕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为政严明,政绩卓著。但是他“手搏状元”的出身,又使他为人粗鲁,常常口出不逊,不能够容身于朝堂之上。但纵观中国1000多年的科举史,王嗣宗绝对是产生的最离奇、最有特点的状元之一。

同类推荐
  • 悍铭骑

    悍铭骑

    边塞猛士裴云,受尽马贼欺辱!他挎起长刀,杀马贼,扫土匪,竟成为名将。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战匈奴,血染长刀,马踏西域!裴云看着远处乌压压的匈奴,身下的战马扬起前蹄,裴云长刀指天:“冲啊,杀他个片甲不留!”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奉系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奉系

    奉系军阀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直奉战争之前,这时的奉系军阀江湖气更浓,按照绿林的方式管理队伍,打仗的时候往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纯粹是打群架的套路;第二部分是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后,张作霖在东北卧薪尝胆,部队也逐渐走向正规化,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入关的奉军已经是一支铁打的部队;第三部分是皇姑屯以后,少帅张学良掌管东北军,此时的东北军就不再是军阀部队,而是国民革命军。如果打个比方,皖系军阀是一帮政客,直系军阀是一帮秀才,那奉系军阀就是一帮混不吝。皖系军阀要打仗,必然是先找人借钱,有了钱有了枪有了优势才敢开打;直系军阀是先开会,怎么打都商量好,然后点兵派将出去开仗;奉系军阀则不然,张作霖只要拔出枪来跳到桌子上,奉军摔了酒碗抄起家伙就能出去干。直皖军阀是“说完了再打”,而张作霖则是“打完了再说”,所以北洋军阀中真正靠枪杆子说话的,其实只有奉系这独一份。
  • 成王成枭

    成王成枭

    一个被枪毙的毒枭穿越到了地球天朝古代的平行世界。为了自己不死在无人的角落,不为人知。他一步步向着权利攀登。幸好,前世毒枭的生涯让他心机阴沉,奸诈腹黑,杀戮果断。他洞悉人性,立军功,换皇子,扶新帝,通西域……一件件阴谋从他手中产生,一场场祸患由他制造。在哪阵阵骆驼铃声中和胡姬婉转的惨叫中,他一步步向着一条为枭为王的道路上走去。
  • 秦末我为王

    秦末我为王

    秦末乱世,战乱不断,一个孤儿历尽千难,成为传世王者!
  • 闲情偶趣

    闲情偶趣

    紫薇?传说中的帝星、人间的圣人。脚踏一星——脚踏紫薇星奔走呼喊先古哲人思想。《闲情偶趣》讲述一条主线,一个思想,一个目标。《闲情偶趣》集古人、今人、海外、海内思想为一体。《闲情偶趣》为困惑的人生,纷扰的人生,斗争的人生,迷茫的人生送上一丝安静。《闲情偶趣》是休闲中的小乐趣,不要期望这本书有许多乐趣。《闲情偶趣》只给需要的人,绝不送给锦上添花的人。《闲情偶趣》的隐晦不亚于《易经》,《闲情偶趣》的担心不亚于《道德经》,《闲情偶趣》里没有《本经阴符七术》,《闲情偶趣》只是紫薇星的小思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密都的冒险者

    无限密都的冒险者

    无限的世界,能穿越世界的存在越来越多,各种神魔、空间、穿越者、系统、甚至是世界,冲突侵略不断。如一个空间崩溃毁灭,又会留下无数火种,形成更多穿越世界的组织,混乱在加剧,蔓延。忽有一日,出现一个特别的‘主神’,与众多动漫世界意志达成协议,于隐秘位面建立无限密都,培养冒险者,接收同盟世界任务,解决入侵者。此‘主神’思路不一样,对无限密都的冒险者,只提供辅助服务,不提供属性点强化、数据化身体等服务,美其名曰:困难,指引前进的方向,当困难被解决时,你已经前进一大步。于是,一群富有研究精神的冒险者,将从无限世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力量结合,创造了诸多奇特之物以及···意外。
  • 我想,你是我的阳光明媚

    我想,你是我的阳光明媚

    每一个女生都应该有一个属于她的阳光明媚。尹木佳有宁慕远。尹木彤有路边。沈晓柔有陈翰墨。杨夕有乔司安。
  • 美人策—妾本轻狂

    美人策—妾本轻狂

    一场捉奸居然让她命丧黄泉?!这是命运的玩笑还是另有安排?醒来睁开的第一眼,她居然遇上了传说中的魂穿!?不!不仅如此,她居然还身陷囹圄,进要智斗腹黑皇帝,退要周旋风流王爷,然后大战“老熟人”终极boss国师?那又怎样,河山待整,渣男作乱,她怎能袖手旁观!来来来!她穿越而来,铩羽而归,婀娜整河山,素手虐天下!
  • 魔帝神王

    魔帝神王

    仙界秩序魔帝君叶,返回地球在仙界经过数万年的他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君临天下的他淡漠一切,还有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女儿。有事欺负老婆,没事逗逗孩子,但是他的都市生活注定不会平静。还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那就是魔帝公主——君雨蝶!
  • 奴儿甜

    奴儿甜

    夜露万万没想到,七阿哥永硕简直和外传的判若两人,他不是好色的风流胚子,亦不是爱采花蜜的狂蜂浪蝶,随着服侍他的日子愈长,她愈是无可自拔地爱上了他,然而,她的爱却说不出口,低下的身分也无法与之般配,眼见他的大婚之日就要到来,她的心,彷佛被撕裂了……
  • 菜农逍遥行

    菜农逍遥行

    豪门阔少、世家贵子、门派翘首道:死光头,你要模样没模样,要身材没身材,就是一个刨土的货,有什么资格和我们抢女人?言守道:不对吧!我从来没有和谁抢过女人,是女人在抢我!且看言守,从微末到巅峰,兄弟相随,红颜相伴,弦歌挂锄走天涯!一锄在手,谁与争锋?
  • 溟域默氏传

    溟域默氏传

    在这强者为尊的溟域之中,弱小的楼默能否登上顶峰?这一路上又会有多少故事?让我们一起看下去!
  • 神州风云录

    神州风云录

    普通青年周刚,经历穿越来到神州大陆,看我一步一步如何踏入巅峰!
  • 世界RPG之大穿越

    世界RPG之大穿越

    “我穿越啦!我穿越啦……喂!为什么还有其他的穿越者!”“而且我们的名字都莫名其妙变成游戏ID了,还记不起来自己的真名了!”“这……这不是世界RPG吗?那个毫无人气的war3地图?”“我想要棍之勇者那样的世界啊!”群穿文,真实向,日常挨打,偶尔开挂。书友群258655271,一齐加入这场欢乐(雾)的穿越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