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1100000029

第29章 续大学三问

2003年时,曾因北大人事制度改革而引发一轮关于大学问题的争论。其实,事过之后并未“烟消云散”,若干涉及本源的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讨论。2005年喧嚣一时的“国学研究院”风波,本质上仍涉及大学发展的基本定位,但从这方面入手的立论并不多见。而若干大学排行榜的相继发布(如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排行榜、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行榜、德国建设精英大学的榜单等),则反映出当代大学的定位问题,不仅是中国一家“追赶世界一流”的需要,而且是全球化背景下回应现代性的“普遍问题”之一。如此,则有必要拓展视野,重新审问之。此时读到陈平原先生近年关于大学文章之结集《大学何为》,不禁心甚喜之,这不但由于一贯地欣赏陈氏自觉的文体意识与美文笔调,所谓“将论文与随感、演讲与问答、历史与现实、宏大叙事与私人记忆掺和在一起,造成一种明显的‘对话’状态”;且更在乎作者不为“论争而论争”,而是不断延续自身的“叩问与思考”的思路,所谓“叩问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思考大学的理念与实践”,实际上也意味着作者虽以人文学者的身份发言,却能超出偏激的论争话语,不在意“一时一地之得失与语境”,而能在“剑戟挥舞”的喧嚣文化场域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自家的“建设性”理念,用作者自家的话来说,就是“理解大学问题的复杂性,理解改革的代价,也理解各种冠冕堂皇的口号背后,很可能隐含着利益争夺甚至各种卑污的权谋”。全书三辑,如果说“我的大学”回到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场让人感到亲切,借此机会也了解师长辈的求知年代;“大学记忆”通过大学史的考察提出若干问题;那么,“大学理念”则无疑在深度思考方面更上一层楼,可以激起读者辩驳问难的欲望。

当年的诸多文章中,印象最深的乃是《大学三问》一篇,此次放置在“大学何为”的总题之下重新阅读,尤其激发出许多新鲜感想。作者将事关大学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三条,即“人文有无用处”、“管理是否万能”、“榜样如何获得”,其中很容易看出作为人文学者的基本思路。可如果落实到改革的具体进程之中,这三条的抽象意义虽大,但建设作用恐怕不彰。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其颇能涉及问题之根本,且在此基础上略加发挥引申,也提三个问题,以供参考。

问题之一,急速革新与渐进改良孰择?在体制平稳的前提下是否需要改革,对于现状,尤其是不合理的现状我们该怎样应对?改革是合理的,哪怕是在不触动或尽量少触动现有既得利益者的思路下进行的。这一问题,可能纳入现代中国的百年历程中,更易显得明白。往往是这样,改革者不得不触动,甚至是通过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推动改革的进行,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康梁,莫不如此;然而,正因如此,改革者必然困难重重,因为既得利益者往往具有很大的“势力”,这种“势力”甚至足以扼杀“改革者”。回顾历史上的改革,哪个不是如此呢?最好的效果,也是“鱼死网破”;退一步说,就是改革者取得了“胜利”,也必然只是暂时的。谁又心甘情愿地被剥夺原有的权益?哪怕是不合理的“特权”?所以,这些“势力”必然会反扑,或在身前,或在身后。于是,改革者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人有“善终”的下场,不管是商鞅还是王安石,不管是张居正还是戊戌六君子。其实,这一问题,值得细加考量。高考扩招自然是符合中国大众利益的好事,但一旦“过犹不及”,就很可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弊端来。对于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也同样如此,历来成功的改良,必然是“水到渠成”的。革命要求轰轰烈烈,希望能在“一张白纸上重建新屋”,然而有几个是事如所愿的呢?社会的发展,本身有它渐进的规律,焦虑的心态当然可以理解,但一旦落实为急躁的现实步伐,则不可取。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和择定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在计划中的“宏伟大厦”建设中添砖加瓦,“千秋功业”本就不是一人之力,或一代人之力就可完成的。我们需要有沉稳与冷静的心态,要有细密扎实的着手功夫,更要有甘为铺路石的建设与合作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何妨把眼光放远些,步子放开些,前途放长些呢?路正长,而前途,也正有着星星点点的光亮呢!

问题之二,科学制度与人文精神孰置?这样的改革方案,显然更看重制度性的因素,希望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并使之可以行之有效。这当然是非常有远见的思路,对于中国大学来说,加强“有法可依”的制度性建设,乃是当前改革的“关键环节”。我曾说过,大学问题的关键在“制度”问题,制度能解决,则其它问题可迎刃而解;制度不能解决,不能形成良性积极的学术氛围,不能发挥个体自由的创造动力,不能形成集体互动的创新合力,则一切都只是“舍本逐末”。然则讲制度建设,是否就是要强求一律、量化管理?其实,我们看国外的一流大学建设经验,恰恰未必如此。纳什这样的人物,若是没有校长与制度的慧眼识才与大度包容,他早就应在大学里“disappear”了,又如何能发明出举世震惊的“博弈论”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制度。但这种制度是在精神熏陶之下达致的,没有宽广博大的精神资源,没有对学术伦理(Wissenschaftsethik)的深刻理解与包容,又如何能产生真正的“大学制度”来?讲精神,我们会相对构建比较宽松的范围,淡化所谓“科学制度”的约束;求速效,则会强调制度的功用与管理的万能。只有玄而论之的精神,往往会流于空泛,难有实在的评定标准,绝不可能被喜欢精确计算的自然科学家所采纳。但我们也不应忽略这样的事实,牛津那种“以人带人”的导师制,确实有可能会在多年的清谈烟熏之后,出现不世出的“大师”,不过多半可遇不可求;缺乏精神滋润的制度则很可能进入“一板一眼”的教学状态,循规蹈矩也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可以比较容易达到“中规中矩”的要求,这些都可能会有助于大学进入各种排行榜,但却必然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更不用说是“一流大学”了。所以“科学制度”与“人文精神”二者缺一不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配置二者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比例。制度的设立,应当有助于精神氛围的养成与滋长;精神的传播,又应反作用于大学制度的渐成规矩方圆。包容了这样的“人文精神”的制度,才可能成为理想中的制度,而不是相反——那种充满了理性万能的“科学制度”。

问题之三,社会关怀与个体意志孰重?曾经,在国家、民族与信仰的名义下,成千上万的个体被吞噬。20世纪的历史,则从各个角度印证了这点,无论是德国的纳粹专制,还是前苏联的集权统治,不管是“奥斯维辛的追问”,还是“古拉格群岛的悲剧”,莫不以个体的意志丧失乃至生命悲剧为代价。所以,才有奥威尔那幽默辛酸的《1984》。无可否认,个体的自由意志很重要,但同时它又应当有一定的限度,个体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张力在哪里,值得认真探讨。首先应当有个体,才可能有社会。因为只有每个具体的个体得到尊重,获得尊严,才可能有社会的利益,才可能谈到对社会的关怀。如此立论,并非强调个体利益至高无上。而是说,不能予任何个人或组织以一种特权,假借国家、民族、社会,乃至其他任何“正义”的名义,来对个体进行伤害或者剥夺其正当的合法的权利。如果没有了个体本身的生存权利,那么社会、国家的存在又有何必要呢?将人放在第一位无疑已取得了社会的多数共识,可从理念落实到实践,仍有漫长的路要走。看看周围的社会,多的是个人遭受群体吞噬的现象,但以社会利益的真正实现为标尺的实质却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其间出现的正是“公权私用”或“以……的名义”的诸种滥用公权,无论是孙志刚案的惨痛教训,还是腐败屡禁不止的波潮,涉及的其实都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大学改革中,这个问题也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一方面,建设一流大学似乎事关国家、民族整体之兴衰,乃千年大计,所以不惜动用各方面的力量,以求“毕其功于一役”;另一方面,则相关各方,都不得不“与狼共舞”,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工程建设、巨额拨款、考核指标,还是上行下效的各大学的种种规制,其指向无非都是那暂时功利考核标准中的“一流大学”。在这样一种“以……的名义”,也就直接导致学术生态的尴尬恶化境地,教师沦为“学术打工仔”,即便心存追求真知的理想,也必须暂时低下高贵的头颅与清高的心态,去发表“核心期刊”的文章,申请各类“官方项目”,争得各种“奖项”……因为,惟有如此才可换得“为稻粱谋”必需的生存口粮。而北大改革更进一步,教师淘汰机制的引入,更将“社会进化论”推演到一种现实层次,这样一种由新一代留美学者主导的、在中国境内正式铺开的制度引进,将会给未来中国学术的进径带来怎样的影响,殊难一言以蔽之。但总体而言,这一思路,对目前暂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美国学术/文化缺乏足够省思、批判的接受方式,却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认知程度,再加上显得凌厉躁急的求成心态(虽然求大学提升的初衷可以理解),其结果即便不是“南橘北枳”,如果说要能“药到病除”,吾不信也。

虽然,美国的这套东西,几乎在世界范围畅通无阻,但欧洲学界的有识之士对此之弊均颇有认知,当然他们也承认这种数量化、统计式的管理也是他们体制中物,而且虽然学者心甚厌之,却又不得不身卷其中。可真正的精英人物,却确实是在“以思为剑”,尤其是用自己的思想在抵抗着“美军入侵”,并反戈而长驱敌境!看看美国学院中充斥的福柯、布迪厄、德里达的理论,就不问可知了。随着中国和平崛起,我们要想能真的建立起具有自家主体独创性的现代民族国家,复兴乃至创造新时代的伟大中国文明,在知识创造层面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并能“花开花落四海传”。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这个道理;而俗语称“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既是历史提出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陈寅恪先生曾谓:“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事实上,当我们经历探索并再三省思之后,确实不得不承认:此乃中国学者立定于世界学术的民族之林中的不二法门。但陈氏此言特别强调的是“本国传统”之根基,即某种程度上其服膺的“中体西用”。但我以为,还需要加上一条或许更为根本的,即“为天地立心”与“为天下开太平”,即中国知识精英要能站在真理求索的基本尺度之上,不仅有民族国家的关怀,亦具普遍历史的责任感。还是鲁迅那句话,既不当奴隶,亦不当废物,我们要自己“辨择”、“拿来”,更要“创造”。我们对外国(不仅是西方,但首先是西方)的东西,尤其是其文明基础的学术/思想维度,必须有深刻的认知;但作为攻玉之石的利器,仍离不开自家传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这段话何妨略作增补: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且能极大程度裨益世人者,必须以本来民族之文化传统为中心,一方面吸收输入资用外来之学说,一方面立定追索普遍真理之职志。此数千年世界各民族文明交流与发展史所昭示者也。筚路蓝缕,先贤呕心沥血,示来者以轨则;世道沧桑,吾道一以贯之,虽九死犹未悔。

当代社会的种种道德现实,中国学界出现的种种奇形异象,诸如核心期刊、量化考核、学术腐败、政绩工程等等,都与此瓶颈问题密切相关。然而考诸事实,所有这些怪象得以实现的支撑,靠的何尝不是纳税人的钱?当然,我们看得到时代的进步维度,无论是北大的学术评价代表作制度,还是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的取消,都见出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北大功用”。在红尘滚滚的利欲俗世里,现代大学精神仍灼射出它的光芒。然而,毕竟还有“学校不是养鸡场”的呼吁,毕竟像北大这样的学校如凤毛麟角,毕竟……说到底,我主张在这以上三条六点维度中,都保持一种相互兼及,适度平衡的观点。既要理解急速革新的纸背苦意,正所谓“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没有建设事业的热诚也不可能有如此高蹈的目标;但具体言之,似更宜落实在渐进改良的理性选择上,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没有从容建设的心态,指望“一蹴而就”或“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那就必然导致“一将功成白骨枯”的悲剧结局。更何况,这里涉及的是根本性的制度问题。这方面的惨痛经验,史不绝书,而对于经历了20世纪漫长艰苦岁月的国人来说,更应“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引以为鉴。没有科学制度的保障,就绝没有奠立长远发展的战略可能;但过于夸张制度万能,那就会使人成为制度的机械型奴隶,丧失掉创造精神。而人文精神的有无,也同样关乎一所大学与师生者流的“精气神儿”;而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可能走上极端,“漫无依傍”最后也不可能有真的创造。这两者同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在社会关怀与个体意志两个维度方面,我们更多地应去寻找彼此间的连接与张力,而非将两者截然对立,事实上,这种对立更多是人为造成的,学者表面看去是纯坐书斋,但实际上都不可能没有社会关怀;而个体意志更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根基所在,如果没有此点,学者亦同样沦为现代性的机械型螺丝钉的话,那么与克隆人的危机又有什么两样?保持一种张力维度,提倡一种中和思维,借鉴一些中庸传统,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才可能真的在每个个体身上落到实处。对于中国的现代大学建设来说,则尤其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谁谓不然?中国大学的起步,将在何时?若要回答这些问题,或许真的首先要回到最原初的问题,也正是作者在这里给国人、给世人,当然也是给自家提出的核心命题:“大学何为?”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

    这本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你能在这里快速学习哲学家如何给不同的事物赋分,表彰它们给予人生的不同价值,看到哲学家如何从自己的中年危机里突围,他们甚至写过多篇论文探讨是不是应该放弃上面提到的其他可能性。即使你不打算改写人生,或者觉得人生过于乏味,这本书也能帮你换种思路,继续生活。
  • 老子修身27妙术

    老子修身27妙术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世界的奥妙无处不在,世界的真相无时不在暗示我们,但我们没有觉察到。这本书带你走进老子修身的世界。因为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你有太多的人生使命去完成,所以你无法静下心来看世界。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陌生人溺水

    陌生人溺水

    本书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更高尚?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热门推荐
  • 炮灰通房要逆袭

    炮灰通房要逆袭

    作为一个被卖了六次的贱籍奴婢,小花已是麻木了。上辈子是个炮灰通房,被杖毙身亡,这辈子洗心革面老实做人,最后还是落了一个被发卖的下场。这藩王府的福利似乎不错?最主要退休福利很好啊!为此小花决定留在这景王府里好好当差。可惜,终究抵不过造化弄人……从炮灰通房到一代宠妃,这条路有点长……
  • 灵落星辰

    灵落星辰

    布泽兰恩大陆因为十二灵神下落凡间,掉落了器灵中的顶级瑰宝十二灵鉴,渐渐大陆各地有了灵气,于是大陆里出现了一个新的身份——灵术师,在灵术师之中,有着一群天赋出众的人,是风火水雷地五大帝国的灵爵。他们有着独一无二的器灵,灵兽和天赋。而惨遭家族被屠的少年溪尘,在走向成神复仇的道路之上,被无形之间牵扯入五大帝国帝王之间诺大的阴谋之中……
  • 我好像比主角还强

    我好像比主角还强

    黑暗无边无际,人类却妄想光明的世界。穿越成书里最早领便当的反派,凌晏表示压力很大,还好主角是他哥,那是不是抱大腿就完事了?凌晏:可是为什么我感觉比他还强的样子?历史战争失败,当统治者签下屈辱条约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已沦为圈养食粮。既然主角负责拯救苍生,那我凌晏就负责……跟着苟吧。“只有曾经拥有过的种族才能明白复兴的含义。”这是一个前期黑暗,后期爽快的故事。读者群:754778148(人类研究所)
  • 吴亦凡之樱花树下的浪漫邂逅

    吴亦凡之樱花树下的浪漫邂逅

    这是紫菱第一次写文,请多多指教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并不是很日常

    并不是很日常

    要怎么引起高富帅的主意?当然是要变得跟高富帅或者比高富帅更加优秀。还有近路。什么?看看你有没有能够和潜力股做青梅竹马的运气了。【本文偏轻松向,或许还会有鸡汤或者毒鸡汤,应该是不会虐的,哎,不过谁知道剧情需不需要呢(和善的微笑)】
  • 冷家三少

    冷家三少

    华夏第一武林世家的三少爷在几位顶级前辈的教导下于十五年时间里练就一身近乎无敌的功夫,且看他如何在官府中来去自如,在黑道中夺权称帝。
  • 快穿之女配寻友记

    快穿之女配寻友记

    【青梅竹马敌不过天降女主??女配永远得不到男主的爱??】被渣男背叛的晶彩莹,踏上了为女配完成心愿的道路。从此女配亦可是女主!
  • 修辞理论和语言应用研究

    修辞理论和语言应用研究

    语言学的教科书都这样写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人类世界中,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也许没有语言人可以维持生理、生命的延续,但决不会有精神世界。没有了精神的世界,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今天的人类进步和社会繁荣。正是因为语言和水、空气、食物一样之于人类太重要了,而且习以为常了,理所当然了,以至于人们反而又不以为然起来。人的心理往往就是这样,当你习惯了某样东西,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当你真正失去的时候,需要它的时候,才会觉得它的可贵。
  • 卿本为后之巨星甜妻万万岁

    卿本为后之巨星甜妻万万岁

    爽文,男女主角双洁,甜宠。——穿越千年,只为你相遇——她,温婉娴静,风华无双。身为大楚丞相嫡女,后位的既定人选,苏云卿以为她的人生就该是凤袍加身,母仪天下。谁知一场意外竟让她跨越千年的时光,落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苏云卿彷徨,茫然,惊恐,但最后却不得不学着接受,所幸,她遇到了他。他,削瘦苍白,凌厉狠绝。他是重伤昏迷的顾家大少,更是苏云卿名义上的丈夫苏云卿抱着嫁夫从夫的念头准备就这么守着一个植物人了却余生,却不曾想顾言之有朝一日会苏醒过来,更让苏云卿难以接受的是,这人竟然醒来就要离婚?好吧,离就离。既然无人依靠,那她唯有自立自强!本该为后,即便换了一个时代,她亦可为自己加冕!娱乐圈,名利场,从最年轻的影后到以一曲天籁之音惊艳世人,她是当之无愧的天后!豪门恩怨,盘根错节,打脸,虐渣,手撕极品,她步步为营,牢牢守住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说好的离婚呢?为何在她主动提出办理离婚手续之时那叫嚷着要离婚的男人却是矢口否认?直到此时苏云卿才恍然,原来这人一直默默守候在她身边,爱她,宠她,暗中为她扫清障碍,更是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于是,这婚……到底是离还是不离?
  • 语言的突破(智慧生存丛书)

    语言的突破(智慧生存丛书)

    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20世纪以来最畅销的励志经典。永远不要奢望让世界来适应你,你对了,世界就对了,影响你的说话方式,让你能表达自己、说服他人、领导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