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什么事最公开公平公正?想想无论是应聘求职、职场拼杀、位置升迁,还是经营企业、购销买卖、财富滚雪,从官场、商场,到情场、人场,无不有若干个潜规则在起着实实在在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朝中有人好做官,官中有人好经商,有了关系好办事,皇帝女儿不愁嫁”等等说法,家族和个人背景、人脉、人际、权势、财富诸如此类的背景关系等等,着实像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左右影响了很多东西。如果囊括一切社会竞争的话,高考仍然是目前中国最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
高考的根源应是明清科举制度的延伸。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录取比例3~4%。如今近千万考生,录取比例高达50~60%。现在上学着实容易,那时上个中专比现在上个大学还难。有人说,这是当年千百万懵懂少年、苦命知青的人生转折,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运拐点。从此,每年一场规模宏大的全国考试招生逐步完善,基本上让公民拥有了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的机会。“阳光”高考的最大意义是在底层社会与上层社会间打通了一条流通的通道。让公平与正义,开始走向阳光。
试想,如果没有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而是采取过去各级各地各单位推荐选拔的办法,或大学自主录取的办法,那么现实地看,很可能问题更大,很可能相当一部分社会位置低下、没有关系背景、没有金钱铺路的“士子”,则永无出头之日。尽管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批评现有的高考制度,目的只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手段、办法,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衡量规划孩子的未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即向这方面努力。但世间本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任何机制手段都有利弊,教育改革无非是权衡利弊、兴利除弊。社会公正文明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教育考评机制还要循序渐进。
人们尽可以评说,但直到目前为止,高考依然被证实是这个国家选拔人才最为公平和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每年关系到近千万年轻人及其家庭的命运,更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社会的公平公正。
考上名校好处多
每年的6月高考,下旬成绩将陆续公布,很多考生需要选择学校。有幸进入了名校的同学无疑是跨上了一个人生新的起点,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慢慢地享受到很多方面的好处。
名校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增长更多的见识。名校名人多,两院院士多,知名学者云集,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多,藏书也多,文化氛围浓郁,学风校风也好。
名校国内外政要学者名人来访的机会显著地多,很多高端政要学者名人也会在名校讲座,有利于开阔视野,有利于接受熏陶。因而受到的教育多,增长的见识也多,可以享受到更广更高更好的教育资源。另外,名校往往学科齐全,又地处大城市或中心城市,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可以全方位地得到多元文化和城市化生活的熏陶,使学子逐渐养成更能适应时代和城市工作生活的习惯。
名校生深造留学的机会较多,享受的奖学金也多,也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国内名校生往往是国外著名高校留学的主力生源,他们更容易被外国知名大学接收入学,更容易得到奖学金,也更容易有选择不同的留学学校的机会。即便是选择在本校直研、直博,也是比较容易的事。而其他一般大学生想考取名校研究生就很难。名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声望往往是知名的品牌,让名校生终生受益。
名校生有利于个人社会关系的积累,这种关系在毕业十几年二十几年后更为显现
。名校生出人才的比例较大,无论做学问、做实业,还是经商、从政,一定时间后就会显现个人实力,因而同学间社会影响半径也大,得到其校友同学提携与帮助的机缘更多,名校的校友会、同学会往往是强有力的社交圈子,也可以借助于它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十年二十年后,名校生的同学圈校友网,往往是做学问、经商或从政强有力的社会关系基础。人始终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你的同学遍布本省、遍布中国,还是遍布全世界,名校是很好的事业阶梯。
名校生就业几乎不是问题,问题是要选择有发展前途的事业。2009年全国高考报考考生人数在1020万人,有600多万考生可以考上大学,但据估算,其中能考上211大学的考生也就30多万人,能考上985大学的考生也就10万人左右,能考上名校的考生仅仅3~4万人。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浙大、科大、上交大等名校,每年招生也就3000多人。除非个案,名校生就业几乎不是问题。名校生在相当程度上有了一个人生的高起点。
当然,考不上名校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能考上的是少数。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孩子们尽可能的还是要考上大学,要有文化的,毕业后才能有资格进入人才市场,有资格跨进社会一些阶层的一些门槛。当然,多数人是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即便如此也要考取职业技术学院,因为社会越来越需要掌握劳动技能的技术劳动,而不是简单重复劳动。有人可能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想当年毛主席不也才考个湖南中师吗?照样成就一代伟人!世界上成功的路又不止一条,说的对,但那是毛主席。
大学是终身的名片
好多学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在优先选大学,还是优先选专业上犹豫不决,
其实这个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后就很简单:大学是终身名片。在考生考分有优势的情况下,一定要优先选大学,然后再考虑专业问题。
比如高分学生,像清华、北大、复旦和南大、中科、上交、人大、浙大、武大等这样的名牌大学应毫不犹豫地选择,次高分的要优先选择985大学,中等成绩的选211大学。只有在同一档次的大学面前,才比较专业的优势。偏下的考生着重考虑专业,如高职等,以便于就业。总之,分数越高越要优先考虑大学,分数越低越优先考虑专业。
其实,名牌大学的学生往往还没毕业,就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位争一个学生,而且往往是不太问专业的,除非特专业的工作。用人单位看中的是名牌大学培养的学生的素质高。还有,好的大学大都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大学只是打基础,并且名牌大学都有5~10%的再次选专业的机会,有余力的还可以选第二专业。再说,现实生活中看看毕业后的大学生几十年从事本专业的人比例很小。经济社会瞬息万变,毕竟一生只做一个行当的人不多。
大学培养人,越好的大学越培养人;所在的城市熏陶人,越好的城市越熏陶人。选大学、选城市、然后选专业,实际上就是在选择人生,选择未来。
填报高考志愿: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和选择
每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就开始了高考志愿填报,有很多朋友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让我给点指导性意见,我就给入线的学生家长和孩子们简单地理了一下思路,有的家长说深受启发,不仅仅是提供了技术上的填报要素,更重要的是为孩子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指导。
有那么重要吗?是的,非常之重要。我还是从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说起吧:说的是一听可口可乐易拉罐,一般在超市和小卖店只能卖2块多钱,在酒吧就卖到了5到10元钱,而摆在五星级饭店就可以卖到30到50元,价值直翻了好几倍,但还是那听一模一样的可口可乐,因为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所体现的价值竟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别、反差……其实,我们人生也是如此,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体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当然,我说的是一般规律。这个故事对于人生规划,同样是非常的重要,老一代人在“那个时代”已经无从选择和规划,年轻的一代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条件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有所盘算和思考。
那么,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呢?我说这是人生的一次非常非常重要的规划和选择。但我们首要的问题,还是要先沟通一下理念再说。人生自己没法选择的事情,很可能是自己出生在哪里、生长的什么样的社会时代、家庭环境里。生长在如大上海、首都北京的富裕优厚的家庭环境里,与生长在地处边远、贫困落后的家庭里,所接受的教育、所见的世面、所形成的社会人脉,肯定是截然的不同。但谁都没有办法。即便是出身贫寒白无这样了,也要感谢上帝、感谢父母把自己带到人间。但属于自己的事情就应该有所规划和选择了,而且要非常非常的看重。
据我在网上搜索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动趋势,理清了几根大的脉络:一是60~80%的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或周边就业,而且留驻率与大学的排名基本成反比,也就是说越好的大学留下的越少,越差的大学留下的越多。二是据对大学生毕业若干年后的追综调查,60~80%的人“学非所用”,从事了非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的工作,虽然近些年来有所改善,但趋势依然如故。也就是比例较少的、特珍爱本专业的、或从事专业研究的、业务相对狭窄的大学生,还在继续坚守着大学的专业工作。
这两个数据网上可查,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大学所处的环境、位置非常重要,上大学的地方,上大学的那座城市,毕业后有70~80%的概率,就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同理,这里也积攒下了70~80的同学人脉资源,毕竟现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太多的“血缘关系”,同学靠同学,也是为今后打拼事业预留的有效社会关系和人脉环境。二是大学是终身的名片,专业并不是非常的重要,当然有特长的和特别专业爱好的除外。这话肯定有人反对,但要等我说完。
一般认为,大学几年的学习,是那座城市的文明熏陶人,大学文化氛围培养造就人,培养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邻家有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新加坡找到了工作,老板很是赏识,问他:你还能不能把清华的同学再介绍来几个,不管什么专业的我公司都要。看重的还是大学的质量,人才的素质。
所以我建议:高分的学生要首选大学和城市,为了将来的提升发展;中等分的学生要大学、城市和专业兼顾,充分留有余地;低分的学生要瞄准将要就业的城市和掌握一门技能,一切为了就业。这里大学、城市、专业的权重比我看一般应该在4:3:
3 。
说到这里,应该明白,填报高考志愿,不是小事,这是家长和孩子,在做未来人生设计。在设计今后将工作、生活在哪里,将把同学人脉社会资源预留在哪里,将在哪里选择对象和成家立业,等等……孩子的未来生活,实际上也是家长的未来生活,将来做父母的大都要投奔仅有的一个孩子而去。
由此可见,孩子的一个志愿填报,必定牵动着孩子未来的事业、婚姻、家庭和工作生活环境,必定牵动着几代人将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说,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和选择!
当然,怎么使孩子的高考分数发挥到极致,获取最大的效用,是个技术活儿。但总结近几年各省实施的适时分段报名法,一般的白瞎不了分数。考生的分数能够得上哪所大学,最好最简单的办法,是参看近几年一本线和大学录取线的绝对值;还有学生所在省、地区的排名,与前几年走了的学生做下对比。要提前选择好将要填报的大学,最好分三类:力争够得上的选几个;很有可能的选几个;保底必走的选几个。再优中选优,重点锁定。也就ok了。关于如何选好的大学,什么叫好的大学,上好大学有什么好处,在我的博客《闲话教育——墙里墙外》栏目里,已经有所表述,就不再赘述了。
考大学千万别上大学排名的当
中国管理科学院武书连教授的课题组,搞了几年国内的大学排名,对国人了解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概况有所帮助。但一家之言很不全面,报考大学完全靠这个很容易上当,所以给武教授提些建议,也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是武教授的大学排名离社会需要太远。没有研究考虑目前或近些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及工厂企业机关,包括外企对国内大学的认可排名,所以离现实需要太远,毕竟多数学生毕业后早晚是为了就业。功利地说上大学不是最终目的,工作好、收入高、生活好、实现人生理想价值才是学子们的目标。
二是没有研究考虑到国外政府、大学、企业对国内大学的认可。应该说西方先进发达国家,如美、日、德、英、法、加、澳等国家的综合教育实力和科研水平比我们好得多,强得多,即便是国内顶尖的清华、北大也在世界各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百名开外。因此,发达国家的意见很值得分析研究。国外和国内一样,就业、留学也要看大学的牌子。比如有网上消息说美国只承认中国清华、北大、复旦、科大四所名牌大学的学分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