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一、部分作家评价
陶渊明的一生分为读书、入仕、归隐三个阶段,而归隐是其一生的重要转折点。自青少年时代起,他便怀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但现实的黑暗、污浊,门阀制度的压抑,使其“有志不获骋”。因此,他在几次出仕欲有作为而不能的情况下,愤然归隐。……正因为如此,他栖身田园,并未忘却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而是坚定地执著于自己的追求。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韩愈以弘扬儒家道统为己任,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苏轼最大的成功是在文学方面,是北宋最杰出的文学家,继欧阳修之后成为文坛的领袖。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成就实超欧阳修。诗则爽利明快,意境灵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又开创了豪放派风格,对后代影响尤为深刻,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的出现,标志着宋代文学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部分作品评价
(陶渊明)作品表现了一个个性鲜明、人品高洁的知识分子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风格冲淡自然,真淳隽永。语言质朴无华。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韩愈的)“杂著”,主要是指韩愈的说理散文和借题发挥、感慨议论的杂文。……韩愈的“杂著”充分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功能……他的《杂说四》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以“只辱于奴隶之手”、“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寄寓了他对自身及一切被埋没者遭遇的不平。
——朱其铠:《中国文学史二百四十题》,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苏轼的词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它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三、关于诗体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当时的文人创作的诗歌。乐府是秦汉时期官方设立的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曾经大规模地扩建乐府,并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诗歌,配乐演唱。人们把这些歌辞也称作“乐府”,后来,“乐府”就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了。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限制和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个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个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四、关于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伴随文字的发明而产生,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成熟。殷商西周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散文的早期形态,而大约结集于西周后期的《尚书》是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先秦时期产生了大量在文体上已经发展成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后者包括《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这些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例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从《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则得益于诸子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文体概念进一步明确——即一是区别于韵文,指不押韵的文章;二是区别于骈文,指句法不整齐的文章。到了唐宋时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家大量写作散文,使古代散文的艺术成就达到高峰。其后,明代有清新隽永的小品文,清代有以“义理、考据、词章”为创作主张的桐城派古文,都是古代散文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介绍,散文的概念也得到了新的阐释和确立,成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
五、关于词
词来自民间文学,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当初称为曲子词。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所以叫做填词,又叫做倚声。后来一般的词人大都按照前人作品的字数平仄来填写,这样词就逐渐摆脱了音乐,纯粹成为诗的别体了。
词多律句,词句的长短是由词调规定的。词调不同,词的字数、句数就不同,句子的长短和平仄、韵脚也不同。而词调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水调歌头”、“江城子”、“西江月”等。
六、关于散曲
散曲是诗词之外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自中唐以来,流行的曲子在文人手里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新诗体——长短句歌词。长短句歌词到金代吸收了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
【要点提示】
一、质朴自然的陶渊明诗文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最为杰出,有“田园诗人”之称,而其散文、辞赋也有独到之处。陶渊明诗文的突出特点,就是朴素自然,感情真挚。他的诗文主要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不愿与丑恶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风格平淡质朴,不事雕琢而意味无穷,对后代诗人、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陶渊明的诗文一般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没有奇特玄妙的夸张,只是平平淡淡写来,明白如话,但却令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这是理解陶渊明诗文风格的一个关键。
二、形式多样的韩愈“杂著”散文
韩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浮夸的文风,提倡散体,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理论上提倡古文,在文学创作上也是自觉实践其理论主张。他的散文,内容复杂而又丰富,形式多样而又灵活,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完全摒弃了六朝以来的奢华文风。如《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是根本原因。作品立论鲜明,语言平易,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形式。《师说》指出了老师的作用以及相师的重要性,文章感情充沛,极具说服力。《杂说四》寄寓了作者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文章明快洗练,语言简洁生动,勇于创新。韩愈的散文有时气势流畅,感情真挚;有时严肃激愤,冷嘲热讽,并且经常以生动的形象配合议论,创造了散文的新形式。
三、苏轼词的贡献
苏轼词的贡献,在于他的词的艺术创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苏轼的词进一步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的藩篱,扩大词的题材,改造、丰富了词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段,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以高旷清雄的风格开创了豪放派词风。苏轼更是不满足前代词人的成就,因而“以诗为词”,把一向为诗人所惯用的题材都用词来表达,使词摆脱了仅仅依赖乐曲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四、下面列出中国古代文学家十二人和古典文学作品十二篇,请把每一位唐代作家和他的作品分别用线条连起来。
(1984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
陶渊明 琵琶行
欧阳修 六国论
韩愈 阿房宫赋
陆游 桃花源记
杜牧 石钟山记
辛弃疾 中山狼传
王勃 捕蛇者说
杜甫 杜少府之任蜀州
宋濂 师说
李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马中锡 梦游天姥吟留别
贾谊 孔雀东南飞
答案: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韩愈——师说 杜牧——阿房宫赋
五、“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1995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
【学习思考】
一、把韩愈的《杂说四》改写成一篇议论文,说明伯乐的重要性。
二、情景交融是古诗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试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分析这首诗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樊霞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