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700000016

第16章 二、宦海沉浮,“视民如伤”座右铭(6)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程颢参与变法期间,在上疏宋神宗《论十事札子》中,专论保护山泽等自然环境之事,提出了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保思想。他让皇帝明白一个“理”:“人与天地一物。”即把人视为天地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同流,天几时分别出是人是物。”(同上)这就是说,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人与万物同流,不曾有人与物的分别,因此把人与自然界的同一,视为理所当然。

正是程颢的过人能力与勤政为民的实绩为上司所赏识,1062年,当上元县太爷去职时,便由程颢代行其职。

当时的上元县,民情十分复杂,诉讼每月不下200起,以往的官员终日忙于文案,没有认真去做实事。程颢代掌县印后,“处官有方”,对于民众关心的重大案件,他亲自以最短的时间结案,并在全县公布破案结果。对于一般案件,则由县衙其他官员,分头处理。结果,他上任不到一个月,诉讼案件减少大半。《明道先生行状》说:“上元剧邑,诉讼日不下二百。为政者疲于省览, 奚暇及治道?先生处之有方,不阅月,民讼遂简。”

上元县盛产水稻,是江宁府的著名粮仓,其稻田全靠陂塘蓄水灌溉。所以,陂塘蓄水是夺取稻谷丰收的保障。可是,上元也是洪灾频发地段,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到汛期,陂塘常遭决口,急需调动民工堵堤、塞口,以及疏浚渠道。然而,宋朝法律规定,这需要县衙报告府衙,府衙报告漕司,待漕司批准后,才能调动民工,计功修堤堵口。程颢认为,如果按照如此程序层层报告,至少得一个多月方能行动,届时堤破水流尽,禾苗早已渍死。

于是,程颢当机立断,宁愿自己“救民获罪”,一方面动用县太爷的权威迅速组织民工修堤堵口,疏浚排涝,抢险救灾,让洪灾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他到处问计,父亲告诉他“募豆贷民,种豆代谷”的经验——

那是程珦主管徐州的一年,由于长期下雨,稻谷受涝,几乎颗粒无收。程珦想,生产自救季节不等人,若等渍水完全排尽的时候,再耕种就来不及了。于是,他广泛动员,从富户人家募得了豆子数千石,随即贷放给农民,迅速播种于水田中。结果水还没有尽干,豆子已经发芽了。这一年,徐州虽然遭受水灾,谷子没有收获,但农民却没有闹饥荒,这都是种豆子立了大功!

所以,程颢也效法父亲“募豆贷民,种豆代谷”的办法,对已经渍死的稻谷改种豆子。结果灾年夺得了豆子丰收。与此同时,在农闲时节,则按正常渠道报批,组织民工兴修水利设施。从而使长期未得到治理、百姓怨声载道的洪涝灾害得到根本治理,粮食接连丰收。为地方办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有《明道先生行状》为证:

“江南稻田,赖陂塘以溉。盛夏塘堤大决,计非千夫不可塞。法当言之府,府禀于漕司,然后计功调役,非月余不能兴作。先生曰:‘比如是,苗槁久矣,民将何食?救民获罪,所不辞也。’遂发民塞之,岁则大熟。”

江宁府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水运十分发达,但船工的生老病死却成为一大隐患。程颢在走访船工的过程中发现,船工一旦生病,往往是留在“小营子”里休息。由于供应食品手续繁琐,造成每年有数百名病号不是病死,而是饿死在“小营子”。

程颢听在耳里,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他毅然前往漕司面呈利害,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要求漕司先把船工所需食品贮存在“小营子”,以杜绝饿死人的事件发生。漕司采纳了程颢的建议,从而维护了船工的正当权益。《明道先生行状》如是说:

“江宁当水运之冲,舟卒病者,则留之为营以处,曰小营子,岁不下数百人,至者辄死。先生察其由,盖既留然后请于府,给券乃得食,比有司文具,则困于饥已数日矣。先生白漕司,给米贮营中,至者与之食,自是生全者大半。措置于纤微之间,而人已受赐,如此之比,所至多矣。先生常云:‘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心有所济。’”(《二程集》p631—632)

在百姓心目中,程颢不仅是为民作主的青天大老爷,也是一位破除迷信的父母官。在鄠县是这样,在上元县也是如此。

在上元县茅山,盘踞着一种五彩的蝎蝌动物,当地的诬婆说它是神龙再世,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三乡四邻均神乎其神地称其为“龙池”。一些不法之徒,则趁浑水摸鱼,以此蛊惑人心,愚弄百姓,常生事端。

程颢得知后,专门派捕快到山上将“龙池”捕杀,并在县衙前举办“龙池”宴,百姓见县太爷亲口尝“龙池”,再也没有相信以“龙池”骗人的把戏了。《明道先生行状》记载说:“茅山有龙池,其龙如蜴蜥而五色。……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尝捕而脯之,使人不惑。”(《二程集》p632)

“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以得而治也”(程颐《伊川易传》卷一《履》)。也就是说,民心稳定则国家治,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程颢在地方官任上,就是这样一位积极推行儒家政治路线的实践者。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程颢调泽州着知晋城(今山西晋城县)县事。他在重教化方面,又出奇制胜。

程颢到任后,首先以点带面,在全县实施了“伍保”制,以保一方平安。所谓“伍保”制即他将儒家的政治理念运用于管理政事之中,把全县的老百姓组织成五家为一伍、十伍为一保,让他们有劳务互相帮助,有患难互相救护,使坏人没有容身之地。凡没有父母兄弟或残废的人,责成亲戚或邻居照顾,让他们不致流离失所。出门在外途经本地的,生了病都能得到疗养。通过一系列的村民互助自保,从而使百姓生老病死有保障。

程颢在实施了“伍保”制的过程中,始终自觉坚持“专尚宽厚,以教化为先”的施政纲领,而且其工作十分细腻、周详而全面。

他经常抓,抓经常,从一点一滴做起,教民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以事长上”。在教化方式上,他不是居高临下的我打你通,而是以交心谈心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对于老百姓来县衙门办事,他常常以拉家常的方式,自然而然地给县民传授孝悌忠信等儒家礼教,指导他们在家怎样奉养父兄,善待弟妹,爱护妻子,出门怎样尊敬师长,遵纪守法……

经过一段时间施行“度乡村远近为伍保”,终于“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言”。“孤茕残废者,……无失所。行旅出于途者,疾病皆有所养”(《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一《明道先生行状》)。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全县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而且县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的安宁和稳定,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老百姓基本的生活条件。程颢说:“百姓安业,衣食足而有恒心,知孝悌忠信之教,率之易从,劳之不怨,心附于上,固而不可摇也;化行政肃无奸宄盗贼之患,设有之,不足为虑,盖有歼灭之备,而无响应之虞也”(《二程文集》卷五《为家君应召上英宗皇帝书》)。所以,在晋城任职期间,程颢还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一系列减轻人民负担的改革措施。

当时,宋王朝正在实行一种科买制度。由于晋城土地贫脊,百姓生活窘迫,而官私科买物品,物价暴涨暴跌,每年都给人民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每当任务一来,“虽至贱物至官取之,则其价翔踊,多者至数十倍”(同上)。这时,百姓必须用昂贵的价格买进,再以低价卖给官府,人民苦不堪忍。

为缓和这种情况,他认为理财富民(《二程集》p632-633)势在必行。于是,他采取了“常度所需”的办法,让一些富裕商家预先储备当年官府所需之物,到征收时合理定价卖出。这样一来,既使群众负担比过去减轻七成以上,又妥善地解决了当地政府的财力不足,富家照样可收取可观的利息。《二程集》云:“富室不失其倍息,而乡民所费,比常岁十不过二三。”如此一举三得,乡民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县民的粮赋,按照惯例,每家每户必须送到边疆去。由于道路遥远,运输不便,运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就近在边境买进,价格又昂贵。为此,程颢选择了一些信得过的商家作为中间商,令其预先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粟于边郡,而后由县民到此购粮交赋,或县民以款抵粮。而官方则适当对商家予以补助。这样就大大节省了用费,宽纤了民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另外,程颢还在晋城实行了其他一些好的措施,如利用县库储钱对平民进行补助,按照家产的多寡合理调整差役制度等,都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与此同时,二程通过在实践中摸索,还向朝廷提出了解决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根本主张——“去三冗”,劝农桑,改革陋俗。认为保证国库充实的根本出路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程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向皇上上书:“古者四民各有常职,而农者十居八九,故衣食易给,而民无所苦困。”(《二程文集》卷一《论十事札子》)并针对当时社会上“游民”、“浮民”日益增多的情况,希望执政者未雨绸缪,把“劝农桑”作为当务之急实施。

程颢在《南庙使道德民赋》中指出:“厥惟生民,各有常职,……惟王谨以政令,驱之稼稽。且为生之本、宜教使以良勤,则从上也轻,盖丰余之自得。”(《二程文集》卷一)意思说,只要把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有效地组织起来,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就完全可以生产出丰盈的粮食和布帛,以保证民富国强。

正是程颢实行了上述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晋城人民得到好处,所以,他“在邑三年,百姓爱之如父母”,离任那天,人们对他依依不舍,群情激动,以致“哭声震野”(《明道先生行状》)。也就是说,程颢按照儒家的“仁政”原则实行的“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痛苦,富人也通过正当手段生财,从而使官与民、富民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有所缓解,社会因此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程颢来到晋城的第二年,写了一篇相当有趣的《晋城县令题名记》,他发出了一个比较有意味的倡议,希望他的每一位继任者,也就是未来的晋城县令,都能够把自己任内为民所办之实事如实刊载,并将其名字依次刻在他的后面。为此,他特地请工匠雕刻了一块这样的石碑,而且还费尽心血收集了十几位他的前任的名字。碑文曰:

“凡令晋城者,应第其岁月先后而记之,俾民观其名而不忘其政,后之人得从而赋其是非以为师戒。”(《二程集》p462)

可惜的是,历史总是不能顺利传承,后来这块碑不久便毁于战火。如果这块石碑一直留到现在,而我们又可以看到每一位晋城县令离任时刻下的名字,实在是有趣极了。

不过,到了清雍正年间,泽州来了一位有趣的知府朱樟,他居然根据程颢的文集,又重新刻了一块这样的石碑,放在明道祠中。

办学兴教,人才辈出震三晋

在宋初,诸位帝王基于历史经验和当时用人的需要,特别重视科举制度,对促进文化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在宋学草创期与繁荣期比较活跃的几位代表人物,如范仲淹,孙复、胡瑗、石介、蔡襄、欧阳修、周敦颐、王安石、张载、二程、三苏等人,除了周敦颐景祐三年(1036年)20岁时即以其舅父向荫补入仕,大概没有应过举外,其余的人皆参加过科举考试,其中不第者如孙复、苏洵、胡瑗、程颐等人,有的还连续参加过好几次。他们均非世家子弟,其一生业绩,都是由个人自我奋斗得来的。最早使他们获得竞争意识的,便是广开仕途、机会均等的科举考试。

可是,另一方面却形成了重科举轻学校的格局,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致使宋初83年间,官学停滞不前,县学和乡学的状况与唐末、五代时期差不多。

程颢到晋城县上任前夕,听到了一个十分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那得从在朝廷做官的河东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靠“砸缸”闻名于世的大学者司马光说起。

当年,司马光盘点了一下山西举人与进士的名单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山西有很多人参加科举,能够中进士的却是凤毛麟角。

于是,他给当朝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要求增加山西中进士的人数。不意,司马光的提议立刻遭到了朝廷大臣欧阳修的强烈反对,造成他这个不大合理的伟大构想终究没能实现。

司马光的提议虽然没有得到恩准,但山西的教育现状还是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程颢调任晋城时,其父专门给他讲述了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为此,程颢到晋城县走马上任后便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终于摸清了县情:这里不仅是一个经济穷县,而且是一个教育十分落后的地方。之所以“几百年无登科者”,就在于乡学少得可怜。所以,他提出了治县当“以教为本”的主张,并腾出手来抓县学与乡学的基础建设。

他明确指出,不是这里的孩提不聪慧,而是入学者很少,更没有优才教育场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治穷,得先治愚;学校是兴邦治国之本,是养贤育才之地,是移风易俗之所。他认为,建校育才已经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首先,对于没有乡学的乡村,他采取官办民助等筹资方式,在全县或大兴土木,或利用现有的祠堂或庙宇进行改造。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全县陆续建立了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实现了“诸乡皆有校”,使学生都能就近上学,即使是“穷乡曲巷”,也“时闻弦诵声”。

接着,为保证乡学的持续发展,他推行“学田制”,给乡学提供经费来源。置学田的方式包括官拨、官买、官民合买、民买、民捐等五种。从而在全县出现了教授斥资为学置田、乡民捐钱买田赠学等多种方式助学。

对于师资缺乏,他采取下列四种形式解决:一是由自己或幕僚官职者挤出时间,亲自到学校授课;二是自聘县学教席,而非全由州府安排;三是学长亦担任教学;四是县学学职可由学生担任,但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取资格。他特别重视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一旦发现不称职的教师,他立即予以更换,防止误人子弟。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教育做起。为此,他采取未雨绸缪式的“养正于蒙”的方法狠抓幼儿教育。

这位幼年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县令,大胆地提出了与幼教相关的胎教方法。他认为应加强对孕妇的教化,因为孕妇的言行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至于幼教的重要性,他形象地比喻说,这犹如童牛头上缚的一根横木,就是为了防止它长大后触人。同时,他特别重视对儿童进行严格而科学的高标准的教育,常常忙里偷闲亲自为孩子“正句读”。有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为证:

“诸乡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而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俗始甚野,不知为学。先生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并“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去邑才十余年,而服儒服者盖数百人矣?”

在宋初的百余年间,书院制度由兴起而逐渐扩展,各地书院亦随之陆续建立。这时的书院已成私家讲学的主流,为民间之重要教育场所,不过因书院的数量不多和分布不均,很难满足众多士子向学的需求。在晋城仍有许多学子寄读于山林寺庙之中。所以,在全县基础教育得到初步发展的同时,程颢又准备建立书院聚众受徒,拟将寺庙中、乡学中的优秀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因材施教,育其长、补其短,进行重点人才的培养。

同类推荐
  • 俾斯麦

    俾斯麦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以事件发展的脉络为序,叙述了俾斯麦一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解放以后,我国只出版过一本英国学者帕麦尔著的《俾斯麦传》,他那是以读者多少已了解那个年代和多少已了解俾斯麦的事迹为基点而写的,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读来未免吃力。这本书在叙述中夹以介绍了有关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背景,望对了解传主有所裨益。而在叙述严肃的重大事件之余杂以散文笔调,以趣文逸事点缀其间,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也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空军后,一直从事空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飞机研究设计和试飞工作,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有抱负、有成就,也有遗憾、无奈,甚至坎坷。总感到有一种壮志未酬、心愿未了的味道。1982年离休后,回想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生活,我总想把建国以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和我在空军的航空工程部门以及航空科研单位工作40多年的往事记述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希望能给关心和从事航空武器研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美国国父、将军、政治家、第一任总统。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开创了一个至今美国人依然遵守的先例,那就是和平移交政权。美国“建国之父”乔治·华盛顿,具有灵活的头脑和超人般的毅力,他一生的作为带给美国人民永无休止的启示,两百多年来,这已成为美国社会进步的无穷动力。华盛顿不是一个像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他一些当代美国领袖那样有创意的、敏锐的思想家。然而,他却比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更为重要。对于华盛顿来说,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起了至关重要的领袖作用,如果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词典,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出版成果之一,属于江苏文库丛书的研究编子系列。书中收录了自先秦至现代的已故的江苏历代名人和客籍名人,他们曾在立德、立言、立功、立业等方面为江苏做出重要贡献。本书主要收录地方名人,不含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 许尔千山万水身:仓央嘉措诗传

    许尔千山万水身: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普通的农奴家庭。作为一代格鲁派教宗的他,父亲与母亲以及世世代代的先祖都笃信宁玛派。宁玛派僧可以恋爱结婚,不认为爱情与信仰有什么冲突,而格鲁派主张禁欲。仓央嘉措十五岁才坐床,他在宁玛派文化氛围中长大,受俗世欲望的熏染,情爱对他来说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那么天真自然。他生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热门推荐
  • 情怜王妃

    情怜王妃

    良宵美景日,洞房花烛夜,原本一对郎情妾意的新人却引发一场惊变,原因是新娘没有落红。原来自己的王妃早已给自己戴了绿帽,卫七愤怒之下,一纸休书,让她离去。青青震惊,原来他已经忘记了从前的点点滴滴,含泪接过休书,却并不放弃挽回他的感情,甘愿为奴为婢,从此揭开了凄惨的婚后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光明之子爱上魔族之女

    光明之子爱上魔族之女

    我是光明之子,我爱上了你,我愿意为你放弃整个世界,无论如何我都要保护,我爱上了你,我愿意为你放弃整个世界,只想和你幸福的生活
  • 时空之守望者

    时空之守望者

    十五年前五方大陆上赫赫有名的宗门凌云宗莫名惹上业果,宗门覆灭。而今凌云宗的分支宁家中年轻一辈接受了振兴家族复仇的命运。修炼,磨砺,变强,复仇,亦或者是死亡。一切的因果究竟因谁而起,凌云宗、六芒法门、南原兵主、净地之主?而一切又为何而起?这是个主角坚持奋斗成长的故事,随着主角的成长得到也失去了很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神战之鬼战

    修神战之鬼战

    鬼界战乱起,地府乱魂出人间,无奈前世人鬼恩怨,再续情仇说。百年前,鬼灵王预感自己即将成神,巡游天下,发现阴尸鬼李继迁暗中积蓄,所图甚大,鬼灵王封印成神之日,将李继迁逼入极恶深渊。百年后,一对情侣惨死成鬼,分别代表着人间鬼界的阴尸和鬼灵,一场恩怨情仇再次展开······一个关于战争的传说,带我们了解不一样的战争世界,鬼界战争的传说,贯穿人间鬼界的不一样世界。
  • 拐个皇帝回现代

    拐个皇帝回现代

    本书已经改编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1、皇帝走在21世纪的大街上,他的谋生第一招:体会小人物的卑微。平素九五之尊,现在贱如尘土,如何翻身?2、被皇帝大人虐了,临走时就顺便捞了皇帝大人一起回去。目的是看他到了21世纪怎么猖狂。武打替身、选秀、炒股、踢足球……从草根变身高富帅的小人物逆袭,正能量……
  • 是复仇还是爱情

    是复仇还是爱情

    李颂雅在马路上跪在她妈妈边:“妈!”回到家的她发现撞死她妈妈的女人成了自己的后妈,愤怒的她离开了家,在公园被女王所收养,她……
  • 爱来时相许千年

    爱来时相许千年

    你一句戏说余生不负,我相许千年不弃。中元节的夜晚,景墨在十里桥上遇见言瑶,白衣飘飘,腰间玲珑悦耳,回眸一笑的瞬间,惊鸿一蹩,迷了景墨的眼,情愫在景墨心里悄然生长。时隔三月。再次相见。玄灵宫上,言瑶白衣胜雪,负手而立,眼神冷冽:“景墨,是我青箫峰弟子,看谁敢动他一根头发。”……多年后。景墨问言瑶为什么收他做徒弟,言瑶悄然轻笑:“徒弟?景墨,你确定不是童养夫?”景墨宠溺一笑:“十里清风十里路,步步清风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