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9500000018

第18章 风俗节日(1)

1.除夕

除夕,就是春节的前一天,又叫“大年三十”,春节间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天晚上,要接回灶神,全家共吃年夜饭。不同地区年夜饭品种也有差异,大部分地方习惯吃饺子;有的地方兴吃面,恭祝长寿;有的地方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还有的地方要吃鱼,而且不能吃完,以示“年年有余”。全家喜气洋洋共同守岁,辞旧迎新,子夜时分,钟声一响,立刻家家户户鞭炮齐鸣(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火灾隐患现在许多城市已禁放鞭炮),喜庆气氛达到高潮。现在,除夕看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百姓们的重要活动。

2.春节

春节是我国农历的新年,它是我国民间传统上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处在秋收与春播之间的农闲季节,用来庆祝往年的丰收,祈祷来年的昌盛。民间叫做“过年”,称之为“春节”则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了。过春节时,传统的活动有扫尘、贴剪纸、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夜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拜年等。

“春节”指的是农历元旦,但过年的活动从腊月(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就开始了。祭灶后,一般都要将家里院里彻底打扫干净,象征着清除过去的陈迹晦气,叫“扫年”。还要贴剪纸、挂年画,在门上贴春联和“福”字用来避邪讨吉祥。现代社会还经常采用寄送贺年卡的方式互致祝贺。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直到初四都忙于走亲拜友,十分热闹;大年初五称“破五”,节间不能打破碗碟,万一打了,要齐道“岁岁(碎碎)平安”。

如今,春节习俗除扫尘、守岁、拜年等传统活动外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活动。例如有的地方组织赶庙会,举行舞狮、踩高跷等富于民族特色的游艺活动,为人们过节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

3.“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家家都要包饺子,俗谓之“捏破五”。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们则燃放鞭。“破五”,被看做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的日子。有些地方又把这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

其实,破五的由来还与一段神话传说有关。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庆祝活动,迎接财神的到来。由于初五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有些早开业的商家,煮饺子时还要故意的煮破几个,掌柜的在外高声问:“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以此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多挣元宝,多多发财。

4.元宵节

“元”是第一的意思,“宵”是夜晚。元宵节指农历元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日子。西汉汉文帝为庆戡平诸吕之乱正式设立为节,到东汉汉明帝时,因崇尚佛教,遂命士庶百姓在这一天晚上挂灯敬佛,后代沿袭了这个传统,故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花灯节”。

正月十五人们都要吃元宵或汤圆,是用糯米粉包着各种馅滚成的圆子,取“团圆”的意思。无宵之夜各地举行盛大的灯会,各式各样巧夺天工的花灯将夜晚的天空映得格外绚烂。近些年,北方一些城市还兴起了冰灯、游园活动,更是别有趣味。除去大型的灯会,各家各户也都在门口挂上彩灯,讨取吉祥。元宵夜赏灯,常伴有“猜灯谜”的活动,即将各地谜语写成彩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度取乐,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能增长人们的知识。

5.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通常在4月5日左右,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暖,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是出门踏青的好时候,同时也是祭扫墓地的日子。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春秋的时候,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魏国,在困顿中有一次非常饥饿。随他流亡的臣子介子推看在眼里,便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登了王位,做了晋文公,封臣时却把介子推漏掉了。介子推并不怨恨,背上老母隐居到山西绵山。重耳醒悟后立即派人前去寻找,后寻不得,便放火烧山,心想孝顺的介子推一定会背老母出山的。没想到,母子两个骨气刚强,宁愿被烧死也没有出来。重耳十分后悔、哀痛,遂命在这一日不准生火,只能吃冷食,称做“寒食节”。

这样,清明节主要的活动就是扫墓和踏青。以前,清明节人们主要是到先祖墓前怀念祈祷;现在,人们常去先烈的墓碑祭扫,哀悼缅怀。

6.端午节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庆祝。在南方,人们还在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2 000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上官大夫靳尚等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以至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后来,楚怀王将屈原逐出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攻破的噩耗,悲痛万分的他投进了汨罗江中,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百姓闻讯后,纷纷来到汨罗江,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出粽子投入江中,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嘴,使鱼不能吃屈原的尸体。

后来,每年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往江里投粽,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留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7.乞巧节

乞巧节逢在农历七月七日,又称“女儿节”或“七月七”。中国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里,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辛勤憨厚的牛郎,狠心的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宫,拆散了这对有情人,只有每天七月七日夜晚,两人才能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面。

织女是善纺织、巧针线的仙子,受到女孩子们的崇拜,所以这天夜晚,要摆设香案,虔诚求教,趁织女与牛郎会面之机,乞求织绣的技巧,“乞巧节”名由此来。同时还会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方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都各有趣味。

到了今天,乞巧节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但是很多习俗已经弱化或消失,只剩下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在民间。

8.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个时节,丹桂飘香,秋高气爽,明月当空。这天晚上,人们仰望天空的明月,期盼家人的团聚,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在露天摆上桌凳,把苹果、枣子、月饼等食品供于桌上,全家人围桌而坐,共享明月清辉。文人雅士往往诗兴大发,吟诗对唱。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作为应节美点,味美,又寓团圆之意。关于吃月饼的起源,始于元代。民间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最佳食品。中秋节,民间要走亲访友,互赠礼品。人们所带的礼物往往不拘轻重,可以是月饼、糖果、酒类、糕点等。除了赏月、吃月饼外,一些地方还有很多特殊的习俗,例如:香港的舞火龙、苗族的跳月等。

9.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于魏晋,已经有1 7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这个节日适宜老人活动。因此有些地方又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最初人们以为九相叠是不吉利的,登高可以避祸消灾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看法。但在秋高气爽的天气中,登高望远,怡情畅神,锻炼了人的身体,又愉悦了心情。重阳的另一传统习俗是把茱萸插戴在头上。茱萸是茴香科落叶亚乔木,果实可吃,茎、叶入药。古人插戴茱萸也是为了驱除恶气,抵御初寒。九月有“菊月”之称。赏菊、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的主要食品是重阳糕。这是用发酵的米粉做成的糕点,可以加进枣子、栗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鲜肉做成咸的。考究的还做成九层高,像个小宝塔,上面再做两只小羊、取“重阳(羊)”的谐音。这大都是南方风俗。在北方,流行重阳节吃羊肉,这是因为秋天羊肥,能取暖祛寒,“羊”、“阳”又是同音,俗称“贴秋膘”。

10.“鬼节”七月十五

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喜气洋洋的,唯独七月十五中阴风惨惨的“鬼节”。因为这一天是道教的中元节,又是佛教的“盂兰盆会”,道士要诵经做法事,佛教徒要供养十方鬼灵。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在道教中是“地官”的别称,“地官”在这一天来世上考察人们的善恶,因此道士们就在这天诵念经书,举行仪式祭拜地官。佛教这一天要供奉佛祖,举办盂兰盆会来祭鬼神。“盂兰盆”原是天竺语,意思是“解救倒悬”。佛经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见到自己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像倒挂在空中那样遭罪,不吃不喝做了饿鬼,就用钵头盛饭喂他母亲,但食物还未入口就化成炭火。佛祖告诉目连,必须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把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养十方鬼灵,超度众饿鬼,他的母亲才能得到解救。目连一切都照办,才把母亲救出地狱,他自己成为地藏王的护法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形成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习俗。这里所说的鬼节就是一个例子。

11.立夏称人见三新

立夏最引人注目的风俗,是“秤人”。这一天,每家都要拿出一杆大秤,全家老少都要称一称体重。到立秋那天再称一次。这样就知道从“立夏”到“立秋”这段期间,体重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

立夏时节,正是一些果品成熟的季节,在传统习俗中家家要摆上樱桃、青梅、麦供祭祖先神灵,叫做“立夏见三新”。自己则吃烧酒、酒酿、蚕豆、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咸鸭蛋等等,也都有尝新的意思。

立夏之后,往往有人吃不好,睡不好,民间称为“疰夏”。为了预防疰夏,我国东南一带家家都要煮笋吃,称为“健脚笋”。还有的吃“花饭”,就是用糯米和乌豆合煮,这种饭有黑有白,所以叫花饭。这一天还要吃蛋,有团圆之意。一种就是“茶叶蛋”;还有一种是用米粉包上馅子做成蛋形,叫做“粉鸭蛋”。这种风俗主要流行于江苏和浙江。有的地方在这一天还要烹新茶,赠送给亲戚邻居,叫做“七家茶”。

跟许多节气一样,从前人们也以这天的阴晴雨霁来检验当年的收成。例如云南宣威的农谚说:“立夏不下,高天不坝”,“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意思是指立夏不下雨,将要干旱,影响秋天的收成。

12.冬至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大家共同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今天已遍布全国各地。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13.喝腊八粥

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腊八粥又称八宝粥,用料以桂圆、麦片、糯米、绿豆、芸豆、花生、苡米等8物(并不局限于此8种)。在我国民间每到十二月初八,人们就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很快恢复过来,他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在我国民间还有一个与朱元璋有关的故事。朱元璋小时给地主放牛,常因断炊而饥饿。有一天,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一个洞,他伸手下去一摸,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黄豆、红枣、栗子等物,于是他把这些五谷杂粮一齐下锅,煮了一锅热粥,喝起来香极了。后朱元璋当上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腻了,想换口味。腊八这天,他忽然想起儿时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当下传令御厨以各色谷果煮粥进食,并将此粥赐名为“腊八粥”。

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

14.祭灶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当此时,人们都忙碌着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在河南传统的故事。

古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为掌上明珠,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石矿去采石。有一次,儿子出去采矿,许久未曾回家,两位老人十分想念。这天,老太婆嘱咐老头子到矿上去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的同路人,一路上,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人是阎王派来的,到矿上收回几十名矿工。老汉便乞求光脚人,请他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人慷慨应允,但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老汉见到儿子后,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上矿采石。不久,石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3年之后,在一个腊月二十二的夜里,老汉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对老伴说了。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此事。玉帝大怒,立即惩罚光脚人,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会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15.花甲与十二生肖

这种生肖的来历,与干支纪年有关系。

古人常用干支来纪年以及纪月、纪日、纪时,这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大发明和独特创造。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也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也称十二地支)。把天干地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用来纪年,这就是“六十花甲子”,简称甲子。

同类推荐
  •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堪舆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作者试图从历史文献解读风水,探寻古代原初形态的风水文化。堪舆并不等同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风水,读者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拔高。作者更是希望通过参与对堪舆的研究,还堪舆真面目,给予其科学的评价。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安岳县志(1986——2005)

    安岳县志(1986——2005)

    体志设40篇,266章,1162节,120万字。《管委、乡镇》篇涉及全县10个管委、69个乡镇,为了统一资料搜集、整理,初稿撰写要求,县政府两次召开会议,安排该篇编修工作。还派人分赴各中心镇召开片区会,落实县政府会议精神。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向资料搜集人员讲解记述要点及资料搜集、突出特点的方法。2005年11月4日,县政府召开第二次特约撰稿人培训会,解决资料搜集、初稿试写中存在的问题。
  • 浪漫要学法国人

    浪漫要学法国人

    本书主要从法国的美食、服装用品、文化、艺术等方面介绍了法国人浪漫的生活、工作方式。
  • 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

    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

    从历史渊源、民族血缘、文化根脉,证实黄帝的真实存在,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从河图,洛书的视角,探究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热门推荐
  • 武路征途

    武路征途

    这是一个武道登顶的故事,这是一个武者可搬山倒海的世界。地球而来的灵魂,得武帝传承,凭一颗混天珠在异世登临武道之巅。
  • 小故事大道理:说话与办事

    小故事大道理:说话与办事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解决并要解决得好?只有靠我们说高品质的话、办高品质的事。正是基于”让平凡的人都能很好地表达、愉快地做事”的理念,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包括近300余个故事。关于说话,著名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赞美要慷慨,称许要真诚。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他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忘记以后,还重复着它们。”一谈到说话,就离不开办事,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资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 九九加一,爱情静好

    九九加一,爱情静好

    你爱我,为我做了99件事;我爱你,为你做了1件事。爱情里没有公不公平,有的只是“甘愿”......
  • 江湖生死斗

    江湖生死斗

    他的名字叫冷云,是一个身背血海深仇,以复仇为人生目标的江湖客。她的名字叫贺如红,是一个年轻貌美,统领着千余人江湖帮派的女首领。他们,都在风云诡异的江湖中走着各自的道路……
  • 次界之旅

    次界之旅

    东启觉得自己有两回新生,一次在他醒到异世界时,另一次在他生活十年后。从小就常做的英雄梦在这一天终于发了芽,但他却不知道所谓强者的成长往往是先苦后甘的。神土大地外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有一图皇岛,东启的旅程就从这里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爷莫痴呆

    少爷莫痴呆

    生为孤儿,在这乱世生存,可是被骗的这剩这肉身,如今已经买身于青楼,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天谁来救救我,没想到,天降痴呆少爷,救我于水火,看来这个痴呆少爷挺有钱的,那就骗他点也没关系,于是跟着他走南闯北,可是看他的要风度有风度,要才华有才华,怎么都不像是痴呆,不过有时候像个小孩,我怎么有种我又被骗了的感觉,不是感觉,就是被骗了,在这乱世也不想讨回公道了,先走为上,可是怎么就被发现了,失去了自由,这能难道我这现代人么?我让他后悔留下我,没想到,在他眼里变成宠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星神

    御星神

    星元,星流,群星的馈赠…少年林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并追寻他的梦想。
  • 安鱼别浪

    安鱼别浪

    没错,李安鱼带着系统穿越了。在一个不同职业的修者世界里,李安鱼每天奔波忙碌着,,,,,,。群,4551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