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9500000023

第23章 宗教、神话(1)

1.佛教创立

大约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相传他原是释迦族的王子,29岁出家修行,到迦耶的菩提树下独自静坐悟道,霍然“心地光明’,悟道成佛,这时释迦牟尼已35岁。从此他就在印度河——恒河流域说法传教,信者纷至沓来,日益增多。于是释迦牟尼将部分信徒派赴印度各地传播佛法,并偕余者云游四方,广传佛法。此后,佛教不仅在印度盛行一时,后来广泛地传播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538年,百济国王将佛像、佛经赠给日本天皇,并受到权臣苏我氏支持。经日本天皇同意,大乘佛教在日本传播开来。不久国内流行瘟疫,权臣物部氏称是信佛引起神怒之故,佛像遭毁,佛教一度被禁。后经苏我氏争取,佛教又得到恢复。

2.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名字叫悉达多,生活在距今两千五六百年以前,与我国的孔子同时,活了80岁。他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位置在现在的尼泊尔境内。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娶过妻子,生有孩子。

悉达多年轻时,生活优裕奢侈,但精神上得不到慰藉,感到十分空虚。他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和种姓制度。按照当时婆罗门教法典,人们按种姓划为4个等级。悉达多反对神权至上的等级制度,提出 “四姓平等”的主张。传说他29岁那年,见过人类的生、老、病、死便想到出家修行,找出一条解脱人类苦难的道路。后来遍访名师,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形成了一套宗教哲理观点。佛教中说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传播教义,发展了很多信徒,逐渐形成一大宗教。

3.南无阿弥陀佛

人们常常听到信佛的人口中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na,mo),是“归敬”、“归命”、“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印度佛经《阿弥陀经》上说,信佛者只要一心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死之前佛就会出现,将虔心礼佛者接引至“极乐世界”。所以,佛教的信仰者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为表示尊敬,特地加上“南无”二字。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来历。

4.大雄宝殿和如来三佛

佛寺的正殿气象森严,匾额上有“大雄宝殿”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殿内供奉着3尊巍峨庄严的大佛。“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对教主的敬称。意思是说佛的智力无边,勇敢无比,能降伏一切妖魔,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大雄宝殿内的3尊大佛,代表着佛教的3个世界。正中端坐的是释迦牟尼,主宰娑婆世界;坐在东首的是药师佛,主宰东方净琉璃世界;坐在西首的是阿弥陀佛,主宰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俗称如来佛或大佛菩萨,他是佛教的创始人。药师佛又叫大医王佛,他曾发下十二大愿,要帮助众生解除痛苦,医治疾病,消灾延寿,满足信徒的一切愿望。药师佛手持法轮,掌管人间一切的善恶报应,根据人们修行的程度,安排生前死后的待遇。阿弥陀佛的别称很多,有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10多种,也简称弥陀佛。弥陀佛手上拿的金台,据说就是接应众生的用具。

5.三宝殿

人们常用“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形容有事拜访的客人。究竟什么是“三宝殿”呢·

“三宝”指的是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殿”即佛教寺院中佛、法、僧这3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宝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和尚睡觉的“寂静禅房”。

这些房舍都是佛门重地,平常是不允许人进去闲逛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6.五百罗汉

有的佛教古寺设有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来源于一个佛教故事。

据说摩羯陀国有1000个僧人。其中,500个是凡夫僧,500个是罗汉僧。所谓罗汉僧,是指那些断除了贪、欲之念,修得正果,不受生死轮回的僧人。这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其相。在五百凡僧之中,有一个名叫摩柯提婆的,常常说一些违反教规的话,使一大批僧人深受影响。国王无忧王很生气,想把1000僧人全部淹死。这时500罗汉僧才各显本领,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道后,既悔恨又惧怕,亲自到罗汉僧隐居的地方认错,并请他们回去。罗汉僧们不肯,无忧王就在国都修建一座寺庙,照500罗汉僧的模样塑了500尊像。

玄奘去印度取经时,将这个故事写入《大唐西域记》中。从此,“五百罗汉”的故事传入中国。在中国各地寺庙,有不少五百罗汉像。

7.袈裟

“袈裟”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不正色”。按佛教的规矩,取得僧人资格要经历剃发、染衣、受戒等几道程序。染衣,表示从此舍弃美好装饰,过简朴的生活。所以,僧服摒弃青、黄、蓝、赤、白“五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而染成铜青、泥褐、木蓝色,才算“三如法色”。这样,“袈裟”也就成了僧服的专用名词了。

僧人所穿的袈裟,原规定只有3件。其中一件是“五衣”,即由5条布缝缀成的衬衣;一件是“七衣”,即由7条布缝缀成的上衣;一件是由9条以至25条布缝缀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遇有礼仪或外出时穿着的。

现在,世界各地的僧人服制都有所改变。但是,袈裟作为僧人的传统服饰,还是令人们难以忘记。

8.舍利

舍利是梵文的译音,原意为“身骨”,是佛家珍宝之一,泛指的是释迦牟尼的遗骨、头发、牙齿等。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逝世。他的尸骨炼就84000颗舍利,被8个国家的国王分取供奉。后来,舍利供不应求。于是,僧侣们不得不降低规格,用其他东西来充做舍利。连佛经中也规定:“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众宝造作舍利。”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得道高僧圆寂火葬,骨灰中会出现五色彩珠,也可称之为舍利。

9.9个香疤

遁迹空门剃光头时要用香火在光头上烧出9个香疤,以表明正式出家,苦修开始。这种仪式被称为烧戒,通常由方丈主持。“烧香疤”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烧香疤源于宋朝。宋朝时,佛教有两大派,即密宗与显教。密宗的教徒被称为喇嘛,显教的教徒被称为和尚。由于皇帝非常优待密宗,对喇嘛的赏赐异常丰厚,显教的和尚对此既忌妒又羡慕。为此,显教从服饰到仪式极力模仿密宗。由于显教人数众多,全国的喇嘛就增加了几十万。皇帝知道后,很不高兴,下令全国除喇嘛外,所有和尚必须在光头上烧疤,以示区别。渐渐地,烧香疤,成为和尚入佛门的一种制度。

另一种说法认为,烧香疤源于南北朝。南北朝时,梁武帝信奉佛教。为了显示禅心,他大赦天下死囚,安排这些人出家当和尚。为了对这些人进行监督,就在他们的光头上烧些疤痕作为标志。后来,所有和尚都要在脑袋上烧出9个香疤。

10.佛教尊崇莲花的原因

千百年来,莲花一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佛教尊崇莲花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释迦牟尼降生的传说有关。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本来是天上的菩萨,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投胎。他降生之前,净饭王的宫廷里出现8种祥瑞,百鸟聚集,四季花木盛开,特别是池沼中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菩萨化做一头六牙白象,前来投胎……得道后的释迦牟尼,每次说法之时,就座“莲花座”,坐姿亦成“莲花坐姿”,即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另一种说法与印度的爱莲风气有关。佛教从初创起,就注意迎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而在古印度,很多人喜爱莲花。佛教的理想境界是不受现实世界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风格象征着佛教的理想。所以,佛教尊崇莲花便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11.吉祥的标志“”

在如来佛像的胸前和德国纳粹党的党旗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右旋的十字符号——卐。但它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

“卐”,最早是原始社会里一些部落的符咒,它在当时被人们作为太阳的象征。“卐”字向四个方向伸展的笔画,代表着太阳四射的光芒。因为太阳给人类带来温暖,“卐”字也就成为吉祥的标志。在佛教里,也作为“万德吉祥”的标志。“卐”在梵文中读作“室利靺蹉”,它随佛经由印度传人我国时,最先译成“万”字,唐代玄奘把它译成“德”字。到了武则天当皇帝时,又定为“万”字。

德国法西斯纳粹党把“卐”字符号作为党徽。纳粹是德文“国家社会党”的音译,在德文中“国家”与“社会党”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两个S交错而成“卐”字,被德国法西斯政党用做党徽。由于纳粹党实行法西斯专政,挑起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灾难,“卐”字就成为法西斯罪恶的象征。

佛教的“卐”和法西斯的“卐”,形状虽然相似,颜色却有区别。在佛教里,卐是金色的;德国法西斯的“卐”是黑色的。

12.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他东渡日本,传播佛典,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大师。对佛教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鉴真世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生于公元688年,死于763年。14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当时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律宗创立不久,鉴真在扬州、长安等地,先后得到律宗嫡传大师道岸、弘景的传授,并受了大戒。他以渊博的知识,刻苦的努力,对佛教三藏(经、律、论)都作了研究。到45岁的时候,已成为著名的授戒大师,门徒达4万余人。

鉴真东渡一共经过6次,最后一次东渡时他已经双目失明,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抵达日本。从应邀发愿开始,历时12年,经受挫折5次,先后有36人付出了生命,鉴真始终不屈不挠。第二年,鉴真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后来被日本天皇授予“传灯大法师”的称号。公元761年,日本政府又规定:任何人如果没有在东大寺等3个大寺受戒,便不能取得僧籍。鉴真还在奈良新建一座佛寺,以收容更多来学的僧徒,这就是著名的唐招提寺。鉴真后来就逝世在这个寺的云房。

13.玄奘西天取经

玄奘本名陈棉,玄奘是法名,又被尊称三藏法师。玄奘13岁出家,21岁受了大戒。当时国内对佛教经论没有统一说法,翻译过来的佛经晦涩难懂甚至失真走样。玄奘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学习、取经。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从长安出发,由姑臧、敦煌,直到西域。途经高昌等国,历尽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抵达印度。玄奘先到那烂陀寺,拜戒贤法师为师,直接钻研佛经原文。5年后,他游学印度各地,演讲佛典,并与印度学者争辩,探讨佛学理论,名震全印度。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玄奘这次西行,经历17年时间,2.5万千米路程,138个国家,带回佛教经典520箧,657部。到长安后,他埋头翻译佛经,在20年中共译出1335卷。他还把中国的《老子》等书译成梵文,传往印度。他被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玄奘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和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公元664年玄奘逝世,据说当时有100多万人为他送葬,3万多人为他守墓尽哀。他从印度取来的佛经被保存在专门建造的西安大雁塔内。

14.济公

历史上,济公是南宋时期杭州灵隐寺的道济禅师。

道济是宋代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名心远。他出身显贵,为驸马之子。道济出家于杭州灵隐寺,后常住净慈寺,是一位禅宗僧人。他生活落魄,嗜好酒肉,言行类似癫狂,所以有人称他为“济癫僧”。在民间传说中,济公玩世不恭,喜欢帮助弱者,时常和达官贵人开玩笑,弄得对方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由于济公形象深得民间百姓的喜爱,因而出现了济公塑像。

15.道教的建立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有两派:一派是汉顺帝时期(公元125~144年)建立的五斗米道;另一派是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建立的太平道。张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

张陵,示称张道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进过太学,当过江州(今重庆)的行政长官,对儒家《诗》、《书》、《礼》、《易》、《春秋》都很有研究。后来他带了弟子进四川鹤鸣山修道,并在那里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并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因为入道的人要交五斗大米,所以称为五斗米道,简称米道。它使用巫术和道术,画符篆、烧符篆,用符水为人驱鬼治病。还把收徒、治病募集来的钱,办一些有利百姓的好事,因而扩大了影响。

太平道又称黄老道,创始人是张角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张氏兄弟是当时农民起义的领袖。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教人叩头忏悔,用符咒为人治病。他一边为人治病,一边传教。10多年间,信徒达数十万,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张角把道徒分为36方(部),大方1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都有将帅率领。他们的起义队伍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组织的。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

16.阴阳五行说与八卦

阴阳五行说与八卦最初跟道教毫无关系。它们是古代思想家对世界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一种解释。认为阴是暗,阳是明,所以月叫太阴,日叫太阳。由此引申开去,称正面、温暖、南方为阳,反面、寒冷、北方为阴。同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们还认为自然界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构成,并且相生相克。阴阳五行说后来又发展为八卦,用一两个符号分别配成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事物。

后来道教把阴阳五行说与八卦拿了过去,构成自己的基本教义,并且用来说明社会生活的奥秘,把刚柔、动静、生死、往来、盛衰等一系列概念都纳入阴阳的意义中去。老子在《道德经》里就以此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组成情况:“万物负阴以抱阳。”道教还用八卦卦象和阴阳五行说来占卜,预示人们从生到死,事物从始到终的各种状态和结果。民间流行的看相、算命、求签、画符、念咒、看风水、择吉日等,都与阴阳五行说和八卦有关。

17.各显神通的八仙

道教尊奉神仙,流传民间的“八仙”就是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其中有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经过民间传说和道家渲染,成了长生不老、神通广大的仙人;有的纯粹是道教编造出来的。

道教里有许多神话人物,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玉皇大帝,炼丹的太上老君,还有平易近人的八仙。点化成仙前的“八仙”,也都是普通人。他们是传说中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如吕洞宾是理发业的祖师,铁拐李是乞丐的祖师。除蓝采和、何仙姑外,其余6人又都是道教各宗派的创始人。故事说,3月15日蓬莱仙岛牡丹盛开,白云仙长宴请八仙和五圣共赏牡丹。归途中经过东海,八仙各自拿出法宝显示神通。不料龙王的儿子抢走蓝采和的玉板,并把他拉下海去。八仙大怒,与龙兵搏斗,大获全胜,吕洞宾还用火葫芦烧东海。最后佛祖如来出面,把他们都请到灵山,经过调解,才消了怨气,重归于好。

18.《圣经》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

同类推荐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
  •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展现了著者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广泛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原则、国家政策、抢救理念、保护实践、学术追问、类型研究、历史分析、现象批评、鉴赏品析等,熔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丰富性于一炉,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过程和行动历程。
热门推荐
  • 都市仙王

    都市仙王

    九霄大陆一代灵宗百里云霄,死后重生三百年前,重返都市年少之时,改写人生,重登世界之巅,天上地下,有我无敌!重返学堂,拾起年少轻狂,一手绝世医术,一身至尊功法,一生挚爱相随,勇斗富少,揭露黑医,国难当头冲阵在前,以重生之躯,再闯九天云外,报血海深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侠医

    最后的侠医

    大唐世界,百业俱兴,孙氏为代表的大唐医术走向世界,融合发展,成为一种伟大的医学文化,在扶桑,西域,高丽声名远播。。。。
  • 如果对全世界说我爱你

    如果对全世界说我爱你

    如果对全世界说我爱你,也许她会告诉你我愿意
  • 成人教育心理学

    成人教育心理学

    本书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成人学习的实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员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方法等。
  • 第一黑手

    第一黑手

    惊皇现,鱼龙变!我叫白飘飘,明楼的大掌柜,我的目标是生存,理想是生活,奈何偏偏有人不开眼,江湖?阴谋?庙堂?权术?法眼之下,无所遁形!当我踏足绝巅,蓦然回首,原来……
  • 美丽的契约

    美丽的契约

    这部描写当代都市婚姻、情感的小说,汇集了当今社会的各种焦点事件,比如房子、户口、离婚、高考等等,着力阐述了在诚信丧失的社会中人人自危的窘相,展现了一幅市井生活百态。
  • 重生之师兄归来

    重生之师兄归来

    “师姐,咱俩有话好说?”“我跟你没话好说,你既然要找死,那我就成全你。”“师姐,这真是意外。”“你哪次不是说意外?三年前你跟我说意外,三年后你还跟我说意外?你当我是傻子?”“不然……又怎能叫意外?”这是一个强者回归的故事!他告诉你,意外的出现,从不挑选年份!
  • 千秋帝业

    千秋帝业

    乱世红颜花,不惜为人夸?英雄男儿志,生死谋天下。乱世之中,怎有真心真情?美人本该画眉描画,得权势庇佑安生立命;英雄本应建功立业,纵马驰骋疆场。然而命运安排他们相遇,她与谁历经磨难生死与共?是他?惊才绝艳,胸怀千策;还是他?八面玲珑,千机手段;亦或是他?豪气万千,义薄云天?踏尽漫天风雪,吹散烽火狼烟。建一世千秋帝业,创一代盛世繁华;话一段千年风流,谱一曲眷侣神话。执子之手,且看天地浩大。崭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小意在这里给起点忙碌一年的工作人员及各位书友们拜年了!新人新文,求推荐!求收藏!求书评!小意在这里先谢过大家!
  • 三世情离

    三世情离

    相传红月出凶星亮世间必大乱首富叶家因为她血染半个凤国皇城因为她唯一的哥哥魂飞魄散。她没掉一滴泪,不是她不掉是她从小就没有泪因为他,她心被他挖走,因爱他信他,却为她人做了嫁衣虽心痛却没一滴泪掉落跌坐血泊中双眼迷茫看着眼前绝色男子轻轻呢喃:“师傅”他淡淡说了句:“青璃玩够了就跟为师回去”说完便蹲下来将她打横抱起。那一刻她远处的心漏跳了一拍觉得这一幕像在哪经历过般他舍弃天下苍生,招人暗算香消玉殒,“师傅!”她抱着他的尸身凄凉笑了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落,三千青丝成雪“今日不死,他日必血洗仙灵山”他再次醒来,他背对着她说“青璃,你可知罪”她看着她们之间遥远的距离说了句,“师傅,青璃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