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一个姓韦名端的大将,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的叫元将,二儿子的叫仲将,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人,和孔融都是世交好友。孔融是当时的一位有名人物,在文学上很有地位。有一次,孔融写给韦端一封信,里面有这样几句话:“前天元将到来,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学问,透彻明快,才华丰富;他胸怀宽广,意志又坚强;将来必然是一个有大本领,能够创建大事业的人才。昨天仲将又来,我看他在学问和做事方面有条不紊;资质聪明,才华丰富;心里敏捷;性情敦厚老实,热诚恳切;将来一定是个能继承家业的好子弟。想不到这一对宝贵的珍珠,就在一对老蚌的身上产生出来!”当时韦端的年纪也很大了,所以孔融就用老蚌来比拟他夫妻两人,又用两颗珠来比拟他那两个优秀的儿子。
离朱
这则寓言强调形势的决定作用,也是慎到“势治”主张的表现。
此典出自《慎子·内篇》:“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下于水,尺而不能见浅深。非目不明也,其势难睹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离朱能在百步之外明察秋毫的末梢,但是潜到水里,竟然看不清一尺以内的。这并不是说他的眼睛不明亮,而是形势所迫使他难以看见。
钝槌利锥
“钝槌利锥”讽谕了自恃聪明反遭失败的人。
此典出自《启颜录·祖士言》:晋祖士言与锺雅相嘲。
“锺云:‘我,汝、颍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钝如槌。’
“祖曰:‘以我钝槌,打尔利锥。’
“锺曰:‘自有神锥,不可得打。’
“祖曰:‘既有神锥,亦有神槌。’
“锺遂屈。”
这段话意思是说:
晋朝士人祖士言和锺雅相互嘲讽戏弄。
锺雅说:“我这汝、颍之士锐利得像锥子,你这燕、代之士愚钝得像槌子。”
祖士言说:“用我这愚钝的槌子去打你那锐利的锥子。”
锺雅说:“我是把神锥,你根本就打不住我。”
祖士言说:“既然你有神锥,我也有神槌。”
锺雅听了就屈服了。
埋玉树
“埋玉树”意思是指有才华的人去世。
此典出自《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庾亮,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元规。他在元帝、明帝、成帝三个朝代都当过官,在成帝时期任中书令,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公元327年,历阳(安徽和县)的镇将苏峻和寿春(安徽寿县)的镇将祖约起兵造反,攻克了京都,庾亮逃了出来,就推举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起兵反击苏峻、祖约,最终平息了叛乱。陶侃死后,庾亮以镇西将军的身份,都督江州、荆州、豫州、益州、梁州、雍州等六州的事务,同时任江州、荆州、豫州三州刺史,晋号为征西将军,镇守武昌。
庾亮打算北伐,收复中原,并且调兵遣将,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可是权臣郗鉴等人都持及对意见,庾亮的北伐计划就成了泡影。正好这时,邾城被敌人攻陷,庾亮忧愤发病,于公元340年(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六年)死去,时年五十二岁。
在安葬他的时候,扬州刺史何充前来参加葬礼,感叹地说:“庾公去世,就等于将玉树埋入地下,叫人在感情上如何割舍得了呢!”
莲府
“莲府”指大臣的幕府,也可指丞相大臣。可用以比喻人才集中的地方,也可用以表现善于使用人才。
此典出自《南史·庾杲之传》:“(王俭)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绿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人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
南朝齐高帝时,王俭任卫将军,即宰相之职,他总领朝政,任用贤才,他所任用的人都是才华出众、名望很高的人。那时,有一个人叫庾杲之,字景行。王俭任他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给王俭写了一封信,称赞也说:“您的府中人才济济,都是难得的人才。现在又加上庾杲之,他身处贵府的人才渊薮之中,就好比在清澈的水流中泛舟,依恋着朵朵美丽的莲花,那是何等壮美的景色啊!”当时人把王俭的幕府比作莲花池,所以萧缅在信中以莲花池作比喻,竭尽全力进行赞美。
良禽择木
“良禽择木”的意思是说,好的飞鸟选择好的树木栖息。人们用它比喻良臣选择好的君主。
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太叔疾娶了宋国人子朝的女儿为妻,同时她的妹妹也受到太叔疾的宠爱。子朝在卫国做官,是卫国大夫,后因政治上的事情而逃出卫国。卫卿孔文子(即孔圉)让太叔疾抛弃他的妻子,而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于是太叔疾娶了孔文子的女儿,同时又派随从联络他前妻的妹妹,把她安置在犁地,并为她修建一座房子,成为他的又一个妻子。孔文子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恼怒,打算攻打太叔疾。
孔文子因攻打太叔疾的事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说:“有关礼仪的事情,我曾经学习过;有关打仗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于是,孔子告退而去,叫人套上车准备离开卫国,说:“飞鸟可以选择树木栖息,但是树木怎么能选择飞鸟呢?”孔文子急忙劝阻他,说:“我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为了避免卫国的祸患。”孔子又打算留下不走,鲁国人拿财礼来召请他,于是孔子就回到鲁国了。
良桐之琴
这个故事说明:盲目守旧,势必阻碍改革,摧残人才,扼杀社会的生机。
此典出自《郁离子·千里马篇》。
工之侨得到了一块质地优良的梧桐木,把它削成琴,又装上弦一弹,声音美妙得像金、玉的声音一样。他觉得这是天下最珍贵美妙的乐器,便把它献给朝廷。主管祭祀和乐器的太常官命令高级乐器师来鉴别。那乐器师看了琴以后说:“这把琴,时代并不古老!”于是,就把它归还给工之侨。工之侨抱着琴回到家里,就跟油漆工商量,在琴上画了些断断续续的纹路;又与刻字工商量,在琴上刻了些古代器皿上的文字,然后用匣子把琴装起来埋在地下。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出来,抱到市场上去出售。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看到了这张琴,用一百两银子买了它,再献给朝廷。管理音乐的官员,一个传一个争着观看,都高兴地说:“这琴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后,感叹说:“真可悲啊,这个世界!难道就只是一张琴的遭遇是这样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将要同这个世界一起灭亡呢!”于是他便离开都城,躲进宕冥山,后来就杳无音信了。
林宗巾
“林宗巾”形容人名望高,为世人所敬仰。
此典出自《后汉书·郭太传》。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他精通经籍,知人善教,品学兼优。郭太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穿着衣襟宽大的服装,系着又宽又长的带子,到各郡国游历。一次,他在陈地和梁地之间的路上碰到了大雨,头巾被雨打湿,一个角垂下来了。于是,人们都争相效仿他的样子,故意把头巾折下一角,称为“林宗巾”。由此可见,人们对他的仰慕竟达到了这种程度。
柳絮才
“柳絮才”,或称“咏絮才”,用以称赞女子有诗才。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安在少年时代就有很大的名气,朝廷屡次召他做官,他都不 肯。年届四十,才想当官干一番事业,桓温请他做司马。简文帝(司马昱)死后,桓温想篡夺东晋政权,他看到谢安是一个既有才干、又有影响的人物,于是就对谢安加以威逼利诱,但谢安不肯顺从他的主张,因此桓温篡位的计划没有成功。后来,谢安当了尚书仆射,主管吏部,并任后将军,一心辅佐朝廷。
公元383年,前秦国的君主符坚率军攻打东晋,谢安任征讨大都督,派遣侄子谢玄等人在淝水打败了符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死后被追赠为太傅。谢安有个侄女叫谢道韫,是晋代人王凝之的妻子。她聪慧颖悟,博学多识,能说会道,口才很好。谢安曾经问她说:“《诗经》当中哪一个句子最好?”谢道韫回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这一句最好。”谢安认为谢道韫对《诗经》有深入的理解,对她加以称赞。
有一次,冬日严寒,大雪纷飞,谢安趁着下雪天,在家里把儿女辈召集在一起,与他(她)们谈论诗文经义。不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安满心欢喜,向儿女辈发问道:“白雪纷纷的景致应当用哪句诗句来作比喻呢?”侄儿谢朗(小字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像在空气中撒把盐。谢安对此没有加以评价。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她的意思是,与其说白雪纷纷像在空中撒把盐,还不如说它像柳絮被风吹起一样。谢安听了,大笑起来,非常快乐,他非常赏识侄女谢道韫的诗才。
鲁国少儒
“鲁国少儒”用以告诫人们:看人看事,不能只看形式,而要看内容。为人也不要只求表面,而要有真才实学。
此典出自《庄子·田子方》:“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一天,庄子拜见鲁哀公。
哀公说:“鲁国的儒士很多,但崇尚您道家学说的人却很少。”
庄子反驳道:“不是这样的,鲁国的儒士很少。”
哀公听了,反诘说:“鲁国上下都穿儒士的衣服,怎么能说鲁国儒士少呢?”
庄子说:“我听说,头戴圆形帽的儒士,知道天时;脚穿方形鞋的儒士,通达地理;身佩彩络的儒士,决策当机立断。真正有这种学问的人,不一定穿这种衣服。穿这种衣服的人,未必懂得这种学问。您如果认为我说得是错误的,您可以通令全国:‘不通儒学而穿儒服的人,处以死罪。’试试看结果怎么样?”
于是,哀公依照庄子的建议发了一道命令。五天以后,果然全国没有敢穿儒服的人了。这时只有一位大夫,身着儒装,气宇轩昂,站立在宫廷门口。
哀公马上召见了他,询问国家大事,这个大夫果然满腹经纶,对答如流。庄子说:“鲁国作为儒家的故乡,只有一名儒士,这能算多吗?”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比喻那些不经推荐,未经过邀请,便自动请求做事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很多掌管实权的士大夫们,平素都供养着许多士人,作为智囊,借此来扶植势力,增加声望,有事时又可帮助策划,供给差使,这些士人,当时叫做食客,又叫做门下客。供养他们叫作养士。那时赵国有一位公子——赵王的宗亲人物,名叫赵胜,因他受封在平原,故又称作平原君,他是当时赵国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救兵,约楚国合纵(合纵即是联盟抗秦)。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下客,作为随员,可是经过几番甄选,只录取了十九人,还差一个人,这时他的门下,有一位姓毛名遂的,不经别人推荐,自动请求同行,平原君问他寄居在门下多少年,毛遂回答说已经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德的人,居处世间,正如一柄锥子,被放进袋里一样,那锋利的尖端将会立刻显露出来的,如今您老先生寄居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还不见有所表现,先生!您没有本领,您做不了这件事,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是直到今天才请求进入袋子里的,如果我早一点得到进入袋子里,我这柄锥子,早就刺破了布袋,脱颖而出了,一些锋芒的透露,还不算什么一回事呢!”平原君听了他的这一席话,这才勉强地接纳他的要求,和他一块儿启程。
到了楚国,在会议席上,费尽了唇舌,还没法把楚王说服,叫他和赵国合纵,同行的那十九人都面面相觑,毫无办法。最终由毛遂鼓其如簧之舌,向楚王陈说一番利害,才说服了他,订好了纵约,出兵解除了赵国的危局。毛遂在订约的时候,得意洋洋地对着那十九人说:“诸君都是庸庸碌碌,依傍着他人成功的啊!”
面壁九年
“面壁九年”形容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此典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南北朝梁武帝时,天竺有一个学问渊博的高僧名叫菩提达摩。他为了宣扬他的禅宗教义,不惜远涉重洋,历经三年,来到中国讲学。
菩提达摩到达中国广州后,梁武帝曾派人把他接到金陵,同他谈论佛理。因梁武帝不懂佛教禅宗教义,菩提达摩便离开南京到了河南。最后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住了下来。为了参透禅理,他面壁而坐,一坐就是九年,终于开创了我国佛教中的一大宗派,他成为禅宗的始祖。少林寺的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这位禅师,表彰他的刻苦精神,就在少林寺内为他建立了“面壁阉”。
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的意思是说,前军在举茅为信号,负责侦察有无敌情。“前茅”用以比喻先头部队,以后,又逐渐将此语用来比喻名次列在前面,称为“名列前茅”。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领兵攻打郑国。晋军的中军统帅荀林父领兵救援郑国。当他们听说郑国已同楚国讲和时,荀林父就建议撤回晋军主张将晋军撤回去。上军统帅士会赞成荀林父的意见,并列举了一大堆理由。他认为,楚国的德、刑、政、事、典、礼这六项都不违背常规,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不能同它为敌。
当谈到楚国军队时,士会说:“楚国的军队训练有素,严整有序。行军的时候,右军跟随主帅的车辕,保护兵车前进;左军寻求草蓐,为军队住宿做准备;前军负责侦察敌情,以茅为旌,做行军的信号和标志;中军负责制定权谋;后军用精兵压阵。百官必须根据各种旗帜所表明的趋向分别行动,军中政令还没有下达警戒,士兵们都已做好准备。总而言之,楚国能正确地动用军典了。”
明珠暗投
“明珠暗投”比喻有才德的人未被发现重用或陷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物品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此典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入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邹阳,是汉景帝时人,很有辩才,在吴王那里做事,后来梁孝王,梁孝王以上宾礼待他。
梁孝王的亲信羊胜、公孙诡,见邹阳受到孝王特别优待,心里非常嫉妒,就常常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信以为真,就把邹阳逮捕入狱,将要杀他的时候,邹阳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冤枉。
邹阳在给梁孝王的信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别人的嫉妒,剖诉自己的委屈。其中一段说:“像月儿一样明亮的珠子和夜里会发光的璧玉,在黑暗中突然投到人的面前去,众人都会按着剑斜视它,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突然而来的原因。”
墨子教为义
“墨子教为义”教育人们:要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发挥各人的长处,通力合作。
此典出自《墨子·耕柱》:“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
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治徒娱、县子硕问墨子:“干正义的事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墨子回答说:“好比筑墙一样,需要夯的就夯,需要填土的就填土,需要拿标尺测量的就拿标尺去测量,这样墙才能筑成功。干正义的事业也这样,需要谈说论辩的去谈说论辩,需要解说史籍的去解说史籍,需要处理事务的处理事务,这样就能做成正义的事业。”
南州冠冕
“南州冠冕”用以赞誉才识优异的人。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颖川司马徽素有清雅有知人之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