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为什么怒目而视?菩萨为什么低着眉头?”小和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金刚之所以怒目而视,是为了使魔鬼降伏;菩萨之所以低着眉头,是为了对众生世界显露慈悲。”薛道衡听了小和尚的回答,感到有些失望,默然而去。
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后常用以形容非常紧张,令人惊骇的场面。
此典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周灵王》:“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人。又见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越国为了灭掉吴国,便搜集了天下的奇珍异宝、珍禽美味献给吴王,又把江南万户百姓送到吴国去做仆人,除此之外,还把西施、郑旦两位美人献给吴王。吴王将这两个美人安置在椒房之内。两个美人当窗并坐,对镜理装的时候,只要是偷看西施、郑旦的人,全都会为之动心,为之神魂颠倒,都称两个美人是仙女下凡。至于吴王,他全被这两个美女迷住了,整天和她们一起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直到越国军队攻入吴国,吴王才带着西施和郑旦狼狈而逃。
这里的“动心惊魂”是形容西施、郑旦美丽无比,诱人极深,使人神魂为之震动。
举袂成幕
“举袂成幕”的意思是说,人们举起衣袖可以组成帐幕。
用来比喻人多。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战国时期,洛阳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名叫苏秦。当初,他劝说秦惠王吞并天下,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后来,他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即所谓“合纵”。苏秦身挂六国相印,称为纵约之长,非常神气。
一次,苏秦受赵国的委托,劝说齐国与赵国联合起来。他对齐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玡山,西面有济水,北面有渤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面都有险阻的国家。齐国的土地方圆两千里,士兵几十万,粮草堆积如山,并且有精良的战车,又得到五国军队的支持,军队行动起来像锥矢一样锐不可当,打起仗来如雷电一般猛烈有力,军队后撤如风雨一样神速迅疾。就算有敌军侵入,也不可能跨过泰山穿过济水,横渡渤海。齐国都城临淄有七万户人家,我大致推算了一下,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共有二十一万男子。不用征召远县的兵丁,仅临淄的士卒,就已达二十一万了。临淄这个地方殷实富有,这里的民众都会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下棋、踢球。通往临淄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互相碰撞;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如果把人们的衣襟连结起来可以构成帷幔;人们举起衣袖可以形成帐幕;人们挥一把汗,就像下雨一般。可以说是家家富足,人人志气高扬。凭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诸侯都不敢与之对抗。而现在你却要向西而拜,侍奉秦国,我替大王感到羞愧。”
乐不可支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
此典出自《后汉书·张堪列传》:“捕击奸滑,赏罚必信,吏民皆乐用。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
‘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当时公孙述也在西蜀自称皇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军前去讨伐,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与吴汉一起出征。
吴汉的军队走了许多天,军粮补充不及时,当赶到蜀郡时,军粮只够吃七天了。
吴汉担忧粮食断绝了,不能打败公孙述,便想逃跑。于是派军士暗中准备船只,想从江上逃走。张堪听到风声,急忙去见吴汉,对他说:“将军千万不能走,胜利就在眼前。公孙述目前已经是瓮中之鳖,只要我们坚持住,一定能打败他!”吴汉被他说服,采纳了他的计谋,使用少量兵马向公孙述挑战。公孙述亲自出城应战,不到几个回合,就被汉军刺死在城下。吴汉和张堪顺利地攻入成都。
张堪是一个道德高尚、办事公正的人,自幼熟读经史,德行出众,曾有“圣童”
的美称。他进入成都后,查点府库,封存珍宝,一件件地登记造册。然后报告给光武皇帝刘秀。他自己和部下对官府和百姓的财产秋毫无犯,成都的百姓都非常赞扬他的清廉。
张堪做了两年太守后,被任命为骑都尉,领兵击退匈奴的进犯。不久他又做了渔阳太守。他认真管理郡内的官吏,严惩贪官污吏,奖赏有功绩的官兵,又在狐奴地区开垦稻田八千顷,鼓励百姓耕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百姓富足,郡内安定,军民都过得快乐无比。
他在渔阳做了八年太守,郡内没有发生一次动乱,匈奴也不敢再来侵扰。渔阳的百姓对太守非常敬仰,编了一首民谣颂扬他。
桑无附枝,
麦穗两岐。
张君为政,
乐不可支。
慷慨激昂
“慷慨激昂”是说一个人的言语举止,都是抱着英雄豪杰的气概,不可一世的样子,使人见到或听到了,都非常相信他,敬服他。
此典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石戚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曾经被扣留在秦国做为人质,后来从秦国逃回。秦国有并吞六国的野心,当秦军逼近易水、临近燕国边境时,他异常忧愁,就千方百计请了一位勇士去刺杀秦王。那个勇士名叫荆轲,太子丹非常恭敬地对待他,天天去问候他,衣食住行,只要荆轲喜欢的,他总想办法供给。
荆轲受到燕太子丹的优待,很久都没有想到秦国去的意思,太子心里焦急万分,就想让他早点去,但是因为荆轲要等一个人,所以没有出发。后来燕太子实在等不及了,荆轲才找了一把异常锋利的匕首出发了。荆轲出发的时候,燕太子和他的臣子都穿了白衣服去送行。到了易水岸边,将要渡河时,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唱着歌,声音十分悲哀;其他勇士都流着眼泪,歌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慷慨而激昂,壮士们的眼睛都瞪得很大,头发也都竖起来。
龙骧虎步
“龙骧虎步”的意思是,如骏马高昂着头,似老虎迈着雄健的步伐。用来比喻人高视阔步,气势威武,气概威武雄壮。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
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弘病死,太子刘辩继位,即汉少帝。
当时,汉少帝年仅十四岁,由何太后临朝听政。太后的哥哥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朝政。何进联络袁绍、袁术等豪强,准备将宦官斩尽杀绝,并打算将董卓等驻在外地的将领召回京来,一起参与镇压。
然而,主簿陈琳持反对意见。他劝谏何进说:“现在您是大将军,皇家的威望集于一身,手握兵权,身居要职,如龙马高昂着头,似猛虎迈着雄健的步伐,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这就像鼓洪炉烧毛发一样容易。诛杀宦官,不符合汉家以前的规矩,但是符合道义,上天和百姓都会赞成。
而您却丢掉了最有力的武器,而求得驻外将领的援助。各路大军聚会后,强者就是霸主。这就会造成阵前倒戈、授人以柄的被动局面,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造成祸乱的根源。”但是,何进不愿听从陈琳的劝告。
何进听不进陈琳、曹操等人的劝告,就派人去召董卓。事不机密,走漏了消息,宦官张让、段珪等抢先下手,杀死何进。袁绍、袁术又杀死宦官两千多人。在一片混乱中,董卓引军到达洛阳,纵兵劫掠,肆意屠杀无辜。正如陈琳所料言,更大的祸乱开始了。
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船前后相续,连接不断。
此典出自《后汉书·郭伋传》:“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后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公元28年,郭伋中山太守,第二年,转为渔阳太守。渔阳在遭受王莽之乱后,社会混乱,贼寇横行。
郭伋到任,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打击元凶、瓦解贼众,于是渔阳郡内的盗贼销声匿迹了。
当时,北方的匈奴经常侵扰渔阳郡界,边境一带的百姓深受其害。郭伋训练兵马,设下攻守的计策,匈奴闻风丧胆,从此不敢再来挑衅,广大民众得以安居乐业。郭伋上任五年来,渔阳郡稳定有序,人丁兴旺。后来,颍川郡内盗贼群起,民不聊生。公元33年,朝廷征拜郭伋为颍川太守。临行时,光武帝召见郭伋,慰劳他说:“你是一个贤能太守,此去山高路险,请多保重。”
郭伋到达颍川郡后,用德行安抚山贼,阳夏的赵宏、襄城的召吴等数百人都放下武器投降,郭伋就自作主张把他们全部放回家乡务农。
郭伋擅自释放降贼,按照惯例是有罪的。因此他自行上书皇帝,奏报自己擅作主张的过失。
光武帝非常造成他的降贼策略,不追究他的责任。后来,赵宏、召吴等人的同伙闻听郭伋的威望与信誉后。他们远自江南,或者从幽、冀之地赶来不约而同地向郭伋投降,一时间,投降的人马络绎不绝。
慢条斯理
“慢条斯理”比喻说话做事动作缓,不慌不忙。
此典出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怎的慢条斯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通过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象,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程朱理学和孔孟之道摧残人才、扭曲人民心灵的本质。
在这部小说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中说到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个叫王冕的放牛娃,天姿聪明,精通天文、地理,特别是画得一手好画。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一样。因此,王冕的名字全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王冕既不求官爵,也不结交朋友,一天到晚在家闭门读书。
有一天,官府的差役奉了县太爷之命来找王冕画十二幅花卉册页送给上司,王冕无法拒绝,就只好答应了。画好以后,知县时仁发送给王冕一些银子并约见王冕。王冕不愿意去见他,时知县只好亲自来请。时知县带着一班人马来到王冕家门口,见大门关着,敲了半天,出来一位老太太,慢条斯理地说:
“我儿子不在家。”官府的差役见老太太怠慢了知县,说:“县大老爷亲自来传你儿子说话,你怎么这么慢条斯理的!快说,你儿子到哪里去了,我好去传。”
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齐国大夫邹忌长得一表人才。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完毕,对着镜子照了一会,问他的妻子道:“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漂亮?”他妻子道:“当然是你,徐公怎能比得上呀!”原来徐公是齐国大名鼎鼎的美男子,但是邹忌有点不相信自己,又去问他的爱妾,可是他的爱妾也是这么说:“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呀!”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邹忌请他坐了,交谈中,邹忌又提出这个问题,可是那位客人同样说:“徐公哪像你这样漂亮啊!”过了一天,正好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打量比较,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徐公漂亮。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
“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我的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她惧怕我;我的朋友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齐威王,并从这件事情上联系到国家的政事,请齐威王要多听君臣的意见。齐威王连连点头。于是下令:
“无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以及全国百姓,如果能够当面说出我的过失的,赐给上赏;能够上奏章规劝我的,赐给中赏;能够在朝廷里和街市上说我坏话,传到我耳朵里的,赐给下赏。”齐威王的命令刚下达,群臣们都向齐威王提出各种规谏,一时川流不息,门庭若市。
眉飞色舞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情,泛指说到心中最关切的事,眉飞色舞。
此典出自清代李伯元(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这话,不禁眉飞色舞。”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城南三十里有个赵老头儿,他的孙子赵温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异常得意。为了庆贺,于是便筹办酒席大宴宾客,拜祭宗祠。赵老头除请邻居、姻亲,族谊外,还特别请了见过一面的王乡绅。到了十月初三那一天,新中举人赵温及其爷爷、父亲、叔叔、兄弟、亲邻一群人,来到祠堂拜祭。祭罢祠堂,众人都等着王乡绅到来好吃喜酒。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直到日偏西,王乡绅才姗姗而来。王乡绅一到,马上开席。出席作陪的有赵老头亲家的宾客王举人。王乡绅与王举人在酒席上叙谈起来,方知是本家。
王举人比王乡绅小一辈,于是二人以叔侄相称。王乡绅酒到半酣,文思泉涌,谈论风生,大谈学八股文章的苦处和妙用。他说:“我十七岁那年开笔做文章,老师要我读熟《制艺引全》。老师一天教我读半篇,由于我的记忆力很差,老是念不熟,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到如今才得中这两榜进士。唉!吃了多少苦,也还不算冤枉。”王举人听了,立即接过话说:“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老人家有此阅历,所以讲得如此亲切。”王乡绅一听这话,不禁眉飞色舞,拍着王举人的肩头说:“老侄,你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的文章也就着实有功夫。……小子勉乎哉,小子勉乎哉!”
说到这里,不由得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起来。
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宏伟的建筑物。
此典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赵武,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晋平公时被任为正卿(首要的执政者),因为他选用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国家做事,所以晋国的人都夸奖他擅长用人。他对外提倡礼义,各国都停止用兵,而和晋国修好。
有一次,他的新屋盖好了,晋国的大夫都送礼祝贺。有个叫张老的人对赵武说:
“好极了,建筑多么高大宏伟啊!好极了,装饰多么美丽无比啊!”
赵武在晋国的地位和威望都极其高,做大官的住高楼大厦本来也很平常,但由于他向来提倡礼义,崇尚简朴,一旦建造这么宏大的新居,又装饰得这么精致,这与他的言行非常不一致,所以张老对他的贺辞,事实上是含有讽刺的意思。
美如冠玉
“美如冠玉”比喻人的美貌(多用于男性)。
此典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等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