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03400000031

第31章 各地人的商业气质(2)

故事本身与乔家毫不相关,而且相去八千里。《大》片中的主人有四五个妻妾,而乔致庸家族家规极严,富甲山西,但在哪个封建时代却不准子弟纳妾。“大”片中男主角宿于那一房侍妾院中,院门口的一对大红灯笼就点亮了,那真是小说中才出现的事。乔家故居各院门确也各有一对大红灯笼,红灯笼除年节之外,特别是在乔家企业有新发展时,就会点亮了以示庆祝,这与乔家极重企业经营的理念密切相关。知道了这一情形,不禁为乔氏家族叫屈,乔家大院也许因“大红灯笼”一片而更有名了,却也因电影而损了其值得称道的家风,张艺谋拍电影也许有其追求惟美的一面,但对乔家来说,总是颇有不公之处。

现乔家大院的房屋建筑固然精美奇巧,但是其家风,特别是他们的企业精神与理财传统实在不逊于建筑的特色。‘他们家族在精致的外壳之下,并不是像“大红灯笼”片中所刻画的那样腐败,而是有一个值得现代管理文化研究者加以深入探讨的“理财文化”在作为支柱的家族。

乔氏家族经营商业成功的原因,就像乔家大院的建筑一样,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去了解。先从乔氏家族本身来说,他们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始终维持兴盛,一直到1953年,因为政治形势的改变,以及现代金融业的普遍,才完全歇业,但其家族的伦理规范与教养精神值得探究。乔氏家族发迹之初,以勤、俭、诚、义起家,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过好几个世代,仍然能维持其家风,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去子孙中绝不允许纳妾外,他们家中也绝对禁止赌博。为了使家人有所娱乐,大院中不但花园广阔幽雅,而且有各种运动设备,包括现代化的网球、篮球场,甚至有电影放映室、各种游乐室设施。乔家人治家至严,家长具有很大的权威,对子孙有严格约束,并且非常注重子孙的教育。乔家大院的六院之中,就有一院称为书房院,即是聘请着名业师来专门对子女进行教育之处。乔家教师中,很有几位后来都是颇有成就者。乔家富甲晋省,饮食自然很讲究,但是全家每日只供正餐两顿:上午十时及下午四时,目的即在表现其节俭家风。乔家对待佣仆至为宽厚,所以下人对主人都很感戴,甚至有仆人自愿为顶罪者,这方面已经进入乔家人对人对事的经营理念范畴了。

乔家大院各院的门前都有一对大红灯笼,这些大红灯笼亮着的机会很多,这是因乔家的生意很兴旺,每一分店新开张,每有一新创业,大红灯笼就亮了,告诉家人行业兴旺的情形,而不是主人到哪一院留宿的标志。

乔家有几十个粮油店,有二百处票号钱庄,所以大红灯笼常常要亮着。乔家的企业如此兴旺,除去传统式的家规严格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套理财与管理的哲学,这也许就是现代管理学中所说的管理文化了。

乔家的理财经营哲学说不定是一项很值得深加探讨的宝库。若仅粗略而言,有几点是较为重要的。首先是他们在那个时代已懂得财东(也就是资方)与经营分开,他们的企业中每一行号都有一个“掌柜”,也就是现在的总经理,生意一旦交给掌柜以后,乔家财东的任何人都不得干涉,盈亏赔赚都由掌柜者负责,每三年为结账期,到期由掌柜到祁县乔家大院报告经营情形,此时财东才可以提出原则上的意见。因此掌柜者都能充分发挥才能,把生意经营得很好,乔家因而在商业史上出了不少有名的银业家,如高钰、阎继藩、贾继英等人都是清末民初的着名人物。据说当初阎继藩在福州为原主所不容,几乎失业,乔家“在中堂”主人闻讯亲往迎聘,阎氏感其诚意,终身全力为乔家效劳,所以乔家钱庄能成为全国之翘楚。从这情形看来,乔家大院的人不但有现代资方与经营严格分开的理念,而且有知人善用的眼光,这应该是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所致。

乔在中堂的人不但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知人善用,而且懂得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然后交给经营者去运作。乔在商业行号中对职工的管理极严,不准接眷来店、不准娶妾、宿娼、赌博,不准自开商号、储私放款等等。但是对工作人员也有其鼓励、优厚的一面,他们行号中有所谓“顶身股”的制度,也就是高级职员可依其任职的年分取得不同程度的股权,每三年结账期可取得优厚的股份红利,这可以说已是现代企业员工参与经营的理念了,使职工们视公司如自己的事业,能够尽心尽意去做,不仅结帐期可分得应有的红利,逝世时也可以得到长期的抚恤。另有更特别的设计,那就是分红利也有一定限度,不是把所有盈余都照股均分,而是保留相当分量作“厚成”,也就是增资之意,这样既可以扩大资本,又避免职工因红利分得多而私自发展自己的企业,这种了解中国人“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性格,给予防堵的设计,确是很有“文化与性格”学者的洞察力。

乔家的人除去懂得建立经营制度之外,也有他们一套商业伦理,表现了相当细致而有长远眼光的经营精神,而不是现实、功利、巧取豪夺的作风,这种伦理包括了如下几项他们的座右铭:准备充足、谨慎将事;人弃我取、薄利多做;维护信誉、不为虚假;小忍小让、不为己甚;对待“相与”、慎始慎终等。其中所谓“相与”,也就是互有交往的行号,也许用现在台湾的术语,就是有“交陪”者,都给予非常宽容的待遇,破产者有时不索赔且给予资助,最终得到的是大家一致的拥戴与远播的商誉。

今天,商品大潮汹涌,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山西人决心重振晋商雄风。在晋中的介休,那里的四个农民企业家把焦炭大批量地打入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市场。拥有数亿元资产的李安民,还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地成立了办事处,业务扩大到服装、房产和炼铁等领域。1991年李安民成立安泰焦化有限公司之时,布什总统的助手代表布什发来了贺信,美国众议员等政界商界要人发来了贺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西城乡居民的一些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打破。中外许多名吃、小吃纷涌太原、大同、阳泉等地,林立的高、中、低档商店和饭店、旅馆把这些黄土高原上的城市装扮得五彩缤纷,山西人开始讲究吃、穿、住了。小伙子、乡镇企业家和乡村干部穿起了西装,打起了“易拉得”领带。尽管不少人把领带打在毛衣外面,但那种走出黄土地、树立现代人形象的心情跃然而出。山西人争先恐后地走出了昏暗的土窑洞,架起了四通八达的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网。冲破四关的交通网和活跃的现代传播媒介,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活跃,血脉中隐埋着的祖先遗传的商品意识,正在以新的面貌浮溢而出。

8.徽商的气质及其特性

徽州,亦称新安,地处万山之中,在古代,徽州人外出,通常只能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动辄走上十几里、几十里路。故而,走惯了山间鸟道的徽州人,在平地上也往往安步当车。清儒顾炎武在《肇域志》中曾经谈到,一些徽州人“短褐至骨干,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徒步跋涉数千里晋京赶考,“而吝舆马之费”,旁人一打听,原来家中都是拥赀千万的巨富。这在其他地区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对徽州人而言,却实在是一种习惯成自然。

在历史上,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于地狭人稠,本地每年生产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左右的口粮。因此,徽州人颇像希罗多德笔下的希腊民族,“一生下来就是由贫穷哺育的”。为了弥补生存条件的缺陷,他们不得不向外拓展,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就这样,大批的徽州人怀揣几两碎银,夹着《士商要览》、《天下路程图引》,呼朋引友地外出经商了,以致于“无徽不成镇”的俗谚在长江沿线尽人皆知。

在生意场上,徽州人生性俭朴,吃苦耐劳,又善于经营,所以“徽州算盘”的名气蜚声远近。各地的盐业、典当、木材、粮食、茶叶和海外贸易等许多行业,都被徽州人所垄断。其中,盐、当、木商人号称“闭关时代三大商”,获利最巨。

由于无远弗届,见识多广,徽州人的性格特征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徽俗多行贾,矜富壮,子弟裘马庐食,辐辏四方之美好以为奇快。”

徽州人或许并不比历史上出现过的商人更加刻薄或吝啬。从总体上看,他们“虽为贾者,咸近土风”,是一个素质较高的地缘性商人群体。根据余英时先生的研究,当时,儒家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影响着徽商的实际行动——文化水准较高的徽商直接从宋、明理学中汲取道德的启示,而一般粗通文墨的商人则依赖通俗化的儒家伦理。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童叟无欺是“天理”,短斤缺两是“人欲”,因此“存天理,灭人欲”,买卖上的绝对公平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能做到这一点,在相当程度上亦即所谓的“良贾”,也就称得上是“良贾而仁义存焉”,更可以理直气壮地发出“良贾何负于闳儒”的呐喊。这恰好印证了王阳明所孜孜提倡的“四民异业而同道”、“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贤”的主张。这样,在“道”的面前,士农工商也就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并没有高下之分。不知这是否就是“商”字形图案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蕴?

与这种图案相映成趣的,则是一幅相当惹人注目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让人联想起《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描述。《儒林外史》第22回讲两个徽州文人牛玉圃和牛浦到扬州河下(徽商聚居区)盐商万雪斋家中:

当下走进一个虎座的门楼,过了磨砖的天井,到了厅上。举头一看,中间悬着一个大匾,金字是“慎思堂”三字……两边金笺对联写“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中间挂着一轴倪云林的画。书案上摆着一大块不曾琢过的璞。十二张花梨椅子。左边放着六尺高的一座穿衣镜。从镜子后边走进去,两扇门开了,峨卵石砌成的地,循着塘沿走,一路的朱红栏杆。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揭开帘子让了进去,举目一看,里面摆的都是水磨楠木桌椅,中间悬着一个白纸墨字小匾,是“课花摘句”四个字。

《儒林外史》中这家徽商的室内布局,令人顿生似曾相识之感。而西递的这幅对联,则更为直观地揭示出徽州独特的乡土习俗。明代着名学者、徽州人汪道昆就曾指出:

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弛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驰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

做生意是为了牟取巨额利润,读书则是为了追求功名。读书博不到功名,就应当“下海”。赚了一笔钱后,为子孙后代考虑,就应当让他们读书。以商养文,以文传家,形成了儒贾之间的良性循环。这里的“毕事晃效,则弛儒而张贾”,可能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涵义,那就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几位兄弟都从事举业,那大家只好喝西北风,所以还必须有所分工。这种家庭成员的分工,在徽州地区可能相当普遍。而西递的“桃李园”就是这种分工的一种体现,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宅院由一贾一儒两兄弟构想、营造而成,分为前、中、后三进,背向序列三间,前进是两兄弟共用的空间,二进为做生意的住居,三进则系儒者所居。跨进居室,那屋梁上的斗拱、雀替、驼峰,楼层的栏板、柱棋、莲花门,天井四周上方的檐条,石墙旁的屏门隔扇,以及窗扇下方的花台、栏杆等处,目之所见,处处都是雕镂精细的木、砖、石三雕。二厢房用屏门组成,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漏窗上的图案,称为“冰梅图”——相当多的爿梅花落在一方方冰裂纹上,除了令人叹为观止外,它还寓意着“梅花香自苦寒来”,严冬将尽,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金榜题名,一鸣惊人。这种“冰梅图”,在徽商住宅中所见极多,处处烘托出“贾而好儒”的气氛。

在徽州,“十户之村,无废诵读”,是个一点也不夸张的说法。在明清两代,徽州人在科举上的建树令人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从1647年至1826年,徽州府产生了519名进士(包括在本地中式和寄籍他乡及第的),在全国科甲排行榜上名列前五六名。在此同时的180年间,江苏省产生了一甲进士94名,其中,有14名出自徽州府;浙江一甲进士59名,有5名是徽州人。在徽州当地,“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的科举故事,多得不胜枚举。在现存的明清民居中,有不少就是科第阀阅的旧家宅院。

“大夫第”是清初的官宦故居。在临村街墙上,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的亭阁式建筑。这座悬阁危楼,上书“山市”楼额,原本是主人怡情养性、凭栏观景用的。据当地村民告知,每当春天,遍野的映山红煞是好看,于此远眺,真有“山花若市”之感。可惜的是,就在数月前,不知是谁心血来潮,将之改建成“抛彩球,选佳婿”的“古绣楼”。据说,这是为了开展“民俗旅游”。古为今用,原本亦无可厚非,只是先前古朴典雅的亭阁,竟被漆成猩红色,在粉墙黛瓦的西递古巷道间,多少显得有点不协调,仿佛小镇美人的招摇,颇令人联想起方鸿渐所痛恨的那种“落伍的时髦”。

在历史上,徽州各地有的是望夫楼,有的是女祠,却绝不会有临街的绣楼。在明清时期,徽州是个高移民输出的地区,根据徽州俗例,男子到16岁就要出门做生意。因此,年满十二三岁就得完婚,然后外出经商。从此,萍飘蓬转,有时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绩溪人胡适先生曾回忆说,徽州当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俗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据说,曾经有一对夫妇结婚才三个月,丈夫就出远门做生意,妇人以刺绣为生,每岁积余羡易一珠以记岁月,称为“记岁珠”。后来丈夫还乡,妇人已经死了三年。启视其箧,积珠已二十余颗。年届青春的少妇,丈夫长年外出,“茫茫长夜何由彻?”寂寞的妇女,每当夜幕降临,面对空荡荡的深宅大院,有的将一把铜钱抛在地上,然后再一个个捡起来;再把它们撒开,再一个个拾起,如此往复,直到精疲力竭,直到东方泛出鱼肚白,直到青春少发熬白了头。迄至今日,在昔称“程朱阙里”的徽州大地上,依然矗立着许多错落有致的大小贞节牌坊,历经数百年的凄风苦雨,似乎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很久以前思妇的寂寞与辛酸。

由歙县到深渡的公路,这在历史上曾是徽州人外出经商的一条主要通道,在《天下路程图引》中被列为“徽州府由严州至杭州水路程”。当年,不知有多少“芒鞋跣足”的徽州人从这里走向前途莫测的商场。据说,徽州人所做的买卖相当之多(当时有“无徽不商”的说法),但有两样东西是最为忌讳的——一是茴香,二是萝卜干。因为“茴香”谐音是“回乡”,“萝卜”则意味着“落泊”。所以直到今年,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当然,或许是有太多太多的徽州商人在异乡卖起了萝卜干,所以除了牌坊外,徽州人还设计出独特的女祠,将守节的妇女牌位供奉其中。

同类推荐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日本人性格解析

    日本人性格解析

    本书展现当代日本社会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以及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当今时代各领域的种种反映,分析日本人的性格暧昧善变的背后,是不变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和利益至上主义。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

    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

    刘若愚开创了融合中西诗学以阐释中国文学及其批评理论体系的学术道路,他的比较诗学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书全面评述了刘若愚的学术思想。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热门推荐
  • 专业勾大神

    专业勾大神

    专业勾大神,一勾一个准。演绎网游大神和网游女大神、网文大神和网文小透明、大叔与萝莉、年轻男教授与青葱女大学生的情感纠葛。更有某男学霸与某女学渣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童叟无欺。【已有同类完本作品,欢迎养肥新书看老书。卖萌打滚求一切~】
  • 妃常心动

    妃常心动

    冷?不怕,他热得很!没事就牵牵小手,偶尔在抱上一抱不冷了吧?某女羞红了脸,憨憨的点了头,“嗯嗯!”“可我热呀!”不怕,她冷的很。贴过去就好了。被尼姑收养,养成了尼姑性格,爱啰嗦,思维简单却遭遇了无敌怪癖皇子。鸡飞狗跳的相遇生活,啼笑皆非的暧昧情愫,且看《妃常心动》PS:身体原因暂停更新。
  • 梦忌

    梦忌

    =========短篇唯美集========
  • 校园重生:女王归来

    校园重生:女王归来

    上一次,她心爱的丈夫被她最呵护的妹妹抢走了,她认为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某辰说“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她说“这又是你的把戏吗?我不是你的玩物,别拿你以前的女人跟我比,你的甜言蜜语,对我没用。”某风说“你说我上一次我负了你,所以这一次,我负天下也不负你。”她说“你说的,我还能信吗?”两位痴男说“你逃不掉,也躲不掉。”某受说“汐,我……”某俩痴男说“闭嘴,小汐是我的!”某受说“汐……”某女扶额。
  • 精灵世界的生存法则

    精灵世界的生存法则

    一股神秘的幽灵系力量,将萧鸣带到了宠物小精灵的世界,幻想的美好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萧鸣踏上了回到故乡的路途。但当萧鸣返回家乡时,发现家乡的一切都已经变样,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命中注定,而他注定只是其中一颗棋子...(作者是学生,学校不让带手机,所以基本上是周更)
  • 我的颜值带动全球经济

    我的颜值带动全球经济

    林辰只是睡个觉而已,居然超过一百万人在线观看。颜值就是真理,村里水果卖不掉,蔬菜滞销,没关系,本颜王一场直播全搞定。林辰靠着自己的颜值,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辐射全乡,迈向全市,走向世界。阿三:林先生,帮我们推销一下恒河矿泉水。棒子:林先生,我们的泡菜不错,帮忙推广一下。迪拜土豪:林先生,我家里有几辆黄金版跑车随便挑,只要你帮忙卖一下石油就行。林辰:滚!垣大,万克,壁桂圆等老总集体向林辰发去请求:林先生,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帮忙带一下货呀。林辰:哦,我档期太满,你们得排到明年年底。
  • 殿下,别乱来

    殿下,别乱来

    她拼了命的爬着逃离,头顶传来撕扯的灼痛,头被迫向上仰去,剧烈挣扎的身子被他制止住,他的手掌,覆上她正欲尖叫的嘴巴,“不要动,如果不想被我继续侵犯的话。”可是被污辱,一次或者二次,有什么分别呢?洁白的肌肤上布满了青紫的吻痕和掐痕,双手被绑缚在床柱上,头发凌乱着披散着,泪水未干的脸上,红肿的双唇正在淌血……“没我的允许,你休想死!”他失控的狂吼,她麻木的看着身上这个狠戾霸道的男人,她知道,她的幸福,她的爱,在今夜,划下了休止符……
  • 降魔阙

    降魔阙

    五行戒,全修者,金木水火土具在!七星裂,妖魔现,巨阙一出万魔灭!
  • 长跑冠军小蜗牛

    长跑冠军小蜗牛

    《长跑冠军小蜗牛林华玉作品精选集/儿童文学金砖作家自选集》是知名故事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林华玉自选的一部寓言作品集。作品通过叙说一个个生动精彩的寓言,把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寄放在简明生动的故事里,妙趣横生、意蕴悠长,富有可读性和哲理性,使读者在轻松的品读中,获取美感和哲理。
  • 幸福如尾巴跟在后头

    幸福如尾巴跟在后头

    【为爱揭秘】【现言+悬疑】【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细细品味,也许会触发你对人生的感悟】他脸红了,对称赞他的美丽女子说:“你喜欢就好。”“我特别喜欢,虽然歌词有点伤感,但是,让人想到纯真。”“纯真?”“是呀,你们小朋友的世界不就是这样纯真,没有污染的吗?”她的口气像与幼儿园小家伙讲话。他默然不响,表情逐渐严肃。她知道,他生气了。心里懊悔讲出那番话,现在的“小朋友”顶不喜欢别人叫他们“小朋友”的,旋即转移话题,“对了,我还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呢?”他沉吟片刻,郑重其事道:“《我是爱你的》。”神情真挚,仿若在神父面前对新娘子表白。她偏头看他清澈的眼睛,脸颊唰的一下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