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盛丽,过尽一时。至于荆棘铜驼,腥擅伊洛,虽宫室苑囿,涤地皆尽。”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入侵,横扫中原,并将汴京团团围住,惶急中的钦宗被逼无奈,只好忍痛把苦心经营了十多年,耗资数以亿计的御苑艮岳作为守城将士的屯兵之地。他先下令将苑中十多万山禽水鸟投入汴河,任它们自由散去;接着又“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筚篱”,捕杀苑内百干头大鹿犒赏饥饿的兵士。入冬后城被攻陷,城中百姓纷纷推倒苑墙,逃入艮岳藏身。曾经神圣威严的皇家园林,瞬间成为纷乱不堪的难民营。这是北宋皇朝在中原度过的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次年四月,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宫数千人,被金兵北掳而去。宫苑中的大批珍宝也被掠夺一空,作为艮岳奇珍的太湖石从此散落天下,再无复聚。
宋室南渡后,高宗并不急于收复沦陷的半壁江山,反而更加沉迷于歌舞园林的享乐,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即是当时情形的真实写照。南宋小朝廷虽然龟缩于临安一隅,但也舍得财力,造了几个小巧玲珑、精致典雅的园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两处:一为地处凤凰山东麓的皇宫后苑,一为皇宫后苑北面的德寿宫后苑。皇宫后苑方圆仅三四里,布局结构全仿西湖山水,中凿一个占地十余亩的大池,称“大龙湖”,又名“小西湖”,池中筑水月、境界、澄碧三亭及芙蓉一阁。四周则遍环亭阁廊轩。池侧有叠石为山,高十数丈,名为“小飞来峰”。此外又以东西南北四区分赏春夏秋冬四时景色,东区有芳春堂、钟美堂观花之胜,南区有翠寒堂避暑之利,西区有依桂阁赏月之适,北区则有明远楼赏雪之便。四时美景,尽收眼底。
德寿宫原为奸佞秦桧旧府,绍兴三十二年高宗禅居于此。初时山水楼观未盛,后孝宗派人邀请太上皇同游聚景园,高宗乘机让使臣代传孝宗皇帝,言及屡次外出,难免劳民伤财,本宫后园也有几株奇花,不如请皇帝前来一同观赏。孝宗闻言,已知太上皇之意,于是派人在宫内叠石为山,引水修池,并建冷泉堂,景物悉如西湖。扩建后的德寿宫后苑,园林景致甚至超过了皇宫后苑。自后孝宗与太上皇时时游赏于此,并留下了不少溢美诗句:“山中色秀何佳哉!一峰独立名飞来。”“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壁,下有潺谖漱玉之飞泉。”“圣心仁智情悠闲,壶中天地非人间。蓬莱方丈渺空阔,岂若坐对三神山?”斯情斯景,令高宗骤生“老眼为之增明”浩叹。
从秦宫汉苑体象天地的贪大务博,到两宋苑囿聚景壶中的精雕细镂,中国的园林艺术至此已进入绝顶境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极富个性的建筑体系。清代避暑山庄的傲然现世,终于将中国园林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地位。这座隐身于塞外热河的大型皇家园林,以占地五百六十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包容大山大岭的磅礴气势,以及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将造园艺术的所有内在精华展现得淋淋漓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兴建时间最长、最富山林野趣的超级帝王山水宫苑。
一切时代的神话
满清入关不久,即有兴建避暑园林的设想,但由于当时财力不足,满汉冲突不断,只好把明代残留下来的几处宫苑略加修葺,暂作行宫。在有了一定的财力条件后,康熙首先在京西一带修建了一处用于避暑休闲的皇家园林——此为日后营建行宫的先声。两巡江南后,康熙深为江南水乡的美景所吸引,由此而萌发了兴建“北国江南”园林的念头。海淀北面的畅春园即是清代兴建的第一处山水宫苑,约建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惜乎此园命薄福浅,除遗留下两个寺庙的山门以外,余皆荡然无存了。
清代在京西兴建的第二所大型山水宫苑是圆明三园。雍正即位后,对父皇赐之于己的圆明园大加扩建,将其辟为离宫别墅。后经乾隆不停扩修翻新,终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建成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日后声名赫赫的颐和园,前身为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兴建的清漪园,斯时尚未独立成园,屈尊为圆明园的属园。
避暑山庄的兴建是和圆明园穿插交替进行的,始建时间旱于圆明园,但建成时间却晚于圆明三园。历经康雍乾三朝长达八十余年的累续经营,避暑山庄从一种艺术构思到另一种艺术构思,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这在中国园林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从避暑山庄的总体设计布局可以看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为一条持续不断的主线,山庄集全国名园于一身,园中有园、景中藏景,妙绝天成,四季风光各异。春天花繁似锦,姹紫嫣红;夏天山林滴翠,郁郁葱葱;秋天枫林如火,瓜果飘香;冬天雪压枝头,银装素裹,而热河却云蒸霞蔚,鱼翔浅底。既具北方园林的雄奇浑厚,古远幽深,又兼南方园林的典雅和谐,玲珑剔透。西北部山区山势雄伟高峻,峰峦叠翠,峡谷飞泉,喷珠吐玉;东北平原区古树参天,绿草如茵,麇鹿漫游,一派草原风光;湖泊区波光粼粼,洲岛错落,殿、阁、楼、台、桥、亭、轩、榭点缀其间,几疑身在江南。山庄内的寺、观、庵、庙随山就势,倚松为斋,散见于山林湖泊之中,宛如天女散落的珍珠,抛洒于青山绿水之中。
各景点之间,又巧妙地运用了分景、隔景、衬景、障景、点景、借景、对景、框景以及倒影、虚实、藏露、俯仰、起伏、疏密等多种造景手段,幻化出一步一景、人动景移的神奇效果。登高远望,山庄内麇鹿漫游,万木葱茏,百鸟翔空,野趣横生。
避暑山庄原名热河行宫,始建之初,主要是开拓湖区,形成洲岛堤岸。湖区的中心芝径云堤告竣后,与之相通的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岛也相继建成。湖区岛屿形成后,岛上的宫殿和湖畔的亭榭以及延薰山馆、水芳岩秀等多处景点也同时竣工。宫殿初始建在四面环水的如意洲,但由于受湖区的限制,宫殿区过于狭小,不能尽现“皇权至圣至尊”,于是另行选址,在南面一块高敞宽阔的平台上建起了正宫。至此,热河行宫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内午朝门上悬挂出由康熙亲笔题写的“避暑山庄”四个大字。从此,避暑山庄正式取代了热河行宫。
兴修正宫的同时,又修建了水心榭、颐志堂、静好堂、畅远台、松鹤清樾、风泉清听、四面云山等多处景点,扩大了湖区面积。是时,康熙以四字题额的三十六景已形成——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成畅
暖流渲波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叠翠
石矾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在业已形成的建筑空间环境中作诗、题额刻对、书楹(联),为中国建筑文化之美的独有之处,小到几数字的题额,大到洋洋干言的赋记,无不真实地描绘出了建筑形象之美,丰富了建筑文化的诗情画意。以对建筑景点题额为例,最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该园虽属文学形象,但贾宝玉对大观园各处景观的题额,却真实地表现出建筑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亲密关系。
大观园建成之后,贾政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接着,《红楼梦》具体描述了贾宝玉一边赏玩园景,一边刻意题名的经过。“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桶,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岐螬,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对此,宝玉主张题“曲径通幽处”。又,“只见佳木葱茏,奇花闪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御吐。桥上有亭”。对此,宝玉题为“沁芳”。并吟诗云:“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玉一边游赏,一边题咏,大观园中的景致一瞬间身价倍增,各自拥有了像“有凤来仪”、“稻香村”、“蘅芷清芬”等美名,但当宝玉面对“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时,竟一时无题。大观园这么众多的题名,无疑是反映了宝玉对这些建筑景观的审美感受。最后,由元妃将此园赐以“大观园”之名,“有凤来仪”赐名为“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并就大观园各处景观,由众裙钗命题作诗,叽叽喳喳热闹了一番。
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一样,园林建筑中以诗意命名的可谓数不胜数,其中多有人生感悟与哲理诗情的寄托。明代弘治年间,苏州王献臣中进士后屡遭不幸,从御史之职一路狂跌为七品县令。王氏心灰意冷之余,遂游戏山水,在苏州筑园,称“拙政园”,取“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寓意。上海豫园是沪地之园林名胜,始由上海人潘允端所筑。
园名“寄畅”,典出晋王羲之永和九年所作之诗云,“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也有寓意于抒寄胸襟之感。与“拙政”、“寄畅”仅仅作为园名不同的是,避暑山庄的众多题额,除吟咏风景外,更多的是在露与不露之间展现一代君主的政治情怀。诸如“四面云山”、“北枕双峰”等等。
避暑山庄号称七十二景,这便是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如果以风景价值而言,山庄远不止七十二景,所谓景,无非取决于皇帝的题额而已。乾隆年间,对避暑山庄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将康熙曾题额而未入图的景点加以利用发挥,于甲戌年(公元1754年)增赋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都以三字题名。所以用三字题名,是因为“总弗出皇祖旧定之范围”。仅以题名观之,乾隆三十六景或多或少也有几许灵性——
丽正门 勤政殿松鹤斋
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
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
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
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
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
萍香沂 万树园试马埭
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
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
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
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矾
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此后,乾隆又继续兴建山庄风景点,如创得斋、戒得堂等,修建了不下数十处。虽然也有题咏,但由于作为孙辈的乾隆不便超越先祖,因此在景点的数量上仍称之为三十六景。实际上像湖区的烟雨楼、山区与平原交界处的文津阁、山区的山近轩、碧静堂、玉岑精舍、秀起堂、静含太古山房、食蔗居以及乾隆拓展湖区所建的文园狮子林等,都是各具性格特点的景点,其风景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七十二景中的某些景点。仅以文园狮子林而论,其中又有十六景之胜,诚可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锁尽风流,别有洞天。
避暑山庄为宫苑一体制,由宫殿、湖洲、平原、山峦四大区域组成。宫殿区位于山庄东南部,共有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四组建筑。这些古朴典雅的宫殿建筑虽然占地不多,但却起着控制全园的龙头作用,令人陡生“独立端严”之感。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共有九进院落,以“天子深居九重”显示皇权至尊至圣。从整体布局可以看出,正宫由前朝、后寝组成,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分列两侧。前朝为皇帝处理国家军政事务的办公区,主要建筑为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后寝是帝后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要建筑为烟波致爽、云山胜地楼及东所、西所。在建筑格调上,前朝庄严肃穆、朴素淡雅,后寝则广植花木,堆景假山。正宫的背后是苑景区,再背后是扇字形排开的十二座皇家寺庙,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登临丽正门城楼北眺,宫殿区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守护和进入宫殿区的第一道门。此门改建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仿元大都城门而建,面阔三楹,上下两层,“门上筑堞起楼以壮其观”,下设三个方形门洞。在乾隆三十六景中,丽正门以其威严雄壮的磅礴气势,高居第一景的绝对地位。丽正门中门上额的石匾上,刻有乾隆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亲笔题写的“丽正门”三字。有清一代,使用五种文字的题额,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使用五种文字,寓示满清王朝所统治的已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种四海一统、八荒臣服的政治格局,将永远延续开来,千年不变,万世不朽!乾隆为丽正门题额,也颇用了一番心计。“丽正”二字源出《易经·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