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7900000007

第7章 我们如何做到包容(2)

几年前,我给一群照顾癌症患者的护士办了一个讲习班。在班上,我让他们做一个练习,我让他们想象面前有一个垃圾桶,然后再想象着把所有的愤怒和内疚都扔进去。在垃圾桶装满了这些情绪之后,我问他们是否愿意让这些情绪消失,是否愿意包容他们自己还有那些可能伤害过他们的人。

“如果你准备好了,”我说,“你就想象有一个巨大的氢气球,把它绑在垃圾桶上,放手。然后,看着桶慢慢地飞到空中,越来越高,直到完全消失。”

大多数小组成员都按照我的说明做了练习,只有一个护士例外,她只是站在教室后面旁观这一切。当时我正忙着指导其他人做这个练习,没有留意到她。但是,在中途休息的时候,她冲到我身边谈起她的感受。

“你开始让我们做练习的时候,”她对我说,“我很确定我没对什么事情感到愤怒或内疚。所以我打算看看就算了。但突然之间我想起了我的前夫,那个狗娘养的!他为了一个比我年轻的女人离开了我。所以,我在脑海里想象着,我抓住他的领口把他扔进垃圾桶里。我把假想的氢气球系在桶上,看着它消失在天空中,就像你说的那样。在它消失在云彩里之后,我好像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就在这一瞬间,离婚以来的痛苦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接着她告诉我,现在她意识到自己摆脱的不是她的前夫,而是自己的执着,她一直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她说:“我的前夫对我来说不再是痛苦了。”她终于看到自己的愤怒,不再把它投射在别人身上了。

掌握过去和未来。为了让我们的心灵和头脑做好包容的准备,我们需要克服障碍,不再认为往事肯定会在将来不断重复。

当我们遭受攻击时,恐惧让我们充满戒备。即使多年之后,我们还会发现自己被那种恐惧囚禁着,认为将来还会再次遭到它的攻击。“自我意识”告诉我们不要再信任他人,它甚至盼着他们再次攻击我们。在我们体内存在着这样一部分自我,它始终沉溺于可怕的过去,并始终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在我们身上重演;在我们体内存在着这样一部分自我,它始终坚持这种信念,即痛苦的过去预示着痛苦的将来。

“自我意识”抱着过去预示着将来的想法,并以不包容的思想、恐惧、批判、责怪和内疚为食。但同样也正是这份食谱,让我们与他人、与真正的自我、与爱的感受、与宇宙存在的感受隔绝。

折磨和痛苦的症状源于不包容的思想,并且有着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针对人的压力,心理学、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我们心中怀有的想法和感觉经常会转化为不良身体症状或情绪失调,如焦虑、抑郁、紧张、缺乏自尊、头疼、背疼、颈部疼痛、胃疼,以及让我们容易受到感染和过敏困扰的脆弱免疫力。是时候停止用消极的思想伤害我们的身体了。

我们自己的批判及不肯包容的思想也能转化为伤害身体的压力反应,变成引发各种身心失调及实际器质性疾病的潜在因素。因此,固守不包容的思想对我们的整体健康有着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

不管我们经受的是什么样的痛苦和折磨,我们都得明智地找出这种不肯包容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因为它可能会妨碍我们消除不肯包容的思想。

当我们固守不肯包容的思想时,我们实际上是选择了忍受痛苦,虽然我们经常不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自我意识”可能会告诉我们,这就是惩罚那些伤害了我们的人的方式,但最终我们伤害到的往往是我们自己。记住,痛苦、恐惧、不确定和疾病都滋养了“自我意识”,因为它憎恶平静、爱、快乐和健康。

顽固的“自我意识”紧握它常用的武器,告诉我们包容一部分就好了,但永远不要完全包容。比方说,你可以原谅哈瑞叔叔在你的晚餐聚会上讲黄色笑话,但为了提醒他,你没有完全原谅他的粗鲁行为,于是你不再给他寄生日贺卡。

“自我意识”力图控制我们包容意图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包容某人,但在此过程中又保持自己的优越感。比方说,你可能会告诉哈瑞叔叔:“为了家庭和睦,我原谅你了。但你的行为确有不妥,所以你不要以为我会对你放松警惕。”

我们倾向于相信“自我意识”的直觉,这种直觉就是,如果不继续对伤害过我们的人心怀怨恨,就等于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处境。问题是,这种消极的能量会自我形成壮大,并最终让我们自食其果。

请记住,你的想法和信念决定了你会如何度过你的人生。包容的目的是将自己从过去释放出来,从对他人的怨恨和不满中释放出来。包容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而不是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依次而下,平静的当下会帮助我们以平静的心态去展望未来。这样,平静的当下就能延伸到未来,两者合二为一。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可怕的过去和可怕的将来之中;并且,我们的信念总在提醒我们,更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

消除内疚和羞愧

1981年,我认识戴安的时候,我正在写一本名为《挥别内疚》(Good-bye to Guilt)的书。我请所有的朋友分享生命中感到最内疚的事情。

当我问到戴安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说她不对任何事感到内疚。当天稍后,她说起已经去世的父亲,这时她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她都隐藏着内疚、愤怒和不肯包容的思想。

她描述了她父亲是如何地暴虐成性。其实,戴安自己并没有挨过父亲的打,但是她却说她感到内疚,这种内疚一方面是源自她希望父亲能和现实中有所不同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源自家里的其他成员都曾被父亲虐待过,而她却没有。她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她却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并把它埋藏在心灵深处,直到今日才打开。

回忆起这些事后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很多次都得做和事佬,隐藏起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维持家庭和睦,这样才不会有人受伤。

打开深藏已久的感情后,有一天,她感觉自己受到了某种指引,写了一首诗给父亲。她允许我在本书中跟大家分享。

父亲,如果我能与你一同散步

父亲,如果我能与你一同散步,

哪怕只有忙里偷闲的一刻,

我都会感受到你行走的速度,

而它会抚慰我的心灵。

八月太阳的渐渐西落,

预示着这一天又结束了。

工作后的疲倦,

堆积如山的家务活,

压缩了你的快乐,

对我来说,

这一切仿似毫无价值。

然而,在我的每一天里,

正是它们让我自由自在。

那些花儿,还有它们的花圃,

是你在晒干的泥土中,

赋予了它们生命;

那些鸟儿,还有它们的翅膀,

是飞翔着的,

宇宙的乐器。

我们的交谈是那么的少,

分享的更少。

父亲,如果我能与你一同散步,

我的心会向你坦白,

我从来未能理解,

你的愤怒,你的沮丧,

还有你的痛苦。

但令人困惑的是,

我只承受了这一切。

因为你强迫我,

向我的内心,

去寻找去发现,

生命的意义,

爱的意义,还有时间的意义。

你没有教我,却让我学会很多。

你从内心告诉我,

这趟旅程的许多意义,

尽管你从不知为何。

即便不说,

你也是我的园丁,

我的守护者,我的老师。

用你的心和你的手,

塑造了我的心灵。

我在脆弱的茧里,

躲避争吵,

我从内心深处听到了,

生命的意义。

所以现在我给你,

在我们共同漫步的今晚,父亲,

给你我的心……

我们的感情再也不要有悲伤。

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

我需要躺下来休息,

我们都知道现在,

我们已经尽力。

我站在心灵山脉的顶峰,

还来得及在你的旅程中,

向你挥手致意。

去找寻你的家庭,

在围绕的光芒之中,

在爱、宁静和包容之中。

愿你永远丰足。

在写完这首诗以及谈论了隐藏多年的对父亲的感受之后,她发现包容可以让人们瞬间从过往的不愉快中解放出来,获得心灵的治愈,即使那个给我们不快、伤害的人已经离世。包容能够抹去痛苦过往的阴影。现在对于父亲,戴安留下的只有之前被隔绝了的充满爱的回忆。

戴安的经历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包容的力量,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即使这个人已经联系不上,或者已经去世。

在研习班或演讲会中,戴安曾经在很多场合与听众分享过她的诗,以及她父亲的故事。许多人到她身边感谢她,并告诉她,她的诗是如何帮助他们改善与父亲的关系的。

真正做到包容的方式

戴安的经历证明了,在做到包容以及改善关系的过程中,书写是一种多么有用的工具。一首诗、一封给朋友的信、旅途中的一两张明信片,甚至一封写给带给你痛苦的人的匿名信,都能成为你表达那些难以启齿却又必须得到尊重的感受的一种方式。

在包容的过程中,你可以治愈那个住在你心里充满恐惧的小孩,并用爱将他武装起来。为了做到这一点,你最好能找一张你孩童时的照片,或者你自己的孩子的照片。把这照片贴在镜子上、放在桌上,或是任何能够让你经常看到、经常想起的地方,每天都去关爱照片里的小孩。不久,你就会发现,住在你心里的那个充满恐惧的小孩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加愉快、充满爱意的大人啦。

包容箴言

包容创造了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不会抑制对任何人的爱。

当我们不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包容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包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我们只进行一两次就可以结束的行动。

同类推荐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针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广征博引,对古今中外有关伦理学的学说、流派予以梳理、述评,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及其出现的新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求反映伦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体系。
  • 普鲁斯特的美学

    普鲁斯特的美学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20世纪初的伟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其文学大师的地位,写作风格和技巧突破传统小说,本书从其人格美学、风格美学、叙事美学、小说美学、戏剧美学、时间美学、空间美学等多个方面细致研究了其艺术美学,是一本普鲁斯特美学研究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专著。
  • 沉思录(英文版)

    沉思录(英文版)

    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古罗马帝国“五贤王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储君,他7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17岁成为罗马的执政官,凡所修习无不精专,为同辈之首。作为帝王,他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虽统治期间战争不断,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他却战无不胜,武功赫赫,承袭先人余烈,尽力守成,防止腐化。作为哲学家,他致力于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三大门类中的伦理学,在鞍马劳顿中写下《沉思录》,被称为“帝王哲学家”、“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学家”。在《沉思录》中,奥勒留并无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学家,写下一部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整部书只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是自然的本性与沉思的理性之间的对话,是行动之后的反刍再思考,是作者内省的辑录,是这位古罗马皇帝对人类生存、价值指向、道德原则、善恶荣辱、苦乐祸福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我的最后一本日语单词书:看这本真的够了

    我的最后一本日语单词书:看这本真的够了

    这本包含几千词汇的单词书,不仅按照日语五十音图顺序排列,且每个单词都会附上相应音调和例句,保证你学一个会一个记住一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职法师之莫凡又穿越了

    全职法师之莫凡又穿越了

    莫凡上一秒还在金字塔内,下一秒就魂穿到了另一个人身上。可没想到这个人居然也叫莫凡,但是他所在的世界,并不是莫凡之前穿越到的那个魔法位面……既然你莫爷爷穿越到了你身上,那就让莫爷爷带你逆袭人生。
  • 暴戾王爷的冷妃

    暴戾王爷的冷妃

    现代的冷血杀手,穿越而来,等待她的却是漫无止境的侮辱,暴戾冷酷的王爷,那莫名的仇恨和报复,危机重重的生活,想要活命却是艰难万分。即使是一具孱弱的少女身体,即使面对宛如恶魔的冷血男人,她依旧要坚强活下去!
  • 那日撞见你

    那日撞见你

    黄恩琬遇到刘彦琛的那天,刘彦琛像一束光照进了黄恩琬的心中,而这一束光,一照,便是一辈子。
  • 日未落,夜未央

    日未落,夜未央

    前世,今生,未来世,三生轮回梦,梦未尽,不知何时醒,日未落,夜未央。“我,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的信仰,我,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的英雄!”萧何和应神经摇了摇头叹到“唉,莫遥又在吹牛比了”薛遥看了看莫遥,一脸疑惑“总有一天是谁?”“老子有光环!我,总有一天,会让女王陛下给我陪睡!”
  • 悟名为空

    悟名为空

    “悟”即吾心,这个心是清净的根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悟得吾心本是清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辰星满天不及万分之你

    辰星满天不及万分之你

    缘起之时,我在人群之中遇见你;缘灭之时,我遇见你在人群之中……可是于赵子墨而言,遇见白晓汐就是他今生的最大的缘,他说什么也不会让白晓汐再次离开他,哪怕是用最幼稚的方式。以至于在后来,白晓汐十分不解的问赵子墨:“这样的我,值得你这样做吗?”然而赵子墨挑了挑俊眉道:“于我而言,辰星满天都不及万分之你。你说呢?”白晓汐笑了笑,原来这就是爱情啊……
  • 很久没有快乐过

    很久没有快乐过

    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悲伤的故事
  • 青天乙木

    青天乙木

    说出来你不相信,我成了一颗种子!我最喜欢的是光合作用!但是我更喜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