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7000000095

第95章

1984年,隆德县人民政府以[1984]16号文件下达1984年2000间民房建设任务,计划年末搬迁1000户。文件规定,搬迁农户,自愿报名,乡镇审批,报县农建指挥部备案。先建房,后搬迁,再分地。全年运送搬迁户445户、1807人。运送木料166车次,其中固原地区行署支援54车次。共拉运檩条5800根、木椽5.5万根、木板577块、圆木150个,粮食13.79万公斤、洋芋8.92万公斤,建设民房600间。1985年,隆德县建设指挥部的工作是在稳住已搬迁到吊庄的3000人的基础上,安置好新搬迁的5000人,着力解决好搬迁户的实际困难发放暖水瓶117个救助因不服水土患病者11人培训农民技术员20人发放救灾款6万元修筑道路补助粮64.38万斤,棉花142担,布36.33米,资金3.4万元。自治区拨给吊庄搬迁户口粮指标37.5万斤,每人每月32斤,扶贫款3.5万元,口粮款7万元。自治区农委拨三材指标水泥120吨,钢材10吨,木材10立方米,沥青5吨,分配农药喷洒器具12件,农药1.9万公斤。1986年共搬迁1150户、5000人,派出车辆108辆次,搬迁费13万元,拨救济款27万元,困难补助3.7万元。1987年10月31日,隆德县政府召开常务扩大会议,研究潮湖吊庄搬迁事宜,共计183户,一次性搬迁。1988年7月21日,隆德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陈靳乡金华村整体搬迁潮湖吊庄事项。对金华村搬迁投资18.54万元,户均达3636元,人均662元,用于搬迁费3.16元用于安排返销粮、救济款项4832元用于该村的各项生产费用1.84万元灌水费1560元,搬迁车辆保证安排,人均近一间现成住房,人均1.8亩熟地。1989年按照隆德县委“县内、潮湖、劳务输出三个战场搞开发”的新格局,对整村搬迁户,每人补助建房费100元,补助运费70元。零星搬迁的贫困户,每人补助建房费70元,补助运费50元;其他搬迁户只划分宅基地,有偿承包土地,自建房,自搬迁,不予补助。1990年潮湖吊庄决定开发北沙窝、西沙窝。搬迁户数500户、1447人,动用车次52辆次。1991年开始在北沙窝、西轴农场、八分沟、十分沟建立4个新居民点,建房补助款30万元,按人头计算,搬迁户每人75元。1992年潮湖吊庄建成扶贫经济开发区,全方位开放。搬迁工作年初计划建房承包,验收后,一次性转户,按计划安置,建立新居民点,此办法延止1994年。以后按正常户口迁移办理相应手续,村准予落户,隆湖经济开发区发给准迁证、迁出单位负责办理迁移手续。一切搬迁费用自理,房屋自建,土地准落,户村调剂。2001年隆湖开发区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利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共清挖斗渠9条,清挖农渠12条,总长58公里,累计完成土方量6.3万立方米,共维修斗门14座,过路桥涵17座,基本解决了排灌困难的问题。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隆湖大道至二站村、南线村、奶牛场村、东北渠村全长11公里的乡村道路铺沥青工程和隆湖大道至三合院村600米沙砾路面整压工程,改善了村道差的现状,方便了群众生活。

2002年隆湖区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来抓。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利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共清挖大小分沟6条,排沟43条,斗农渠129条,完成土方14.48万立方米,维修斗门96座,新修过路桥涵2座,衬砌斗渠1000米。二是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完成总长6公里的西轴、九号地、六分沟、四合院、新村5个行政村的路基基础工程,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三是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完成一站、六站人口聚集区的氟改水工程,建成蓄水池2座,蓄水总量900立方米,铺设输水主干支管道6890米,增强了六站科工贸区的供水能力,使一站327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并投资1325万元完成了隆湖开发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广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相继架通了八分沟、四站西两个村的有线电视传输线路1.5公里,新增用户180户,开通了八分沟、四站等6个村电话800门。开发区数字程控电话突破4000部,22个村、1800多户通了电话,11个村、1300多户通了有线电视。200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宁政发[2003]100号),决定从当年10月28日起,原属隆德县管辖的隆湖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权正式移交石嘴山市。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作为西海固地区整体移民吊庄的典范,已经圆满完成了历史的使命,石嘴山市市委书记杨春光、副市长郑忠安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隆湖经济开发区亲切看望了管委会工作人员,并嘱咐管委会负责人,一定要保证隆湖经济开发区平稳过渡。

隆湖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在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业,跳出隆湖抓农业”的工作思路,把隆湖农业定位为石嘴山市城郊型农业,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了“1+1”联贫帮扶抓点活动,并抽调30名科级干部、70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0个工作队常年驻村包扶,198名干部职工与206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共为农村群众联系解决资金16万元,落实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致富项目125个,在六分沟村和新东村新建占地45亩的高标准日光蔬菜温棚21栋,在六站西村和二站村新建占地82.4亩的舍饲养殖基地。投资180万元,在12个村新建打机井48眼,维修机井8眼,配套机井高低压输电线路21.5公里,解决了60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2004年9月,石嘴山市将隆湖经济开发区正式移交给大武口区管辖。隆湖区党委、管委会识大体,顾大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移交大武口区管理的重大意义,全力维护稳定大局,实事求是,认真做好财产、人事等各项移交工作,全面完成了管理权属移交工作。

隆湖开发区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抽调30名科级干部任队长、89名一般干部为队员共119名干部职工,组成30个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抓好工作落实,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1”结对联户帮扶工作,198名职工与206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多渠道为农村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发动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开展向受灾群众捐款1.7万余元,为贫困母亲捐款2.3万元,为困难群众捐款1万多元。为82户困难户发放春播肥料82袋,价值1.1万元,为197户、759名农村特困人口发放低保资金6.82万元,为57户贫困户救济医药费、生活费及子女上学等资金2.3万元,投资3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5户、1220平方米。

2005年,隆湖开发区多方筹措资金20多万元,完成了63户农村贫困户特危房进行建设改造工程。认真开展了干部职工定点帮扶活动,建立了干部职工定点帮扶制度,累计为贫困户援助衣物、化肥、种子等折合现金1.2万元,向248户、883人发放低保资金8万余元。共有4753户农民享受农业政策性补贴,补贴资金32.83万元,户均享受补贴69元。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果园村和西轴村至隆湖大道约5公里的村庄道路铺沥青工程和四站村1.5公里的村庄主干道铺沥青工程,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完成了300户农村“一池三改”项目建设。

2006年,共有326户、115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453户、183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春节期间,为320户农村特困户发放慰问金6.6万元。共有4757户农民享受到农业政策性补贴,先后兑现粮食、化肥、柴油补贴2.78万公斤、70.45万元,户均享受补贴资金148元。组织农民工培训3期、177人次,安置“4050”人员28人,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849人,创劳务收入3500多万元。组织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建设住宅153套,占地150亩,主要用于安置星海湖二期综合整治工程中整体搬迁的十分沟村西一斗组村民,总投资144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在六分沟新建房屋50栋,用于安置四合院组受灾群众,将生活困难、无力建房的28户危房户安置在三合院居住,妥善解决了贫困残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投资155.6万元,完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九支渠衬护11.45公里,配套建筑物47座;投资208万元完成十七支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农田7000亩,砌护支斗渠14条、13.2公里,配套建筑物200座,完成了四站、五站、果园村打井工程,受益人口达1.12万人。

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的实践证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易地扶贫开发是解决“吃不饱饭,喝不上水,出不了门”偏远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的根本出路。与此同时,多年来的吊庄移民,探索了许多开发方式和安置途径,积累了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成功经验,培养了许多善于密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实施移民计划的干部队伍,教育了许多“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农民,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民收入和消费快速增长

实施“三大工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嘴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推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措施,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支撑消费消费衬托着生存、享受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为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资金保障。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6.94元,比上年增加301.24元,增长8.47%,比2003年的3034.58元增加823.36元,增长27.1%,年均递增8.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273.51元,比2003年增加1093.2元,增长50.13%,年均增长14.51%。农民收入与消费都呈现了快速发展。

——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3年来,石嘴山市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2004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支农力度,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53.77元,比上年增加419.20元,增长13.81%,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8.91%,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2006年,石嘴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快速增长,达到3856.94元,比2005年增加301.24元,增长8.47%。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贡献因素3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使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贡献因素。2003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732.93元增加到1057.20元,年均增长12.99%,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24.15%达到2006年的27.41%。在工资性收入内部,农民依靠转移而获得的外出从业收入大幅增长,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功不可没。

2003~2006年,农民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从337.55元增加到757.37元,年均增长30.91%,高于工资性收入增速17.92个百分点。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现已成为农民收入来源中继种植业之后的第二大来源。

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促进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伴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有利于“三农”发展的政策出台及贯彻落实,农民家庭经营生产健康发展,家庭经营收入表现出了加速增长之势。2003年~2006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由2142.09元增加到2585.41元,年均增长6.47%。一是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收入所占比重渐趋下降,但仍占收入来源的主体地位。3年来,石嘴山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不懈地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蔬菜和枸杞等特色产业的发展。2006年,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107.53元,比2003年增长18.16%,年均增长5.72%,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8.78%,下降为2006年的54.64%。在第一产业内部,农业纯收入1876.60元,比2003年增长30.07%,年均增长9.16%,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47.54%上升为2005年的48.16%。畜牧业纯收入增长趋减,由2003年的335.7元减少到2006年的229.96元,年均递减11.85%,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11.06%下降为2006年的5.96%。二是农民家庭经营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增加、比重上升,带动农民增收。石嘴山市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带来了良好机遇,农民来自第二、第三产业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第二、第三产业纯收入人均达到477.88元,比2003年增长33.32%,年均递增10.06%。第二、第三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11.81%上升到2006年的12.39%。

同类推荐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历史之谜

    历史之谜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热门推荐
  • 九州武帝

    九州武帝

    一个奴才,逐渐成长为一个强者的故事。九州之下,强者辈出,看一个奴才,如何逆转乾坤!成为绝世强者!
  • 我自红尘过客

    我自红尘过客

    避世数千年的神秘宗门传人再现世间,是盛世来临还是乱世将至?鬼谷出则诸侯惧,鬼谷安则天下息,传闻鬼谷一脉曾出自此宗门,由此可见其强大。师父让道雨出山历练,并且严令不可再返回师门。道雨便打算遵从自己的道,做一个游戏红尘的人间过客。虽然美女、金钱、权力等接踵而来,但仍无法打动道雨一丝半点,他追求的,早已不是凡物。
  • BOSS的小野猫

    BOSS的小野猫

    在一次任务中,她被背叛,还被下药,他A市的老大,黄金单身汉。他帮她把毒解了。她却一走了之,他发誓要把她找回来。五年后。她回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国千秋

    北国千秋

    主角穿越了,然而他还想回去。毕竟自己家里面双亲尤在,户口还安,就这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不习惯。但是他知道,穿越回去的几率很低,以前看过那么多的小说,没有几个人能够穿越回去的。万一自己死了之后没有穿回去,岂不是亏了这一条命?为了让自己死的有价值,他决定参军去!要么死不了,为自己谋一个富贵!要么直接死了,到时候回去了也是一件好事!于是主角喊着:“大丈夫功名自当马上取,岂能久侍田地,挥霍笔砚之间?”走进了这天下里面。
  • 总裁,离婚请签字

    总裁,离婚请签字

    林沫冉这辈子下的最大的决心,就是嫁给祁尊,赌上全部的未来。这辈子下的最狠的决心,就是为了跟祁尊离婚,不惜吸毒成瘾,染上了人生污点。他失忆了,这女人竟敢赌上幸福嫁给他,却从不用心了解他,她不过是想要一个家。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想离婚,简直岂有此理!绕在他身边的女人不少,林沫冉只不过笑容干净了点,有什么好的?嫁他的时候干脆利落,想离的时候毅然决然,极限挑战着他的男性尊严,所以他怒了,离婚可以,你得掉三层皮。当她真的被磨掉三层皮后,站在他面前凄美的就像破茧的蝴蝶,她笑语嫣然:‘祁尊,无孕,这个理由足够离婚了吧?祁家可就你一根独苗。’他心口剧痛,面上笑的淡然:‘理由不成立,这个我可以解决。’
  • 重生之陆少的小心肝

    重生之陆少的小心肝

    前世,她被渣男和白莲花迷惑了双眼,直到死才认清了他们的面目。而那个一心为自己的人,却在自己死之后,也随着自己走了。重生这一世。他要打渣男渣女的脸,并一心对待对自己好的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男主:陆萧凌,女主:白落熙他们是青梅竹马。大家请!期待!
  • 愿我们不复遇见

    愿我们不复遇见

    在谁的青春里没有那样一个人呢,本不对他抱有希望,但是他不经意间的一颦一笑,却点燃了你的所有?
  •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趣味盎然,具有很强说服力和启发性。如果你希望命运出现转机,享受成就事业的快乐,那么请你遵循《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提供的意见和技巧,剖析自身的性格,剖析自己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重新检查自己的经营思路,将你的优点发扬光大,摒弃那些陈旧、固执、不合时代发展的缺陷。从此,你将成为一个面目一新的人,你的人生、事业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局面。
  • 气御天下

    气御天下

    一段气贯苍穹的灵魂征程。一场才御诸天的寻芳之旅。气御群芳,九州清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