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900000008

第8章 人皆可为尧舜?——洞悉人性,赢得先机(3)

王阳明说:“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再如知痛,绝对是他自己痛了,才知痛。知寒,绝对是自己觉得寒冷。知饥,绝对是自己肚子饥饿了。知与行怎能分开?这就是知与行的原意,不曾被人的私欲迷惑。圣贤教人,一定是这样才可以称作知。不然,只是未曾知晓。”

【心学解】

唐德宗时期的名臣裴佶曾讲过一个故事,裴佶年轻的时候,姑父在中央政府部门当官,一直以来名声都很好,既没有谁说他贪污腐败,也没有哪里传出他的绯闻,更加难得的是没有人上访投诉过他。

就是这么一个人,很多人都觉得他不错,觉悟很高,一定是将《论语》中的精神深入贯彻到了自己一言一行当中,是个君子。

一般来讲,若是真正的君子,的确会自始至终保持清廉高洁,不过有些人却只是貌似君子而已,其真正人品并不高,区别只是放在他面前的利益够不够。

很可惜,这位裴佶的姑父便是这样的人。

这天,裴佶去探望姑母,正遇上这位“清官”姑父下班回家来,两人聊了几句,姑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对着裴佶长叹了一声,说:“崔昭这个人实在是不怎么样,他何德何能,朝廷上下竟然有那么一大帮子人帮他说话,哼,要我说,肯定是他给这帮人都送了礼,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啊!”

裴佶很是为姑父的这份忧国情怀所感动,对姑父的不肯同流合污又多了一分了解。但就在姑父牢骚还没发完的时候,下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刺史崔昭前来拜访。

姑父一听,心里正窝着火呢,立刻挥挥手把下人骂了出去,连说“不见”。想想又觉得不妥,便磨磨蹭蹭了好一会儿,做出一副不情不愿的姿态就出去迎接了。

主人和客人相见之后,很快地,裴佶发现姑父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又是叫人上好茶,又是请人坐高座,脸上的笑容绽放得那叫一个灿烂,就好像吃了几十斤蜜糖一样,让人腻味得不行,连带着对崔昭的仆人也照顾得周周到到。

如此神奇的川剧大变脸,让裴佶的姑母都觉得十分奇怪:今儿这老头是怎么了,之前那么怠慢,这会儿又这么客气热情的?

客人走后,裴佶抽了个空子问姑父:“我说姑父,您老怎么突然对崔昭改变了态度呢?这崔昭不还是那个崔昭吗,没什么特别的啊?”

姑父神神秘秘地挥挥手打发裴佶去房间休息去,自己从怀里摸出一张纸片,裴佶偷偷一看,原来是一张崔昭的礼单,上面写着:赠送官绸一千匹。

原来如此!崔昭的一千匹布绸,就让一个官声甚好的“清官”,改容相待。这可真是,送礼的作用大大的啊。

人人都知行不一,这是人性。有个网络段子说:女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背叛的筹码太低;男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受到的诱惑不够。这段话可以为“裴佶姑父一事”做个严丝合缝的注脚。其实,人来到这个社会上就受到各种诱惑,有大有小。聪明人会一直装腔作势,在小利小惠面前装出圣人的模样,而耐心等待大诱惑;而愚蠢的人面对诱惑则来者不拒,搞得声名狼藉。还有个网络小故事可以再为“裴佶姑父”做个延伸阅读。一位富豪招请十对声称忠贞不渝的情侣,对男人们说,我给你一百万,你把情侣让给我,男人们轻蔑地冷笑。可当价钱提高到一个亿时,有男人就同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把自己想得太高尚,面对巨大利益,谁都会放下尊严。坦白说,“趋利避害”是人性本能,谁也别为受不了诱惑而自责,重要的一点是,先问问你的良知,是否它会为你做的错事、丑事而谴责你。

8.世间太多老好人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重;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

诸友请问。

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的几个弟子薛侃、邹守益、马子莘、王汝止陪王阳明坐着,众弟子都慨叹王阳明自征讨宁王朱宸濠以来,天下非议诋毁王阳明的人与日俱增。王阳明于是让他们说说其中的原因。有的说,老师您的功业权势日益显赫,因而天下忌妒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讲,老师您的学说影响力越来越大,因而替宋儒争地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有的说自正德九年(1514年)后,尊崇您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天下排挤阻挠的人也越来越卖力。

王阳明却说:“各位所言,相信很有可能存在,但就我的感觉,各位还没有谈及。”

众人都询问。

王阳明回答:“我在南京以前,尚有一些言行不符的表现。如今,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随手拈来,再也不用隐藏着。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

薛侃站出来说:“有这份自信心,才是圣人的真血脉啊!”

【心学解】

中国原始儒家把人格风范分为四种:中行者、狂者、狷者、乡愿分子。中行者是中庸之人,彻底恢复良知的圣人。狂者是不拘一格,气势猛烈,蔑俗轻规的人。狷者则是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狂狷往往并驾齐驱,因为狂者持进取姿态,像一个不惧老虎的牛犊,不停地撞树,当撞树不能得逞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狷者。狂狷一文一武,一张一弛,符合了中庸的攻守之道。

王阳明在江西南昌摆平宁王朱宸濠,回到浙江正式提出“致良知”概念后,曾问他的弟子们,为什么现在非议我的人与日俱增?

有学生说,老师您摆平宁王,功业权势日益显赫,那些非议您的人是羡慕忌妒恨。也有学生说,是因为您心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那些理学的卫道士疯狂反扑您。还有学生说,其实这是个辩证问题,尊崇先生的人越来越忠实,所以排挤阻挠的人也越来越卖力。

王阳明说:“你们所言,只是细枝末节,真正的根,诸位却没有挖掘。”

学生们就询问根源。

王阳明说:“我在江西时,还有一些言行不符、表里不一的表现。这就是乡愿的意思。如今,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随手拈来,再也不用隐藏着。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因为我真的就是按良知在做事,所以是表里如一的。”

有学生立即站出来赞叹说:“老师您有这份自信,良知学宗师,舍你其谁啊!”

离圣人境界最近的是狂狷,和圣人境界最远的就是乡愿分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好人。

乡愿分子最受圣人鄙视,因为他们是道德老好人。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却不能明辨是非。实际上,乡愿分子并非不能明辨是非,而是不想。人人为了生存压力,都喜欢做乡愿,因为乡愿的特征就是不得罪别人,别人说一,他向来不说二,他只是随声附和。当他们本应该据理力争时,却保持沉默;当他们本应该揭穿假丑恶时,却害怕得罪别人而选择龟缩。这就是典型的乡愿分子的写照。

一些心灵励志鼓吹“当你遇到不公平时,别抱怨社会,请先反躬自省”的论调实在让人作呕,因为它是典型的乡愿做派。我们可以按这种论调举一个例子:当你被权贵欺压时,你不去抗争,却选择反省。反省的内容应该是:我所以被权贵欺负,可能是因为我上辈子做了缺德事,这是遭到了报应。

这种乡愿分子固然没有得罪外在的任何人,但他得罪了自己的良知。良知从未让人在受到外界欺压时,选择王八策略。

实际上,提倡这种论调的人永远不会这么去做,他的论调恰好能证明自己是个表里不一的乡愿分子。

很多人在未受到生活压力时,其实也有乡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我们经常会言不由衷地赞赏某个人,会刻意地去取悦某些人。这种人所以这样做,只是不想引起矛盾,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有风险。我们经常会遇到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其实,溢美和拍马屁只有一线之隔,虽然都是过分赞赏别人,但内涵不同。溢美是纯粹出于良知,出自内心的真喜欢来夸赞某人或者某事。而拍马屁,是绕过了良知,对一些人和事进行纯粹嘴巴上的赞美。

如果王阳明说的是真的,那他在提出“致良知”之前,其实也是表里不一的。比如他在龙场得罪了当地的官场大老爷后,道歉信上就有言不由衷的话。可是,经过对心学的体悟,他终于发现了迎合别人或者是取悦别人的做法太违背良知,活起来太累。

本真的人可以从孩童身上看到,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因为良知未被沾染恶习,所以他们想做的和想说的,都是良知的命令。“童言无忌”就是证明。

孩童就是一种狂狷的层次,在良知的照看下,释放人性。王阳明就有一次宴请弟子,参加者百余人,酒至半酣,或歌唱,或投壶,或击鼓,或泛舟,兴致盎然,很有狂放不羁、任情恣意的态势。王阳明大为高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请记住,不要违反自己的良知去取悦别人,因为你来到世上不是为取悦别人而活的。更不要不辨是非,因为良知能辨是非,你不让它发挥作用,它会反抗,使你心灵受到折磨。如果它总不能发挥作用,就会消极罢工,到那时,你就会成为一个良知大大坏掉的人!

不做乡愿分子,才能做个心理合一的狂狷者,除了圣人境界外,狂狷才是最好的人生境界。可惜的是,人人都是乡愿分子,都是老好人。所以在社交过程中,千万要提防这种人。他在向你奉送鲜花的同时,也在向你的敌人送上微笑。

9.人人都在表演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传习录·徐爱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的弟子郑朝朔问:“至善也必须从事物上求得吗?”

王阳明回答:“你的心纯为天理就是至善,它怎样从事物上获取?你举个例子来说。”

郑朝朔好像明白了,于是说:“比如孝敬父母,怎样才能保暖避暑,怎样才能奉养恰好,该讲求适当才是至善。基于此,方有了学问思辨的功夫。”

王阳明回答:“如果孝敬父母只讲求保暖避暑和奉养恰好,只需一两天时间就可讲清楚,还说什么学问思辨的功夫?保暖避暑、侍奉父母双亲时只要求己心纯为天理,这样如果没有学问思辨的功夫,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所以,即便是圣贤,也要再加‘惟精惟一’的训示。如果认为把那些礼节讲求得适宜了就是至善,那么,有些演员在戏中恰当地表演了许多侍奉父母的礼节,他们也就可称为至善了。”

【心学解】

郑一初(1476~1513),字朝朔,广东揭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篮兜村人,最高官职为御史。郑一初是1505年的进士,曾到广西南宁担任知府,因性情刚直,不能在官场立足,所以辞官归隐。1507年,他在紫陌山修筑书室,以其号取名“紫坡台”并自撰一联:“万卷讲皇王帝霸,格天事业属儒生;四时咏雪月风花,乐地情怀归隐士。”因听说王阳明创建心学,所以到王阳明处求教,常常问王阳明,圣学可以学到手吗?1513年他去世时,王阳明哀恸不已,特意为其写了祭文。

郑一初问的问题和徐爱问的问题一样,只是认为,道理固然要从心上求,但道理中的一些细节礼仪,应该是心外求的。

王阳明的解释也和回答徐爱的一样,不过,王阳明却用了个戏子演戏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我们不在一件事上专心致志于天理,那和戏子演戏一样,都是假的。

其实人生在世,大家都在演戏。只不过有人偶然演戏,有的人终生在演。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没有人一上来就用真心,老祖宗教导我们,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未全抛一片心,而又让人感觉你在和他交心,这就是在演戏。我们经常能见到很多人,表现出来的一切都让你感动不已,但仔细回想,就会发现,他其实是在演戏,根本不是出自真心的。

我们在世上活着,需要演戏,因为大家都在演戏,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最后受伤的就是你。但王阳明却说,有些事情是真不能演的,比如对你的父母,对你的爱人,特别是对你自己,必须真心诚意地来投入。只有你真心诚意地投入了,才能寻找到天理,寻找天理和得到天理是我们人生中通往幸福之路的一个必经阶段,谁都躲不过去。

同类推荐
  •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须经历的16种体验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须经历的16种体验

    你做过志愿者吗?在自己经历的十几年的时光里,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当我们在街上看到佩带志愿者标志的志愿者时,内心深处会涌起怎样的感动和冲动?是否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呢?
  • 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过好生命的每一日》是著名哲学家、作家、牧师及布道家纽顿博士在《费城晚报》上开辟的人生专栏的合集。作者作为美国一位知名的牧师,一直为那些教友指点人生的迷津。在传教布道过程中,他发觉自己也有责任帮助那些非教友摆脱人生的挣扎。于是,他就在《费城晚报》上开辟专栏,以普通读者为对象,讨论人生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通过自己对人生及生活的顿悟,以及对许多世界名人言行的引证,加上许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使读者丝毫不觉得有传统宗教书那种浓浓的说教味,而是倍感亲切与说理透彻。他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有一股激越的生命力,欲破纸而出,震撼读者的心灵。
  • 自我管理与生涯规划

    自我管理与生涯规划

    本书紧扣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最关心的职业生涯探索与选择等现实问题,根据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步骤(即知己、知彼、决策、行动和反馈)展开阐述。各章内容都按照问题呈现、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的思路进行编写。全书在内容上贴近社会、贴近职业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上案例丰富,深入浅出,穿插实践活动;表达上图文并茂,符合学生阅读习惯。本书旨在帮助中职生自觉、主动地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 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一个人的完美人生不但包括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还要有个人独特的魅力和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身心的健康。本书从情商、健商、慧商、魅商、心商、胆商和逆商等七个方面诠释完美人生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以及如何获得提高这些指数的路径和方法,让生活更加和谐,人生更加美丽。
  • 说话办事有分寸

    说话办事有分寸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说话太直、太过等有失分寸的原因,导致了许多不该有的损失;因为办事太死、太乱等无视尺度的原因,许多本该成功的事马上化为乌有……所以,说话办事得有分寸意识。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说话不要太直、太过、太软、太硬”等方面谈起;第二部分从“办事不要太死、太乱、太慢、太僵”等方面阐述。本书内容夹叙夹议,透彻明了,读后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东阴谷

    东阴谷

    人间多少事,都付流水声。高考状元却不能步入大学,对于心爱的女人却只能选择离开,消失十年后程携巨款回到家乡,表面看是为一生之敌的父亲过生日,而实际上。。。。
  • 冒牌道士抓鬼录

    冒牌道士抓鬼录

    凭借着家传的风水术,混迹在城市里面,遇一土豪,本想借机赚一笔,谁知土豪要买的房子中真有古怪,想要除掉词阴鬼,结果还被阴鬼缠身,幸好有高人搭救,才幸免于难,也就在这一次走上了抓鬼的道路。
  • 重生之儒商

    重生之儒商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华夏阿四是一个商人,长在21世纪,重生于70年代。有人说他是奸商,有人说他是儒商。阿四说:我只想做一个超级富商,无悔的重活一生。
  • 沫已从舟

    沫已从舟

    娱乐圈专业怼王林沫回国,无数喷子遭受心灵毒打遇见外冷内骚的影帝大大林沫:你这么骚,你的粉丝知道吗?宋舟:早我出道的时候就知道了。于是娱乐圈都知道影帝大大看上了怼王甲记者:为什么你会看上她呢?你不怕她怼你吗?宋舟:她不会,她可温柔了众人:是我瞎了眼
  • 精明女人会当家

    精明女人会当家

    《精明女人会当家》主要内容:朱德庸说:“女人天生灵敏。”在琐碎与俗常的家庭生活中,女人的“灵敏”更会发挥得恰到好处。它只需要女性将自身的温柔、内敛、善解人意、沉着、细腻、坚忍挖掘出来,只需女性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打磨和修炼自己,达到从内而外的提升,成为精明女人,成为聪明女人,营建幸福家庭。
  • 偏偏爱上你之我的明星男友

    偏偏爱上你之我的明星男友

    一个普通的女孩与一个出道艺人的相识相恋,
  • 御鬼录:鬼差求别闹

    御鬼录:鬼差求别闹

    耽美,慎入一本御鬼录在手,收鬼简直萌哒哒~路畅身为地府一只小新人,刷积分跟开挂似的……岂料自家搭档完全就是个不要脸的大boss!搭档:恩,很好,以后赚钱养家就靠你了。路畅:[二脸懵逼]那你做什么。搭档:我?[挑眉]自然负责你的幸福啦o(* ̄▽ ̄*)o路畅:……等等!赚钱养家什么鬼?
  • 剑道传奇之创世纪

    剑道传奇之创世纪

    蔚蓝星系处于鸿蒙初开的状态,预言认为,创造星系的“神”将会以女娲复生的名义再一次降临人间,鸿蒙世界也将被光明世界所取代。鸿蒙世界动荡,魔族与暗势力结盟,妄图维持鸿蒙初开的状态,直至部分退回至混沌状态。唯有这样,魔族与暗势力才能维持永恒的神力,成为不死的生命体。为了迎接女娲神的复生以及天地全开的光明世界到来,人族、蛟族、妖族结盟,他们得到了大部分江湖游侠(主体为剑侠)的支持。盖娅星系(一般被宇宙生灵称为神国)一直是宇宙的主流星系,热衷于创造新的星系与智慧生物,以建造完美世界与生命为己任,直至新万年(也即是新纪元)的某一天,盖娅主星无可挽回地迅速进入衰老期,叛军四起,盖娅主星成为机器奴役人类的世界……流亡星际的盖娅公主为了一个梦境中的启示,选择将蔚蓝星系改造成为新的神国,亦即新盖娅,于是自我放逐到了蔚蓝星系主星。故事正是从盖娅公主降临人间的这一刻开始……《剑道传奇之创世纪》,一部新视角的剑侠与神话小说。
  • 逆天魔妃腹黑冷王

    逆天魔妃腹黑冷王

    异界玄气高手身死穿越,一鸣惊人,从一个不得宠的将军府庶女变身为当家少主;入宫面圣,却被魅惑冷酷的尊亲王当面求婚,这背后有何阴谋?逃婚远走,她风华绝代、冠绝天下,最终发觉一直保护自己的人竟是他!是缘分还是冤孽?她只知道,此生只想在他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