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4000000037

第37章 文学大家(1)

广袤的陇原,如一只巨大的如意,紧紧地镶嵌在中国大西北的版图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了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为文学的发育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2000多年来,无数的文学大家,在这里出生、成长,走出西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将那些难以计数的文学大家汇成的队伍,比作奔腾不息的长河,这里只能从长河中捧出几朵耀眼的浪花。

古代诗坛鸳鸯鸟: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

秦嘉和徐淑是一对夫妻诗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夫妻诗人,甘肃古代文学史上更是绝无仅有。因此,二人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对有影响的夫妻诗人”。除了两人流传下来的诗歌和书信外,史书上有关秦嘉和徐淑的记载很少。从有限的史料中我们了解到,秦嘉和徐淑是东汉桓帝(公元147—公元167年)时代的人,生卒年月不详。

据《甘肃新通志》《通渭县志》记载,秦嘉和徐淑均系东汉时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通渭县)人。传说秦嘉家住今通渭县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徐淑家住今通渭县榜罗镇徐家窑村。在秦家坪,留有秦嘉和徐淑的合葬墓。

秦嘉曾任陇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计掾。东汉时期的计掾,又称掾史,是负责人丁户口、田地物产、钱粮税收统计和呈报的官员。郡府的计掾为中级官员。后来,秦嘉上调京都洛阳,升任黄门郎,数年后病死于津乡亭(今湖北江陵县东)。正是这次夫妻离别,使秦嘉和徐淑有了书信往来,并创作了大量影响深远的诗歌。

秦嘉去洛阳赴任时,徐淑回娘家养病,两人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亲往津乡亭,扶柩归里。徐淑兄嫂逼徐淑改嫁,徐淑自毁面容,拒绝改嫁,最后郁郁寡欢,了却终生。

秦嘉和徐淑的诗歌,缘于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使留传下来的诗歌和书信,内容上有一定的连续性,较早的一首诗歌,是秦嘉的《述婚诗》:

群祥既集,二族交欢。

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羔雁总备,玉帛戋戋。

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纷彼婚姻,祸福之由。

卫女兴齐,褒姒灭周。

战战兢兢,惧德不仇。

神启其吉,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荷天之休!

在这首四言诗中,秦嘉以别样的心情,首先讲述了他和徐淑婚礼的盛况,接着描写了两人的爱情,最后写了他对婚姻的看法。三层意思,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在表现手法上相互照应,形成了一个自然天成的文本整体。婚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婚姻也关系人生的祸福,所以,人们面对婚姻,总是“战战兢兢”,生怕找不到称心如意的配偶。秦嘉为能同徐淑结婚而兴奋不已,竟把徐淑嫁给自己看做是神灵的启示,是上天的安排,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由此引申出秦嘉对徐淑深深的爱恋,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遗憾的是,秦嘉要远行,去洛阳赴任,心爱的妻子却有病在身,不能远行。善良的徐淑怕影响丈夫的行程,更怕由于自己生病而影响丈夫的前程,于是不辞而别,回娘家养病。从陇西郡到洛阳,千里迢迢,关山重重,秦嘉本想偕妻子同赴洛阳,妻子却有病难以远行。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要远行了,却不能向妻子面别。古时交通困难,古人通信不便,特别看重离别。秦嘉想着生病的妻子,不由肝肠寸断,于是写了一首《赠妇诗》,留给妻子:

暧暧白日,引曜西倾。

啾啾鸡雀,群飞赴楹。

皎皎明月,煌煌列星。

严霜凄怆,飞雪覆庭。

寂寂独居,寥寥空室。

飘飘帷帐,荧荧华烛。

尔不是居,帷帐何施?

尔不是照,华烛何为?

这首四言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诗从冬日的晚景写起,通过对明月、繁星、严霜、飞雪等自然景物的渲染,来表现自己“寂寂独居,寥寥空室”的孤苦和寂寞。漫漫冬夜,秦嘉就要出远门了,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回来,回想病中的妻子,看着空空的屋子,不由暗想:帷帐飘飘,妻子不在,它还有什么用啊?燃烧的华烛,妻子不在,它亮给谁看啊?诗人从空屋、帷帐写到华烛,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临行前,秦嘉曾写信给徐淑,并派人赶车去接徐淑,希望夫妻能在郡所一会。可是,空车去了空车回,只带回徐淑一封情意缠绵的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妻书》和《答夫书》。秦嘉未能见妻子一面,心事重重地走了,随后写了3首著名的《赠妇诗》,来抒发思念妻子的心情。

秦嘉第一首《赠妇诗》写道: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今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这首诗,是秦嘉赴京前写的。他即将奉使进京,派车迎妻,却空车往返,见不到妻子就要远别,难免忧思重重,彻夜难眠,不由感叹人生像早晨的露水,生活中总是充满坎坷,亲人相逢的日子总是太短。诗人的感叹、忧思、哀伤,在字里行间缭绕,全诗朴实亲切,生动感人。

第二首《赠妇诗》,可能是秦嘉赴京途中所写。诗中写道: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笃终结,恩义不可促。

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开头先说家庭的不幸,追忆两人孤苦无依的童年,又说婚后欢乐少,再说自己离家远行,唯一的愿望是和妻子见一面,倾诉衷肠,可是,这仅有的一点希望也落空了。为此,诗人感叹神灵的不公,“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以至走在路上,车徘徊不已,马儿想前行,车轮却不肯转动,连马车都好像知道主人的心事,不忍前去。最后,诗人向妻子表示,请妻子放心,不论如何,他也要做一个有始有终、不忘夫妻情分的人。与第一首相比,第二首《赠妇诗》写得更加真诚,情绪也更加热烈。

第三首《赠妇诗》,在写法和情调上与第一首类似,采用的是“赋”的写法,细致地描绘了出发前思念妻子的心情。诗中写道: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仿佛见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至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清晨,车夫赶着马车来了,车上的和铃锵锵作响,诗人的思绪依然留在家中。环顾空室,依稀想见妻子的病容,诗人坐立不安,一时间,离愁别恨,涌上心头。这千般的爱,万般的愁,如何表达?诗人想给妻子赠心爱之物,以表达自己此时的离愁别恨。诗人赠给妻子的心爱之物,是宝钗、明镜、芳香、素琴。这四样东西,用途、寓意各不相同,可见诗人用心良苦。即使这样,诗人觉得还是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古人得到木瓜,要用美玉回赠。诗人得到妻子的馈赠太多太多,却无以回报,不由感到惭愧,好在物轻情重,四样心爱之物,也算表达了诗人的一片深情。

病中的徐淑读了秦嘉《赠妇诗》后,立即写了一首《答夫诗》: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度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怨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这首诗,没有比兴,没有夸张,句句说的是真事,写的是真情,文辞凄怨,情意真切。诗中说,我有病回了娘家,时间已久,既不能侍奉公婆,又不能照顾你的起居,如今你奉命远赴京师,悠悠离别,临行时竟不能见你一面,一叙情怀。我整天伫立,徘徊,一次又一次地朝你的方向遥望,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白天思念你,却见不到你,只好等夜晚,好在梦中见你。你远行了,离我一天天远去,我只恨自己没有翅膀,不能高飞,将你追随。此时此刻,我唯有长吟短叹,泪洒衣襟。诗中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温情。那种只有对心爱的男人才有的温柔、体贴和无限的眷恋,以及说不出的惆怅和失望,从字里行间徐徐渗出,悲悲切切,感人至深。这首诗,即使今天读来,仍觉得清新流畅,平易自然,魅力四射,让人过目难忘。

秦嘉和徐淑夫妻生离死别,以诗文赠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广为流传的佳话。秦嘉的《赠妇诗》和徐淑的《答夫诗》,开创了中国赠答诗体的先河,是中国古代文学苑中的奇葩。特别是秦嘉的三首《赠妇诗》,被评论家看做是中国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边塞诗中唱新曲: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益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一说到唐代的诗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李白、杜甫,其次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诗。其实,唐代诗人中,出生于陇原的李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李益被学者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当时,他每作一诗,教坊乐人都会花钱求取,然后谱曲传唱。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在大历诗坛,以边塞诗独树一帜而艺术成就很高的诗人是李益。”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李益的诗歌是一朵难得的奇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唐诗歌的辉煌。

李益,字君虞,生于公元748年,卒于公元829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是当朝宰相李揆的侄儿。他生于盛世,长于乱世,童年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少年时期遇到吐蕃、回纥和南诏的连年入侵,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生活动荡不安。

李益从小用功苦读,受时代影响,特别爱好诗赋。大历四年(公元769年),22岁的李益考取进士。李益自小才华出众,心高气傲,原以为考取进士,从此可以飞黄腾达,没想到朝廷将他放为郑县尉,后几经努力,迁任主簿一职。长期不得升迁,李益苦闷不已,于是离开任所,另谋出路。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初期,李益曾在朔方节度使府中做过幕僚,后又在邠宁节度使府中做幕僚。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公元804年),李益被幽州节度使刘济提拔为从事,后晋升为营田副使。

唐宪宗时期(公元806—公元820年),李益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在朝廷做官,本应处处小心,可是,李益恃才傲物,把一般人不放在眼里,结果得罪了同僚,谏官找出他的旧作《献刘济》,说他在诗中发泄怨恨,对朝廷大不恭敬。皇帝生气,降了他的职,不久又任他为秘书监,后调任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接着任右散骑常侍,最后升任礼部尚书,走上了仕途的顶峰。

唐大和初年(公元827年),李益在礼部尚书任上致仕,2年后病逝,享年81岁。

李益的诗歌数量较多,《全唐诗》中收有李益诗2卷165首又2句。清代甘肃学者张澍所辑《李尚书诗集》一卷,收入李益诗173首又5句。李益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边塞诗。中唐诗人中,李益是唯一真正继承了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精髓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质量上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他的边塞诗在当时影响很大,不少诗篇被人广为传抄,谱曲传唱,传遍大江南北。应友人之邀,他曾辑录过自己的边塞诗,定名为《从军诗》,共50首。他流传下来的诗歌中,边塞诗占了近三分之一。

李益在《从军诗》的序言中,生动地回忆了自己边塞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李益一生,近20年生活在边塞,其中有段时间生活在士卒中间。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李益经历了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争,体验了将士久戍不归的思乡之情,此外,还有他自己不得升迁、壮志未酬的苦恼。这一切困扰着他,折磨着他,让他把各种感受凝聚于笔端,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李益的边塞诗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爱国情怀。如《赴邠宁留别》: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李益自认为是汉代飞将军李广后裔。他同李广一样,胸怀保国卫家的雄心壮志,渴望横戈塞外,建功立业。在《塞下曲》中,他的这一愿望表现得更加强烈: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塞下曲》类似于今天的军事题材诗歌,谱曲后在军中传唱,一度十分流行。所有的边塞诗人,都以创作《塞下曲》为己任。李益创作过多首《塞下曲》。这首《塞下曲》中,李益引用了马援、班超、薛仁贵等人的典故,特别是本朝名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把原来戍边将士年老思归的话题,变成了舍身为国的豪言壮语。这首诗,真实地表现了李益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的信念。

李益还有一首名为《拂云堆》的边塞诗,也充满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将匈奴单于惧怕唐军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写道: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戍边卫国意味着残酷的战争。战争有胜也有负,即使胜利,也是用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李益的边塞诗中,有不少篇章写到了战争的惨烈场面。如《回军行》: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沙云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士卒哭龙荒。

大战后的边关,榆叶枯黄,白骨累累,呜咽声声。没有亲身体会,写不出如此逼真的场面。这首诗,既是诗人对战争的诅咒,也是诗人唱给阵亡将士的挽歌。

当然,作为一位杰出的边塞诗人,在那种特殊环境中所写的诗歌,不可能尽现冲天豪气,也不可能都写大漠白骨。李益的边塞诗中,有不少篇章反映了征人的思乡哀愁。

在外族不断入侵的情况下,保家卫国是每个人的职责,驻守边塞的将士,更不例外。但是,远离家乡和亲人,长年征战边塞,将士中间必然产生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哀愁。李益长期生活在边塞军营,思乡之情在所难免。他在《从军北征》中写道: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

大雪过后的天山下,天寒地冻,冷风劲吹。这时,笛声在军营响起,雪后的寒夜里,出现一轮明月。30万征人听着笛声,一齐看着明月,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李益把戍边将士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推上了一个高峰: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同类推荐
  • 能臣廉相狄仁杰

    能臣廉相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人。是著名的唐代政治家,有唐289年与房玄龄齐名的宰相,也是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首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疾恶如分,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本书讲述了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在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有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 商用雍正智慧

    商用雍正智慧

    本书试图提供已加工成型的诸多智慧。然心思如行云流水,无固定方法可言,无行迹可述。一旦智慧堕入成法与成迹,刻舟求剑,则难免要纸上谈兵,贻害自身了。虽有智谋珠玑之诸成例在先,但识得与用得者还在个人。以现代商战透析雍正智慧!康熙只是个开垦者,雍正才是种植者,乾隆不过是个收获者罢了!
  •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年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年

    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启了康乾盛世。康熙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仍是当时世界的强国,并开启了康乾盛世。本书以康熙的一生经历为脉络,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康熙,力图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康熙,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一个复杂、多元的康熙皇帝。
  •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有人说,他是“全世界的财富”。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1978年入学的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3岁回国跟李开复一起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热门推荐
  • 逆伐人世间

    逆伐人世间

    手持黑刀行世间,俏丽佳人念欲穿,世人皆说天有情,我欲屠情戮青天。毫不起眼的小村中,一座世代供奉的卫像突然消失。隔世的传承,黑刀的诅咒,一切又将重演吗?不,一定不会。或许是这样的……
  • 追世之爱

    追世之爱

    她是为爱苦苦追寻的妖精,他是她前世挚爱的大将军,带着残破的记忆,看他为追求他的爱头破血流。。。她却只能当个旁观者。
  • 无尽的星辰

    无尽的星辰

    公元3020年一个巨舰巨炮的时代大型巡洋舰、大型战列舰、巨型太空母舰巡弋在虚空中展示着它们的力量看波澜壮阔的星空战场感受未来战争的庞大魅力让我们和少尉孙杰一起成长!
  • 五代名画补遗

    五代名画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搞笑萌妃:王爷大大求包养

    搞笑萌妃:王爷大大求包养

    她是这样认为的:穿越而来的女生绝对是被俊男追的,可是为什么到了她这里就完全变了呢?倒追就不说了,可是帅王爷这不冷不热的反应究竟是咋回事?动不动把她当丫鬟使,还不给工资。王爷大大,我一直认为你是应该有节操的,可是你不仅乱亲乱摸,还不负责!几个意思啊?于是,某个月黑风高夜……她厚着脸皮爬上了他的床…………
  • 阳光总裁的冷助理

    阳光总裁的冷助理

    她是能力超群的副总助理,信仰“单身主义”;他是英俊帅气的温情海归,刚一回国,便被安排一场乌龙相亲而认识了她,却没想到会在两天后再次不期而遇,而她竟然就是他的助理;他越接近她,越发现她像个迷,可仔细研究却又发现她更像是一张白纸——究竟她是个迷,还是一张白纸?
  • 说好了不再联系

    说好了不再联系

    她们是很好的闺蜜,但是却遇到了同样性格的男人,正所谓同病相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们相约逃脱,互相为对方打掩护,可是她们却小看了他们的实力...........一个霸道同桌,一个霸道兄长!且看她们如何离开他们的魔掌,他们如何计划将各自的小丫头吃干抹净!让她们心甘情愿留在他们的身边!两个小丫头真的会心甘情愿吗?还是说她们早已喜欢上了他们?
  • 觉醒的热血男儿

    觉醒的热血男儿

    爆爆爆,踏着一路荣耀疾向巅峰,挫折?不经受它如何成长。跌倒?爬起来就是。束缚?去你的束缚,我就是我,不迎合,奔向自由,为自由而战,该觉醒了,热血。【新手求推荐票,求支持!】
  • 七八零

    七八零

    人生就是用配好的牌来玩一场游戏,不觉得很想把整个拍桌给毁掉吗?–齐柏林伯爵号如果仅凭力量高低就能决定一切,那就从燃烧的终焉开始吧。挂载的航弹,巨大的战舰,死亡的搁浅,名为战争交响乐已悄然响起。世界观包括苍蓝钢铁的琶音,幼女战记,国际象棋,碧蓝航线。
  • 东升晨阳

    东升晨阳

    计划?算计?阴谋?艰辛?心酸?痛苦?这一切,全都发生在了这个时代中。这个时代,是魔法与斗气并存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是血与泪交融的时代,是终结英雄的时代。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变迁,而我们的故事,也由变迁中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