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9400000002

第2章 最有趣的节日文化(2)

古代科学技术很不发达,人们认为生活中所做的某件事,就会预兆以后的生活中会发生与之相类似的事。比如,“年初一,不吃稀”就是这种忌讳的典型代表。

“年初一,不吃稀”也是春节的重要忌讳之一。说的是在大年初一这天,一日三餐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无论是谁,出门远行都盼望着遇上晴朗的好天气,不希望被淋雨。果真应验的话,人们过年吃饭时当然应当小心谨慎为是。

之所以不吃稀,还有别的妨碍,那就是对下一代年轻人不利。稀饭,不少地方又称为“粥”或“糊涂”,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发昏”、“拎不清”、“不明白”、“不清醒”等含义。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过年吃稀,就可能读书识字算术犯糊涂,不会干活。还有的说,如果孩子年初一吃稀,就会忘记了老娘家的亲戚。

更为重要的是,“稀”意味着“薄”,年节吃稀,意味着一年吃喝不足;“年初一,不吃稀”,则象征着过去和将来的一年里丰衣足食,生活富裕。

大年初一还有一些食俗禁忌。

在食俗上,除了不吃稀外,年初一还有早上不吃荤和不吃药的习俗。据说大年初一是万神盛会之时,所有的神都要出来拜年,为表示尊敬,首先人们要吃素不吃荤。另外除了重病,初一最好不要吃药,以求新年身体健康。在饮食上年初一还有其他禁忌,如吃饭忌无鱼,有鱼忌全部吃光,是为了讨个“有余(鱼)”的吉利;吃骨头忌说“骨头”,吃饱了不能说“我不吃了”,因为这都是不吉利之语,非吉则忌。

12、立春日吃春饼习俗可追溯到何时

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记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这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吃春饼讲究将和莱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吃春饼的习俗,在我国可追溯到晋,而兴于唐。如晋代潘岳所撰的《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如陈元靓《岁时广记》亦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为之装饰,置奁中。”

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13、立春日吃春卷始于何时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B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

春卷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春卷盛行于宋元,宋朝时称为“春”或“探春”,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用荠菜迎春耕做的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其考究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宋代宫廷春饼以“薄如蝉翼”而驰名。这里说的似乎是用荠菜为馅的春卷。其实春饼和春卷都是古人心目中春的象征,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春饼是用面烙成的薄饼,卷菜吃。春卷这一食品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该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这两种春卷。

14、何谓天日节,何谓地日节

传说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生日,称为天日节,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民谣: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益子孙。

传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称为地日节。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免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民谣:有天还有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莱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忠孝节义不忘记;人畜房屋都依地,做事脚脚踏实地。过年饮曲屠苏酒是怎么酿制的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失传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可是屠苏酒是怎么酿制的,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人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的功效,后来由唐代名医孙思邈传播开来。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后来,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15、饮屠苏酒有何特别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特别。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有人不明白这种风俗的意义,有学者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令人产生许多感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清代,许多地方仍继承了这一习俗,使在节日或平时饮用屠苏酒的习俗得以流传。

16、为何大年初五称为破五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因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载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就写道:“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

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两三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此,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汉唐以来,民间就有了送穷习俗。穷为何人?从传说上看,有人说是颛顼、帝喾之子,有人说是帝尧之子,还有传说认为是姜子牙之妻。韩愈的《送穷文》认为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送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地方在这一天打扫房屋,据说“穷鬼”寄身在尘土垃圾之中,将垃圾倒掉,也便送走了“穷鬼”。

“破五”还叫“泼污节”,人们可以在这天倒垃圾。“破五”还有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秩序中。

17、为何正月初五称为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据传穷鬼是颇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予”。

“送穷”,在我国有的地方还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这一天人们用纸造妇人,称为“扫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还要爆炒麻豆,让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J-~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有的地方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

18、人胜节是何月何日

农历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在我国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民间俗称“人日”为“人胜节”、“人庆节”、“七元日”、“人口日”等。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人顺利。

过去人日这一天,一些地方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登高赋诗”等习俗。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习俗有的已渐渐消失。

19、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祭祀“泰一”神。汉武帝在五帝之上又设立了个最高天帝“泰一”神,在甘泉宫修建“泰一”神祠坛。正月十五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叫“上元燃灯”,通宵达旦,是为了求天神保佑一年里平安吉祥。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风俗。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放灯时间,汉代为一晚,唐玄宗规定为三个晚上,北宋延长至五个晚上,明代朱元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始张灯,至十七日晚落灯。灯会伴着烟火,还有鼓吹杂耍弦乐,光影五色,通宵达旦。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20、二月二是春龙节吗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虽然现在二月二的风俗已经基本流失殆尽,但这句俗语仍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农历每年二月初二是春龙节叫龙抬头日。古时还有挑菜节、迎富日等称谓,南方也称做踏青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许慎《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有的地方也把“二月二”叫做“上工日”、“中和节”、“龙抬头”、“龙头节”、“青龙节”、“踏青节”、“挑菜节”、“迎富日”等。

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水量逐渐增多起来。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在二月二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农业丰收,需要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也需要雨水的浇灌,因此祈求雨水成为春龙节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还要玩龙戏,此俗是将祭龙与求雨熔于一炉。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龙节这天早晨人们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过去,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许多人家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节日时,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节日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

21、二月初三有何习俗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禄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过去儿童在此节日行开笔礼,开笔启蒙的开笔礼是儒家的重要礼仪,表明儿童正式开始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22、夏历三月初三是何节日

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上巳节又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三月三等,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先民重要的节日。相传三月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唐代,三月三官民郊游,水滨宴饮最盛,也有洗濯的遗风。皇帝往往赐宴曲江池。吴自牧《梦粱录》有:“唐朝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杜甫留下了有名的《丽人行》诗,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日有修楔、赠花,有曲水流觞,有歌舞宴饮,有狩猎涉河等民俗活动。

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是春游的大好时节。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虫可以不蛀衣服;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人们还登山、踏青,又称迎春、游春、探春、踏春等。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官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诵经祈祷。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东方无限

    穿越之东方无限

    我只是一个肥宅躺尸男,为何老天和我开这种玩笑,穿越。。。。还是无限流的,为了保住辛辛苦苦养的一身肥膘,只能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 带着小说强者去异界

    带着小说强者去异界

    《佛本是道》的周青《仙逆》的王林《剑主苍穹》的王城.......这些一个个在地球网文世界的小说中存在的主角,在系统的伟力下,与异界大放光彩。
  • 他来时有星光

    他来时有星光

    冷艳毒舌女明星VS铁血硬汉男警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罪和执念,在看不见的地方日夜折磨。爱上你是穷途末路,也是星光里的救赎。*以破案为辅,谈恋爱为主的小甜文
  • 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套装共9册)

    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套装共9册)

    F.S.菲茨杰拉德,美国小说家,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对村上春树影响至深。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朗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本套装收录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天堂》《美与孽》《夜色温柔》《末代大亨的情缘》《飞女郎与哲学家》《爵士时代的故事》《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崩溃》。
  • 薄少日常思考小朋友

    薄少日常思考小朋友

    听说,薄少喜欢上了一个连学都没上过的孤儿,每天都在思考怎么保护她不被欺负。众人都等着看小孤儿的好戏,但是等着等着,不仅没好戏看,反而……“听说苏小姐高考全国第一。”“听说苏小姐被苏家追着继承家业。”“听说苏小姐被人追着营业。”“听说苏小姐打了某家少爷,结果那少爷还被他亲妹妹压着道歉。”“听说苏小姐收购了嘲讽薄少的人家的公司。”“听说苏小姐……”众人懵了,到底谁说的这位是个好欺负的,明明是一个魔王找了另外一个魔王一起祸害他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黑暗纪

    末世黑暗纪

    莫名来到未来世界的高峰,面对杀戮、背叛、阴谋,该何去何从?他能否成功带领人们冲破黑暗,找到最终的答案?末世之后,三百五十年,黑暗断层,文明泯灭,高峰来到最贫瘠的荒野,经历与新世界价值观的格格不入和融合,他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寻找人类文明断绝的原因。
  • HP雾都往事

    HP雾都往事

    一艘挪威来的船带来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故事。剧情很多是臆想,脑洞向,尽量贴合原著设定,女主是艾伊尔·蕾文·布兰温
  • 联盟之王朝基石

    联盟之王朝基石

    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身披国旗的英雄联盟项目的华夏选手们尽情呐喊,31岁的唐宋擦干眼泪抬眼望去,那个坐镇中路,威慑四方的孩子身上,都是自己19岁的影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