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9400000003

第3章 最有趣的节日文化(3)

上巳节活动,最主要的是祭祀高裸,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裸,又称郊裸,因供于郊外而得名。裸同媒,裸又来自臊。最初的高裸是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有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

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碟、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民众游春娱乐的盛会。此俗后来多有变异,已少见。

23、清明节是如何来的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太好时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冥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原为十月十五下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着名“鬼节”。我国民俗节日中,清明节由几个不同的节日组成。因涵盖了寒食节、清明、上巳节、蚕花节等诸多节日,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春秋时期,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奉晋文公,使其得以生还。后介子推功成名就隐居绵山,而晋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复出做官。孰料介子推留下一首遗诗,决意焚身一死。他在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晋文公被介子推所感动,下旨规定介子推殉主之日严禁烟火,吃寒食,年年如此。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此后,在清明之日称“寒时节”,也称清明节。

24、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汉族民间有清明戴柳、插柳的习俗。俗谚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狗”,“清明不带柳,死后变黄狗”。清明是鬼节,插柳、戴柳实则具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巫术作用。

山东即墨有青年妇女躲清明的习俗。据说这天有凶神要下凡抓俊俏姑娘。这一天妇女忌做针线,一律要出外踏青,荡秋千。这实在是青年妇女出门踏青、玩耍的极好的借,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这种说法。刚过门一年的新媳妇也要在清明节回娘家,俗称为“换还寒食”。据说,不回娘家,会死婆婆。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寒食赐火、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斗鸡、拔河、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

25、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奠谁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在端午节有一个传统的风俗习惯--包粽子。关于包粽子的由来,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泪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这天,都驾着船,把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长沙有一个名叫欧回的人,说他白天见到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人对他说:“你们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蚊龙吞了。今后你们可以用竹叶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丝线捆牢,因为蚊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说完人便不见了。后来,欧回把此事告诉大家,大家就照办了。据说,

人们包粽子,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26、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五月正是炎热酷暑将临之时,也是流行病、瘟瘴疫疠将发之际,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乙型脑炎与脑脊髓炎此时发病率最高,因此,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既是恶月,自然会有诸多禁忌,不宜盖屋,“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不宜赴官,“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不宜套被子,“五月套被无入睡”,“添个里儿,死个女儿;添个面儿,死个汉儿;添一床,必死娘。”忌给小儿剃头,否则,主小儿生癞,多病。忌多雨,否则,主歉收。俗语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五月连阴下大雨,玉皇大帝卖儿女。”

古代有关五月死人的故事流传颇多,甚至连五月尤其是这月五日生下的孩子都是不吉利的。民间认为五月生子,各种毒气、疫疾、鬼怪都会侵袭到婴儿体内,万一生下来了,即使不杀死,也得送到外婆家或河边池畔去,以免冲撞家人。这种禁忌大概受感应巫术的影响,五月份是五毒并出的毒月,此月婚娶、交接、生子等必受感应,尽管这一月这一天出生的人里出了许多大官,甚至皇帝,人们还不肯抛弃这种禁忌,总是心有余悸。

在江淮地区,端午时,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五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钟馗,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今愿为陛下除天下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大画家吴道予,照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使正闹鬼邪的宫中遂得安宁。于是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并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后神话传说钟馗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后来,人们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辟邪,希求家庭平安成风俗。

27、古时立夏有哪些习俗

立夏在谷雨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阳历五月五日前后,民间习惯上认为这是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据《后汉书》载,此日到来时,皇帝要带领百官,到京城的南郊去迎夏。君臣皆穿朱红色衣服,佩红玉饰,乘坐赤色马,车子、旗帜也是红色。这是因为按阴阳五行观念,夏是南方属火,颜色为红。所以在顺应天时,往郊外迎夏天到来时,要以红色为饰。此俗在先秦时就开始了。

后来,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襁麦,用以祀享先祖。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据说吃了可不疰夏(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烧的病,患者多为小儿),因此这一天都要给小孩吃蛋。江西南昌此日则吃米粉肉,叫做“撑夏”,也是防止夏日消瘦之意。可见立夏尝新之俗极多。

此外,立夏日还有称人体重之俗。过去是用杆称,把绳索吊称于树:悬竹筐或竹椅坐之,全家上下一齐分别坐上去称体重,记录下来,亦有注意夏季身体健康之意。

28、夏至主要有哪些习俗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防暑的冷食、凉食在夏至大行其道。早在周代,就设有专门为王室管理冰政的“凌人”。《周礼》的卷五:“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即说于十二月斩下冰块堆积人窖中,要藏三倍于夏日的冰需求量才够(因为冰要融化掉三分之二)。夏季,将冰块放人青铜制的冰鉴中待融化,便可降温。以后历代也都有冬季藏冰之俗。明代《帝京景物略》卷二,也写入当时皇家冬日采冰之事。夏季取冰出来,可供纳凉,在夏日时赐予大臣。当然要首先满足皇家之需。

《燕京岁时记》:“京师自暑伏日起,至市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而民间没有赐冰,则主要靠购买。商家于冬日藏冰,盛夏时卖于海鲜店,作为冰渔产品所用,或卖给做冷饮生意的小贩,用来冰东西,如《清嘉录》所记。用冰冻过的冷饮自然更凉爽怡人。

在夏至,还有求雨或求晴、祭田公田婆等风俗,总之是与农业有关的祈求丰收活动。古代皇帝则于此日祭祀地神。

29、夏至数九歌是如何讲的

夏至在芒种后15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阳历6月22日前后开始,意为炎热到了。气温逐渐上升,夏熟作物生长渐旺。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黑夜最短的一天,从此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民间流传着一首夏日数九歌,把从夏至高温到逐渐变凉的过程用数丸给予形象说明,从夏至这天起,每九天为一阶段,称一九,依此类推,数至第九个共九九八十一。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

八丸七十二,当Jc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数九歌确切地反映了气温由渐高逐渐转凉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这一过程中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夏至后正是农忙季节,民谚:“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春争B,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一年活路春打头,一年收成夏打半。”“到了夏至节,锄苗不能歇。”

30、农历六月初六是何节日

农历六月初六是天贶节,天贶是赐赠的意思,又称天赐节、六月六、姑姑节、虫王节、翻经节、回娘家之日等,另外还是滇黔等地兄弟民族欢乐的歌节。天贶节可以认为缘于数字崇拜。在古代,民间把一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均列为吉庆的节日。

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六月六日这一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贶殿。此俗后流传各地,便形成了一个民俗节日。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余存。江苏东台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还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

此外,农历六月初六也叫晒衣节,此时恰值小暑和大暑之间,正是一年之最热的三伏天。太阳猛烈地照射大地,人们都要翻箱倒柜,把所有的衣服拿出来晒晒。

也有的地方叫“晒虫节”,说是这一天晒衣晒得透,就不生霉,虫子也不会来蛀食。传说专司布云兴雨的龙王爷也要在这一天出来晒一晒龙鳞。就连寺庙也“未能免俗”,这一天也要将藏经翻晒。僧人们鼓动村里的老妪翻晒经页,还说“翻经十次,他世可转男身”。

还有一说是:“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此时已届仲夏,骄阳高照,为了防止家畜生虮虱,人们在此日为猫、狗洗浴,农家则把猫、狗驱往河中洗澡。猫、狗在这一天嬉水,与小儿同乐,因此民间也称此日为猫、狗的生日。

31、虫王节是六月六日吗

六月六又是民间的虫王节。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王神。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六月六还有不少祭祀活动。如辽宁盖州有蜡庙会,是一种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吉凶。山东民间在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有的地方还祭麦王,认为该日是麦王生日。有的地方民间还认为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俗信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头游行,目的是驱逐虫灾。

32、七月初七是魁星生日吗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魁星生日”。“魁星”系北斗一星宿名。民间谓“魁星主文事”。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仅次于孔子,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古代“拜魁星”仪式亦在月光下举行。“拜魁星”事先要糊一个纸人(魁星):高二尺许,宽五六寸,蓝面环眼,锦袍皂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置案上。祭品隆重不可缺的是羊头(公羊,留须带角),煮熟,两角束红纸,置盘中,摆“魁星”像前。其他祭品茶酒等随便。

参加拜魁星的,于烛月交辉中进行,鸣炮焚香礼拜罢,就在香案前围桌会餐。散场后鸣炮烧纸镪,“魁星”像也和纸镪一起焚烧。乞巧节还有哪些称呼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也有人称之为“七夕节”、“女儿节”。它还有许多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有此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这天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香日。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七夕:牛郎织女七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日为七夕。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小儿节。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展艺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33、乞巧节的习俗有哪些

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乞巧的习俗大约在汉代就已有了,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就有双孔、五孔、七孔、九孔之多。

七夕晚上,姑娘们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谁先穿过就能“得巧”。另一种丢针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过了一段时间后,空气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会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为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有些妇女捣风仙花,取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称“红指甲”。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农历七月初七夜,俗称“七夕”。闽东一带民间,姑娘们于七夕“拜织女”,仪式非常隆重有趣,有些出嫁未生育的少妇,盼望喜获麟儿,这天都回娘家参加“拜织女”。这无疑是基于我国古人自然崇拜的心理,谓“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等韵事流传,象征农业经济社会的男女生活,为农村青年男女最佳的谈话资料,而且演变为“拜织女”之俗。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纸上寻仙记

    纸上寻仙记

    这是介绍怪力乱神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系列图书,《纸上寻仙记》是推出的第一本。在本书中,作者锦翼从各类中国传统笔记体小说汲取灵感和素材,经过大量考据,以吃喝、拉撒、穿戴、出行的四个角度来讨论人、鬼、仙、妖的各类民间八卦,以此介绍了我国民间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和不同民俗。除了十六篇正文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寒衣与纸马两篇番外。
  •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谚语类工具书。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分析了中国文化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以及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从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文化热”现象反思了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性,并通过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扩展了这一反思,论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必定会对双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感受。
热门推荐
  • 识花令

    识花令

    朝汐本来信誓旦旦地为老弟测试公司新开发的女性向手游,结果这个游戏不仅女主设定石锤的惨,还无法退出了。
  • 我去1999年

    我去1999年

    一觉醒来,林卫东回到了90年代末的大学宿舍,踏上了改变命运的旅途........
  • 血族征战

    血族征战

    一个不平凡的世界,亚利奥斯帝国与吸血鬼的抗战。拥有“帝国之光”称号的血月组织是一群拥有异能的人类,和军队保护着人类。拥有永恒生命的吸血鬼们不断攻击人类所在的城市,掠夺人类将其变成吸血鬼或者血奴。吸血鬼最大的组织——永夜组织正在秘密筹划着一个神秘的巨大计划。同样,血月组织也筹划着一个神秘的巨大计划。当这两大计划碰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温:温文尔雅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温:温文尔雅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温·温文尔雅》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温·温文尔雅》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金主大人跪下:娇妻驾到!

    金主大人跪下:娇妻驾到!

    她,乃是幻月国的公主。他,乃是现代位高权重的BOSS。两人本应无任何交集,却因哥哥的赐死和时空隧道的混乱,又或许是更多的原因,让两人相遇。父母在现代还得去找,身后还跟着一条腹黑的大灰狼。每天被吃抹干净不说,还要日日夜夜替他暖床。这日子没法过了!宫墨寒!本宫要离婚!(古穿今,85%的甜文。可能开头不太甜。^O^喜欢本文的欢迎跳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妃有毒

    狂妃有毒

    "她是21世纪医毒双绝,美艳绝伦的女医生,一朝穿越竟成了候府不受宠的嫡女,脑子不灵光不说,还惨遭妹妹横刀夺爱。不过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她被一个镇南王柿子缠上了!“诶,我说,你腿上的毛病我都已经给你治好了,你还缠着我干吗?”某柿子爷佯装弱小指着自己的小心脏,“腿上的病是好了,可是你却害我这里生了另一种更为要命的病。”明妧:神经病!"
  • 顾先生的暖宝儿

    顾先生的暖宝儿

    她是最闲的女总裁,每天潇洒自由,偶尔逛逛街,经常宅在家,一次跑去男闺蜜所在的俱乐部里玩转一个月后,却遇上了此生真爱。
  • 你的爱原来也慷慨

    你的爱原来也慷慨

    北方冬天的寒冷由语言无法诠释,能感受到的只是肢体的表示,但是心中充满爱的人足以能将冰雪融化,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服务人士草儿竟也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从自我感受到心中澎湃,邢硕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令他望而止步,他俊朗的面孔以及健硕的肢体对单纯的草儿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抵抗力了。。。
  • 仇仙道

    仇仙道

    天之道,取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取不足而补有余。一个主人公自懵懂中成长,经历了人生酸甜、诸般事物,逐渐明悟本心的故事。“这世界纷乱复杂,而我只想做好我自己。做好自己,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