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36500000004

第4章 针灸的方法运用(1)

针刺疗法

用各种不同的针具作用于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针法或刺法。根据传统习惯,用圆针按压(并不刺入)体表的方法归于本疗法,针刺疗法和灸法共同组成针灸疗法,是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技术方法和治疗手段。

根据各种针具不同的形制、用途、刺激方式等,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体表内的治病方法,是针刺疗法最为常用者。②电针疗法:毫针刺入体表后针柄通以电流,以加强刺激量的治病方法。实际上,它是毫针疗法和现代电刺激疗法的结合。③皮肤针疗法:用皮肤针刺激皮肤的治病方法。④刺络疗法:用三棱针刺血络以放血的治病方法。⑤皮内针疗法:用皮内针刺入体表,留置较长时间的治病方法。⑥火针疗法:用特制的火针器具,烧红后刺入体表的治病方法。⑦圆利针疗法:用圆利针点刺体表或挑刺皮下组织的治病方法。⑧腧穴药物注射疗法:用注射针刺入皮肤后,推注相应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因其有类似毫针疗法的针刺感应,故归于针刺疗法。但其刺激方式是针刺和药物的结合,故又另列一种。以上各种针刺疗法的用途,各有侧重,应根据病情需要和施术部位灵活应用。

一、医针

针刺疗法所使用各种针的总称。又称针灸针。

1.九针

九针是古代使用的九种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属医针,首载于《灵枢》中。分别为:①镵针,长1.6寸,针头大而针尖锐利,用于浅刺泄热;②圆针,长1.6寸,针身粗大,针尖呈卵圆形,用于按摩皮肉;③鍉针,长3.5寸,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用于按脉候气,治疗脉气虚少者;④锋针,长 1.6寸,针身为三棱形,针锋三面有口,十分锐利,用于刺络放血;⑤铍针,长 4寸,宽 2.5分,形如剑锋,用于排脓放血,治疗痈肿;⑥圆利针,长 1.6寸,圆而且锐,针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疗急性痹症;⑦毫针,长1.6或3.6寸,针身较细,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用于治寒热痛痹在经络者,能扶正祛邪;⑧长针,长 7寸,针身较大,针锋锐利,用于病变较深在的痹症,又称芒针;⑨大针,长 4寸,针身粗,针锋微圆,用于关节水肿。今有古代九针的复制品。

2.现代医针

根据形制和用途的不同,分为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铍针、火针、圆利针等。毫针、铍针、圆利针属古代九针,但形制和用途有较大变化。三棱针由锋针发展而来。古代长针即今之芒针,实际上是针体长 5寸以上的毫针;铍针、大针已成为外科用具而又有改革;圆针则为现代按摩器具的前身。

3.毫针

现代最常用的医针。其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其他针具也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根据针柄形状的不同,可分为花柄针(盘龙针)、环柄针、平柄针(平头针,无针尾部)、管柄针(管形针柄)等。针尖呈松针形或麦芒形(以前者为主)。针体主要用不锈钢制成。针身挺直而有良好韧性,无伤痕、曲痕或麻点,光洁度和硬度有一定标准。针尖圆整不偏,针柄牢固而不松动。毫针规格以针身直径和长度为准。

4.皮内针

用于浅刺埋针的小型医针,因针仅刺入皮内,故名。按其形状可为颗粒式、环式、揿钉式三种:①颗粒式,形似毫针,长7或9毫米,针尾为金属颗粒,常用直径为0.22毫米或0.26毫米的金、银或不锈钢丝制成。②环式,针尾呈环状,长7或9毫米,常用直径0.26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③揿钉式,又称揿针,形似揿钉,长2或3毫米,用直径为0.26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皮内针疗法是将皮内针置留于皮内给予长时间刺激以治病的方法,常用于耳穴。

5.推针

针头圆钝,针身长75或90毫米,常用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在推针上通以电流的称为电推针,通以声电波的称声电推针,通电并加热的称为热电推针。推针疗法是用推针按压经络腧穴以治病的方法。应用时可给予不同程度的按压而并不刺入皮内,但局部甚而远端有针刺感应。可用于各种疼痛和脾胃病。

6.火针

又称燔针或烧针。形似毫针,但针身较粗,常用直径0.61、0.71、0.81、0.91毫米的不锈钢制成,针身长75或 100毫米,针尖锋利,针柄可用隔热材料(木、竹等)制成。火针疗法是用此针具加热或烧红后刺入皮肤以治病的方法。取穴以病变局部或邻近腧穴为主。用于痹症、瘰疬、痈疽、顽癣、麻木、胃痛等。

7.圆利针

针体圆滑,针尖锋利,形似毫针,但针身短、粗、硬,常用直径0.56或0.71、0.91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针身长度有13、25、40、50、75毫米等几种。通常用手腕的反弹动作点刺出血,以中暑、高热昏迷、惊风、癫痫、痹症为宜,也可代替三棱针用于排脓。取穴以井穴为多。

8.医针的保藏

医针不使用时,可将其保存在垫有数层软布的小盒或特制的专用针包内,以免针尖受损、针体弯曲。使用前,要认真检查针具质量,特别是针尖钝否,针身有无弯曲、折痕、针柄是否松动等。

二、针刺感应

针刺过程中,病人的被针刺部位以及医生持针的手上出现某种特殊感应的现象。又称得气、气至或针感。

针刺感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①病人感觉到针刺的部位有某种特殊的感觉,如酸、麻、胀、重、凉、热,甚至有触电样的感觉;有些病人的这类感觉还会沿着经脉循行路线扩散、传导,称为循经感传。若针感传导至病变所在,则称为气至病所。②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有一种沉、紧、重、满的感觉,好似针被轻轻吸住。

为了较好地了解针刺感应的程度,医者除了注意体验针下“吸针”感以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视。施针时要随时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如舒适、疼痛、畏惧),皮色改变,肌肉搐动等。如遇到敏感患者,针刚接触皮肤即呼疼痛,感觉大时患者甚至高呼或要求停针,面部显露痛苦的表情。又如针肩时看到腕部肌肉搐动,针环跳时看到昆仑穴附近的肌肉跳动,都表明针感达到了手部或足部。②触。施针时可在针刺穴位附近或有关部位触摸到皮表发凉、发热,肌肉抽搐。③问。询问患者在针时及针后感受到的针感性质及其传导扩散部位。如下牙痛针合谷,患者可述感觉由肘经肩抵达面部患处。如运用透天凉手法,患者可诉在针刺局部或传导扩散部位有吹风样感觉。根据这些情况,便可掌握针刺的感应程度和传导范围。

1.性质

临床主要有酸、麻、胀、重、凉、热、痛、水流感和触电感等。其中以酸、胀最为常见,开始多出现在局部,接着可逐渐沿经脉循行路线向远距离传导,甚而传到病变所在处。麻感在临床上也多见,一般呈线状、条状或片状,多可远传。痛感一般不是医生主观寻求的针感,故应设法排除,但是,治疗狂躁、昏厥等证而针刺井穴、十宣、劳宫、涌泉、人中等穴时,则要求有痛感。沉重感可出现在某些对针刺不敏感的病人,或者在酸胀感尚不明显的情况下以及留针过程中出现。凉、热感觉多出现在施行透天凉、烧山火等手法的过程中。水流感,多在四肢重要穴位出现,有沿神经干扩散的放电感。

2.临床意义

针刺感应是决定针刺补泻成败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根据针刺感应的情况,可以推测人体正气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好转或恶化的趋向,对病人作出预后诊断。其次,针下得气,能促进经络气血运行,疏通郁滞,祛除病邪。一般情况下得气越快,疗效越好。危重病人如不易得气,常表示经气虚衰,预后较差。当然,针下得气与否和疗效的关系是相对的。由于所取腧穴、针刺条件和手法的不同,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有时虽然针感较弱甚至没有针感,但只要临床有效,也可视为得气。

“气至病所”是指局部针刺感应沿经络走向传导至病变所在的特殊反应。针刺治疗要求按照“经脉所通,痛候所在,主治所及”的原理,选取与痛所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目的就在于使激发的经气到达病所。作为人体正气之一的经气被针刺激发而源源不断地到达病所后,即可使正气得到补充,抗病能力得到加强,相应脏腑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又可发挥其通行血气,驱邪外出的作用。所以,“气至病所”是产生临床疗效的主要作用机理。

激发和控制针刺感应的方法,一般认为,只要医者有足够的指力(包括气功因素在内),双手配合适宜,针刺深浅得当,并有选择地把“循”、“按”和“提插”、“捻转”等方法组合起来应用,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针感的性质及其传导的。

在进针之前,要求医者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在病人和毫针上。同时,也要求病人心神宁静、体态舒适,使全身肌肉松弛。有人用“入静诱导法”诱发针感并使气至病所,即与此有关。进针之际,再对所选穴位施以适当的按摩手法。如先沿经脉走向用拇指指腹适当按揉一两遍,再以左手拇指指甲切按需针的穴位,直至出现酸麻胀等感觉后再行进针。进针之后,再施以适当的手法。一般来说,提插和捻转是激发针感的主要手法。捻转快,捻转幅度大或提插快、提插幅度大,易生胀感;捻转慢、捻转幅度小或提插慢、提插幅度小,易生酸感;若提插幅度较大而速度较慢,则多产生麻感。热感的产生是在捻转时拇指向前,一次不应,反复施行,一般为5~6次,提插时要慢提紧按,或找到感觉后向下刮针柄;凉感的产生是拇指向后退,如法5~6次,或紧提慢按,向上刮针柄等。

控制针感方向主要是为了使气至病所,要达到这个目的,应在麻感的基础上进行,将针尖朝向病所,同时在针刺部位的与病所相反的一侧用手指按压(关闭法)。进行这些操作必须注意保持原有的针感而不使其消失,然后用捻转、提插配合,多可使针感朝预定方向传导。

3.形成机制

针刺感应的形成与穴位内肌梭收缩有一定关系,已为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所证实。在反复针刺肌肉组织比较丰富的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足三里、昆仑等穴获得手下得气感的同时记录肌电活动,结果发现医者出现手下得气感时,大多数都可引出穴位肌电,其幅度和密集程度都与医者手下得气、患者自诉得气感呈规律性的平行关系。故认为医者手下得气主要源于穴区肌肉的痉挛,而穴位肌电如同患者自诉得气感一样,可在一定程度上看作医者手下得气感的反映。还发现,这种肌电的发放,即不是因直接刺激肌肉而引起的插入电位,也不是自发性电位,而是需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才能完成的一种反射性活动。但有的研究表明,针刺印堂、膝眼、列缺等穴一般都引不出肌电,惟有针刺肌肉丰厚处穴位才能引出,说明穴位肌电并非神经电位;在常温下针刺穴位,约有 68%可引出肌电,由于降温可降低肌电的出现率,故可排除肌紧张电位;又因静脉注射适量箭毒后可使之消失,然在α纤维麻痹时可引出,这就足以证明穴位肌电是由纤维支配的梭内肌所发放。于此推断,医者手下得气感主要也是梭内肌收缩的结果。

有资料表明,针刺刺激穴区的各种不同组织,虽均能引起酸、麻、胀、重等感觉,但不同组织受刺激后所引起的各种感觉的出现频率并不一致,如刺激神经干支多引起麻感,刺激肌腱、骨膜多引起酸感,刺激肌肉多引起胀、酸感,刺激血管多引起痛感。但是,更多资料认为,针刺刺激同一穴位的相同组织结构可以产生不同频次的不同感觉,而刺激不同穴区的组织结构又可以产生相同的针感信息,又说明并无专门的酸、麻、胀、重等不同感觉的感受器。有的研究者根据所测定的上肢四穴针感点深度和厚度的比例,在尸体同名穴区借助标记注射法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针感的产生与穴区深部结构的神经装置密切相关。有人用改良蓝点法来标记针感点,再从蓝点处取材、固定和染色,并制成连续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从足三里等16穴的蓝点观察发现,在蓝点为中心的1~4平方毫米范围内,神经束占35.2%,游离神经末梢占14.8%,肌梭占4.5%,血管占45.5%,偶见环层小体和腱梭,说明针感可能是在穴区深层多种感受器参与下形成的。有的根据其研究结果,提出穴位针感感受器二重结构说,即针感的形成除各穴都具有的共同感受器参与外,以部位而区分的各类穴位似乎还分别有各自为主的针感感受器参与活动。更具体地说,位于肌肉丰厚处的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均以肌梭为主;位于肌与肌腱接头处的承山等穴的中心部位多为腱器官;位于腱附近或两腱之间的昆仑等穴主要是环层小体;位于头皮处的印堂等 9穴又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但迄今已有不少实验研究却引出与此不一致的结果。

外周体液与针感产生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曾有人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反复观察电针大白鼠“足三里”穴后针周部位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肥大细胞中的大部分颗粒都经一系列变化后而被释出于细胞膜外,并以周边出现放射晕的状态暂存于细胞间质中,故认为肥大细胞可能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参与针感的形成及其传入活动。

虽然,从大多数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实际上针刺可能涉及的结构来看,以肌肉、神经和脉管(包括管壁的神经装置)的综合性结构作为针感产生的形态学基础,似乎属于多数学者的倾向性看法。但对针感形成机制的本质研究,尚未得出肯定性结论,还有待深入探索。

三、针刺手法

在针刺过程中,进针后至出针前对医针和所刺腧穴施行的操作方法。主要用医生的两手操作,故称手法。针刺手法可促使针感的获得,并维持和加强针感,有调合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的作用。针刺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三类。

1.基本手法

进针后为了获得针感必须施行的针刺手法,也是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基本组织部分。主要有捻转法和提插法两种。①捻转法: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向前和向后的捻转幅度和速度相等,均匀用力,反复交替。捻转的幅度和频率可根据治疗要求来决定。一般,捻转幅度大、频率高、刺激量大,适于实证、急性病;捻转幅度小,频率低,刺激量小,适于虚症、慢性病。②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将针上提和下插的连续动作。针由腧穴浅层向下深入,称为插针;由腧穴深层向上浅出,称为提针。插针和提针的幅度、速度相等,均匀用力,反复交替。提插的幅度和频率也可根据治疗要求来决定,同捻转法。

在临床上,捻转法和提插法可结合应用。在未获得针感时,边提插,边捻转,均匀用力,以促使针感的获得,称为平针法,现代习惯叫平补平泻法。在获得针感后,用捻转法、提插法,甚而二者结合的方法,可加强针感,促使针感进一步向远端扩散。用较快的速度进行小幅度的捻转、提插,使针上下左右运动,似震颤状,称震颤法,可取得较强的针刺感应。

2.辅助手法

同类推荐
  • 中医就有这么牛: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验案集

    中医就有这么牛: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验案集

    蓝青强先生系广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桂派中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精勤诊治病人而不敢有丝毫懈怠。数十年来所积临证经验,对个人虽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于国家乃为茂盛杏林之一木耳。他刻苦钻研中医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以蓝教授“注重脾胃,调气活血”、“辨证论治,辨病用药”、“专病论治,临床择药”的学术思想为主线,体现基础方的临床使用价值,使读者掌握、领悟方剂的组成原理、配伍规律、临床应用等知识,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全书主要收集了蓝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内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妇科疾病及男科等多个系统疾病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简述各系统疾病独特的用药思想、组方理论、代表方药等。
  • 肝胆病对证自疗

    肝胆病对证自疗

    编者结合自己长期临证经验,详细介绍了肝胆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肝胆病的辨证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本书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医治疗肝胆病的传统良方和最新进展。
  •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本书精心辑录了名老中医临床长期应用的屡试屡效验方,且大部分验方都附以具体病例并按病证分类,让读者可以悉心学习体会名老中医组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和实践运用。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拒爱蛮王妖魅妾

    拒爱蛮王妖魅妾

    “不要……不要过来!再过来本小姐不客气了!”花月月坐在地上慌乱的看着眼前几十个男人一步步的逼近,心中咒骂着从窗口中直视她的男人,混蛋!他死了老婆,关她什么事,用完了她,转头便把她丢给他的下属!这比她在花月纺还惨,至少在那里她可以自由选择客人啊!
  • 影子四重

    影子四重

    四重,前世是一个街边的小乞儿,年龄不大,却看遍世态炎凉,在一次车祸中身死,魂魄来到暗影大陆......
  • 你好我是祖神

    你好我是祖神

    如果你睁开眼发现自己身处混沌会做什么?林染心中的羊驼驼在狂奔许久之后终于接受了这一事实。泪流满面的开始准备在混沌中活下来。
  • 妃来横祸:腹黑冷王妖娆妃

    妃来横祸:腹黑冷王妖娆妃

    她是异世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成了宁家废材?性格懦弱,备受欺凌,惨遭虐待?开什么玩笑?!一朝崛起,她光芒万丈,一手毒术使得出神入化,她竟是医毒双修的天才!废材?一个屁就能崩死你!世间风云尽在于她,她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他,绝世强者,邪魅狂肆,腹黑一枚,却独独对她爱护有加,宠之入骨。他说:“柒柒,宁愿负了天下人,也绝不辜负你…”【男强女强,纯属爽文。】
  • 延寿命经

    延寿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神破星空

    古神破星空

    永恒世界中,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些国家都被古神族统治着。古神族虽然是永恒世界最强大的种族,但一直都是施行仁政,深得臣民的爱戴,人类也在这种和平状态下,越来越强大。某天,古神族皇子烈煌在永恒世界边境,帮助附近村民猎杀巨型异兽时,忽然天降数十颗陨石,烈煌为救自己亲人,被一颗直径上百米的陨石击中,生命垂危........五百年后,烈煌在一个地下密室里醒来,不仅发现了自己身体被改造,还发现永恒世界变了.......无处不在的杀戮、人性的丑恶、陌生的“铁人”还有自己冷冰冰的身体。
  • 竹美人

    竹美人

    竹有美人,名曰楼安。月有少年,顾之令北。(注:此文为现代文!)
  • 生人回避

    生人回避

    十六年前,我们村儿挖出一具栩栩如生的千年古尸,所有拿了陪葬品的人,家里都出了事儿。为了保住我的小命儿,家里给我结了门阴亲。十六年后,山外的人,不顾生人回避的忠告,闯进了后山。天葬阴虱、无名王陵、圣灵尸甲、刻有兰陵字样的半块石碑……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而这些东西统一的标志却只有四个字——生人回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