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01

第1章 序(序一)提振儒家文化精神

日益崛起的中国,堪称不凡。60年困难与危机成就中国砥砺向前的茁壮身影,无数闪光的时刻串联起一个丰满的伟大复兴的中国,使得整个世界对中国不约而同地欢呼惊叹:“崛起的中国无处不在!”从让世界听懂中国声音,到向世界表达中国立场;从中国拥抱世界,到世界为中国喝彩--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不仅来自“硬实力”的提升,而且更来自“软实力”的自信。在这种意义上,“软实力”其实是一个硬资源,一个硬指标,一种真气概,一种真期待。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从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形势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世界各地的思想界出现了对“新轴心时代”的呼唤,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慧的温习与发掘,回顾我们文化源头,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将对有力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作为中国新儒家知识分子,在深入研究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更加关注和有较深地研究。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中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世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世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至”,“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想。这是我国的领导人和广大学术界有见于当今世界正处在一大的转折关头之时的英明之举。我们看到: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限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的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或者说“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可以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郭店楚简·语丛一》中说:“易,所以合天道人道也。”这是说,《周易》是一部会通“天道”、“人道”所以然道理的书,也就是说它是一部讲“天人合一”的书。对于如何了解“天人合一”思想,朱熹有段话很重要,他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初产生时,虽然得之于天,但是一旦有人,“天”的道理就要由“人”来彰显,即“人”对“天”就有了责任。“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它要求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学说认为,“知天”(认识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和“畏天”(对“自然”应有所敬畏,要把保护自然作为一种神圣的责任)是统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会把“天”看成一死物,不了解“天”乃是有机的生生不息的刚健大流行,“畏天”而不“知天”,就会把“天”看成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而使人不能真正得到“天”(自然)的恩惠。所以“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应担当起合理利用自然,又负责任地保护自然的使命。“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模式和理念应该说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提供某些有意义的资源。

“人我合一”(同人我)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人我合一”是说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为什么“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道始于情。”人世间的道理(人道)是由情感开始的,这正是孔子“仁学”的出发点。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种爱人的品质由何而来呢?《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根本的。但孔子的儒家认为“仁爱”不能停留在只是爱自己的亲人,而应该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以及“爱物”。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把爱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爱”扩大到对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爱,那么世界不就可以和平了吗?把“亲亲”扩大到“仁民”,就是要行“仁政”。我想,我们今天要建设“和谐社会”,首要之事就是要使我们的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固定的产业,爱老百姓要像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就全人类说,就是要使各国、各民族都能自主地拥有其应有的资源和财富,强国不能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以推行强权政治。所以“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爱护和相互尊重的“人我合一”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应是有重要意义的。

“身心合一”(一内外)将会为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身心合一”是说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和谐关系。儒家认为达到“身心合一”要靠“修身”。《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意思是说,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应该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所以《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果一个社会有了良好的制度,再加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来管理这个社会,社会上的人都能“以修身为本”,那么这个社会也许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世界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了。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家四书典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卓越结晶,其中包含了圣贤的经世济民之道,人伦五常之理,求学修身之方。《论语》是孔子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书中告诫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学习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孟子》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仁义;《中庸》中的“中”是中正、中和,要求处理事情没有过头与不及的缺欠,“庸”是常行不变的道理;《大学》论述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者,未必尽同”。我们生活在今天,要了解自古以来治乱兴衰的道理,把它作一面镜子,但是古今不一定都相同,需要以我们的智慧在传承前人有价值的思想中不断创新。君子力挽江河,节士光争日月,以人为镜吉凶可鉴,小河不察亦可覆舟。我们要吸取古书中的精华,学习古代圣贤人养德、修身、治国、处世的良方,并付诸实践,就可避免自己的言行出差错,争取做一个为人称颂的“完人”。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今人类社会遇到的问题,儒学可以为其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善于利用儒学资源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可以说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机会。诚如是,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十全十美的,它并不能全盘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它只能给我们提供思考的路子和有价值的理念(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理念),启发我们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四书经纬》便是在给这些圣贤思想资源之上,作出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诠释和评论,力争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作出新贡献。

是为序也。

同类推荐
  • 了凡四训 庭训格言

    了凡四训 庭训格言

    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之书。其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方面,阐述了“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处世观点。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精髓,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康熙帝训教诸皇子之言,由雍正继帝位后追录而成。全书涵盖读书、修身、理政、待人、尽孝、养生等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可谓谆谆至嘱,毫无矫饰造作,读之意味深刻。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持平常心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本书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系统介绍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深入研究了贯穿于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 药师经的济世观

    药师经的济世观

    《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药师经》的讲记。作者联系人生经历和世间万象,对佛教历来倡导的济世利民思想做了深入细微的阐述。
热门推荐
  • 盛世阙歌

    盛世阙歌

    哪怕失去生命,也会拥抱你。因为爱你,所以我在所不惜。
  • 乱古华夏

    乱古华夏

    徽州大学,一座玄奇的上古残阵,在夜晚散发微弱的光芒。荧惑闪烁,北斗隐藏,大风起,云飞扬,世界陡然变换,瞬间沧海桑田。晚上九点,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去食堂三楼吃饭,然后,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转眼万代,回眸生灭,一方光怪陆离的繁华世界,一段热血争霸的传奇岁月,一些旖旎无尽的浪漫前缘,一位逆天回归的绝世至尊!
  • 我们吵醒了爱情

    我们吵醒了爱情

    他用他男人的方式伤害她,她用她女人的形式保护她,后来的一切都有愧于当初他们的爱情……
  • 悬疑的未解之谜

    悬疑的未解之谜

    人类有多少好奇,世界就有多少奥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有多少想象,世界就有多少精彩。来吧!让我们一起去解读大自然的神秘物语。翻开《悬疑的未解之谜》一书,它将带领我们去解开各地悬而未解的世界之谜。
  • 属性世界之前传

    属性世界之前传

    连载小说,一共拥有九部部,分别讲述着属性叠加到极致七个个主角,前七部讲每个主角的经历,最后一部写主角们为了回到自己的世界而在一起奋斗的经历,每一部都将写二百章至三百章,这一部前传讲述属性世界的形成,和七个主角如何来到属性世界的。
  • 异闻洋馆

    异闻洋馆

    神秘诡谲的洋馆,迷失在洋馆的小姑娘,诡异的人偶,奇怪的人们,到底是梦还是现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之从超神学院开始产生情感

    诸天之从超神学院开始产生情感

    一名冷漠且没有情感的神。在观看无数诸天世界的发展后,对情感产生了极大的感触并想了解何为情感。为何这么神秘?转世到了超神学院开始感受这令神产生的困惑情感。(超级新手请见谅)。
  • 不是没缘分

    不是没缘分

    两个人在一起,我们说这两个人有缘分。两个人不能在一起,我们会说可能他们没缘分。能在一起的缘分,是对两个人的祝福,不能在一起的缘分,是两个人自找的借口罢了。其实,缘分很愿意在爱情里有个重新的定义,这个定义归属于真情。
  • 狐狸老公的婚礼

    狐狸老公的婚礼

    她一直都是一个人,直到一天一只叫笨笨的狗闯入了她的生活。她终于知道生活没有那么的孤单,为了找回丢失的笨笨她坠入深井醒来时她成了救活自己的酬劳,嫁与揭榜的帅大夫。“睡吧,我叫穆泽清”洞房里的一句话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心上。她以为他以是她的夫她是他的妻直到那个娇蛮的公主出现“只要没有青丘的婚礼,你就绝对成不了青丘子民穆泽清的妻子。”····················一次偶然他闯入了她的时空与生活,她的孤单让他心生不忍,但他却无法永远的在那个时空存在出于说不清的私心他将她引回了自己的世界为她割下自己的狐尾都不在乎,又怎么惧怕与她相陪的修行我一定会送你一个真正的属于你我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