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05

第105章 论语子路篇(1)

【元典】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译文】子路问政,孔子说:“身先士卒,教人勤奋。”

【诸儒注疏】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下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

【元典】

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请孔子多说一点。孔子说:“不要松懈。”

【诸儒注疏】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日“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理学讲评】先,是倡率的意思。劳,是以身勤劳其事。倦,是厌怠。子路问为政之方,孔子告之说:“为政有本,不宜徒责于人,惟当反求诸己。以兴民行,毋徒以言语教导之而已,必也以身先之。如欲民亲其亲,则先之以教;欲民长其长,则先之以弟;欲民之忠,则先之以不欺;欲民之信,则先之以用情。件件都从己身上做个样子与他看,则民自有所观感兴起,而教无不行矣。以作民事,毋徒以政令驱使之而已,必也以身劳之。如欲民勤于耕,则春省以补其不足;欲民勤于敛,则秋省以助其不给。或劝课其树蓄,或巡行其阡陌,件件都亲自与百姓每料理,则民竞相劝勉,而事无不举矣。为政之道,不外此二端而已。”子路自负其兼人之勇,以为政亦多术,恐不止于先之劳之二者而已,故复请增益焉。孔子以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又告之说:“为政不在多言,前说已尽,无可益也。但天下之事,勤始乾多,克终者少,子惟于此二者,持之有常,勿生倦怠。民行虽已兴矣,所以率先之者愈加;民事虽已举矣,所以勤劳之者俞力,则教思无穷容保无疆,为政之能事皆矣。二者之外,更何所益乎?”然先劳无倦,不止居官任职者为然,人君之治天下,非躬行不足以率人,非久道不足以成化,尤当于此深加之意也。

【心学讲评】圣门诸子之问政也,自颜渊、仲弓、子贡而外,其意皆欲求详于事迹,而未能求之于为之之本。故夫子一责其尽于身心者,而政之节目略焉。子路问政,夫子曰:为政者,我为之也,则亦在乎躬行而已。凡民之行,所以教之者具有其训典,而徒教之,民不率也。孝弟仁让,小人之宜遵,尤君子之宜尽;身先为之,闺门起化,而姻睦之风可听其自成也。凡民之事,所以督之者具有其章程,而徒督之,民不从也。农桑沟洫,小人分其任,而君子总其成,身自劳之,劝课必亲,而勤俭之为不强而能自勉也。不然,徒多为之礼制以责其善,博设其科条以课其功,无益于民,而但见其扰矣。乃子路不知其为无穷之用,而疑为易效之功也,乃请益。子曰:夫何以益此哉?先之劳之者,躬行也,而欲进而期于成焉,则存乎心。我先之矣,民率行焉,而见为易化,则倦。民未率行,而见为难感,则倦。刻责于隐微而求尽其德行,日益勉焉,而何有止乎!我劳之矣,民趋事焉,而听其自勤,则倦。民未趋事,而徒劳无功,则倦。鼓厉其精神而必期于有济,日益奋焉,而何有已乎!夫然后先者果先,劳者果劳,而不患民之不相劝以成也。精不尽于一往,志不穷于中衰,以此为政,庶勿负于居人上者之职乎!故曰:心身者,出治之本。

【元典】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译文】仲弓当了季氏的总管,问政。孔子说:“使下属各司其职,宽容小错,提拔贤才。”

【诸儒注疏】“有司”,众职也。宰兼众职,然事必先之于彼,而后考其成功,则己不劳而事毕举矣。“过”,失误也。大者于事或有所害,不得不惩,小者赦之,则刑不滥而人心说矣。“贤”,有德者;“才”,有能者;举而用之,则有司皆得其人,而政益修矣。【元典】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合诸?”

【译文】仲弓问:“怎知谁是贤才而提拔?”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会埋没他吗?”

【诸儒注疏】仲弓虑无以尽知一时之贤才,故孔子告之以此。程子曰:“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范氏曰:“不先有司,则君行臣职矣;不赦小过,则不无全人矣;不举贤才,则百职废矣。失此三者,不可以为季氏宰,况天下乎!”

【理学讲评】季氏,是鲁大夫。宰,是邑长。有司,是众职。赦,是宽宥。昔者仲弓为季氏属邑之宰,问政于孔子。孔子告之说:“宰兼众职,若不分任于先,何以责成于后?故必先授其任于有司,使各专去办理,而后考其成功,则己不劳而事毕举矣。人有大过,固不可不惩,若小小差失一概苛责,则法太密而人无所容,故必于小过而宽宥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矣。至于贤才不举,则众务必至于废弛,故凡贤而有德、才而有能者,必举而用之,则有司皆得其人而政益修矣,这便是为政之道。”仲弓又问说:“先有司可能也,赦小过可能也,若夫贤才之伏无尽,我岂能以一人之智,尽知天下贤才而举之乎?”孔子说:“贤才之在世也,汝虽不能尽知,然岂一无所知者乎?汝虽有所不知,然人岂无知之者乎?汝但于汝之所知者,举而用之,则人见其诚心荐贤,莫不感动。凡汝之所不知者,亦皆将举之矣,其孰肯终舍之哉。”盖秉彝、好德,人心所同,举其所知者于己,而付其所不知者于人,自可无遗贤之患矣。若必自己尽知而尽举之,何其示人之不广耶?即此观之,圣贤用心之大小可见矣。大抵夫子所言,皆为政之大体,虽古先帝王致治之盛,亦不外此。故狱慎罔兼,先有司也;眚灾肆赦,赦小过也;翕受旁招,举贤才也。三者之中,举贤为尤要,能举贤才,则政平讼理。凡先有司,赦小过,皆举之矣,所以说,治天下者在得人,诚君道之首务也。

【心学讲评】为政莫尚于简,而简有其道焉。处之各得其理,不必躬劳苦、矜明察,而事以成;尽其所可尽,不劳鹜闻见、收名誉,而人胥效。仲弓,可与语此者。其为季氏宰,总大家之政而任其成,尤宜以简道居之者也。子告之曰:夫欲功不劳而事自集,则先有司而已。有司者本其各有所司、使自为焉,勿挠之,而徐考其能否,以有司之道治有司,吾自有宜持之要在也。夫欲法不繁而人自效,则赦小过而已。小过者,本无损于其大,置勿问焉、勿察之,而但修吾大法;以小过之情矜小过,吾自有不阿之法在也。若夫贤不贤之皆求知,才不才之欲并进,惟观其行,察其能,则举而进之于上。吾但行吾乐善之诚,与为国求人之志,则所以移风易俗,一举而收数十年之用者,在此也。贤才之功,皆我之功,身不必为,而贻福于社稷生民者大矣。此居要以统治,简道也,政之纲也,为宰者之以统理于有家者也。乃仲弓犹有疑焉,曰:贤才之举,能以决行而无烦迟滞者,知其贤才而举之,不可以约略而得者也。将博访之而惧其干名,将静俟之而有不悉,窃忧其知之不易也。

子曰:子何患于不知哉!尔则必有所知者矣。信其所知,而慎用其举,无事延揽泛察,以炫尔之能知也。尔既举矣,贤才且乐于自见,在位者皆乐于荐贤。有尔不知者乎?人将举之,而谁其舍之?则以一举开群官之举,以一贤才致众贤才之道,尽尔所得为,而无侈旁求,此亦执简驭众之道也。尔可用尔敬慎之心,率尔不繁之道,以此为政焉足矣。此仲弓德之所优,而夫子善成之也。

【元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译文】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诸儒注疏】卫君,谓出公辄也。是时鲁哀公之十年,孔子自楚反乎卫。

【元典】子曰:“必也正名乎!”【译文】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呀!”【诸儒注疏】是时出公不父其父而祢其祖,名实紊矣。故孔子以正名为先。谢氏曰:“正名虽为卫君而言,然为政之道,皆当以此为先。”

【元典】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译文】子路说:“是这样的吗?你太迂腐了,纠正名分有什么用?”【诸儒注疏】“迂”,谓远于事情,言非今之急务也。

【元典】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译文】孔子说:“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诸儒注疏】“野”,谓鄙俗。责其不能阙疑而率尔妄对也。【理学讲评】卫君,是出公,名辄。昔卫灵公逐其世子蒯聩,出奔于晋。灵公卒,立蒯聩之子辄为君。其后蒯聩欲返国,辄拒而不纳,凡宗庙祭祀,与夫出政施令于国,都只称灵公为父,不认蒯聩,是统嗣不明,名实乖乱甚矣。此时孔子自楚反乎卫,子路方仕于卫,因问于孔子说:“卫君慕夫子之道德久矣,今见夫子之来,必且虚己隆礼,以待子而为政。不知子之为政,其所设施者,以何为先乎?”夫子答之说:“君臣、父子,人之大伦,未有彝伦不叙,而可以为国者。今卫君乃不以其父为父,而以其祖为父。若使我行政于卫,必也先正其名,使君臣父子之间,伦理昭然,名实不紊,此乃政事之根本,有国者之急务也。”子路识见未能到此,乃不深思其意,率尔妄言说:“有是哉,夫子之迂阔而不达于时务也。夫为政者,惟取今日可以安国治民者而急图之可矣。至于父子称谓之间,乃是小节,何关于国之治乱、事之得失,而必以正名为先乎?”子路之言,粗野甚矣,故孔子直责之说:“野哉仲由,何其识见之鄙陋,而言词之粗俗也。夫君子于事理有不通晓处,则姑阙其疑,以俟考问。今汝于我之言有所未知,不妨从容辩问,乃率尔妄对,直以为非,不亦野哉!”夫子盖将详示子路以正名之说,故先折其粗心浮气如此。

【元典】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译文】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诸儒注疏】杨氏曰:“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实而事不成。”

【元典】“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译文】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诸儒注疏】范氏曰:“事得其序之谓礼,物得其和之谓乐。事不成则无序而不和,故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施之政事皆失其道,故刑罚不中。”【理学讲评】事得其序便是礼。物得其和便是乐。措,是安置的意思。孔子告子路说:“吾之所以欲先正名者,岂故为是之迂哉!盖以为政之道,必分名先正,而后百凡施为皆有条理。若使名有不正,非君臣而强为君臣,非父子而强为父子,则发号施令,称谓之间必然有碍而言不顺矣。言不顺,则名实乖错,言行相违,所为之事如何得成?事不成,则动皆苟且,必然无序而少,礼乐如何可兴?礼乐不兴,则法度乖张,小人得以幸免,君子反罹于罪,刑罚如何可中?刑罚不中,则民莫知所趋避,而无安身之地,何所措其手足?夫以名之不正,其弊遂至于此,可见大网一隳,万目瓦裂,而国非其国矣。为政者,乌得不以正名为先乎?”

【元典】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所以领导做事必须说得通、说话必须行得通。领导说话,绝不随便、马虎。

【诸儒注疏】程子曰:“名实相须。一事苟,则其余皆苟矣。”

胡氏曰:“卫世子蒯聩耻其母南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立公子郢,郢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夫蒯聩欲杀母,得罪于父,而辄据国以拒父,皆无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夫子为政,而以正名为先,必将具其事之本末,告诸天王,请于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则人伦正,天理得,名正言顺而事成矣。夫子告之之详如此,而子路终不喻也,故事辄不去,卒死其难。徒知食焉不避其难之为义,而不知食辄之食为非义也。”

【理学讲评】孔子又告子路说:“名一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是以君子之于名也,必其称谓之间,皆当其实而无爽,而后以为名,若不可言者,则不敢以为名也。其于言也,必其出诸口者,皆可见之行而无窒,而后以为言。若不可行者,则不敢以为言也。夫名必可言,则名正而言顺;言必可行,则言顺而事成;而礼乐兴、而刑罚中,皆在是矣。所以君子为政,凡于言之称名者,务求当其实,无所苟且,盖以是耳。盖一事得,则其余皆得;一事苟,则其余皆苟。吾之欲先正名者,意正为此,子乃反以为迂,岂知治体者哉!”

【心学讲评】卫本可为之国,而出公不父其父而祢其祖,大乱将作。夫子自楚反至于卫,出公致公养焉,亦思有以救之。出公不知,乃欲用圣人以定其位而苟安。子路知蒯聩之不孝,不宜有国,遂陷于一偏之见而惑焉。乃告夫子曰:卫君盖待子而为政也,将以安靖其国家而兴治道,夫子而欲行吾道焉,先公之典,时事之宜,以开治统而奠民生也,将奚先焉?夫子曰:卫君其能用我乎?我之所以安卫而治卫者,莫先于正名乎!同昏之议论,不可徇也;众务之修明,不容遽也。惟是名者,白天定之,以实成之,因人心之安而命之;革其不正而还其本正,然后政教之施行可次第举也。

夫欲正名,则蒯聩父矣,出公子矣,拒父之辞穷,而称兵之恶着矣。故子路怫然曰:时之所不可为,义之所不必徇,而以妨吾行道之实者,迂也;而有是哉,子之必以此为先也!夫名之可以有词而正者,未尝不正也;若其疑于不正者,不自今日始也。以国人如此,以新君如此,已成乎一定之规矣。而子以始进之臣,欲取而更张之,不知何所施其迂计也。奚其正?

夫子乃直斥之曰:徇一时倚托之名,从苟且幸成之计,此野人之以计功利而忘天性者。由果野哉!意者其蔽于一曲之见,而不能知大本之不可昧者乎?夫君子于人家国之故,为善为恶,为成为败之数,有所不知焉,则置身于事外而不言,阙如也,犹不失为慎也。而奈之何其逞臆以乱是非乎!今由以名之不可正而弗正焉,因而仍之,而名终于不正矣。由且曰:有政之可图也,有教之可敷也,有刑之可明,而有民之可使安也。乃名不正,而其害奚若哉!以不正之名而为言,则天理所着,人心所安,皆因名而颠倒,言不顺矣。不正不顺,而所为者皆非天理而托于天理,非民彝而托于民彝,百官以典章为虚迹,百姓以纲纪为玩弄,事其成乎?夫然,政非其政,而文教何可以度数为也?无序之礼,不和之情,礼乐其能兴乎?无礼乐以导之于先,而正刑罚以成之于后,举国皆无序不和之民,而徒以意为法令,刑罚未有中者也。至于刑罚不中,则恶不可为,善不可为,而民无所措手足矣。且使我先事乎?先礼乐,先刑罚乎?将饰玉帛钟鼓以媚神人,诛不附己,奖邪说以立威权乎?甚哉,由之野也!

夫名之所系如是其重也,故君子因天性之自然,遵百王之定宪,立一名焉,必其播告之国人,驰词于邻国,敬称之宗庙者,皆可以言,而言之无惭者也。其为言也,必其以治事而事叙,行礼奏乐而礼乐宜,明刑慎罚而刑罚当,无不可行,而行之皆得者也。若谓名自我置,言自我出,率然而言之,遂据以为名,苟有名焉,何惮于言,则正不正听之可矣。君子于其言而若是乎?明明天地鬼神之所不可罔,明明群臣百姓之所不可诬,明明此心之不容昧,而但听出诸口者之有词,遂可以偷安而别议他务乎?言之滥也成于名,而名之乱也始于言。言不可追,而名犹可革,舍是吾何以为政于卫哉?

以夫子之言思之,其所以为辄而处蒯聩者,不知圣人之大用何如,而正名之后,则必有父子各得之道,故不急于去卫而就其公养。微独出公之不能用,而子路亦终于惑,以身殉不道之子,不亦惜乎!

夫子只说正名。正名后便可成事,兴礼乐,正刑罚,安百姓。圣人大用,千载后想不出。旧说立公子郢、逐出公辄,是妄谈,不可从。

同类推荐
  • 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刘放桐教授在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结项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系统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潮极其影响,并从对现当代哲学可能的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中进一步揭示只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体现当代哲学发展的正确走向。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科学人文系列。本书为一个哲学工作者对于科学、哲学与文化的全方位思考,主要集中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技与社会以及科技政策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流畅,适合爱好哲学的大学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阅读。
  •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竞相争鸣的思想学说,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有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给后世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就为大家介绍各个思想学说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后世的发展历程。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热门推荐
  • 甜甜蜜蜜的春天

    甜甜蜜蜜的春天

    田甜一个即将步入大学的少女,一个意外彻底打乱了她,规划好的一生……
  • 赛罗奥特曼爱情篇

    赛罗奥特曼爱情篇

    来自M78星云的奥特战士接受任务来到地球看着这个空荡荡的星球漫无目的的寻找这自己在地球结识的伙伴不料怪兽出现一高中女学生为救自己心爱的宠物献出生命赛罗认可了女孩的勇气与她融为一体并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奥特战士与人类会用什么方式去相爱呢经历了如此多的战斗女孩苏甜终于揭开了自己真实身份此时的赛罗也为苏甜强大的身份而惊叹但好景不长他们经历了如此多好不容易让直男赛罗说出苏甜一直等的那句话危机又来了生命的最后几秒她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故事的情节又会如何发展呢……
  • 千年后异能反祖

    千年后异能反祖

    【男强女强,极致互宠+养成】【男主视角,傻作者力图打造一个自己心中的完美男神】千年前一场震动蓝星的地动,让蓝星已经开始迈向宇宙的科技文明完全断绝。动物、植物的变异,核武器泄露,更是给在蓝星上称霸几千年的人类带来灭顶灾祸。也开启了蓝星的异能时代。千年后六大异能世家尧家的小公子尧昊,因为年幼贪玩在白麓学院上学时偷上白麓山,回来时抱回一个女婴。两人慢慢长大,女婴的身世?尧昊的困境?尧蓝星的秘密?
  • 师源大陆

    师源大陆

    某重点大学研究生在教师选聘的考场上与家教时的保姆重逢,没想到她为了教师却走进主人的房间……而他去了她的家乡支教。面对重重压力、挫折和种种诱惑,他未从放弃对理想和坚贞爱情的苦苦追求,由一个草根教师一步步踏上国学大师的巅峰。
  • 怪盗基德和姬徳

    怪盗基德和姬徳

    黑羽快斗多了个妹妹黑羽月幽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而且妹妹还是穿越的也就算了还失去了穿越前的记忆。黑羽快斗和中森青子是否会在一起呢?黑羽月幽是否会有恋人的,他们是否会找到他们想要的宝石呢?
  • 若倾未暖颜

    若倾未暖颜

    她喜欢上了现实生活中的他,他爱上了网络上的他。她追她,他追她。真相大白的那天,她走了,他满世界寻找,终究还是找不到她……
  • 逐花记

    逐花记

    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可太泽城将军府的千金小姐华如卿一直都以为,自己迟早是要嫁给聂江风的。却不想,他娶了别的女子,还微笑着拍拍如卿的肩:“丫头,待我大婚那日你定要多喝两杯喜酒。”一气之下拍案怒嫁路人甲,谁料新婚之夜遭变故,一朝千金变难民。难道这位大小姐的桃花,朵朵皆是劫?
  • 隐藏用心,少年似阳光

    隐藏用心,少年似阳光

    青春的成长总会伴随着伤痛。初三那年,回国念书的易凌熙遇到了“小粽子”。当俩条不相交的平行线一点点重叠。才发现原来四边形也可以成为俩个三角形。
  • 天循六道

    天循六道

    人类在二十二世纪整合成一个整体,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宇宙霸主,扶危济贫,帮助其他种族发展,充当救世主角色,直到遇到了异形。在和异形的战斗中,人类被迫和普罗托斯族联手,然而最终仍然败下阵来。在种族毁灭的前夕,人类的领袖被迫选择了时空穿梭,希望回到以前,去消灭未能成形的异形。由于准备的不充分,异形先锋也进入飞船里,加上一些普罗托斯族的盟友,一群生物开始了穿梭时空之旅。飞船爆炸后,他们未能穿越到预期的时间,而是落到不同的时空。巨大的能量击穿了六界的障碍,使得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完全超越他们认知的世界。而这些多余的能力化为数块能量石,也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我们的未来战士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来冒险吧。
  • 错过或错过

    错过或错过

    “爱,想到会错过你,想想都心酸”这应该是冷言这辈子说过的最矫情的话我爱了七年,到最后在想起却是分不清是错过还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