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06

第106章 论语子路篇(2)

【元典】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译文】樊迟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种蔬菜。说:“我不如菜农。”【诸儒注疏】种五谷曰“稼”,种蔬菜曰“圃”。

【元典】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译文】樊迟出来。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

【诸儒注疏】“小人”,谓细民。孟子所谓小人之事者也。

【理学讲评】稼,是稼穑,播种五谷之事。圃,是园圃,种蔬菜之事。小人,是识见狭小之人。昔樊迟以务本力农,乃治生之常道,故请问于孔子,欲学为播种稼穑之事。孔子说:“稼穑之事,惟年老的农夫知道,吾不如老农。子欲学稼,问之于老农可也。”樊迟以种植园圃之事,比之稼穑为易,故又请学为圃。孔子说:“园圃之事,惟年老种圃的人知道,吾不如老圃。子欲学圃,问之于老又圃可也。”夫樊迟再问,而夫子再拒之如此,是不足之意概可见矣。及其既出,又责之说:“小人哉樊须也。”盖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修身齐家以治国平天下,大人之事也,务农种圃以自食其力,小人之事也。樊迟游于圣门,乃不务学为大人,而留心于农圃之事,何其识见之浅小,而志意之卑陋哉!故夫子以小人责之,盖将勉之以大人之学也。

【元典】

“上好礼,则民奠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领导重视礼法,则群众不会不敬业;领导重视道义,则群众不会不服从;领导重视信誉,则群众不会不诚实。如果这样的话,则天下百姓都会携儿带女来投奔你,哪用得着你自己种庄稼?

【诸儒注疏】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杨氏曰:“樊迟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于其问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须之学疑不及此,而不能问,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复。及其既出,则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理学讲评】情,是情实。襁负其子,是以布裹小儿于背,而负之以行也。孔子因樊迟之问稼圃,既以小人责之,此又以大人之事晓之,说道:“小人劳力,大人劳心;劳力者居下而听令于上,劳心者修己以倡率乎下,此天下之大义也。如使为上者,能好礼,而动容周旋皆中其节,则民之得于观瞻者,自将俨然畏之,谁敢不敬乎?能好义,而设施措置皆合其宜,则民之得于承顺者自将帖然守之,谁敢不服乎?能好信,而以实心实意待人,则至诚动物,而民亦以实心实意应之,谁敢不以其情实归上者乎?能如是,则四方之民闻风向化,皆将襁负其子而至矣。民归既众,则皆任土作贡,以奉其上。上虽安享基奉而不为泰也,又安用身亲为稼穑之事哉!”此所谓大人之事也。樊迟不此之务,而顾请为稼圃,何其陋哉!夫周公陈《无逸》以告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而樊迟请学稼,孔子乃鄙之为小人者。盖人君深居九重,小民疾苦常患不得上闻,故周公倦倦以此为言。若学者所志,当以大人自期,又不宜于屑屑于农圃之事,周孔之言,夫各有所当也。

【心学讲评】道术之大小,因乎所学。学之已熟,而遂成乎好。至于好,而智之所知,力之所任,无不局促于其中,虽有广大高明之道,莫能易也。故君子志其大则必舍其小,虽小道亦有可观,而深以为戒。不知者乃谓其忘本计而规远略,则小人之道成,而天下无君子矣。

今夫农圃者,生人之急务,岂犹夫异端曲学之无实者。樊迟以为穷而在下,可以安身而利用;达而在上,可以足国而裕民;乃请学稼。子曰:欲学稼,则有老农在,吾不如也。请学为圃。子曰:欲学圃,则有老圃在,吾不如也,奚为于丘之门哉?甚绝之,迟乃自知其失问而退。夫子遂斥其非而明其理,曰:事小人之事,学小人之学,则身且为小人之身,而心亦小人之心矣。小人哉,樊须也!须偶好之,因欲学之,如其学之,亦将好之,谓是民之天也,可以聚民而得民心者也。然则使须得臣而为人上,亦惟以此为怀柔天下之至计哉?夫业置身于君子之列,则学为人上之事,而人心风俗之责在己矣。以此为学,则深喻其善而好之也笃。习于礼则好礼,声律身度,一逾越而情不适,所以示民之矩范,而使民之莫敢不敬也。执乎义则好义,胜欲去利,一纵侈而心不安,所以纳民于正直,而使民之莫敢不服也。敦乎信则好信,推诚布公,一虚伪而意不慊,所以孚民于纯厚,而使民之莫敢不用情也。是故其为学也,惟恐礼之不明,义之不精,信之不笃也。如是以学之,即如是而好焉。使得志而居于民上,敬之、服之、用情以亲之,俗美于下,化行于远,天下之民皆襁负其子而至矣。此君子所为终身服习而恐其不逮,而何暇计及于匹夫匹妇一朝一夕之计哉!若夫稼,则彼襁负之小人自好之,自学之,为人上者代之谋而反不如,又焉用学为!吾不知须之请学者,将以自为计乎?将以为民计乎?小人之学,奚为于吾之门也。

呜呼!夫子之言若大而无实,乃后世有农家之学,流为许行之说,而管、商耕战,皆迹此而为之,其祸酷于杨、墨。圣人之旨严矣!若夫读圣贤书,而劳身心以营鸡豚蔬果之务以为利,则尤不足列于人类者,可弗戒哉!

【元典】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读了许多书,让他干工作,却完成不了任务;让他搞公关,却完成不了使命。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诸儒注疏】“专”,独也。《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谕。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

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

【理学讲评】诵,是读。诗三百,是《诗经》三百篇。授之以政,是与之以位,而使其行政。达,是通晓。使于四方,是将君之命,出使于他国。专对,是自以己意应对诸侯,不烦指授也。奚字,解做何字。以,是用。为,是语词。孔子说:“《诗》之为经也,本乎人情,该乎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美恶,政治之得失,故读之者,必达于政。且其言温厚和平而不激亢,多所讽喻而不直率,故读之者必长于言。若有人焉读《诗》三百篇,可谓多矣。乃授之以政务,而漫不知所设施;出使于四方,而不能自为应对,则是徒有记诵之勤,全无心得之益,读诗虽多,有何用处?亦与不读者同矣。所以说虽多亦奚以为?”盖穷经必先明理,明理方能适用,若不能明理,不过记问口耳之学而已,何足贵哉!然不止三百篇为然,大凡经书所载,莫非经世之典,修齐治平之理备在其中,读者须逐一体验而推行之,乃为有益。不然则是求多闻而不能建事,学古训而不能有获,虽多而无用矣,善学者,可不知所究心乎?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人之诵习艺文,将欲何为者也?岂徒侈博记之功,而遂自命为学也哉?以《诗》言之,欲咏叹之,由绎之,诚不容已于诵也。欲广其义类,通其正变,诚不容已于诵之三百也。乃既诵之,诵之三百,而诗学成矣。则三百之中,于《风》而得十五国治乱之原,于《雅》而得朝廷治教得失之故,于《颂》而得先王先公功德之实。且其为言也,博依而善譬,和至而能感,则以之从政而政在此,以之奉使而对主君者在此。乃授之以政,则上不达于国体,下不达于民情;使于四方,君命所未授,不能以理而折强大之争,以情而通两君之好,则与未诵者同。虽其诵之多也,而奚以为乎?岂徒习其文辨其声,而以毕所学之能事哉!此其敝不在授政奉使之日,而即在诵之之时。不以我求古人之心,不设身于古人之所处,不求其所以然之故,不体其何以能然之实,则临事而忘之,所必然矣。学者其勿轻言诵习也哉!

【元典】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领导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领导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理学讲评】令,是教戒。孔子说:“上之导下,以身不以言。若使伦理无不尽,言动无不谨,淫声美色不以乱其聪明,便嬖谀佞不以惑其心志,则身正矣。由是民皆感化,虽不待教令以驱使之,而自然迁善敏德,无敢有违背者。若其身不正,伦理不能尽,言动不能谨,声色乱其聪明,便佞惑其心志,则民心不服,虽教令谆切,使之为善,亦有不从者矣。”盖上之一身,下所视效,不能正己,焉能正人?所以《大学》论齐治均平,皆以修身为本,即是此意。有天下国家者,可不求端于身哉。

【心学讲评】夫子示君道之本曰:为君者必欲道之行于天下也,则有教令。而教令,末也;君身,本也。其身正矣,言必正言,行必正行,利欲不能干,邪说不敢惑,则不待施教于下而臣尽其官常,民守其恒法,自然化行而俗美矣。如其身之不正也,虽秉正以施令,而习尚且成,法徒劳而刑亦不畏,其孰从之!故为政不在多言,惟力行而已。

此章言君道。“苟正其身矣”言臣道以从政,大夫之事也。

【元典】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卫两国的政事,象兄弟一样。”

【诸儒注疏】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理学讲评】孔子说:“鲁乃周公之后,卫乃康叔之后,本是兄弟之国。以今日观之,两国之政,也正是兄弟一般。以鲁,则三家僭窃而公室微;以卫,则不父其父而祢其祖。纪纲同一陵替,法度同一纵弛,何其衰乱之适相类也!”盖夫子思拨二国之乱以反之治,而时不我用,力莫能挽,故徒付之慨叹如此。

【心学讲评】夫子尝有舍鲁何适之叹,而于卫则以灵公之无道、出公之不孝,而就其交际,则于二国深有望焉,而俱不能用圣人以安于衰乱,故论之曰:欲出而谋人之国,劂必观其政之何如,而后可用其因革。今天下王统裂而国异政,有莫可致诘焉者。惟鲁与卫,、则狁可相衡而论焉。其不自犟而役于大国,势之相若也;其或乱生于君臣,或难发于父子,无道之情事亦相若也。乃自其政言之,则先王先公之典,皆出于文、武、成、康之制,而奸邪虽执国柄,犹多君子以存其典礼,而不敢过为变法乱纪之事。诚得而为之,以变鲁者变卫可也。而惜乎其不知救将绝之治统于十一也。

【元典】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善于居家理财,开始有点积蓄时,他说:‘凑合着够了’;稍多时,他说:‘可算钱多了’;富有时,他说:‘可算完美了’。”

【诸儒注疏】公子荆,卫大夫。“苟”,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完”,备也。言其循序而有节,不以欲速、尽美累其心。

杨氏曰:“务为全美,则累物而骄吝之心生。公子荆皆曰‘苟’而已,则不以外物为心,其欲易足故也。”

【理学讲评】公子荆,是卫大夫。居室,是处家。合,是聚合。完,是齐备。美,是精美。三个苟字,是聊且粗略的意思。孔子说:“人之嗜欲无涯,则其贪求无厌。若卫公子荆之处家,可谓善矣。盖公子荆先贫后富。方其贫时,居处服食之类,草草初具而已。在他人处此,必将求其尽有而后为快也。彼则曰:吾今已苟且聚合矣。推其心,使其止于始有,则亦以是为足而不复望矣。既而渐渐少有,在他人处此,必将求其尽备而后为快也。彼则曰:吾今又苟且完备矣。推其心,使其止于少有,则亦以是为足而不复求矣。其后饶裕充足,虽到富有的时节,然未必至于精美,彼则曰:吾今已苟且精美矣。推其心,盖不啻尽美极备而无以复加矣。是则由合而完,由完而美,可见其随处而安,而无贪求之想。合曰苟合,完曰苟完,美曰苟美,可见其所欲有节,而无尽美之心。公子荆之居室如此,亦贤矣哉。”大抵人之处世,莫病于贪求,莫贵于知足。然所谓知足者,谓其当下便足,非谓有所期限而止也。若有所期限,则亦不免于求矣。子荆当始有之时,不慕少有;当少有之时,不求富有,随时便足,无事营求。非其心清欲寡,不以外物累其中者,讵能之乎?故孔子贤子,谓其近于道也。

【心学讲评】夫子以人臣欲靖于而国,必先靖于而家,盖于家有无已之求,则上侵君而下夺民,皆势之所不容已,而情之所必出,故于卫公子荆而称其善居室焉。室之有无,本不可以多寡限也。无而思有,有而思愈有,在有家者一动其心,而形于言语容色之间,则家之子弟臣仆皆相竞以觖望,而迫我以越分而求得。善居室者,一人之心安,而一家之情皆定也。

公子荆之始有,则自言曰:“苟合矣”,不言其不备,而言其可聚而成用也。少焉渐有,则自言曰:“苟完矣”,不言其不饰,而言其无缺于所用也。逮其禄厚而富有,则自言曰:“苟美矣”,不言其更可美于此,而但言其已足于观也。必曰“苟”者,有仅可如是遂已,而不必更求之意焉;有姑为我有,而不可据以为恒有之意焉。

夫然,‘故家之人大白其无求自得之心,而不生歆羡无已之念。身安之,而家安之;家安之,而身愈安之。此其所以上不侵,下不夺,而不失乎君子之素也。不然,一人之欲不可满,一家之欲愈不可遂。以一国徇一家,以一人徇一家,而敝敝以终身,难矣哉!

【元典】

子适卫,冉有仆。

【译文】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

【诸儒注疏】“仆”,御车也。

【元典】子曰:“庶矣哉!”【译文】孔子说:“人真多啊!”【诸儒注疏】“庶”,众也。

【元典】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译文】冉有说:“人多了,又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诸儒注疏】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

【元典】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富了后,又该做什么?“使他们受教育。”

【诸儒注疏】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唐之太宗,亦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二君者,其能然乎?”

【理学讲评】适字,解做往字。卫,是卫国。冉有,是孔子弟子。仆,是御车。庶,是众多的意思。昔者,孔子周流四方,行到卫国,时冉有为孔子御车而行。孔子看见那百姓每众多,因叹说:“众矣哉此卫国之民也。”冉有问说:“有国者,固欲民之蕃庶,然不知既庶之后,又何道以加之?”孔子告之说:“庶而不富,则生养不遂,终必离散,安能长保其庶乎?必也制为田里,薄其赋敛,使百姓每丰衣足食,无贫乏之患,则庶者长庶,而可以为充实之国矣。这是王者厚生之政,所当加于既庶之后者也。”冉有又问说:“有国者,固欲民之富足。然不知既富之后,又何道以加之?”孔子又告之说:“富而不教,则饱暖逸居,乖争易起,安能长保其富乎?必也设为学校,教之礼仪,使百姓每孝亲敬长,兴仁让之俗,则富不徒富,而可以为有道之国矣。这是王者正大光明德之政,所当加于既富之后者也。”圣贤一问答之间,而王道之规模、施为之次第,皆具于此,岂非万世之法程哉!

【心学讲评】圣贤之言治,皆易知而易行。然知之而不尽其理,行之而不底于成,则好异者诡于权谋,而苟安者且有可为之资而坐废之。故圣人亦但持大纲以立论,而为之者则存乎规量之大,经理之密,于子与冉有之论卫见焉。

同类推荐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西方文明经典文献之一。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以科学家的智慧和化学家的严谨为统治者开出政治处方。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研究君主个人行为出发,将政治斗争与谋略技巧在心智上做了诚实并饱含深意的思考。
  •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本书详细讲解歇斯底里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热门推荐
  • 灵学秘境

    灵学秘境

    推开都市生活黑科技大门!解译物理学新世界,发掘世界新能量——我,就是传奇
  • 月溅未星河

    月溅未星河

    我,阮幽雪不止一次嫌弃自己那随机看字典取的难写名字,至于我现在为什么在异世界,你以为我堂堂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是被动穿越的吗,错!大错特错!为了到这地儿,我查阅了我祖籍上下所有的书,乘人不备,主动穿越。穿越的目的,因为先天性的疾病,我的身体扛不住了,我还不想英年早逝,所以决定离开那里,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生活!某一天,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偏偏我的身体还没孕育好,寄宿在一个小公子的身上,看他的灵力少得怪可怜,强迫他成为自己的徒弟,从此开始了无限生存!(可能吧)
  • 医入白蛇

    医入白蛇

    刘作舟一个大好中医毕业生,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医疗纠纷,被人捅死,穿越到了一个奇异的时代,许宣?不是许仙么?什么我还有一个弟弟叫许仙?老天爷,这是搞什么鬼?这是完全不按照剧情发展的的白蛇传啊,不过,白素贞不喜欢我?没有关系,许宣的梦想,是在这个不同的古代,开馆诊病当神医!
  • 梅开梅谢只为君

    梅开梅谢只为君

    一朝穿越,那棵樹告訴我要改變前世,經歷了那麼多,我到底是誰,為什麼他們說的我一點一不記得…曾經我以為我會有安穩而平靜的生活,可是老天爺卻和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我身邊的人,我愛的人,卻是為了來到我身邊,她到底是誰,那我又是誰,可當我想起來的時候,卻哭笑不得,前世連著今生,無法剪斷,可當我再次睜開眼,這場穿越到底是大夢一場還是真的發生過……前世今生,我到底是谁?多重的身份,她该如何抉择?可是唯有一點亙古不變的是前世今生我只为了你…
  • 黛观红楼梦

    黛观红楼梦

    一个另类的红楼,一场不一样的梦。当黛玉不再哭哭啼啼,小心谨慎,亦不再痴恋宝玉哥哥。同样还是一场深情的红楼演绎,只是不再有“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你是否会期待一段异样的情节和一个迥异的结局?我们拭目以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体育生

    体育生

    欣杰,前途茫茫,碌碌无为,初三那年被体育老师选入校田径队。从此欣杰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不再软弱,不再畏惧。且看欣杰如何为自己的体育梦想而奋斗。欣杰是以我自己为原型,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真实经历,我们体育人都在赤红的赛道上奋斗,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 传习录全鉴(第2版)

    传习录全鉴(第2版)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异界中的游戏

    异界中的游戏

    一个平凡又阳光的少年在放学回家后迷迷糊糊的打开电脑之后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居然会有像电视上拥有超能力。在虚拟游戏中吸血鬼,僵尸,幽魂等逐个被他消灭。。。。。。惊心又恐怖的旅程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青春不可能是在建国前

    我的青春不可能是在建国前

    开局一本教科书,美男全靠变?不仅穿着风骚,嘴里还喊着“小公主”?公举你妹啊!这什么鬼?!(九大学科金刚X网瘾社畜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