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08

第108章 论语子路篇(4)

公又问一言而可以丧邦有诸。然则但戒此一言,以为免咎之道,遂可惟吾所欲为乎?此无他,惟欲自一言之外,可任意而人莫违也。子曰:言而可以若是期必之,则但勿听此一言,而邪说不必拒,淫词不必放,佞人不必远,将盈廷之唯诺不任其咎,但无触其所忌,而奚可哉!惟是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惟予言而莫予违也。”斯言也,虽未足为丧邦之语,而丧邦之害有在是者。其言善,而将顺之以之为乐,可也,乐同善也。其言不善,而导谀焉以之为乐,乐矣,乐同昏也。信斯言也,天变于上,而以为不足畏,人怨于下,而以为不足恤,则不几乎自信为不可违,相戒以莫之违,忧危之词莫陈,败亡之至不知,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其必至于丧邦乎!

夫知其难也,则知兴邦之理不一术,而不敢信一言为居要。知凡言之不善者,皆可以丧邦,而不仅一言之足戒,则君吁臣砩,非几之戒,无方而可忧者,大无可乐,而皆可违也。是以知兴知丧之主,听善如不及,闻过如不足。而持片言以为守约者,惑乱人心,君子之所深恶也。

【元典】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政。孔子说:“使本地人幸福、外地人来移民。”

【诸儒注疏】被其泽则说,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说而后远者来也。

【理学讲评】叶公,是楚大夫。叶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之道,在得民心。若能使民之近者被其泽而喜悦,远者闻其风而来归,则为政之道得矣。然人心至愚而神。苟非有实心实政足以感人,而欲以欢虞小术违道干誉,则四境之内且不能服,况其远者乎?”此盖夫子言外之意也。

【心学讲评】叶公为楚执政,当白公胜之乱,国人望之如望岁,其为民心所推久矣,而非能实有以得民也,故问政,而夫子告之曰:政之得失,观其民而可知也。在都邑之中,政所易及,则近者也。苟异于俗吏之所为,则人仰之矣。乃始未尝不有欣愿之意,而后无以慰其望,则且拂然而不说。说其得政也,而得政之后,日以说焉,则所以致其说者可知已。在四封之外,政所未及,则远者也。苟闻有善政乐郊,则人望之矣。乃未尝不有归附之心,而实无以与之安,则且观望而不来。有来而观政者,而相踵以至,日以来焉,则所以致其来者可知也。然则非爱物之心根于恻怛之性,而加民之德尽乎休养之仁,亦何能尔哉!亦反求之为政者而已。

【元典】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诸儒注疏】莒父,鲁邑名。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程子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夏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子张常过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

【理学讲评】莒父,是鲁邑。速,是急速。小利,是小小便益。达,是通达。昔者子夏为莒父邑宰,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之弊有二,躁急之人,方为其事而遽责其效,这是欲速之弊。子之为政,必须推行有渐,不可欲速以求目前之效。浅狭之人,狃于浅近而昧于远大,这是见小之弊。子之为政,必须志量广大,不可见些小事功便以为得。何也?盖政以能达为贵,然必有渐而后可以达也。若欲速,则求治太急而无次第,欲其通达。反不能达矣,此所以不可欲速也。政以大成为期,所志者大,则小者有所弗顾也。若见小利,则其心已足而无远图。所得者小,而所夫者大矣。此所以不可见小利也。”盖子夏素有近小之病,故孔子以此教之,其实为政之道,不外于此矣。

【心学讲评】莒父,小邑也。子夏以谨守之才,为之有余矣。乃其问政,而夫子告之曰:邑无问大小,政无问繁简,其必以帝王远大之规模为之,则一也。承衰敝之后,政方待举,民方望治,不可以不速图之也。而有急于见功之意,则或因俗习而姑饰之,或革敝政而过激焉,不可也。从容以待其可为而为之,岂必在旦夕之间乎!因一时之便,或益于国,或济于民,无小大而皆利也。而有见利而从之心,则顺愚民苟安之心,徇世主课功之法,不可也。通计而知其有所不屑为,吾自有弘远之猷矣。

勿曰此事速成,而可继治其他也。苟欲速焉,则所以就此事之终者,乃以碍他事之始。事势已定,民心已然,法制已成乎偏重,则通之于他而不能行者多矣。民情不一,国事不一,而抑有常变之异,而可遽得其条理乎?不达矣。

勿曰积小致大,而无往不利也。苟见小利焉,则物力已毕用于此者,局量不复能推之于彼。上志已得,己望已厌,报政已借以告成,则虽有大猷而莫能更图矣。损之乃以益之,失也而乃有得,而况关于志气之广隘,而可自限于小康乎?大事不成矣。故无欲速,无见小利,乃以酌民心,周国计,而报政无苟且之敝。故一邑虽小,必以帝王远大之规模为之,君子所以异于俗吏之所为也。

【元典】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译文】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正直的人,父亲偷羊,儿子告发了他。”【诸儒注疏】“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日“攘”。

【元典】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不同:父为子隐瞒,子为父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诸儒注疏】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

谢氏曰:“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父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理学讲评】党,是乡党。直躬,是直身而行者。攘,是窃盗。证,是证明。昔楚大夫叶公与孔子说道:“吾乡党之中,有直身而行,无所私曲的人。其父盗人之羊,而己为之子,乃从而证明其事。夫父子至亲,尚且不能隐,则其直可知矣。”孔子说:“我乡党中亦有直身而行者,与此不同。子有过也,而父为之隐,不使闻之于人;父有过也,而子为之隐,不使闻之于人。夫父子相隐,虽不得为直,然于天理为顺,于人情为安,迹虽枉而理则直,虽不求为直,而直自在其中矣。若父子相证,则于天理、人情两有所乖,岂得为直哉!”此可见道不远于人情,事必求夫当理。矫情以沽誉,立异以为高,流俗之所慕,而圣人之所不取也。后世论道与论人者,宜以孔子之言为准。

【心学讲评】凡一德之成,皆必顺乎性之所安,而不任其情之所流与气之所激。惟中国为礼义之邦,先王之风教陶熔其气质,而士君子以学术正其性情,故人咸有以喻其天性自然之理,则虽偏有一德者,亦不碍于大中至和之道。而五方风气之变,未有礼义以调其情、平其气,则虽有一德之长,而成乎诡异不经之行,且自旌异以为人所不能及矣。

楚俗尚气,而任情之一往。叶公以虚名好奇行,遂以一人诧孔子曰:天下之言直者,皆非直也。而吾党有直躬者,挺身自信而无所曲。其父攘羊,此难于直言者也,而直躬者知之真,则证之确。父且必于证,天下岂复有足挠其情者乎!北方之君子,好文而尚达,其能有然者否也?子曰:此所以为子党之直也。若夫吾党之士,不尚曲,亦不矜直。其有是非之不枉,而遂其性之固然者,则众以为直士。以理御情,而情自得;以心调气,而气自平。非求异于诡激之行,但以因其必然之理,而异于子党之直躬矣。子有过也,父则隐之;父有过也,子则隐之。自然不容不隐也,而无所用其低回。人亦信其必隐也,而不从而致诘。有几谏教诲以善之于先,特不济恶文奸以求逞于后。若然者,全其大不忍之情,以反之幽独而无愧。执法在国家,公论在天下,而究亦未尝枉。其为直也,即隐而在焉。而何至任一端之情,逞一时之气,如子党者乎!礼以养之,义以裁之,不期然而自然。凡吾党之士,虽一德之偏长,而不失其性之善者也。风气殊而教化异,子亦以吾党之道,正子之党焉可矣。《传记》此证父者,其父抵罪,子因自刭而死。则抑郁不伸之情,成乎无可如何之势,楚之所以为夷而不可变也。

【元典】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在家守规矩、工作上一丝不苟,待人忠心耿耿,即使到了愚昧之地,也不可背弃这个做人的准则。”

【诸儒注疏】“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弃”, 勉其固守而勿失也。

程子曰:“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初无二语也。充之则啐面盎背,推而达之则笃恭而天下平矣。”胡氏曰:“樊迟问仁者三,此最先,‘先难’次之,‘爱人’其最后乎?”

【理学讲评】仁,是心之德。恭,是敬之见于外者。敬,是恭之主于中者。忠,是尽心而不欺。之字,解做往字。弃,是舍去的意思。樊迟问说:“如何可以为仁?”孔子告之说:“仁具于心,本体事而无所不在。故为仁之道,须随事而检束其心。大凡日用之间,不是闲居,即是应事,不是应事,便是接人。若此心一有不存,即失其本然之理,而不足以为仁矣。故必静而居处,便要俨然恭庄,而不敢惰慢,则心存于居处之时矣。动而应事,便要肃然敬谨,而不敢怠忽,则心存于执事之时矣。以至于人相处,又要忠实而不敢欺诈,则心存于人与人之时矣。然又不可少有间断,必须以此三者拳拳服膺,而无须臾之违。不但安常处顺之时为然,虽到那夷狄患难之中,居处也是这般样恭,执事也是这般样敬,与人了是这般样忠,确然固守而不可弃失。则此心无往不存,将至于全体不息,而深然天理之周流矣,岂非为仁之道乎?”

【心学讲评】樊迟问所以为仁之方于夫子,而夫子告之曰:仁者,此心之合于理,而此理之不忘于心者也。当其与事接,则心在事,而所以应乎事者即其心。当其与人交,则心在人,而所以通乎人者即其心。当其事与人未感之际,而此身之视听动履,即其心之所周流而自喻。故方居处也,此静者几也。静不徒静,而心之与百骸五官相贯通者,必守之以庄肃,使吾身无怠忘之机,即吾心无痿痹之处。及执事也,与人也,则动者几也。动不妄动,而心之执乎事,规谋措置者,必将之以谨恪,使事一用其心之密,而心以深乎事之理。心之与夫人酬酢款曲者,必尽之以忱悃,使人不处于吾之外,而心即流通于人之中。动静皆必然,而所历之境常变不一,又岂有二哉?在家犹是也,在邦犹是也,虽之夷狄乎,居非安处,而吾之居之者一也。事非常事,而吾之执之者一也;人非其人,而吾之与之者一也。若弃之,弃吾身,弃吾心矣,而奚可哉!循循以为之,勉勉以守之,渐渍而安,而仁岂有不熟者哉!呜呼!此存心之要,切而可求,圣人之论仁,于斯至矣。

【元典】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算个真正的士呢?”孔子说:“做事时,要有羞耻之心;出国访问时,不辱使命。可算士了。”

【诸儒注疏】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

【元典】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译文】“请问次一等的呢?”“同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同乡的人称赞他尊敬师长。”【诸儒注疏】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

【元典】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请问再次一等的呢?”“说到做到,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当然是小人!但也可以算最次的士了。”

【诸儒注疏】‘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矣。

【元典】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现在的领导怎样?”“噫,这些鼠目寸光的人,算什么呢?”

【诸儒注疏】“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笤,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

程子曰:“子贡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理学讲评】耻,是羞耻。硁硁,是小石之坚确者。小人,是局量浅狭的人,非为恶小人也。斗筲,是器名,所容不多。何足算,是说不足数。昔子贡问于孔子说:“民生有四,士为之首,士之名亦难称矣。必何如,然后可以谓之士乎?”孔子说:“节行乃立身之本,才略为用世之具。若于行己之间,以道义为大闲,凡非义之事,皆羞耻而不为,是大本已立矣。及其奉君命而出使于四方,则又能应对诸侯,随机达变,不至辱了君命,是其志既有所不为,而其才又足以有为,若此者,始可以谓之士也。”子贡又问说:“全才不容以多得,取人不可以求备,亦有次于此而可称为士者乎?”孔子说:“士固以才行相兼为贵,然与其行之不足,宁可才之不瞳。若有人焉,善事其亲,而宗族皆称其为孝;善事其长,而乡党皆称其为弟;此其才虽有不足,而大本不失,亦要以为次一等之士矣。”子贡又问:“人之品类不同,一节非无可取,又有下此一等而可称为士者乎?”孔子说:“人之言行,本不可以意必。然与其夫之放恣,宁可失之固执。若有人焉,所言者,不择理之是非而必期于信;所行者,不问其事之可否而必期于果,是乃识量浅狭,硁硁然坚固拘小之人也。此其本末虽无足观,

而亦不害其为自守之固,抑亦可以为又一等之士矣。”子贡又问说:“今之从政而为大夫者何如,亦有可取者乎?”夫子叹息而鄙之说道:“此辈乃猥琐之徒,譬如斗筲小器,所容无几,何足置之谈论哉!”此可见论士以才行为准,而取人以实行为先。苟有其行,则虽硁硁之小人,尤为圣门之的不弃,不然,是市井无行之徒虽有小才,不可以称为士矣。有用人之责者,宜致辨于斯。

【心学讲评】士之所以为士者,孝弟其本也,言行其实也。而所尤切者,莫大于无可耻可辱之志节,以卓然自拔于流俗之中。自廉耻道丧而利禄重,于是乎士行毁败,虽大伦亏损,虚诈无实,而犹自命为士。故圣人之取舍,必严之于此。

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其亦以天下之谓士者众,而皆自谓为可,乃欲审其贞邪得失之实乎?子曰:夫士有所行于天下,为出为处,为取为舍,为有所必为,为有所不为,无非以己之素志行之,而即成乎己之得失者也。诚使行焉,伸其志,辨其方,充其类;有不忍居之名,不屑受之实;有不可枉之志,有不能屈之气;则使君用之而行于朝廷,受命以行而行于邻国,君之所命,即己之所自持,国有典也,王有章也,礼有守也,信有恒也,强大无所折,利赖不能诱。若此,则此一有耻之心,达于天下而无所丧,士乃以贵于天下,而不虚其名矣。斯士也,名教重而其心不昧,以之为子为弟,而不忍玷于彝伦;于言于行,而不肯习为虚伪,不待言矣。

子贡以为以志节求天下,而未见其人也,敢问其次。子曰:士即次于此,而天良其可自丧乎?孝于而亲,几微之未顺,即刻责而无以自容,宗族乃以信其孝。弟于而长,一节之未谨,即惭皇而不能自恕,乡党乃以服其弟。虽未推此心以达于万行,而情迁于利禄,爱衰于妻子,其耻而不为者久矣。士之次也。斯士也,求无忝于父兄,则必不诡于言行者也。

同类推荐
  •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遍看《论语》《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古籍,其中不乏关于为人、交友、读书、治家等人生重要问题的精彩智慧点拨,虽远隔千年,但置于当下,随时读来,仍如醍醐灌顶。弱水三千,取其一瓢,本书撷取老祖宗一代代人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的实用智慧,加以深入解读,为当代人提供立身做人的正能量。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魅力

    魅力

    主人公十六夜继承了魔王血统,可他并不知道考入了,帝国第一魔法学校,认识了爱丽丝,爱丽丝是一个银发碧眼的美少女对十六夜一见钟情,随后认识了莉莉丝,莉莉丝是一位金发美少女,男主之后慢慢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少女,男主要开后宫了,哈哈哈!
  • 异世界的冥王

    异世界的冥王

    冥夜穿越了,还带着一个系统。且看冥夜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冥王!屠神弑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帝后很嚣张

    逆天帝后很嚣张

    这场莫名其妙的穿越究竟是意外还是预谋,且看北遥如何在强者为尊的异世中一路成王。
  • 面具少侠

    面具少侠

    在天界中有一个少年下入人间来到一个名叫美丽国的地方寻找魔界的下落,因此他在美丽国认识到了许多朋友,美丽公主,李良,小心,烧年,然后踏上了寻找魔界的下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义匣生死剑

    义匣生死剑

    肤白如雪,琥珀似的双眼,手持上古神器的凌云秀遇上生命垂危的澹台。身后跟着两位性格迥异的两位绝世高手,鹰与狼。凌家容不下云秀,天子又要将其据为己有。在这个江湖中,一个十七岁美若天仙的少女凌云秀带着一个十三岁的学徒澹台风清。云秀而风清,江湖之大却没有他们的安身之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700分男友

    我的700分男友

    当喜欢与未来的碰撞一触即发,我只能放你走,也算是成全我自己。你的光芒太闪亮了,我想抓住你,但又不知道抓住你以后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或许让你走不是最好的决定,但一定是最合适的。我的袁先生,感谢你曾经来过。(不喜勿喷,蟹蟹~mua)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