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16

第116章 论语宪问篇(5)

【诸儒注疏】君子循天理,故曰进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日究乎污下。

【理学讲评】达,是通透的意思。孔子说:“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始焉不过一念之少殊,终焉遂至趋向之迥绝,何以言之?天理本自高明也。君子凡有所为,都只循着天理而行,故其心志清明,义理昭着,所知者日以精深,所行者日以纯熟,渐到于为圣为贤,而造位乎天德。譬之登山者,一步高似一步,将日进于高明矣,岂非上达者乎?人欲本自污下也。小人凡有所为,都是一团私欲,故其志气昏昧,物欲牵引,良心则日以丧失,邪行则日以恣肆,渐至于为愚为不肖,而与禽兽不远。譬之凿井者,一步低似一步,将日流于污下而已,岂非下达者乎?欲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者,当知所择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人志行之不齐,推而达之,其贤不肖之相去,岂有涯哉!要其所自分,君子小人而已。诚其为君子也,业已立身于循理之中,则虽所造之未深,不能即至于高明,而所与处者君子之人,所学者君子之道,渐渍于为善之乐,日进而知义之必精,有所未逮而心不安,达而之于圣域,皆其所优为者。其上也,未可量也。

如其为小人也,托身于从欲之俗,则虽其技之未工,不即极乎卑污,而所与处者小人之人,所肖者小人之术,渐渍于为恶之利,日熟而见事之无不可为,有所未极而意不戢,达而之于败类,固其所不恤者也。其下也,乌有止也。是以择术必明,而守之必定。勿曰善不易为,而恶犹可悔也。

【元典】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

【诸儒注疏】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愚按: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

【理学讲评】为己,是欲得之子己。为人,是欲见知于人。孔子说:“古今人所学之事虽同,而其用心则异。古之学者,其从事于学问思辨,饬躬励行,若与今同与。然学问思辨,只为道未明也,而孜孜焉以明其道,饬躬励行,只为德未立也,而孜孜焉以进其德,所知者性分之固有,所为者职分之当然,惟求尽其在我而己,所以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其从事于学问思辨,饬躬励行,若与古同也。然学问思辨,未必其明道者如何,而汲汲焉欲见知于人;饬躬励行,未必其进德者如何,而汲汲焉欲求知于世。非矜炫以要名誉,则矫饰以媒爵禄,惟恐人之不知而已,所以说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虽专于务内,而有诸中者形诸外,其终自至于成物。为人者虽心在务外,而虚誉隆者实德病,其终并至于丧己。学者不可不知省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欲进今人而效古人之志业,学而已矣,而不谓学之亦成乎今而异乎古也。诵习之文,言行之迹,不可信为义利公私之准也,亦问其所为者之何如耳。

古之学者,念己之有耳目,而必尽其聪明;己之有心思,而必致其明察;己为臣子,有不忍不事之君父;己为君子,有不容不治之野人;而恐率行吾意之未中乎理也。乃取效于先觉,以求惬于心之所安;是故敬业而乐群,惟恐其不及也。

今之学者,以利之所资,必藉人而始遂,名之所成,必待人而始着;君父亦邀名之地,功名原厚实之归;而见当世所尚之相许以文也,乃问业于师友,以求合乎时之所贵;是故从师而问道,不恤其劳焉。呜呼!为人也,而何以学为也?学而且以为人乎哉?其情变,其志移,至于学而尤远于古人,抑将何以救之哉?

【元典】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译文】蘧伯玉派使者访问孔子。

【诸儒注疏】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居卫,尝主于其家;既而反鲁,故伯玉使人来也。

【元典】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曰:“使乎!使乎!”

【译文】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蘧先生最近在做什么?”答:“他想减少错误,但没做到。”使者出去后,孔子说:“好个使者!好个使者!”

【诸儒注疏】“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夫子”,指伯玉也。言其但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按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着,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也。

【理学讲评】蘧伯玉,是卫之贤大夫,名瑗。使是差人。昔孔子尝至卫,主子卫大夫蘧伯玉之家,既而反鲁,伯玉差人来问侯孔子。孔子敬其主以及其使,物命之坐而问之。说道:“尔夫子近日在家干些甚事?”使者对说:“人不能无过,而贵于能寡。我主人之心时常战战兢兢,省事克己,欲其言皆顺理而寡尤,行皆合宜而寡悔。但人欲难子净尽,天理难于纯全,恒以为学问功疏,末免于有过,此则我主人之所为也。”使者之言虽愈自卑约,而伯玉好学力行之美,自有难掩者,盖亦善为说辞者矣。故夫子于其既出而称之说道:“斯人也,其真可谓使者乎,其真可谓使者乎!”重言而叹美之,盖亦以彰蘧伯玉之贤也。大抵天下之义理无穷,人心之出入无定,故寡过未能,非使者为伯玉谦词,乃真实语也。尧、舜、禹之授受,以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成汤之检身若不及,文王之望道而未之见。古之圣贤未有不以此存心而成德者,善学者宜加意焉。

【心学讲评】人终日于过而不自省也。苟免于过,而即自矜,既已迷而不知复矣,而为之下者又从而导谀之,是以大惑终身而不解。夫子于卫交蘧伯玉,以道相成久矣。其使人于孔子,岂寻常致问之仪哉!所使者为家人乎,为弟子乎,必伯玉之所见为可使者。夫子与之坐而问焉,礼也。曰:“夫子何为?”问其莅官之政乎?问其退修之学乎?为使者未易对也。而使者曰:“夫子非能有所为也,而未尝不欲有所为也。其不能无所为也,则正不敢轻于为也。窃见其不容已于言焉,而不敢遽言焉;其不容已于行焉,而不敢遽行焉;审之于进退默语之间,慎之于出身加民之际。夫子谓如是而可以寡过矣。吾党信之,亦谓可以寡过矣。已而夫子之自责无已也,则又未尝不悔其道之未尽,人己之未得,而二三子亦觉夫子之所以为夫子者未尽也。凡夫子终日之为,皆此之为皇皇耳。”

于是礼成而使者出,夫子穗之曰:若斯使者,其能尽使之道乎!其不愧为君子之使乎!与闻君子之学,是以知君子之心;不侈美以张君子之能,正曲体以尽君子之美。其上不骄者,故其下不谀,是可以助伯玉而同于道者乎!而伯玉之门多沉潜之士,亦可尚矣。呜呼!此夫子所以乐交伯玉也。

古人无奴,即有给赐罪人者,亦不使之将命。此使者,乃子华使齐之类。

【元典】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元典】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

【诸儒注疏】此《艮卦》之象辞也。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而类记之也。

范氏曰:“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理学讲评】位,是职位。这一句是《易经》中《艮卦》的象词。曾子尝称述之说道:“凡人之居位,虽有大小尊卑之不同,莫不各有当尽之职。若舍其本职,而出位妄想,则在己为旷职,而于人为侵宫矣。君子则身之所居在是,心之所想亦在是,凡夙夜之所图虑者,惟求以尽其本分所当为之事。如居乎仓库之位,则思以审会计,明出纳,而尽乎理财之职;如居乎军旅之任,则思以勤训练,饬军令,以尽乎诘戎之职,初未尝越位而有所思也。如是,则众职毕举,而庶务咸理矣。”

【心学讲评】君子读《艮》之象辞,而以为慎思之则也,乃称之曰:君子之存诸心者,于道无所不涵,致其知者,于理无所不穷。而当其用思,则有异焉。思者,就事而察其理之谓也。若是,则所思之事即其位,而所处之位乃其可用吾思者也。位之中有得有失,有常有变,深入而备体之,恐不尽其理也,则有研几精义之无可略者矣。若位之外,存亡者天也,顺逆者人也,古今者时也。他日之或然,今日思之,则适以乱当前之所守;他人之未得,而代为思之,则不念在我之已疏。君子于此,不侈其博闻多知之长,勿逞其泛应旁通之力,故在己尽而于物不矜。理得于己,而抑又何求哉?此艮止之学,君子用之以治思也。

【元典】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到而没做到很可耻。”

【诸儒注疏】“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余之词。

【理学讲评】耻,是羞耻。孔子说:“人之言行贵于相顾。若喜为高论,轻肆大言,而考其所行未能如是,则为言过其行。究其归,不过便佞小人而已,故君子耻之。以是为耻,则勉不足而谨有余者,自不容不至矣。”

【心学讲评】子曰:君子之存心,于言行见之矣。苟不以心制其言,则言苟无悖于道,可以惟吾言而无所愧;苟不以心笃于行,则行苟有功可见,可以如是以行而姑且止。君子之存心也则不然,以为言节无愧也,而吾之幸而闻道也,非欲以示人也。终日学之,而一言尽之,将谓我为知,而所不知者更多也。吾之知止于是,而遂以表章至道乎?故如有所歉于天焉,若有所馁于人焉,诚耻之也。审于无可耻而后发,而言乃为经矣。行即有成矣,而道之难于克尽也,见为尽而犹不尽也。功之所就,即过之所伏,将谓可以自信,而所难信者正多也。虽若见为无可加,而更进焉,则又有得矣。故古人有姑舍者焉,天道有难凭者焉,必过之也。极于无可过,而后行以成焉,而行乃无憾矣。

盖惟不于言见言,而以反求自省之心,持之于出口之际;不于行见行,而以求至于道之心,奋之于躬修之时。君子之存心有如此者。人勿轻于言行哉!

【元典】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泰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译文】孔子说:“君子的三种品德我没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诸儒注疏】自责以勉人也。

【元典】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是在说自己呢。”

【诸儒注疏】“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

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智为先。散夫子之言,瑛序有不同者以此。”

【理学讲评】忧,是忧虑。惑,是疑惑。惧,是恐惧。自道,是自家说自家的事,言道其实也。昔孔子以至圣之德,而常怀望道未见之心。说道:“君子之道有三件,反之于我,一件也不能。三者何?曰仁、曰智、曰勇是也。仁则心德浑全,而私欲净尽,凡穷通得丧,皆不足以蔽其心,故不忧;智则心体虚明,而思虑详审,凡是非邪正,皆不足以蔽其心,故不惑;勇则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之决大疑,任大事,自勇往直前,而无足以动其心,故不惧。此三者,皆君子之全德,而我之所未能者也。”夫孔子道全德备,其于三者,皆已各造其极而时出之,岂复有所未能者乎?故子贡闻其言而叹说:“此乃夫子自言其实有者如是耳。”而乃以为未能,盖圣不自圣之心也,大抵圣人深见义理之无穷,其自视常以为不足,故圣而益圣。有志于希圣者,当知所惕励矣。

【心学讲评】圣人之所必不可及者,惟心与道合而无间。道无可息之时,故圣人无可息之心。天下至变之境,道皆行乎其中,则圣人以其心与周流,而恒觉道之未易。夫天下有能如是以居心者乎?则非圣人而如是乎?故其自言也,恒见不足,而非但以谦受益也。呜呼!圣人且如是,而人之自言也,何其易也!

夫子体诚仁诚智诚勇之天德,而历乎可忧可惑可惧之境,以从容中道焉,乃以为此非易也,而曰:君子之道,有所从人以致尽乎己,斯有所出之以应天下。因其性之所近,而致其克尽之功,所道者有三也。道之也已精已熟,则用之也不劳。乃我之泛应乎世而允协乎心者,惟日孜孜焉而未能也。夫君子于得丧之不忧也,有所道以忘忧也;安恬静而养之以纯粹,无土不安,故不忧也。君子于是非之不惑也,有所道以辨惑也,宣聪明而广之以察识,无几不审,故不惑也。君子于凶危之不惧也,有所道以免惧也,秉刚直而配之以道义,无理不伸,故不惧也。各极其一,而君子之行成,兼体其全,而君子之德备。我于三者不无勉焉,而何天下之忧、惑、惧相因而日至,而吾之仁、智、勇见为可用,而恒难不敢自信也?而我其能自已乎?

于是子贡见道之无穷,而窥夫子不息之!心,乃曰:三者之难能,诚难能也,而非夫子之难也;乃非夫子之难能,而夫子自见为难之心,则自言固如此也。自人言之,夫子之乐,年可忘而遇可一,仁无不安矣;夫子之明,天不违而人不过,智无不昭矣;夫子之威,道常伸而义必正,勇极乎大矣。而夫子之自道,则若忧、惑、惧之有其可忘,而更有不可忘者存;仁、智、勇之已极其至,而更有其至者在。圣之不自圣,唯圣而必不自圣也。夫子且然,而况学者哉!

夫子之自言者,不息之心,而子贡之知圣也,知其不息之诚。圣人诚不可学而至矣,而人皆有心,则皆可有不息之用。得一善而自足者,岂其心之果足哉?则人固有作圣之能,而无如其自弃之心何也!

“道者三”,非之道三也。仁、智、勇是德,不是道。此“道”字解作“由”也,由之以成德也。“自道也”,只是自言如此意。

【元典】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子贡诽谤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这个闲工夫。”

【诸儒注疏】“方”,比也。“乎哉”,疑辞。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

谢氏曰:“圣人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

【理学讲评】方,是比方。子贡平日好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此虽穷理之一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自治之功疏矣,故孔子反言以警之说:“赐也其贤乎哉?盖惟贤者,自家学问工夫极其精密,乃可以其余力而较量他人。若我则以义理无穷,工夫未到,日孜孜焉惟以进德修业,迁善改过为事,方自治之不暇,而何暇于方人哉?”夫方人之事,在圣人犹以为未暇,况学者乎?孔子言此,其所以警子贡者,至深切矣。

【心学讲评】君子之为学,求诸己,而自顾所居者何等也。即出而见天下人品之不齐,于贤者引以自愧,不肖者取以自鉴,好恶在心,而不易出诸口。若甄别人品而高下之,惟有铨选之职者弗获已焉。而子贡取人而方之,以类相从,以等相差,何为者也?子曰:夫修己已尽,而治人之道行焉,则或可以方人矣,惟其贤也。天下之贤莫己若矣,其高卑清浊不能出我之范围,而因以宰制之。赐也,而贤乎哉?若以我自思,则我之所志者何如乎?我之所就者何如乎?拟我于人,而我何以自处?拟人于人,而且忘乎我。惟日孳孳焉以自求,惟日孳孳焉以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也,固不暇及于人之长短也。不暇者,圣人不息之心,而好恶之理求全于己者,诚不易也。故孔子作《春秋》,论而不议,圣人之诚于此见矣。非子贡之所能及也。

【元典】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诸儒注疏】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文小异者,屡言而各出也。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则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诗品菜根谭

    诗品菜根谭

    《菜根谭》可谓是一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旷世奇书。《诗品菜根谭》是知名教育家马云鹏老先生在品读《菜根谭》时,本着“从其意,就其辞,轻其吟,饶其趣”的原则,边读边品,边品边吟,边吟边写,锤炼而成。诗均以古风形式,多为五言、七言,有古绝、古律、古排等等。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血煞魔神

    血煞魔神

    一个本是废物,注定在三叔保护下安享太平的少爷在族人的陷害下送进前线突袭队,而他的命运因此而改变。神奇心脏的觉醒,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惊喜。美女?权利?还是财富?呵呵……“只要给我兽血,我便能撬动整个世界。”陆天翔蹲茅坑实在憋不住,又来一坨,“哎哟,先让我解决人生大事再说。那龙血真上火,不行,下次要尝尝疾风鹰的血,听说那货能目极千里,嘿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媚日情结

    媚日情结

    一次江边救人未遂,却再见十年故友。一次拉人逃命,却能再识救命恩人。是生命的离开让她知道十年友人的真实作为,是失望之后他的安慰让她明白世间需要正能量,是绝望给她黑暗,也是心爱的他别离后的渺茫带给自己痛彻心扉的遍体鳞伤!她,要坚强!要反击!最终孤身站上高层却只有冷风吹动长裙的凄凉……,世界没有给过她什么,她只为保住、守候住他的一切,帮助他带光明给黑暗里的人!是信仰和坚强陪伴冷风中孤单成影的她……
  • 仙神诀

    仙神诀

    他来到这里,是想让死去的人改变想法。命运让他背上沉重的枷锁,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而阴险狡诈之人,将他送入一个个杀人游戏之中。他既要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身份,还要识破那黑夜下的阴谋,并要学会运用谋略,战胜那一个个强大的敌人。这里,没有一击必胜的招式,也没有摧枯拉朽的光环,有的只是天地无常,枭雄自当扭转乾坤!这是一本为数不多的悬疑类玄幻小说,杂有搞笑/战争/爱情等许许多多的元素,请您慢慢品鉴。
  • 守望命运

    守望命运

    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没有雄厚的背景,也没有无可匹敌的学习成绩,甚至在父母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弄得像单亲家庭一样。天大的幸运降临,使他拥有了看似无上的权利。命运弄人还是命中注定?一步一步走下去吧。
  • 《奈何宝宝太强大》

    《奈何宝宝太强大》

    6年前她强了他,一届神偷销声匿迹。6年后两个小神偷问世,和爹地过大招。
  • 星际逆袭指南

    星际逆袭指南

    孤儿奴隶,被囚求生......她握着一手烂牌,慢慢地打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一趟,王者征途。
  • 全球最坑爹考卷大集锦

    全球最坑爹考卷大集锦

    网络爱好者二师兄花费两年心血搜集而成的另类考题,内容包含“报复性汉语六级考试”“暴强三国人名英文翻译”“班主任雷人语录”“华尔街犀利面试”“网民行政能力全国统考”“世界杯女球迷专业鉴定”“当考试遭遇三国杀”“武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好男友八级评测”等九个专题,涉及语文、英语、体育、生物、求职、格斗等九类技能,再加番外“作弊指南”,在思考中爆笑,在爆笑中长见识。
  • 言灵神域

    言灵神域

    言灵神域是我的新作品哦,希望大家喜欢!里面有各种角色,主角团队将会一步步攀上巅峰
  • 秘树之巅

    秘树之巅

    诸天之中,神魔最强;人族虽弱,志如顽石;世代抵抗,绝不为奴……这是一个名叫“石头”的任性少年,成长,成熟,守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