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22

第122章 论语卫灵公篇(1)

【元典】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之法,孔子说:“礼仪方面的事,我还懂一点;用兵打仗的事,我没学过。”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诸儒注疏】“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

【理学讲评】陈,是军师行伍之列。俎豆,是礼器。昔卫灵公好勇而无道,故以战阵之事问于孔子。孔子对说:“吾自幼学礼,凡俎豆礼文之事,陈设祭飨之仪,盖尝闻其说矣;若夫军旅之事,则固未之学也。既未尝学,则岂敢妄对乎?”夫以孔子之圣,文事武备,孰非其所优为者?但灵公所问,乃军师行伍之列,攻杀击刺之方,此不过武夫战士之事耳,岂足以尽圣人之蕴乎?舍其大而究其小,其不足与有为可知矣。故孔子不对,而明日遂行。所谓见而作,可以速则速者也。

【元典】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粮时,跟随的学生都饿得走不动路。

【诸儒注疏】孔子去卫适陈。“兴”,起也。

【元典】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子路埋怨地说:“君子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穷,但穷不失志;小人一旦穷了,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了。”

【诸儒注疏】何氏曰:“滥,溢也。言君子固有穷时,不若小人穷则放溢为非。”程子曰:“固穷者,固守其穷。”亦通。

愚谓: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亭,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理学讲评】兴,是起。愠,是含怒的意思。滥,是泛滥,言人之放溢为非,如水之泛滥而不止也。孔子既不对灵公之问,遂去卫适陈。至于陈国,粮食断绝,从者皆饥饿而病,莫能兴起。子路当此穷困之时,不胜愠怒之意,见于颜色,问说:“君子之人,宜乎为天所佑,为人所助,不当得穷者也,乃亦有时而穷困若此乎?”孔子说:“穷通得丧,系乎所遇。有不在我者,君子安能自必乎?盖亦有穷时也,但君子处穷,则能固守其穷,确然以义命自安,而其志不少移夺;若小人一遇困穷,则自放于礼法之外,而无所不至矣。然则今日之穷,但当固守,而不至于滥焉可矣,何必怨尤乎哉?”夫观圣贤之所遭如此,则春秋之世可知矣!

【心学讲评】圣人之去就,一裁之以道,而在己之穷通,绝不以置于心。道未可去,不先焉;道在必去,不后焉。以是穷而无闷焉,此亦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之一验也。

孔子在卫,有际可之仕,非以其交际也,以其能交乎我也,则庶几知吾之学而听吾之教也。乃卫灵公以陈问,以孔子为可与言陈者乎,是其不足与有言决矣。夫子不屑与言黩武之不可以为国也,而但自言曰:“道不同则学异。吾所学者,俎豆之事,以绥鬼神,以礼宾客,以崇退让,以将爱敬,则闻之矣。若夫军旅之事,为力,为诈,为克敌致胜之术,有学之者,而吾未之及也,何以对君哉!”拒之峻而不与深言,决于弃卫矣。决于弃卫而无疑,不他计也。明日遂行,道之宜速者也,道速则速。

南将之楚,而昵于陈,上下无交而绝粮,从者馁病而莫能起行。夫子固不念及于此,而适如此;先不计及于穷通,事虽变,而圣人视之则常也。子路愠见曰:“虑不早而及于困者,非君子之道也,夫君子而亦有穷乎?”子曰:“尔何患哉!夫穷,命也。人之所不免者也。君子自有其不犹人者,而此亦犹夫人耳。人固有穷,而君子亦何能免于穷乎?惟所以处之者,则异于小人也。小人以穷为患,惟其不见有道也,于是未穷之时,因而早为不穷之计。然而命不可以人为,则亦有穷之时。于斯时也,求所以济其穷者,其心靡焉,其气溢焉,则其行将有淫放而不知所底者焉,斯滥矣。君子不计谋于先,不怀忧于后,于其穷也,即以穷处之,而何病焉!”圣人于此,非执高节、非尚澹忘也,因乎不得不穷而安其土也。使筹度于穷之计,则去卫不速,与道有间矣。圣人纯乎道则纯乎天,前无所疑而后无所闷,有如是夫!

【元典】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译文】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学得多才记得住的吗?”【诸儒注疏】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

【元典】对曰:“然。非与?”【译文】“对,难道不是吗?”

【诸儒注疏】方信而忽疑,盖其积学功至,而亦将有得也。

【元典】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不是,我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诸儒注疏】说见第四篇。然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也。

谢氏曰:“圣人之道大矣,人不能遍观而尽识,宜其以为多学而识之也。然圣人岂务博者哉!如天之于众形,匪物物刻而凋之也。故曰:‘予一以贯之。’‘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尹氏曰:“孔子之于曾子,不待其问而直告之以此,曾子复深喻之曰‘唯’。若子贡则行发其疑而后告之,而子贡终亦不能如曾子之‘唯’也。二子所学之浅深,于此可见。”愚按:夫子之于子贡,屡有以发之,而他人不与焉,则颜、曾以下诸子所学之浅深,又可见矣。

【理学讲评】识字,解做记字。贯,是通。子贡之学,多而能识,而于道之本原处,尚未能悟,故孔子呼其名而告之说:“赐也,汝见我于天下事物之理,无所不知,岂以我为件件究究,事事学习而记识于心,故能如此乎?”子贡对说:“事物之理,不学则不能知。夫子之多知,故必由于多学也。”既而又忽疑说:“事物之理无穷,夫子虽好学,亦岂能一一而周知?”意者别有简易切要之方,无事于多学而识之者欤?盖子贡学将有得,故方信而忽疑也。孔子乃晓之说:“我非多学而识者也。盖天下义理,虽散见于事物之中,而实统具于吾心。吾惟涵养此心,使虚灵之体不为物欲所蔽,则事至而明觉,物来而顺应,自然触处洞然,无所疑惑。譬之镜体清明,则虽妍万状,自照见之而无遗;权衡平审,则虽轻重万殊,自称量之而不爽。盖一以贯之者也。若欲一一多学而识之,则事理无穷,而闻见有限,用力愈劳,而去道愈远矣,岂吾之所为学者哉?”按一贯之旨,即尧舜以来相传心法,非子贡学将有得,孔子亦未遽以语之也。学圣人者,宜究心焉。

【心学讲评】圣人之知,于物无不尽其理,于事无不悉其宜,察古今之损益而酌其中,审天下之是非而通其变。子贡博而能通,足以知夫子之能无不知矣。夫子虑其循名迹而遗其实也,广闻见而略于心也,乃诘之曰:“赐也,女既已知吾之有知矣。夫知,有详有略,有存有忘。详则知之悉,存则知之审。人之求知,未有不由是道者。故非多学则不能多知,非识则不能必知。女将以吾之于知,亦不能舍是而求之者与?”子贡曰:“赐见夫子之学不厌也,是夫子之识以默也。得于陛者明,而克胜其多;敏于学者深,而不忘其识;是求知之道也,而夫子岂独不然?由今思之,由夫子之言而疑焉。为所学者虽多,而所学之外尚有不胜其多者,何以至夫子而皆备无余?当其识也不忘,而临事物之至则又忘之,何以至夫子而皆遇其素?则非多学与?非识与?夫子自有所以知者在与?”

子乃决言之以定其志,深言之以启其悟,而曰:“非也。吾学之未尝不多,所学未尝不识。乃名象具,而所以为名象者不知,则守其已成而疑其未着;情事悉,而所以治情治事者不知,则可以应物而不可以获心。然则知非以学识得,而吾之非恃乎此,明矣。天下之理本于天,而天本至一而无间;吾之有知生于心,而心本至一而无杂。物有不可尽,而尽心以尽物者,统此一念之存;事有不可推,而推心以推事者,率此一情之发。耳目之聪明,何以尽之?其尽之者,耳目听命于一致之灵;古今之常变,何以推之?其推之者,古今惟此一诚之着。故于此而通焉,于彼而通焉,极乎不可测不可穷之数而通焉。所学者所识者皆通其故,即所未学者所不识者暗合其符,无不可贯也,贯之而皆有曲畅旁通之得也。予之知,以此而已矣赐也其尚知之乎!”

夫子之所谓一者,未尝言之,而但言一,即已尽矣。至大者一也,无与为偶,无出其外者也。盖天之全理在人之一心,人心之所涵乃为物理之所当知。若心之所不能至,则亦无其理矣。心之体在,尽之而体全;心之用在,推之而用显。故与曾子言者,知行不同,而实则一也。此所以为圣门传心之要与!

【元典】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理解道德的人太少了。”

【诸儒注疏】由,呼子路之名而告之也。德,谓义理之得于己者;非己有之,不能知其意味之实也。

自第一章至此,疑皆一时之言,此章盖为“愠见”发也。

【理学讲评】孔子呼子路之名而告之说:“义理之得于心者谓之德,非实有是德者,不能知其意味之真也。若人而至于知德,则性分之乐,充然自足。倘来之遇,何所加损。凡小而是非毁誉,大而用舍行藏,极而死生祸福,皆无足以动其中矣。顾今之人,能知德者几何人哉!”夫子此言,盖为子路愠见而发,所以深警之,使其勉进于德也。

【心学讲评】夫子以子路有高明之姿,而求于心者未至也,乃呼而告之曰:道着于天下,苟即事物而察之,未有终不能知者也。乃欲道之实践于躬,而心喻其所以必然之理,以据之而自信,则存乎德矣。偶然而为之,偶然而合焉,非德也。信心而出之,信心而无道焉,则自谓德而非德也。惟知德者躬行之而熟悉其条理,知其必出于此,而后于心无歉也,于理无疑也。引而伸之,而变化皆不出乎此也。由试以此而验今之学者,其辨是非之略于微茫,审存去之心于一时,能知此者,不亦鲜乎!盖徇道于迹,而任心以情,其自谓中道而终与己不相亲者,则学未笃而心之疏也。由其可以自限乎?

【元典】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不发号施令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不过是庄严地坐走宝座上而已。”

【诸儒注疏】“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独称舜者,绍尧之后,而又得人以任众职,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恭己者,圣人敬德之容。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

【理学讲评】孔子说:“自古帝王以盛德而致至治者多矣。然或开创而前无所承,则不能无经始之劳;或主圣而臣莫能及,则不能得任人之逸;是皆未免于有为也。若夫躬修玄默,密运化机,不待有所作为,而天下自治者,其惟虞舜之为君也与?盖舜之前有尧,凡经纶一创之事,尧固已先为之。舜承其后,不过遵守成法而已,下又得禹、稷、契、皋陶、伯益诸臣,以为之辅。凡亮土熙载之事,诸臣皆已代为之,舜居其上,不过询事考成而已。以今考之,舜果何所为哉?但见其垂衣拱手,端居南面,穆穆然着其敬德之容而已。”而当其时,庶绩咸熙,万邦自宁,后世称极治者必归之有虞焉。所以说无为而治者,惟舜为然也,然无为者,有虞之治,而无逸者,圣人之心。故书之称舜,不曰无怠无荒,则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盖无逸者,正所以成其无为也,不然,而肆然民上,漫不经心,何以有从欲风动之治哉?善法舜者,尚于其敬德任贤求之。

【心学讲评】夫子曰:古之治天下者不一,而君德之修于躬,君道之正于上,一也。帝王改姓受命,成一代之治,则必有所创制立法,以与天下维新,而建久安长治之统。乃有一乎因而无革,专任人而不任法,无所为而天下昭明者,考之于古,其惟舜乎!由今想之,夫舜岂有意于无为哉?钦若吴天,平章百姓之事,尧为之而泽未斩也。治水土、敷刑教之事,九官十二牧为之而功各着也。舜虽欲为之,何为也哉?若其所以绍尧而表率群工者,惟尽君德于己,精一之戒凛于中,而端敬之容型于外,恭己也,以立治之本,守君道于斧最,听群后之政,求万民之安,正南面也,以尽君道之用;则尧典即其典,而禹、皋之谟即其谟,斯以率由成宪,而天下已治矣。夫何必更创法制,以别见一代之规哉!恭而正者,百王不易之治源;有为有不为者,因时而行之妙用。论治者,可以知所先后矣。“为”字自制作立法言,非老、庄之清静也。“恭己”是修身,“正南面”是用人行政,原非为也。与《注》有别。

【元典】

子张问行。

【译文】子张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诸儒注疏】犹“问达”之意也。

【元典】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译文】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为要诚实,即使到了偏远地区,也能事业顺利;否则,即使在繁华都市,能顺利吗?”【诸儒注疏】子张意在得行于外,故夫子反于身而言之,犹答“干禄”、“问达”之意也。“笃”,厚也。“蛮”,南蛮。“貊”,北狄。二千五百家为“州”。

【理学讲评】行,是所行通利。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子张问于孔子说:“人必何如,然后能使己之所行,无往而不通利乎!”孔子说:“至诚乃能感人,君子求诸在己,如使所言者忠诚信实,而绝无虚诞之辞;所行者笃厚敬谨,而不为浅躁之行。似这等诚实无伪的人,自然见者敬爱,闻者向慕,虽南蛮北貊之邦,亦将通行而无碍矣,而况其近者乎!若使言不忠信,而徒务口给以御人;行不笃敬,而徒为饰貌以相与。似这等虚诈不实的人,必然动则招尤,言则启侮,虽州里乡党之近,亦将阻碍而难行矣,而况其远者乎!行之利与不利,惟视其主之诚与不诚而已。”

【元典】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译文】站立的时候,忠信诚实这几个字好象就矗立眼前;坐车的时候,这几个字好象就贴在车窗上。这样到哪都会畅通无阻。

【诸儒注疏】“其”者,指忠信、笃敬而言。“参”读如“毋往参焉”之参,言与我相参也。“衡”,辊也。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随其所在,常若有见,虽欲顷刻离之而不可得,然后一言一行自然不离于忠信、笃敬,而蛮貊可行也。

【元典】子张书诸绅。【译文】子张将这话写在腰带上。【诸儒注疏】“绅”,大带之垂者。书之,欲其不忘也。程子曰:“学要鞭辟近里,着己而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言忠信,行笃敬’,

‘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即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理学讲评】参是参对,倚是倚靠。车轭叫做衡。绅是大带之垂者。孔子又告子张说:“感人以诚,固无有不动者。然这存诚工夫,不可少有间断。少有间断,则虚伪杂之,亦终不可行也。必须念念在此,而无顷刻之间。站立则见忠信笃敬之理,参对在我面前,在舆则见忠信笃敬之理,倚靠在那衡上,这等样念兹在兹,无少间断,然后所言者,句句都是忠信,所行者,事事都是笃敬,而州里蛮貊皆可行也。”盖子张务外,而不能有恒,故夫子勉之如此,于是子张即以夫子之言,书定于大带之上,盖欲常接于目而警于心,亦可谓能佩服圣人之教矣。按此章之言,不独学者切己之事,在人君尤宜致谨,人君一言失,则天下议之;一行失,则天下背之,甚则怨之詈之。非细故也,诚能忠信笃敬,则所谓至诚与天地参者,亦不外此,而况于人乎,所以说王道本于诚意。

同类推荐
  •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典藏版)

    《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与儒、释、禅等学术流派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士人修身应世必读之书,其中尤以《内篇》七篇因严密的思想体系和恣肆的文风向来为人所称。历代有关《庄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缕不绝。南怀瑾先生以融贯中西的学术视野及其通透灵动的人生感悟,上下古今,广征博引中国各类典籍,并参照西方宗教思想,撰成《庄子諵譁》一书,对《庄子》内篇进行了逐句讲解。全书透过《庄子》看似突兀跳荡的行文,为我们展示了其中清晰的内在思想脉络,是当下读者了解《庄子》的优良读本。
  •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随笔之一,也是在国内最负盛名的作品,其读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在文字之间体现了叔本华的人生观。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热门推荐
  • 80后在警营

    80后在警营

    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一个80后的孩子,从青年到战士的转变,以普通一兵的视角,讲发生在他身上真实的故事,故事轻松诙谐,记录了这代人在部队的生活.使大家看到一个士兵眼力的部队和对部队的感情以及怀念.
  • 武动星域

    武动星域

    星辰大陆,九天星辰无数,武者只有勾动九天星魂才能够突破境界。清风镇一名少年,天生无法勾动星魂。凭借逆天气运,成就星域战神。
  •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这是作者十余年来在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亲历的养马故事,这是作者30多万字日记及观察记录整理而成的曲折心路和野马家族的悲欢离合,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戏说忠义水浒

    戏说忠义水浒

    这是一本简单诙谐的书,无声的单口相声。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在那一年

    爱在那一年

    那一年安心雅背着父母偷偷跑到泰国旅行,碰到了这一生都不想碰到的人--------------你好我叫安心雅是中国人请问你会说中文吗此时安心雅满脸紧张却又调皮的笑脸问道我也是中国人这个冷酷的男人回答道我还以为你是人妖呢呵呵只见某人满脸的黑线随后的发展就是安心雅你以为你能逃吗你错了我没有想过逃,面对着悬崖后的大海,安心雅纵身一跃再见面无视五年后,她回来了却不是那个她,她叫冷馨
  • 静辰独奏:无法独奏的爱情

    静辰独奏:无法独奏的爱情

    他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富帅,富二代;但却家道衰败他成为了维也纳乐团第一个华人首席小提琴手;却在第一次作为首席演奏结束后,离开了维也纳乐团他只为寻找自己的爱人他从落魄走向辉煌他打造了自己的商业集团但是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小提琴财富并不等于爱情财富能带给他的东西只有自己懂得
  • 星辉是你

    星辉是你

    屏幕里的一张小脸红扑扑的,正笑盈盈的看着他,唇红齿白,眼里像是盛满耀眼星辉。“你有想过成为什么样的人吗?“沈怀瑾看着已经微醺的她,眼里满是化不开的宠溺:“你的人。““啊?你刚说什么?”沈怀瑾笑着摇摇头......那一年,她就这样住进了他的心中......日出日落,寒来暑往,很多人聚了又散,可怀瑾握瑜兮,此生不负你。校园到娱乐圈再到婚纱,你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