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21

第121章 论语宪问篇(10)

夫所谓思食思寝者,思其理乎?则理之当豫立,而不待事至以困跲也,固也。若云心在是而以应其事之谓思,则夫寝食者,亦何所容其思?岂将以求安求饱邪?夫子不食不寝以思,然则当食当寝,而所未睹未闻之事理为君子之所经纶者,多矣。

知此,则唯南轩“时、地”之说为得之。然所谓地者,亦自有分地者而言也。所谓时者,亦自时有所任而言也。出位以思,则适以弛时、地中之当思者耳。若为君而不思臣道,则何以知人而任之?为臣而不思君道,则何以引君当道而格其非?《易》言“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亦但谓内不顾己私,外不求人之知我助我而已。若拘分时地,而置天下古今之理于不思,则岂君子之学哉?故此“位”字,必如范氏之以职言而后显。徒为深妙,则不陷入释氏“行住坐卧”之说者,鲜矣。

“过”字,唯朱子引《易》小过象传之言为当。双峰、厚斋乃谓欲使行过其言,因而有“说七分而行十分”之鄙论。使然,则“善言德行”者之行为倍难,而期期艾艾之夫,苟欲自过其言,亦甚易矣。

双峰错处,只煞将中庸、过、不及,作一块疑团,遂尔周章遮避。今求行之过者,至于不惮死而止矣。乃匹夫匹妇之自经,疑若过也,要其实,大概是下梢头,气萧索而神昏瞀,收煞不下,无已而为此耳。若仁人之杀身成仁,峥嵘猛烈,则唯其过也,是以仁也。故成仁者,亦仅免于不及,而匹夫匹妇之非能过也。夫至于死而且多失之不及,而不患其过,而况其力之所得为与事之所当尽者哉?

朱子于“耻”下一“意”字,于“过”下一“意”字,贴补有实味。当其慎言敏行之心,必如此而后得耳。及至言之已出,则危论昌谈,固不嚅嚅嗫嗫,如《易》之所谓“其辞惭”者;行之已成,则亦恰与理及,而又未尝过也。尽古今人,无有能过其行者,而亦何必以太过为防!

鲍焦、申屠狄似过矣,乃过于求人,而不能过于求己。君子之过其行,求己者也。“小人求诸人”,求诸人者,皆小人之属。故焦、狄之死,直与匹夫匹妇之自经等。匹夫匹妇之自经,有不因怨忿于人而决裂者乎?于己之不及,不肯自求者多矣。

微生亩,看来亦老、庄之徒。老子曰“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看得道理直恁高峻,才近人情即亏道体。故庄子以胪传发冢为儒诮。自家识得,更不须细碎与人说,一有辨论,则是非失其固然而为佞矣。其意只直待解人自会。若人之不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者,则置之可也。

即此是他固执不通处。将者道理,死拿定作一处,而视天下无可喻者。其离人以立于独,既已贱视生人之同得,而删抹半截道理,孤寻向上去,直将现前充塞之全体、大用,一概以是非之无定而割之。故其言曰:“子之依依然与不知者言道,而删定述作,以辨是非于不已,则无有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徒资口给者乎?”熟绎本文,意自如此。新安以立身待人言之,亦谓此也。

双峰但从仕隐上说,于亩语中作一曲折,云“丘何为是栖栖者与!夫栖栖者必佞,而无乃为佞乎”!殊失本文之旨。而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则以辨其务通理而非,乱是非其言正相登折。如双峰解之,则此二语亦多扦格。集注记微生为隐者,则以名不见于史策,而释其为人之生平,初非谓其欲率孔子以隐也。

“不怨天,不尤人”,如何“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妙”?此处最难见得。故朱子又有“及其上达而与天为一焉,则又有非人之所及知者”一解。乃此语不可混看。“及其上达”,自言上达之所至;“与天为一”,则以赞不怨不尤之妙也。

不怨不尤,非忘情之谓。集注“反己自修”,是顺夫子之言,那下着实说。“与天为一”,则推夫子之言而观其深。“反己自修”者,下言之也。“与天为一”,上言之也。上下分,而合辙者一也。非圣人之始而“反已自修”,继而“与天为一”也。“反己自修”,用其功与学者等,而反圣人之己,修圣人之修,则有“与天为一”之实焉。

胡氏《春秋传》云“于土皆安而无所避也,于我皆真而无所妄也”,只此是“反己自修”,只此是“与天合一”。若未及于圣人者,反己而未尽己之量,自修而未造修之极,有所偏见独得,则必有所独是;有所独是,则有所独非;有私是非,则有私得失。天下之故万变,撞他学术不着,而无余地以自处,则怨尤之所必起。藉令不怨不尤焉,而其所以自命者失矣。如屈原不作《离骚》,其忠孝亦无以自显。以此求之,夷、惠、孟子,俱所未免。“反己自修”而“与天为一”,即以“与天为一”者“反己自修”,非孔子无此大用,亦无此全体也。则固夫人思虑之所不至矣。

今举一端而言:如《春秋》一书,本孔子不得志于时之所作,后人读之,不敢不以为大经大法之宗,乃至乱臣贼子亦知惧焉。然求其疾恶忧乱之迹,慷慨动人于百世之下者,固不若屈氏之骚也。是以游、夏不能赞一辞,而后之传经者,且合且离,而无以见圣人之情。其体备于己,而上合天载者,世莫知也。圣人之言行,何一而不如此哉!

即此以思,岂不与天之生杀不以喜怒者一理。若雷动、风人,晴云、甘雨,则六子之用,有所欣而有所拒,感人固深,而要非易简之大德;唯其有独至,是以有独违也。呜呼,微矣!

只下学处有圣功在,到上达却用力不得。故朱子云“下学而不能上达者,只缘下学得不是当”。此说最分明。乃朱子抑有“忽然上达”之语,则愚所未安。若立个时节因缘,作迷悟关头,则已人释氏窠臼。朱子于《大学补传》,亦云“一旦豁然贯通焉”,“一旦”二字亦下得骤。想朱子生平,或有此一日,要未可以为据也。

孟子曰“是集义所生者”,一“生”字较精切不妄。循循者日生而已,豁然贯通,固不可为期也。曰“一旦”,则自知其期矣。自知为贯通之“一旦”,恐此“一旦”者,未即合辙。“下学而上达”,一“而”字说得顺易从容。云“一旦”,云“忽然”,则有极难极速之意,且如悬之解,而不谓之达矣。“忽然上达”,既与下学打作两片,上达以后便可一切无事,正释氏“砖子敲门,门忽开而砖无用”之旨。释氏以顿灭为悟,故其教有然者。圣人“反己自修”而“与天为一”,步步是实,盈科而进,岂其然哉!故曰天积众阳以自刚,天之不已,圣人之纯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圣人之上达,不得一旦忽然也,明矣。

朱子“也不须拣”一语,包括甚富。下文说“不是拣大底理会”,则亦偏指一端之不须拣者也。

学者之病,急于大而忘其小者固多,乃亦有于下,见下而不于上见下者,则亦未足以尽下学之量。如“坐如尸,立如齐”,此中便有“无不敬,俨若思”全副道理,达上“圣敬日跻”去,及早便须知得。然则人之所见为极难极大者,亦不撇下,待之他日,而且就其易知易得者埋头做去也。即此是下学,即此是“先难”。以其但为下学,若不足以上达,却须与一倍体认,到浃洽融贯处,即此是“先难”工夫。朱子抑云“撞着便与理会”一语,极好。有始有卒,不可分为两截也,何拣之有!

圣人有圣人之不怨尤,贤人有贤人之不怨尤;乃至天资淡泊和缓者,亦自有其不怨尤。居德既别,当境亦异。若疑其不待圣人而能,则总是未见圣人阶级在。如朱氏可传所云,此“圣人自道之辞”,素位之君子亦能之,则又何以云“知我者其天”也?

今且以当境言之。夫子摄行相事,乃至化成俗易,郈、费已堕,男女别途,一旦舍之而去齐,乃斯道兴衰、天下治乱、生民生死之一大关,却更有反己自修、安土合天之道以处此。是岂寻常“宠辱不惊”者可得施其恬淡之雅量哉?而奈何其易言之!

“辟地”以下,三言“其次”,以优劣论固不可,然云“其次”,则固必有次第差等矣。程子以为所遇不同。乃如夫子之时,天下之无道甚矣,岂犹有可不避之地哉?而圣人何以仅避言、色也?盖所云“次”者,就避之浅深而言也。“避世”,避之尤者也;“避地”以降,渐不欲避者也,志益平而心益苦矣。

磬之为声,古人以为乐节,故《诗》云“依我磬声”。其为响也,戛然而已,如后世之用拍板然,非有余韵可写深长之思,若琴瑟笙箫之足以传心也。荷蒉者虽达乐理,亦何能以此而见圣人之志哉?

磬无独击,必与众乐俱作。子击磬于卫者,盖与弟子修习雅乐,缘磬为乐节,夫子自击之,故专言击磬。荷蒉以谓礼乐者,先王治定功成以和神人者也,明王不作,礼乐固不兴矣,而犹修习此应世之文焉,则志虽深而不达于时矣。集注之说深妙,而不称其实。

但不忘天下,亦不可谓之难。集注“圣人心同天地”一段,是因此以赞圣人语,非实指出难处。故云“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无难”。“且言”二字转入本解。

庆源云“因时卷舒,与道消息”,所谓“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又云“济世之用,其出无穷”,所谓“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只此是实见得圣人难处。双峰但言知,新安但言心,俱未达圣意。知出处之不可偏,是见处自然见得大;心不能忘世而不隐,也是索性做去;圣人不以此二者为难也。

同类推荐
  •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本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本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规律、理性、精神等关键概念,对黑格尔与现代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质与思想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作者独立的见解,堪与西方学者进行对话。因此,本书对于推进我国黑格尔研究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大有裨益。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韩非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韩非子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管子的教育智慧

    管子的教育智慧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管子的教育智慧,品读古代教育智慧,镜鉴现代教育实践。管仲的治国教化理论才发挥作用,齐国的事业从此步入了快车道。
热门推荐
  • 斗罗里的狂三

    斗罗里的狂三

    “想我告诉你父亲的消息?”面对唐三的请求,狂三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当然可以哟!不过……得叫我姐姐大人。”
  • 暮初之歌

    暮初之歌

    一个人究竟能有几次人生?我做过冷酷的刺客,也做过呆萌的道家小师妹,做过公主,种过田,也带过娃。背负家族使命,也为皇室操碎了心。且看一个小姑娘如何进行无缝穿插人设。
  • 天国之痒

    天国之痒

    太平天国(1850—1864)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幕大剧,短短十余年,神州为之摇撼,众生为之沮抑。它是中国农民起义史的终点,却又逾越了农民起义的一贯特征,而结合了近代的各种因素。它呈现的形态特别值得研究和认识,从中可以找到近代以来许多问题的根须,作为古代和近代历史转型背景下出现的重要事件,包含丰富深刻的内容。
  • 重生之最强斗破

    重生之最强斗破

    “啥?我重生斗破了?还成了萧炎的表哥!”萧墨表示自己慌得一批……没事!!!萧炎你有老爷爷?看我纯金24K的最强装逼系统亮瞎你的眼你有异火来吞噬?看我看我金丹当糖豆…这是一代逼王的装逼之路………
  • 神域周天

    神域周天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整个世界每日都在穿插轮转之中。人,妖,仙,神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独立的世界之中,却又与其他世界融合交织在一起。在世人眼中,其他世界尽是虚幻,可他们却完整的出现在眼前。人们可以交流对话,却又如虚影般触摸不及。这一日,天地剧变,世界不再轮转。少年周扬因一个约定,毅然踏上修炼之路。
  • 黑道总裁

    黑道总裁

    他是黑暗世界人人惧怕的‘暗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是温柔可人的公主,是他发誓要疼爱呵护一生的女人;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他爱的人,原来是那样的恨他;爱与恨,从来只有一线之隔!他们彼此相爱,却又彼此相恨!他们彼此折磨,却又彼此痛苦!三年后的再次重逢,早已物事人非;再次的重逢,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位女子,而她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
  • 嫁给谁都幸福

    嫁给谁都幸福

    放弃找个完美情人,接受“及格先生”无论如何,用力、用力、用全力来爱自己,当婚姻变成“众人之事”,要学会沟通,加点温柔,.如果感情世界变得太拥挤,要记得:保持冷静、运用理智幸福人生,除了努力进攻,还要小心防守,不要随意犯规。
  • 降临之主

    降临之主

    书荒求书的叶晓,在网友的建议下决定创作一本以魔法斗气为根本力量体系的异界小说,不料却在小说基本设定完成的瞬间穿越了,而且是……“这怎么可能?”叶晓看着空中一蓝一紫的两轮月亮,目瞪口呆的喃喃道:“这是我创造的世界!?”
  • 龙魂魔尊

    龙魂魔尊

    九灵大陆,弱者苟活,强者为尊。魂武一途,尸骨累累,九死一生。少年李杰,脚踏九幽魔狱,身背始祖龙魂,强者一怒,气动山河,魂破乾坤,登临天下,这一世,他叫龙魂魔尊!
  • 记忆如烟化茶

    记忆如烟化茶

    一家神秘的茶馆,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神秘的茶馆老板和店里小伙计,寻找有缘人的前世今生,你想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