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25

第125章 论语卫灵公篇(4)

【理学讲评】病字,解做患字。孔子说:“今之学者为人,故每以人不己知为患。君子学以为己,其所患者惟在道不加进,德不加修,碌碌焉一无所能而已。若身有道德之实,而人莫我知,于我本无所损,于人果何足尤?故君子不以为患焉。”此可见自修之道,当务实而毋务名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有其道而不明于天下,有其心而不见谅于君亲,君子无独善之志,而有必孚之情,亦恶得而不病哉!乃君子亦责之己而已。道之不明,吾无行以为天下征也。心之不谅,吾无实以使君亲动焉。省缺陷于几微,愧立诚之不至,抑病其无能而已。果其能也,又何忧乎人之不己知哉?德之不孤,心之不可诬,事功之不可掩,一日不知,而后必知之。当世无知,而千古知之。抑可以悠然而自信矣。

此章与“不患莫己知”二句,倒说则意自别,玩味本文语意自见。凡书多以结句为主。圣人文字说到尽处便止,开口且缓缓说。看书都须如此看。

【元典】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诸儒注疏】范氏曰:“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

【理学讲评】疾,是疾恶。没世,是终身。孔子说:“君子学以为己,固无意于求名,然人德有诸已,则名誉自彰,是名所以表其实者也。若从少到老,至于下世的时候,而其声名终不见称于人,则其无一善之实可知。这等的人,虚过了一生,与草木同腐焉耳,岂非君子之所恶者哉?”然则君子之所恶,非恶其无名也,恶其无实也。修己者不知所勉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所自省而自责者,实也。听其自至而无容心者,名也。虽然,引人之公论以自考,亦奚容视名为不足恤而任之乎?一事之不见德于天下,历众事而德不可忘矣。吾心之不可白于流俗,见之百行而无不可白矣。其始之或远于人情,迨其终而人无不顺矣。若其没世而犹不称焉,则人终无可称也。富贵福泽,为人情向背之常;忠孝廉节,乃人心同然之感;而无可称也乎哉?乌容不疾也!

嗟乎!自有天地以来,生之死之于两间者,不可以数计。于其生也,亦皇皇然日有所为,以自信为有我。而今日追思之,犹草木之萎落于山谷,禽鱼之浮沈于溪涧,乃似天地间之初无此人也。痛莫如之,而如之何不思!

【元典】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诸儒注疏】谢氏曰:“君子无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

杨氏曰:“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疾没世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干誉,无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意。”

【理学讲评】孔子说:“君子不人,人品不同,用心自异。君子以为己为心,故凡事皆反求诸己,如爱人不亲,则反求其仁,礼人不答,则反求其敬。即其省身之念,只恐阙失在已,而点检不容不详,何尝过望于人乎?小人则专以为人为心,故凡事惟责备于人,己不仁而责人之我亲,己无礼而责人之我敬,即其尤人之念,只见得阙失在人,而所求不遂不止,何尝内省诸己乎?”夫求诸己者,己无所失,而其德自足以感人,求诸人者,人未必从,而其弊徒足以丧己。观于君子小人之分,而立心可不慎哉?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小人皆有所求焉,君子以成其君子,小人以成其小人。心之所维,事之所必尽,皆汲汲焉未尝暂舍而听之者也。君子于事之未成也,人情之未得也,行焉而有所不达也,皆反求之己,曰,我之未仁与?我之未知与?求之未得,则必得焉;求之已得,而更有得焉。是以道尽而无忧,而反躬不愧也。小人幸事之可成也,人情之可诡合也,行焉而乘便以有功也,皆求之于人,曰,是其可以智取也,是其可以利诱也。求之而未合,必思合焉;求之已合,又恐其不终合焉。是以一时诡遇,而失节终身也。立心异,而用其识力者殊,此君子小人之大别也。

【元典】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举止庄重,与世无争;团结群众,又不结党营私。”

【诸儒注疏】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理学讲评】庄以持己,叫做矜。不争,是无乖戾的意思。和以处众,叫做群。不党,是无偏向的意思。孔子说:“大凡处己严毅的人,易至于乖戾,惟君子之持己也,视听言动,无一事不在礼法之中,可谓矜矣。然其矜也,乃以理自律,而非以气陵人也,何尝矫世戾俗以至于争乎?凡处人和易的人,多流于阿党。惟君子之处众也,家国天下,无一人不在包容之内,可谓群矣。然其群也,乃以道相与,而非以情相徇也,何尝同流合污以至于党乎?”夫持己莫善于矜,而不争乃所以节矜之过。处众莫善于群,而不党乃所以制和之流。古之帝王,检身克己,而未尝忿嫉求备于人,容民蓄众,而不废旌淑别慝之典。其善处人己之间,亦用此道而已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有持己之恒度焉,有处人之令仪焉,其持己者,即以处人,而天下安之;其处人者,即其持己,而吾身不失。盖君子之持己也,矜也;名节在于我之自立,必不能与流俗同其志趣。而本天以全吾之名节,非与天下之灭廉毁耻者竞得失,不争也;则持己严,而于与人也亦无忤矣。君子之与人也,群也;和平一因其性情,原不忍弃斯人于异类。而本以养吾之和平,非欲借天下之依附比周者共功利,不党也;则与人宽,而于持己终无损矣。此其所以为大公至正之君子与!

【元典】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说话动听而举荐他,不会因为某人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善意规劝。”

【理学讲评】孔子说:“君子听言贵审,取善贵弘。其言虽有可取,而其人或未可信,是君子亦惟取其言而已。至于其中之所存,则有不可以言尽者。敷奏而必斌以功,听言而必观其行,何尝因言而遂其人乎?”盖天下真才难首席,使以言举人,则饰言以求进者众矣,而可若是之易乎?其人虽无足取而其言或有可采,则君子亦姑置其人而已。至于其言之当理,则有不可以人弃者。狂夫或有可择,刍荛亦所当询。何尝因人而遂废其言乎?盖善之所在无方,使以人以废言,则嘉言之攸伏者多矣,而可若是之隘乎?夫用人审,既不至于失人,取善弘,又不至于失言,可以见君子至公之心矣,尧舜静言是惩,迩言必察,正此意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而任国家之大,则用人听言,其先务也。然非以至公之心,而持之以至慎,则鲜不失焉。如其人诚贤也,而与之议事,其言亦中于得失,则听其言,用其人,可并用而无惑矣。而不皆然也。言之可取者多,而人之可信者鲜也。吾所欲举者,以托国家之治乱,万民之生死,而奖廉耻以正风俗者也。一言之偶合于理而遂举之乎?观其行如见其心,而后举之,国家乃以得人而治,言奚当哉!吾所不废者,系国势之安危,万民之利病,而合人情以当事几者也。其人虽无德之可称,而言可废乎?略其心,用其智,节取其谋而行之,国家乃以受言之益,人何求焉!故贞良之士进,而事理之致尽,斯君国子民之要道与!言可用也,人不可用也,用其言而酬以赐予焉,可耳。

【元典】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诸儒注疏】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

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

【理学讲评】一言,是一字。子贡问于孔子说:“学者必务知要,今有一言之约,可以终身行之而无弊者乎?”孔子教之说:“道虽不尽于一言,而实不外于一心。欲求终身可行之理,其惟恕之一言乎?盖人已虽殊,其心则一。使把自己心上所不欲的事却去施以及人,这便不是恕了。所谓恕者,以己度人,而知人之心不异于我,即不以己所不欲者,加之于人。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亦不以此施之于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亦不以此施之于上。斯则视人惟己,而知之无不明;以己及人,而处之无不当。不论远近亲疏,富贵贫贱,只是这个道理推将去,将随所处而皆宜矣。然则欲求终身可行,宁有外于恕之一言者哉?”按,此恕字与《大学》“絜矩”二字之义相同。盖平天下之道,亦不过与民同其好恶而已。推心之用,其大如此,不但学者之事也。

【心学讲评】君子以一身而应天下,求之理者,必求之心。盖吾之所用以行者,唯此心而已。心者,情之所自出,即理之所自定。故执一理而与天下相违者多,顺一心而与天下相拂者鲜矣。此恕所以贯万类也。子贡问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终身之行,至不一也。物各有情,事各有理,数变其道以与事物相迎随,非道也。求之于一言,有反己之思焉。虽然,难言之。夫子踌躇于万变而审其可以相通之几,乃郑重而言之曰:一言约矣,求以循乎理之所不违,达乎情之所不越,难矣哉!术不可任也,道亦不可执,吾反复思之,其唯恕而可乎!

如吾心而直行之,无迂回也;推吾心而广通之,无阻碍也。吾之情不废,而天下之理不爽,庶乎其以常以变,而各得其常,以顺以逆,而皆成乎顺,则终身行焉,其可以乎!夫恕者,推己之心以量物之心,而予之者也。己有欲矣,有不欲矣,将何所推也?质异而情亦异,一人之所嗜,不能以齐之数人;道不同而志不同,贤智之所乐,不能以强之愚不肖,故恕者不于己所欲推之,而于己所不欲推之也。饥溺疾痛之事,虽君子亦有所不堪;违心害理之名,虽小人亦有所不受。己所不欲者,为理之不可欲,勿施焉;人即不以为利,而卒不与之以害。己所不欲者,为情之所不足欲,勿施焉;人虽相忘于利之自然,而可共安于害之必远。如是者,一行之,终身行之,反之心而无尤也,质之世而无拂也。平其情,和其气,守之勿失焉,则庶几其可乎?而赐也,恐未之或逮也,勉之而已矣!于此见天下之理,皆在于隋之中,而天下之情理,皆吾心之所可喻。心无不喻,而几乎仁矣。所以片言而居要也。

【元典】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人,诋毁过谁?称赞过谁?我称赞过的人,一定先经过了考验。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都能走在正道上。”

【诸儒注疏】“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夫子无是也。然或有所誉者,则必尝有以试之,而知其将然矣。圣人善善之速而无所苟如此。若其恶恶,则已缓矣。是以虽有以前知其恶,而终无所毁也。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斯民”者,今此之人也。三代,夏、商、周也。“直道”,无私曲也。言吾之所以无所毁誉者,盖以此民即三代之时所以善其善,恶其恶而无所私曲之民,故我今亦不得而枉其是非之实也。

尹氏曰:“孔子之于人也,岂有意于毁誉之哉!其所以誉之者,盖试而知其美故也。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岂得容私于其间哉!”

【理学讲评】毁,是毁谤。誉,是夸奖。试,是验。直道,即公道。孔子说:“天下本有是非之公,而人间多徇于好恶之私。吾之于人也,恶者固示尝不称之以示戒,然但指其恶之实迹而言之耳。若将人没有的事,而肆为诬谤,便是作意去毁人,非公恶矣。吾于谁而有毁乎?善者固未尝不扬之以示劝,然亦据其善之实事而言之耳。若将人本无的事,而过为夸许,便是作意去誉人,非公好矣,吾于谁而有誉乎?然毁誉固皆不可有,而誉犹不失夫与人为善之公。故我之于人,容或有誉之少过者,亦必试验其人,志向不凡,进修有序,即今日之所造,虽未必尽如吾言,料他日之有成,决可以不负所许者,然后从而誉之耳。夫誉且不敢轻易,而况于毁乎?然我之所以无所毁誉者,何哉?盖以天理之在人心,不以古今而有异者也。今之世虽非三代之世,而今之民所以善其善,恶其恶,一无所私曲者,固即三代直道之民也。民心不异于古如此,我安得枉其是非之实,而妄有毁誉哉?”孔子此言,盖深为世道虑,而欲挽之于三代之隆也。要之公道在人,以之命德讨罪、褒善贬恶者,都是此理。使在上者持此以操赏罚之权,则天下以劝以惩,而公道大行;在下者持此以定是非之论,则天下以荣以辱,而公道大明,尚何古道之不可复哉?

【心学讲评】夫子自白其待物之平,以劝善而止恶,且以示俗论之徒为枉,而人心之大公不可得而诬也。曰:吾之有所奖而人或不自信以益进于令图,或有所斥而人或不相信以罔知所惩戒,殆以吾之是非同于悠悠者好恶已甚之口,而任一时之喜怒乎?吾历历以之自问,而有可信者矣。夫吾之于人也,而谁毁哉:考其终之所以败,原其心之所以慝,谁为有志可以曲全而故灭裂之?而谁誉也哉:其立志之卓然者可见,其成业之已就者具存,谁为无实之可依据而故称扬之?意者,以吾乐善之心,而信斯人之固可为善,心未白而绪未就,亟与之而过焉者有之乎?然所未为者,固其所可为而必为者,而不幸功之未竟也。所独为者,非可与众知而见其为之者,而终不使人知有其实也。省之于私,观之于志,吾有所试之矣。而竞谁誉哉?若夫恶之未成,吾犹有待也,必无所毁也。固矣。

由今思之,斯民也,而可毁乎?而可誉乎?其或有毁誉者,乃毁之而不足为其人轻,誉之而不足为其人重。一时之讥评,虽腾于无据之口,而天下之公是,自伸于论定之时。止以见毁誉者之偏私,而益显其所毁誉者之淑慝。斯民也,犹是善者自善、恶者自恶之民也。彼三代之有天下者,聪明足以动一世之从违,赏罚足以服一时之心志,而以其赏之失,则只以辱而不足为乐;罚之过,则屈于我而伸于天下。所以喜怒不得而行,恩威不得而用,惟顺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也。岂三代圣王之曲徇人心而失在己之权哉?惟灼知其所以然之理而已矣。故衰世之褒议原不足以动自好者之心,而吾之为激扬为贬斥者,夫人返质之心,亦当思所以致此,而勉于令终、革其前非矣。此不容不正告之天下者也。

【元典】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已夫!”

【译文】孔子说:“我还能见到史书上因存在怀疑而空缺文字的情况,现在没这种事了!”

【诸儒注疏】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已夫’,悼时之益偷也。”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

胡氏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理学讲评】孔子说:“观人心可以知世道。向当我生之初,去古虽远,然质朴真率之意,犹有存者。如作史者,或闻见未真,考据未确,即阙其文而以疑传疑,未尝执己见以自是焉。有马者,或彼此相假,有无相通,即借诸人而志物忘我,未尝挟所有以自私焉。这等风俗,犹为近古,今则不然矣。”执己自用,不顾是非之实,能知史文之当阙者何人哉?悭吝自私,全无公利之意,能以马借人者何人哉?盖人心日漓,而风俗日薄矣,有世道之虑者,岂不可慨也哉!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康德谈道德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康德谈道德哲学

    本书集中了康德关于道德哲学的论述:关于人的意识、道德的力量、行为的准则、实践的智慧、道德与体验、人性的善恶、伦理与法理、道德与良心等。
  • 大学的精神尺度

    大学的精神尺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问题进行思考的结集,作者首先对大学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大学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并介绍了现代大学起源——德国大学的精神和理念,最后对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制度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本书学术性、人文性较强,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对于当下颇受人们关注的大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欧罗巴牧场

    欧罗巴牧场

    我叫王浩歌,我一天的生活就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老虎棕熊身边跑,美女来把心儿交,飞机飞,游艇游,玩玩音乐,泡泡妞,这一天的生活好无聊!
  • 僵尸道长之符神

    僵尸道长之符神

    现代修真小说,为了怀念僵尸道长林正英师傅,因此突发奇想,把我们80后心中最最喜爱的“僵尸道长”的形象重新赋予生命,在小说的轮回里,不断重温着僵尸,厉鬼,妖,魔,等等等等,同时结合了中西方文化,最终走向寻求无上大道的奇幻之路......
  • 遗落世界

    遗落世界

    神魔之战,天地残;万法归尘,独留一脉;神兽凤凰,涅槃重生,其血可生死;桃李树下,琴竹瑟;情之所系,道法自然,终来成神。
  •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 重生之庶女成妃

    重生之庶女成妃

    前世为了心爱之人登上皇位嫁给傻王爷,可到头来,嫡姐凤袍加身,傻王爷被判车裂,苏暖儿被关进水牢,打掉骨肉!灌了毒酒!原来,心爱之人是豺狼!嫡母嫡姐是虎豹!一个两个都想利用自己!重生归来!苏暖儿要你们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爷的宠娇妻

    少爷的宠娇妻

    女神级别的凌薇,在学校可是风云人物。但不知道的是,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因一次意外而死亡。凌薇被好心的叔叔收养,却遭到了婶婶的虐待。被表妹嫌弃。婶婶不但恩将仇报,还把叔叔送到了监狱里,凌薇独自承受所有痛苦,和婶婶断绝关系,一个人出来打拼......
  • 恋上冷酷撒旦首席

    恋上冷酷撒旦首席

    一个稀有血型的女生,迷糊,执着,内涵,对一个被捡来的孩子说:“你是我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要回避,我会一直守候在你的身边!直到你找到更好的!”呃,你不是最冷酷的,是不是发烧说胡话了?一份真挚的感情,一个感情的漩涡,纠结!
  • 快穿之众世寻

    快穿之众世寻

    夜深了。一切都结束了吧。啾啾闭上眼,其实就这样结束也挺好的。除了病痛,几乎没什么使自己难过,就是不知道父母会不会伤心,离开的人不会知道留下的人有多难受。据说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思想的死亡;第三次,是世上再也没有人记得。那自己死不了吧。啾啾睁开眼,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又闭上眼,突然想起小时候,大师给自己算命时说的话,依稀记得一句“零点诅咒”。现在是十一点四十六了,啾啾连忙起身,衣服都没来的及披,抓起手机,想查查零点诅咒是什么,找了许久,才看见一点影子:在零点奔向另一个世界,一瞬坠落,一瞬永恒。啾啾定睛一看,这个软件自己并没有下载过,却有自己想要的答案,难道,这就是零点诅咒的表现?
  • 盖世黑金

    盖世黑金

    何为无敌?当盖世天下,只英雄为你。风云动,再少年……
  • 汉江歌谣(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汉江歌谣(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尹全生将现实演绎为小小说的现代寓言,通过类型化人物的命运,凸现一种涵盖面较大、普适性较宽的小小说哲理意蕴。他善于通过富有传奇色彩的叙述构建意外结局,提示一种让人惊醒、启人思考、直指阴暗人性和灰色现实的批判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