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47

第147章 论语子张篇(1)

【元典】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有志者应该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祭祀虔诚,居丧悲哀。这样就可以了。”

【诸儒注疏】“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者立身之大节,一有不至,则余无足观。故言士能如此,则庶乎其可矣。

【理学讲评】子张说:“论人当观其大节。若大节有亏,则其余不足观矣。若使今之为士者,能见危难则委致其命,以赴公家之急,而不求苟免;见财利则必思义之当得与否,而不为苟得;于祭则思敬以追远,而致其如在之诚;居丧则思哀以慎终,而极其思慕之笃。士能如此,则外着光明磊落之行,内存仁孝诚敬之心,大节无亏,其可谓士也已矣。”然此,固修己之大闲,盖亦取人之要法。人君诚得是人而用之,以之当大任,托大事,何不宜哉? 外此,而求其才艺之美,智巧之优,抑末也已。

【心学讲评】子张曰:学者急于谋心,勤于学古,境未至而凛乎若有所恃,恐其事物当然而且无以自见也。自吾言之,事求其可,适可而足以自命为士;过此以往,亦奚必用心于不必然之学乎?诚使为士者:受家国之托,而时乎危,方危之时,毅然以死自尽,授命于君亲,不自有也;于货利之至,而疑于取,不敢轻取,决然以义自度,惟义之为辞受,不苟得也;于其祭也,念不敬则无以事鬼神,思致其敬,则肃肃雍雍,人皆知我之尽诚也;于其丧也,念不哀则非所以为人子,思致其哀,使戚戚蘧蘧,人皆谓我之尽孝也。如是,名节立矣,大伦尽矣,可以杰然而自命为士已矣,无可加矣。心不期存而存,古不期合而合。可已不已而深取之,非吾所知也。呜呼!此子张所以堂堂而未仁也。

【元典】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子张说:“拥有优点不发扬,信仰道义不忠诚,这样的人,有他没他一个样。”

【诸儒注疏】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亡,犹言不足为轻重。

【理学讲评】执是执守,弘是廓大,笃是坚确的意思。子张说:“理得诸心谓之德,德有诸己,贵于能执,而执之又贵于扩充。若或器量浅狭,容受不多,才有片善寸长,便侈然自以为足,不复加扩充之功,这是执德不弘,理所当然谓之道,道有所闻,贵于能信,而信之,尤贵于坚定。若或意念纷纭,把持不定,才遇事交物诱,便茫然失其所守,不复有的确之见,这是信道不笃。夫执德不弘,久则将并其所执者而失之矣;信道不笃,久则将并其所信者而亡之矣。”此等之人虽终身为学,毕竟无成,在世间,有之不为多,无之不为少,一凡庸人等耳,何足贵乎?所以说,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言不足为有无也。

【心学讲评】子张曰:士以道德自命,其存也功见于天下,其没也名传于后世,而后道德为可贵也。德者,所可执者也。天下之待德者无穷,无所往而不见德,德乃为天下所归。如其执一定之理,信之于心,而不扩充之以泛应而皆着其美,德斯穷矣。道,无不可信者也。吾有道,而万事万物莫能困我,道乃为天下之至尊。如其怀疑信之心,审而后动,而不自任焉以居于物上而无所疑,道不重矣。夫然,德不弘而成功不大,信不笃而自处不高。则其有也,人不恃以为可与共功名之宗主;其无也,人不思慕之而称行谊于不衰;焉能为有,焉能为无乎!于德言慎,于道言择,吾恐其没世而名不称焉也。

甚哉,子张之不足与言仁也!主一而恒存者,德也;无常师而必详审其宜者,道也。弘于执德,非心得矣;笃于信道,而不笃于德,是袭取之道也。欲为有无于天下,功名侈而生理日亡矣。记者志之,所以验其未仁之实也。

【元典】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子夏的学生问子张怎样交朋友,子张反问:“子夏怎说?”答:“子夏说:可以交朋友的人就相交,否则就拒绝。”子张说:“我听到的与这不同。君子尊重贤人,容纳众人;赞扬善人,同情弱者。如果我是个大贤人,什么人不能不容纳?如果我是个坏人?人人都会拒绝我,那我又怎么能拒绝人家呢?”

【诸儒注疏】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弊。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不然固不可以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学者不可不察。

【理学讲评】拒是拒绝,矜是怜悯。昔子夏、子张都是圣门高弟,而两人规模不同。子夏笃信谨守,子张才高意广,故其所见亦各有异。一日子夏的门人问交友之道于子张。子张说:“你师子夏如何说?”门人对说:“我师子夏说道:凡人直谅多闻,有益于我的,方可与他相交。若那便辟柔佞,无益于我的人,却宜拒绝之,不可与他相交。”子夏之论交如此。子张说:“子夏此言与我平日所闻全然不同。吾闻君子之人,心存大同,而与物无忤。于人之才德出众者,则从而尊敬之。至于庸常的众人亦含容而不遽厌弃。于人之有善而可取者,则从而嘉尚之。至于一无所能的人,亦矜怜而不忍斥绝。可者固在所与,而不可者亦无所拒,君子之交当如此也。且反己而观之,我果大贤与?则与人何所不容?固自不宜拒人,我若不贤与?则人将拒我,而我何暇于拒人也?”子夏之言,何其示人之不广乎。要之,子夏之论严择交之道矣,而乏待物之宏。子张之论,得待物之宏矣,而非择交之道。惟夫以主善为师之心辨贤否,以含宏光大之度待天下,则自无迫狭与泛滥之弊矣。此非但取友,亦用人者所当知也。

【心学讲评】七十子之徒,异同分立,而子夏、子张为甚。子夏之过,过于执也,而为己之切,实初学之楷则。子张修君子之度,物见与亲,而学之者必至于失己。学者喜闻子张之说,而不满于子夏,则学术自此裂矣。

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之道于子张。易于言交者,夫人浮动之意气类然。不安于子夏之训,而冀自遂之说于子张,门人之妄也。子张曰:“子夏云何?”亦预有子夏之说在其心,而谓其不足以交天下也,将求其失以折之焉。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严矣哉,子夏之言乎!云可者,其无不可而后信其可乎?抑有可焉而即无妨于与乎?云不可者,但有不可而即必拒乎?抑审知其必不可而在所必拒乎?门人未审问焉,而述之若有不足,盖惮于寡与,人情之类然也。

而子张曰:“夫子夏何所闻而云然哉?吾所闻于夫子者异于是。夫出门而交天下,是以君子之道自居,而使人戴己为君子也。君子于德之贤者尊之,而众人之未有德者容焉;才之善者嘉之,而能之不逮者矜焉。尊贤而嘉善,则既可以收览天下之豪杰,而见吾道之尊;容众而矜不能,则抑可以尽合一世之物情,而见吾量之弘。吾所闻于君子者如是,未闻人欲交我而我拒之也。且子夏之轻言拒也,亦尝内度之己乎?己之大贤与,则大贤者以德大也,以量大也,扩吾覆载之量,而天下胥爱敬焉,虽至不可者亦结纳之以成其道之隆。如内度之己亦有不贤与,则既无才智先人之能,而后为落落不近人之色,人将拒我矣;至于人拒我,而我何以自达于邦家?无亦降志从人,以免于孤陋,如之何其拒人也!是以吾所闻于君子者,言容言矜,而不轻言拒。异哉,子夏之言乎!”

合二子之言观之,子夏之言拒,固过于隘矣。其人虽不可,而既欲交于君子,则姑与其进,而徐视其改否以为合离,可也。然而子夏之志则正矣,可不可之泾渭不得不分,而朋友人伦之重不容轻,且道未至者尤恐其为损也。若子张之所闻,乃君子驭臣、民柔远人之道,而非所论于交友。友也而可以容言,则纳垢藏污,而交道废矣。其大贤与,则气味自不与匪人而相得,故在上则有弄赏之殊,在下则有邪正之辨。如其不贤也,正宜亲有道而远不肖,以防其陷溺。人或拒我,自守愈不得不严。日与小人为徒,而终见摈于有道。则子夏之言拒,亦未为过也。子张侈名誉而无实,徇物而失己,学者终当以子夏为正。

【元典】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子夏说:“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但要想做大事,就用不上了,所以君子不搞这些小技艺。”

【诸儒注疏】“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也。杨氏曰:“百家众技,犹耳目口鼻,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

【理学讲评】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是窒塞不通的意思。子夏说:“理无往而不在,故虽日用事为之常,百工技艺之末这等的小术亦皆道之所寓,以之济民生而资世用,未必无可观者焉。然其体之所包涵者浅,用之所利济者微,就一事一物而用之可也。若要推而极之,以达于天下国家之远,则必有窒碍而难通者矣,是以君子之人,以天下国家为己责,而所志者远,以修齐治平为已事,而所务者大,于此区区之小道,自有所不屑为也,学者可不知所用心也哉?”盖道虽不遗于细微,而学贵知所当务,故孔子不以多能为圣,尧、舜不以百亩为忧。用心于大,自不暇及于其小耳!有志于帝王之大经、大法者,宜审图也。”

【心学讲评】子夏曰:夫人之志于有为,而不难殚心力以为之,乃终以德不立而行不成,则惟目惑于一时之观,而不求其可行之实也。但以可观而论,虽小道乎,而亦成乎其道矣。倡其教者,小有才而务精其说,亦尝称天时,验人事,辨物理,粲然而若成章,确然而若可据,必有可观者矣。惟其可观,是以人乐为之,谓天下之理且不外于此也。乃君子之所为,岂但侈耳目之观哉!行之天下而情皆可通;行之终身而理无不得,欲其致远而无所阻滞也。今此之可观者,吾未尝为之,不知其泥焉否也。而以君子之大道拟之,恐其小伸而大诎,偶合而终违,在所必然者。是以君子以有涯之岁月,有尽之心思,而任大任以行远道,有所不暇,而有所不屑。岂无能博哉?实求之行,而不为目荧,诚欲为之而不可也。择术者尚无为观美所惑乎!

【元典】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就算好学了。”

【诸儒注疏】“亡”,无也,谓己之所未有。

尹氏曰:“好学者日新而不失。”

【理学讲评】亡字与有无的无字同。所亡,是未知的道理。所能,是已得的道理。子夏说:“人之为学,未得则患其有因循之心,而不知所以求之。既得则患其有遗忘之病,而不知所以守之。虽曰为学,不过入耳出口,玩时愒日而已。安得谓之好学乎?必须于每日之间,将那未知的道理,今日讲求一件,明日讲求一件,务使所知所闻者与日而俱进焉。然又恐其久而遗忘也,必于每月之间将这已得了的道理,时加温习,随事体验,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焉,似这等用功,方是真能好学的人。”盖能知其所无,则既有知新之益,无忘其所能,则又加温故之功,日积月累,无时间断。非真知义理之可悦,而以远大自期者能如是乎?所以说,可谓好学也已矣。人能如是,则所知日进于高明;所行日就于光大,而为圣为贤不难矣,可不勉哉!

【心学讲评】子夏曰:学者之于学也,有其心则必有其功,有其功则必有其益,以其益,考其功,而其功可见也。有学者于此,以日计之,而今之所知,昨之所未知,道无穷而知之以渐;由其小推其大,由其浅推其深,则益之日进而不已者有然。以月计之,而前之已能,不忘之于今,道不可离,而信之必笃,能行之即行之,未能行之而尝志之,则益之服膺而不失者有然。其能日知也,非聪明之日生也,乃求知之功不问于一日,不恃其有所知而遂置其余。其能月无忘也,非便习之已熟也,乃必能之志不懈于经月,不自谓已能而见无余味也。非好学而如是乎?学者以此自考,玩日憩月之情不生,德成而道广,庶不虚所学哉!

【元典】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进,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诸儒注疏】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为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在其中矣。”

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又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理学讲评】子夏说:“学莫先于求仁,而仁非由于外至,诚能博学于文,而多闻以广其识,使此心无一理之不明,笃信乎道而坚心以要其成。使此心无一息之少懈,有所问辨,必关切义理,而不徒为浮泛之谈。有所思维,必体贴身心,而不徒为汗漫之想。此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虽未尝力行而为仁,然仁只是此心之理而已。今能从事于学,而有精实切近之功,则此心有所收敛,天理即此而存,妄念不得纷驰,人欲何由而肆?不期仁而仁自在其中矣。”于此见求仁之道,不外于存心,存心之功,不外于务学,学在是,则心在是,心在是,则仁在是矣,有志仁者可不勉哉!

【心学讲评】子夏曰:德期于仁而至矣,心必其存而无失也,道必其咸备而能纯也。今且使学者从事于致知之途,疑未足以与于仁也。而以吾身体而验其存亡,则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而仁固在其中矣。所学、所问,仁所散见之理也。博以尽其藏,切以要诸实,志之笃而无忘,而引而近之,以思吾之所以体其学问之实、则即此而仁之为用,在所学、所问、所思、所志之中。博焉,切焉,心之专于所事者也。博则无暇于旁驰,切则不徇于名象,志加厉焉,以纯固其情,而极思之量以近守其心,而不以利欲杂吾学问之气;则即此而仁之为体,于其博之、笃之、切之、近之之中而存。故吾终身于此,而吾敢虚言存养,以使此心之无所系而或失也。盖学知利行者,求仁之方,不敢侈言中心之安仁也。

【元典】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子夏说:“工人在工厂中生产商品,君子在学习中掌握道义。”

【诸儒注疏】“肆”,谓官府造作之处。“致”,极也。工不居肆,则迁于异物而业不精;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尹氏曰:“学所以致其道也。百工居肆,必务成其事;君子之于学,可不知所务哉!”愚按:二说相须,其义始备。

【理学讲评】肆是工匠造作的公所。致是造到极处的意思。子夏说:“天下事居之必有定所,然后术业可专,为之必有成法,然后功效可集。彼百工匠作的人,要成就他一件手艺,必须住在那官府造作的处所,无别样事务相妨,尽力尽巧,用以专攻其事,然后成得那一般技艺。如梓匠则成其建屋之事,轮舆则成其造车之事,所以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之学道也,就如百工学艺的一般,必须终日修习,只在这学问上,志向更无分夺,工夫更无休歇,有一件道理未知,必孜孜然求以知之,有一件道理未行,必孜孜然求以行之,务使万理皆明,万善皆备,而道之具于我者,无不有以诣其极焉,此方是君子真实学道之全功也。”若徒慕为学之名,是外夺于纷华之诱,或作或辍,有始无终。纵然从事于学,毕竟何所成就哉?是反百工之不如矣。

同类推荐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西洋哲学简史

    西洋哲学简史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热门推荐
  • 雄兵连之四王雄争

    雄兵连之四王雄争

    三纪年前,华烨与莫甘娜坤撒决战,时空蔷薇在莫甘娜的帮助下成为杀死了诺宁。天渣王华烨在兵败前利用黑洞引擎制造了巨型黑洞,想要吞噬所有生灵。恶魔统帅莫甘娜为了不让同为战场的故乡坤撒遭受波及,毅然蜕变耗空所有能量与黑洞湮灭。时空蔷薇削发继志,成为新的恶魔统帅,为了完成莫甘娜的最后心愿:让恶魔在心仪的星球生活,毅然脱离地球和雄兵连。而天渣,和天使也对地球文明抱有己见,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 九星重天决

    九星重天决

    修真废材,其实隐藏着另一种修真方法,九星附体,骑神兽,造仙兵,感受不一样的修仙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从冰火魔厨开始打卡

    从冰火魔厨开始打卡

    冰火魔厨打卡开始,让我们看看这个憨憨怎么去吃遍所有美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系统撩汉记

    系统撩汉记

    流连花丛的苏家大少爷苏洛由于太风流,被人投诉了,所以与手册君签订了契约,成为了系统,需要攻略各个宿主才能回去。从此笔直笔直的苏洛开始了他的撩汉之路。
  • tfboys之年少有你

    tfboys之年少有你

    年少时,因为有你,她在迷茫中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也因为你们她认识了两个好闺蜜,三人一同追梦,一起努力,只是想平凡的过日子,可是,却在无意中邂逅了那三个完美的少年......青春的梦被一点点发现,三人却不知道自己是否依然喜欢他们,而三只也在这场遇见中慢慢沦陷......
  • 得罪女神的我能在异界好好生活吗

    得罪女神的我能在异界好好生活吗

    命运女神和他开了个玩笑。他的身体得到了永生,但是身边最重要的人却离去。“你等着,一定会改变你的命运!”就这样他与身边的美少女们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 仙魔劫缘

    仙魔劫缘

    一念花开,一念落。凌风,下一世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