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50

第150章 论语子张篇(4)

【理学讲评】公孙朝是卫大夫。识是记。卫大夫公孙朝问于子贡说:“汝夫子仲尼于天下事理无大无小,莫不周知,果何所从学而能然耶?”子贡晓之说:“道之灿然者,莫备于文武。其一代谟训功烈,礼乐文章之类,虽去今已远,然未至坠落于地,固尚在人也。世有贤而出众的人,其识见宏远,则能记其纲领之大;有不贤而平常的人,其识见浅近,亦能记其节目之小,是人之贤否虽不齐,而识大识小,莫不有文武之道存焉。文武之道既无所不在,夫子之学亦何所不周,如贤者识其大,夫子则于贤者而学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夫子则于不贤者而学其小。盖随处访求,无往而非学也。无往而非学,则亦无往而非师也,而又何常师之有?岂如他人之学有定在,师有常主者哉?”夫孔子以生知之圣,犹且学无常师如此,诚以义理无穷,而取善贵广也。况人君以一身而膺天下国家之寄,尤当以务学为急,故高宗则逊志时敏,成王则日就月将,所以称殷周之盛王也。

【心学讲评】圣人之德,本其性之至纯至粹者,生而具知此理,而不待于学。即其圣修之日懋者,亦会通于往圣之微言,而穷天人之致,愤乐终身,无不与德心合契;亦非有秘授之心传,得之以为妙悟之宗。况在道法之昭垂,立为纲纪,散见为文章,以尽人官物曲之数,则惟不厌不倦之学,勤于问察,而上睿之姿,随感而皆通其故;尤非守一家之说,专己保残以曲成其是者之所能审矣。天下何非学也,圣人何弗学也,斯以成圣学之大也。

卫公孙朝以夫子之博综物理,参酌古今,而疑其有所授之也,问于子贡曰:“仲尼焉所从学,而能尔乎?”子贡曰:“夫子之所以为夫子者未易知,而子所疑夫有所从学而能者,其文、武之道乎!文、武之精意,以承天而绍前王者,夫子自有以冥合之。而其因大道,修人纪、制度文章,宰万物以役群动,其道具备,是子所疑于夫子之博闻而精订者也。学者师意而妄行,小儒繁言以破道,疑其坠矣。而道本建于不可拔,文、武且立于不可易,岂其遽坠于地乎!子孙不能守,列国弗能遵,典籍湮而学校废。乃斯道也,人心之所不容昧,则亦人闻见之所不尽忘者也。食旧德者有士焉,服先畴者有农焉。其大者以立纲陈纪,为君子之必由,则贤者识之矣。其小者匡俗宜民,为野人之所愿,则不贤者识之矣。由是言之,夫苟留意于天地万物之情理,则入其朝庙,行其原野,皆可有闻而有见,莫非文、武之道所存也。学者择焉而不精,惟不求精耳;语焉而不详,惟不求详耳。夫子圣不自圣,而以声入心通之大智,致其择善多识之圣功,焉不学也!是以论定质文而符合仁义之如此也。若以为有常师焉,则专家之学,据所知以蔽古今之大全,乃曲士小儒求以自鸣于当世者,而夫子何有于此哉!”

呜呼!此子贡之所以深于知圣与!其生知,知也,而知其理未即知其事;集惊圣之学以为学,而圣学乃大。夫子之所以贤于尧、舜者,非贤以生,贤以学也。焉不学,则焉不知,所以异于绝圣弃智而成一家之言者乎!未至于圣,而信其师说,希冥悟而废学问思辨之功者,岂不愚乎!

【元典】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庭上对大夫们说:“子贡贤于孔子。”【诸儒注疏】武叔,鲁大夫,名州仇。

【元典】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译文】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

【诸儒注疏】墙卑室浅。

【元典】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译文】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

【诸儒注疏】七尺日“仞”;不入其门,则不见其中之所有,言墙高而宫广也。

【元典】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诸儒注疏】此“夫子”指武叔。

【理学讲评】叔孙武叔、子服景伯都是鲁大夫。七尺为仞。后面夫子指武叔说。昔孔子道德高深,时人不能窥测。一日,叔孙武叔在朝中对众大夫说:“人皆称孔子是圣人,以我观于子贡,其聪明才辩还过于仲尼,仲尼殆不及也。”时子服景伯适闻此言,因告于子贡。子贡说:“人惟见道而后可以言道。武叔以我为贤,由于所见者浅也。以赐之道,上比于夫子,其高卑悬绝,譬如宫墙一般。赐也造诣未深、识见有限,比之于墙,不过及肩而已,其墙既卑,故人不必入其门也,但从外面窥之,于凡室家所有,一器一物之好,举目便看见了,是赐之道浅狭而易见如此。若吾夫子,道德尊崇,地位峻绝,比之于墙,其高数仞者也。其墙既高,若不得其门而入,则其中宗庙气象之美,百官威仪之富,何由而见之乎?是夫子之道,深广而难窥如此。今之人不过官墙外望而已,能得其门而入者几何人哉?若武叔者,正不得其门而入者也。他于圣道之美富,本不曾见是何等模样,则谓我贤于仲尼,亦何足怪乎?”盖由其识见之未深,故其拟议之欠当耳。子贡以是而晓景伯,所以尊孔子鄙武叔者,可谓至矣。

【心学讲评】圣人之道,宰万物而无遗者,其广大也;而其迥出流俗功利之表,以移易天下,而不与天下同其术者,其高明也。大者未易测,而高者固为凡近之所疑,疑其中之无有矣。

子贡仕于鲁、卫、制强齐,却句吴,功名着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取快一时之人心,子贡有以致之矣,而恶足以测夫子之所至乎?子服景伯以告子贡,知其说之非,而亦无以折之也。子贡曰:“叔孙氏之言,奚足疑哉!吾且为子譬之:今夫室则有宫焉,宫则有墙焉。墙也者,人与己相隔之区,限人以不可至者也。疑之于人,与流俗杂处而无别者,无墙者也。其能有墙者,则自为一境,而但与人以可望矣。乃室异而宫异,宫异而墙亦异,必相称也。高明广大与卑近之殊,久矣。循墙而为墙以外之人,所见亦殊焉。以赐之不能自拔于流俗,而与人情相近也,其譬诸墙之及肩者耳。虽为人之践履所不及,而耳目可以相逮,则室家有好,人得而窥之矣。赐之小有所树立于当时,而去功名之士不远者,殆如此。若夫子事无求可,功无求成,大道为公之志,超百王而立万世之极。大德敦化之原,合天道而绝思虑之迹。譬之于墙,数仞矣。学之者有循源之渐,用之者必委任之专,犹得门而人也。不得其门,而欲穷其目力以窥之,望崖而返,何由知其宗庙之美,以幽治鬼神而明修礼乐。百官之富,以论道有辅弼之功、举行有肇修之纪乎?以赐观于今世,临危而思解纷,触物而求辨证,芒然昧然冀快一时之耳目,则得其门者或寡矣。若叔孙氏见之卑也,情之迷也,企而望之,喜及肩者之出其藏以相示,则谓赐之贤也,不亦宜乎!而子伺疑焉!”

呜呼!道不高者必不大,而能大者必能高。处流俗之中,而兴人以易测,则其人可概贝矣。虽然,圣人亦未有高也,门亦不难得也,自画者莫能测耳。子贡深知之,盖亦不以及肩之墙自限与!

【元典】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诸儒注疏】“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日月”,喻其至高。“自绝”,谓以谤毁自绝于孔子。“多”与只同,适也。“不知量”,谓不自知其分量。

【理学讲评】土坡高者叫做丘,冈阜大者叫做陵。瑜是喻越,量是分量。叔孙武叔前说仲尼不及子贡,至是乃从而毁谤之,其诬圣之罪愈大矣。子贡晓之说:“尔无用此谤毁为也。盖仲尼之圣非他人可比,不可得而毁也。何者?他人之贤者,虽异于人,然所造未至,就如丘陵一般,自平地下看着虽高,其高终是有限,犹可得而足俞越也。若仲尼之道,冠绝群伦,高视千古,就如日月一般,悬象着明,与天地同运,无一物不在其照临之下,谁得而跆越之乎?纵有不肖的人,欲自弃于圣人之教横肆非毁,而圣人之道高德厚,岂彼浮言妄议所能污蔑?如日月之明,万古常新,非人所得而毁伤也。尔今之毁仲尼,正如要伤日月,只见其不揣自己的分量,于圣凡高下,懵然无辨,一天地间妄人而已,何足校哉?”按,子贡前以官墙喻圣道,此又以日月为喻,所以尊孔子而晓武叔者,其词愈峻,而意愈切矣。

【心学讲评】天下自绝于圣人,而君子无绝人之心。天下不知圣,病不在圣人,而在天下,是君子之所闵也。

叔孙武叔毁仲尼,逆天而自暴,在所必斥。而子贡有不忍其陷溺之意,喻之曰:“叔孙氏之为此,其将以抑仲尼而自伸乎?吾愿其存清夜仅存之心,留好恶近人之理,无逞其狂而不自觉也。夫毁者,以枉人心之是非,而自常情言之,或有可毁者焉。毁仲尼,则天理迷而人心丧。明王不作,虽幸逃非圣之诛,而直道未亡,且自贻违天之咎。仲尼不可毁也。毁者诬是以为非,非贤而何毁耶?乃他人之贤,虽高也,犹丘陵也。处之于地之上,而犹在地之中,以五尺之躯蹉踔而凌之,则人可自云逾之矣。谓山盖卑,诬者之常也。若仲尼,则日月矣。出入乎地之中,而不附乎地;运行乎天之上,而直丽于天;此仲尼之通天载以冒群生,立人极而贯千圣者也。尽人之思虑不能及其知,尽人之才力不能穷其能,虽奋迅而欲度越焉,必不能也。故终古无有思逾日月者也,毁之者自绝耳。非能绝也,私欲迷而妄心起,欲自绝也。虽欲自绝,而日月何伤?天自授之以万世之人心,使昭垂而不息,其何伤乎?然而终欲自绝也,则未尝度仲尼之为仲尼,而自度其为何如人也。使知量焉,俯而念己之志趣何如,己之见地何等,则愧发于心而机制于口,不自贻以无穷之咎矣。乃不自量,而竟一至此也,是可闵也。吾愿叔孙氏之自恤也。”

子贡不忘情于妄人,而戒之如此,君子用心之厚也,异端兴而圣道毁,终以自贼,可不惧哉。

【元典】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译文】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诸儒注疏】“为恭”,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

【元典】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译文】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诸儒注疏】责子禽不谨言。

【元典】

“夫子之不可及也,由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译文】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诸儒注疏】“阶”,梯也。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故曰“不可阶而升”也。

【理学讲评】陈子禽即陈亢,恭敬推逊的意思。阶是梯。昔陈子禽虽学于孔子,而莫能窥其道之高大。一日乃谓子贡说:“师不必阶于弟子,今汝推尊仲尼,极其恭敬,岂以仲尼之贤有过于子乎?”子贡以其轻于议圣,因斥其失言之非说:“言语之发,不可不谨,一句言论说的是,人便以为智;一句言语说的不是,人便以为不智。智与不智,但系于一言之微。如此,可不谨乎哉?今汝谓仲尼不贤于我,其失言甚矣。知者固如是乎?盖人有可及不可及,若吾夫子圣曲高天纵,道冠群伦,人虽欲企而及之,而化不可为,有非思勉之可至。殆如天之高高在上,所可仰者轻清之象而已,岂有阶梯之具可攀跻而上升者乎?知登天之难,是知希圣之不易矣。子乃以我为贤,真日囿于天之中而不知其高者也,何其惑之甚哉!”

【元典】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诸儒注疏】“立之”,谓植其生也。“道”,引也,谓教之也。“行”,从也。“绥”,安也。“来”,归附也。“动”,谓鼓舞之也。“和”,所谓于变时雒。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荣”,谓莫不尊亲。“哀”,则如丧考妣。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

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捷如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于圣,而有不可知者存焉。圣而进于不可知之之神矣。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理学讲评】立是植其生。道是引导。绥是安。动是鼓舞的意思。四个斯字,言其随感而应,见效之速也。荣是尊荣。承上文说:“夫子之所以不可及者,盖有非常之道德,自有非常之事功,惟其穷而在下,故无由见其设施耳。使其得邦家而治之,其感人动物之效,岂小小哉?正所谓民生未遂,为之分田制里以扶植其生。那百姓每即耕食凿饮,并立于生养之中矣;民行未兴,为之建学明伦以倡导于善,那百姓每即遵道遵路,率由于教化之内矣;民居有未安,一抚绥之,使之得所。那百姓们即闻风向化,群然而来归矣;民俗有未化,一鼓舞之,使之自断,那百姓每即兴仁兴让,蔼然相亲睦矣。其在生之时,人皆欢欣爱戴,莫不尊亲而极其荣显。既没之后,人皆悲伤思慕,如丧考妣,而极其哀诚。其德化感人之速,而入人之深如此,就如天道发育万物,以生以长,曾莫测其所以然也。如之何其可及也哉?”子禽不知而妄议之陋亦甚矣。按古帝王治世之盛莫如尧舜,尧舜之治以时雍风动为极。而孔子之化,以绥来动和为成,于此见圣人功用其感通变化之机,一而已矣,故史臣赞尧之德曰如天,舜曰协帝。而子贡推尊孔子则曰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诚见其道之同也。有君师治教之责者,不可不深探其本焉。

【心学讲评】陈子禽亦犹叔孙州仇之见也。谓子贡曰:“有其德者,必有其才;有其功者,必有其效。以此论之,子之尊仲尼者,以师弟子之故而致其尊敬也。若夫才着而不可穷,功立而不可掩,仲尼之终老而无成也,岂贤于子乎!”子贡姑舍其心之迷,而薄惩其口之妄,曰:“子欲附于君子之列乎?则言之所系大矣。子非真有见于我与夫子之分际,而任意以言,其谓无伤于智乎?夫君子之言,人取正焉。一言而是非定,人以为智矣;一言而私妄行,人以为不智矣,愚不可教者也,言其可以不慎乎!而曰赐之贤于夫子。远矣哉,夫子之德,不易为子告也。而以我视之,岂但不敢与较贤哉,欲庶几企及之而终不能。非不能也,夫子不可及也。亦尝见为可学而至矣,穷学以求似,而夫子又超乎形象而有其高明;亦尝见可思而得焉,极思以求得,而夫子又迥绝乎涯量而有其广大。然则夫子之教,赐之学,皆阶也,可以升高,而不可以升天也。

同类推荐
  •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本书包括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灵魂信息论、人的自需属性、人的共生属性、人性的基本矛盾、科学的长生不老等共七章内容。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马斯洛的智慧

    马斯洛的智慧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不定期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热门推荐
  • 轮回毁灭的宿命

    轮回毁灭的宿命

    想听一听正经一些的故事吗?那就来吧,我来给你讲讲一个看起来像是个普通人的,完全不普通的故事吧...。从已经无法挽救的未来,穿越过来的,唯一与“记忆压缩穿越机”所需稀有血型相配的小魏,在成功穿越后失去了穿越前的一切记忆,当那些记忆,开始慢慢的浮出水面时,小魏又该何去何从...
  • 文明的战歌

    文明的战歌

    “它们数量稀少与人类不同,它们单一没有个体化的差异。我们只需要一个新的契机,全人类都将得到升华”“什么是新的契机”“文明”
  • 乔小姐的爱情美哭了

    乔小姐的爱情美哭了

    听说新晋影后是票房毒药,扛不起票房?乔元反手甩出一百亿票房成绩单。不学无术,是个学渣?刚解开哥德巴赫猜想的乔元投来斜睨眼神。格斗、赛车、围棋、鉴宝……来来来,比个够。啥?甜甜的恋爱?作者就是个单身狗,懂个锤子的恋爱(╯‵□′)╯︵┻━┻
  • 老婆是红颜我是祸水

    老婆是红颜我是祸水

    在爱情背叛,被闺蜜陷害的情况下出国,五年后带着萌宝回国,又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 剑道通天

    剑道通天

    这是一个剑的故事。一剑光寒九十洲,我辈风范当如是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 始于期待

    始于期待

    前世她死于宫变重生的她却多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妹妹。而她脸上多出了一块红斑,她以为她能与妹妹就这样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着,却不知道其实这本不可能。她凝望着顾笼纱,沉重的问她:如果那时是我陪水清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她说:笑白,你又何必固执呢她不再面对顾笼纱,转身离去。固执只因不甘心罢了。一切原有因果。
  • 生灭传说

    生灭传说

    一个你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西方?东方?各种位面?左眼主生,右眼主灭,情仇传说,正在展开!
  • 七战九霄

    七战九霄

    在这风云四起的九霄大陆,一位天赋平凡的武者最终一步一步,走上了九霄大陆的巅峰。
  • 遥遥来之

    遥遥来之

    “你为什么回来?”“每个男配都有颗想成为男主的心。”在遇到她之前,我不信宗教不拜神佛,后来,我背对着许愿池用右手从左肩上方向身后的许愿池中扔下两枚硬币,据说这样就可以与心爱的人结合。那个让我对明天有期许的女孩,我想要她永远活在我心里,睁眼是她,闭眼是她,生生世世都是她。许来之遥遥走来,以所有温情来浇灌这朵即将枯萎的玫瑰。秋莫黎逃一步,他便追两步,直追到她心底里才肯罢休。不过这暗恋一事,着实苦人呀。
  • 来校草怀里撒个娇

    来校草怀里撒个娇

    【校园小短篇&甜宠1v1】沈时靳:“嘿新同学,果冻我要喜之郎,恋爱选我不迷茫。”小姑娘睁着杏眸看他半晌,忍痛从口袋里掏出来一颗果冻给他。“我刚买的,你喜欢的话给你吃吧QAQ。”沈时靳:“……”——沈时靳:“你喜欢老子吗?”“……喜欢。”小姑娘弱弱的开口,“还,还喜欢他的道德经。”沈时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被逼疯。[我是个坏人,但你吻我一下,我就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