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49

第149章 论语子张篇(3)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子游说:“办丧事,只要能表达出悲哀的感情就可以了。”

【诸儒注疏】致极其哀,不尚文饰也。杨氏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之意。”

愚按:“而止”二字,亦微有过于高远简略细微之弊。学者详之。

【理学讲评】致宇解做极字。子游说:“方今之世,文胜质衰。居丧者徒尚仪文之末节,而少哀戚之真情。以吾观之,人子执亲之丧,只须极尽乎哀而止,何以文饰为哉?盖哀恸有余,则真情已竭,虽礼文不足,何伤乎?”考之《礼记》,子游平素究心于丧礼,非脱略于仪文者。此言盖为救时而发,即夫子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意也。

【心学讲评】子游曰:先王之于丧也,为之擗、踊之节焉,为之敛,襚之制焉,为之朝、夕。朔奠之仪焉,为之虞、榭之典焉,为之食粥、居庐之度焉,为之苴、麻、冠、屦之服焉。凡以人子之丧亲,哀至而无可加,求以尽其必至者而已。由此思之,则哀不致而为之文,非子也。哀已致,而子之心已尽,非以求益也。极乎哀,非极乎文也。哀不足而文有余,吾不知之矣。

【元典】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算很难得的了,可是还不能算仁。”

【诸儒注疏】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

【理学讲评】张是子张。子游说:“吾友子张之为人也,才高意广,人所不能为者,彼却为之,是难能也。然少诚实恻怛之意,未免心驰于外,而天理之所存者寡矣,其于仁则未也。”盖仁者本心之德,实理具备,无假于外。人惟依着真心、本等做去,则事皆着己务内。乃所谓仁,何必为所难能哉?”是以圣门教人专以求仁为本,而以徇外为戒也。

【心学讲评】子张氏之学,务外近名,而存心之实不讲,故圣门之知本而体道者深有所不足焉,叹之惜之,而恐天下之以是为圣道之传也。故子游曰:学至于仁而难矣,乃求之也不远,操之也即存,驯驯而养之无问,非强为所难者之得与也。吾友张也,其知博,其量弘,岂不可与存仁乎!而所为者务为人之所难为,以抑情而立异,吾党亦逊其才之有余矣。然而省之于其静存,察之于其动发,难能者自难能,而非其心之所安,则非其性之所固有。身世之际无恻怛之诚,事功已就之余无常存之主,其于仁未有得也。虽为难能,又奚益哉!

【元典】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曾子说:“子张虽然外表堂堂,但难于和他一起做大事。”

【诸儒注疏】“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为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

范氏曰:“子张外有余而内不足,故门人皆不与其为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宁外不足而内有余,庶可以为仁矣。”

【理学讲评】堂堂,容貌之盛。曾子说:“朋友所以辅仁,故必有诚笃之资,专用心于内者,彼此讲习切磋,然后可相助以进于善。乃若堂堂乎吾友子张也,惟致饰于威仪,修整其容貌而已,其驰心于务外自高如此,以之为己,则无操存涵养之功;以之为人,则无箴规观感之助,人固不能辅他为仁,他也不能辅人之仁,所以说难与并为仁矣。”曾子此言,盖救子张之失,欲其用心于内也。

【心学讲评】曾子曰:君子以友辅仁。以诚相孚,以静相养,则与并为仁而交益矣。堂堂乎张也,卓立于众人之上,而见其风仪;自标一广大之规,而成其志行;欲与并为仁焉,且日相劝于功能,而或致旁驰于名利,心以荡,气以矜,无益而滋损矣。吾恐夫子之门,将有伪士乱真以伤性者,自张始也。友不能规,而且如之何哉!

【元典】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平时,人很难表露自己的感情;只有死了亲人,感情才能表露无遗。”

【诸儒注疏】“致”,尽其极也。盖人之真情所不能自已者。

尹氏曰:“亲丧固所自尽也。于此不用其诚,恶乎用其诚?”

【理学讲评】致是推致其极的意思。曾子说:“吾尝闻夫子有言:常人之情于凡应事接物之际,真切恳到处少,苟且忽略处多,未有能自尽其心,推之以至其极者也。求其能自尽者,必也于父母之丧乎?”盖子与父母,本天性之至亲,而况居丧之时,又人道之大变,惟是这个时候,其哀痛迫切之诚,发于至情而不容已,乃能内尽其心,无一毫之勉强,外尽其礼,无一毫之欠缺也,使于此而不尽其心,恶乎尽其心哉?于此见人心之良,随处发见,而最真切者莫过于亲丧之时,能识其端而推广之,则礼意无一念之不真,伦理无一件之不厚,而仁不可胜用矣。此曾子所以有感于圣人之言也。

【心学讲评】曾子之言,皆本乎中心之恻怛,而即情以见性,其自得也深矣;而必称夫子,有不敢自信之心焉,诚之至矣。曰:吾闻诸夫子,人以心推诚,而求诚乎物理,君民朋友之际皆然。然以类推之,以理求之,勉而后尽,犹有内不失己,而称物以施之道焉。若夫自致者,不待推致而必致也,一致而更无不致也。不期然而然,已然而不白知,忘劳、忘困、忘生、忘死而不念其余,此何心乎?必也亲丧乎!与生而俱生者,亲也;与俱生而不得与俱死者,亲丧也。昊天之下,惟此二人;没世之不能自容,惟此一刻。谓之为子道之当然,而不得;谓之为孝子之用心,而更不忍其闻名。夫人而诚为人子乎,则必有子之情焉,而特非泛于用情而轻于致命者之所知耳。

【元典】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顺,其他方面别人都可以做到,只有他不更换父亲下属和父亲的规矩,是难以做到的。”

【诸儒注疏】孟庄子,鲁大夫,名速。其父献子,名蔑。献子有贤德,而庄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其他孝行虽有可称,而皆不若此事之为难。

【理学讲评】孟庄子名速,是鲁大夫,当时人皆称其有孝行。曾子说:“我闻诸夫子说:孟庄子之孝也,其他生事尽礼,死事尽哀,虽足为孝,然犹可能也,惟是那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这两件,乃是人所难能。”盖庄子之父献子贤而相鲁,其所用之臣乃贤臣,所行之政乃善政,固皆可以不改,但献子既没,庄子得以自专,苟非卓然欲继父志而为善,则其臣与政必有与己相违拂者,焉能不改乎?庄子则以亲之心为心,略无适己自便之意。其于臣也,父用之,吾亦承而用之;其于政也,父行之,吾亦踵而行之,终身遵守,无少更变。是盖志在立身行道,世济其美,以显亲扬名,乃孝之大者。非但不忍死其亲而已,岂人所易及者哉?所以说难能也。

【心学讲评】曾子曰:孝,难言矣。夫子之称人以孝,不轻矣。而所赞为孝者,惟此不忍忘亲之一心。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以孝名矣,而允矣其为孝也。乃就其孝而论之,生而事之,殁而丧之,人以为难,而皆可能也。其于父之殁、凡父之宣力于国、施治于家者,与其任为家老,列为群有司者,皆仍其故而无改,是难能也。盖新故相承之际,立法久而未能无敝,旧臣老而新进者兴,故恒乘此以为更始之图。献子虽贤乎,岂法尽无可议,而野无遗贤乎?言利病者百至,而竞功名者多涂,然而不改焉,则有视其家之利病若敝屣,而一闻更化之言,怆然深痛而不忍闻;孝子之心,至是而极矣,岂世之所未孝者,托于干蛊而自见其聪明者所能乎。

呜呼!为人子者闻夫子之言、则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自动于中,而无为功名志业之说所惑哉!

【元典】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孟氏让阳肤当法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现在的领导,不做好事,民心早已散尽了。如果了解了案情的真相,就要怜悯他们,而不要因案情大白而自喜。”

【诸儒注疏】阳肤,曾子弟子。“民散”,谓情义乖离,不相维系。谢氏曰:“民之散也,以使之无道、教之无素。故其犯法也,非迫于不得已,则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理学讲评】阳肤是曾子弟子,士师是掌刑狱之官。散是离散,哀矜是哀怜的意思。昔鲁大夫孟氏使阳肤为士师之官,着他断理刑狱,阳肤因问治狱之道于曾子。曾子告之说:“刑狱之设,所以防民之奸,表率之而不从,教诏之而不入,乃用法以威之,非得已也。今也在上的人德教不修,既不足为民表仪;刑政无章,又无以示民趋避,将长民的道理都失了,以致百姓每情意乖离,无所维系,相率入于不善,若所当然,而不知陷于大戮也,其来非一日矣。尔为士师,当念犯法虽在于民,而所以致之则由于上。治狱之时,如或讯得其情,虽其行私干纪,信为有罪,而犹必哀怜之,矜悯之,视之有若无辜,而加恻隐之意焉。莫为情伪微暖,而我能得其隐情,便欣然自喜其明察也。如此则用法必平,民可无冤,而士师之责任为无忝矣。”

【心学讲评】士师之官在执法。有道之世,治教修明,而谗顽不革,则用刑以威之,杀人而非忍。无道之世,既不然矣。士师欲曲法以全人,则枉道而伸邪;而执法以致刑,则人之死者积矣。故乱世之士师不可为也。

阳肤为之,而问于曾子。曾子曰:尔且为士师哉!是日悬一伤心之憾于前,而莫可如何者也。士师之职,决狱惟允,得其情实,而奸宄服刑,斯可谓之称职矣。人不能得,而女得之,则为之一快。得曲者之情而直者伸,则又一快。呜呼,此正吾所不忍言者也!夫民之为恶也,何所利而为之哉?而实有为之则利,不为则不利者,皆上使之然也。古者有养民之道:老以养而幼以育,任之而有余;家有主而井有联,相耦而交得。有教民之道,合之于饮射,而不废酒食之欢;制之于婚姻,而可修兄弟之谊。其民聚而不散,则善相奖,恶相戒;即有疑贰,而父兄师长可决也。上失其道,民贫而益竞于财,于是父子有异产,而况井里!民愚而各游其志,于是师儒有异教,而况顽愚!一家之中,众叛亲离;一国之中,争强竞力。于是曲者曲矣,度其所自曲,直者亦未尝直也。而为士师者钩考其相夺相害之实,按法而不容枉。夫亦念民之何以至于此极也?政衰教弛,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而如当得情之下,喜于察之明而法之正焉,则仁人君子之用心,至此而惨焉忘矣。哀之矜之,不能纵之,不得已而诛之,而忍喜乎!故曰:尔且为士师,是悬一伤心之憾于前,而莫可如何者也。

呜呼!此曾子之至孝深仁所发见者也,而衰世之民咸并育于曾子之心矣。酷吏兴而自喜,人且喜焉,杀运其何从止乎!

【元典】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无道,并不象所传说的那么厉害。所以君子最讨厌自己身上有污点,一旦有污点,人们就会把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他身上。”

【诸儒注疏】“下流”,地形卑下之处,众流之所归;喻人身有污贱之实,亦恶名之所聚也。子贡言此,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于不善之地,非谓纣本无罪而虚被恶名也。

【理学讲评】下流是地形卑下,为众流所归的去处。子贡说:“古今言荒淫暴虐,一切不善之事,皆以商纣为称首,其实纣之不善,亦不至如是之甚也。只因他是个无道之君,恶名彰着,古今言人之为恶者,皆举而归之于纣,譬如地势洼下的去处,众水都流在里面的一般,盖其自处然也。是以君子常自警省,不肯一置其身于下流不善之地。”盖一自处于不善,则人遂从而指名之,凡天下不好的事都归于其身,不是他做的事,也说是他做的了。故纣以一时之凶德,而被千载之恶名,遗臭无穷,终莫能洗,岂非万世之明戒哉?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甚言上达之难,而下流之易也。自修者诚能朝乾夕惕,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不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则日进于高明,而尧、舜亦可几及也。

【心学讲评】子贡读商纣之事而有感焉,曰:不善之灾,善者之所鉴也。由纣而观之,可不自慎于所居哉!武王之所申罪,因乎百姓之所流传;史策之所记录,因乎周人之所追咎;纣之不善,遂如是之甚矣。夫纵欲而有无可欲者,用威而有非以威者,纣亦犹是人也,未必如是之甚也。酒安可为池?肉安可为林?朝涉者何以不避天子?炮烙也何以不恶腥秽?盖天下或有是人,有是事,或无其人,无其事,而好为已甚之言者有是说,而恶纣者举而归之。是以君子之自信,必不为恶矣;而所与交者必正人,所乐闻者必正言,所诵说者必先王之教,所远嫌者在疑似之迹,卓然独立于众人之上,则善即不至,而早与恶如霄壤之不相近,则风范立而可为法于天下。不然,即不至于纣,而耻辱或及之,善恶分涂,在人之自立而已。

【元典】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理学讲评】更字解做改字。子贡说:“过者人之所不能无,故虽以君子之人,防检少疏,也有一时差错,但常人有过惟恐人知,所以遂成其过。君子有过即自认说,这是我差错了,明白昭示于人,绝无一毫遮饰,譬如日月之食一般,一分一秒人皆得而见之,不可得而掩也。既自认以为过差,随即就改了,复于无过。譬如日月亏而复圆,光明皎洁,人皆翕然仰之,不可得而议也。”盖日月以贞明为体,故虽暂食而无损于明,君子以迁善为心,故因有过而益新其德,若小人之遂非文过,只见其日流于卑暗而已,安望其能自新也哉?然过而使人见,更而使人仰,此其修德于昭昭者耳。若夫幽独之中,隐微之际,遏绝妄念,培养善端,此则君子慎独之功,修之于人所不见者也。欲立身于无过之地者,宜于此加谨焉。

【心学讲评】子贡曰:君子不能无过,而过正可以见君子。其志之高而心之明也,一日月也。一私不系,而无欲之至,可决以无过矣。乃数有参差,而运行不能避者,日月之食也。时势不偶,而守常或至于变者,君子乏过也。夫诚如是,而其过也有殊异焉矣。人之过,或有知而或不知,惟其有所隐也。如日月之食,而何隐乎!君子不避其名,而天下皆知其实,一日月之共见其食也。人之过也,名节一累,而终身不掩,惟其有忒于心也。如日月之食,初非其忒矣。君子自用其常,天下且忘其变,一日月之更仰其光也。于过以观君子,而大公至正之情垂之万世,岂不伟哉!苟为君子,无容于过求免也。

【元典】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诸儒注疏】公孙朝,卫大夫。

【元典】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失传,还在人间。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到处都有文武之道。孔子处处都学,哪有固定的老师?”

【诸儒注疏】“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在人”,言人有能记之者。“识”,记也。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老子他说续集

    老子他说续集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道德经》的讲记。《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释、辨正和引述。他以经史合参、以经解经的方式,深入浅出,借着老子自证的现身说法,刻划道家隐士思想在历史中影响时世、伟大灿烂的一面;更发挥其流传千年之道德内蕴。《老子他说》上集收录南师讲解老子《道德经》共二十六讲,于1987年出版;本书因内容包括《道德经》全部下篇及部分上篇,故特定名为《老子他说续集》。
  •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热门推荐
  • 听我讲爱情

    听我讲爱情

    我这里有故事,你有酒吗?无论有没有,听我讲故事吧。
  • 三七堂病案簿

    三七堂病案簿

    他从义父手中继承擅长治疗跌打外伤的医馆“三七堂”,却因晕血砸了自家的招牌——直到他从山路旁捡回一个免费的长工,医馆的名声才渐有起色。然而,正当他打算和长工姐姐谈一下人生大事时,隐藏在迷雾中的“怪物”渐渐逼近:四更时游荡的“鱼妖”,用人皮做成的影子戏,于梦魇中食用绝望的玉簪……直牵扯出一桩尘封多年的江湖旧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系统天天变

    我的系统天天变

    【1v1】双洁。一小心被系统绑定,可是自家的系统有点不一样,这个世界还是打脸渣渣,下个世界就成了土豪砸钱,下下个世界就是攻略……等一下攻略?“想跑?嗯?”某男神从后面一把抱住清苏。“没,没有的事,我只是想去休息。”某清秒从心。“嗯,休息?我们一起休息。”说完就将清苏抱走了。
  • 从前有座镇妖塔

    从前有座镇妖塔

    从前有座镇妖塔,我是塔里小妖灵。小妖灵爱上大妖王,我有特殊的吃醋技能。忽然有一天,小妖灵发现,唉?妖王大人其实是仙界战神?……镇妖塔里阴气肆虐,黑暗潮湿,再厉害的大妖都得了风湿病,需要小妖灵情绪具象化的醋来缓解疼痛。于是大妖们达成共识,让塔里女妖们各种纠缠妖王大人,惹小妖灵吃醋。战神发现,自己总是被女妖碰瓷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妖灵?…温馨治愈小萌文,欢迎收藏。
  • 宋神传奇

    宋神传奇

    李明熹、宋梓钰原来是天神、地神,犯错后被投下人间。投下人间的宋梓钰、李明熹从小青梅竹马。在一次郊游中,他们闯入了九天玄女的禁地,李明熹的形体被九天玄女的魔力所吞噬。随后,人间便发生怪事,科学家们预测地球上将会发生大灾难。宋梓钰为了拯救地球上的人们,与九天玄女斗智斗勇。最后,她激发了曾经天神的力量,击败了九天玄女。但是,李明熹却在之前就被九天玄女害死了。二人终成“人鬼情未了”。
  • 渡尽红尘三千水

    渡尽红尘三千水

    她在千年前是天上的一棵梨树,只是刚修炼成人形是遇到了他,那时梨花如雪,她只看到到他那双眸,从此陷入魔障,不能自拔,更是辗转千年只为他,可是几世轮回都换不回他的一个回眸,都说红尘苦海难渡,她也累了,这一世她只愿赌,看谁能渡她过这三千红尘水!
  • 萌鬼当家

    萌鬼当家

    都市传说中的鬼宅,其实也不过是场爱情悲剧的发生地…
  • 凰女转世

    凰女转世

    穆若紫,21世纪最有名的杀手组织darkempire的接班人,不仅有一身好身手,还拥有常人没有的异能,却被自己最信任的助手杀害,一朝穿越,穿越到同名的镇国将军的小女儿穆若紫身上,“在异世又怎样?我照样能风起云涌!”从此说话不再是温柔胆怯,反而是狂妄自大
  • 老师你等会我

    老师你等会我

    反正就一个字,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