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59

第159章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5)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译文】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情,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就没有听说过。一定要我讲的话,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

【诸儒注疏】齐宣王,姓田氏,名辟疆,诸侯僭称王也。齐桓公、晋文公,皆霸诸侯者。“道”,言也。董子曰:“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亦此意也。“以”,已通用。“无已”,必欲言之而不止也。“王”,谓天下之道。

【理学讲评】齐桓公、晋文公,皆春秋时伯诸侯者,能尊周室,攘夷狄,后世称其功。然先诈力而后仁义,圣贤所不道也。齐宣王有志于伯功,乃问孟子说:“在先五伯,惟齐桓、晋文为盛,二君所行之事,可使寡人得闻其概乎?”孟子对曰:“臣所受学,传自仲尼。仲尼之徒,羞称五伯,无有言及桓、文之事者。所以后世之人不传其事,臣无从而闻之。既无所闻,则无可言矣。王若必欲臣言不已,其惟王天下之道乎?盖王道乃圣门常言,而臣得之传闻者也。王若能取法王道,则伯不足道矣。”

【元典】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宣王问:“仁德怎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孟子回答道:“爱抚百姓而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住他。”

【诸儒注疏】“保”,爱护也。

【理学讲评】齐宣王又问说:“人君之德如何,则可以王天下?”孟子对说:“天之立君,惟欲其保养斯民而已。若能修德行仁以保安百姓,使之得所,则天下之民,皆爱之如父母,而戴之为君师,其王天下也,孰得而御之哉?”

【元典】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译文】宣王问:“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做到爱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宣王问:“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大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这件事?”

【诸儒注疏】胡龅,齐臣也。‘衅钟’,新铸钟成,而杀牲取血以涂其衅郄也。‘觳觫’, 恐惧貌,孟子述所闻胡龅之语,而问王不知果有此事否。

【理学讲评】胡龁,是齐臣。新钟铸成,杀牲取血以涂其衅郄叫做衅钟。觳觫,是恐惧的模样。齐宣王因孟子说保民可以致王,遂将自己问说:“若寡人者,也可以保安百姓否乎?”孟子对说:“可。”齐宣王问说:“你何由知道我可以保民?”孟子对说:“臣曾闻王之臣胡龁说,王一日坐于堂上,有人牵牛行过于堂下。王看见问说:‘牵这牛将欲何往?’牵牛者对说:‘新铸钟成,将杀此牛,取血以涂其衅郄也。’王说:‘舍之,我不忍见此牛这样战惧觳觫,其状恰似无罪而往就死地一般,诚可怜也。’牵牛者说:‘王既不忍杀这牛,则将废衅钟之事乎?’王说:‘衅钟也是国之大事,何可废也?但取个羊来换他,则钟得以衅而牛亦可全矣。’臣所闻胡龁之言如此,不知果有此事否也?”

【元典】

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文】宣王说:“有这回事。”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

【诸儒注疏】王见牛之觳觫而不忍杀,即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扩而充之,则可以保四海矣。故孟子指而言之,欲王察识于此而扩充之也。‘爱’,犹吝也。

【理学讲评】爱,是吝惜的意思。齐宣王因孟子述胡龁之言,乃承认说:“以羊易牛,诚有此事。”孟子遂就善念而开导之说:“王天下之道,不必他求,即王这一点不忍杀牛之心,便可怀保万民,兼济四海,而成兴王之业矣。但百姓每识见短浅,只见王爱此一牛,都道是吝惜财费而然。臣却知王之心,乃由觳觫之状,触目有感,一念恻怛之发,全出于不忍也。能由此一念而遂充之,于致王何有哉?”夫宣王爱牛之心,偶发于一时之感,而孟子遂许其可以保民而王者,盖此一念骤发之仁,最为真切;若推之于民,则凡以利用厚生,拯灾恤患者,将无所不至,而四海皆其度内矣。有保民之责者,能识此不忍之端而扩充之,则仁不可胜用已。

【元典】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译文】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诸儒注疏】言以羊易牛,其迹似吝,实有如百姓所讥者。然我之心不如是也。

【理学讲评】褊,是狭。齐宣王以羊易牛,其心出于不忍,而其迹有似于吝惜。闻孟子之言,乃遂应以为然。说道:“以羊易牛,其迹似吝,诚有如百姓之所讥者,但我之心实不如是。齐国虽褊小,一牛之费能有几何,吾何爱焉?只为见其觳觫之状,若无罪而就死地,心中不忍,故以羊易之耳。此心惟夫子知之,而百姓不知也。”

【元典】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宣王笑着说:“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诸儒注疏】‘异”,怪也。“隐”,痛也。“择”,犹分也。言牛羊皆无罪而死,何所分别而以羊易牛乎?孟子故设此难,欲王反求而得其本心。王不能然,故卒无以自解于百姓之言也。

【理学讲评】异,是怪。隐,是痛。择,是分别。孟子欲宣王察识其不忍之心,乃反复诘问之说:“百姓以王为爱,王亦无怪其然也。盖羊小而牛大,以小易大,迹本可疑,百姓何足以知之?王若果是不忍牛之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一般有生,一般无罪,何所分别,而以羊易牛乎?诚有难于自解者矣。”孟子设此难王,正欲使其反求诸己而得其本心也。宣王亦无以自明,乃笑而应之,说道:“是诚何心哉?我非爱惜一牛之费,而胡为易之以羊也。不忍于牛而独忍于羊,即我亦有不能自知者。百姓之以我为爱,不亦宜乎!”

【元典】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译文】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诸儒注疏】“无伤”,言虽有百姓之言,不为害也。“术”,谓法之巧者。盖杀牛既所不忍,衅钟又不可废,于此无以处之,则此心虽发而终不得施矣。然见牛则此心已发而不可遏,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故以羊易牛,则二者得以两全而无害,此所以为仁之术也。“声”,谓将死而哀鸣也。盖人之于禽兽,同生而异类,故用之以礼,而不忍之心施于见闻之所及。其所以必远庖厨者,亦以豫养是心而广为仁之术也。

【理学讲评】孟子因宣王不能自得其本心,又为之分解说道:“以小易大,虽难解于百姓之疑,然亦无伤也。盖仁虽无所不爱,而见闻感触之时,亦自有斟酌变通之术。今王既能全觳觫之生,而又不废衅钟之礼,于难处之中,得善处之法,是乃仁之术也,何也?盖时当见牛,则此已发而不可遏;时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故以羊易牛,得以两全而无害,所谓仁术者如此大凡君子为仁,莫不有术。其于禽兽也,见其生,则不忍见其死;闻其声,则不忍食其肉。此固其恻隐之真心。然祭祀燕飨,礼亦不可废者,则身远庖厨,使其死不接于目,声不闻于耳,固所以预养不忍之心,而广其为仁之术也。吾王以羊易牛,正合于君子之道。若能察识此心而扩充之,何不可保民之有哉?”

【元典】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付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译文】宣王高兴地说:“《诗》中说:‘别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正像说的老先生啊。我做了这件事,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心里也闹不明白。先生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这样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诸儒注疏】《诗》,《小雅》《巧言》之篇。“戚戚”,心动貌。王因孟子之言,而前日之心复萌。乃知此心不从外得,然犹未知所以反其本而推之也。

【理学讲评】诗,是《小雅·巧言》之篇。夫子,指孟子说。戚戚,是心中感动的意思。齐宣王因孟子之言,有感于心,乃欢喜说道:“人藏其心,难可测度。我闻《诗经》有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两句说话,正夫子之谓也。夫以羊易牛,乃我所行的事;及反之吾心,求以小易大的缘故,自家茫然也,不知是何念头。夫子乃能推究来由,说是见牛未见羊之故。将我前日不忍的初心,不觉打动,戚戚然宛如堂下觳觫的形状,复在目前一般。此非夫子能忖度之,则我亦何自而得其本心哉?然这一点心,自我看来,极是微小,能济甚事?夫子却说足以致王,不知其所以合于王道者,果何在乎?”

【元典】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译文】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了,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诸儒注疏】“复”,白也。“钧”,三十斤。“百钧”,至重难举也。“羽”,鸟羽。“一羽”,至轻易举也。“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舆薪”,以车载薪,大而易见也。“许”,犹可也。“今恩”,以下,又孟子之言。盖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人之与人,又为同类而相亲。是以恻隐之发,则于民切而于物缓,推广仁术,则仁民易而爱物难。今王此心能及物矣,则其保民而王,非不能也,但自不肯为耳。

【理学讲评】复,是禀白。秋毫,是毛之冗细而难见者。舆薪,是以车载着薪木。“今恩”以下,是孟子之言。孟子因宣王未知爱牛之心可以保民,乃设辩以提省之说道:“今人有禀白于王者说:‘我有力能举三千斤之重,而于一羽之轻却不能举;明能察见秋毫之末,而于舆薪之大却不能见。’王亦将信其言而许之乎?”齐宣王答说:“不然。人未有举重而不能举轻,见小而不能见大者也。”孟子遂晓之说:“王既知此,则知保民而王无难事矣。盖物与人异类,用爱颇难;民则与我相亲,加恩甚易。今王不忍一牛之死,是恩足以及禽兽,就如能举百钧,察秋毫一般。而德泽乃不加于百姓,是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也。恩能及于所难,而独不能及于所易,其故何欤?然则一羽之不举,只是不曾去用力,一用力,则举之何难?舆薪之不见,只是不曾去用明,一用明,则视之何难?百姓之不见保,只是不曾去用恩,一用恩,则保之何难?夫既不用恩保民,何由能成王业?故王可以王而不王者,乃能为而不为,非欲为而不能也。若肯为之,则取诸爱牛之心,推广之有余矣。保民而王何难哉?”孟子于宣王,既发其爱物之心而使之察识;又示以仁民之术而望扩充,所以引之于王道者,意独至矣。

【元典】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大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大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译文】宣王问:“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凭什么去区别呢?”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不能。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这是属于为长者弯腰行礼一类。”

【诸儒注疏】“形”,状也。“挟”,以掖持物也。“超”,跃而过也。“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是心固有,不待外求,扩而充之,在我而已,何难之有?

【理学讲评】形,是形状。以物夹腋下,叫做挟。超,是超过。齐宣王问孟子说:“夫子谓我之不王,是不为,非是不能。这不为与不能的形状,如何分别?”孟子对说:“泰山至大,北海至广,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乃天下所必无之事,以此与人说我不能,这个真是不能,非不为也。奉长者之命,而折取草木之枝,有何难事?以此与人说我不能,这个是不肯为也,非不能也。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其不同如此。今王有不忍之心,自可以保民而王天下。然而不王者,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而阻于不能。王之不王,乃折枝之类,而由于不为也。盖恩由仁达,患无此心耳。有是心以及物,则物蒙其爱;有是心以及人,则人被其泽,夫何难哉?”有保民之任者,亦在察识此心而扩充之耳!

【元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译文】(孟子又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

同类推荐
  • 大学(国学大书院)

    大学(国学大书院)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便成了“四书”之一,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古武风流

    都市之古武风流

    当古武遇上现代火器,当古武者对上异能者,将会碰撞出如何灿烂的火花?世界纷乱,强者并起,一个身负灭门大仇的少年,又如何一步一步重振家声,手刃仇人,走上巅峰的位置?千年家族,现代江湖,都市古武,演绎着一曲曲悲欢离合。绝代佳人,风流侠客,少年面对难舍难分的爱恨情仇,又会作出何种抉择……?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与欲望的诱惑……少年又将何去何从……
  • 龙王传说之万界穿越

    龙王传说之万界穿越

    系统穿越,洪荒传承,神仙双修,一代天骄注定将从微末中崛起,穿越诸天万界,掌控整个多元宇宙。
  • 我能自动升级

    我能自动升级

    【2020年最强硬核爽文】惨遭车祸再次醒来,柳寻发现自己来到了平行时空。蛮兽横行,注定这不会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从未习武的他如何逆袭?叮,自动升级系统激活。“叮,力量+1”“叮,力量+1”“叮,力量+1”“叮,速度+1”……“叮,宿主境界突破,成为战斗学徒。”“叮,力量+1”“叮,速度+1”“叮,力量+1”“叮,速度+1”“叮,宿主境界突破,成为初级战士。”……某记者,“柳寻战神,请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认真,努力,脚踏实地。”
  • 轮回最强第一人

    轮回最强第一人

    轮回世界最终一战结果不得而知。不知多少年后,宇宙边荒一个名为“地球”的地方,恐怖悬挂天际,肆意弥漫人间。与此同时,桐城一中的觉醒者测验场上,一个普通少年无知无觉,任“洪荒”尽情沸腾,震撼寰宇!乱世降临,迎来真正的最终一战,而能够开天辟地者,被视为最强第一人!额…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不着调的少女带着一名疑似不太一般的少年日常打情骂俏的故事。
  • 浮天尘

    浮天尘

    天地破损,天道溃败,有些人真的想平淡的生活下去,时代却赋予了他们拯救世界的责任。世俗的人怨恨他们,他们也许永远不会被世俗所理解,他们会老去,会死亡,可关于他们的传奇将永垂不朽。“吾为天尘大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之天道无敌

    异界之天道无敌

    秦凡,庆阳大陆唯一被认可之人,左手生死轮回之力不朽,右手代天刑法掌控雷电。
  • 天王

    天王

    十二岁便登基为帝的元狩,幸运地拥有极佳的太傅调教,因此,他年纪小小就能独自应付那些争权夺势的皇叔伯,对于久经政治风雨的一批老臣,他也能轻松地掌握驾驭,几年下来,他成为天凤皇朝百姓称诵的明君、好皇帝,然而,他却有一个极大的毛病,那就是不爱与女人亲近,二十岁的处子皇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呆萌小厨娘:殿下太腹黑

    呆萌小厨娘:殿下太腹黑

    作为一名国际美食家,墨九歌的生平夙愿就是吃遍天下美食。结果愿望还没实现,就一不小心的穿越了!还一不小心惹上了太子这只狼!场景一:“太子殿下不好了,您养的金尊雪鲤,让郡主给吃了!”某人听后急声说:“别让歌儿累着了,还不快点去帮她抓。”场景二:“太子殿下不好了,郡主把公主给打了!”某人:“打人这种体力活可不能让歌儿做干,我来!”场景三:“太子殿下,不好了郡主要和美男私奔!”某人脸色一变,瞬间没了身影。“夫人,你玩够了,是不是该轮到为夫了?”墨九歌大惊失色,边后退边说道:“你…你别过来!”天地良心,她真不是故意勾搭这只狼的,只是太蠢掉进了狼窝而已,总之这是一个小绵羊和大灰狼斗志斗勇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