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77

第177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2)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就才而言之,疑其治赋折狱之才相类也。而曾西蹴然不安曰:‘夫子路,其志大,其学正,有所不为,而大有为,吾先子之所严惮,以为刚方正直之不易学也而我何敢比焉?’或曰:‘子既不足以当子路矣,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取威定霸,子有其才乎?’夫或人亦知管仲之下于子路矣,而曾西犹艴然曰:‘吾即不及子路,固奉教于君子,宁守正而无成,不阿时而小就。而尔何曾比予于是乎?夫学术不正,则多委曲从时之计,而施于民者,皆利威,势胁,而无固结人心之实。君苟悦而从之,得君专矣,而举国以听,如彼其专也,得君专而权归己,而人不能挠之,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以仲父而秉四十余年之政,而合诸侯而不能尽合,攘夷、狄而不能终攘,当时之人非心服,而后世之乱不旋踵,又如彼其卑也。其志如是,其学如是,其功如是,我固与闻乎王道,特才有不逮耳,尔何曾比予于是?’

“今即从而断之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明王道,黜霸功,君子之于此严矣。而我之所自期者何如?所期于齐者何如?生民之知觉于我而开,吾道之兴废于我而任,而子为我愿他之如此乎?”

公孙丑曰:“齐之僻处东海也,而管仲以其君伯,中国莫不服也,及其伯业已衰,而晏子以其君显,晋、楚莫与争也。故谈齐事者,一则曰管仲,再则曰晏子。犹不足为,则夫子将何为乎?”

孟子乃自白其学之正,道之高,施为之本于心,推行之及于天下者,而曰:“使吾而用齐哉,则离判不一之民心,合而戴一人之德;威力相劫之天下,革而为有道之长。如是以运之于心,如是以施之于政,说而归者,不俟崇朝;顺而治者,不劳余力;以齐王,犹反手也。方今所最为天下害者,莫如霸者功利之图,而亟反之以成不世之业者,唯王者治安之略。吾正与天下争得失于此,岂复知有管、晏哉!”

呜呼!孟子之言决矣!乃天下所以疑王道之不可行,则以为迂远而不可急成,故不如从权以小成于一日。公孙丑习闻其说,而问曰:“若夫子之言,王犹反手,则弟子之疑滋甚矣。王道不可行于今日,而况可期于旦夕乎?夫言王,则文王是矣。且以文王言之。霸者尚功,王者尚德,固已。文王以如伤之仁,施丕冒之政,岂有加哉!百年而后崩,宜其道着而功集也。乃六州归化,而东国未孚,天下犹未胥洽焉。乃武王劳牧野之师,周公定管洛之策,然后东西南北无不奉宗周之政。而今夫子言之,行之五七年之间,而欲以定八千里之中国,然则夫子更有不疾而速之神化,而文王之以绥西土而化南国者,犹不足为与?”

孟子曰:“此则存乎时势之说,而不可以一概论也。若以德言之,则吾所效法者文王也。体其心,遵其政而何敢与之相并哉!有其时,有其势,而无其德,今日之齐是也,伯功乱之也。有其德,无其时与势,文王是也,王者之道未丧于殷也。

“以时言之,殷之立国,由汤至于武丁,四百祀而余矣。中间继汤之德而圣,守汤之绪而贤者,凡六七作。德稍敦而复修,圣稍坏而复理,民不敢贰、不忍离也。其归心久矣。久则安之习之,虽有不令之君、不善之政,变无从而起也。故武丁乘衰而起,五服不敢不来王,而天下共效其职贡。恭默于庭,而化及四海,犹运之掌,而殷道复兴矣。纣虽无道乎,然去武丁未久也,则武丁所建立之世臣而为故家,所培养之余民而为遗俗,武丁所以教天下而有余风,所以养天下者而为善政,纣虽灭裂之,未能尽废也,犹有存者。且其同姓之贤,而有微子、微仲、比干、箕子,痛念宗邦之将毁而思救之;异姓之贤,则有胶鬲裴回殷、周之间而思匡救;皆贤人,不让于周之有十乱也。或忘躯以谏争;或委曲以图存,则民虽怨纣之深,而犹冀诸贤之可挽。以是之故,文王之德虽盛,而民心之瞻恋未忘。故必待贤人尽去,旧政无余,而后失之也。此文王之时也。

“夫其时既然,而以其势言之:周之立国,自公刘居邠,大王迁岐,启宇之初,甚弱小也。大王荒高山,而王季因之,授于文王,尚未能扩土宇于侯封之外也,犹然百里而已。抚此百里之民,仁泽未能远及,而仁声不能四播,于以翦除无道,力不敌也。故密、崇伐而后可迁于丰,虞、芮成而后化行于南。是以终文王之世,六州归化,而奄,毫以东犹未效诚。所为立之有基,而后推之有渐,是以王业如此之难也。此文王之势也。

“夫时与势并会于一时,而后其时乃易,则时势亦重矣哉!齐人之言功利者曰,智慧以立功,而有智慧而无可为之势,则不如乘势者之因机顺导易用其智慧;镃基以尽利,而有鲢基者非可耕之时,则不如待时者之土膏疏发利用其镃基。天下事以效而言,有必如此者。则以此而思今时之齐,周视天下而观其所遇之时。自顾国中而审其可资之势,特智慧不生,而镃基不具耳。以时势言之,岂不易哉!

“何言乎势之易也,夏后、殷、周王天下之初,其制为王畿,常足以待诸侯,而变足以张六师,其土地之提封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可以为强干弱枝之本矣。千里之内,民之众寡何如哉?闾井相连之盛,验之于鸡鸣狗吠焉,如其声相续而互闻,自国中以达于四境,则其为可耕可教之民,以具万乘六师而有余者,可不谓庶乎?而齐自保东海以来,国固而无兵火,地富而无流亡,有其民矣,可不须生聚招徕之久矣。夫文王自岐徂丰,戡黎而强阮,改而后辟也;齐无待于兼小以成大也。文王惠鲜鳏寡,长养而休息,改而后聚也;齐无待乎长育以蕃盛也。以此之势临天下,而居重驭轻,何难哉!而欲有为而或御之者何也!贫霸者之功,急富强而竞争战,则力有所屈,而不敌八千里之天下耳。使我为之,去耕战之陋习,征构怨之小勇,以王者不忍之诚心,行王者不忍之德政,则夏后、殷、周所以绥万邦者在是。君欲御而民不为之御,而君孰敢御哉?莫之能御也必矣。

“何言乎时之易也?文王之所以难者,殷多贤圣之君,民虽怀新而犹念故也。今则自成、康以后,周有其位而无其德;东迁以后有其名而无其实;则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天下其能终不复有王乎?文王之所以难者,纣独肆恶于上,天下犹各爱其民也。今则诸侯各以其忿而糜烂其民,民死于战;游士各以其术而诛求于民,民死于耕;则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民其能终不复有生乎!夫乘治之后,而欲动民之心,非积功累仁渐洽之已深者,民无动也,文王之所以难也。民幸免于死,而已若更生矣;幸免于饥寒,而已若乐利,不见饥者之易为食乎,无择于精美也;渴者之易为饮乎,无待乎清甘也。特急伯功者夺其饮食而已矣。若王政则正所以止民之饥渴者也。使吾为之,予之以所宜得,而慰其悬望之情,不仅如六州之趋事,二南之讴思而已矣。

“夫霸者以功,而王者以德。功则威所加而犹不辑,德则惠未及而已无不孚。孔子曰:德者本于吾之诚,然而为天下之共信,其自家而邦,自国而天下也,速于置邮而传命令焉。盖被其德者所尊亲之,则发为讴吟,竞为趋附,人争慕而争传之,不祟朝而遍天下。置邮者,法使之速也。德之流行,心速之也。心欲其流行,亦孰与止之哉?甚哉,德之本为易食易饮而莫能御也!又况时势之相就,而益以流行之必速乎!今使吾当路于齐,则所因者,当今之时也,天之厌乱急而民之怀生切也;。所资者,万乘之国也,土地不待于辟,人民不待于聚也。使我得尽所学,因王心之足用,顺王政之易行,修行于一国,而流行于天下,则民之说齐也,犹倒悬而为解之,有不幸其之死而之生,以乐归而不舍者乎?以是之故,我可以自信,可以信齐。改霸图于一旦,修王政于五七年之间,若文王之所为者,恩无俟其深洽于肌髓,化无俟其渐推于遐迩;而古人百年之功,我收之旦夕,惟此时为然,文王之时未能然也,故曰以齐王犹反手,而岂谓文王之百年三世为不足法乎?然而今之论者皆曰,王道迂阔而无速效,宜乎古不宜乎今,则不如修管、晏之法,以富以强,而可以雄长。此道之所以不明,世之所以不治。其不能洞鉴古今之理势,以分道术之贞邪,自锢其知而不足与言,亦安知吾筹量之深,而所学之大哉!”

呜呼!王伯之辨不明,唯欲速见小之过;而欲速者不得速,见小者并其小而不利,是以人之不可不务广其智也。为一国之人,则所知者为一国之习;为一时之人,则所知者为一时之习;为古今天下之人,则通古今,周天下,而知其得失难易之理,故学者以去其习气为邪正之大辨!

【元典】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诸儒注疏】此承上章,又设问孟子若得位而行道,则虽由此而成霸王之业亦不足怪,任大责重如此,亦有所恐惧疑惑而动其心乎?四十强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时。孔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动心之谓。

【理学讲评】异,是怪异。公孙丑因孟子说霸王事业太容易了,恐其力不能任,又设问说:“论天下之事易,当天下之事难。以夫子之道德,诚使遇合于齐,加以卿相之位,得志行道焉,虽从此而建功立业,小则以霸,大则以王,皆所优为而无足怪矣。但这等地位,其任至大,其责至重,夫子处此,也容有所疑惑恐惧而动其心否乎?”孟子答说:“否,我从四十岁的时节,道明而无所疑,德立而无所惧,此心久已不动了。若今日加我以大任,固将从容运量而有余,夫何动心之有?”这“不动心”三字,是孟子生平学问得力处,而其大本大原,却从知言养气中来,盖善学孔子而有得者也。

【元典】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译文】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

【诸儒注疏】孟贲,勇士。告子,名不害。孟贲,血气之勇,盖借之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孟子言告子未为知道,乃能先我不动心,则此亦未足为难也。

【理学讲评】孟贲,是齐之勇士,力能生拔牛角者。告子,名不害,是当时辩士。公孙丑说:“人心难制而易动,夫子当大任而能不动心如此,则其气力足以负荷一世,比之孟贲之勇,仅能举一器一物之重者,相去远矣。”孟子说:“心能不动,这也不足为难。即如告子为人,虽其见道未真,他未及四十岁,已能先我不动心了。则此果何足为难哉?”大凡人心有所管摄,则不动甚易,无所管摄,则不动甚难。告子未为知道,而能强制其心,倘能使之不动,况以道义管摄之乎?此事心者所当知也。

【元典】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译文】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孟子说:“有。”

【诸儒注疏】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

【理学讲评】公孙丑又问孟子说:“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则既闻之矣。敢问心之不动,亦有道乎?”孟子答说:“人以一心而应天下之事,若心中没个主张,则卒然临之,未有不惊,纷然而来,未有不扰者。惟其中有定主,然后能无所恐惧疑惑而动其心,此可见不动心之有道也。”

【元典】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译文】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

【诸儒注疏】“北宫”,姓;“黝”,名。“肤挠”,肌肤被刺而挠屈也,“目逃”,目被刺而转睛逃避也。‘挫”,犹辱也。“褐”,毛布。“宽博”,宽大之衣,贱者之服也。“不受”者,不受其挫也。“刺”,杀也。“严”,畏惮也,言无可畏惮之诸侯也。黝盖刺客之流,以必胜为主,而不动心者也。

【理学讲评】北宫黝,是个勇士。肤挠、目逃,都是退缩恐惧的模样。挫,是挫辱。挞,是捶挞。褐,是毛布。宽博,是宽大之衣。严,是畏惮。反,是还。孟子又说:“所谓不动心之有道者,且不论当大任的,只观那勇士每亦自可见。勇士中有北宫黝者,其养勇也,挺身而斗,其肌肤不畏刺而挠屈;怒目而视,其目睛不畏刺而逃避;盖自恃其勇而不肯示怯于人也。推其心,不必大有挫辱,才不肯受,纵使一毫之微受挫于人,看来就似挞之于市朝一般,有不胜其愧耻之甚者。不论事之大小,人之贵贱,一味要求胜,不惟不肯受辱于褐宽博之夫,亦不肯受辱于万乘之诸侯。视刺万乘之诸侯,便与刺褐夫的一样容易,殊不见有诸侯之可畏惮者。如以恶声加之,则必以恶声报之。身可杀而志不可挫,盖以必胜人为主也。惟其主于必胜,此其心之所不动耳,吾所谓不动心有道者,此其一也。”

【元典】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译文】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

【诸儒注疏】“孟”,姓;“施”,发语辞。“舍”,名也。“会”,合战也。舍自言其战虽不胜,亦无所惧。若量敌虑胜而后进战,则是无勇而畏三军矣。舍盖力战之士,以无惧为主,而不动心者也。

【理学讲评】孟施舍,是古人姓名。会,是合战。孟子又告公孙丑说:“我谓不动心有道,不但于北宫黝见之,又闻古之勇士有孟施舍者。其人之养勇也,尝自负说,战胜非难,敢战为难。我之于敌,莫说既胜了他才能不惧;便遇着劲敌在前,战不能胜,自我看来,也如胜了他的一般,更不计较强弱胜败而有惧心也。设使度量敌人之强弱而后敢进兵,计虑在己之能胜而后敢合战,这是逡巡退缩,畏怕三军之众者也。一有畏心,虽胜不足以为武矣。观舍此言,岂是他有百战百克之勇,能保得自家必胜哉?只是他胸中胆气素定,不见得三军为众,一身为寡,而勇往直前,能无恐惧而已矣。惟其无惧,则生死利害皆不足以挠其中。此以无惧为主,而能不动心者也。”

【元典】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译文】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

【诸儒注疏】黝务敌人,舍专守己。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故二子之与曾子、子夏,虽非等伦,然论其气象,则各有所似。“贤”犹胜也。“约”,要也。言论二子之勇则未知谁胜,论其所守,则舍比于黝为得其要也。

同类推荐
  •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清初八大山人是独创派艺术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他所服膺的禅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艺术创造中烙下深深印迹。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学说为宗旨,其创始人洞山良价一日过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作偈中有“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话。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价在返自观照中,发现了真性。八大山人“画者东西影”的艺术哲学,正是以生命真性为中心而展开的。
  • 美学其实很好玩

    美学其实很好玩

    觉得美学离你很遥远?觉得美学太深奥?其实生活就是一堂大大的好玩美学课!美学其实很好玩——扔掉深奥,只留实用的好玩美学书!把高高在上的美学知识一一用进你的生活里,看谁还敢说你“没品位”!325个美学小知识,迅速提升你的美感力,变身美学达人。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重生田园之娘子是病娇

    重生田园之娘子是病娇

    前世的夏明月以为自己是主角,身为穿越女的她,拜师学毒,过目不忘,路救太子,日久生情让人羡慕。后面才知道,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叉,她救的人,厌她入骨,留她也是为利用她除掉异己,登上皇位,她却被同为穿越女的表姐,一把火烧成一尸两命。重生后的她,近看表姐装逼,走自己前世的路,一步一步作死自己,至于渣男,少了她这掏心掏肺的傻逼,也该到头。前世错太多,归来唯一的心愿,就是将前世那一个一路默默,跟着她走来的死士哥哥弄到手,种田养鸡,看大戏。女主病娇,且作,是没有良知的,三世为人,男主忠犬,前世今生双洁。
  • 耕学斋诗集

    耕学斋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云侠已亡

    谁云侠已亡

    凛凛人如在,谁云侠已亡?(新人新书,可能会有点问题,但绝对有点意思)
  • 左城右巷

    左城右巷

    宋小可,简单的女孩,也有着简单的生活,在遇到沈译之后生活步调被打乱,一场场的灾难迎面而来,这让从小胆小的宋小可无处躲避。左城右巷,你,等着我吗...
  • 当呆萌甜心遇上腹黑校草

    当呆萌甜心遇上腹黑校草

    当呆萌甜心遇上腹黑校草:17岁的筱甜心不就是出国了一年嘛!怎么回来就被订婚了,我天,对象谁我都不认识?不管了,本姑娘逃婚,拿走黑卡,随便逛“喂,姓冷的,干嘛又吻我”“有吗?什么时候的事”某人装傻中。“有,刚才的事”“刚才,我是鱼,七秒过去了我忘了”装傻ing“你…唔,唔”某甜心没说完某人的唇便堵了上去。【绝对宠文】【大家可放心入坑】
  • 无望之生

    无望之生

    沈飞渴求着无生,愧疚,怜爱,想不通各种情绪交织着让他想再见一面。无生救他却不愿意见他,无生到底在想什么,沈飞想不明白。只要能让你留下,无论让我找多久,多少次我都不会放弃
  • 走过夏日街头

    走过夏日街头

    一名高中生,喜欢写小说,性格温柔,有时古灵精怪,其中小说音乐是我最大的乐趣,包括学习。嘿嘿~
  • 田园苦乐

    田园苦乐

    平凡有着平静温馨生活的小康家庭的女孩在大自然的捉弄下穿越成古代农家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受尽了白眼,好在自己的爹爹很疼爱这个不受人喜爱的闺女,也算是自己的造化好吧,命中有贵人相助,在那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 我能偷取万界天赋

    我能偷取万界天赋

    【原书名《我的盗神系统》】“偷取界面打开,您可偷取对方1点任意天赋、任意1件宝贝、任意一项技能碎片和任意数量金钱。”“恭喜您偷取变异老虎5点体质!”“恭喜您偷取玄蛟20点精神力!”“恭喜您从敌人身上偷取玄天掌技能碎片!”“恭喜您从敌人身上偷取一颗体魄丹!”易安自从有了这个系统,他的人生变得有些不同了!
  • 蛇蝎美人:逆天魔妃倾天下

    蛇蝎美人:逆天魔妃倾天下

    某腹黑男与某精明女大晚上实在闲的发慌,决定玩个游戏——心换心。当腹黑男心中装的是精明女的心脏时,一脸坏笑的看着某女:“娘子,想不到你这么坏,想要就同相公说嘛,相公很乐意的。”某女很无奈:“你知道我想要什么?”某男做害羞状:“不就是相公我么?”某女翻了翻白眼:“那好,从今天起,你以后只能和二花睡。”某男惊恐,一脸不解的问道:“娘子,此话怎讲?”某女:“装了我的心还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为了你以后的贞操着想,我决定提升二花在咱家的地位!”某男可怜万分:“娘子,我不是故意看隔壁家的二花的,也不该让二花对着我流哈喇子……娘子,你要明鉴啊~”(注:二花是只花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