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79

第179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4)

【诸儒注疏】“必有事焉而勿正”,赵氏、程子以七字为句,近世或并下文“心”字读之者亦通。“必有事焉”,有所事也,如“有事于颛臾”之“有事”。“正”,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是也。如作“正心”义亦同。此与《大学》之所谓“正心”者,语意自不同也。此言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其或未充,则但当勿忘其所有事。而不可作为以助其长,乃集义养气之节度也。“闵”,忧也。“揠”,拔也。“茫茫”,无知之貌。“其人”,家人也。“病”,疲倦也。舍之而不耘者,忘其所有事;揠而助之长者,正之不得,而妄有作为者也。然不耘则失养而已,揠则反以害之,无是二者,则气得其养而无所害矣。如告子不能集,义而欲强制其心,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养,而又反害之矣。

【理学讲评】事,是用功。正,是预期其效。助长,是作为以助气之长。闵,是忧。揠,是拔。芒芒,是昏昧无知的模样。病,是疲倦。孟子说:“气由集义而生,非由义袭而取。则欲气之充者,其用功当何如?必须从事于集义,孜孜汲汲,专一在义上做工夫,庶几功深力到,自然充足。切不可预先期必,一面用功,一面便欲取效,使进修之志,或杂于谋利之私也。如或未充,亦是集义之功未至。但当勿忘其所有事,心心念念,到底在义上做工夫,庶几优游餍饫,自然生长。切不可躁进欲速,作为以助其长,使正大之体,反害于矫揉之力也。夫有事勿忘,则气得所养。勿正而勿助长,则气又无所害。集义养气之节度如此。善学者当循此而行,慎无若宋人的模样乃可耳,盖宋人有忧其苗之不长而拔起其根,使之骤长者。却乃芒芒然归,对家人说,今日我疲倦矣;苗之不长者,我助之长矣。其子信以为然,趋向田间视之,则见苗已枯槁矣。是宋人自谓助苗以长,而为苗害也。今天下之养气者,类先有个期必的心,都去做助长的工夫,其不若宋人之助苗长者少矣。不知助之为害,有甚于忘。彼以气为无益而舍之不养者,就如不耘苗的一般,虽无所益,未甚为害。惟是助气之长,正如揠苗的一般,非惟无益于气,又从而害之矣。盖其忽然而长,既勇猛粗暴,而不能以自制;忽然而馁,则又消沮退怯,而不复能以有为,其害可胜言哉?此可见义可集而不可袭,气可养而不可助。”孟子一生学问,皆从集义中来,其源固出于曾子之大勇;而告子强制其心,正蹈宋人之害者也。养气者其慎辨之。

【元典】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译文】(公孙丑问:)“什么叫能识别各种言论?”(孟子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这些言论)从心里产生出来,会危害政治;从政治上表现出来,会危害各种事业。如果有圣人再次出现,一定会赞成我所说的。”

【诸儒注疏】此公孙丑复问,而孟子答之也,“诐”,偏陂也。“淫”,放荡也。“邪”,邪僻也。“遁”,逃避也。四者相因,言之病也。“蔽”,遮隔也。“陷”,沈溺也。“离”,叛去也。“穷”,困屈也。四者亦相因,则心之失也。人之有言,皆出于心。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后其言平正通达而无病。苟为不然,则必有是四者之病矣。即其言之病,而知其心之失,又知其害于政事之决然而不可易者如此。非心通于道,而无疑于天下之理,其孰能之?彼告子者,不得于言而不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免于四者之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疑哉!程子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又曰:“孟子知言,正如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若犹未免杂于堂下众人之中,则不能辨决矣。”

【理学讲评】谀,是偏曲。淫,是放荡。邪,是邪僻。遁,是逃躲。这四件都是言语之病。蔽,是遮隔。陷,是沉溺。离,是叛去。穷,是困屈。这四件都是人心之病。公孙丑问说:“夫子之不动心,由于知言养气,养气之说,既闻命矣,如何谓之知言?”孟子答说:“人之言语,皆本于心,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后其言平正通达而无病。若是任其偏曲之见,说着一边,遗了一边的,叫做波辞。必其心中见理不透,为私欲之所障蔽故也。我则因其淫辞,而知其心之所蔽焉。又有高谈阔论,放荡而无所归宿的,叫做淫辞。此其心中蔽锢已深,为私欲之所迷陷故也。我则因其淫辞,而知其心之所陷焉。又有好为异说,新奇诡怪,与正论相背的,叫做邪辞。此必其心中惑于他歧,与正理判然离异故也。我则因其邪辞,而知其心之所离焉。又有说得不当,却支吾躲避,屡变以求胜的,叫做遁辞。此必其心屈于正理,自觉其穷极而难通故也。我则因其遁辞,而知其心之所穷焉。这四者之病,不但有害于人心而已;既生于其心,则施之礼乐刑政,俱失其中,而有害于政。既发于其政,则凡一举一动,皆不当理,而有害于事。其机相因,断断乎决然而不可易;虽圣人复起,他见得道理分明,不过如此,我知其必从吾言矣。夫既知其发言之所自,而又知其贻害之无穷,吾所谓知言者如此。若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则是冥然罔觉而已,何足以语此哉?此我不动心,所以异于告子也。”此可言出心,其发于是非邪正之端甚微,而关于理乱安危之机甚大。古之圣王,惟虚心以观理,据理以察言,是以权度不差而聪明不眩也。然则知言之学,图治者岂可忽哉?

【元典】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

【译文】(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老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吧?”孟子说:“唉呀!这是什么话!”

【诸儒注疏】此一节,林氏以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说辞”,言语也。“德行”,得于心而见于行事者也。三子善言德行者,身有之,故言之亲切而有味也。公孙丑言数子各有所长,而孔子兼之,然犹自谓不能于辞命。今孟子乃自谓我能知言,又善养气,则是兼言语、德行而有之,然则岂不既圣矣乎?此“夫子”,指孟子也。

程子曰:“孔子自谓不能于辞命者,欲使学者务本而已。”

【理学讲评】说辞、辞命,都是言语。夫子,指孟子说。恶,是惊叹辞。公孙丑闻孟子知言养气之言,乃疑而问说:“当初孔门弟子,如宰我、子贡这两人说的言语,皆能合道理,当事情,而善为说辞。如冉牛、闵子、颜渊这三人素有德行,故说着身心上的道理,便亲切有味,而善言德行,数子各有所长如此。然在宰我、子贡兼不得德行;在冉牛、闵子、颜渊兼不得说辞;惟孔子则言语德行都兼有之。然犹不敢自任,尝说我于辞命之事,则不能也。今夫子既说我能知言,便是长于言语,又说我善养气,便是长于德行,以众贤所不能兼,而夫子兼之,以圣人所不敢任,而夫子任之,然则夫子岂不既圣矣乎?”孟子不敢当公孙丑之言,乃惊叹说:“圣人岂是容易说的,子不察我之言,便轻以圣人许之,是何言也?”盖孟子知言养气,虽得之圣学,而亦不敢自比圣人如此。

【元典】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译文】从前子贡问孔子道:‘老师是圣人了吧?’孔子说:‘圣人,我不能做到,我只是学习不觉满足,教人不知疲倦。’子贡说:‘学习不觉满足,这样就有智慧;教人不知疲倦,这是实践仁德。既有仁德又有智慧,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你说我是圣人了,)这是什么话呀?

【诸儒注疏】“昔者”以下,孟子不敢当丑之言,而引孔子、子贡问答之辞以告之也。此“夫子”,指孔子也。“学不厌”者,智之所以自明;“教不倦”者,仁之所以及物。再言“是何言也”,以深拒之。

【理学讲评】孟子因公孙丑尊己为圣,既责其失言,又引子贡之言以晓之说:“圣人之名,莫说我不敢当,就是孔子也不敢以自任。昔子贡问于孔子说:‘夫子道高德厚,天下莫及,其殆圣人矣乎?’孔子答说:‘圣者大而化之之称,岂易得到,此非我所能也。我所能者,只是将圣人之道,学习于已,汲汲敏求,而不敢有厌敦之意。将圣人之道,教诲他人,循循善诱,而不敢有倦怠之心。此则我之所能而已,岂可谓之圣乎?’然孔子虽不自任,而实有难掩者。子贡乃赞美之说,常人为学,始初或能奋励,久则厌心生矣。夫子学而不厌,正是聪明天纵,深知义理之无穷,故能深造而不已,乃夫子之智也。常人设教,始初多能启发,久则倦心生矣。夫子诲人不倦,正是仁心自然,不见物我之有间,故能曲成而不遗,乃夫子之仁也。既仁且智,则是体用兼备,道大德宏,既已优入圣人之域矣,虽欲辞其名,岂可得乎?子贡之言如此。可见圣人之名,虽实有圣德如孔子者,尚不敢居,况我之学,远不及于孔子,而子轻拟以为圣,是何言也?”大抵古之圣人,皆有望道未见之心,虽圣而不自以为圣;惟不自圣,此所以益成其圣也。学圣人者,诚不可有自足之心矣。

【元典】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曰:“姑舍是。”

【译文】(公孙丑说:)“以前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子夏、子游、子张都有圣人的一部分特点,冉牛、闵子、颜渊具备了圣人所有的特点,只是还嫌微浅。请问您处于哪种情况?”孟子说:“暂且不谈这个问题。”

【诸儒注疏】此一节,林氏亦以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一体”,犹一肢也。“具体而微”谓,有其全体,但未广大耳。“安”,处也。公孙丑复问孟子:既不敢比孔子,则于此数子欲何所处也。孟子言且置是者,不欲以数子所至者自处也。

【理学讲评】一体,是一肢。具体,是具有全体。微,是不广大的意思。安,是处。公孙丑见孟子不敢以圣自居,又问说:“昔者丑尝窃有所闻,孔门弟子个个都学圣人,但其学力不同,所得亦异。如子夏、子游得圣人的文学,子张得圣人的威仪,都有圣人之一体。如冉牛、闵子、颜渊则气质不偏,义理完具,已得圣人的全体了,但局于形迹,尚未广大,不若圣人大而化之,无限量之可言耳。今夫子既不敢比孔子,不知于这数子,欲何所处乎?”孟子答说:“立志要大,取法要高,这数子虽贤,且都置之而勿言,此非我之所欲处也。”夫以颜、闵之徒,犹非其所安,则孟子虽不敢当圣,而愿学圣人之意,固有在矣。

【元典】

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译文】公孙丑问:“伯夷、伊尹怎么样?”孟子说:“处世的方法不同。不是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天下安定就入朝做官,天下动乱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处世方法。可以侍奉不好的君主,可以使唤不好的百姓,天下安定去做官,天下动乱也去做官,这是伊尹的处世方法。该做官就做官,该辞官就辞官,该任职长一些就任职长一些,该赶快辞职就赶快辞职,这是孔子的处世方法。(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还做不到他们这样;至于我所希望的,那就是学习孔子。”

【诸儒注疏】伯夷,孤竹君之长子。兄弟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之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饿死。伊尹,有莘之处士。汤聘而用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复归于汤。如是者五,乃相汤而伐桀也。三圣人事,详见此篇之末,及《万章下》篇。

【理学讲评】公孙丑又问说:“夫子之学,既不欲以孔门诸子自处矣,进而求之,若伯夷、伊尹,都是有道德的人,夫子以之自处何如?”孟子答说:“伯夷、伊尹之道,与我不同,试以其出处之大节言之。如上则择君而事之,非可事之君则不事;下则择民而使之,非可使之民则不使。世治便进而仕,世乱则退而隐,超然独立,有高世绝俗之行,此伯夷之道也。如以为得君则事,那一个事的不是我君;得民则使,那一个使的不是我民;世治也进而仕,世乱也进而仕,慨然自任,以救世安民为心,此伊尹之道也。若夫出处不系于一偏,行藏惟于所遇,时可以仕,即仕而用世;时可以止,即止而洁身;时可以久留,即久留而不以为迟迟;时可以速去,即速去而不以为悻悻;恽然无迹,无意必固我之私,此则孔子之道也。这三人之所造,皆不思不勉,从容中道,都是前古的圣人,我岂能全体而遂行之哉?但我之心,只愿学孔子。盖伯夷虽圣之清,然偏于清,则不免于窄狭。伊尹虽圣之任,然偏于任,则不免于迁就。惟孔子员神不滞,变化无方;未尝不清,而不泥于清;未尝不任,而不倚于任;乃万世道德之宗,我之所愿学者也。伯夷、伊尹,道既不同,岂吾之所愿学者哉?”夫孟子虽不迳以圣人自居,而尤必以学孔子为愿,可见趋向贵正,立志贵高。为学者当以仲尼为师,图治者尤当以尧舜为法也。

【元典】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其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曰:“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译文】(公孙丑问:)“伯夷、伊尹相对于孔子来说,是同等的吗?”孟子说:“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公孙丑问:“那么他们有共同之处吗?”孟子说:“有。如果能有方圆百里的一块地方而由他们做君主,他们都能使诸侯来朝见而拥有天下;如果要他们干一件不义的事情,杀一个无辜的人而让他们得到天下,他们都是不愿去干的。这些是共同的。”

【诸儒注疏】“有”言有同也。以百里而主天下,德之盛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心之正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其根本节目之大者,惟在于此。于此不同,则亦不足以为圣人矣。

【理学讲评】班,是齐等。公孙丑又问孟子说:“伯夷、伊尹于孔子,既皆古之圣人,则其人品,果是齐等而无高下否乎?”孟子答说:“伯夷、伊尹,岂可比于孔子。盖凡行造其极,皆谓之圣,而分量大小不同。若孔子之道德事功,就是从古到今,许多圣人,都未有如此之盛者,非伯夷、伊尹所得而班也。”公孙丑又问说:“孔子虽称独盛,然与夷、尹皆谓之圣人,不知也有同处否?”孟子说:“也有同处。盖谓之圣人,则其根本节目之大,自异于人。假如得百里之地而君临之,这三圣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略,能朝服诸侯,而一统天下。盖其德既盛,则天与人归,自能得众而得国也。然虽有君天下之德,而初无利天下之心,若使他行一不义之事,杀一无罪之人,而可以得天下,这三圣人必不肯为。盖其心既正,则内重外轻,必不苟取而贪得也。此则根本节目之大,三圣人无有弗同者。于此不同,则乌在其为圣人哉。”然观孟子以辅世长民自任,以仁义劝时君而岩岩气象,虽万钟千驷不可夺,非其所造几于圣人,安能言之亲切如此?

【元典】

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孔子和他们不同的地方。”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即使有所夸大,也不至于阿谀吹捧他们所敬爱的人。”

【诸儒注疏】“污”,下也。三子智足以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阿私所好而空誉之。明其言之可信也。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我乃佛尊

    我乃佛尊

    弼界修罗祖因佛陀旨意,前往婴生界寻找佛果,无奈大道不同,无法轮回。转生为孟家旁路子弟,不料孟家大祸,被追杀差点身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口袋精灵特别录

    口袋精灵特别录

    基于口袋妖怪特别篇,一个特别真实的世界。
  • 小野猫你好蠢

    小野猫你好蠢

    柒是一只猫,一只在千年前隐藏在沙漠里的庞大古国做神猫的猫,它的母上是活了四百多年老的不能在老却怎么也挂不了的...猫。为此柒很自豪,柒本该冠以皇室之姓,却因为太(智)过(商)懒(太)惰(低)遭到了它的主人,白兰国七皇子白祀的嫌弃,硬是破坏了它的冠姓之日,让柒不能住进神猫院,至今只能陪着白祀这个蛮横傲娇傻不拉几还自恋的要死的烂人。柒也没抱怨什么(其实是因为智商不高)在白祀的饲养下吃的肥的不能动,想离开那个烂人也离开不了了。就这样,在柒快吃的撑死的时候==来到了现代==来到现代也就算了,老天你是可怜柒太蠢在现代肯定活不了多久所以把白祀也送了过来了么!!!
  • 豪门重生变得佛系

    豪门重生变得佛系

    她原本以为,莫策远是爱她的,直到现在,她还是坚定的认为。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只是,她承受不住这病欲的爱!
  •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回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下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 权宠冷妃:侯府商女狠绝色

    权宠冷妃:侯府商女狠绝色

    她是丞相府嫡女,才貌双绝,京城无数的权贵公子踏破了门槛前来求娶,她却最终选了侯府最为恶名昭彰的纨绔少爷言奚辰。外人皆替她惋惜,她自己也知道,这言奚辰的确不是个东西。捧妾室,踩原配,加上层出不断的刁难,她杜若蘅通通接下。直到后来,这不是东西的纨绔少爷恢复了记忆,众人才见识到什么叫追妻火葬场。“快,把夫人请回来!”“侯爷,夫人说她已经把您休了!”
  • 丈量一段旧时光

    丈量一段旧时光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人也曾经青春过,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我的这本小说的主角他们和你们一样,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人生,却有着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烦恼,相似的爱恨情仇,相似的家国情怀。他们不管有多么让人羡慕,也不过是凡世间的一个俗人而已,他们所能够做到的,请相信,你们也可以。请记住,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是一种心态,它能使你乐观豁达;能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能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解脱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人生处处是春天!
  • 我可能玩了一个私服

    我可能玩了一个私服

    新书:《大名之猎龙人》天下战乱不断,龙患横行。儒、释、道三教鼎力。大名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猎龙兽,除龙患,平龙窟,定龙渊。以血泪铸金身,为盛世铺长城。愿这盛世如我所愿,愿人族万世永昌!……………………别人有的我都有,别人没有的我还有。别人想得不到的我不要,我想要的别人做梦都想不到。别问我是壕还是欧,我只是在同一个游戏里玩私服!——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