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80

第180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5)

【理学讲评】污,是卑下。阿,是私曲。公孙丑又问说:“夷、尹之与孔子,其根本节目之同,则既闻之矣,敢问孔子之所以异于夷、尹者何如?”孟子答说:“孔子异于群圣,非我一人之私言,比先孔门弟子已有言之者矣。昔宰我、子贡、有若,这三人识见高明,学力至到,其智足以深知圣人,凡所称扬,一一都有的据。假使他自处卑下,故欲推尊其师,亦必实有所见,不至阿私所好而空誉之也。吾谓孔子之尤异,盖亦取信于三子之言耳。”

【元典】

“宰我曰:‘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译文】宰我说:‘根据我对老师的观察,老师远远超过尧、舜了。’

【诸儒注疏】程子曰:“语圣则不异,事功则有异。夫子贤于尧、舜,语事功也盖尧、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万世。尧、舜之道,非得孔子,则后世亦何所据哉!”

【理学讲评】予,是宰我的名。贤,是胜过的意思。孟子引宰我之言说:“‘自古圣人,必以尧舜为称首,以予观于夫子,胜于尧舜远矣。盖尧舜以道治天下,其功业在一时。夫子又推其道以删述六经,垂教万世,则其功业在万世。以一时之功,较诸万世之功,夫子其不贤于尧舜乎?’宰我之推尊孔子如此。”

【元典】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译文】子贡说:‘见了一国礼制,就能知道一国的政治;听了一国的音乐,就能了解一国的德教;即使从一百代以后来评价这一百代的君主,也没有谁能违背孔子这个道理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

【诸儒注疏】言大凡见人之礼,则可以知其政,闻人之乐,则可以知其德。以我从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无有能遁其情者,而见其皆莫若夫子之盛也。

【理学讲评】孟子又引子贡之言说:“‘自古圣王,世代久远,其所行之政,与其所存之德,固不得见而知之,然亦有可知者。盖礼所以饰政,观其所制之礼,则其所行之政可知。如礼之尚质者,其政亦简;礼之尚文者,其政亦详,是也。乐所以彰德,听其所作之乐,则其所存之德可知。如乐之尽善者,必性之之德,乐之未尽善者,必反之之德,是也。我持此以论前代,由今百世之后,而差等以前百世之王,其政其德,宛在目前,莫能逃吾之见者。然自生民以来,作者虽多,未有如吾夫子之盛者也。盖吾夫子虽生于百世之后,而能集群圣之大成。其政则绥来动和,与天地而同流;其德则祖述宪章,与天地而同大。此所以远过百王,而莫之能及也。’子贡之推尊孔子又如此。”

【元典】

“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有若说:‘岂只是人类有这样的不同!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鸟,泰山对于土丘,河海对于水沟,都是同类的;圣人对于一般的人,也是同类的。(这些)都高出了同类,超出了同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了。’

【诸儒注疏】“麒麟”,毛虫之长;“凤凰”,羽虫之长。“垤”,蚁封也。“行潦”,道上无源之水也。“出”,高出也。“拔”,特起也。“萃”,聚也。言自古圣人固皆异于众人,然未有如孔子之尤盛者也。

程子曰:“孟子此章,扩前圣所未发,学者所宜潜心而玩索也。”

【理学讲评】垤,是蚁穴上土堆。行潦,是路上无源之水。萃,是聚。孟子引有若推尊孔子之言说道:“‘天地间其惟民有同类哉?凡物亦皆有之。如麒麟与走兽,一般是走;一凤凰与飞鸟,一般是飞;太山与丘垤,一般是山;河海与行潦,一般是水,其类未尝不同也。至若圣人之与凡民,一般有形有性,亦同类而已。但圣人能践其形,能尽其性,虽与入同类,而卓然高出于人类之上,虽与众聚处,而挺然超拔于群聚之中,此圣人所以异于凡民耳。然圣人固异于凡民,而孔子尤异于群圣。自生民以来,非无出类拔萃的圣人,而孔子道冠百王,德超千古,实未有如其盛者,岂非出类拔萃之尤者哉?’由宰我、子贡、有若之言观之,则孔子之圣,虽自古帝王皆莫能及,而况于伯夷、伊尹乎?此吾所以愿学之也。”按《孟子》此章,始言知言、养气,以明不动心之原,末复推尊孔子,以申愿学之意。盖当时霸功甚盛,圣学不明,管、晏之术大行,孔子之道不着,故孟子直以其学于孔子者告公孙丑,所以辨王霸之大端,而扩前圣所未发也。有志于圣学者,宜潜心焉。

【心学讲评】圣贤之学,出以应天下者,皆原本于一心;所以与功名之士无本而苟于自见,乃使涉当世是非得失之繁而不胜其忧疑者异也。乃于此而又有异端圣道之别焉。异端之所以得成乎异端者,亦知心为应物之主而持之,然有见于心之可贵,遂欲置其心于是非得失之外,而听得失是非之变于自然之数,悍然不与之交,而心为溺丧蒙昧之心。彼唯不知心也者,效之所自全,而非功之所可施者也。贤圣之学,以正心诚意贞天下之得失,以格物致知审天下之是非。得失贞,而气以贞而盛大;是非审,则知以审而博通。在我无不直之道义,则可进可退,而利害之中,无不伸之气;在物无不察之条理,则为邪为正,几微之辨,有不易之知。以是而应天下,无可疑也,无可惧也,何至却物以孤恃其心,而道穷于天下哉?此其为道,自孔子集群圣之成,以圣德养志气之正,而尤以圣学广心知之理;以其德之无私而贞天下之动者,会往圣之同,而以其学之至大治天下之赜者,超尧、舜以来圣人之道,而标其异,传之于曾子,而孟子受之,乃着其道之要归,而以二言指之,日知言日养气。养气之功在于道义,知言之功在于学诲。道立于义,诲因于学,而效着于心。其为心也,含古今,统常变,与时偕行;退而明道以变异端,进而行道以成王业,皆其固有,而何有于是非得失之可疑可惧哉?孟子于公孙丑,既辨王、伯之殊,以自明其异于功名之士,而于其再问,则辨学术之大以辟异端之非,而明孔子之道至其极而无可异者,以知言为精义之至,而即以此心所喻之义,集之为养气之本。故于养气极尽其说,而于知言则以微言显之,而赞为圣功之极致。则与异端绝学弃智,无以辅气,而逃其心于是非得失之外者,天地悬隔矣。

公孙丑曰:“夫子加齐之卿相,而得行其行仁之道,则虽用今日之齐而成古人之业,进霸而王,无异于古矣,此以异于当世功名之士矣,乃当斯时也,以事几之得失,则进而用,退而舍矣;而天下必顺,人不必应,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变矣,此恐惧之难免者也。言治者各有其说,言道者各有其术,见以为是而又有其非,见以为非而又有其是,断然行其所知,而群言相难者起,此疑惑之难免者也。而夫子能决然唯吾之所为,信诸心而不为其所动乎?”

孟子曰:“此岂足为吾患哉!使吾道行焉,吾业成焉,事几之无方,我有以御之;众论之不同,我有以折之;泰然自定之心,何动乎?我自四十以来,虽未得行吾道,而定天下之乱,决天下之疑者,皆一出于自然而不劳,早已自信矣。”公孙丑闻之,以为此勇也,曰:“若是,则夫子之过孟贲远矣。贲既胜天下以力,而夫子能胜天下以心,力勇易勉,而心之勇难恃也。”夫孟子未尝非勇,而不可以勇言,乃曰:“若但以勇内制其心而外扞天下,夫岂难哉!告子者尝从事于斯,而其术较易,一操其术而即成其效,先我不动心矣。”

公孙丑曰:“心之易动也无端,而夫子得之,告子亦速获之,此有道致然乎?”孟子曰:“我有道,而告子未尝无道。立一不可动之主,以惧焉而不惧、疑焉而不疑者,皆非无术也。其为术也。畜之平居,试之临事,渐以治其血气而使遂其心者,皆有以养之也。

“以勇言之,即匹夫之勇,而亦有所豫存于心以待变者,且亦各有养之者焉。北宫黝之勇,决然以为刺客之雄,且非以一旦之气鼓之而忘生以殉志,也当其居平之时,常存之念无不在于是者,养之久矣。其以勇鼓其形者,则击刺加于肤而肤不挠,击刺接于目而目不逃,以是为有可奋击之具也。其以勇激其情者,则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而深耻之为不可忍;于褐宽博不恕也;于万乘之君,不怯也;皆不受也。其以勇凌乎物者,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知有刺而不见贵者之贵、贱者之贱,归于一死,则同也。由是而进于诸侯之前,合则为之效死,而若忘形之交;离则见为可刺,而若生死之在吾;知有勇而已,不能以一刻待也。人有以恶声相加者,不旋踵而反之。唯如是以为养,故于天下举不见为可畏,而不度之势,不揣之理,一旦决起而成乎刺客焉。

“孟施舍之勇,毅然以为力战之士,且非一旦之气乘之而轻生以拒敌也,其筹之已定,思之已审,而见之于言曰:‘吾之于胜败岂有取必之心哉,恃吾之勇而已。故知有进而不知有退。虽不胜,非吾怯也,犹胜矣。操一必死之心,故三军无畏。如其量敌之可攻而后进入敌陈,虑在己之所以取胜者而后兵刃相接,则是有所敢,有所不敢,而畏三军矣。夫舍岂能为必胜哉!能忘胜不胜而唯力是用,无惧而己矣。唯如是以为养,故于吾心自恃其可不畏,而目无强敌,身无返图,一与敌交,而其战必力焉。”

“此二子者,皆有所养以成其勇,且有道焉,而奚况告子乎!夫君子之不心动,非勇也;而养之也,则有类乎勇。故取此二子而拟之君子。夫孟施舍信勇之在己,以自养其无惧之情,昔者曾子之贞己以御物,有似焉。北宫黝凌物而轻之,以养成其必胜之志,昔者子夏傲物而自尊,有似焉。见子语朱类。夫彼二子者,皆勇也。使其试于刺与战之日孰胜而孰败,未知其所得之功孰多而孰少。然而以可以胜之理言之,则孟施舍所守以成其勇者,操之在己,为简易而可恃也。

“若夫君子之不动心,岂尚勇哉!而以之小试于勇,亦未尝有异道也。昔者子襄,勇者也,而曾子谓之曰:‘子好勇乎?徒好而不知勇,勇不可恃也。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勇之大者,无所往而或挫者也。夫子之言曰:‘师之老壮在曲直。天下唯直而已矣。故与物不能相忘于无竞也,则自反而已。自反而不直,则心怍而气先沮,虽所敌者褐宽博耳,吾安得不惴惴焉!自反而直,则生死在天,荣辱在我,虽千万人,吾何不可往哉!’以此言之,则即一养勇之事,而孟施舍之守之,守一往之气;曾子所言大勇者,守气之所从生也。气有所自生,而操之尤约矣。然则一血气之勇,在黝与舍有以养之,而守其所养以为道;曾子明乎守之道,而可以所守者试于勇;其道之得失不同,而莫不有道。今我与告子所守异主,所养异功,然而各成其所以不动心者,岂无道乎!”

夫孟子以血气之勇拟君子之不动心,而于黝与舍有辨,又进而归其至约之守于曾子;则以浅言之,告子,黝也,孟子,舍也;告子,舍也,孟子,曾子也。凌物之不如恃己,恃己之不如持道,在勇且然,而况当霸王而不动之心哉!乃公孙丑必欲详于学术之辨也,而问曰:“不动心有道,则夫子与告子皆有道矣。乃告子不从事于夫子之学,而夫子不肯为告子之学者,将有同焉亦有异焉,其是非得失之辨,可得闻与?”孟子曰:“夫能使此心之不动者,能不能之别也;我能之,而告子亦能之。乃心虽不动,而亦有可不可者存,吾深知夫不可之理,而不欲与告子同者也。请言告子之学。告子之言曰:‘天下之动吾心者,言而已矣;吾心之动,而致天下之足以动吾者,气而已矣。夫言,无涯者也,安能尽彼之言而皆有以得其故?有信焉,则有疑焉,而心动矣。有言于此,吾不知其何以云然而不得也。吾守吾是,而安用知彼之非,勿以累吾清虚无物之。心其容察物理之琐屑,待学问以求之乎?则众籁争鸣而吾神自静矣。若夫心,则惟无思无虑,而无得无不得也。天下之理,安能使吾心之皆备?天下之事,安能顺吾心而皆宜哉?有不得于心者乎?吾自全吾清虚无物之心,顺逆皆安,而勿求助于气以取必于常胜,而心乃适也’。吾盖取告子之说而衡之久矣。其谓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者,以理言之不可,以事言之或可也。吾守吾常而不求胜于天下,以天下为不足与争,而听彼之自销,则亦可自全于忧患之涂;道有出于此者,而天下亦莫能竞也。若夫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则理既不可,而事亦不可矣。悍然自以为是,安能屈天下而谓我是乎?反而求之于心,安能遽违天下之公论、古今之常理,而自幸为是乎?幸而与不择于言者遇,则彼屈矣。使其与精于言之理者遇,则以冥然无觉,悍然不学之心,未有不困者也。怙其不相下之微明,而求以忘于疑惑,势之所必不得矣。夫废心而忘言,此异端之所以绝圣弃智,成乎无忌惮之小人;其诱天下以偷安苟且之学者在此,而我安屑与之同哉!且其谓勿求于气者,于理不可,而于事又岂可乎?夫告子之自信以为不待气而能胜天下者,恃其一往自遂之志而已矣。告子有志,君子亦有志,非无志而独恃其气之能胜物也盖以志立于不易,则凡吾之所以折大疑、御大难者,皆此确乎不拔之志以帅气而行者也。然我与天下相应,而可否传于噘笑,喜怒发于威仪,刑赏决于辞色,则体者,所以效吾志而加诸天下者也。“体”字如此解。俗解作耳以能听,目以能视,乃血气之气,非此气也。乃其有是志而传之于体,必有充满于体之中,成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威仪动作,而物不能挠,则岂非气乎?由此言之,则君子之学,知志为言行动作之主,而所尚者莫加,诚至矣。乃志之未正,则未暇及气;志之已立,即急以气之充体者辅吾志而次焉。故君子之言曰:志苟正矣,行乎百变之涂而不可夺者,持之之力。也乃志难定矣,而气不盈者,一出而即为物之所挠,于是摧折其气,以恬淡为可安,而气受物之暴。其气,即下“无”害“害”字,非气发从容不泪之喟。于此必使吾气充满于吾体之中,使之欲言而言,欲动而动,而不畏天下之暴之也。如此则天下之得于吾心者,吾以顺吾气以行吾志;不得于吾心者,吾顺吾气以不弱吾志。非然,则志见为然,而气受挫,则百体皆靡,是焉而不能行其是,非焉而不能拒其非,勿求焉,而欲使吾心常伸于天下之上也,而不动也,又奚可哉?”

同类推荐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花的红尘世纪

    校花的红尘世纪

    在华夏这个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古国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神奇事件。五千年前,轩辕古帝大战蚩尤,创下华夏族后,踏破虚空,去往更宽广的天地……五千年后,一名从山村出来的大学生偶然间获得轩辕古帝的传承,踏上修炼之路。看似偶然,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阴谋…………
  • 我偏爱你的可能性

    我偏爱你的可能性

    我是个绝望的人,是没有回声的话语;丧失一切,又拥有一切;最后的缆绳,我最后的祈望为你咿呀而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聂鲁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转动灵坤

    转动灵坤

    天地规则,强者为尊,天下苍生,强者眼中,是为蝼蚁,一名少年获得天地间至尊之强者,斗祖之传承,渡天地之力,转动灵坤!
  • 美男社交圈

    美男社交圈

    无意中一个美男社交圈的绑定,改变了落魄中叶冰凝一生。系统赠送的排毒养颜丹,排出了她体内的各种毒素,从此成为素颜美人。狗血前渣男友回头,欲重新追求,背叛的前好友电话中恶毒谩骂,暴露真性情,叶冰凝突然发觉,以前低调而内敛的人生,是多么的失败!从此,叶冰凝开始大胆接触各类美男,做各种有趣或心惊胆颤的任务,利用丹药白手起家致富。霸道总裁董子丰,娱乐圈大明星男神苏一尘,夜色黄昏的美男老板颜隐秀……通过不断的交集,新的爱情也随之到来。只是,系统的目的似乎不是社交,而是想通过任务让叶冰凝变得强大起来,然后完成某种目的。当叶冰凝真正拥有财富和力量的时刻,系统的秘密终于向她正式开放……她的生活再一次天翻地覆。
  • 没有你我要全世界何用

    没有你我要全世界何用

    商战大戏,世事难料。霸道总栽,戏恋美女下属,恋恋难忘之日,更是家族斗争之时。美女下属连遭戏耍,一步步落入霸道总裁的股掌中,正待甘心沉沦时,却忽陷一场惊天骗局。
  • TFboys:怀念我们的青春

    TFboys:怀念我们的青春

    岁月无情流逝,你,是否安好?我们已经回不到从前了,人,总是会变的。真的吗?我真的回不到从前了?后来我们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那绚烂多彩的回忆,是那充满传奇的青春,是那雨中点点滴滴的成长。是的,后来我们的确彻彻底底的变了,但我们可以依然怀念我们的青春。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汪紫菱怎么会想过她在路上捡到的腊肠狗是死神变的?她又怎么会想过市一中的校草苏莫会对自己有意思?苏莫怎么会想过自己会倒追一个小丫头片子?他又怎么会知道这小丫头片子是国家特级特工?等等,她为何跟这两个的男生这么亲近?他不允许!!!
  • 诸天之最强高手

    诸天之最强高手

    世界被雾霾笼罩,环境污染着人类……??经历了一场雾霾的车祸后,来到了平行宇宙的另一颗星球,流云星。??在一次清理垃圾的过程中,蔡远随口说了句:“要是有瞬间就让垃圾全部消失的技能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