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85

第185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10)

此章前后俱自人君上讲,中间推开印证耳。俗讲全不相贯。“以不忍人之心”句推开说,不顶先王运掌,且是做得去,不曾说效。“所以谓”三字有情。

【元典】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译文】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求神治病的)巫医和(做棺材的)木匠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所以谋生的职业不能不慎重选择啊。孔子说:‘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经过选择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哪能算聪明?’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没有谁阻挡他(行仁),他却不仁,这是不明智。”

【诸儒注疏】“函”,甲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矢人之心本非不如函人之仁也。巫者为人祈,祝利人之生;匠者作为棺椁,利人之死。里有仁厚之俗者,犹以为美。人择所以自处,而不于仁,安得为智乎?此孔子之言也。仁、义、礼、智,皆天所与之良贵。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故曰:“尊爵”。在人则为本心全体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人当常在其中,而不可须臾离者也,故曰“安宅”。此又孟子释孔子之意,以为仁道之大如此,而自不为之,岂非不智之甚乎?

【理学讲评】矢人,是造箭之人。函人,是造甲之人。巫,是祈禳的。匠,是造棺椁的。御,是止。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那矢人之心,岂不仁于函人哉?其初一而已矣。但矢人造箭,惟恐箭之不利而不伤人;函人造甲,惟恐甲之不坚而至于伤人。术业既殊,故其存心自不能不异耳。不但这两样人,那巫者以祈禳为事,常利入之生;匠者以造棺为业,常利人之死。是匠者之心,岂不仁于巫者之心,乃其术业使之然也。故术之在人,关系甚大。习于仁,则有仁人之心,而善端曰长;习于不仁,则亦有不仁之心,而恶念日增。人之择术,岂可以不慎哉?孔子曾说:‘习俗移人,贤者不免。里有仁厚之俗,择居者尚以为美;若人之择术而不处于仁,则本心之明已失,安得为智乎?’观孔子之言,则可以见仁之当处矣。夫仁之为道,论其贵,则为天之尊爵,论其安,则为人之安宅。盖凡天所赋予之善,皆为天爵。而仁乃天地生物之心,居五常百行之上,得之最先,而所统最广,就如爵位尊贵,无所不统的一般,所以说天之尊爵也。凡人所居止之处,皆谓之宅。而仁则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人当常在其中,而不可须臾离者,就如高堂大厦,住得安稳的一般,所以说人之安宅也。这尊爵安宅,是己所自有,人皆可居,本非他之所能止者;而乃不知择而处之,则取舍之分不明,而是非之心已失矣。故孔子谓之不智也。观孔子之言,则慎于择术者,可不务于求仁哉?”

【元典】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只配当别人的仆役。当了仆役而觉得当仆役羞耻,就像造弓的觉得造弓可耻,造箭的觉得造箭可耻一样。果真觉得可耻,不如就行仁。行仁的人就如比赛射箭: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罢了。

【诸儒注疏】以不仁,故不智;不智,故不知礼义之所在。“如耻之,莫如为仁。此亦因人愧耻之心,而引之使志于仁也。不言智、礼、义者,仁该全体。能为仁,则三者在其中矣。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理学讲评】人役,是为人所役使。孟子承上文说:“仁义礼智,乃人之四德,本自相因者也。若择术而不处于仁,则物欲日蔽,本心日昏,固谓之不智矣。夫既不智,则不复知礼义为何物,而动必越礼,行必乖义,又将无礼无义矣。四者尽无,则人道已丧,自置其身于卑贱之地,而天下之有德有力者,皆得而役使之,岂不为人役乎?既为人役,则虽有愧耻之心,而终不可免,就如业弓之人而耻为弓,业矢之人而耻为矢,虽欲不为弓矢,不可得也。如知人役之可耻,而必求所以免之,岂有他术哉?亦惟反其不仁而为仁耳。所尊者天爵,始可去卑而为尊;所居者安宅,始可易危而为安,自强之计,无出于此。然仁亦岂待于外求哉?求在我而已矣。盖仁者之于仁,就如射者之于射一般。射者必内正其志,外直其体,然后发矢。若发而不中,不怨那胜己的,惟反求诸身,以为吾志容有不正,吾体容有不直,求所以正之直之而已。为仁由已而不由人,何以异此。盖仁本固有,一反求而仁无不在。仁统四端,一为仁而智与礼义无不该矣,何患为人役哉?此择术者,所以必处于仁也。”按战国之君,不务行仁,而以力相尚,往往小役大,弱役强,至于辱身亡国而不悟,故孟子谆谆言之。一则曰,不仁则辱,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一则曰,不仁则为人役,如耻之莫如为仁。皆启其羞恶之良,而进之以强仁之事,其旨最为深切。人生所宜深省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之有心也,而术生焉。乃术生于心,而还以生心,善恶各成其条绪。习之不已,而其中之条条绪绪日以着,而乐为之不舍,则心亦专移于此而尽忘其他。此非心之咎也明甚,而天下举归其咎于心,不已过乎!

夫人心之本体,自有其至安而必处者,迨其牿亡之余,则又有惭愧而不能自安者。能不失其天良者,于此求之而已矣。自其本心而言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仁而已矣。迨其后而仁、不仁分焉。今夫矢人,孰能谓其所为者非不仁之器乎?而从其心以核之,非有所忮害而欲杀其人也,则以视函人之所为以卫人之生者,又岂有别哉!各习其事,各尽其能而已矣。然及其为之也,则专心致志以为之心亦尽于所为之中矣。矢人则惟恐不伤人,非其所伤者所欲必杀也,而精之又精,求一念之欲人生而宽之者无有也。函人则惟恐伤人,非其所欲不伤者所欲必生也,而密之又密,求一念之听人死而不恤者无有也。此其得失,不在心,而心从乎其所为。天下事之类有然者多矣。巫岂必仁哉?而惟恐人之不生;匠岂必不仁哉?而惟恐人之不死。所为在此,而所利在此,又岂矢人与匠之独利,而函人与巫之独不利乎?术使之然耳。故心可任其固然,而术者千涂万派之分,两端而止:义利也,生杀也,君子小人也。志至之,知从此入之,力从此用之,师授之,友辅之,孰其肯綮者自不容已于中废,乃仁不仁背驰,而终不相杂,慎之于其始而已矣。不慎,则本非残忍之心,而成乎贼害者迷而不复。天下之为刑名,为耕战,为纵横,为无父无君之教,皆、矢匠之属也,可不慎乎!

夫慎之之术无他。是非之心不昧,则择善之识必明,亦因吾心固有之智而已矣。故孔子曰:“择居者以里有仁厚之俗为美。身且以仁而安,而况心乎!若择所以用此心者,而处于不仁之术,斯人也,虽利害精,而焉得谓之智也?以孔子之言思之,择处之必审,岂有难辨之得失哉!诚择焉,而仁之当处也明矣。夫仁,岂非天之尊严乎?天以大生之理生万物、统万物而为其父母,乃即以此理授之于人,而使抚伦类以为之君长,何尊如之!人能居之,而宅岂不安乎?天下至凶至危之涂,皆始于嗜杀之一念;而慈和者物之所不争,矜育者物之所不忍害,何安如之?人之择术,抑求其尊以安者而已矣。仁道甚易,为之由已,谁御之而使不仁乎?则惟一是一非之涂显陈于前,而偶一念之狂趋,尽忘其得失之明辨,不智乃以成乎不仁。仁涵于心,而智因术而始见。故君子清心以无蔽其本体之明,而明断以察夫流俗之好尚,惟其智而已矣。夫智不智决于初念之明。以下阙。

【元典】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诸儒注疏】喜其得闻而改之,其勇于自修如此。周子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程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亦可谓百世之师矣!”书曰:“禹拜昌言。盖不待有过,而能屈己以受天下之善也。言舜之所为,又有大于禹与子路者。“善与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己未善,则无所系吝而舍以从人;人有善,则不待勉强而取之于己。此善与人同之目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古之圣贤,其乐善之诚皆同,而分量之大小则异。昔圣门弟子有子路者,是勇于自修的人,其心惟恐己之不善,失于不知,而不能改,故人来说他的过失,便欣然喜受,以为幸而可改也。夏王大禹,是不自满假的人,其心惟恐人之有善壅于不闻,而不能行,故一闻善言,便肃然拜受,以为幸而可行也。一喜一拜,其乐善之心,皆出于诚如此。至于大舜,则又有大于禹与子路者。盖子路之喜,犹见不善之在己,未能忘己;禹之拜,犹见善之在人,未能忘人。舜则见得这善,是天下公共的道理,非是一人的私物,不把做自己的,也不把做别人的,而与人同其善焉。如有见于己之未善,便舍却自己,而翻然从人,一毫无所系吝。有见于人之善,便乐取于人,而为之于己,一毫无所勉强。人己两忘,形迹俱化,这叫做善与人同。其心胸何等开豁,其气象何等浑融,视禹与子路诚有间矣。此舜之所以为大也。然此二圣一贤,论其分量,则舜优于禹,禹优于子路。论学者所造,则必由子路之克己,而后可以希禹;由禹之下人,而后可以希舜。不然文过饰非,过将曰积,而诎诎之声音颜色,士止于千里之外矣,其谁乐告以善哉?此又希圣者所当知也。”

【元典】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文】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取众人的长处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这又有助于别人培养品德。所以,君子没有比帮助别人培养好品德更好的了。

【诸儒注疏】舜之侧微,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与”,犹许也,助也。取彼之善而为之于我,则彼益劝于为善矣,是我助其为善也。能使天下之人皆劝于为善,君子之善,孰大于此。

【理学讲评】陶,是烧造瓦器。渔,是捕鱼。与,是助。孟子又说:“舜之所以大于禹与子路者,固以其取善于人矣。然舜之取于人,不但一时为然,从那侧陋之日,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以至登庸而为天子,一生所行,只是取诸人以为善。或闻一善言,或见一善行,不问其出于刍荛,出于岳牧,无不并取而兼用之。其好问好察之心,盖有穷达不移,始终无间者。夫取人之善而为之于己,虽未尝有及物之心,然天下有善的,以见取为荣,自然益励于善;天下有未善的,以不见取为耻,都勉而为善,是乃助人之为善者也。夫使天下之人,皆劝于为善,则视人惟我,视我惟人,无尔我形骸之隔,真有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者。君子之善,孰大于是哉?此舜之所以大于禹与子路也。盖圣人之心,至公至虚,公则小大不遗,而取善之途广;虚则人已两忘,而取善之心融。舜所以能用中于民而成其大者如此。后世以聪明自用者,视天下若无一足以当其心,其究至于恶闻其过,而昌言且不至矣,何由与人为善乎?”

【元典】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译文】孟子说:“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中意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在恶人的朝廷里做官,不同恶人交谈。在恶人的朝廷里做官,同恶人交谈,就觉得像是穿戴着上朝的衣帽坐在泥土炭灰上一样。把这种厌恶恶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就会想,如果同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生气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因此,诸侯即使有用动听的言辞来请他的,他也不接受。不接受,就是不屑于接近他们。”

【诸儒注疏】“涂”,泥也。“乡人”,乡里之常人也。“望望”,去而不顾之貌。“浼”,污也。“屑”,赵氏曰:“洁也”。《说文》曰:“动作切切也。”“不屑就”,言不以就之为洁,而切切于是也。“已”,语助辞。

【理学讲评】涂,是泥。乡人,是乡里间的常人。望望,是去而不顾的意思。浼,是污。屑,是洁。孟子说:“古之人有伯夷者,其平生只是一个‘清’字做到极处。上则择君而事,非可事之君,则弗事焉。下则择友而交,非可交之友,则弗友焉。当是时,国君有不善的,必不肯立于其朝。国人有不善的,必不肯与之言。使其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则此心跟躇不宁,就如着了朝衣朝冠坐于涂炭的一般,有不能一息安者,其恶恶之严如此。推他这恶恶之心,莫说真是恶人不肯近他,就是与乡里常人并立,其冠不正,亦失礼之小耳,他也看做不好的人,必望望然去之,若将污累及己,而远之惟恐不速也。莫说是恶人之朝,不肯就他;虽是诸侯有善其辞命,卑礼屈节来征聘他,他也必不肯受。所以不受者,盖其心视天下无可事之君,亦无可立之朝,故不以就之为洁,而切切于就也。此其立己甚峻,不肯降志而辱身;待人甚严,不肯和光而同俗。伯夷所以为圣之清者如此。”

【元典】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阮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译文】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裸体地在我身旁,你又哪能玷污我呢?’所以他能高高兴兴地同这样的人处在一起而不失去自己的风度,拉他留下,他就留下。拉他留下他就留下,这也就是不屑于离开罢了。

【诸儒注疏】柳下惠,鲁大夫展禽,居柳下而谥“惠”也。“不隐贤”,不枉道也。“遗佚”放弃也。“悯”,忧也。“尔为尔”至“焉能浼我哉”,惠之言也。“袒裼”露臂也。“裸裎”,露身也。“由由”,自得之貌。“不自失”,不失其正也。“援而止之而止”者,言欲去而可留也。

同类推荐
  •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全集)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本书包括:透过镜子看自己、显微镜下的家庭因素、听诊器细听学校脉搏、改掉自我否定的习惯等八章内容,全方位告诉青少年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自信”去创造“材”。
  • 活不明白

    活不明白

    本书以四个性格迥异的青年人的工作和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大学毕业生初涉社会的艰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独立思考的精神面对世俗社会时的愤怒、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却无法把握。他们无所事事,喝酒、泡妞、浪迹社会、渴望工作,却不愿屈服于工作的刻板、教条;他们对未来不断抱以幻想,却在残酷的现实社会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他们热爱生活,拷问明天在哪里,然而却找不到答案所在;他们是迷茫的一代。主人公倪蒙在频繁更换工作中对未来和生活愈发不明白,同时,面对初恋女友和正在交往的女孩,他对爱情也愈发不明白。倪蒙在迷茫中跌跌撞撞,不知所措……
  •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这本书阐明了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除了像华盛顿那样的伟人,世上还有许多像克罗伊斯王那样的人,庸庸碌碌地了结此生。
  • 请做我七天男朋友

    请做我七天男朋友

    请做我七天男朋友。那便是我唯一的梦想。它好似一盆盆栽,在阳光的沐浴下渐渐萌芽……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二天48小时2880分钟172800秒,三天72小时4320分钟259200秒,四天96小时5760分钟345600秒,五天120分钟7200432000秒,六天120小时7200分钟432000秒,七天168小时10080分钟604800秒……意外的开始,意外的结局,或许付出并没有收获,或许收获了却并不能持久,但是,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 特种兵王妃之异世缘

    特种兵王妃之异世缘

    他初次见她,他坐在军帐中,一袭黑衣衬着那冷漠的脸庞。他的眼睛划过她身体的每一处,苏瑾感觉自己整个人被他扫过一般,这种感觉让苏长官心里很不舒服。他眼睛半眯,如波斯猫般高傲的对着苏长官说:“女人,别来军营。”
  • 伊人伊世

    伊人伊世

    有些故事,不是不说,而是想说的对象还没有出现。是的。她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一位习惯流浪,向往自由的女子。虽然,她总是落寞着的,但她却总是对着他人很幸福地笑。在她看来,幸福与落寞,有时候,都只是眼里的一划痕迹。繁华与尘埃,看不透的该是那流水里的花。那一路漂随,一路留香的迷迹。于是,对她来说,她的终点,一直很遥远。可是他的出现,彻底扰乱了她的步伐。毕竟,对于她来说,就这样一个人寂寞,实在是太孤单了。但是,两个人的幸运,有时却需要三个人的祷告。因此,这片时间海,飞不过去。但即便明知如此,却也不能浪费拥有着的翅膀。世人说,爱情,当如琥珀那般美,而非泡沫。
  • 韩娱的王子七号店

    韩娱的王子七号店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家咖啡馆。裴英赫放下了梦想,走进了《王子七号店》端起了咖啡壶,并且,还登上了他以前完全没有想过的舞台,相识了他以前完全不会觉得有纠葛的人。这,让他的生命里多了一块水晶。本来他以为,他和她的关系只会是台上与台下,仰望与单思,从来没想过能有那么一天,陪伴自己醒来的,会是她的笑脸。可终究,这不是他的舞台,注定,他的手,将再一次拿起小提琴。他是,公认的天才演员!他是,韩国的小提琴王子!!他是,亚洲最最有人气的演奏家!!!他是,裴英赫!!!!
  • 郁达夫小全集:故都的秋(精装)

    郁达夫小全集:故都的秋(精装)

    民国好看、很文艺、拥有影响力作品之一《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精)》,是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精选作品,不满足于现实,而又不肯遁于空虚,一个“零余者”深邃而巨大的悲恸,一个民国个性作家优选贵的人道之心。寂寞,可以销蚀灵魂,也可以冶铸战士。在那个“沉沦的时代”,你所不知的“国情与家爱”《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合集,包含有短篇小说、散文等。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面猫侠

    假面猫侠

    灵感来源于假面骑士和猫,使用特殊装置变身的猫,与受到感染的变异生命体战斗,被称为假面猫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