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84

第184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9)

【诸儒注疏】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言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故不能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惟圣人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故其所行无非不忍人之政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各得天地之心以为心,故可矜可怜之事,一触于外,而恻怛好生之意,遂动于中,这叫做不忍人之心。是心也,人皆有之。但众人每为物欲所蔽,故不能察识此心,而推之政事之间耳。惟古先圣王,私欲净尽,天理流行,满腔子都是不忍人之心,所以随感而发,行出来的,无非不忍人之政。如不忍人失养也,便为之制圃里,教树畜,以厚其生。不忍人之失教也,便为之设学校,明礼义,以复其性。皆真心自然,不由矫强。夫有是心而继之以政,则非徒善;行是政而本之于心,则非徒法。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虽大,以此心治之而有余矣。岂不如运之掌上而无难哉!夫不忍人之心一也,众人徇欲,则此心愈削而愈微;圣人无欲,则此心愈推而愈大。愈微,则违禽兽不远,愈大,则与天地同流。故能察识而扩充之,则可以复天地之初,而与先王同治矣。”

【元典】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

【诸儒注疏】“乍”,犹忽也。“怵惕”,惊动貌。“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此即所谓不忍人之心也。“内”结;“要”,求;“声”,名也。言乍见之时便有此心,随见而发,非由此三者而然也。程子曰:“满腔子是恻隐之心。”谢氏曰:“人须是识其真心,方乍见孺子人井之时,其心怵惕,乃真心也。非思而得,非勉而中,天理之自然也。内交,要誉、恶其声而然,即人欲之私矣。”

【理学讲评】乍见,是骤然看见。孺子,是孩子。怵惕,是惊动的模样。恻,是伤之切。隐,是痛之深。声,是名声。孟子又说:“天下之人,各一其心,我却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从何处验之?盖人情于从容闲暇之时,容可安排矫饰;惟是卒然感触,着不得一毫思虑的去处,才是真心。今有人骤然见一无知孺子将入于井,无论亲疏厚薄,智愚贤不肖,皆必为之怵惕而惊动不宁,恻隐而痛伤甚切。盖触于目,激于衷,其真心自然呈露,有不容已者。这不是要交结那孺子的父母,使之感戴而为之;也不是要乡党朋友,称誉他的仁德而为之;也不是怕人非议,恶此不仁之名而为之。乃卒然感遇,良心自形,发之骤而无暇思维,动以天而不待勉强,一无所为而为之者也。即此验之,可见不忍人之心,果是人人同具,不独先王有之矣。盖人得天地生生之理,满腔子都是此心,故其发见真切如此。推之则舜矜不辜,禹:泣无罪,亦不过即此乍见孺子之心,充之以保四海耳。”孟子尝以见牛觳觫之:心启齐王,盖与见孺子之意互发,人主能扩充是心,以行如保赤子之政,则仁不可胜用矣,何有于先王之治哉?

【元典】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

【诸儒注疏】“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辞”,解使去己也;“让”,推以与人也。“是”,知其善而以为是也;“非”,知其恶而以为非也。人之所以为心,不外乎是四者。故因论恻隐而悉数之,言人若无此则不得谓之人,所以明其必有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其情之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

【理学讲评】端,是头绪。孟子承上文说:“人见孺子入井,即有怵惕恻隐之心,又皆发于自然,不待勉强。这等看来,可见好生恤死,人之同情,未有可伤可痛之事交于前,而悲伤哀痛之意不动于中者。若无恻隐之心,则非人类也。观恻隐之心,则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可知。如己有不善,未有不羞耻者;人有不善,未有不憎恶者,此心人人皆有。若无羞恶之心,则非人类也。理所当辞,则必辞使去己,理所当让,则必让以与人,此心亦人人皆有。若无辞让之心,则非人类也。知其为善,则必以为是;知其为恶,则必以为非,此心亦人人皆有。若无是非之心,则非人类也。是人之所以为心,只此四者而已。然此四者之心,所以感而遂通,触而即应者,为何?是皆吾性之所固有,而发之为情者耳。盖性中有仁,其慈爱之真,有蔼然而不容已者。故遇有可伤可痛之事,而恻隐之心自形,此乃仁之端绪也。性中有义,其裁制之宜,有截然而不可紊者。故遇有可耻可憎之事,而羞恶之心自发,此乃义之端绪也。性中有礼,其斋庄恭敬,有自然之品节。故出之即为辞让之心,此乃礼之端绪也。性中有智,其灵虚洞彻,有本然之衡鉴。故出之即为是非之心,此乃智之端绪也。性虽观见,而呈露必有端倪,就如丝虽难理,而寻绎皆有端绪的一般。有是性,则有是情,因其情,可以知其性矣。然则扩充之功,岂可诿哉!”

【元典】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诸儒注疏】“四体”,四肢,人之所必有者也。自谓不能者,物欲蔽之耳。“扩”,推广之意。“充”,满也。四端在我,随处发见,知皆即此推广,而充满其本然之量,则其曰新又新,将有不能自己者矣。能由此而遂充之,则四海虽远,亦吾度内,无难保者。不能充之,则虽事之至近而不能矣。

此章所论人之性情、心之体用,本然全具,而各有条理如此。学者于此反求默诚而扩充之,则天之所以与我者可以无不尽矣。程子曰:“人皆有是心,惟君子为能扩而充之;不能然者,皆自弃也。然其充与不充,亦在我而已矣。”又曰:“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愚按:四端之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而水、火、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故土于四行无不在,于四时则寄王焉,其理亦犹是也。

【理学讲评】四体,是手足。贼,是害。扩,是推广。充,是满。孟子承上文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固为仁义礼智之端矣,然这四端,非本无而暂有者。人有这心,决然有这四端;就如人有这身,决然有这四体。天下无四体不备之人,则亦岂有四端不具之人乎?既是人皆有之,则扩充之功,人皆能之矣。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扩充者,是置其身于不善之地,而自害者也。或谓其君不能,而不勉之以扩充之功者,是引其君于不善之地,而害其君者也。为人臣者,固不忍薄待其君,而爱其身者,又岂可自处其薄哉?但人多为私欲所蔽,不能察识而扩充之耳。若使凡有四端于我者,皆能察识此心,知得扩充的道理,如有恻隐之心,则知以其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以扩充之以求仁;有羞恶之心,则知以其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而扩充之以行义;至于辞让、是非之心,亦莫不然。则本体昭融,真机活泼,引之而即起,触之而即通,其日新月盛之机,就如火之方炽,而不可扑灭;泉之方出,而不可壅遏矣。苟能由此方动之机,而遂充满以极其量,则仁无所不爱,义无所不宜,礼无所不敬,智无所不知,举四海之大,皆囿吾一心之中,自足以保之而无难矣。苟为不充,则仁义礼智,终非己有;性分日亏,彝伦攸敦,虽至亲若父母,且不足以事之,而况于四海乎!”夫此一心也,充之,则可以横乎海宇;不充,则不能行于家庭。古之先王,所以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者,惟善推其所为而已。齐宣王知爱一牛,而功不加于百姓;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皆不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者也。何足以语先王之治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世主无不有可治天下保四海之资,而规规然狭小于功利之中,其臣又为王道高远难行之,说以蔽锢之是其良心之不容昧者未尝不时一发见焉,而功利之术牿之反复,则乍见而终隐。呜呼!一心可以涵万理,一念可以周六合,仁不仁之分,在充不充而已。

夫人之心,用焉而无不灵,施焉而无不顺,我体之于上天生人之理,而静察于夫人必动之几,岂不皆有不忍人之心哉!我与人而皆人也,己所不可忍,即人所不能忍者也。割弃斯民之生死,漠然不恤,皆利欲逞而强其心之不安。若其人忧而不能忍其愤叹、人乐而不能忍其欣说之本心,则匹夫匹妇有之,帝王亦有之;尧、舜、汤、武有之,桀纣亦有之;而奚容自昧乎?然而其心然,而其政不然,则将疑心之起灭于一念,而无可与人同忧与人同乐之条理哉?而不观夫先王乎?先王不忍人之心,亦犹夫人之心也。乃既有此心,则不忍不与同忧者,即有所以远人之忧者;不忍不与同乐者,即有所以遂人之乐者。好者聚之,而已原不劳;恶者勿施,而已原不损。而教养之纲纪,顺此一念而无不有修理之可循也。然则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人一也,不容忍者一也,可以全一人者,即可以全天下。尽吾所不可忍,而吾心之安,即天下之情皆得。因人而治,因时而治皆此心无所缺之条绪,即天下无所难治之理也。不犹运之掌上乎!甚哉!此人人皆有之心,即天下治平之理,察识之而岂其远哉?

乃今之言政者曰:世主之德,不先王若也,先王之心,惟天授之独得,而谓人皆有之,将疑吾言之过许斯人而厚望之耳。乃吾断然于人欲横行天理澌灭之余,而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岂信在我之心,而不曲体天下气质之不齐乎?天之命人,此心也,未知天者不易语也。人之存之而全有之者,此心也,未能存养者不易测也。今且就夫人而言之,奚必问其心之存去何如哉!但犹是人耳,乍见孺子将人于井,前之未尝拟一阽危之象,后之或不能善其拯救之术,而当斯时,则皆有怵然而惊。惕然而惧,恻然而动、隐然而悲之心矣。此心也,发于不及觉,不知其所从来;动于不自持,尽忘乎其有他念。夫人之心一转念而其出也异,则有恩怨毁誉之情焉。乃试反而察人之此心,谓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而市恩乎?非也。谓以要救人之誉于乡党朋友乎非也。谓恶残忍之恶名而避乎?非也。任其然而不得不然,有其必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夫人试反而思之,人皆有之,而己独无乎?己既有之,而谓人之君或不有乎?天理见于初几,而人心效其必动,有如是乎?

则由是观之,而人之为人,心之为人之心,类可推矣。草木有气而无情,禽兽有情而无理,兼情与理而合为一致,乃成乎人之生。故遇物之危而恻然动,见人之哀而隐然恤,虽残忍习成,而当可恻可隐之时,则心必动,如其悍然而恝忘之,则必非人而后然矣。如己有可愧而羞之,见人有不善而恶之,虽廉耻道丧,而于可羞可恶之时,则心必动,如其坦然而忽忘之,则必非人而后然也。得非所有,不容已于辞;人不可陵,不容已于让;虽骄盈气盛,而当必非必让之际,则心为之动,如其傲然而安之,必非人而后然矣。理所同是,不可以为非;理所必非,不可以为是;虽私利相蒙,而当一是一非之着,不觉而动,如其冥然而莫觉,则必非人而后然矣。贤者全此心,而不肖者亦不昧;后念失此心,而前念必不迷也。孰有终身而无一日之明,终日而无一念之发者乎?是何也?天命之为人,而仁义礼智早在性中,牿亡之余,不能尽丧,因感而发者,仁义礼智之本体于此见端也。

夫仁之全体大矣,以遍民物而施其爱,而其不忍之心,即此偶露之恻隐,无异心也。义之全体精矣,以制事物而无不互,而其不为之心,即此乍然之羞恶,无异心也。吾性之礼,节文无不具焉。而不僭之则,即此不容已之辞让之心也。吾性之智,物理无不察焉,而不昧之明,即此不可诬之是非之心也。全其心之体者,大用即此而流行。则先王不忍人之政,由其不忍之心,而不忍不互,不忍不中,不忍不别,经纬万变而咸因于一念。乃失其心而不能存者,其不忍为其所不为,受其所不可受,诬其所不可诬,亦忽遇所感于计较不起、思虑不及之际而见其端。此端也,以全体注于一念,而一念即其全体。然则于以推行仁义礼智之实,岂有不能者哉?则其有是四端也,犹其有是四体,而在手能持,在足能行,皆不待于体之外而别求用也。四体有强弱,而无不可持、无不可行之体;四端有偏全,而无不可爱、不可互、不可履、不可辨之心。乃今之人君,虽其无有仁义礼智之成能,而乍然之顷,岂无此四端也?之四端既自有之,乃曰仁义礼智之以运天下于掌者,非我能也。高者以功利为己能,卑者以嗜欲为己能,岂非自贼者乎?其臣亦曰,吾君所能者,功利而已矣,不然则偷安以遂其所欲而已矣。君有其天良而,我摧折其生理,岂非贼其君者乎?如其因此念而求之,而其心之不可遏,以行乎政之不可废者,将何如哉!

如使凡有四端于我者,因其必发之几,而自察识其心之何以生,因以知其心之不可止,而为臣者又能迎其几以使之自求而自得焉,于是而知一念之如是则他念之必不能不如是;一事之可能,则事事之无不可能;此不可忍也,孰可忍也?此不可为也,孰可为也?此不可争也,孰可争也?此不可不辨也,孰可不辨也?扩其现在之心,以仁心而得仁术,经权常变,皆有可自遂之本心;充其未生之心,以万理而生一心,觉天地民物,皆无不可通之心理。信能然矣,斯时也,发而不可复禁,顺而无能相御,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郁者散而滞者通,及于一家,及于一国,及于天下,不忍之心炽盛周流,良自乐也。心之所莫息,即政之所必行,仁义礼智之大用日新而益广,岂有涯哉!天下运掌,而孰曰不能乎!

故止此一心也,其量本充,而能充者存乎人耳,则保四海者无不足也。四海虽大,其人虽众,不忍其失养而养之,不忍其失教而教之,止此不忍之心满于其量而已矣。乃有此心矣,无不可充,而私欲蔽之,邪说辞之,止于此而已矣;则勿论天下也,即以事父母,而在心之爱且或夺之而不行,一事之孝且又继之以不顺。不足以事父母,岂其不能哉?所不为耳,夫人即不肖,亦孰无事父母之诚,忽动而不可已者?然而足事者不多得。则以此思之,仁民爱物而以义、礼、智尽其用,亦孰无此可能之端?狭小于功利之中,蔽锢于嗜欲之内,而上下相诿曰不能。故不能之说,以贼天下而有余。

同类推荐
  • 沉思录(英文版)

    沉思录(英文版)

    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古罗马帝国“五贤王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储君,他7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17岁成为罗马的执政官,凡所修习无不精专,为同辈之首。作为帝王,他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虽统治期间战争不断,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他却战无不胜,武功赫赫,承袭先人余烈,尽力守成,防止腐化。作为哲学家,他致力于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三大门类中的伦理学,在鞍马劳顿中写下《沉思录》,被称为“帝王哲学家”、“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学家”。在《沉思录》中,奥勒留并无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学家,写下一部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整部书只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是自然的本性与沉思的理性之间的对话,是行动之后的反刍再思考,是作者内省的辑录,是这位古罗马皇帝对人类生存、价值指向、道德原则、善恶荣辱、苦乐祸福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思想是一种怀疑,而不是意识形态。第86届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从内战的阴霾到平权运动和冷战,以思想的历史照见未来。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深沉的内战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北方的知识分子文化。美国花了几乎半个世纪才发展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找到一整套理念、一种思考方式,来帮助国人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情形。这场上下求索就是本书的主题。
热门推荐
  • 玄武天書传

    玄武天書传

    宿命,是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诸天万物,有生即有灭,有因必有果,丝毫不爽。三千大道在宿命的制约中,无所遁形,仙也不列外,苦受业力牵引,难逃生死轮回。于是,便有投机者,蒙蔽天机,暗留一缕神魂于人间,代受轮回之苦,只为了结一些因果……且看本书主人翁,如何逆转天数,挣脱束缚,傲视于九天之上……
  • 长命女

    长命女

    沈宛,一个才情横溢,举世无双的女子,被世人标上了名妓,小妾的名衔,又有谁知道,她也是出身书香仕宦之家,饱读诗书的女子,只是,命运让她十五岁遇到那个惊心动魄的背影,却从此逃不掉魂牵梦萦的跟随……纳兰容若,满清贵胄,皇室重臣,却有谁知道他心底对归隐山水的渴望,只有那个纤弱柔顺的女子,才能理解他心底的追求,从此一念天涯,雁书蝶梦……曹子清,江南织造首富之后,皇上身边的御前侍卫,文武双全,风流不羁,却在遇到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女子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康熙,刚愎腹黑,拥有了天下,却在收拢人心上殚精竭虑,但他深深了解,想制约一个重大的威胁,就要先把他最在乎的东西抢过来,包括一个女人……
  • 冷面总裁霸道爱

    冷面总裁霸道爱

    她叫言冰沫,因为生了一场大病醒来以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她的朋友,也就是km总裁秋季辰告诉她她的父母将她交给了他照顾,原以为父母托付的人定是与她关系很好,可是为什么她却总是很怕他,而也他总是禁止她跟别的男人来往。他开始抱她开始吻她。她以为他是喜欢她的,刚要拒绝他却告诉她他不喜欢她而且他是有女友的。她相信了,最终却是被他一次次占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第一农女:傻夫追妻忙

    第一农女:傻夫追妻忙

    一朝穿越成古代爷不疼奶不爱的小受气包,几两银子卖给傻子做妻。屋漏偏逢连夜雨,傻就傻吧,好歹知道护她疼她爱她,总比那些黑心肝的强太多。撸起袖子,创业发家致富,好不容易过上满足的生活,这傻子他怎么不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

    细细地品,从一滴汗水到一滴泪水。是什么让我们记下奥运冠军们光芒四射的名字?他们的身后有多少无法细列的困难被战胜,无法想象的寂寞被忍受?阅读它,赶紧阅读它——你总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奥运偶像。你总能读到你无法获知的激情人生。
  • 大学学不到的人生经验

    大学学不到的人生经验

    处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仅靠课堂上的知识不足以安身立命。名师、名校固然传援给我们知识,但人生的经验却是老师无法教、大学学不到的。本书从人生实践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适合当代青年的人生经验,包括做人与处世的经验、职场竞争与谋求晋升的经验、识别人心与善交良友的经验、培育情感与化解矛盾的经验、抓住机遇与避开陷阱的经验,等等。本书通过生动的事例,讲述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广大青少年从中获益。
  • 苍澜图

    苍澜图

    十六岁的学生江澜在完成不为人知的英雄事迹后只能靠欺天来保住自己的生命,然而代价就是他只能停留在另一个奇异的世界。整个地球都想让他死,他偏偏就要好好的活着,他要更强!总有一天,他要强势回归!
  • 吻爱一生

    吻爱一生

    在一个繁华璀璨的都市黑夜里,靳天明却迎来了第一次人生中的爱情曲折,在这个黑夜里,他的女朋友陈雪和他提出了分手,这是靳天明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伴随着陈雪的离去,靳天明每日戒酒消愁,后来在他的好朋友田海的劝说下,最终他决定奋发图强,重新做回自己,然而另一边看是表面很风光的田海但却在公司里树敌不少,最终离开了曾经工作过五年的华夏文娱传媒,和靳天明一起离开了北京来到了杭州,开启了他们新旅程上的一次征战,随后在另一个好朋友徐宏亮的加入,靳天明便和自己的好朋友田海,徐宏亮组成了三巨头,开启了人生中的一次事业上的打拼,创立了属于他们三个人的一家文娱公司,brothers文娱传媒,在他们迎来人生巅峰的时候,丽萨的玫瑰文娱传媒的出现以及田海曾经的老对手华夏传媒杭州分区的任崇光的出现,三家文化公司的碰撞究竟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随着时间的流动靳天明终于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结识到了真正属于他的另一半,林奕可,这个能够让靳天明决定用一生去守候,去珍惜的女人,不管他们中间经历了多少的波折,最终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彼此间共同打动了对方以及周围所有的人,深深地一吻,注定了靳天明对林奕可要吻爱一生。
  • 豪门首席抢爱攻略

    豪门首席抢爱攻略

    他有钱有权有地位,他看上的女人,怎么能轻易放手?就算她身边追求者无数,他也一定是离她最近的一个,她不爱他又如何,对付女人,他向来得心应手,这世上只有他不追的女人,没有他追不到的女人。抢爱攻略,教你如何抢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