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90

第190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2)

【理学讲评】慊,是心有所不足的意思。孟子以陈善责难为敬,而不以趋走承命为礼,正是以宾师自处之意也。景丑不达,终是以臣礼责备孟子,乃应说:“不然,我以子不敬王者,非此之谓也,谓于礼有未尽耳。《礼经》上说,人子闻父有召命,则唯而无诺;人臣闻君有召命,则不俟驾而行,是急趋君命者,乃礼之当然也。今子本将朝王,既闻王命,乃称疾不往,此与不俟驾之礼,若有不相似者。我以子为不敬王,盖以此也。”孟子晓之说:“闻命则趋,固人臣事君之常礼,而以道自重,乃君子立身之大节。吾今所言,岂谓是与?昔曾子尝说,晋楚大国,其富诚不可及矣。然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当之,不禄而富,是天下之至富者在我也。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当之,不爵而贵,是天下之至贵者在我也。在晋楚非有余,在我非不足,吾又何慊乎哉?曾子之言如此,这岂不合于义而言之乎?是别有一种道理,超乎势分之外者。这道理为何?盖通天下之所尊的,凡有三样。爵位尊贵的,是一样,年齿高大的,是一样,道德完备的,是一样。在朝廷之上,以贵临贱,以卑承尊,那时只以爵为重,名分一定,莫敢僭逾,此爵所以为达尊也。在乡党之间,长者居上,少者居下,那时以齿为重,先后次序,莫敢违越,此齿所以为达尊也。至如辅佐一世,而成治安之功;长率万民,而致雍熙之化,此惟有仁义之德者能之,那时只以德为重,在朝廷不敢与之论爵,在乡党不敢与之论齿,此德所以为达尊也。今王虽富有齐国,南面称孤,其爵诚尊,然不过达尊之一耳。若论齿论德,则我有其二,安得以彼之一,而慢我之二哉!然则王之不当召我也明矣。”

【元典】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译文】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

【诸儒注疏】“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程子曰:“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也,为是故耳。”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我谓王不当召我者,非故自为尊大也。亦以人君图治之要,只在尊德乐道而已。故自古帝王,将欲兴建太平,而大有为于天下,则必屈己下贤,隆礼待士,而有所不敢召之臣。如于君德治道,欲有所咨询;于民情政体,欲有所商确,则必枉驾就见,而亲访其谋猷,此所谓不召之礼也。夫以王公之尊,岂故屈身于匹夫之贱哉?只为尊敬其德,爱乐其道,欲使仁贤效用,治化有成耳。苟尊德乐道不如是,则任贤之心怠,望治之志荒,鸟足与有为哉!此大有为之君,所以有不召之臣也。王乃欲召我,岂未欲大有为于天下耶?”

【元典】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译文】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

【诸儒注疏】先从受学,师之也;后为臣,任之也。“丑”,类也。“尚”,过也。“所教”,谓听从于己,可役使者也。“所受教”,谓己之所从学者也。

【理学讲评】丑,是类。尚,是过。孟子承上文说:“自古大有为之君,行王道而王者,莫如成汤。行霸道而霸者,莫如齐桓公。这二君都有所不召之臣,伊尹、管仲是也。成汤三聘伊尹,知其志在于觉民,即从而受学焉,然后任之为相,号曰阿衡。故伐夏救民之事,伊尹皆以身任之,七十里而为政于天下,汤遂不劳而王矣。桓公一见管仲,知其才可以托国,即从而受学焉,然后任之为相,称曰仲父。故尊王攘夷之事,管仲皆以身任之,九合诸侯而不以兵车,桓公亦不劳而霸矣。一王一霸,功虽不同,要之尊德乐道,可与大有为则一也。今天下诸侯,以地则相类,以德则相等,莫有能建立王霸之业,而超过当时之君者。此无他故,只为列国之君,都以富贵骄人,不肯屈己下士。有一等趋走承顺,为我所教诲的,便喜欢用他,过为亲厚。有一等拖道怀德,我所从受其教诲的,便不喜欢用他,反致疏远。求如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者,不可复见矣。既无不召之臣,又安能成大有为之业,所以地丑德齐,终莫能相尚也。然则齐王欲大有为,岂可复蹈时君之习,而不以汤、桓为法哉!”

【元典】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译文】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诸儒注疏】‘不为管仲”,孟子自谓也。范氏曰:“孟子之于齐,处宾师之位,非当仕有官职者,故其言如此。”

此章见宾师不以趋走承顺为恭,而以责难陈善为敬;人君不以崇高富贵为重,而以贵德尊士为贤;则上下交而德业成矣。

【理学讲评】孟子直以不召之臣自任,说道:“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都是学而后臣,欲有谋焉则就之,未尝敢召之来见也。夫伊尹为元圣,其不可召,固不待言;至如管仲一霸者之佐耳,尚且不可召,而况不屑为管仲者,顾可召而见之乎?盖我所志者,伊尹之志;所学者曾子之学。辅世长民之德,无慊于晋楚;尧舜仁义之道,独陈于王前。方将卑管仲于不足为,而顾托疾以召之,是待我不如管仲也,我岂可轻于往见哉?”孟子此言,非故自为高亢,盖有见于人君治天下之道,当如是耳。盖人君与贤者共治,若恃其富贵爵禄,可以奔走天下,则其待士轻;待士轻,则其任之必不重,仕何由行其道乎?故君能降志于其臣,而后士重;士能亢志于其君,而后道行;上可为成汤、伊尹,下不失为桓公、管仲。此《易》之泰卦所以取于上下之交也。

【心学讲评】当分争之际,而欲成图王之大业,其失之也,恒以其主之骄也。君既自习于骄,而士复谄上以成其骄,于是背道弃德,皆惟徇其君之所好而莫之违,未有可成者也。君无不敢之心,则不足以承靡谌之天命;士无不可之志,则不足以伸独是之大谋。乃士无其不可者,而君遂忘乎其所不敢;此无他,惟为士者上以其君为不足深言,而内求诸己,无道之可行、德之可据也。孟子思大用齐以安天下,其与齐廷之臣,志异道殊,则所以自处之礼亦殊。此其深心卓识,齐君不知,齐臣不知,即及门之士、兄弟之间亦不能知。而孟子独以其不可者,欲动齐王不敢之心,以抑其骄,而使逊志于道德,故游于群不相知之中,不得不详辨焉。

孟子以客卿之礼不与趋朝之常数,而将朝王必有关于兴亡之大故,而恐王谋不及此,欲告之也。乃王亦知请教于孟子矣,而习于可召之臣,不知骄之非道,乃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则以有寒疾不可以风,而不能矣。诘朝而视朝焉,如夫子惠而顾我,则可得见也。不识可乎?”辞之逊也,亦孟子不可之气象有以移抑其骄者使然,而其心之骄不可夺也。孟子于是不待踌躇,直词以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一如其来言之词,见吾之不可者与王相亢而无容下也。

乃王之称疾,托词也,则亦可知孟子之称疾,亦必托词也,于是而思孟子之不可召者何故,则骄气惩,而促驾以来。孟子之待王也厚,而望之切矣。至于明日而王未至,则其不悟也可知,乃出吊于东郭氏,使王闻而知其无疾也。公孙丑不足以知此,乃曰:“昔者辞以疾,夫子或有异焉,然不可不存一周旋委曲之意。而今日吊,无乃不可乎?”孟子以其不能体吾深心,未可告也,则应之曰:“昔者疾,疾自疾也,今日愈,则愈矣,今日自行今日之事也。吾何所慊焉,而不吊乎?”

乃王则习见夫士之可召,而不疑孟子之不可,信为果疾,而使人问疾,且医来焉。独不思王之寒疾,待人之问而需医乎?何己可挟诈以骄,而孟子之必果疾而后可辞也?孟仲子见孟子之不在,而若惭若惧,乃对曰:“昔者有王命,适有采薪之忧;今病小愈,不敢自宁,而趋造于朝。”以是为可释惭而掩过乎,乃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仲子,习家训者也,而亦如是。千古不可屈之大义,一时必伸之素志,谁则知之?且使孟子而如仲子之意,遂中道而趋朝也,则前此之辞果诈也,果傲也;诈则必饬,而傲不可长也。而孟子之所以待王岂如是哉?此其为意,丑且不知,仲子且不知,而王之不知可知也。然则所以革王之骄心而使逊志于道德,以成大业之深心,期王之厚而不自失其正者,将容已于大白乎?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可因景丑以喻王乎?

而齐之臣果厚疑孟子之亢,而丑不能无言矣。景子以谄王求容之心,而托之于天性民彝,冀以折孟子曰:“君子所必明者,莫大于伦。而伦有大焉者,内而子事父,外而臣事君,尊亲一也。乃父子则主恩,而情重于礼;君臣则主敬,而礼重于情。父慈子,而子且愈不忍不笃其恩;君敬臣,则臣何得不隆其敬?乃丑见王之敬子也,盈廷之所不逮,而未见所以敬王,且有大骇于群心者,何与?”孟子曰:“恶!曾是不敬而可行于君臣之际者乎?而我岂过自亢而忘敬也乎?谓我不敬,是何言也!子不明夫敬之义耳。敬者,藏于心而非饰之于外者也,有诸中而抑必形于事者也。敬之者,尊之也。而子谓我之不敬,以齐人为敬乎?君道,仁义而已矣。成君之尊者,仁以育天下,义以正天下而已矣。以此奉之于君,则天下莫不尊亲之美,皆吾所效于君者也。而齐人无有以与王言者。嗜好则供之,功利则谋之,夫亦犹是天良之未泯,岂以仁义为不美乎?其心曰,王之所好者在是,所可为者在是,而至仁大义之言不足与深论也。则其以庸陋待王,而疾视其危而不救,不敬莫大焉!我则学之也有其不可欺之素,矢之也有不可隐之诚,将使王居仁由义,而尽尧、舜之道。非此者,以为负王恩礼之勤,而心有所不敢。则夙夜自矢、大庭无愧之忱,岂齐人之所能及哉!而子何谓我不敬耶?”

景子曰:“以此为敬王,藏于隐而可自托,岂敬也哉!勿亦欲自标榜以成一家之言,自高尚其事而已。我之谓子不敬者,实征之人臣事君之礼,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唯而不诺,情之迫也;君命召,不俟驾,志之恪也。今子固将朝矣,非不欲见王而有所称说,乃闻王命而遂不果,则立意以与王相亢,是与夫礼之所里安不相似。非礼无以将敬,非敬则不能率礼,而何辞于不敬乎!”孟子曰:“礼所云者,以君臣之分已定,而国家无事之日,命官分职,各有所司所宐趋之事,而岂我今日与王之谓与!我今者,合则进,离则退。所以愿与王同事而不舍者,将何为也?乃士之至于王廷者,以王之巍巍然据千乘之富,侯王之爵夺其贫贱之守,而志慑神沮,有言而不敢陈,有道而不敢伸,以使王日见其尊,不期骄而自骄,成乎无所能为之庸主耳。则请言君子之所守与王者之所尚乎!

“夫君子之所守,有其必不可者,非废君臣之义也。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矣。不可及者,恶用淫吾意以思及之乎!乃彼以其富,而我之仁可以并育民物者何富如之!彼以其爵,而我之义直方不屈者何贵如之!我授自天,而彼得之。人吾行吾志焉,不失吾仁义,而不失吾贫贱,吾何所歉而唯奔趋恐后以受命哉!’夫岂于君臣相敬之义有悖焉,而曾子乃昌言之不惭?则敬行于君臣之定分者一道,而义正于进退之先者又一道也。斯道也,天之秩也,即天下人心之同然而无不可达者也。故敬者,敬其所当尊之谓。而古今上下有必不可不尊者,无时而或屈,其理凡三,则爵其一也,以定分也;齿其一也,以明序也;德其一也,以尚贤也。是以天下之人莫敢不贵贵焉,莫敢不长长焉,莫敢不贤贤焉。而所以并行而分用者有三:在朝廷则莫如爵矣,臣主之分已定,率百尔以敬一人,莫之易矣。乡党则莫如齿矣,子弟之率唯谨,忘贵贱以事父兄,莫之易矣。至于世已衰,而欲辅之以成久安长治之世,民无主,而欲长之以合九州一统之民,则唯有德者可以任之。天属以先知先觉之任,人待其己饥己溺之仁,君抑恃以成茳中国抚四夷之业;望之重,则道不可得而轻,莫如德矣。则爵亦一尊耳,君以莅百职庶尹,而待荣待辱之士所必尊耳;恶得挟此以慢天显之齿、帝简之德哉!然则吾诚有其可尊者,而欲唯唯诺诺,辱吾德,以耆老之年随后进以奔趋,诚有其不可者也。夫士既诚有其不可,君知其不可,而不敢之心不容已于竞惕矣。

“夫王者之所尚,唯有其不敢者。故将大有为之君,其大有为,非小功小利之士所得与其规划;而欲大有为也,必且于天命未集、人心未一之先,预有以定其经纶。于其时,分职任功者有臣,奔走御侮者有臣,下而奉命列班者有臣,此皆可以不俟驾之礼役之者也。而其所夙夜基命于宥密、坐论俯临于万国者,则尤有臣焉,此不在可召之列者也。坐而思之,起而欲行之,不决也,非此臣而莫能决也,则造庐以请命焉。其必如是者何也?德本尊也,而慢心一生,则视为平易无奇之德,而权谋之术可与并驱;道本可乐也,而慢心一生,则视为淡漠不可好之道,而嗜欲之兴分其定志。尊之,而后体道以经天下者见为不可易;乐之,而后进德以一王心者见为无所强。奉教于君子,即奉君子之教以宰制万物,而为生民之主。苟不如是,则邪佞进而主术杂,其不可足与有为,而贤者亦将如之何哉!夫臣则信可召也,礼非无谓也,而尊德乐道之主知君臣之分已定,则吾尊尊乐乐之志不可得而伸,故名为臣也,而不敢遽臣之,执师弟之谊而往学焉,则崇齿贵德之道可与尊尊之礼并行而不悖。是故汤知此矣,于伊尹也学焉,无异执贽横经之礼也。及其天下已定,尹欲伸天子之尊,退而就乎臣列。汤之学已成,尹乃可安其分。故尹得以身任知觉,而汤惟奉教以行,其王不劳也。桓公犹行此矣,于管仲也学焉,无异函丈请益之文也。及其九合已成,仲乃受上卿之命,退而就乎臣列。公之学已毕,仲乃可谢其尊。故仲得以意展大匡,而桓惟受教以行,其霸不劳也。乃子所欲以臣子之常礼限不可召之臣者,徒见今天下士谄而君骄,有臣而无师,以为礼固然耳。

同类推荐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康德谈道德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康德谈道德哲学

    本书集中了康德关于道德哲学的论述:关于人的意识、道德的力量、行为的准则、实践的智慧、道德与体验、人性的善恶、伦理与法理、道德与良心等。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一波波是谁?波波的童年、化身白衫老者(孔子)的问题、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与白衫老者(孔子)的初对面、二白衫老者引导波波所看到的“智慧”的世界、“什么都不是!”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字的含义、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的特点、“智”字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的正确解释!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从明清至民国,一代代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写就了华夏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以耳聆听大师们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
热门推荐
  • 超级精灵之龙一

    超级精灵之龙一

    所谓训练家,靠的不是偶尔的灵光一闪,不是精灵的努力练习,不是简单的热血拼搏。这是一个严谨的职业,需要系统得学习,大量的知识,持之以恒得努力,以及一点点运气。本书讲述的是一名大学生穿越到精灵世界训练家学院新生身上发生的故事,我将为你讲述,如何从一名菜鸟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训练家大师!关键词【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训练家】QQ讨论群:698586260,问题答案:超级精灵之龙一
  • 卿天传

    卿天传

    六界的世界,却血洗到巅峰。一代横空出世的天才,朗朗乾坤,谁能拥有这绝对的武力,坐上这无上的王座。
  • 这个世界不可能那么美好

    这个世界不可能那么美好

    一成不变的每一天,打从心底感到乏味。 但是,在夏天里捡了一只纯白色的猫,来到星夜庄。然后...在春天... 我和纯白色的少女相遇了。 我才注意到,无聊的不是那每一天,而是与一般人相似的,自己。来到了星夜庄,习惯把生活的无新意归咎在别人身上。直到与她相遇。才明白,我错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用心,世界就可以在一瞬间改变颜色。星夜庄里混合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乱七八糟的。这一点,未来也肯定不会改变。
  • 异界教徒很懵逼

    异界教徒很懵逼

    安白穿越了,为了谋生他找到一个无人小破教会强势当上了主教,于是乎他莫名其妙有了神力、莫名其妙会了魔法、莫名其妙的收了奇怪的信徒、莫名其妙的越来越像主教了……本书又名《异界主教的赚钱之路》《我不想点亮科技菌》等等!
  • 神奇的武侠真经

    神奇的武侠真经

    这本书真的好好看!真的!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像你一样不相信,然后他看了,看完了。现在他已经变成一个女孩子,还怀孕了。我就问你怕不怕?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纯洁的白莲花,不停的揉虐,不停装哔的故事,就这么简单。当然穿梭无限仙武世界,系统附体,能发微信到天庭之类的事情,也是有的。
  • 亲爱的我很爱你

    亲爱的我很爱你

    在最美好的年纪不期而遇,谁也没说他们在心里和彼此私定了终生。曾经年少,以为给对方最好的便是爱……后来才知道,有你在,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 因为不凡

    因为不凡

    因为不凡,所以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承担。因为承担,所以不凡。因为不凡,所以不凡!轮回世界,万古棋盘,万物相争,万物求存。对世界厌倦了?那么死前去看看真正的世界吧!
  • 天赐娇妻萌萌哒

    天赐娇妻萌萌哒

    太阳馆里,本来宁静的一切被房子里的叫声所打破,“啊啊啊!我洁白如霜的额头啊!你怎么能这样!”东方晓站在沙发上对着傅凌夜大喊“我怎么了?”趁她睡着了在她头上画个王字,现在还装作不知道!“我头上的王字是怎么回事!”“刚才顺手画的。”“顺手画的?你也好意思讲!”某女说完张牙舞爪的扑向傅凌夜,一会儿,房子安静了,东方晓压在傅凌夜身上“这么快就对我投怀送抱了?”某男嘴角勾起一抹笑“什么对你投怀送抱!”东方晓反应过来,他们现在的姿势好奇怪......东方晓刚起身就被拉了回去“点了火就要负责灭火。”傅凌夜在东方晓耳边轻说宠文一对一~
  • 诸天天帝

    诸天天帝

    诸天世界,如横沙,大千为尊,现代青年秦一凡,携带时空玉蝶,领悟三千世界,逆伐大千,建立大秦天庭,镇压诸天。
  • 郡主太逍遥

    郡主太逍遥

    她堂堂一个杀手,居然穿越了,还变成了郡主,啥,还有五个前夫,啥,五个前夫有四个都喜欢大姐,天啊,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乱七八糟的啊,她才不要,她要回现代,且看杀手穿越到一个臭名昭彰、人人都讨厌的郡主身上,跟各种各样的男子纠缠不断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