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95

第195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7)

齐之稷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徒,聚群不逞以食于齐,皆是也。齐王不知孟子之大异于彼,是以不能尊信孟子,而孟子之去决矣。致为臣而归,亦且令王知贤者之去就如此其不苟,而志在道行,则庶有悔心焉。王就见孟子曰:“得士者昌,而况不易得之士乎!前日闻夫子之名,愿见而不可得。及其得侍于夫子也,吾君臣交喜,以为人所不能致之贤,而我能致之也。今又弃寡人而归,志决矣,不可复留矣,不识可无不终弃寡人,而继此尚能惠顾我乎?”夫既无悔过自改以用贤之心,而待之“继此”,其词虽逊,而王之为王可知矣。孟子曰:“合离者,因乎时数者也。时未可,则方合而离,既离而难必其复合。继此之期,不敢请耳。乃若望王之心,今不异昔,固所愿也。”孟子不绝王,而无如王之自绝者何也。他日,王乃作一不经之想,以待游士者待孟子,而谓时子曰:“孟子之去,寡人之耻也。

吾愿留焉。夫孟子,以政而不合,以教而有余者也。我欲国中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称先王,道古昔,以伸孝弟忠信之说,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重而取法,此于孟子甚安,而齐终得无弃贤之诮也。子盍为我言之!”王不自请,而授意于时子。时子亦不面告,而因陈子,盖其不容昧之心,亦隐隐觉有孟子之不可者在,而不知所以不可之实,故又疑于说之可行。若陈子,则虽未深知其不可,而固可信孟子之必以为不可也。时子有言,不得不告也。孟子曰:“夫时子可直告王以不可者,乃不告而又姑托之于子,亦恶知其不可哉!可不可者,义之大衡也,心之素定也。教弟子而为国人式,所可也;于齐之国中,所不可也。养弟子以使之教国人游于齐者,所可也;若予,则不可也。夫予而欲教弟子焉,教国人焉,归而有余地矣,又何需万钟哉?其必望王之养者,欲富而已矣。使受之王,则洵欲富也。夫前日为卿,十万之常禄且辞之矣,而今受万钟,欲富者不如是也。时子不知义,独不知利乎?而尚以为可乎?虽然,时子之为此言也,有始之者也。己不用,而弟子不去,则弟子可待用于他日。己之教术行,而利擅于同党,其进退皆载天下之荣宠,而不终于贫贱。惟然,故时君与执政之大臣皆曰,此进则仕,退则教,皆待我以养,而其依恋不舍之怀为可贱也。贱之,斯可以术笼而利縻之,当今之游士实始之也。而时子以我为可,则胡不闻季孙之言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其术异,其情异也。使己为政不用,己无可用者乎?当自悔也。时不能用者乎?当自安也。己而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则急于卿之外,而仍不失其卿之尊。是岂见当世之不可为哉,欲富贵而已。欲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求其必得而擅之于一门也,是可异也。’观季孙之言,则子叔疑之贱甚矣,而季孙恶能不贱之?其云龙断者,因其贱而人贱之之谓,则试详其说。彼以不可为可者,能无愧乎?龙断者,市场之高墟也。夫市者,小人求利之所,而古者之小人犹贤于今之君子,故立法者亦不以小人而薄之。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用则仇,不用则不仇,小人亦有耻焉。而或不中于法,则司市者治之耳,不以为利之府而苛求之也。乃世降民顽,而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我可以望人而捷取之,人亦属望于己而求仇焉,于是而市利罔矣。于是市之人皆以为术之愈工,心之愈陋,而以为贱。于是有司者不能以法加之,而因谓凡为市者之多得利也如此,故从而征之,变讥禁之政为税敛之征,征自此始矣。

“以此思之,聚子弟而受王之养,使以道术动国人,而可待用于异日者,子叔疑之术也。国中之室,龙断也。不得大用于廷,而犹讽议于馆,以操一国之长短者,左右望之罔利也。以此为国君养士之体,而士游人国之术,不知自何一贱丈夫始之。而贱丈夫且充斥于齐国之中,国人指数之曰:此某先生之徒也。谁矜乎?谁式乎?贱之而已。则摈斥刑戮之随其后,亦安可免乎?此其不可也,有羞恶之心者所不容昧,而况于我乎?时子何尚未之知邪!君子之进,道也;义也;其退,亦道也,义也。道不可行,义不可合,奉身以退,不俟终日,无待再计而决也。贱丈丈者,以其贱而使当世之贱视君子,君子深恶之,而时子何述焉!”呜呼!稷下之士盛,孟子之去必速;齐王好士之名愈重,故国家之政曰非。齐以客亡,自此始矣。

【元典】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宿夜。有个想为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恭敬地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答理他,靠着小桌子打盹。

【诸儒注疏】“昼”,齐西南近邑也。“隐”,凭也。客坐而言,孟子不应而卧也。

【理学讲评】昼,是齐邑名。古人席地而坐,年长者为之设几。隐几,是凭着几案。齐王不能用孟子,孟子以道不得行,辞之而去。行到西南境上昼邑地方,暂且止宿。盖去国不忘君之意也。当时有个齐臣,见孟子行得迟缓,意其可以复留。乃不奉王命,而自以其意来见孟子,欲为王留行,是不知留贤之道矣。及既坐而言,孟子由他自说,竟不答应,且凭着几案而卧,若不曾听闻者,以示绝之之意焉。盖为国留贤,虽是美意,然平时不能左右齐王,成就他用贤之美;临时又不知遵奉王命,道达他留贤之诚,徒欲以一人之口舌,挽回贤者之去志,多见其不知量已。此孟子所以重绝之也。

【元典】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译文】客人不高兴地说:“我先斋戒了一天,然后才敢来同您说话,您却睡觉不听我说,今后再不敢来见您了。”孟子说:“坐下,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伺候致意),就不能使子思安心留下;要是没有贤人在鲁缪公身边,就不能使泄柳、申详(在鲁国)安身。”

【诸儒注疏】“齐宿”,齐戒越宿也。缪公尊礼子思,常使人候伺道达诚意于其侧,乃能安而留之也。“泄柳”,鲁人。“申详”,子张之子也。缪公尊之不如子思,然二子义不苟容,非有贤者在其君之左右维持调护之,则亦不能安其身矣。

【理学讲评】客,是为王留行的人。因见孟子不应其言,以为慢己,乃忿然不悦说道:“夫子之去留,系齐国之轻重,故弟子不敢轻率,斋戒越宿,方敢进言,何等样诚敬。夫子乃卧而不听,明示拒绝,弟子请从此辞,不敢复见矣。”夫齐人不自省悟,乃反责望于孟子,是不知留贤之道者。孟子欲晓告之,乃命之坐,说道:“子知我之所以不应乎?请明告汝。大凡贤者之去就,视人君之礼遇何如。昔者子思在鲁,穆公深知其贤,以师道尊之,常使人伺候起居,通其诚意,所以能安子思也。若使穆公无人在子思之侧,则其尊贤之意,无由自达,子思必见几而作,不能一日安于其国矣。泄柳、申详二子都是贤者,穆公虽尊之不如子思,然有推贤荐士之臣,常在君侧为之维持调护,所以能安其身也。若使二子无人在穆公之侧,则其君敬贤之礼,有时而衰,二子亦必洁身而去,不能一日安其身矣。此可见贤者之居人国,其上必有好贤之君,尊崇听信,寄之以腹心,而后可留;其中必有荐贤之臣,弥缝匡赞,通之以情意,而后可留。盖以道自重,当如是也。今子之来,果王之留我,而使子道其诚耶?抑子请留于王,而为之通其意耶?苟为不然,则非所以处我矣。我之不应,岂为过哉?

【元典】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译文】你替我这个长辈着想,却想不到(鲁缪公怎样地对待)子思;(光劝我留下而不去劝齐王改变态度,)这是你跟我这个长辈搞僵了呢,还是我这个长辈跟你搞僵了呢?

【诸儒注疏】“长者”,孟子自称也。言齐王不使子来,而子自欲为王留我,是所以为我谋者,不及缪公留子思之事,而先绝我也。我之卧而不应,岂为先绝子乎?

【理学讲评】长者,是孟子自称。虑,是谋。孟子承上文说:“观子思与泄柳、申详之事,则留贤之道可知矣。子之留我,诚出自王之诚意,如穆公之于子思,则待我以礼,安敢不答。乃今观子之来,未尝出于君上之命,而欲以一人之私意,决贤者之去留;是子为长者谋画,视穆公之待子思,不及远矣。我之自处,未尝敢轻于子思,而不以子思待我,这是子绝我乎?却是我绝子乎?夫敬人者,人恒敬之,子之留我不以其道,是先绝我矣;我之卧而不应,岂为先绝子乎?”盖孟子于齐,道虽不合,未忍遽去。使留行者能以尊贤之义开导齐王,因以齐王之诚勉留孟子,未必不可挽回也。齐入乃欲以己意留之,其见绝于孟子,宜哉!尝即子思、泄柳、申详之事而论之,古之贤士,皆知以道自重,而上亦重之,非其君忘势而下交,则其左右之贤者,秉公而推荐,如三者是已。战国以后,士习日卑,乃有阿时好以结主知,因君侧以求先容者,则泄柳、申详犹耻为之,而况子思乎?观孟子之言,亦足以维士习之变矣。

【心学讲评】孟子去齐,宿于昼,犹不忘用齐之心见矣,非不可留者也。王悔心动,而自留焉,上也;王不知留,而有能启王心之迷以谏王而留者,抑其次也。有自以其意欲为王留行者,乃啧啧多言于孟子之前,愚矣哉!孟子不应,而言犹不已。隐几而卧,绝之也。抑孟子实有难于应者,岂不曰:王不留吾,汝不谏王留吾,而欲使我之自去自还,何为者乎?则此愚人者必且驰而告王,而愈可憎笑矣,绝之可耳。使客而喻其不应之意,则退而谏王,犹有可复来留之道,虽孟子未必遽留,而尚可不决于去。乃客终不悟也,而不说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度之情,度之理,度之时,尚可为亦审矣,夫子卧而不听,未尝见君子之绝人如此,乃不谅弟子之诚,而加以怒,请勿复敢见矣。”

孟子知事之不可为,而谅其愚之不可瘳,乃谓之曰:“坐!我有不可以明语子者,矜子之无知,而不能不明言也。夫国家之留贤与贤者之留于人国也,有道;非是,则上下之情不交而不能安。昔者鲁缪公之事子思也,言有所不能自白,则恒使人侍于子思而道达之,而后子思知其诚也,乃安焉。非是,则子思不留矣。此其诚悃出于君,而不待下之诏也,尊贤之道宜然也。其次则泄柳、申详矣。或不合而有欲去之心焉,则其与二子之志合者,达二子不安之志于缪公,而后缪公改礼以安二子,而二子安焉。非是,则二子去矣。此则通上下之志,而婉顺之者也。今我且不为柳与详,而必为子思,明矣。而子为长者虑,王非缪公也,子非缪公之使侍子思者也,而欲以私意使我为轻于去就之人,且柳与详之不若焉,是子以非所待长者,之道待长者非子之绝长者乎?而长者何尝不谅子之诚而绝子乎?而子何怒焉!”呜呼!客之齐宿而言,虑之极详,自见为不可易而迫于言,而不知其愈虑而愈谬,愈迫而愈足以败事。愚者之用心不如无用,久矣。使孟子而无姑待之心,言之尚可也。宿于昼而无绝齐之心,以待王之自悟,而攻发孟子之心以昌言之,则王闻之且曰:孟子之欲留,其徒知之,我不容不留之。而孟子能安乎?孟子之不应,尚听其自止,而言犹无损。怒而退,且告之人,而愈成乎必不可留之势。不得已而正告之以子思之事,抑微示以泄柳、申详之说,则孟子之出昼不容已。故孟子之决于去此,客激之也。甚矣,愚者之忠不如其无忠也,虽君子其如之何哉!

【元典】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尹士对人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那就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着期求好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不相投合而离开,在昼邑住了三夜才走,为什么这样滞留迟缓呢?我对(孟子)这一点很不高兴。”

【诸儒注疏】“尹士”,齐人也。“干”,求也。“泽”,恩泽也。“濡滞”,迟留也。

【理学讲评】干泽,是干求恩泽。濡滞,是迟留的意思。孟子去齐,止于昼邑地方,三宿而后出境。齐人尹士,见孟子去不果决,乃私与人讥议说:“出处乃士人之大节,甚不可苟。故进必择君而仕,不为利禄;退必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才是难进易退的道理。今齐王之不可为汤、武,人皆知之,使孟子不知而来见,是智不足以知人,是不明也。使知其不可,犹且来见,则志惟在于利禄,是干泽也。且千里而来见王,本欲行道。今不遇而去,便当洁身,却乃迟迟其行,三宿而后出昼,是何其依违于进退之间,若是其濡滞也。以孟子平日的抱负,吾甚敬之,今所为若此,吾甚不悦,不意孟子而有此举动也。”夫尹士之言,似亦知守身之常法者,而圣贤委曲行道之心,则岂径径者所能识哉?

【元典】

高子以告。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译文】高子把这番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那尹士哪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相投合而离开,难道也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罢了。”

【诸儒注疏】高子,亦齐人,孟子弟子也。见王欲以行道也。今道不行,故不得已而去,非本欲如此也。

【理学讲评】高子,是孟子弟子。高子闻尹士讥切孟子之言,乃述以告孟子。孟子晓之说:“君子之出处去就,若只顾自己高洁,这也不难。惟是爱君忧国,委曲从容,尚有出于常情之外者,尹士之言,乌能知我之心哉?我当初千里而见王,非是逆料王之不可为汤、武,而姑就之也。以为道在于我,可以辅世长民,若一见之后,有所遇合,或可佐王以成汤、武之业,而吾道庶几可行,是我之所愿欲也。至于不遇故去,岂是我之本心?只为言不见用,吾既不能舍所学以从人,道不得行;吾又不可居其位而食禄;展转思惟,实不得已而后去耳。夫向日之来,本欲求伸其素志,故今日之去,犹未忍遽替其初心;始终只要行道济时,使天下被汤、武之泽而已,何害其为濡滞哉?尹士恶足以知此。”

【元典】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译文】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觉得太快了,(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的,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一定会召我回去。

【诸儒注疏】所改必指一事而言,然今不可考矣。

【理学讲评】孟子答同子说:“我之去齐,实非本心,盖有甚不得已者。即三宿后出昼,于我之心,犹以为过于急速,而有不能恝然者焉。何也?盖人情或暂蔽而复明,或始过而终改。王之不能用我,虽是一时迷惑,然犹望其从容悔悟,庶几能改,不至于终迷而不悟也。若使王能知既往之失,痛加省改,则能以王道为必可行,以吾言为必可信,必将追我而返之矣。吾何为而速于去哉?所以三宿出昼而不嫌于濡滞也。”

【元典】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译文】(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毅然下定决心回老家去。我虽然这么做了,难道肯舍弃齐王吗?齐王还是完全可以行善政的。齐王如果任用我,那岂只是齐国的百姓得到安宁,天下的百姓都能得到安宁。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的!我天天期望着他能改变!

同类推荐
  •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 重大时代课题与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重大时代课题与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本书是作者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成果,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柱、实践基础、根本原则、历史使命、总体布局、安全保证、领导力量、领导方法等方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阐述了重大时代课题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本书有两大特点:第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性。第二,研究内容既内含实践逻辑,又内生出理论逻辑,具有思辨性。
  • 论行走

    论行走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放下一切,去行走,此时的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热门推荐
  • 星云奇迹

    星云奇迹

    许些年后守望着第二空间那无穷无尽的虫子的时候韩来无奈的说道“我就不该那时候勤奋一点跑去挖矿”
  • 与子之言

    与子之言

    人这一生,总是如此,少年叛逆,然后不久就后悔了,为什么呢?因为没得选,他就只能回归,不然这必然是一条~不归路。。。
  • 花千骨之番外情

    花千骨之番外情

    瑶池初遇,他是高高在上的上仙,而我是落在她酒盏里的虫子。一年之约,只为了叫他一声师父。师父从此以后有小骨陪着你,你再也不是一个人了。师父,至少……至少……不要用断念,我当初赠你断念是为了什么?剑断念,人断情。从此以后,你我师徒,恩断义绝。当花千骨与白子画重生再遇时,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 权志龙之感谢你是我的爱

    权志龙之感谢你是我的爱

    “权志龙,这一世,我只爱你一人。”“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感谢你是我的爱。”欢迎大家前来围观这本《权志龙之感谢你是我的爱》更新速度有点慢,还请大家多多谅解哦有兴趣的人加群:三岁夫妇~梓&龙群号539322220不要忘记你们的票票,评论哦樱桃在这里谢谢你们了~
  • 从结婚第三十年开始

    从结婚第三十年开始

    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三十年,他们是自由恋爱,一起携手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儿女都已经长大。我妈说,她想离婚。我没说出口的是,我想单过。我见过他们恩爱两不疑,到如今我看到了他们之间无数细小的裂纹。或许我曾羡慕过他们的婚姻,到如今也是他们让我对婚姻多了一丝失望。结婚三十年,如果不快乐,你会选择离婚吗?大多数人或许是继续延续白头到老的谎言,苟且偷生将就过了……有一个人却用最决绝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他的选择。活着的人又如何选择?
  • 凌冰大少的心尖宠

    凌冰大少的心尖宠

    她,乃是第一贵族的天之娇女,他,A国皇室的天之娇子,他对人冷漠,包括自己的亲生父母,家人。唯独对她宠溺上天,谁若是敢动她,必死无疑!那一年的生日宴,使他们相识,他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无意中看到了她。她也不例外————后来才知他的真实身份,时光荏苒,他们已经成年。她已是娱乐圈有名的人物,他也成了家族的继承人……,那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 一叶轻舟不载愁

    一叶轻舟不载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