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97

第197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9)

【理学讲评】休、崇都是地名。孟子虽为齐卿,未尝受禄,以明其志在行道,不为利禄所縻,而公孙丑未之知也。及孟子去齐居休,乃乘间问说:“君子居其位,则食其禄,宜无可辞之理。向者夫子仕于齐国,而不受其禄,是岂古人之道当如是耶?”孟子答说:“仕不受禄,本非古道,但我之辞禄,盖自有说。当初我来见齐王,本欲行其志也,使王能用我而可以久居于齐,则虽受其禄,亦无不可。顾吾初至齐国,在崇邑地方得见齐王,谈论之间,已知其不能用我,退而有去志矣。后虽曾有爵位,不过假此暂住,以观王之意向如何,其实欲去之志,不欲变改。若遂受其禄,则为职分所羁,而行止久速,不得自由,故虽仕而不受其禄也。盖禄既不受,则脱然于官守之外,而一进一退,绰然有余裕矣。岂可以古道例之耶?”

【元典】

“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译文】接着齐国有战事,不便申请离开。长时间呆在齐国,不是我的意愿。”

【诸儒注疏】“师命”,师旅之命也。国既被兵,难请去也。

孔氏曰:“士而受禄,礼也。不受齐禄,义也。义之所在,礼有时而变。公孙丑欲以一端裁之,不亦误乎!”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我于齐既有去志,则义不可以复留矣,乃犹迟迟而行,这是为何?盖我自见王之后,适遇着国内被兵,有兴师之命,此时干戈扰攘,上下戒严,若于危急存亡之秋,而但为洁身自便之计,非惟义所不可,抑亦心所未安,故隐忍而不敢请也。然则我之淹留于齐,乃势有所阻,岂我志之所欲哉?”身在齐卿之位,而心怀去国之图,此所以不受其禄也。盖孟子之志,欲行仁义之道,以比隆汤武;而齐王之志,欲窃富强之略,以效法桓文,此如方圆之不相入矣。道既不合,而乃欲以万钟之禄縻之,岂所以待孟子哉?可见君子之遭时遇主,惟精神志意之感孚,为足以尽其用,而爵禄名宠之制御,不足以系其心,此又用人者所当知也。

【心学讲评】义者,心之制也。故有一定之义,而抑有不定之义,孟子仕齐而不受禄是已。当在齐也,门人不测其所为,不敢以请。及其去齐而居休,公孙丑乃追问之曰:“由今而思,夫子之仕而不受禄,进退有余,而主臣之分不定,宾主之礼不失,诚得之矣。乃君子所为之得当,必于古有合焉,而古亦有此道乎?”孟子曰:“居今之时,行古人之志,贤不肖有共由之道:事其事者食其禄,与者非滥,而受者不损廉。古人自循其常,非有此也。吾所以不执古之常道,而自我为之者,以义在吾心,心,之所安而制行焉,吾自喻之耳。夫吾至齐之心,岂有欲去之心哉?乃道在未必能行,而必欲行者,不容已之心也;而身之必不可辱,以自处于有余之地者,不容昧之志也。于崇吾得见王,吾可以用王,吾知之;王之不能用吾,吾亦知之。所以用王者在吾,则进惟我之进,而退亦惟我之退。若授王以用吾之权,则进不任己,而退亦惟王。故念念用齐,而念念不忘乎去,此志也。所以全吾者在是,所以用王者亦在是,不可变也,而不欲变也,故舍古人之常义而不受也。然则与王微言之,显言之,婉以导之,直以责之,而王如故也,则宜请退之早矣。乃继而有师命矣,君子无避危免祸之道,不可以请,因而久焉。若揆我之初志,则可行而行,不可行而即去,何待久焉!至于今日,而不受之得宜,验矣。而岂予之初未尝审之于心,以故为矫廉也哉!”

呜呼!孟子于齐,既去而不舍,初见而即欲去,疑于相悖。乃以欲去之志,而有不忍舍之心,君子略一己以任天下之情如此之切。而有必用齐之心,而不变其欲去之志,心存天下,而仍不失其并行不悖之道,衡之以一心,所以不可及欤!

此章须与《尹士章》合论,不然,则自相矛盾矣。考齐、邹之间,无有地名休者,而居者安居之谓,与宿昼之宿不同。孟子去齐,自当归邹,不应别居休地。窃疑“居休”犹言罢官间处耳。《注》不然,故未敢决。

【心理穿梭】齐王之召孟子,过只在召上。若以托疾为不诚,则使齐王更不托疾,直使人来召,其侮嫂更何以堪?托疾则亦若知其不可召,而屈于自尊自安之私意,不能勉于下贤,故情虽不至,而其礼貌之间,犹有可观。其遣医问疾亦然。此皆礼貌未衰处,所以孟子犹与周旋,而托景丑以进其诲。不然,则抑去之唯恐不速矣。

朱子云“未论托疾”,意自斩截;又云“托疾又不诚”,未免蛇足。以王之托疾为不诚,则孟子之托疾亦不诚矣。以不诚报不诚,狙诈相高而内丧己,又何以为孟子!

世儒每误看一“诚”字,将作直情径行解,其乱德非小。诚,实也,至也,有其实而用之至也。故质,诚也;文,亦诚也。质之诚,天道也,以天治人者也;文之诚,人道也,以人尽天者也。若不尽其实,而但一直无伪以为诚,则谓之直而不谓之诚;且抑证攘父羊之直,并不得谓之直矣。自四先生而外,后儒多不识得“诚”字。此是天理扑满处,经纬咸备,变通不爽,岂得以乔野戆绞、直情径行之夷行当之?

闻召则赴,自是臣礼,岂遂为仆妾之敬,所云者?唯当战国时,上无适主,下无适臣,卿之礼,与本国之臣不同,亦仕局之一变也。

如南轩之所云?又岂但为敬之以貌,如庆源之士之仕者,恒舍其父母之国而他游,故有此客业已不得不为客卿,则唯道以自尊,而后显其出以道也;若以臣自处,则是其游以禄也。故君臣之义,不容轻定,故曰“学焉而后臣之”。信其道之必行而后正君臣之分,则道重而禄轻。乃游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为臣,而蚤定臣礼,于是晨秦暮楚,无国而不为臣,无君而非其君。此与失节之妇,尽人可夫者无以异,则不但毁道轻身,而君臣之伦亦丧。孟子所争在臣不臣,而不在召不召,与孔子之仕于鲁不同。孔子唯已臣于鲁,故虽告老之余,欲讨陈恒,则沐浴而请,安在其有谋之必就也?孟子之志,(故)[固]欲齐之王天下,而己为之佐。当斯时,齐宣尚未成为王者,则与刘先主以左将军见诸葛时同。迨先主已称帝于蜀,而亮为之相,则居然臣主,召之亦无不可矣。从“而后臣之”四字求端的便知。若为臣,则无不可召之礼,而闻召则赴者,非仆妾,非貌敬也。

“未有处”,谓齐王处置者百镒之金不得,处置不得而馈之。乃齐王又岂无以处此哉?其处之者,谓以货取孟子也。乃虚将百镒,而徒生贤者不屑之心,则齐王仍无以处之矣。此“处”字,若从孟子说,则是取舍之权因乎物矣。

朱、张二子之说,皆于心上见义,深得孟子义内之旨。南轩云:“当受不受,亦是为物所动。何则?以其蔽于物而见物之大。”抉出小丈夫病根,而显君子之大,真探本之言也。陈仲子把者一鹅之义,大于母兄,便是他逆天理处。乃其所以然者,于物见义,而不于心见义也。于物见义,则琐屑向物上料理,忒把者饮食货贿,看得十分郑重。孟子推其用心之小,而知其箪食豆羹之必见于色,则当取而不取者,其必有当舍而不舍者矣,不知求义于内故也。

庆源云“学者观此,亦可知所予矣”,看义亦得通透。不知所予之病,亦缘于货见重,于货见重则吾心之义无权。要之亦为物蔽,故不当与而与以示恩,亦必当与不与而成吝矣,所谓箪食豆羹见于色也。君子以官天府地,则两间之物,皆以供吾心宰制之用,岂于彼而见轻重厚薄之等哉?

小注谓:“孟子若探沈同之欲伐燕,而预设辞以拒之,便是猜防险陂。”使然,则为君子者,必如梦呓答人,不相登对而后可。陈贾以周公之事问,孟子即逆折其文过之心,又岂不为猜防险陂之尤邪?

孔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君子固不可逆亿夫诈不信,而何得不先觉?且沈同之问,固未挟诈不信而来,而昌言可伐,则亦觉所已觉而非先觉矣。此犹不觉,宜不聪矣。

齐、燕本接迹之邦,伐国非一日之事。计其侦之于境,谋之于廷,治兵转饷,亦必见之行事矣,则非但情之可探,而已为形之可见。沈同至前而问伐燕,岂为他人问哉?

战国之时,时王皆齐类也。如谓燕可伐,而齐不可伐燕,则又岂三晋、秦、楚之独可伐也?尽当时之侯王无可伐者,而孟子乃云可伐,将待诸数百年后有王者起而后伐之邪?充彼之说,虽汉高即起而亦不可伐,子之之裔至今存可矣。既无有可胜伐之之任者,则是不可伐也。若乌头以人不可食之故,遂谓之不可食。然则孟子所谓可者,非即齐之无不可哉?

孟子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天吏,命于天者也。天无谆谆之命,自民视听而已矣。箪食壶浆以迎之,诛君吊民而绥之,则即此而已为天吏矣。然则天吏亦唯人所为,而何独齐之不可为天吏也?

“以燕伐燕”,亦就水火之亦运者言之耳。齐之君臣不听命于孟子,一任诸匡章、沈同之流恣兵威而不知戢,故孟子见其不可劝。若就孟子而谋之,戒饬将士,禁杀掠于师入之日,而预为条画虐政之当除者,以除之于既伐之后,则劝齐伐燕,自协孟子之素志,而何不可哉? 其曰“何为劝之”者,鄙其不足与有为而不任为之谋也。

龟山云“何不可之有”,亦谓齐可也。齐既可伐,则直应之曰可。彼此心目之间,了然共作一伐燕之计,而又奚但逆探其情邪?

但龟山谓或人归咎孟子,则失之。或人之问,在齐初得燕之时,而不在燕人复畔之后,本文以“齐人伐燕”冠其上,于义自明。或人心骇于五旬之举,而健羡夫俘掠之功,故以劝伐得计,归功孟子。乃孟子以其杀掠之淫,深恶而痛惜之,则曰此不足为天吏者,我固不愿为之谋也,激词也。如必谓齐之素行不足以为汤、武,而不奉命于避债无地之衰周为不可以兴师,是暴君污吏,当同昏之世,幸汤、武之不作,一恣其虐民,而人莫敢问矣。

圣贤待人,只是教他立地做去,更不追咎其既往。孟子且以好货、好色之心为可以王,而何况伐有罪之燕?《春秋》序齐桓之绩,许楚子以讨陈,恰是此理。汤之征葛,固不奉命于桀。周命已讫,义不得如曹操之挟孱主为名以制天下。故孟子为齐策燕者四,而无一不言当伐。借以王命为嫌则专封之罪,重于专伐,置君而去,又岂诸侯之所得为乎?

圣贤言语,句句是理,句句是事。才说可伐,则即有伐之者。若但言燕有可伐之理,而实无可行伐燕之事者,梦中影中,幻出一天吏,乃似思量弥勒佛下生一般,则其愚裴狂诞,可胜道哉!

龟山谓或人归咎孟子,当由误读“彼然而伐之”一句,于“然”字一读,为孟子自辨之词。燕人畔,王且曰“吾甚惭于孟子”,则齐之君臣,固自知其不能听孟子之言矣。孟子之答沈同也,辞虽未尽,而由“惭于孟子”言之,则所以伐燕而定燕者,必尝为王言矣。孟子言之而王不听,若或人无知,更以伐燕为孟子咎,此乃门外汉趁口胡哄,孟子复屑屑然曲自辨其不然,岂不鄙哉?

其云“彼然而伐之”者,“然而”二字作一气读,不当于“然”字断句,将作“然否”之然训。古人用“然而”字,往往有此例。如《春秋传》云“然而甲起于宫中”,“然而”者,犹言“于是”也。孟子云“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然而”者,此时如是也。此言“彼然而伐之”者,谓彼于是时遂往伐燕,不复求所以伐之之道也。其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则言齐若能为天吏则可伐之也。如谓沈同以孟子之言为然而伐之,则考之当时,沈同未尝执齐之政。伐燕之役,尸其事者为匡章。且沈同之问,不奉王命而以其私问,安得据此私议之一言,而遽兴举国之师?借令孟子闲居片语,同以告王,而王即为兴大役,则王之信孟子,百倍于汤尹、桓仲之交,而孟子之志,久行于齐矣。

故齐之伐燕,不因孟子之言,夫人而知之。齐不因孟子而伐燕,孟子乃自以为然吾言而伐之,妄自居功,妄自引咎,而又屑屑然辨之,乡党自好者之所不为矣。故读古人文字,当求语助变通之例,不可执腐儒“之乎者也”之死法,以拘文而破义。

孟子拒齐王万钟一段文字,最难看。无端说个子叔疑,又无端说个“贱丈夫”,又无端说到“征商”去,与齐王授室为师语意全不登对。

集注云“又有难显言者”,庆源云“显言之则讦扬齐王之失”,此固然矣。乃必知孟子所以去齐之故,而后可以得其不欲显言之实。孟子曰“王犹足用为善”,是非谏不行、言不听之比矣。王既可用为善,而终于不可用者何也?孟子尝言之,“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吾退而寒之者至”,是孟子之所以终不能用王也。

而寒王者谁也?王骓之徒,虽为佞幸,乃观其欲徼孟子之一言,而借辅行以自重,则其不敢显排孟子于王前,以争寒暴之势也,明矣。其能以邪说寒王而使王不听孟子者,则所谓登垄断之“贱丈夫”也。

踞人国而树子弟,得位则为客卿以持国是,失位则寄馆予人国,受其养而遥持其权,以宾师友士为名,而实府其利。齐王浮慕好士之名,而笼络此辈以为招致游谈之团,是以稷下之客,群居饱食,行小慧,攻淫辞,以诋毁圣贤、被坏王道为己事。乃其言之辨而智之足以取人主,则孟子所不能得之王而彼能得之于王也。以其时,度其人,齐盖繁有之,而无如淳于髡之为尤。观其称权礼,责名实,以诮孟子而激之去,盖已不遗余力矣。

而寒暑之势,必不两立。彼之必欲排孟子也固然,而孟子以“逾尊”、“逾亲”责王之不慎,则使得大用于齐,若此流者,其尚能饱食群居于齐之中国乎?

唯如髡者,固孟子之所深恶而贱之者也;亦使人君自此而轻士,与贱丈夫之开征商之祸者均也。乃王昏不知,且欲以髡辈之礼待孟子。时、陈二子,目移于陋习,而不知其不可。将使齐之君臣视孟子之与髡曾无差别,听其一彼一此,或进或退,互相辨难,以资谈笑。则固齐之君臣狂迷不察,而实若髡者流辱人贱行,有以启之。

乃孟子既已摘发其可贱可恶之实,而终不显言之,则以其人猥不足道,而无徒增其侮嫂。其折髡者曰“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所不屑置之口舌者久矣。

鲁缪公之有人于子思之侧,缪公使之也。齐之待孟子不及子思,自王之过,与留行者何与?孟子以责客之“绝长者”,此微辞也。

其时齐王既不遣人留行,则固已不及子思矣。客当亟见于王,道孟子所以去之故,与其可以留之几,然后奉王命而来,则初不妨以泄柳、申详之事行之;待王之悔悟而使之追留,然后可以缪公待子思之礼为之文焉。

乃自孟子自言之,则亦惟曰“不及子思”足矣。若意中所有泄柳、申详安身于鲁之一法,则固嫌于自辱而不可见之言也。故当客初人见之时,隐几不应,以使彼自得其意,则必思所以进谏于王而调护之。乃此客者,虽有敬爱攀留之忱,而朴钝已甚。孟子闵其斋宿之虔,故不得已为言留贤之道,当争之于君,而不宜先劝其委曲,此鲁人所以能使缪公安泄柳、申详,而不俾泄柳、申详之自求安以召辱。盖自此言一出,则其人虽退而告王,因衔命来留,而孟子愈不可留矣。至是,已无所复望于客矣。乃其复尔云云者,特教客以留贤事长之礼而已。而要必不可曰“不及泄柳、申详”,则以事关进退之大节,故教人虽务详明,而终不可以失己,如其不悟,亦无如之何也。

知此,则不宜于子思、申、泄横分高下,而但于缪公待贤之礼分次第。王业不能如缪公之于子思,不得已而抑思其次耳。倪氏“次焉而齐之群臣”一段,甚为得之。又云“泄柳、申详之事,姑引以言齐之无贤臣”,则犹未达孟子告客之意。

同类推荐
  • 理想国

    理想国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共分为十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内容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一书可以比作是一本心情日记,它详细记录了作者心中的阴晴冷暖,酸甜苦辣,书中的主旨是生活,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让人对身边的人和事处处充满了热爱,让人们在这个喧闹、繁杂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使人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向往。
  •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本书深入探究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提炼出10大事典。即:一生成就都在“砺志”再取得;终生在自省与自律中度过;勤奋自立者才能闯出一片天;善把用人之道与取人之术合为一体;像猎手一样紧追每一个人生机会;越是逆境越应抗得住等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攻略前女友

    攻略前女友

    《以身相许吗白爷》正在连载中,轻松,爽文,1vs1,甜!甜!甜!!欢迎打卡!!!《时光带不走最爱的人》正在连载中,温馨、治愈,暖中带虐,魂穿,久别重逢,再见钟情,1vs1,欢迎打卡!!!胡马依风是谁?太子爷啊!身为名门望族,家世显赫的后辈,加之非凡俊逸的外表,是多少女人心中的如意郎君,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虽万花丛中过,却片叶不沾身,本以为她亦是万花中的一朵,谁知?他堂堂马家四爷,竟然被分手了。分手第一天,狂欢狂欢狂欢分手第二天,狂欢狂欢分手第三天,狂欢分手第四天,怎么有点想她分手第五天,越来越想怎么办分手第六天,还是去追回来好了自此以后,马家四爷在追求前女友的道路上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越挫越勇。从此,人生有了第一个目标,那就是攻下南枝。到后来,他才发现,从遇到她开始,一切就已经注定。整本爽文,完全不虐,放心食用,放心入坑,已完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福尔机器人公司

    福尔机器人公司

    科幻短篇。通过对生命、智慧,以及社会、文明的探讨,寻找另一种人类文明走向太空的可能性。
  • 医婿当道

    医婿当道

    一代神医进入都市,委身成一个小小赘婿,人人都当我韩飞是个废物,但一朝翻身,这天不能压我,这地不能挡我,看韩飞凭借医术纵横都市!
  • 魂控天下

    魂控天下

    前世他是一名令人闻之丧胆的顶尖杀手,不幸身亡后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崇尚武风追求力量的世界。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如何如何将两大强者的残魂驱之体外。又如何凭借着一副废材之躯走向那力量的巅峰。美女萝莉淑女艳遇。他又以何种本事去追求。
  • 渣女逆袭——你逃不过我手掌心

    渣女逆袭——你逃不过我手掌心

    某女桃花运爆发,遭表白,好日子不长又遭甩,哈!某女保存17年的自尊心,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次酝酿好的班级旅游计划竟然酿成一场事故,某可怜女因这次事故不怎么聪明的大脑被激发,励志夺回,你们给我在学校里老实呆着,我要回去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月倾城

    妖月倾城

    冰山大姐南凤晚夜,温柔二姐南凤晚月,傲娇三弟南凤晚辰是本书的三位主角,而伴侣则是妖孽大叔夜阑,冷漠王爷帝晗墨,可爱精灵诺唯。上一世的纠缠到这一世的缠绵,三世的倾城之恋就此开篇。
  • 南知颜

    南知颜

    江颜有点傻,这点她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她这辈子想活的简单潇洒一点。少年时期有这样一个男孩,很清冷却又温柔,念念不忘。故事很短,不能伴你一生。故事很长,变成念想。
  • 龙城任侠传

    龙城任侠传

    龙城是一座寂寞的城市。在这个寂寞的城市里有一间奶茶店。奶茶店里只有一个年轻的店员兼老板。有一天,他发现喝奶茶就能够得到强大的力量。大侠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