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18

第218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1)

【元典】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译文】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的巧技,不靠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听力,不靠六律,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不行仁政,不能使天下太平。”

【诸儒注疏】“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师旷”,晋之乐师,知音者也。“六律”,截竹为筒,阴阳各六,以节五音之上下,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也。“五音”:宫、商、角、徵、羽也。范氏曰:“此言治天下不可无法度。仁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

【理学讲评】离娄,是古时明目的人。公输子,名班,是鲁国巧入。师旷,是晋国乐师。古时作乐,截竹为十二管以审五音。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阴阳各六,所以叫做六律。五音,是宫、商、角、徵、羽。孟子见后世之为治者,每以私智自用,而不遵先王之法,故发此论。说道:“治天下之道,皆本之于心,而运之以法。法之所在,虽圣人有不能废者。譬如制器,以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使之造作,心思目力何所不精,然必取诸规以为圆,取诸矩以为方,而后可以成器;设使不用规矩,则明巧亦无所据,而方圆不可成矣。譬如审乐,以师旷之聪,使之察音,巨细清浊何所不辨?然必以六律之长短,定五音之高下而后可以成乐。设使不用六律,则至聪亦无所施,而五音不可审矣。古称至圣莫如尧舜,如尧舜之治天下,以如天好生之仁运之,何治不成。然其精神心术,必寄之纪纲法度,立为养民之政以厚其生,立为教民之政以正其德,而后能使天下咸被其仁也。设使尧舜之治天下,而不以仁政,则虽有教养斯民之心,而纲维未备,规制未周,欲天下之民皆遂生复性而归于平治,亦不能矣,况不及尧舜者乎?然则为治之不可无法,即器之不可无规矩,乐之不可无六律也。世之求治者,奈何欲废法乎?”

【元典】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译文】如果有了仁爱之心和仁爱的名声,百姓却没有受到他的恩泽,不能被后世效法,是因为他没有实行先王之道。

【诸儒注疏】“仁心”,爱人之心也。“仁闻”者,有爱人之声闻于人也。“先王之道”,仁政是也。范氏曰:“齐宣王不忍一牛之死,以羊易之,可谓有仁心。梁武帝终日一食蔬素,宗庙以面为牺牲,断死刑必为之涕泣,天下知其慈仁,可谓有仁闻。然而宣王之时,齐国不治;武帝之末,江南大乱。其故何哉?有仁心仁闻而不行先王之道故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尧舜惟行仁政,所以泽被于当时,法传于后世,至今称善治也。今之为君者亦有爱民之意念,发于由衷,与夫爱民之名声闻于远近者,似亦可以致治矣。然而德泽不究,治效不臻,当时之民不得沾其实惠,传之后世亦不可以为法则,岂其心不若尧舜哉?由其不能行先王之仁政,以为治天下之法故也。不行仁政,则虽有仁心、仁闻,而无其具以施之,惠亦不及于民矣,欲治之成,岂可得乎?夫先王之道,本无难行,惟后之为君者累于多欲,不能推己及人,安于积习不能修废举坠,故有不忍人之心,无不忍人之政,而治平不可几耳。愿治者其慎思之。”

【元典】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译文】所以说,光有善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的法度不会自动实行。

【诸儒注疏】“徒”,犹空也。有其心,无其政,是谓“徒善”;有其政,无其心,是谓“徒法”。程子尝言:“为政须要有纲纪文章,谨权、审量、读法、平价,皆不可阙。”而又曰:“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正谓此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不行先王之道,即仁心、仁闻,不足以成治如此。可见心为出治之本,政为致治之法。政根于心,则法有所主而不为徒法;心达于政,则本有所寄而不为徒善。所以古语有云:徒有仁心而无其政以继之,则慈祥、恺悌之蕴,何从运用不足以为政也。徒有仁政,而无其心以主之,则纪纲法度之施,祗为文具不能以自行也。故治天下者,必有仁心以为治本,有仁政以为治法,而后尧舜之治可庶几矣。彼有仁心、仁闻而不行先王之道,岂能泽当时而传后世邪?”

【元典】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译文】《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不要遗忘,完全遵循旧规章。’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诸儒注疏】《诗》,《大雅》《假乐》之篇。“愆”,过也。“率”,循也。“章”,典法也。所行不过差不遗忘者,以其循用旧典故也。

【理学讲评】衍,是过差。率由,是遵守的意思。旧章,是先王之成法。孟子承上文说:“徒善既不足以为政,则先王之法,信不可不遵矣。《诗经·假乐》篇中有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是说治天下者于政事之间,能无错误疏失,皆由遵用先王之旧典故也。可见先王之法中正不偏,纤悉具备,后人惟不能守,所以事有愆忘。若能于发号出令,立纲陈纪,皆以先王之法为准,自然有所持循,而不至于错误;有所考据,而不至于疏失矣,乃犹有愆过遗忘,而民不被其泽者无是理也。然则尧舜所行之仁政,宁非后世之所当遵者哉?《书经》上说:‘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正是此意。’盖先王创业垂统,立为法制科条,传之万世,经了多少区画才得明备周悉,为后世治安之具。后人不能遵守,或参以私意,废坠典章;或妄有纷更,轻变成法,天下之乱往往由是而作,岂但不能平治而已哉?守成业者所当知也。”

【元典】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译文】圣人竭尽了目力,接着用圆规、曲尺、水准器、墨线,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用不尽了;圣人竭尽了耳力,接着用六律来校正五音,五音就运用无穷了;圣人竭尽了心思,接着又施行仁政,仁德就遍布天下了。

【诸儒注疏】“准”,所以为平。“绳”,所以为直。“覆”,被也。此言古之圣人,曾竭耳目心思之力,然犹以为未足以遍天下、及后世,故制为法度以继续之,则其用不穷,而仁之所被者广矣。

【理学讲评】准,所以取平;绳,所以取直,都是制器的式样。孟子承上文说:“吾谓先王之法,后世当遵者何也?盖古之圣人,继天立极,开物成务,欲制器以利天下之用,既尝竭其目力,以辨方圆平直之则矣。然一人之目,有所见,有所不及见,使无法以继之,则目力有时而穷,故制之规矩以为方圆,制之准绳以为平直,使天下后世凡有造作的,皆据之以为式,而成器之利,世世赖之,是圣人制器之法不可胜用也。圣人欲作乐以宣天下之和,固尝用其耳力,以察清浊高下之理矣。然一人之耳,有所闻,有所不及闻,使无法以继之,则耳力亦有时而穷,故制之以为律。阴阳各六,以正宫、商、角、徵、羽之五音,使天下后世欲审音乐的,皆据之以考验,而声音节奏世世传之,是圣人作乐之法不可胜用也。圣人不忍生民之无主,而欲为之造命,固已竭尽心思,图维区画,而无所不用其极矣。然使无法以继之,则能施于心思之所及,而不能施于所不及,即尧舜之仁亦有时而穷,故必以不忍人之政继之。制田里,教树畜,以厚其生;设学校,明礼义,以正其德,使不忍之心有所寄以不匮,故政行于一时而垂之后世,天下万世无有不被其仁者矣,治之所由成如此。然则不以仁政,岂能平治天下乎?此先王之法所以当遵也。”【元典】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译文】所以说,要想显得高,一定要凭借山陵,要想显得低,一定要凭借河泽;执掌国政不凭借先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

【诸儒注疏】丘陵本高,川泽本下,为高下者因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邹氏曰:“自章首至此,论以仁心仁闻行先王之道。”

【理学讲评】下,是卑下。孟子承上文说:“先王立法万世无弊,后之为治者诚能因而用之,则不假耳目心思之力,而治功可成矣。所以说欲为高者,必因丘陵,以丘陵之势本高,因而积累之则易成也。欲为下者,必因川泽,以川泽之势本下,因而疏浚之则易深也。可见天下之事有所因而为之,则简而有功;无所据而施之,则劳而寡效。今先王之道着为成法,就是丘陵川泽一般,乃不知所以因之,而欲以一人之聪明,图目前之近效,则是舍丘陵以为高,舍川泽以为下,用力愈多,而功愈不能成矣,这便是不达事理的,岂可谓之智乎?”这一章书自首节至此,都反覆言为人君者,当以仁心、仁闻行先王之道的意思。能行先王之道,则不愆不忘,而仁覆天下;不行先王之道,则虽有仁心、仁闻,亦不足以为政矣。有志于尧舜之治者,其知所从事哉。

【元典】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因此,只有仁人才应该处在高位。不仁的人处在高位,这会使他把邪恶传播给众人。

【诸儒注疏】“仁者”,有仁心仁闻而能扩而充之,以行先王之道者也。“播恶于众”,谓贻患于下也。

【理学讲评】播恶,是贻患的意思。孟子承上文说:“先王之道所以当因者,只是不忍人之政,足以泽当时而传万世耳。是以为人君者,必有仁心、仁闻以行先王之政,则泽及生民,法垂后世,而代天理物之责乃为不亏,以是而居高位固其宜也。苟不仁而在人上,必且纵情肆欲,破坏先王之法而无所顾忌,是播其恶于众,而天下皆受其祸矣。”其视仁者为何如哉?然仁与不仁其几则微,一念顺理充之则为仁,一念从欲极之则为不仁,而治乱安危之效自此分矣。为人上者可不慎哉。

【元典】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译文】在上的不依照义理度量事物,在下的不用法度约束自己,朝廷不信仰道义,官吏不信仰法度,君子触犯理义,小人触犯刑律,国家还能生存的,只是由于侥幸罢了。

【诸儒注疏】此言不仁而在高位之祸也。“道”,义理也;“揆”,度也。“法”,制度也。“道揆”,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法守”,谓以法度自守。“工”,官也。“度”,即法也。“君子、小人”,以位而言也。由上无道揆,故下无法守。无道揆,则朝不信道而君子犯义;无法守,则工不信度而小人犯刑。有此六者,其国必亡;其不亡者,侥幸而已。

【理学讲评】揆,是量度。工,是百官。度,即是法。君子,是在上的人。小人,是在下的入。幸,是幸免的意思。孟子承上文说:“不仁而在高位,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君一身,百官万民之统率也,苟上而为君者,施之政事惟任其私意,而不以道理量度,则下而为臣者务为阿顺,亦无所执持,而不以法度自守矣。夫朝廷之上,全凭着道理才能出令以布信,今上无道揆,则迁就纷更,政令不能画一,而道不信于朝廷矣。百官之众,全依着法度才能顺命以成信,今下无法守,则偷惰欺罔,职业不以实修,而度不信于百官矣。朝不信道,则在上之君子必至于肆志妄行,犯名义而不恤。工不信度,则在下之小入必至于放辟邪侈,犯刑法而不顾。一不仁在位,而臣民皆化于邪如此,非所谓播恶于众者乎?如此而国有不亡者,亦侥幸苟免而已。”不仁之祸,一至于此,不亦深可畏哉。

【元典】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译文】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军队不够多,不是国家的灾难;土地没有扩大,财富没有积聚,不是国家的祸害。在上的不讲礼义,在下的不学礼义,作恶的百姓日益增多,国家的灭亡就没有几天了。

【诸儒注疏】上不知礼,则无以教民;下不知学,则易与为乱。邹氏曰:“自‘是以惟仁者’至此,所以责其君。”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观于不仁之祸,乃知国之治乱,只在仁与不仁而已。所以古语说道:‘凡为国者,若城郭不完,兵甲不多,虽是国势不竞,却于根本无伤,还不叫做灾;田野不辟,货财不聚,虽是国储不富,却于元气无损,还不叫做害。惟道揆不立于上,而不知有礼,则教化不行于下而不知有学,由是贼恶之民起于其间,肆为邪说暴行,败纪乱常,而国之丧亡无日矣。’其为灾与害,顾不大哉。然则为人君者,当鉴于不仁之祸,而思取法于先王之仁政矣。”

【元典】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译文】《诗经》上说:‘上天正要颠覆王朝,群臣不要吵吵闹闹。’吵吵闹闹,就是说话放肆随便。侍奉君主不讲义,一举一动不合礼,张口就诋毁先王之道,便是放肆随便。

【诸儒注疏】《诗》,《大雅》《板》之篇。“蹶”,覆颠之意。“泄泄”,怠缓说从之貌。言天欲颠覆周室,群臣无得泄泄然不急救正之。“沓沓”,即泄泄之意,盖孟子时人语如此。“非”, 诋毁也。

【理学讲评】诗是《大雅·板》之篇。蹶,是颠覆。泄泄、沓沓,都是怠缓悦从的模样。孟子承上文说:“仁政之行,人君固当任其责矣。然使为人臣者,不以此辅其君,治亦何由而成乎?观《诗经·大雅》篇中说道:‘上天方降灾祸,颠覆周室,正上下交儆之时,为人臣者,当夙夜匪懈以救国家之急,不可泄泄然怠缓悦从,苟且旦夕而无所救正也。’这诗之所谓泄泄者,就如俗语所谓沓沓一般。如何是沓沓的意思?盖入臣事君有当尽之义也,今以逢迎为悦,而不以匡弼为忠,是无义矣。人臣进退有当守之礼也,今进不能正君,退不能洁己,是无礼矣。人臣告君,当以尧舜为法也,今则有所谋画,皆出于世俗功利之私。至于先王之法,则造言诋毁,以为难行,是先王之治终不可复矣。这等的臣只是因循岁月,顾虑身家,全无体国之诚,急君之念,即时俗之所谓沓沓者也。”诗人所言泄泄,何以异此,是岂人臣之道乎?

【元典】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译文】所以说,责求君王施行仁政,这叫恭敬;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叫尊重;认为君王不能行善,这叫坑害君王。

【诸儒注疏】范氏曰:“人臣以难事责于君,使其君为尧、舜之君者,尊君之大也;开陈善道以禁闭君之邪心,惟恐其君或陷于有过之地者,敬君之至也;谓其君不能行善道而不以告者,贼害其君之甚也。”邹氏曰:“自‘《诗》云:天之方蹶’至此,所以责其臣。”邹氏曰:“此章言为治者当有仁心仁闻,以行先王之政,而君臣又当各任其责也。”

同类推荐
  •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思想是一种怀疑,而不是意识形态。第86届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从内战的阴霾到平权运动和冷战,以思想的历史照见未来。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深沉的内战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北方的知识分子文化。美国花了几乎半个世纪才发展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找到一整套理念、一种思考方式,来帮助国人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情形。这场上下求索就是本书的主题。
  •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本书收入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三篇文章,分别为《狂欢节与食人族——世界对抗的游戏》《恶会腹语》《为何一切尚未消失》。作者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肇始于西欧的冒险和一出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在西方宗教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价值标准被输入的所有地方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说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热门推荐
  • 家有蠢受

    家有蠢受

    斐言懒懒的靠在罱星葬怀里,手捧着鲜榨的橙汁嘴里叼着吸管,任由罱星葬帮他按摩。“葬,我想要个孩子,明天我们去孤儿院领养一个好不好?”一听到斐言想要领养孩子罱星葬就不爽,特别不爽!!“不好,我拒绝。”“为什么啊?”斐言放开一直叼着的吸管抬头看着罱星葬“老子和儿子不和,儿子会跟老子争宠!”罱星葬说着一想到领养回来的儿子和自己抢斐言就忍不住咬牙切齿。
  • 血缘玉

    血缘玉

    一个玉佩引发的故事一个天生带天眼废材不屈服命运的安排
  • 选他还是他

    选他还是他

    一个腹黑而又不失柔情的11大佬,一个温文尔雅,对女主又体贴备至的男人~小嗳,你该怎么选择?是走向他,还是他?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到底谁是小嗳的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亿万豪门:帝少的萌宠娇妻

    亿万豪门:帝少的萌宠娇妻

    【甜文】因为一条神秘的手链,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是你自己动手,还是我帮你?”唐七七拼命摇头,两手紧紧攥住自己的衣领,“不要——我,我没洗澡!”“哦?“洛城眉毛一挑,邪邪一笑,将她一把横抱起来,大步朝着浴室走去,“不急,本少帮你慢慢洗……”
  • 重生之墓

    重生之墓

    一个从远古坟墓之中爬出的人,一段尘封的岁月。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处处充满神秘,悬疑的剧情,铁血的故事。重生之墓!
  • 丢失的梦境

    丢失的梦境

    一本小说残稿开启了一段曲折离奇的神魔世界。高贵的神族后裔,与幼丧双亲的孤女,殡仪馆的初遇似乎已经写好了一切的结局。无论还有多少的选择,只愿化身为魔、续此不伦孽情。如果已没有选择,禁锢便是最好的选择。亲爱的哥哥,你已没有选择。
  • 我在古代有工厂

    我在古代有工厂

    刚毕业的王琛得到一个能自由穿梭古代和现代的系统,还能随身携带东西。可是,这个系统有点坑,别人去古代带回来的东西是古董,他带回来的却被告知时间年限很短,于是,他另辟蹊径,在古代开工厂,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招募到一群听话能干的工人!发达了!靠着倒卖现代商品到古代,在古代生产商品,他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王氏制造,您值得拥有!————PS:已有四百八十万字完本精品老书《超级金钱帝国》,书荒的朋友可以看看。
  • 迎晨诡事

    迎晨诡事

    凤歌一直觉得老妈憧憬的师范类学校不好,因为女生多,这女生一多,容易撞衫、撞鞋、撞包、撞发型,甚至于——撞男朋友!于是,在躲过老妈24小时无线雷达扫射后,她偷偷把第一志愿的女校,改成了几年内突然挤入全国名校版的“迎晨学院”。据说,这学校男生多,她想,这样应该不会撞男朋友了吧?!哪知,这所学校和她八字不合,从进校开始,就不断的发生灵异事件,一桩桩似乎都是冲着她来的......
  • 愿全世界都来爱我

    愿全世界都来爱我

    一个名为莉莉的女生的一生的所有故事。她的快乐和悲伤、友情和爱情,希望能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