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24

第224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7)

【理学讲评】尔,即是迩,古字通用。孟子说:“凡人情之所趋,即世道之所系,同则公,异则私;公则治,私则乱,其几不可不察也。彼率性之谓道,一人由之,众人共由之,本至迩也,乃世间别有一种的学问,谓众所共由之道不足为高,务要求之于荒唐玄渺者,这是道在迩而求诸远。行道之谓事,一人能之,众人共能之,本至易也,乃世间别有一等的修为,谓众所共能之事不足为奇,务要求之于艰深怪异者,这是事在易而求诸难。夫求道于远,求事于难,其初本起于一念之胜心,卒之胜而不已则争,争而不已则乱,天下未有得平者也。以我观之,人无贵贱贤愚,一般有父母,一般有兄长,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稍长无不知敬其兄者,只有这良知良能所在,有何尔我可分?有何门户可立?若使人人为子的都亲其亲,人人为弟的都长其长,这等风俗便是极和气的风俗,这等世界便是极无事的世界。朝廷之上不必繁刑峻法,闾里之间不争我是人非,天下无不平者矣。然则道岂不在迩,事岂不在易,而求道与事者,又何必求之远且难哉?”孟子此章盖为当时惑世诬民之士--杨、墨、仪、秦、许行、告子诸人而发,要之三代而降,学术坏于门户之多,政体隳于聪明之乱。有维世觉民之责者,不可不三复此章之旨,识其渐而亟反之矣。

【心学讲评】孟子之世,人趋功利之近小,而天下不知有道。于是自命为贤智者起而矫之,言也则推天地之所以运行、万物之所以变化;言体道之事则研心于玄妙而不使其心之有所置其思,措身于孤高而不使其身之得所安。言既无实,而止为图功利者之所非笑。故孟子就夫人此身此心之实而切言之曰:“今言道者,至天下平而尚何所求哉?夫平天下者之必有道,君子修道之事以求平夫天下,则亦就此道此事而思之乎!夫道,推行之则无远弗至矣;而致远之道,则即目前之道也。触目而即见之,动念而即知之,即此求之而远可通也。而柰何人之求之也,求之于远也;舍有形而求之无形,舍其所感而求之无所感,则近者先困,而何由以致远乎?修道之事,克尽者亦甚难成矣,而难成之业,则即此人皆可为之理也。本其情之所安,因其力之可勉,即此求之而正不易也。而柰何人之求之也,求之于难也;矫其情而后谓之知性,异乎人而后谓之达天,则苟焉为难,而亦何难之有乎?

“今夫人而有亲,人而有长,皆目前所必事之人也。有亲而不忍不亲之,有长而不敢不敬之,凡人所必有之心也。亲之而有其亲之道,长之而有其长之道,亦凡人易见之理也。尽其爱以亲之,尽其敬以长之,亦凡人可为之事也。乃使人之有亲而人自亲之,人之有长而人自长之,而孝弟行而和平作、暴乱消,天下一相敬相爱之天下,而兵刑可以不作,礼乐自此而兴,天下之平岂待再计乎!”

夫人之亲其亲、长其长,则仁化洽于四海,亦甚远矣,亦甚难矣。然其道固甚迩也,所心能然者,唯君子躬行于上以起教化,则人之固有之良自感而必通,又岂有难焉者乎?彼求之远、求之难者,吾恐其庭闱之有余憾,而天地万物终无以相及也。君子于此有远之而已矣,有去之而已矣,亦咨嗟致憾于人之同有是心而自丧失之,以垂后世之永戒而已矣!

【元典】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译文】孟子说:“身居下位而又不被上司信任,是不可能治理好百姓的。要取得上司信任有办法:如果不被朋友信任,也就不会得到上司信任了。要被朋友信任有办法:如果侍奉父母得不到父母欢心,也就不会被朋友信任了。要父母欢心有办法:如果反省自己不诚心诚意,也就得不到父母欢心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办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行,也就不会使自己诚心诚意了。”

【诸儒注疏】“获于上”,得其上之信任也。“诚”,实也。“反身不诚”,反求诸身而其所以为善之心有不实也。“不明乎善”,不能即事以穷理,无以真知善之所在也。游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学至于诚身,则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亲,以外则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民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君子以一人之身,事上使下,交友奉亲,件件都有个道理,须在根本切要处讲求。且如居下位而治民,须是君上信任他,才得展布;若不得于君,则情意不通,事多掣肘,何以安其位而行其志?虽欲治民不可得矣。然得君有道:不在谀佞以取容,须是行成名立,朋友间个个称扬,而后能受知于君上;若朋友不信,则名誉不显,上何由知?欲得乎君,不能矣。然信友有道:不在结交以延誉,须是竭力尽孝,使父母常常喜悦,而后能取信于朋友;若事亲弗悦,则素行不孚,人何由信?欲信于友不能矣。然悦亲有道:又在于诚身,盖守身乃事亲之本,若反求诸身,一有亏欠,未能尽得真实无妄的道理,则服劳奉养都是虚文末节,何以能得亲之欢?故思事亲者不可不诚其身也。至于诚身有道:又在于明善,盖择善乃固执之基,若察识之功一有未至,不能真知天命人心之本然,则为善去恶不能实用其力,何以能复于无妄?故欲诚身者,又不可不明乎善也。”君子能明善以诚身,则事亲即为实孝,交友为实心,事君为实忠,治民为实政,一诚立而万善从之矣。

【元典】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译文】所以,诚是天然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

【诸儒注疏】“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君子欲尽道于君、民、亲、友之间,而必以明善诚身为本,则可以见诚之为贵矣。然诚虽具于人,而其原出于天,盖天生斯民皆有恒性。性中所具之德,即是天以元亨利贞付畀与他的,这道理纯粹真实,无一毫虚假,无一些亏欠,乃天道之本然,所以说诚者,天之道也。但在天固无不实之理,在人容有不实之心,必须先明乎善,思以复其诚实之本体,把性中仁、义、礼、智件件都体验扩充,择之欲其精,守之欲其固,必求至于诚而后已,此乃人道之当然,所以说思诚者,人之道也。”夫诚曰天道,既为性分之所固有;思诚曰人道,又其职分之所当为,则明善以诚身,尽人以合天,君子不可不知所务矣。

【元典】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极端诚心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从不会有的事;不诚心是没有谁会被感动的。

【诸儒注疏】“至”,极也。杨氏曰:“动便是验处,若获乎上、信乎友、说于亲之类是也。”

此章述《中庸》孔子之言,见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乃子思所闻于曾子,而孟子所受乎子思者,亦与《大学》相表里,学者宜潜心焉。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思诚,为人道之当然,固宜责成于己,而实理乃人心之同然,自足感通于人。人特患诚有未至耳,若能择善固执,由思诚之功而进之,至于念念皆诚,无一毫虚假,时时皆诚,无一息间断,到那至诚的地位,与天道合一了。将见诚立于此,几应于彼,事亲则亲悦其孝,事君则君谅其忠,交友则友服其信,治民则民怀其仁,有不言而自喻者矣。若谓至诚不能动物,天下岂有是理哉?使诚有未至,则方寸之中便有虚假、间断,何以使精神贯彻,志意交孚?欲求获上治民,悦亲信友,必不可得已。盖天地间只是一个实理,人与我都是这个实心,心相感触,则不戒而自孚,心有间隔则有求而莫应,此必然之理也,君子可不以思诚为先务哉?”按此章论诚明之学,实渊源于孔子,乃子思所闻于曾子,而孟子所受于子思者。学者宜究心焉。

【心学讲评】孟子述所传于子思而申明其理曰:“天人同于一原,而物我合于一心者,其惟诚乎!实有是物,则实有处是物之事;实有此事,则实有成此事之理;实有此理,则实有明此理行此理之心,知有所不至则不诚;行有所不尽则不诚;以私意参之,但致其偏而失其全则不诚;以私欲间之,虽得其迹而非其真则不诚。凡此皆弃其性之所固有,人乃背天,而亦无以感通乎物矣。

“今夫所居之位无常,而莫不有当尽之实理以感通于天下。乃即居下位者而言之。居下位则势有所碍,而道不易行矣。然而物之相感也以渐,而道之所自推也有本,则固有一感而无不通者焉。故居下者亦有民也,民亦听吾之治也,而不得乎君上之委任,则民亦疑其不足从,不可得而治矣,是民与君同此一相孚之心也。而获于上有道矣,非但结主知而即获也,不为其友之所信谅,则上亦疑其不可倚,而不获于上矣,是君与友同此一相喻之心也。而信于友亦有道矣,非但笃友谊而即信也,事吾亲而亲志有所拂,则友亦疑其不可托,而弗信于友矣,是友与亲同此相格之心也。夫说亲者尽其爱、尽其敬以尽此心之理,为君民朋友孚洽之原,无以加矣。乃念吾亲之所生我者此身也,则吾欲全吾亲之所生而无歉者亦此身也,此其为道在诚身矣。反身自省而有不诚,不说乎亲矣。有耳目则实践其聪明而不为物蔽,有心思则实致其知行而不与道违,使天理流行于动静云为之中,一皆充足而笃至,则不负生我之理,而以致之孝,亲自说矣。亲说而君、民、朋友同此一心,何不可感之情理哉!

“乃诚身则抑有道矣。夫一于善、无不善之谓诚,以实心行实理之谓善。顾必知善之所在而辨之极明、察之极当,然后无不善者以杂之,即无不诚者以间之也。如择之未精而不明乎善,则得其迹而非真,得其偏而不全,而实理有所亏,不诚乎身矣。是故学问思辨之事起而有功,亦要以诚吾身而已矣。由此观之,君子之全学归于一诚之克尽,而天下之心理皆于一诚而各得,则即是而可知其故矣。

“人之有是实理于身而不容有私毫之或昧者,何也?唯天以健顺五常、一真无妄之理笃生于人,而成之为性,此即天之所以为天,而行其命人之道者也。乃人既受此道以有生,则形开神发,而此理必着之几,即成乎耳目心思之用。于是以之择善而即有其知,以之固执而即有其能,而以尽乎诚之之事,此人之所以能然,而即为当然之路,人之道也。然则天人同此一诚,而天下其有能违者乎?

“故特患诚之不至耳。若其由勉然之择执,而知之无不明,守之无不固,行之无不尽,则人皆受此理于天而心不容昧,由亲、民、君、友而遍乎天下,不感动以生其相孚相信之心而因以变化者,未之有也。如其择之不精,执之不一,私意参之,私欲蔽之,则虽托仁义之迹以求人情之应,而不以实心感者不足以触发乎天下之心,不以实理施者不可以类通乎天下之理,未有能动者也。至哉诚乎!人以此合天,而我以此化物。则学者力致其学问思辨之功,而勉笃其行也,岂有可自怠者哉!”

【元典】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译文】孟子曰:“伯夷躲避纣王,隐居在北海边,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高兴地说:‘何不去投奔西伯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太公躲避纣王,隐居在东海边,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高兴地说:‘何不去投奔西伯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

【诸儒注疏】“作”“兴”,皆起也。“盍”,何不也。“西伯”,即文王也。纣命为西方诸侯之长,得专征伐,故称西伯。太公,姜姓,吕氏,名尚。文王发政,必先鳏寡孤独,庶人之老,皆无冻馁,故伯夷、太公来就其养,非求仕也。

【理学讲评】作字、兴字,都解做起字。盍,是何不。文王为西方诸侯之长,得专征伐,故称西伯。孟子说:“今之诸侯莫能定天下于一者,只为仁政不行故也。试以文王观之,昔商纣毒痛四海,播弃老成,此贤人隐伏之时也。那时伯夷避纣之乱,隐于北海之滨,盖非君不事矣,及闻文王起为西伯,奋然而兴说道:‘吾何不归来!吾闻西伯发政施仁,善养老者,归之以就其养可也。’遂自北海而往焉。太公避纣之乱,隐于东海之滨,盖非时不出矣,及闻文王起为西伯,奋然而兴说道:‘吾何不归来!吾闻西伯发政施仁,善养老者,归之以就其养可也。’遂自东海而往焉。夫仁政一行,而避世之贤,远自穷海相率来归,王道之得入如此。”

【元典】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译文】这两位老人,是天下最有声望的老人,(他们)投奔了西伯,这就使天下做父亲的都去投奔西伯了。天下做父亲的都投奔了西伯,他们的儿子还能往哪里去呢?

【诸儒注疏】“二老”,伯夷、太公也。“大老”,言非常人之老者。“天下之父”,言齿德皆尊,如众父然。既得其心,则天下之心不能外矣。萧何所谓养民致贤以图天下者,其意暗与此合,但其意则有公私之辨,学者又不可以不察也。

【理学讲评】二老,指伯夷、太公说。孟子说:“伯夷、太公这二老不是寻常的入,但以年齿高天下而已。伯夷求仁无怨,得圣人之清。太公待时而兴为帝王之佐,齿德俱尊,乃天下之大老也。既曰大老,则其德望所在,人心系属,且将视其向背以为重轻,就如天下之父一般。今皆慕文王之政来自海滨,是天下之父归之矣。天下之父已归,为之子者宁有背其父而他往者乎?盖海内之心,方观望于贤者;而贤者之心已趋向于文王,虽欲遏之不归,不可得矣。”自古有国家者,莫难于得贤士,尤莫难于得老成之士。《书》谓“询于黄发”,《诗》谓“尚有典刑”,正谓此也。故三仁播弃,而殷祚以灭;二老来归,而周道以隆,得失之效可睹矣。养贤以及民者尚知所务哉!

【元典】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译文】诸侯中如果有施行文王那样的仁政的,不出七年,一定能在天下执掌政权。

【诸儒注疏】七年,以小国而言也。大国五年,在其中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文王所以开创成周之业,而为政于天下者,以其得民望而系人心也。今之诸侯惟患不能行文王之政耳,有能取文王之政,如所谓田里树畜之教,鳏寡孤独之养,一一举而行之,则仁心、仁闻达于四海,必有老成贤哲之士相率来归,如伯夷、太公者。那时天下之民,心诚悦服,岂能舍之而他往乎?夫人心戴之,则天命归之,不论国之强弱,大约七年之内,必能统一四海,制御诸侯,而为政于天下矣。有图王之志者,亦何惮而不师文王邪?”盖三代之得天下,皆以施德行仁,固结人心为本,而战国之君,徒欲恃其富强从衡之策兼制天下,故孟子举文王之政以示之如此。万世而后,欲以王道致治者,可不知所法哉。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为国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多想把你拥有

    多想把你拥有

    她记得谢壹第一次对她说话时,只有两个字“呆子”第二次,依旧是两个字“呆子”————不知过了多久,她耳边的两个字突然变了“稚稚?”“小可爱?”“媳妇儿?”“我女朋友。”以及“嫁给我吧”作者有话说:青春小甜文,喜欢这本书的小阔爱记得加入书架。
  • 仙指天下

    仙指天下

    突降的末世,诡异的石头,未知的异界,长生的诱惑,一群努力活出自我的人。末世、异世、星际,仙丹、仙符、仙器。她要随性而活,努力成仙!第一篇主要是讲基地上的,第二篇开始会正式进入修真篇。大家觉得还可以的话,多给点推荐票票啊,新书求包养
  • 残酷曙光

    残酷曙光

    他的嘴角向上撇了一个完美弧度,带着些邪恶的笑容,害得我心里发毛,我赶忙往后缩了缩身子,我还没回过神时,他就在我的脸颊上轻轻的吻了一下,顺便用手揉了揉我的脑袋,我怎么感觉被他这么一摸越来越像猫了呢?
  • 截稿在雨季前

    截稿在雨季前

    自己多年来的诗歌及短篇小说合集,算作青春的纪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年级,他来了

    六年级,他来了

    他打电话过来:“喂?真的哭啦?”她说:“不然呢!呜哇哇哇”他赶紧安慰道:“不愧是我老婆,哭都那么好听~”她破涕为笑:“坏蛋,我哭了你还不赶紧安慰我~”一起出去玩,游戏设施有些危险,她第一个下来,一直在看着手,他第二个下来,关心的并不是自己有没有受伤,而是她的手怎么的样了。最后一个盛夏,我们不要分开,好么?
  • 生存定理:大灰狼要吃小白兔

    生存定理:大灰狼要吃小白兔

    谁说读书不好就一定成傻瓜了?她会挡酒,会谈生意经,会卖萌,会花钱……“你够了啊!”白笛每天来送个快餐,还要受到某人的摧残,这日子没法过了!某人把她娇小的身躯揽得更紧了:“耐心一点。嗯,还有十秒,抱完我就要去开会了。”拜托,老娘已经维持被你抱的姿势快半个小时了!之前你不是装着一副小正太的模样,怎么,养肥了就撒野了?!
  • 终灵祭所

    终灵祭所

    咔嚓嘣,某人貌似在“穿越”的路上……出事故了…?一次打着穿越为幌子的灾难,开启了懵懂少年沟汇万物的特质,而今后又会如何呢?同时,一个已不应存在的少年悄然出现。高冷的精灵少女?抗大锤的鬼族萝莉?暴力倾向的变态女仆?简直榨汁姬的吸血鬼?……“啥情况啊?”“咋回事啊?”“这可咋整啊?”因为你被选中了哦~本书又名《究极生物启示录》《再睁眼,我变成了自走复读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醉酒思姜糖

    醉酒思姜糖

    分享生姜鱼头日常小生活!康康他们擦出爱情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