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25

第225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8)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君养贤以致民,而养贤之道又在爱民。盖民以贤者之归,为归而贤者以民之心为心。君子不但在爱敬之文,而小民自有观感之志。古之圣人,其爱民也,行乎其心之所不容不爱,而非以苟说乎贤者;其养贤也,行乎其心之所不容已于敬,而非以号召乎小民。然而仁之所孚,为天下之所必顺,则有相因而致者焉。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已。伯夷以至清之德,怀黄农虞夏之志,因纣之无道也,避而不仕。北海之滨近孤竹之故国,往而居之,将终老焉,无意于南也。及闻文王诞受乎天命,乃兴起而言曰:‘盍归乎来,集于周乎!吾闻西伯行仁,既自尽悖宪之礼,而导其民以尽孝敬之实,是可慰吾待清之志也。’而遂归焉。太公以敬义之德,具耆定清明之猷,因纣之无道也,避而不仕。东海之滨近四岳之遗封,往而居之,将终老焉,无意于西也。及闻文王之道盛于岐阳,乃兴起而言曰:‘盍归乎来,赴于周乎!吾闻西伯行仁,既自修其乞言之节,而又使其民得尽帛肉之奉,是可行吾又安之教者也。’而遂归焉。于斯时也,天下皆奔赴文王,唯恐不及,而江汉之士女、六州之君长,无不归焉。

“所以然者何也?伯夷、太公,之二老者,或年高而洁清之志益坚,或齿长而天人之略益裕,天下之大老也。其不屑于非君之事,与待于名世之期,不轻有所归,久矣;而不待币聘之加、轻数千里而归之矣。天下所尊者年也,所贵者德也,合乎人心之彝好,即如至性之相亲,则二老盖天下之父矣。天下之父归之矣。夫父之所归,子必归焉,情不容已而志无不顺。天下之人皆如子之就父,而又焉往乎?故文王受天下之归,而王业定矣。

今天下亦患无西伯耳,岂患无二老哉!文王之政具在故府,亦易行也。若诸侯有能以文王之心为心,而法文王之政为政,制井田之产,导孝弟之教,修上庠下庠之典、敦师事友事之诚,行仁以致贤,尊贤以致民;则贤者之道行,庶民之隋得,七年之内,可统一天下而施其德政矣。

“文王承有商世德之余,而共主犹存,故王业之成须之再世。而今日当斯民憔悴之久,而列国无统,则大功之集期以七年。柰之何变法以徇功利,而徒招致游谈之士,为天下所深恶而切恨者,以解散民心?则东海、北海之滨亦远之唯恐不速矣。非贤者之恝弃之,彼有以致之也。”

【元典】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孟子说:“冉求当了季氏的家臣,不能改变季氏的德行,征收田赋反而比过去增加一倍。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弟子们,你们可以擂起鼓来声讨他!’”

【诸儒注疏】“求”,孔子弟子冉求。“季氏”,鲁卿。“宰”,家臣。“赋”,犹取也,取民之粟倍于他日也。“小子”,弟子也。“鸣鼓而攻之”,声其罪而责之也。

【理学讲评】求,是冉求,孔子弟子。赋,是征税。鸣鼓而攻,是声其罪而责之。孟子见当时列国之臣,皆以富国强兵为务,而不知其非,故引此以警之说:“昔孔门弟子冉求,仕于鲁大夫季氏为家臣之长。季氏专鲁国之政,私家之守过于公室,冉求不能匡救,以改正其恶德,反为之聚敛于民,征收赋税较之往时更多一倍,这是剥下以媚上,所谓聚敛之臣也。孔子闻之,对诸弟子说:‘求也,游于吾门,而不能以道事人如此,是有负于平曰之教,而非吾之徒矣,尔小子于彼有朋友之义,当声其罪以责之,使之省改可也。’”夫国家财用,诚不可阙,然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若言利之臣,股民膏血以充公家之赋,始则损下益上,害及于民,其终至财聚民散,而祸亦归于上矣,岂国家之所宜有哉?冉求以从政见称,以足民为志,而所为若此,宜夫子之痛绝之也。

【元典】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死。”

【译文】由此看来,君主不施行仁政,反而去帮他聚敛财富的人,都是孔子所鄙弃的,更何况为他卖命打仗的人呢?为争夺一块地方打仗而杀人遍野,为争夺一座城池打仗而杀人满城,这就叫作领着土地来吃人肉,罪恶之大,将他处死都嫌不够的。

【诸儒注疏】林氏曰:“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犹恶之。况为土地之故而杀人,使其肝脑涂地,则是率土地而食人之肉。其罪之大,虽至于死,犹不足以容之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由孔子责冉求之言观之,可见人臣事君,但当引之以志仁,不宜导之以求利。若其君不行仁政,而为之臣者,又厚敛于民以封殖之,乃名教之罪人,孔子所弃绝者也。夫富国犹且不可,而况于为君强战者乎?盖聚敛之臣,夺人之财,犹未伤人之命也。若强战者,只要开疆辟土,战胜攻取,而不顾生民之命,故争地而战,则杀人之多,至于盈野;争城而战,则杀人之多,至于盈城,而不自知其惨也。夫为土地之故,使人肝脑涂地,则是率土地而食人肉矣,其罪之大,虽至于死犹不足以容之,岂特夺民之财者可比乎?”

【元典】

“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译文】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该受最重的刑罚,唆使诸侯拉帮结伙打仗的人,该受次一等的刑罚,强令百姓垦荒耕种的人该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诸儒注疏】“善战”,如孙膑、吴起之徒。“连结诸侯”,如苏秦、张仪之类。“辟”,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李悝尽地利、商鞅开阡陌之类也。

【理学讲评】辟,是开垦。任土地,是竭尽地力的意思。古时井田之法,其余荒闲地土皆以予民,后世废坏井田,开垦荒芜,竭尽地力,而利于上,这是开草莱、任土地,富国之术也。孟子承上文说:“今列国之君所求于士,与士之效用于君者有三:一是善于用兵,战胜攻取;一是纵横游说,连结诸侯;一是垦田积谷,为国兴利。这三样人,如今都说他有功于国,然以王法论之,皆有必诛之罪。盖善战的人,虽应敌制胜,可以快人主之心,然伤残民命,荼毒生灵,即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者,有王者兴,必然加以诛戮,而服至重之刑,此罪当首论者也。纵横游说,连结诸侯的人,虽未身亲攻战之事,然挟智用术,把持世主,兴起争端,使天下兵连祸结,不得休息,其罪亦不可赦,比于善战之刑,即其次也。开辟草莱、竭尽地力的人,虽不过为生财富国之计,然掊克聚敛,兼并小民,不遗余利,使天下民穷财尽,不得生养,其罪亦不可逃,比于善战之刑,是又其次也。今之诸侯不以为罪,而反以为功,亦何怪乎祸乱之相寻而不已耶?”然就三者论之,从横之徒固不必言矣,至于行师理财,虽三代亦不能废,而概以为罪何也?盖王者之用兵主于定乱,而善战者以多杀为功;王者之制赋,主于惠民,而言利者以多取为富,此义利之辨,而治乱之所由分也。用人者可不审哉。

【心学讲评】当战国时,列国以富强相尚,于是诈力之士各以其术干诸侯,如吴起、孙膑、暴鸢、甘茂之流,则以用兵显;苏秦、张仪、犀首、陈轸之类,则以合从连衡显;商鞅、李悝之徒,则以垦田加赋显。盖富强相资,耕战相仍,而天下之民不死于干戈则死于赋役。孟子曰:“若此者,不可以天理责,不可以人情感。使君子而得行其志,以佐兴王定天下,则唯有正王法以处之,以快民心之怨,以变倾危之习而已。夫君子而欲敕法明刑,杀一人以生天下之人,则裁刑赏之正于孔子而已矣。古者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君子因众之所必弃而弃之,故有所惩而民心说。昔者冉求为季氏宰,功罪所及者,季之采邑而已。‘无能改于其德’:季氏有凶德,但不能改之,未尝导之以恶也。‘而赋粟倍他日’,亦杜侵渔、善会计,未尝破成法以过取也。而孔子曰:‘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一若罪无可隐,而人人得诛焉者。

“由孔子所以正言求罪而观之,则君不行仁政,不能匡正以全匹夫匹妇之生命,而唯富是图,则君心益侈,民命益危,虽未尝有贼民之事,而皆见弃于孔子。夫于孔子而弃之,则在弟子而斥绝之者,在国法而必加之重罚矣。盖一人之功罪可宽,而百姓之生死至重也。未尝夺之于民而但积之于上,民非即死而但失其所以生,其罪且然,况于为之强力以战者乎! “其战也,为争地也,争地则得其赋;争城也,争城则得其地。乃争地而战,地得而兵溃,则杀人盈野矣;争城以战,城破而民屠,杀人盈城矣。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无情者可使之有杀机焉,则盈天下而无非杀人之具矣。人尚有存焉者乎?

“杀人者死,一与一相当之谓也。一人强战而城野皆虚,死其足以偿其责乎?乃罚极于死而止矣,亦可谓之上刑矣。善战者战愈善而杀愈多,服此刑也,尚未可末减乎!次此者则连诸侯者也。连其所与,则必攻其所不与,而杀亦自此兴矣,亦上刑之次也。次此者则辟草莱、任土地者矣。先王取民之制,田莱相半,所以息地力、宽科敛也;而辟之,使莱皆视田以起赋。先王一夫而定百亩之赋,视其人,不视其土,所以劝农务、节征徭也;而任之,使有田则有役,而不视其丁夫之额。此则搜括无余而民无所隐,一皆归之于上,民亦不能有生矣,亦上刑之次也。推圣人大公至正之心、行一王拨乱反治之法,恶容逭哉!”

舜之诛四凶,周公之戮飞廉,此殆尤其甚者也。有王者起,君子得奉圣人之天讨以治之,庶几乱可弭而民尚有生乎!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则亦严着其说,以庶几孔子《春秋》之志云。

【元典】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盹焉。”

【译文】孟子说:“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眼睛掩藏不了他(内心)的邪恶。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浊暗。”

【诸儒注疏】“良”,善也。“眸子”,目僮子。“了”,明也。“眊”者,“蒙蒙”,目不明之貌。盖人与物接之时,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

【理学讲评】良字,解作善字。眸子,是目中瞳子。了,是明。吒,是昏暗的意思。孟子说:“观人之法不必远求,即一身之中其最善而可观者,莫如眸子。盖人之善恶生于心,心之精神见于目,意念一起,即形于瞻视之间,故惟眸子之在人,不能掩其心之恶也。如其胸中所存光明正大,无所隐伏,则其神翕聚,而见之眸子者,必然清朗莹彻,嘹然而精明焉;若是胸中所存偏私邪曲,有所迷惑,则其神涣散,而见之眸子者,必然恍忽蒙昧,既然而昏暗焉。”心之邪正不同,而目之昏明即异,是眸子不能掩其善,亦不能掩其恶也。即此一端,岂不足以观人耶!

【元典】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译文】听他说话,同时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

【诸儒注疏】“廋”,匿也。言亦心之所发,故并此以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然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理学讲评】廋字,解做匿字。孟子承上文说:“世之观人,固有于言语之间,察人心术者,然言犹可以伪为,而惟眸子不能掩其恶,则观人者,岂可徒信其言而已乎?故必听其言语,以考其心之声;又观其眸子,以察其心之神。其言既善,而眸子又极其清明,则其为光明正大之人可知也。其言虽善,而眸子不免于昏吒,则其为回互隐伏之人,未可知也。合二者而观之,则不出乎容貌辞气之间,而君子小人之情状已可以得其概矣。人即欲掩匿真情,以逃吾之洞察,恐能掩于言,而不能掩于眸子,亦安得而终匿哉?”此一章当与《论语》“视其所以”一章参看。然孔子之观人,推及心曲之微,方定善恶;而孟子之观人,欲于辞色之间,即考其邪正,何详略之不同如此?盖入之制行,或能饰于一时,而不能掩于平日,故虚心而察品流乃定。人之存心,或能匿于所勉,而不能不露于所忽,故卒然而验,臧否自明。有观人之责者,兼而用之可也。

【心学讲评】孟子以当时游谈之士为无实之谈以欺君子,而震之以其所不及防,则庶乎其沮丧而言不得逞,乃为之论曰:“观人者莫从考其居心制行之实,而听言尚矣。言非不可以知人也,而自今观之,则言未尽足以知人也。而吾更有法焉。今夫是非之心不容自昧,此人之良也。故有是心则有是言,其良不可昧矣。而诈伪繁兴,则人心之良,其存焉者寡矣。其凋琢之余尚有存焉者,则唯眸子。夫人心丧而此不可欺,岂非其莫良者乎!吾尝见胸中正者矣,是非审而羞恶存,则相见之际,其眸子了焉,议论从心,而瞻视专精也。尝见胸中不正者矣,怀私于内而假托于外,则应对之时、眸子眊焉,心与口两相违,则目违心而四散也。故吾与人相接之时,听其言也,言之易见其邪者无难知矣,其言之疑于正者,于方言之时,观其眸子为了乎,为眊乎,彼不自知而我已早知之。其神明内守而清明也,吾知其正,其游目无主而昏瞀也,吾知其邪。则虽有藏奸而饰善者,其能隐乎?此君子遇邪世而审贞邪之一道也。”

呜呼!此孟子之大权也。使不肖者闻之,方假为仁义之言于君子之前,而又自顾其眸子,则张皇失措而言亦不能出诸矣。若其果为正人也,何疑何惧,而岂以眸子之明暗为嫌哉!

【元典】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译文】孟子说:“恭敬的人不欺侮别人,节俭的人不掠夺别人。欺侮人、掠夺人的君主,唯恐别人不顺从,怎么能做到恭敬和节俭?恭敬和节俭难道可以靠声音笑貌强装出来的吗?”

【诸儒注疏】“惟恐不顺”,言恐人之不顺己。“声音笑貌”,伪为于外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古今言人君之美德,莫如恭俭。然恭俭不可以伪为,盖谓之日恭,则心存敬谨,必能下贤礼士,不肯慢视臣下而有所玩侮;谓之曰俭,则志在简约,必能制节谨度,不肯轻用民财而有所侵夺。是不侮不夺者,乃恭俭之实也。今之人君皆知恭俭之为美,但其平日所行都是侮人夺人之事。那侮人之君,自恃尊贵,其心必骄,只要人非礼奉承,顺着他倨傲的意思;夺人之君,惟务贪得,其心必侈,只要人曲意逢迎,顺着他兼并的意思,惟恐人不顺己,不能快其侮夺之心也。恶有侮人夺人而可谓之恭俭者乎?是可见实心谦让,然后谓之恭;实心撙节,然后谓之俭。若只在声音笑貌之间做出恭俭的模样,而不本于中心,则不过粉饰伪为而已。恭俭美德,岂可以声音笑貌伪为者哉?”盖当时之君,惟务虚名而不修实德,故孟子警之如此。《书经》上说:“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正是此意。盖侮生于骄,必克其骄心,方能虚己下人,而无所侮;夺生于侈,必克其侈心,方能约己裕人,而无所夺,此恭俭之所由成也。为人君者不可不知。

同类推荐
  • 周易江湖

    周易江湖

    《周易》是出了名了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为您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周易的秘密……
  •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作家、思想家。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各种不同的形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本书收录了卢梭数十篇关于爱情、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论述手札,是一部难得的传世佳作。
  •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分为上下两篇,共八章、十个部分,主要记录了作者对事物存在与变化真相的一点探索,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的一些体会,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方法。上篇就宇宙和物质、生命和意识等从哪来,如何运行及演变等提出了一系列与当前不太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力图跳出现有的思路与局限,对当今的一些热点和疑惑问题给出一种解释,并提供出还原世间万物真实面目的一个答案。下篇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提出了人生中几点最基本的实质与意义,总结了在思维及认识上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希望对我们与自身、和外界的沟通及交流能有所帮助。
  •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哲学等,真正打通了中西古典哲学的界限,通过对中西典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实证,将二者做了纵深研究和参照互解,考证、质疑了我们以往对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可以说是一次从哲学视角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尝试。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哲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我们对世界、历史、人生、命运等命题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何新的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扩及数学史、科学哲学、现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他通过对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创生了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研究导出了“新逻辑主义哲学”。这一新逻辑体系构想,曾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关注和重视。何新的哲学体系,指导了他在经济、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做出验证率极高的前瞻性预测。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莫言秋雨色

    莫言秋雨色

    他占据了她的整个青春,从懵懂到眷恋,从深爱到相忘,一场误会,错失五年。再见,她看着他,扬起笑脸,叫了一声“哥哥”,淡漠而疏离。他怒火中烧,再看时,那眼底分明藏着的伤痛却让他无力又心疼。抵着她的额头,他低声,“丫头,我们别再错过了了,好吗?”她仓皇想要挣脱,抬头却见他委屈得像个孩子……——————T_T改了n遍的简介,我尽力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通神变

    通神变

    哥帅得人神共愤,天妒雷劈。不过,哥胯下骑着一只大黑鸟上青天,脸皮厚似钢铁城墙,嘴上功夫吹毛断刀,口水渣子大海无量,咬起人来天塌地裂。神算什么?哥一点口水渣子就能淹死!天怕什么?哥一点口水渣子就能喷成一个大窟窿!哥的嘴下,谁人不服?可惜,哥本想笑傲花都,却遭受软汉妹子狂暴逆推。为啥?哥帅得命苦!
  • 孤乃孤芳自赏

    孤乃孤芳自赏

    他本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的前世并不普通...
  • 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本书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以导游的角色带领读者游历中国的各种著名建筑。
  • 穿越汉朝之我在汉朝当皇帝

    穿越汉朝之我在汉朝当皇帝

    一个叫刘彻的在一次睡梦中,来到了两千多年的汉朝,在那里他发现自己在当时那环境下生活,先从一个小山谷当贫民和一位一老一少一起生活。然后,在一次意外中变成了大汉朝的皇帝刘彻,他领军击败匈奴,打通西域,平定朝鲜收复闽越,在他拥有超凡的21世纪能力将整个国家自理。
  • 天地之人间

    天地之人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这人间界,有人皇立道统,有圣贤宗门传道,有诸侯雄锯一方王国,诸强林立,传说中的仙界动乱万载,值此彼时,一代天骄鬼主及天帝横空出世。两人情同手足。然,鬼主遭天帝陷害,联合众大能把他打落人间界。
  • 三国杀传奇之古今对决

    三国杀传奇之古今对决

    在这个穿越比穿墙都容易的年代,玩个游戏都能误入时空之门,实在是让人汗颜。要是普通的少年或者妹子随便穿穿,来个帝王恋宫斗虐,最后过上纠结并且幸福的生活那也就罢了。可惜这一次,掌控时空之门奥秘的神秘人绝非善类。在这个神秘人的搅合之下,那些有着历史羁绊的后人们一个一个被带入了一个异度空间。为了能找到回去的方法,他们不得不任事情发展下去,按着设定好的剧情,和神秘人安排的敌人们斗志斗勇,对阵厮杀。到底,他们能够重返现实吗?一切精彩尽在《三国杀传奇之古今对决》!————第一次写游戏题材,半月君跪求各位多多支持哦。
  • 半夏花看,君何在

    半夏花看,君何在

    我为你成魔,你为她成人。你本是天地第一天神,为了一株碧莲花妖弃天地于不顾,只为下凡历劫换她三魂七魄。而我为你放弃神位仙道,只求你回位天神。情真叫人入魔,你不负天下不负她,我负了天下负了神。
  • 女神复仇我要翻身

    女神复仇我要翻身

    陈萧染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大半辈子。他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他觉得自己过得很窝囊。做家庭教师,被人侮辱。打零工,累死也交不起房费。想去大企业,却被告知有前科和学历不够。人生的一次次打击让他无比后悔。一次意外,把他带到了平行时空。这里没有金庸,没有唐家三少,也没有著名的好莱坞电影.....一样的名字,不一样的性别和身份。且看女主怎么运用有利的条件,闯荡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