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32

第232章 孟子离娄章句下(1)

【元典】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译文】孟子说:“舜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死在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文王生在岐周,死在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

【诸儒注疏】“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毕郢”,近丰镐,今有文王墓。

【理学讲评】诸冯、负夏、呜条、岐周、毕郢,都是地名。孟子说:“天生圣人,以百王之道统,开万世之太平,非偶然也。试以虞舜、周文王论之,舜生产于诸冯,既而迁居于负夏,其后卒于鸣条,这都是东方夷服的去处,是即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产于岐周,其后卒于毕郢,这都是近西夷的去处,是乃西夷之人也。”夫在常人则生于其地者,即囿于风气之中而不能振拔;若圣人则间气所钟,旷世而一见,有非地之所能限者。孟子欲明二圣之同道,故先发其端如此。

【元典】

“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译文】两地相距一千多里,时代相距一千多年,但他们得志后在中国所推行的,像符节一样吻合,先出的圣人和后出的圣人,他们(所遵循的)法度是一样的。

【诸儒注疏】“得志行乎中国”,谓舜为天子,文王为方伯,得行其道于天下也。“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若合符节”,言其同也。“揆”,度也。“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无不同也。范氏曰:“言圣人之生,虽有先后远近之不同,然其道则一也。”

【理学讲评】古时篆刻文字于玉,左右两扇,有事则合之以为信验,叫做符节,就如今之金牌铁券一般。揆,是度。孟子承上文说:“舜与文王,一生于东夷,一生于西夷,其地相距千有余里,可谓远矣。舜兴于虞,文王起于周,其世代之相后千有余岁,可谓久矣。然舜发于畎亩之中,得志而为天子;文王当有商之季,得志而为方伯;一则风动四方,一则修和有夏,都能行其道于中国,使仁、义、礼、乐灿然大明,彼此相较无毫发之差,就如合着符节的一样,何其同也。”由此而推,可见前乎千百世之既往,有圣人崛兴,后乎千百世之将来,有圣人复起。地之相去,世之相隔,虽其迹不能尽同,然以理度之,所存莫非纯王之心,所行莫非纯王之道,其致一而已矣,又岂有不同者哉?盖战国之时,正学不明,异说纷起,如杨、墨、许行之徒,皆托于圣人之道,以自为一家之言,是以师异道,人异学,而圣道为天下裂矣。孟子称圣人之同道,盖所以深辟当时之异说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圣人之道不行于天下,而或为之说曰:风土之不同,则因俗而治,不可齐也;今古之不同,则因时而治,不可执也。而旷观古圣人之道法,岂其然哉!

“夫大道为公者,圣人之志,而行道于天下,则同此中国。昔之行其志于中国而圣焉者,为舜,为文王。以今考之,舜则生于诸冯矣,其修元德于躬者,在诸冯也;迁于负夏矣,其施用中于民者,在负夏也;卒于鸣条矣,其成帝德于终者,在鸣条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冀州之域,在大河之东,其地带洪流,有卤池平野之利,而人习于勤俭,东夷之人则然。而舜居东夷之地,以起化于东夷,则东夷之人矣。文王则生于岐周矣,其服康功田功者,于岐周也;卒于毕郢矣,其成钟鼓辟痈者,在毕郢也。岐周、毕郢,皆痈州之域,在河、渭之西,其地拥高山,为柞械芭草之区,而人习于敦朴,西夷之人则然。而文王居西夷之地以施仁于西夷,则西夷之人矣。夫自东夷以至于西夷,隔以河流,阻以邠、梁,地之相去千有余里矣,风土殊而民情异矣。乃以世考之:则夏祀四百,殷载六百,舜居其前,文王居其后,又千有余岁矣。朴略改而文明,揖让变为征伐矣。使地移而政因以殊,时易而道随以降,则舜、文之所尚,当有大不相若者矣。乃舜之升闻在位以至受终,文之受戍称伯以至有二,其治安天下之志得而行其政教于中国也,其以厚民之生者,均此什一之法也;其以正民之德者,均此五伦之叙也;若合符节,执彼以印此,而无有彼此之参差矣。

“由此言之,则先千岁而为舜、舜以圣焉;后千岁而为文,文以圣矣;则前乎舜而为开天首出之圣,后乎舜而为继往开来之圣,道无不一也。则使后乎文王而有拨乱反治之圣人者起,义恶容道之不一乎?所以一者何?同此中国则同此人,同此中国之人则同此情、则此理,而圣人所以揆度其欲恶之情、得失之理,无不见其一也。故九州异土,而风俗可一,百世异时,而道德可同。然则天下亦无圣人耳,使有圣人者兴,则不能舍舜、文所揆一之理以行焉,必矣。此吾所以兢兢于守先待后,而当时因时立变之邪说,其以诬民惑世,亦奚为哉!”

【元典】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译文】子产治理郑国的政事,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说:“(子产)仁惠却不懂治理政事的方法。”

【诸儒注疏】“子产”,郑大夫公孙侨也。“溱洧”,二水名也。子产见人有徒涉此水者,以其所乘之车载而渡之。“惠”,谓私恩小利。“政”,则有公平正大之体、纲纪法度之施焉。

【理学讲评】子产,是郑大夫公孙侨。溱洧,是二水名。春秋时,有子产者辅佐郑君,凡一国之政事都听他掌管,其位尊,其任重,则凡为百姓兴利除害,当自有经济之大者。乃一日偶过溱、洧之间,见人徒涉,其心不忍,便将所乘的车渡济他,一时小民亦皆感其恩泽,称为盛事。然而甚失政体矣,故孟子讥之说:“君子之存心行事,非不欲使泽及于民,然其体统有尊卑,规模有大小,若子产乘舆济人之事,惠则惠矣,其于为政的道理则未之知也。”盖君子驭众临民,自有公平正大之体;修政立事,自有纲纪法度之施;在上的不必要誉于民,在下的亦忘其恩所自出,此乃所以为政也。今子产以煦煦为仁,所及有限,人非不感其恩,只是私恩;人非不被其利,只是小利;其不知其政体甚矣,何足道哉?夫惠者王政之所不废,但惠施于一人,则虽有所及,而亦有所不及;政行于一国,则能以所爱达之于所不爱,此大小公私之判也。若好行小惠,而不知大体,则违道干誉,有名无实,民何赖焉?盖孔子称管仲之仁,而讥其不知礼;孟子称子产之惠,而病其不知政。皆所以为后世训也。

【元典】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译文】十一月份把走人的桥修好,十二月份把行车的桥修好,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

【诸儒注疏】‘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梁”,亦桥也。“舆梁”,可通车舆者。周十一月,夏九月也。周十二月,夏十月也。《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时将寒冱,水有桥梁则民不患于徒涉,亦王政之一事也。

【理学讲评】周时十一月即今九月,十二月即今十月。方桥可通人行的,叫做徒杠。大桥可通车行的,叫做舆梁。病,是患苦的意思。孟子承上文说:“子产但知徒涉之人为可悯,而不知乘舆之济为有限,是亦不讲于先王之政耳。试以王政言之,每岁天气向寒的时节,凡道路之间有阻水难行的去处,即量起人夫修治桥梁。十一月农事才毕,民力稍暇,那徒杠可通人行的,其功易,就这时便早成了。十二月农事俱毕,工作可兴,那舆梁可通车行的,功虽难就,这时也都成了。是当未寒之时;而巳念徒行者之苦,在初寒之候,而已忧车行之艰,无不先事预图及时为备,所以水潦无阻,道路通行,国中百姓未闻有病于徒涉者也。”即此一端,可见先王之政,不必人人问其疾苦,而为之拊摩,只须事事立有规模,而贻之于安逸,此所谓纲纪法度之施,而不失为公平、正大之体者也。使子产而知此道,则郑国之民,自无有病涉者矣,何用以乘舆济之哉?

【元典】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译文】在上位的人搞好了政治,出行时让行人回避自己都可以的,哪能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呢?所以治理政事的人,对每个人都一一去让他喜欢,时间也就太不够用了。

【诸儒注疏】“辟”,辟除也,如《周礼》阍人“为之辟”之“辟”。言能平其政,则出行之际,辟除行人使之避己,亦不为过。况国中之水,当涉者众,岂能悉以乘舆济之哉!言每人皆欲致私恩以说其意,则人多日少,亦不足于用矣。诸葛武侯尝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得孟子之意矣。

【理学讲评】辟,是避除行人。孟子承上文说:“先王之政,上不求赫赫可喜之功,下不为煦煦悦人之术,惟施得其平而已。若君子之治人,能以仁心、仁闻,行先王之政,百姓每有饥寒的为之厚其生,有劳苦的为之节其力;一切兴利除害,补偏救敝的事次第施行,务要均平周遍,使人人各得其所;则所施者博,所济者众,不见其私恩小利,而百姓自然心悦诚服矣。如此,则虽出入之际,辟除行人,令他回避,亦是上下之礼宜然,何必以乘舆济人,自亵居尊之体也。况国中之水,当涉者众,举国之人望济者多,焉能以所乘之舆,人人而济之乎?若人人而济之,是欲人人而悦之也。为政者统御万民,总理庶务至为烦劳,必欲每人而求其悦,岂但曲意徇物,违道干誉,大非为政之体;且恐人多日少,不能以有限之力,应无已之求,其势必至于穷矣。善为政者固如是乎?”夫行小惠而伤大体,则理所不可;穷日力以徇物情,则势所不能。甚哉,子产之不知为政也。汉臣诸葛亮有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盖深得孟子之意。欲明治体者,宜究心焉。

【心学讲评】王政不行,世无善治,其无不忍人之心而播恶者无论已,即其爱民之念偶动,而施一惠,乃经制不立,而民不被其泽。故孟子因尚论子产而详辨之。

昔者子产之于郑,听其政矣,则郑之利所以兴,害所以去,皆为大臣者所可立法以行于一国者也。乃于时当寒月,溱、洧合流之处,水落而不可以舟涉,水寒而又难于褰裳,子产行经其地,见涉者之难,遂以其乘舆济之而渡。于是当时之人感之,后世之人传之,以为屈公辅之尊,下车而济小民,真盛德事也。孟子览其遗文而论之曰:·“若子产之所为者,可谓以私恩小利惠及于民者也;若夫为政,则固其所不知矣。夫为政者有大体焉,有大用焉。以大体行乎大用,则不费不劳,而民自有安全乐利之益;以大用全其大体、则可大可久,而上不失养尊处优之常。此先王创制显庸,具存于故府,而子产不能知也。

今即以民之涉言之,亦何致贻民以寒苦之病,而后沾沾然见其小惠哉!王政有之;岁十一月稻敛竟而潦水降矣,十二月场圃毕而水泽寒矣,秋事终而冬事始,民力暇而往来数,于十一月则徒涉者之杠成焉,于十二月则驾舆者之梁成焉。杠梁有大小难易,而先后告成。政有常经,令有常期,水侧之人无劳督责,而自不敢缓,则民有以济,而未有以徒涉履寒为病者矣。若此者,酌之天时,量之人力,以为者之有余,待涉者之不足,政之平者,民自被其泽矣。以此推之、前之君子竭心力以审民用之宜,后之君子遵古法以享不勤之利,所为王道平平,无功可见,而消天下之险阻者,类皆然也。此尽乎大用,而大体不失者也。则君子无余憾于民,而可以自全其尊矣。行而辟正行人,亦所以正上下之分也。何至屈国相之尊,亵用朝廷之典物,以晋小民而使之乘哉?

“若政之不立,而徒以车济也,则一日之间所见者有几?所济者有几?焉得日敝其车以使人人之得济乎?则前乎此,后乎此,而病涉之民多矣,惠其可以遍及乎?故为政者但以平民之情,使之自得也;非以市民之说,使之感己也。即勿论济不足于人人而惠穷,即使忘身徇物,而欲尽人而说之,乃民之所欲无穷,而上之所施有限,则尽日以图之而有所不足矣。则何如因民之力而制之常经,使不知有上之惠而自除其病,为功不费而效不穷也?此恃乎大体,而大用自行者也。惜乎子产之不知也!”

由是言之,则发仓廪以济饥,不如制其井田;集辩土以论道,不如修其学校。触念之恻隐不足恃,好民之恩惠不足矜。王政事逸而功施无穷,非为政者不易之经哉!

【元典】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狗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不相识的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诸儒注疏】孔氏曰:“宣王之遇臣下,恩礼衰薄,至于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则其于群臣可谓邈然无敬矣,故孟子告之以此。手足腹心,相待一体,恩义之至也。如犬马则轻贱之,然犹有豢养之恩焉。‘国人’,犹言路人,言无怨无德也。‘土芥’,则践踏之而已矣,斩艾之而已矣,其贱恶之又甚矣。寇仇之报,不亦宜乎!”

【理学讲评】孟子告齐宣王说:“君臣相与之间,各有当尽的道理。然下之报上,亦视上之所以待下者如何?且如君之于臣能隆之以礼貌,推之以至诚,言听计从情投意合,看他就似手足一般,有相倚为用而不可一日少者,则君之待臣厚矣;由是为臣的莫不感恩图报,矢志竭忠,务要爱养君德,使益清明,保护君身,使益强固就似腹心一般,有相依为命而终身同其休戚者矣。这是上下一体恩义兼隆,明良相遇之盛如此。此道既衰,人君有轻贱其臣如犬马者,奔走之而已,豢养之而已,这等的傲慢无礼,则人人自疏,漠然不见其可亲,必将无怨无德,视之如路人一般,尚可望以腹心之报乎?至于衰薄之极,人君有贱恶其臣如土芥者,践踏之而已,斩艾之而已,这等的惨刻少恩,则人人自危,悚然惟恐其不保,至于离心离德,避之如寇仇一般,岂但如国人而已乎?”夫尊卑之名分虽殊,而报施之厚薄则常相称,王可以惕然省矣。盖宣王待士恩礼衰薄,至于昔者所进,今日有亡去而不知者,故孟子警之如此。若人臣自处之道则不然,夫臣之事君当如子之事父,其得君行道,固当有匪躬蹇蹇之心,虽去国洁身,亦当有爱君倦倦之意,岂得自处其薄乎?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万世不易之常道也。

【元典】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返,然后收其田里。此谓之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译文】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要为先前侍奉过的君主服孝,君主怎样做,臣下就能为他服孝呢?”孟子说:“(臣下在职时)有劝谏,君主就听从,有建议,君主就采纳,使君主恩泽遍及百姓;(臣子)有原因离职(到别国去),君主就派人领他出境,并且派人先到他要去的地方作好安排;离开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封地房屋。这叫三次有礼。这样,臣下就愿意为他服孝了。”

【诸儒注疏】《仪礼》曰:“以道去君而未绝者,服齐衰三月。”王疑孟子之言太甚,故以此礼为问。“导之出疆”,防剽掠也。“先于其所往”,称道其贤,欲其收用之也。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其归也。

同类推荐
  •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本书属于让人从书中走出来时会脱胎换骨的那一种。皮埃尔·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属于这种类型,无论书里谈论的是马克·奥勒留或普罗提诺、斯多葛派或神秘主义,总是带着永远清澈的博学。这些著作表明,对古代人而言,哲学不是体系的建构,而是生活的选择,是在探寻智慧道路上的一种修炼。在这部对话录里,我们将发现一个令人钦佩的博学的学者,他的作品滋养了众多思想家,在他时而讽刺、时而如格言般的判断里我们将发现一个隐秘、腼腆、朴素的人。跟随皮埃尔·阿多,我们将领会到如何阅读和诠释古代的智慧,为什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奥勒留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做哲学,即学习面向死亡”,要学会“活在此刻,犹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样”。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一位自由心态大师,在感怀世事之情方面,他那种感悟是超然的。那种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闲适的逍遥和“扶摇九万里”的心态,确实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庄子渴望平静的生活,主张人不要为利而忙碌,呼唤人性的复归。本书对庄子哲学中心态的研究,以告诫人们心态虽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孟子学院

    孟子学院

    如今是一个管理的时代,钻研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致力于拓展业务的管理人第一要务。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管理很复杂,确实如此。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纪律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也有人说管理很简单,其实,如果把所有的整合在一起实行,也确实很简单。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关键是要能实施成功而有效的管理,把工作程序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热门推荐
  • 血色青枫

    血色青枫

    人生细雨,几许往事愁肠。妙笔丹青,难画三寸心房。桂花落尽十里香,遮不住这无声的惆怅。蓦然回首百年忘,隐隐心事欲何往,不再少年狂。青丝吐尽,白发凄凉,总是难忘,梦里化心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殿之巅

    玄殿之巅

    符术大陆上,无数强者留名在玄殿之中。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无数强者拥有拥有着威力巨大的符术,只为了能够在玄殿留名而努力拼搏着!
  • 极武神域

    极武神域

    “极武神域,乃是武神的大道本源——武神之心演化,只要你获取足够的‘元力’,就可以交给极武神域帮你具现一切的与‘武’有关的东西,包括武神的部分传承,无穷无尽的武经秘典、神兵利器,以及具化武道宗师来教导你!当然,‘元力’并非只此一项用处,更改空间之内时间流速,断肢重生、疗伤救命等等,只要有元力,极武神域都可以为你做到……”——当一个心中战火不息的异界来客,得到了这样一个传承,会发生多少波澜壮阔的故事呢?
  • 老舍文集:散文、杂文与译文

    老舍文集:散文、杂文与译文

    精选老舍各个时期的主要散文、杂文和译文作品。杰出的语言大师,无论写人、写景、写情、写事,感情真挚,爱憎分明;简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且幽默诙谐,耐人寻味,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散文:《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一些印象》《又是一年芳草绿》《兔儿爷》等。杂文:《未成熟的谷粒》《多鼠斋杂谈》《文艺与木匠》《幽默的危险》等。译文:《出毛病的大幺》《基督教的大同主义》《战壕脚》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连盟之现世

    英雄连盟之现世

    一个系统的强势降临使一个打算混吃混喝等死的宅男成为了一代王者。有人问我:“你现在是什么职业?”我愣了愣回答道:“哥什么职业都有我的人。”当所有英雄在大街走时,你会不会惊讶,会不会激动?
  •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本书是一部反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展示汉水流域历史渊源,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民俗风情,景观胜迹的富有资料性、可读性的文化著作,更是一部描写中国水利工程命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厚重、阔大的作品。
  • 末日之霜土

    末日之霜土

    寒风凛冽大暗黑天,零下190度的低温,一群勇敢的人在这艰难的时刻站了出来。从一无所有开始,每个人都聚集在这片冰国的世界里,力求重返人类的荣光。
  • 女人一辈子都要做女王

    女人一辈子都要做女王

    21世纪被称为“她世纪”,说明女人又重返了历史舞台她要主宰自身、家庭、事业,她必须一辈子做王者才能兼顾天下所以。她是21世纪的女王。知识渊博的女人是一本书,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令人百读不厌;健康美丽的女人是一朵鲜花,充满着吸引力,令人爱惜呵护;家居辛劳的女人是一棵绿藤,充满着勃勃生机,令人更加怜爱;知性自信的女人是一杯红酒,充满着浓烈醇香,令人品味不够;聪明可爱的女人是一只小鸟,充满着童话般的浪漫,令人新奇快乐;高傲雅致的女人是一件艺术珍品,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令人遥不可及。女人是21世纪一道瑰丽的风景线,她崛起意味着她必须具备王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