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56

第256章 孟子章句下(2)

“伯夷之严于立身也,非礼之色,目不暂视;非礼之声,耳不暂听。盖其心自不容,而非但不为之惑而已也。其严于应世也,义之所必事者其君,非其君,则虽可事而不事;义之所当使者其民,非其民,则虽可使而不使。即其可事而可使矣,而抑因乎君德之可正,民俗之可教,治而后进也;若其君之不可格,民之不可化,乱则必退也。抑岂特不仕而已哉?治不由理,而横政出于其君;俗不由化,而横民止于其地;则亟去之而不居焉。盖恶恶之至,有不忍暂见其所为者,必不见不闻而心乃释然也。抑岂特横民哉!乡人者非必为横,而习于流俗,特不知有善也,亦未尝与之同处焉。思与之处,则言论非所欲闻,举动非所欲见,污我之耳目,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而不容顷刻安者。故当纣之时,横政烈矣,横民张矣,即有自好者,乡人而已;乃隐居北海之滨,以远沫土之习,待天下之清而后有中国之志。故虽以去国之公子,可以羁受禄,而不忍见当时之君,民未尝一托足也。是其心之所立,行之所成,纯乎一善,而不容纤芥之恶,安心定志,自然而无所矫拂,故与天下后世人心不昧之善自相感通,而遂以成乎伯夷之风。乃后世闻是风者,顽钝不知善恶之人,亦且知有可否,而廉隅明焉;懦弱不能自强之人,亦勉自奋起,而志行立焉。其在不顽不懦者,又可知也。伯夷之行,造乎其极者如此。

“其在伊尹,当桀之时,亦无异于伯夷之世也。乃尹则公一身于天下,引天下于一身。其言曰:‘君,吾所当事也,事焉而正君德者在我,明主因而成之,暗主起而匡之,何事非君乎?民,吾所必使也,使焉而革民风者在我,顺民可与劝之,逆民可与惩之,何使非民乎?’尹志既已定矣,故治亦迸,道在进,不因治也;乱亦进,心于进,不避乱也。而汤之廷有尹,桀之廷亦有尹矣。其就聘之始,自言其所欲为者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者觉后知,使先觉者觉后觉,则先知先觉者不容辞天下之知觉,审矣。予既已知之,既已觉之,信为天民之先觉矣。予将以此所觉之道,觉此民于不知不觉之中。则今日之出,更何所待哉!’故由所成之业,思其所操之心,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盖引之而以疚愧,若己推而纳之沟中。匹夫匹妇,无非己之匹夫匹妇也;尧、舜之泽,惟己之泽之也。故天下大矣,天下之民而皆欲被尧、舜之泽,其事难矣,而尹取而任之。其任之也,天下重而己不得轻也,于是而一革桀日之暴,启商道之新,施及后世而无穷焉。伊尹之行,见于功业,造乎极者又如此。

“其在柳下惠,亦犹夷、尹之世也。乃惠则又有异焉者。惠以为道尽于己,则与物可以无争;遇听之人,而在我初无所丧。故仕无择君也,虽污君可仕而不羞;君可正则正之,不可正,吾未尝从邪也。仕不必重也,犹小官可就而不辞;职可尽而尽之,不可尽,吾未尝废业也。惟于其进,有才必见,不隐焉,而随事奏功也;于其所为,惟理是从,必以其道,而无心计效也。乃当世之不忌其贤而能行其道者鲜矣。故仕而见黜,至于遣佚,而未尝以道不行为怨也;遗佚之久,至于阮穷,而未尝以身不遇为闵也。若其隐处而与人居,则虽流俗之乡人,言无善言,行无善行,而惠以为天下无可弃之人,由由然与相周旋,冀可略施吾之规正,而不忍去也。若其终为不善,而尔自尔,我自我,尔之恶尔自恶也,我之善我自善也;虽袒裼裸裎于我侧,亦尔自辱焉,尔焉能浼我哉!是其居心之乐恺,与物皆安;则亲炙其仪者皆陶然顺化,而锁其忮害之情,以乐从其奖掖,乃以成乎柳下惠之风。而后世闻是风者,鄙吝不容物之人,亦且多所容而待物以宽;刻薄以苛求之人,亦且多所隐而自居于厚。其浑厚开朗者,又可知也。柳下惠之德量,造乎极者抑如此。

“夫三子之风尚矣,抑进而观孔子乎!孔子应聘列国,仕鲁化行,姑不具论。而论其去国,则未尝如伯夷之必于去也,未尝如伊尹之必于仕也,未尝如惠之出处无心也。其去齐也,因齐之不用,决于必去,而不容姑待,则接折而行。其去鲁也,可以去矣,而曰‘迟迟吾’行,无容致为臣于旦夕也。夫不用同,而缓急异者,盖于鲁为父母之邦,义可决而情不可遽,其道然也。若齐,则亦断之于义,而不可以虚拘耳。以此推之,凡孔子之去就,理之所当然,事之所不得不然,情之所固然,义之所必然,皆有其可者焉。可以速去,而无容濡滞也,因之而速矣;可以久居,而无事急迫也;因之而久矣;道未可行,而处不为忘世也,因之而处矣;世有可用,而仕不为屈道也,因之而仕矣。见几之速,前此无一成之心,后此无已甚之悔;因物而应,行一必之所独是,未尝不任也,而无从物之嫌;未尝不和也,合天下之所不违。未尝不清也,而无绝物之迹;而无说物之念。此旷千世而妙用其权衡者,惟孔子而已矣。”

于是孟子为之审其同异,辨其小大,即事以观圣德,于德而推圣功,乃为之论定曰:“夫夷、尹,惠之于孔子,其行事具存,昭垂于万世,尚矣。德之所成,皆其心之所安,而不待于思勉;道之所建,即为世之所师,而允为法则。若此者,岂非皆圣哉?虽然,有辨。伯夷圣矣,纯乎一清,而天下莫能如也;其清也圣,其圣也,于清而圣也。伊尹圣矣,无所不任,而万物恃以成也;其任也圣,其圣也,于任而圣也。柳下惠圣矣,全乎其和,而群伦皆各得也;其和也圣,其圣也,于和而圣也。若夫孔子,合出处,兼人己,纯成一无间之妙用,圣不待言,而道在互然,即与以当然之则,殆如天之有四时然,生杀相资而合用,寒燠各正而不差;其圣也,时也,岂侔于清、任、和,擅一德以至极者哉!若此者,非三子之外别有孔子之道也;而孔子之德,已尽三子之用而妙合之。譬之乐然,其犹集大成乎!三子之德各尽其量之极致,如乐之有一音,鸿者,细者、舒者、疾者,不爽其律度之互,皆足以写性情而扬盛德。至于孔子,则鸿细叶而成纯,舒疾得而应度,则合众音而为大成之奏也。唯然,而吾有以测孔子从容中道之序矣。请观夫乐。

“乐之集大成者,其初作也,必以金声之;其将阕也,必以玉振之。荡涤耳目而发起和平者既声之矣,收敛者容而截然得止者,乃从而振之。自金之声也,于是而八音递奏,皆循乎所声之节族,而自然相因,以尽其和;盖所以聚众乐之条理,而生发其无穷者也。及玉之振之也,于是而众响告成,皆依乎所振之归宿,而纯一不杂,以得其正;盖所以昭众乐之条理,而大报其成功者也。非其振之,因无以饰归而得永终之盛;乃非其声之,则无以统全而昭大始之和。则请以乐而拟之孔子。以乐之金声而为始条理者拟之孔子,则智之事也。惟道之互出、互处、互速、互迟,皆有自然之条理,而圣人于事未应、几未见之先,具有察微知着之识,上审之天心,内度之素位,外辨之物情,皆曙其相成而不相悖之理,以生其随遇咸互之大用。以乐之玉振而为终条理者拟之孔子,则圣之事也。凡道之或出、或处、或速,或迟,皆因已知之条理,而圣人率其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实,合乎从心不逾之矩,于土而皆安,于我而皆真,于天而皆合,遂以成其至善,而得所止之全,以要乎众理统宗之极。则自其终而论之,三子之道,备于一人,圣不可加矣。乃自其始而窥之,早有以异乎三子之所知,而兼乎三子之所成;无所以始,而奚以终之哉?则吾因是以想孔子之绝德,其在智乎!则请以射喻之。

“作圣者之有智,殆犹巧然,不倚于左,不偏于右,恰合其至微之度,在研审之精,毫厘不爽也。其圣也,则犹力然,天授之而无所歉,自尽之而无所诿,一用其不息之诚,则远近之规,随力可造也。夫圣至于孔子,其规模远矣,其造极深矣。殆犹射于百步之外矣;其圣也,尽乎心以尽乎理,凡天下之险阻得丧,一无所滞,则惟一心一德以无间;譬射者之至,力全乎天,而可因以用,则三子之纯成,犹足以拟其圣。其智而为圣之时也,大明于始,乃以永贞于终,举道之精微曲折,悉致其详,辨察乎天命人心而咸知;譬射者之中,圣因于学,而非力所逮,则三子之笃志,终不足以几其圣之时。

“然则愿学孔子者,可以得所从事矣。圣人之力,人不可几,而可几也;不以私欲乱之,不以私欲锢之,尽吾心以求一德之成,心本可尽也。圣人之巧,人不可学,而实有其从入之门也:格物穷理以见其万殊,明伦察物以会其一致,扩吾心以为万化之原,功不易而亦未尝绝学者以难企及也。此吾所由用以知体,由圣道以求圣功,而庶几学孔子者其在是乎!愿与天下后世之学圣者交勉之!”

【元典】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

【译文】北宫锜问道:“周朝规定的官爵、俸禄的等级是怎样的?”孟子说:“详细情况不能知道了,诸侯讨厌它妨害自己,把那些典籍都毁掉了;不过,我曾经听说过它的大致情况。”

【诸儒注疏】“北宫”,姓;“锜”,名;卫人。“班”,列也。当时诸侯兼并僭窃,故恶周制妨害己之所为也。

【理学讲评】北宫锜,是卫人。班,是班定次第。北宫铸问于孟子说:“朝廷设官分职,莫重于爵禄,而爵禄之制,莫备于成周。周室之班爵禄,必有个贵贱之等,厚薄之差,敢问其制如之何?”孟子答说:“周室爵禄之制,其品式章程,至精至密,今已不可得而闻其详矣。盖制度之详,载在典籍,典籍存而后制度可考也。自周室衰微,诸侯放恣。僭窃名号的,以卑而拟尊,兼并土地的,以大而吞小,反厌恶先王之制度,以为不便于己之所为,遂灭去其籍,使上下名分无从稽考,因得以纷更变乱而无忌,此所以典籍散失,欲闻其详而不可得。顾其详虽不可得闻,然而规模之建立,体统之昭垂,尚有幸存而未泯者。轲也,亦尝闻其什一于千百,而可举其大略,为子告焉。”夫当典籍残缺之余,而能考究圣王之制,非孟子学识其大,其孰能知之?

【元典】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译文】天子一级,公爵一级,侯爵一级,伯爵一级,子爵、男爵同一级,共五个等级。(诸侯国里,)国君一级,卿一级,大夫一级,上士一级,中士一级,下士一级,共六个等级。

【诸儒注疏】此班爵之制也。五等通于天下,六等施于国中。

【理学讲评】这一节,是周室班爵之制。孟子告北官铸说:“成周爵禄之制,册籍虽亡,而名分未泯。其班爵之大略,有通行于天下的,有单行于国中的。自其通于天下者而言,父天母地,而为天下之所共宗,这是天子。天子之贵,自为一位,尊无二上矣。然天下之大,非天子一人所能独理也,于是分天下为万国,而使同姓之亲,异姓之贤,与之共治焉。自天子而下,有公一位,公之下,有侯一位,侯之下,有伯一位,伯之下,有子与男同一位。天子总治于内,公、侯、伯、子、男分治于外,内外相维,体统不紊,然后举天下之大,无一国之不治矣。爵之通于天下者,此其大略也。自其施于国中者,而言,出命正众,而为一国之所奉戴,这是君。天子君于王畿,诸侯君于列国,各自为一位矣。然一国之众,亦非君一身所能独理也,于是分庶绩于百官,而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与之共治焉。自君而下,有卿一位,卿之下,有大夫一位,大夫之下,有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君出令于上,卿、大夫、士奉令于下,上下相承,事使不乱,然后举一国之事,而无一事之不治矣。爵之施于国中者,此其大略也。据我所闻周室班爵之制,如此而已。若其创制立法之盛,则典籍尽去,今亦安从而考其详哉。”

【元典】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译文】天子的土地规模,一千里见方;公爵、侯爵都是一百里见方,伯爵是七十里见方,子爵、男爵是五十里见方,共四等。不足五十里见方的国家,不同天子直接联系,而是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

【诸儒注疏】此以下,班禄之制也。“不能”,犹不足也。小国之地不足五十里者,不能自达于天子,因大国以姓名通,谓之附庸,若春秋邾仪父之类是也。

【理学讲评】这以下是周室班禄之制。不能,是不足的意思。孟子又告北官铸说:“周室班爵之制其略因可得而言矣。其班禄之制何如?试以禄之班于天下者言之。天子食赋于畿内,其制地方千里,盖天子爵为至尊,故其地至广也。公侯而下,则皆食赋于列国,故公、侯之地,方广都是百里,其田赋之入,视天子而杀矣。伯之地,方广七十里,其田赋之入,又视公侯而杀矣。子、男之地,方广都是五十里,其田赋之入,视伯而又杀矣。自天子以至于子男,分田制禄之法,凡有此四等。在天子非独丰,在诸侯非独啬,厚薄之等,一因其尊卑之分而已。此外更有地不足五十里之数者,遇凡朝觐聘问等礼,不能以姓名自达于天子,但附属于邻邦诸侯,以通其姓名,这叫做附庸,则其爵愈卑,而其禄愈薄矣。”盖先王于疆理天下之中,而寓则壤成赋之制,故其禄之班于天下者,有如此。

【元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译文】天子的卿,受封土地同侯爵相等,大夫受封的土地同伯爵相等,元士受封的土地同子爵、男爵相等。

【诸儒注疏】“视”,比也。徐氏曰:“王畿之内,亦制都鄙受地也。”“元士”,上士也。

【理学讲评】这一节,是禄之班于王国者。视,是比照的意思。孟子又告北宫铸说:“周室之班禄,其在王畿之内者各有差等。盖天子以一人宰治于上,而有卿、大夫、士,分治于下,其效忠宣力,本与外臣均劳,而地近职亲,较之外臣尤重。故王朝之卿,所受采地,比照于大国之侯,侯百里,卿亦百里也。大夫所受之地,比于次国之伯,伯七十里,大夫亦七十里也。元士所受之地,比于小国之子、男,子、男五十里,元士亦五十里也。”当其时,诸侯入则为王朝之卿士,卿士出则为列国之诸侯,其分本相等,故其受禄不得不同耳。然以王朝之臣,而同于列国之君,所以尊王室而重内朝之意,又自可见焉。其班禄于天子之国者有如此。

【元典】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译文】大国的土地有百里见方,国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卿的俸禄是大夫的四倍,大夫是上士的一倍,上士是中士的一倍,中士是下士的一倍,下士的俸禄同在官府当差的百姓相同,数量足以代替他种田的收入。

【诸儒注疏】“十”,十倍之也。“四”,四倍之也。“倍”,加一倍也。徐氏曰:“大国君田三万二千亩,其入可食二千八百八十人;卿田三千二百亩,可食二百八十八人;大夫田八百亩,可食七十二人;上士田四百亩,可食三十六人;中士田二百亩,可食十八人,下士与庶人在官者田百亩,可食九人至五人。庶人在官,府、史、胥、徒也。”愚按:君以下所食之禄,皆助法之公田,借农夫之力以耕,而收其租。士之无田,与庶人在官者,则但受禄于官,如田之入而已。

同类推荐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热门推荐
  • 孤星红尘

    孤星红尘

    天煞孤星,自古以来的孤身一人,不知是上天垂帘,还是天意弄人,竟然将他一化为二,演绎出一场亲情爱情与友情的感人故事····神秘莫测的上古四象神器,坎坷的修真人生,无情的命运之轮,他将如何面对……
  • 彼得兔和他的朋友们

    彼得兔和他的朋友们

    100多年前,一辈子生活在庄园里的波特小姐为了安慰一个生病的小孩儿,编了一个小故事,并写在信里寄给他,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彼得兔的故事》。今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毕翠克丝·波特的名字和她创造的小动物:彼得兔、兔子本杰明、格拉斯特市的小老鼠、松鼠提米脚尖儿、平小猪、杰米玛鸭子。书中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真实生动,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大智慧和小算计,一样的好心肠……在英语国家,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有关于彼得兔或者汤姆小猫的记忆。彼得兔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佳作。
  • 良夫在此

    良夫在此

    以她的满意为满意,廖青青决定跟苏越结婚,可是:心情不高兴时,苏越给她削梨吃。气到冒火时,还是给她削梨吃。青青:怎么老让我吃梨!苏越:好处多多,你不是清楚的?青青:……基于苏越的真心,青青再给他一次机会,可是:苏越竟还把梨加到了菜品里。青青:这日子不过了!苏越:好。青青:离婚!苏越:好。青青:走就走,脱什么衣服?苏越:刚摘完梨回来,洗个澡再走。青青:!盯着那具身子消失在门边,她猛一擦口水走上前。苏越:老婆,气消了吗?青青一记眼神飞射过去。苏越的小心脏噗噗直跳。接着,苏越就蹲在角落反省:老婆没发话,那就是不满意,那是哪里没做好没做到位?
  • 私宠小妹

    私宠小妹

    曈曈,这是我们的宿命,你逃不开的。他痴痴的看着她的容颜,亲手喂她吃下一颗又一颗的白色药片,这是救她命的药,也是可以夺走她命的药。这些药,不但可以让她智力受到抑制,而且还会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那件事的发生,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们之间并不是他以为的兄妹关系……
  • 血色长夜

    血色长夜

    迷人的城市之夜,是灯红酒绿的天堂,还是血染的恐怖地狱?白色的长裙,转身却是滴血的容颜。是单纯的少女,还是可怕的吸血鬼?一切的谜团,看稚嫩的少年如何解开。到了最后的最后,理智与感性的交锋之时,又该如何抉择!
  • 枭鼠

    枭鼠

    鼠辈,也可以成为枭雄!从角鼠神赐到罪鼠末裔,天才魔鼠蒂梵背负神秘血脉,从最不起眼的角落崛起。混沌暗涌、亡者喧嚣、绿皮乱战、野兽倾轧、人类纷争、蛇蜥奔窜,无尽的黑暗与纷乱,无穷的战火与征伐。古圣的罗盘在虚无中恒久转动,混沌的邪念在亚空间恣意蔓延。而鼠辈,才是这场博弈的最后赢家!
  • 假替真爱:秦少追妻成瘾

    假替真爱:秦少追妻成瘾

    用三年的青春来赌,还是输的一败涂地,看着眼前的男人,景时夏忍着心里难于承受的剧痛,“我们离婚吧!”再次相见,她孩子已生,他不顾一切接她回家,她强调:“我们已经离婚了。”然后他单肩扛老婆,单手抱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熔炼太虚

    熔炼太虚

    源气大陆,强者为尊武者,以自身为炉鼎,天地为火焰,熔炼神魂化本命魂器。一个身份神秘的少年走在黑暗与黎明之间,邪恶与正义边缘,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经常出现在黑暗中的神秘人物是谁?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氏族恩怨何时才能化解……
  • 末日从进化开始

    末日从进化开始

    【爽文版简介】末日来临后,秦飞经过一番意外,开启了父亲十年前留在身体中的数据化末日程序,从此开始末日作弊之旅,脚踏丧尸,拳打变异兽,进入究极进化之路。【文青版简介】末日来临的第二个月,秦飞开启了身体里的数据化末日程序,这是十年前父亲留给他的,详细记载了末日里各类生物信息。秦飞很疑惑,为什么十年前父亲就已经得知了末日的一切?
  • 第三百零三天

    第三百零三天

    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我们也是最嚣张的一代。当然……我们也是自认为最悲伤的一代。莫雨妍在聚光灯中慢慢的倒了下去,长裙在风中翻舞着,像一只陨落的蝶。她仿佛听到姚月天和吴振兴大喊的声音,但是喊了什么,她已经听不清了。她转头对着吴振兴微笑:亲爱的,我爱你,我多么希望这一辈子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但是,那只是希望而已……对吗?然后她就闭上眼睛倒了下去,在他们眼中,慢慢的倒了下去……---------------书友群:10573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