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26

第26章 论语学而篇(5)

于是夫子深喜其有见于远大之理,而实致其反求之思,乃嘉与之曰:赐也,而见及此乎,始可与言《诗》也已。《诗》之为教,兴起人无已之心,而微示人以静求之益者也。切磋琢磨之功,非为贫富言也,而涵泳有得焉,则夫人之学必于此,天下之道尽于此矣。推而广之于处贫富而尽其道,引而伸之于学修而知其通,以此言《诗》,三百篇皆身心之要矣。赐于是可不虚吾所告矣。进无谄而乐,进无骄而好礼,得一理而更进以理,善之所推及者无竟,渐而达焉,往也,吾所告也。欲乐必以切磋琢磨得所乐之实,欲好礼而必以切磋琢磨体礼之所可好,进乎道者必依乎学,退而在己者有功必反求焉,来也,赐则知之矣。藉令赐也见为未若,而不思所以若之,则且不能乐,而以怠荒成乎卑屈;不能好礼,而以文饰益其矜张,则并所得者而失之矣。虽告之,亦将何益哉!故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夫子之深许子贡可为学者法,深切着明矣。

【元典】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诸儒注疏】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办,故以为患也。”

【理学讲评】患,是忧患。孔子说:“君子之学,专务为己,而不求人知。”如上不见知于君,而爵位不显;下不见知于友,而名誉不彰。此务外好名者之所忧患也。君子则以为学问在已,知与不知在人,何患之有。惟是我不知人,则贤否混淆,是非颠倒。在上而用人,则不能辨其孰为可进,孰为可退。在下而交友,则不能辨其孰为有损,孰为有益。这是理有不明,心有所蔽,民非人之所当深患者乎。然人才固未易知,知人最为难事,必居敬穷理,使此心至明,然后如镜之照物,好丑毕呈,如称之称物,低昂自定,欲知人者,尤当以清心为本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凡人之情有求而不得,而不知所以可得之道,郁抑而不能自安,则患心生焉;患之则必思所以求去其患,而情乃适,于此而为己为人之别存焉。自君子而思之,则有其不可患者,勿容患也;有其真可患者,不容不患也。

今人之所患者,己有德而人不知所尊,已有才而人不知所用,于是视天下若无所容身,而身亦无所自容:此不必患者也。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乃若所患者,有贤者在前而不知为贤,则出而无所可任用,处而无所可效法;有不肖者在前而不知为不肖,则信用之而为其所欺,交游焉而为其所惑。而贤不肖之情形,非可以一端察也。疑之而又见其可信,信之而又有其可疑,将何所鉴别而不至自失其身?此则求之不得其术,裁之不知其要,所为惘然于身世之际,而自见其可忧者也。以患不己知者,反而自患其知,斯亦为为己之实学。不然,患己知之不早,则屈学以阿世;不患知人之不明,则亲小人而远君子。其为大患,可胜道哉!

【心理穿梭】读《论语》须是别一法在,与学、庸、孟子不同。《论语》是圣人彻上彻下语,须于此看得下学、上达同中之别,别中之同。

如“学而时习之”一章,圣人分中亦有此三种:“时习”则自“说”,“朋来”则自“乐”,“不愠”则固已“君子”。初学分中亦有此三种:但“时习”即“说”,但“朋来”即“乐”,但“不愠”则已为“君子”。

又“时习”、“朋来”而“不愠”,斯“说”、“乐”而“君子”,则学者内以安其心,外以成其身,浑然具足而无所歉。抑“时习”而已“说”,“朋来”而已“乐”,“不愠”而已“君子”,则学者可无求“说”、“乐”于外物,而他有待以成其德。

且学者之于学,将以求“说”、“乐”也,将以为“君子”也。乃必于此而得之,则亦当自勉于“习”,广益于“朋”,而无以“知”“不知”动其心,固可以开初学入德之门。乃言乎“说”而天理之来复者尽矣,言乎“乐”而天理之流行者着矣,言乎“君子”而天德之攸凝者至矣,则亦可以统作圣之功。

果其为“学”,则“习”自不容中止,“朋”自来,“不知”自“不愠”,德即成于不已。然“学”而不“习”,“习”而不“时”,“时习”而不能推以及人,得“朋”为“乐”,而“不知”则有所“愠”,亦学者之通病。故必“时习”而抑有以得夫“朋来”之“乐”,“乐”在“朋来”而抑不以“不知”为“愠”,乃以有其“说”、“乐”,而德以成,则“说”、“乐”、“君子”所以着“时习”、“朋来”、“不愠”之效。然非其能“说”、能“乐”、能为“君子”,要不足以言“学”,则亦以纪学者必至之功。

夫子只就其所得者,约略着此数语,而加之以咏叹,使学者一日用力于学,早已有逢原之妙,终身率循于学,而不能尽所得之深。此圣人之言,所为与天同覆,与地同载,上下一致,始终合辙;非若异端之有权有实,悬羊头卖狗腿也。集注兼采众说,不倚一端,可谓备矣。然亦止于此而已矣。他如双峰所云“说”之深而后能“乐”,“乐”之深而后能“不愠”,则“时习”之“说”,与“朋来”之“乐”,一似分所得之浅深;而外重于中,以“朋来”之“乐”遣“不知”之“愠”,尤为流俗之恒情,而非圣人之心德。

又小注为此三段立始、中、终三时,尤为戏论。“朋来”之后,岂遂无事于“时习”?安见“人不知”者,非以“朋”之未“来”言邪?至于专挈“时习”为主,如云峰之说,则直不知乐行忧违,成物以成己,安土而乐天,为圣贤为己之实功,而但以学、问、思、辨概圣学而小之,则甚矣其陋也!

《论语》一部,其本义之无穷者,固然其不可损,而圣意之所不然,则又不可附益。远异端之窃似,去俗情之亿中,庶几得之。

本文一“学”字,是兼所学之事与为学之功言,包括原尽,彻乎“时习”而皆以云“学”。若《集注》所云“既学而又时时习之”一“学”字,则但以其初从事于学者而言耳。“既”字、“又”字,皆以贴本文“时”字,故集注为无病。小注所载朱子语,则似学自为一事习自为一事,便成差错。胡氏之说,自剔得集注分明。集注云“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此岂暂一尝试于学之谓乎?“时习”兼“温故知新”在内,非但温理其旧闻而已。

学有对问、对思、对修而言者,讲习讨论是也。此“学”字与“大学之道”“学”字同,该括广大,故上蔡以“坐如尸、立如齐”言之。昨日之坐尸、立齐者,自昨日事;今日之坐立,又今日事。事无穷,道自无穷。岂今日之坐立,以温理昨日之如尸、如齐者乎?

冯厚斋专就讲习讨论上说,只作今经生家温书解。此俗学、圣学大别白处,不容草次。知集注“既学”之“学”,非实诠本文“学”字,则此疑冰释矣。

前后统言孝弟,而朱子以前所言孝弟为“资质好底人”,则又分上一层说得容易,下一层说得郑重。是以金仁山有“前以质言,后以学言”之说。乃《集注》直云“上文所谓孝弟”, 则又似乎无分。是以陈新安有“善事之中有无限难能”之说。

以实求之,则朱子谓上言资质者本无病,而仁山所云下以学言,则不成语也。此处亦易分晓。世岂有孝弟而可谓之学邪?学也者,后觉效先觉之所为。孝弟却用此依样葫芦不得。虽所为尽道以事亲者,未尝无学,而但以辅其尽性之功,则辅而非主。为孝子、悌弟者,止勉求远乎不孝、不弟,而非容有效孝、效弟之心。效则不名为孝弟矣。以孝弟为学,故姚江得讥有子为支离。而有子岂支离者哉?集注言“为仁犹言行仁”,只在用上说,故小注有水流三坎之喻,言其推行有渐,而非学孝、学弟以为学仁民、学爱物之本。故注又云“学者务此”,但如本文言务而不言学。“学”字与“务”字,义本不同。学者,收天下之理以益其心;务者,行己之德以施于天下。知此,则知为仁也,不犯也,不乱也,皆以见于天下之作用言而一揆也。

大抵有子此章,言德而不言学,故程子曰“孝弟,顺德也”。不犯、不乱,德之浅者也。为仁,德之大者也。孝弟,德之本也。要以言德而非言学也。

乃孝弟而不犯、不乱,极乎下以浅言之,而深者亦在其中。不特善事之难能,而推夫不犯不乱之至,则文王之服事小心,周公之“赤舄几几”,亦但以免夫犯乱。特就其浅者言之,则乡党自好者之守法安分,亦得与焉。此极乎下以通上也。

孝弟为为仁之本,极乎上而大言之,而小者亦在其中。不特孝弟之无异文,而即夫人之恩施姻亚、睦辑乡党而仁及人,不杀一启蛰、不折一方长而仁及物,亦莫非仁道之生。特就其大者言之,则君子之以弘夫爱之理,而全夫爱之德,亦此道焉。此极乎上以通下也。

要则孝弟皆以尽性言,而浅者则因其性之所近而得合,深者则有以尽夫性而无所缺耳。在夫人,固因其质之美,而实不无专心竭力之功。在君子,甚有至德弘道之功,而要不可谓之学。故支离之病,仁山实启之,非有子之过也。

盖本文之旨,原以考学之成,而非泛论人品。使其抑学扬行,则当云虽其未学,亦与学者均矣。子夏到底重学,以破一切高远之说,谓此亲贤尽伦之事,人有妄谓其无假于学者,而我必谓非务学之至者不足与此。则天下岂有不学而能之圣贤哉?

上四段原是据现成人品说,非就用力敦行者说。则亦凭空立此一规格,以验学之所至耳。“吾必谓之学矣”六字,是圣学、异端一大界限,破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流邪说。于此见子夏笃信圣人处。知此而后知集注之精。

双峰云“有子论仁论礼,只说得下面一截”。东阳云“有子是说用礼”。只此二语,见得此章在集注自从本源上别起一番议论,非正释也。

所以然者,以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言“为贵”,则非以其体言,而亦不即以用言也。“用”只当“行”字说,故可云“贵”。若“和”竟是用,则不须拣出说“贵”矣。“用”者,用之于天下也。故曰“先王之道”,曰“小大由之”,全在以礼施之于人而人用之上立论。此“用”字不与“体”字对。“贵”者,即所谓道之美而大小之所共由也。“和”者,以和顺于人心之谓也。用之中有和,而和非用礼者也。有子盖曰:礼之行于天下而使人由之以应夫事者,唯和顺于夫人之心而无所矫强之为贵;唯其然,斯先王之以礼为小大共由之道者,以纯粹而无滞也。

集注以从容不迫释“和”之义,则是谓人之用礼,必须自然娴适而后为贵。使然,将困勉以下者终无当于礼,而天下之不能用礼者多。且先王之道,亦但着为礼而已,未尝有所谓和也。从容不迫者,行礼者之自为之也。必从容不迫而后可为贵,则先王之道非美,待人之和而后美矣。

且所云“和”者,有以德言,则中庸发皆中节之和是也。此则为礼之本,而非礼之用。由其有和,可使喜、怒、哀、乐之中节,则礼于是起焉。和,性情之德也。礼,天下之达道也。唯和乃中节而礼以达,斯和体而礼用,不得云“礼之用,和为贵”矣。

若云由吾性之德有礼,仁义礼智,性之四德。而情之德乃有和,则中庸之所谓和者,又情之根夫仁义礼智具足之性以生,而不专倚于礼。且在性之所谓仁义礼智者,有其本而已,继乎天之元亨利贞而得名者也,在率性之前而不在修道之后。今日“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则固指教而言矣。如之何纭纷胶轕辅,而以此和为性情之德邪?

夫性情之德,则尽人有之。而君子致之者,其功在省察、存养,而乃以经纬乎天地。是所贵在戒惧慎独而不在和,又何以云“礼之用,和为贵”哉?

况乎《中庸》之言“和”者,又非从容不迫之谓,乃情之不戾于节者也。故彼之言“和”,乃以赞夫人情中固有之德,而亦以赞君子省察极致、动必中礼之德,故曰“谓之”,而非有所致力之词,以与“敬”相为对者也。未发谓中,已发谓和。可云敬以致中者,以静存之功,主敬为本;则亦当云诚以致和,以动察之功,存诚为要。今此以敬、和相对而言,其可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敬乎?

礼之为节,具足于喜怒哀乐之未发;而发皆中节,则情以率夫性者也。敬者人事也,和者天德也。由人事以达天德,则敬以为礼之本,而因以得和。和者德之情也,乐者情之用也。推德以起用,则和以为乐之所自生,而乐以起。此礼乐相因一致之理有然者,故程、范得并言乐而不悖。而有子则固曰:礼原中天下之节,有节则必有和,节者皆以和也;是以礼之用于天下者,使人由之而人皆安之,非其情之所不堪,亦非其力之所待勉,斯以为贵。故制礼者当知此意,勿过为严束以强天下,而言礼者不得视礼为严束天下之具而贱之。勿过为严束以强天下,先王之道所以无弊,而无小大之可或逾。不得视为严束天下之具而贱之,则以先王之道既尽其美,而小大皆不能逾。原非可云“前识之华”,“忠信之薄”也。

乃非以为严束,而要以和顺夫人心,亦必不废礼之节而后得和,此文质同体之固然者。如有见夫节者之不过以和顺夫心,因以谓节以效和,而所贵非节,则将有如老聃之知礼而反贱礼者。要之,舍礼亦终不能和,而又何以行哉?故东阳以前节为正意,后节为防弊之言,深得有子之旨;非前节重和,后节重节,为两相回互之语也。

有子大旨,只是重礼。前三句谓能知礼意,则洵为贵美而不可废。后四句则以为能达礼意,而或废礼者之防。若夫不知礼之用而可贵者,唯以和故,乃贸贸然以礼为程限,而深其畏葸,以自役而役人,则必将见礼之不足贵,而与于无礼之甚者矣。知其用于天下之本旨,则礼未尝不可损益,以即乎人心;而知人心必于礼得和,而舍礼无和,则虽有可损益,而必不可过乎其节。此斟酌百王、节文自性者所必谨也。

大抵有子在制作上立言,故曰“用”,曰“由”,曰“行”。是故双峰以为在下面一截说,与前论仁而言行仁一例,而君子之静存动察以立大本而行达道者,固未及也。王阳明疑有子之支离以此,而有子之切事理以立言,终异于姚江之沦于禅者,亦正在此。固不必更就上面一截起论,为头上安头之说矣。

且使从本而言之,则礼固以敬为本,而非以和。若曰“敬之碎底是和”,则和者敬之分体也。此不成义。知敬之分而用之,其于礼必加详,何为不以礼节而不可行哉?且抑与从容不迫之释,自相背戾矣。

要以《中庸》之所谓和,乃本然德体之天则,此之谓和,乃妙用推行之善道,固不可强合为一。况即《集注》所云从容不迫者,自非可有意以之为贵而用之。使功未至而机未熟,则有意贵和者,正堕“知和而和”之病。如其必自然得和而后可为贵,则于和之上,又加一自然,而岂不赘欤?矧自然从容不迫者,乃动容周旋中礼,盛德已至之圣符,非可与天下共率由之,更不必言“为贵”、“为美”,而抑以不节为虑。有子本以言王道,而不以言天德。徒为深人之言,则所在皆成龃龉,此不能强徇集注而废饶、许也。

朱子又曰“敬为体,和为用”,须是撇开有子另说方可。朱子自说学,有子自是说道。先王之道,贤者俯就,不肖企及,岂可以君子之为学律之?他言王道者,可与天德合辙,而此必不可。如朱子之意,盖谓未发而主敬,必发而从容不迫,乃为可贵;未发能合,已发能分,乃散应事物而无不宜。以此言之,乌可不知和,乌可不“知和而和”哉?

且《中庸》章句、语录,括已发未发而一之于敬。愚谓未发功在敬,不显之笃恭是也;发则功在诚,《大学》之慎独以诚意,《中庸》之“行之者一”是也。致中者敬之至,致和者诚之功。存养、省察,为学之体;敬以具节而礼明,和以达节而乐备,为学之用。故程、范之说,小异于有子而可相通,而小注朱子所云,则皆成矛盾。

唯“严而泰、和而节”以下一段,集注明切可观。其曰“礼之全体也”,可见章首一“礼”字,原以体言,而本文“用”字,非与体为对待之词,则从容不迫之义,固不得立矣。“毫厘有差,失其中正”,恰在制作上说,而非生疏拘迫、不能从容之谓差也。拘迫不从容,正是挣扎得不差处。唯制作不和顺于心,而苦人以所难,方成差谬。

朱子此注,与前注早已不同。实则此为谛当,不必更说向深妙处去。云峰乃为割裂而曲徇之,过矣。云峰之笃信,乃以成朱子之失;饶、许之分别,乃以通朱子之穷。故有功先儒者,不在阿也。

同类推荐
  •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热门推荐
  • 转世之兰宫记

    转世之兰宫记

    一个不受宠的小姐面对着痴情王爷和霸道王爷,不知道该如何。权势与爱情,两个男人的帝位之争,她会怎么选择
  • 末世之战争之人系统

    末世之战争之人系统

    末世,我最不缺的就是人和武器!没有进化,没有异能,对抗丧尸,我靠的就是人海!以及炮火!
  • 旧日的守夜人

    旧日的守夜人

    哪怕看上一眼那些模糊的、不可名状的、隐藏在神秘维度当中的旧日们,你的SAN值便会瞬间归零。但瑞文不一样,他甚至会降成负数。他当然会疯,但他不会死。因为,他是唯一的,拥有不死之身的守夜人。作为守夜人当中的异类,他不需要睡眠,没有痛觉也没有快感,拥有的只有永恒的孤寂。这对于一个刚刚穿越过来不久的、精力旺盛的、热血沸腾的地球青年来说,简直是……太无趣了。所以,瑞文想问问那些不可名状、不可接触、神神秘秘的旧日们——不管是谁:你们有没有能让我死的?我想快点穿回去,早日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
  • 成为恶毒女配之后

    成为恶毒女配之后

    废物作者,简介无能第一个世界,将军小姐X傻子皇子(真傻子,好不了的那种)剩下的世界准备中。。。男主始终都是一个人!
  • 混沌四季

    混沌四季

    这是坐落于奥克兰北区的一家韩日餐厅——头一遭,见着两者得以融合在同一家馆子。作为招牌的优酸乳酒饮料几乎不带半点儿酒劲,却也往意兴勃发的客人脸上注入了点点红晕。在这座几乎要被中国人淹没的风帆之都,英语显得有些冗余。会讲粤语的人,更是有无数个理由轻视这门和中文基本毫无共通之处的语言。
  • 金色的时代

    金色的时代

    小学、中学的校长、老师和那些风华正茂的学生的故事已深深地印在甄艳的脑海里,她与同学分道扬镳后,背着父母,独闯深圳。在歌舞厅受到流氓的调戏,好心人的搭救她做了车模。期间,父亲患癌症急需手术费,某老板借给她十五万元,她与某老板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故事......后于老板分手,遇见了自己初恋情人扬帆,与扬帆又谱写人生新篇章。
  • 帝域道三千

    帝域道三千

    帝王星斗御龙皇,幽冥殿中虚羽尊。万倾皇权掌天下,冥海不枯不成王。东有炎皇焚赤羽,西有灵帝镇鬼渊。羽落苍穹乾坤变,灵转轮回弑万千。本书断更存稿,未签约,误入。
  • 加入WTO如何经营私营公司

    加入WTO如何经营私营公司

    2001年11月10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国迎来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全球化的天使迎面向我们走来。从此以后,中国的企业、公司、产品等等可以自由地在国际市场中遨游、飞翔了。这对全国人们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喜讯。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大市场,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 画春娇

    画春娇

    平地一声惊雷起,超级八卦小能手薛琬重生了!作为皇朝狗仔队千机司的掌门人,上至大小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整个大盛朝的诡闻趣事就没有她不知道的。开挂重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薛琬:都重生了,就不能再像前世一样窝囊了,一天都不行!天王老子都不行!
  • 我的世界之乡情

    我的世界之乡情

    一场意外让张跃拥有了一个世界。古人常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面对突然降临的奇迹,张跃会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