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80

第280章 孟子告子章句下(1)

【元典】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

【译文】任国有个人问屋庐子道:“礼节和吃饭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节重要。”那人又问:“娶妻和礼节哪样重要?”回答说:“礼节重要。”那人又问:“按照礼节求饭吃,却吃不上而饿死;不按礼节求饭吃,却吃上了饭,那么也一定要按礼节行事吗?按亲迎礼娶亲,却娶不到妻子;不按亲迎礼,却能娶到妻子,那么也一定要行亲迎礼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去,把问题告诉给孟子。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

【诸儒注疏】“任”,国名。“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任人复问也。“何有”,不难也。

【理学讲评】任是国名,即今山东兖州府地方。屋庐子是孟子弟子。战国之时,人多昧于理欲之辨。故任国之人,有问于屋庐子说:“人不可一日无礼,尤不可一日无饮食,不知礼与食二者,果孰为重乎?”屋庐子答说:“饮食虽切于养生,而食又赖礼以节其流,无礼则必失之纵,是礼重于食也。”任人复问说:“礼固可好,而好色亦人之所好也。不知色与礼二者,又孰为重乎?”屋庐子答说:“好色虽人之所欲,而色又赖礼以别其嫌。无礼则必至于淫。是礼重于色也。”任人欲逞其辩,遂设难以问屋庐子说:“子谓礼重于食固也,设使身当饥饿之际,此时若拘于礼,则必不能得食,而受饿以死。若不拘礼,则可以得食,而救饿以生,当此躯命所关之时,尚必以礼食乎?吾恐食可以无礼,而生不可以灭性,谓礼之重于食,殆不然矣。子谓礼重于色,固也。设使身处穷乏之中,此时若拘于亲迎之礼,则必不可得妻而婚姻以废。不拘于亲迎之礼,则可以得妻,而家室以完。当此怨旷无聊之日,尚必以亲迎乎。吾恐婚礼可以不行,而人伦不可以或废。谓礼之重于色,殆不然矣。”屋庐子屈于其说,不能对。明日乃往邹邑,备述任人之言以告孟子。孟子说:“礼之重于食色者,理之常。任人之所诘问者,事之变,于答此问,何难之有。”盖事无常形,而理则有定分,惟以理折之,则其辩不攻而自屈矣。

【元典】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译文】不度量原来基础的高低,只比较它们的末端,那么寸把长的木块也能使它高过尖顶的高楼。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就一只金属带钩和一车子羽毛相比来说的吗?

【诸儒注疏】“本”,谓下;“末”,谓上。“方寸之木”至卑,喻食、色。“岑楼”,楼之高锐似山者,至高,喻礼。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钩”,带钩也。金本重,而带钩小,故轻,喻礼有轻于食色者。羽本轻,而一舆多,故重,喻食色有重于礼者。

【理学讲评】揣,是度量,岑楼是楼之高锐如山者。钩,是带钩。孟子承上文说:“吾谓任人之问,不难于答者,何以言之?盖理欲轻重,本有一定之分,故谓礼重而食色轻者,乃据其大分而言也,如任人之论,则执其偏胜之说,以校量一定之理,而本末轻重,将失其平矣,且如岑楼至高,寸木至卑,为从其根底而比较之也。如不从下面,揣度其根本,惟就稍末,比并其高低,则举方寸之木,可升之岑楼之上,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举食色而加于礼之上,其高下失平,何以异于是哉。金之质至重,羽之质至轻,为其分剂适均而称量之也,岂是说金不必多,一钩也为重,羽不必少,一车也为轻。将取一钩之金,以抵一舆之羽,则钩金反轻,舆羽反重矣。取礼之常,而当食色之变,其轻重不敌,又何以异于是哉!要之岑楼不以寸木之加而损其高,钩金不以舆羽之多而损其重。礼之大体,亦非可以食色之变,而改其度君子惟道其常而已。”

【元典】

“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译文】拿吃饭的重要问题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何止是吃饭重要?拿娶妻的重要问题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何止是娶妻重要?

【诸儒注疏】礼食、亲迎,礼之轻者也。饥而死以灭其性,不得妻而废人伦,食色之重者也。“奚翅”,犹言何但;言其相去悬绝,不但有轻重之差而已。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礼之重于食色,犹之岑楼本高,钩金本重也,而任人乃谓食色为重,礼为轻,其所以比较之者,失其平矣。盖礼有轻重,食色亦有轻重,惟取礼与食色之并重者而比之,乃见礼之为重耳。若饥死以灭性,乃食之重者也。待礼而后食,乃礼之轻者也。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则食乃躯命生死所关,其重于礼甚矣。岂但如任人所云食重而已哉。不得妻而废人伦,乃色之重者也,亲迎而后婚,乃礼之轻者也。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则色乃居室大伦所系,其重于礼亦甚矣,岂但如任人所云色重而已哉,此正所谓寸木可高于岑楼,钩金反轻于舆羽者,惟其比轻之太偏,故其重轻之悬绝耳。岂可据之为定论乎?”

【元典】

“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译文】你去这样回答他:‘扭住哥哥的胳膊夺他的饭吃,就能得到饭吃;不扭就得不到饭吃,那么就该扭他吗?翻过东边人家的墙头,搂抱那家的闺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么就该去搂抱吗?

【诸儒注疏】“紾”,戾也。“搂”,牵也。“处子”,处女也。此二者,礼与食色,皆其重者,而以之相较,则礼为尤重也。

此章言义理事物,其轻重固有大分,然于其中又各自有轻重之别。圣贤于此,错综斟酌,毫发不差,固不肯枉尺而直寻,亦未尝胶柱而调瑟,所以断之,一视于理之当然而已矣。

【理学讲评】珍,是捩转臂膊,用绳拴缚。孟子又承上文说:“礼与食色,从其偏重者较之,则轻重易差;从其兼重者较之,则定分自见。汝何不往应任人说:‘子以饥死为灭性,食固重矣,然敬兄亦礼之重也,设使当饥饿之际,纱缚兄之臂膊而夺之食,则得食,不殄则不得食,则将干犯礼义,忍于纱兄而夺之乎?子以不娶为废伦,色固重矣,然以正相从,尤礼之重也。设使当鳏旷之时,逾东家墙而牵搂其处女,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蔑弃礼法,敢于逾墙而搂之乎?’吾知殄兄之臂,则忍于恶逆,不但不以礼食矣。搂人处子,则敢于强暴,不但不亲迎矣。此则宁可饥饿而死,必不可珍兄以戕恩。宁可不得妻而废伦,必不可搂人处子以乱法。礼之重于食色,显然较着矣。以此而应任人,任人尚何说之可解哉。大抵先王制礼,本以防范人情,维持世教,有之则治,无之则乱者也。而猖狂自恣之徒,乐放佚而惮拘检,至有乞墙不羞,钻穴不耻,则礼坊之坏极矣。时君世主不能以教化堤防之,而反为流连之乐,荒亡之行,纵败度,欲败礼,思以匡世励俗,不亦难乎。”此孟子于任人之辩,而力折其妄,为世教虑至深远也。

【心学讲评】先王之制礼也,始于男女饮食,而推以及于远大。盖礼行于二者之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而持之于可久者也。唯有礼而后饮食之节成,则人各得以免于争夺;唯有礼而后男女之伦正,则人各有以有其室家。乃礼何从生乎?即从人心自然不容已之情,而通贤不肖以自然各得之道,则礼与食色同原而出,而不可分。唯食色重,而礼愈不得不重。且不可言礼重而食色轻,况可言礼轻而仁义重乎?若夫仪文之际,因人之可行而利导之,则损益斟酌、礼本自有权衡,而通其变终不损其常,非可据一定之文为礼病也。礼由义起,义根于心,而礼行焉。

自外义之邪说倡,因而其欲废礼者焉。任人有闻其说,而乐毁礼以自便者,乃故执仪文以为礼訾,而问于屋庐子曰:“今儒者争言礼重矣,似乎人生不可一日不用者唯礼。而今有至切于人死生之际者日食,其于礼也孰重乎?使礼而果重于食,则废食以全礼可矣,而岂果重乎哉?”屋庐子未诘其所言何礼,所言何食,而据常理以应之曰:“礼重。”亦见夫人无不可以得食,而鲜可以得礼,则不容不崇礼以为饮食之节也。任人又曰:“今即无论食之系于人之死生也,乃有情必不能自禁者日色,其于礼也孰重乎?使礼而果重于色也,则废色以全礼可矣,而岂果重乎哉?”屋庐子亦未诘其所言何礼,所言何色,而据正道以应之曰:“礼重。”亦见夫色为人欲之动,而礼为天理之经,则不容不守礼以为婚姻之正也。

于是而任人之邪说逞矣。曰:“礼而果重于食,则无有不重之时矣。今以礼言之,则必宾主百拜,以侑以醑而后食。有如饥饿欲死,而就食于人,其人不能备礼,而必待其礼具而后食,无礼则不食,饥而死矣。苟因乎食之重也,虽无礼犹食之,则得食而免于饥死。言礼重者亦将忘其身,以徇区区之缛节乎?如果然也,则礼重于食矣。不然,食固重,而何舍所重以从末节乎?礼而果重于色,则无有不重之理矣。今以礼言之,则必纳币奠雁,亲迎而后得妻。有如岁俭家贫,而年已及时,不容更待,不能备礼,而必求礼具而后娶,无礼则辞于女家,而不得妻矣。苟因乎色之重也,虽亲迎不备而犹娶焉,则得妻。言礼重者亦将老于鳏寡,以守琐琐之虚文乎?如果然也,则礼重于色矣。不然,色固重,而何舍所重以为浮荣乎?”

屋庐子守师说之专,而尚未足达乎先王制礼高深曲尽之妙,与人心自然之节文、时措而合宜之大用,则固不能对矣。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则其有疑必问,而求以卫道之初心,固足尚也。孟子曰:“异端邪说,竖坚僻之论以毁君子之道者,盖有甚于是者矣。君子尚能辟之,廓如也。况其言仅止此耳,则答之也何难之有哉!且不必以天理之生于人心者告之,且不必以先王之曲成乎物理者折之,且不必以食色之中自有礼、礼之中自裕于食色者深言之;彼所据者偶然之一端,而其说之易穷久矣。

“夫礼之行于食色者有本焉,礼因食色而生,食色得礼而立,其本也;有末焉,食色之穷而至于饥死与不得妻,礼之变而至于不以礼则得食得妻,其末也。从本而立论,则末之有余者可损,不足者可均。故先王礼食之文,以行之宾主从容之际,而不责之饥饿求食无告之人;亲迎之礼,以行之士族匹耦之家,而别有仲春令会男女无夫家之制。今舍其立于经常,根于深重之本,而就事变之生,仪文之数,以较量重轻,是犹之絮高卑者不揣其附于地上之本,而但就其可升可降之末以齐之,则方寸之木,其卑甚矣,有时焉,举而加于岑楼之上,可使高矣,非其果高也明甚,矫卑以为高者使之也。

“夫礼为人生必不可轻之大闲,生与俱生,死与俱死,人以异于禽兽,君子以异于野人,其视情欲之动、甘食而说色者,犹金之于羽也。夫金之重大于羽,岂待辨哉,然而有说存焉。定之于手,喻之心,而自知其重,则金重于羽者,自有谓也。即勿论金、羽等而金重,但使不力增于羽以求盈,力灭于金以求诎,则金必不失其量,岂有心于伸其邪说者执一钩之金而谓天下之金尽于此,乃故积一舆之羽而而谓凡羽皆此之取盈,以据为一定之则,而谓金固不重哉!

“夫食至于饥而死,其重者矣。彼当饥而死之际,无呼蹴焉得矣,而责以宾主之文,其轻者也。以此而比之,君子原有嗟可去、谢可食之中道,竞不复讲交拜侑坐之文矣,而奚啻以食为重,而礼为轻哉?礼之行于食者原为适馆授餐,安宾致饩者言也。绰然有余于食,而无礼则豕交兽畜,礼岂但重而已哉!

“色至于不得妻,其重者矣。以不能得妻之人,但勿淫奔焉足矣。而必期于六礼之备,其轻者也。以此而比之,先王原有合鳏寡、滋生聚之正政,尽去其元纁皮雁之仪矣,而妻但以色为重而礼为轻哉?礼之行于色者,原为士大夫有家,君公有国者言也。彼自无难于得妻,而无礼则为禽行而兽聚,礼岂但重而已哉!

“虽然此未可为任人之沉迷者告也。以其道治其人,即从其末而齐之,而折之有余矣。往应之曰:‘食果重乎哉,则无不重也。使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唯食之重,何有于兄?极重食之心,不珍兄而不止,如是则得食矣;苟于饥窘之际,而犹有兄不可珍之心存焉,则不得食。食重矣,遂将紾之乎?如不可紾,则食固有轻于必不可轻之时者。非然,导天下以紾夺,而弱之肉,强之食,夺兄未几,而弟又夺之以。色果重乎哉,则抑无不重也。使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唯色之重,何择于东家?极重色之心,不逾墙以搂而不止,如是则得妻矣;苟于无妻之日,而犹有处子不可搂之心存焉,则不得妻。色重矣,遂将搂之乎?如不可搂,则色固有轻于必不可轻之日者。非然,率天下以逾墙而搂,而鼠可牙,雀可角,搂自东家,而西家又逾其墙矣。’如是以应之,一以折其浮荡无本之邪辞,一以警其不容不愧之天良,则君子之告妄人者,不自亵其微言,而以动其惭悔,无不得矣。

“若夫人心之动,知食知色,则知敬知爱,其发也同原,而俱根于天命之正;先王制礼,节其食,重其色,则性以正,情以得,其用也有恒,而以保其生理之贞;此未易与浅人语,而君子亦何屑为之教诲乎!”

【元典】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

【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能成为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的。”曹交又问:“我听说文王身长十尺,汤身长九尺,我曹交有九尺四寸多高,只知道吃饭罢了,怎样才可以(成为尧、舜)呢?”孟子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去做就行了。”

【诸儒注疏】赵氏曰:“曹交,曹君之弟也。”“人皆可以为尧、舜”,疑古语或孟子所尝言也。“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栗而已。如何则可?”曹交问也。“食粟而已”,言无他材能也。

【理学讲评】曹交是曹君之弟,是时性道不明,人皆高视圣贤,以为不可几及。而孟子每道性善,必称尧舜,曹交疑之,因问于孟子说:“圣人莫过于尧舜,尧舜之为圣,疑若古今绝德,非人之所能为,乃有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不识果有此理乎?”孟子答说:“尧舜虽圣,与人同类,何不可为之有,信有此理也。”曹交不喻为字之意,乃以形体自负说:“交闻自古能为尧舜者,莫如周之文王,商之成汤,文王之长十尺,汤之长九尺,是有此非常之躯干,方有此非常之事功,则欲为圣人,必非眇小者之可能也。今交九尺四寸以长,比文不足,比汤有余,似具圣人之体貌矣。及揣己量力,则但知食粟焉耳。更无他长可以表见于世,有其形而无其实,交之有愧于汤文远矣,敢问如之何,乃可以为尧舜乎?”孟子答说:“圣人所以为圣,不在形体之间,子乃以尺寸长短,较量汤文,何有于此。亦惟励作圣之志,反己自修。去其不如汤文者,就其如汤文者,黾勉为之而已矣,岂有志欲为,而力不逮者哉?”

【元典】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鸟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译文】如果有个人,力气提不起一只小鸡,那他就是个没有力气的人了;如果说能举起三千斤的东西,那就是个很有力气的人了。既然这样,那么只要能举起乌获举过的重量,这样也就成为乌获了。一个人可担心的,难道在于不能胜任吗?在于不去做罢了。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天下大道

    天下大道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热门推荐
  • 武途之子龙传

    武途之子龙传

    一生武途,一世武途,武途路坎坎,爱恨情仇,师门情义,武途路漫漫。
  • 我有一座灵屋

    我有一座灵屋

    我有一座灵屋,里面有许多宠物,你想要对付哪一只?
  • 能穿越世界的武者

    能穿越世界的武者

    一枚长满锈迹的人钟带着王朝传展开了人生另外一条道路,武侠世界,仙侠世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愿你们能随着我的思维荡漾于神妙玄奇的一个个世界。那里有我们儿时的梦想和希望。
  • 神武化剑

    神武化剑

    烟月风雨,何谓剑之顶峰?岁暮光阴,何堪人生一问。看转世重生者怎样搅动神州风云,诠释何谓凌云如仙,逍遥我辈!
  • 英雄联盟之主播日记

    英雄联盟之主播日记

    她走了,渐渐模糊,它回来了,愈发清楚。当年,为了所谓的爱情抛弃它;今天,它带着真爱与激情,重回我身边。一位英雄联盟主播的生活写实日记,记录平凡到辉煌的点点滴滴。文章慢热,无任何内外挂,作者老司机,尽请上车。
  • 雨诺成殇

    雨诺成殇

    一场大雨街边偶遇温柔的眼眸让我找回自己本以为我们相爱是天注定可世事不如人温柔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阴谋虚幻的爱情会开花结果吗?爱上他是我的宿命若我从未遇见他我想我永远不会明白我活下去的理由所以我不曾后悔。
  • 等南风拂面

    等南风拂面

    女主南一的大梦初醒,拥有了前世最不可能拥有的人易北。是自甘坠落于阿鼻地狱,还是被簇拥着去往人间天堂。“今世,我定不让你再对这个世界失望”
  • 快穿之拯救自己的人生

    快穿之拯救自己的人生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救他,而不是我?”“于你,我愿意用我的命相抵,而他,不值得。”烬月幽幽一叹。恼羞成怒,“他哪里比得上的我们,凭什么救他?”“那个时候,我们才是陌生人。”“那个时候,只有你觉得我们是陌生人。”——被玄机老人拐来的烬月,一开始暗戳戳想要搞事情,后来,真香!这是一个双向暗戳戳进行地下活动、最后互相抱得对方归的故事。
  • 按摩小技巧

    按摩小技巧

    按摩又称推拿、按跷等,是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手法为主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同时,穴位按摩又是一种非药物疗法,疗效奇特,无任何毒副作用,日益被医学界和社会大众所看好。
  • 彼岸花开:漫天红莲

    彼岸花开:漫天红莲

    十四岁前的她,是一名孤儿,亦也是一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从小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小年级就拿到了双博士学位。然而,二十岁的她,是一个杀手组织的的王牌杀手。可是能力越高,一个个阴谋也渐渐浮现,一个个谜团渐渐揭开。她恨,为什么要让她有那么高的智商;她恨,为什么老天要如此伤她;她恨.......恨意滔天,当她杀光了所有伤她的人,却已是生无可恋。将那盛开的彼岸花,慢慢的慢慢的一点点吃下去,花、根、球......亦然的从高楼众身跃下,没有人看到,她跃下时,唇边的那一抹笑.....【本文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