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81

第281章 孟子告子章句下(2)

【诸儒注疏】“匹”,字本作“鸥”,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鹜”,是也。“乌获”,古之有力人也,能举移千钧。

【理学讲评】匹,是鸭鸟。乌获是古时有勇力的人。孟子承上文说:“吾谓作圣之功在修为,不在形体者何?视观人之勇力可知矣。有人于此,匹雏虽至轻也,举之而不能胜,则为无力之人矣。今有人焉,百钧虽至重也,而曰我能举之而不难,则为之有力之人矣。人力之强弱,惟辨于举物之胜与不胜如此。然则乌获之力,能举千钧者也,使有能举乌获之任者,不必其形体之相似,而膂力相当,是亦今之乌获而已矣。若使能为尧舜之所为,岂不即今之尧舜乎?人乃谓尧舜之道,非我之材力所能负荷,往往以不胜任为患。岂知力之不胜,不足为患,患在志安于卑近,而无克念之诚。功狃于因循,而无勇往之力,可为而不为,斯乃圣狂之攸判耳。诚一为之,夫何不胜之足患哉!”

【元典】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译文】慢慢地跟在长者后面走,叫作悌,快步抢在长者前面走,叫作不悌。慢慢走,难道是一个人不能做到的吗?不去做罢了。尧、舜之道,孝和悌而已。

【诸儒注疏】陈氏曰:“孝弟者,人之良知良能,自然之性也。尧、舜人伦之至,亦率是性而已,岂能加毫末于是哉?”杨氏曰:“尧、舜之道大矣,而所以为之,乃在夫行止疾徐之间,非有甚高难行之事也,百姓盖日用而不知耳。”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人之不能为尧舜者,其患固在于不为矣。然尧舜岂难为者哉,今夫长者在前,我徐行而让步于后,这便是知敬长之礼,叫做弟。使长者在后我疾走而突出其前,这便是有傲长之心,叫做不弟。夫徐行者,不过于步趋之间,遵先后之序,岂有甚高难行之事,为人所不能者哉?惟其忽长幼之节,是以废事长之礼,盖有自不肯为耳。岂知这孝弟之道,近之,则为吾人知能之良,推之实圣人尽性之事。故虽尧舜为人伦之至,其道若至大而无以加,然尧惟亲睦九族,而后有平章之化,舜惟慎徽五典,而后有风动之休,是尧舜之道,亦只在孝弟而已,孝弟之外,别无性分,则性分之外,别无事功。虽尧舜岂得而加毫末于其间哉。夫圣道不越于孝弟,而孝弟惟在于徐行,则欲为尧舜者,信乎其不难矣。”

【元典】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译文】你穿尧所穿的衣服,说尧所说的话,做尧所做的事,这样也就成为尧了。(如果)你穿桀所穿的衣服,说桀所说的话,做桀所做的事,这样就变成桀了。

【诸儒注疏】言为善为恶,皆在我而已。详曹交之问,浅陋粗率,必其进见之时,礼貌衣冠言动之间多不循礼,故孟子告之如此两节云。

【理学讲评】孟子又承上文说:“尧舜之道,不外于孝弟,则圣人果不难为矣。子欲学为圣人,岂必求之远且难哉。自吾一身而言,衣服言动之微,皆道之所在,学圣则圣,学狂则狂,在子之趋向何如耳。子若服尧之服,而非先圣之法服不敢服,诵尧之言,而非先圣之法言不敢言,行尧之行,而非先圣之法行不敢行,如此则反身循理,无一事不在于规矩之中,虽不必容貌如尧,而衣冠言动,都与尧相似,是亦一尧而已矣。子若服桀之服,而从其诡异之制,诵桀之言,而从其邪僻之词,行桀之行,而从其暴虐之事。如此,则悖理乱常,无一事不出于规矩之外,虽不必容貌如桀,而衣冠言动都与桀相似,是亦一桀而已矣。夫能为尧则必能为舜,而出于尧,则必入于桀,为圣为狂,机惟在我,子可以不审择所从哉?”

【元典】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译文】曹交说:“我能见到邹君,可以向他借个住处,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孟子说:“(尧舜之)道就像大路一样,哪里是难懂的呢?就怕人们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寻求吧,会有很多老师的。”

【诸儒注疏】假馆而后受业,又可以见其求道之不笃。言道不难知,若归而求之事亲敬长之间,则性分之内,万理皆备,随处发见,无不可师,不必留此而受业也。曹交事长之礼既不至,求道之心又不笃,故孟子教之以孝弟,而不容其受业。盖孔子余力学文之意,亦不屑之教诲也。

【理学讲评】曹交闻孟子之言,有感于心,说道:“交始初只疑圣道难为,幸而得闻夫子之教,乃知尧舜可学而至,此一念求教之诚,有不容自己者,如得见于邹君,可以假借旅馆,以为驻居之所,愿暂留于此,而受业于夫子之门墙,庶几得尽闻圣道之传,终成学圣之志矣。夫假馆而后受业,则其求道之不笃可知。”孟子乃从而拒之说:“子欲假馆受业,意以道之难知,而求师于我也。不知这个道理具于性分之内,着于日用之常,天下古今,坦然共由,就与那大路一般,岂有隐僻难知之理,而待人指示者哉?但人自迷于向往之途,病在不知所以求之耳。子诚归于家庭之间,而求此道于事亲敬长之际,于吾之所谓孝、弟者,皆务身体而力行之,则行止疾徐,随所寓而皆道,衣冠言动,随所觉而皆师,不必身亲授受,而自师资之有余矣,岂必留此受业,而后可以求道哉。”孟子此言,虽为曹交而发,然孝、弟不待外求,尧舜可学而至,实万世不易之论也。

【心学讲评】学者求道之心决于一念,一念定,则动静云为皆有善恶之几明着于前,而求合于道者,取之自心而已足。若但惊其名,而无果于有为之志,徒欲托于君子之门以自矜,则其人固在不屑教诲之中,君子姑且使之自反焉,而冀其悔悟耳。

有曹交者,偶至于邹,闻孟子而求见,乃遽然问曰:“闻之君子之言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尧、舜之道,得其传而为之也易果有诸乎?”夫人内自顾而为尧、舜者何在也?上顾尧、舜而为之者何由也?而果实有其无难者乎?孟子亦以正对之曰:“何为其不然哉!尧、舜有所以为之也,人有所以为尧、舜者存也。”同此人,同此心,同此理,君子体之深,故辞之决也。

交乃遽自言曰:“人果可以为尧、舜则形质之伟然者尤异矣。交闻为尧、舜于周者,文王也,其形十尺;为尧、舜于商者,汤也,其形九尺;故人传其得天者胜,而以至乎圣者优。今交九尺四寸以长,亦可无多让矣;乃食粟而已,大功莫能建也,大名莫能成也。于此必有道焉,以迥拔乎寻常,而成非常之业,将如之何以即得其传而无难致者?”

孟子曰:“子何以其形为哉!文王偶然而十尺耳,汤偶然而九尺耳,子亦偶然而九尺四寸耳。形之异,何有于道之污隆?子以为如之何则可者,是岂有捷得之术、密传之法哉!亦在乎勇于为,而勉其所不知以求知、力其所未行以!必行而已矣。

“今有角力之人于此,犹是人,则强弱勇怯之数亦无异也。有力不用而自安于弱,日吾力不能胜一匹雏也,则人怪之,以为无力人矣。无力者,岂至于一匹雏之不胜乎?自不肯以力鸣,则委匹雏为不能胜而可以宴坐耳。今使其人奋然自命日,吾将举百钧焉,由是而发愤以举之,则人竞推以为有力人矣。其有力也,岂果百钧之无难举乎?既欲以力显,则虽百钧之不易举,而举之在我耳。夫有力者称乌获,非仅以其名也,亦非其形貌之殊也,能举重任也。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乌获也,有其实斯有其名。然则人之以不胜为患者,在未尝为之之先,早有畏难自沮之念,而岂果足为患哉?以可为之事,具为之之力,则尧、舜人也,我亦人也,而无如我之弗为何耳。怠于一念,而废功终身,是则可患也。

“若夫道,则众着于事物,而转移于当念,出乎善则入乎恶,反其恶则归于善。今以行步之间,一敬一肆,亦无难知而难行者,但使心知有长,而不任意以行,则徐行而居长者之后,于是而自不愧于弟道,人莫不以弟予之;傲惰之咎,不知其何以消矣。忘乎长者之当敬,而不自谨于追随,疾行而居长者之先,于是而自不知有弟道,人必以不弟责之;逊让之情,不知其何以泯矣。甚哉,一动一静之间,而得失之几决焉。要其事,非强之以所难也,一徐行而弟即在,岂人之所不能哉?唯习气之染已深,良心之放不求,以不肯为之偷心,而故为不足为之妄想,则随于陷溺而终不可复也。

“夫尧、舜之道大矣,然岂有他哉?充知爱知敬之天良,以行其不忍不敢之实事,则天明地察,平章昭明之盛德大业,皆从此顺而致之而已矣。然则子之欲为尧、舜也,亦在子之身尔。今使子决其志于为尧,则内顾于躬,有一不如尧焉,而心不安。乃服必尧之服,而饰躬以定志;诵必尧之言,而修辞以立诚;行必尧之行,而循礼以居正,则尧之所以为尧者在是,而皇皇君子之容,奕奕哲人之话,兢兢至德之修,尧之道尽于此,是尧而已矣。然未易言也。服非尧服,则且同于桀之服矣,便于身,不恤其称也;诵非尧言,则且同于桀之言矣,肆于口,不顾其悖也;行非尧行,则且同于桀之行矣,违于心,必戾于物也;而可以为尧者居然为桀。危哉,一念之存亡,万行因之而异,而即圣与狂之所自分。故曰亦为之而已矣,而何形体之足言乎!”

孟子之诏交,可谓切矣。而交犹未悟也,乃曰:“交今也幸得见于邹君,不患其无托也,可以假馆而为久留之计,愿留此而受业于夫子之门,庶乎知尧之服何所制,尧之言何所称,尧之行何所修。夫子必有以授我者,而庶几乎其即为尧也。交之词遽;其情浮益见于此矣。孟子曰:“子何以留为乎?夫尧、舜之道,非有密授也,非有曲致也,判然于善恶之两途,而显之于日用之必然,若大路然。人心自有之而自喻之,岂难知而必俟人之指示哉?人之所以趋桀如崩,而学尧若登者,特放其心而不求耳。使子而果欲求之也,则且归而自求之。此身固人之子、人之弟也,为子之父兄者,即我立爱立敬之师;子日有言,日有行也,加子以尤悔者,即子为敏为慎之师也。师自有余,而岂吾之有特传以示之哉?”

呜呼!此孟子距交之词,所谓“不屑之教诲”也。然自其言观之,则道无难而为之也难,固学者之通患,又何尝不为教诲之深哉?

【元典】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已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译文】公孙丑问道:“高子说:《小弁》是小人(所作)的诗。(对吗?)”孟子说:“凭什么这么说呢?”(公孙丑)说:“因为诗中有怨恨。”孟子说:“高老先生的论诗太呆板了!如果有一个人,越国人拉开弓去射他,(事后)他可以有说有笑地讲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和越国人关系疏远,(可以由他去犯罪。)如果是他哥哥拉开了弓射他,(事后)他就会哭哭啼啼地讲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和哥哥关系亲近,(不愿让他服罪。《小弁》的怨恨,出自热爱亲人热爱亲人就是仁。太呆板了,高老先生这样的论诗!”

【诸儒注疏】“高子”,齐人也。“《小弁》”,《小雅》篇名。周幽王娶申后,生太子宜臼;又得褒姒,生伯服,而黜申后、废宜臼。于是宜臼之傅为作此诗,以叙其哀痛迫切之情也。固”,谓执滞不通也。“为”,犹治也。“越”,蛮夷国名。“道”,语也。亲亲之心,仁之发也。

【理学讲评】高子,是齐人。“小弁”,是《小雅》篇名。昔周幽王初娶申后,生子太子宜臼。后得褒姒,生伯服,甚嬖爱之,因黜申后而废宜臼。于是宜臼之师,为作此诗,以述哀痛迫切之情,因名其诗曰“小弁”。关弓即是弯弓。公孙丑问于孟子说:“吾闻高子说诗也,以为诗三百篇,多仁人孝子之言,惟“小弁”为小人之诗也。”孟子问说:“高子以小弁为小人之诗,其说云何?”公孙丑答说:“高子谓诗之为教,温柔敦厚,故虽父母恶之,劳而不怨。今小弁处父子之间,而为嗟怨之词,有哀痛迫切之情,无温厚和平之意,此所以为小人之诗也。”孟子说:“凡说诗者,当会其意,而不可泥其言。固矣哉,高叟之说诗也。夫谓‘小弁’为怨则可,谓怨小人,则不可,何者?‘小弁’乃怨其当怨者也。譬如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此人,我虽知其杀人之不可,然不过从旁谈笑而开道之,初无急迫之意,此岂有他故哉,以越人与我,情分疏远,利害本不相关,故因其疏而疏之也。如使其兄关弓而射此人,则己恻然,恐陷其兄于杀人之罪,当必向前垂涕泣而劝止之,不胜其惶遽之情矣,此岂有他故哉。以兄与我,手足至亲,休戚本同一体,故因其亲而亲之也。今‘小弁’所处,乃人伦之大变,废嫡立庶,且将有亡国之祸,正与其兄关弓而射的一般。安忍恝然无愁,谈笑而道之乎?故其为诗,哀痛迫切,庶几动亲心之感悟,不至陷宗社于危亡,正是垂涕泣而道之之意。盖亲亲之情,不容自己者,这亲亲之心,乃至诚恻怛之念,仁之废也,未有小人而仁者,而可谓‘小弁’,为小人之诗乎?泥其词而不通其志,此高叟之说诗,所以为固也。”

【元典】

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译文】公孙丑问:“《凯风》这首诗为什么没有怨恨情绪?”孟子说:“《凯风》这首诗,是写母亲的小过错;《小弁》所写的是父亲的大过错。父母过错大而不怨恨,这是更加疏远父母;父母过错小而怨恨,这是一点都不能受刺激。更加疏远父母,这是不孝;不能受(父母)一点刺激,也是不孝。孔子说过:‘舜是最孝顺的了,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着父母。’”

【诸儒注疏】《凯风》,《邶风》篇名。卫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责也。“矶”,水激石也。“不可矶”,言微激之而遽怒也。言舜犹怨慕,《小弁》之怨,不为不孝也。赵氏曰:“生之膝下,一体而分。喘息呼吸,气通于亲。当亲而疏,怨慕号天。是以小弁之怨,未足为愆也。”

【理学讲评】“凯风”是《国风·卫》诗篇名。卫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诗以自责,其诗名曰凯风。矶是激水的石。公孙丑又问孟子说:“小弁之怨,固是亲亲,至于凯风之诗,七子不得于其母,犹小弁不得于其父也,何为痛自刻责,却不怨其亲乎?”孟子答说:“入子之情,本无亲疏,而父母之过,则有大小。凯风之母,虽是有过,然失节之辱,止诒玷于家庭,是过之小者也。若小弁之父,贼天性之恩,乱嫡庶之分,祸且及于宗社,是过之大者也。使亲之过大,而我漠然无所动其念,不知咨嗟哀怨望之以恩,则亲既绝我,我又自绝于亲,已疏而益疏,其薄于亲甚矣,于心何忍焉!若使亲之过小,而我愤然有所迫于中,遂即抵触叫号,继之以怨,就如以石激水,水不能容乎石,微激而遽怒,其不可矶甚矣,于心亦何忍焉!以此观之,愈疏,是有忘亲之心,忘亲不可谓之孝也。此小弁所以怨也。不可矶,是无顺亲之心,不能顺亲,亦不可谓之孝也,此凯风所以不怨也。怨与不怨,各有攸当,恶可比而同之乎。’昔者孔子称赞帝舜说:舜其为天下之至孝矣,年至五十,犹怨慕其亲而不忘,非至孝其孰能之。”夫舜以怨慕而称至孝,则小弁之怨,未可谓之不孝也。高子乃以小人目之,何其说诗之固哉。然怨慕虽入子之至情,而天性暌离,实人伦之不幸也。使大舜不遇瞽瞍,宜臼不遇幽王,岂乐于以孝称哉。及考瞽瞍惑于嚣妻而宠傲象,幽王溺于孽妾而宠伯服,则知贼人父子兄弟之恩,伤天性之爱者,多自稚席始矣,可不戒欤。

同类推荐
  •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之基本知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国伦理思想等。
  •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本书是西方哲学的通俗读物。与现代社会流行的此类专著、教科书不同,它不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观点,而是挑选出其中某些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此本书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趣味性”。既然此书为“趣谈”,就必须从西方哲学中挑选出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使读者见到此题目就能够吸引他,并迫不及待要去读它。第二“哲理性”。既然是西方哲学的读物,当然不能离开哲理性这条主线,尽管不是全面论述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观点,但无论写那方面的问题、命题或名言,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视角反映哲学家思想,而且应该从中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性的内涵。第三“启发性”。就是让读者读后不仅增长了哲学知识,而且无论在看问题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一些启示、帮助与提高。
  • 大学的精神尺度

    大学的精神尺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问题进行思考的结集,作者首先对大学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大学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并介绍了现代大学起源——德国大学的精神和理念,最后对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制度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本书学术性、人文性较强,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对于当下颇受人们关注的大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热门推荐
  • 我的绝症男友

    我的绝症男友

    我叫宁哲,我有病,不是开玩笑,我真的有病,无药可救那种;她叫苏明媚,活泼开朗,阳光明媚,她不怕我有病;我喜欢她,她也喜欢我,然而不是所有的两情相悦都能白首到老。遗憾不是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而是你喜欢他,他也喜欢你,你们却没有在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主驾到,请君入碗

    公主驾到,请君入碗

    夏挽歌,一个现代富家小姐,可自幼太懦弱,太轻信他人,最后含恨死于非命。却没想到灵魂却穿越到了一个王朝公主身上。这一次,她不可以再犯错了,她要变得冷酷无情,她谁都不要信。昭沐,他无名无姓,他是被人遗忘的死侍,他是公主的物品,要他生他便生,要他死他便死。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切都不一样了,她为他在大殿外跪了一夜,她笑着说,叫你昭沐吧,就像像朝阳沐浴在身上一样。他像有了灵魂一般,这一世他定护她周全。
  • 挪威流浪记

    挪威流浪记

    2016年,我第一次来到挪威,这里陌生的一切深深吸引着我。在这里我努力学语言,交朋友,旅行,搬家,找工作,谈恋爱,从紧张盲目到悠然从容。我要把我流浪般生活讲给你听。想象中的诗和远方变成现实后,仍然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像朴树歌里唱的那样,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在粗糙的现实中,希望我的生活能够给你一点点启发,一点点温柔和关怀。
  • 一袭烟云

    一袭烟云

    星辰陨落,浩劫接踵,疆土之殇,苍生为担。人生百载,烟云过世,进退取舍,天命难由。
  • 快穿之童话个鬼哟

    快穿之童话个鬼哟

    牧小珊想不通她不过是睡了一觉怎么就穿越到童话故事里了?豌豆公主:老娘不要叫豌豆,我可去你的豌豆吧!小美人鱼:什么?为了那个男人变成泡沫?香蕉你个巴拉老娘这么美要男人还会找不到……这是一部女主在童话世界各种跑偏的故事。——豌豆公主*可怜的奴隶自卑的少年不顾一切走进记忆中的地狱,只希望自己的小姐不要出事。“维恩,没事了,你在我眼里是最好的。”少女温柔的捧起他的脸落下一吻,也给了少年一刀刺向畜^生的勇气。小美人鱼*丑陋鱼人“什么玩意儿,哦,原来是迷路的人鱼公主。”牧小珊顺着声音看去那狭小的门边出现了一个苍老的……鱼?牧小珊不确定他是什么,因为他长得丑陋极了,虽然有一条鱼尾但是满脸的皮肤耷拉着配上他那像□□一样快咧到耳朵的大嘴,真是像极了一只年老的青蛙。“您好,先生。”牧小珊有些害怕的说道。“是的我迷路了,能不能请您告诉我回去的路线呢?”那个人鱼听到牧小珊的话扯出一个诡异至极的笑“回去?愚蠢的小人鱼,我可没有办法。”说着就进了屋子。男鱼:开玩笑,好不容易有个人来陪我,我要留下来做媳妇,送你回家?不存在的。后来,被鱼嫌弃的男鱼得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鱼公主的爱。
  • 神国之王

    神国之王

    一个平凡人的游戏道路,一个热血拼搏的平凡人。见过巫妖大战,经历龙凤争霸,看过长生不死种,见过永恒不灭星辰。阅遍诸天万界,行走虚空。不求长生,不求永恒,不求超脱。只求无愧人生。
  • 傲世娇颜:王妃不可欺

    傲世娇颜:王妃不可欺

    闻人非靖,他权倾天下,他凶残暴戾,他冷酷无情,他腹黑阴沉。可,他却有一张颠倒众生的英俊面孔,智谋双全的果敢狠辣。他解了她的销魂散之毒,她起身拍拍屁股,一脸冷傲,皇上,是你自愿献身,本公主概不负责!左将军,就算你把心捧出来给我,姑娘也不会再相信你。背叛过我的人,没有资格说爱!绍王爷,他风流倜傥,为她收心改性,宠爱无双。
  • 神秘邪妃

    神秘邪妃

    她盈盈一拜,嘴角勾起几度冷色:“王爷,我要钱没钱,要色没色,要势力没势力,王爷十里红妆小女子怕是受不起。”某个小丫鬟死死的低着头,紧紧地扯着手中的锦帕,在心里欲哭无泪:“小姐,毁形象也不带这样的吧。小姐若是没钱,那世上有钱的又有几个。小姐若是没色,世上哪有美人一说。小姐若是没势力……”只见那锦衣华服男子衣袂一拂,眸中尽是溺宠:"本王把这锦绣山河送给你,你便是天下首富。本王把这江湖势力送给你,你便是江湖第一。容貌我不在乎,只要是你,本王就要。”【我愿意血染沙场换你一世长安】【我愿意自我付出许你安在万世】
  • 自由征途

    自由征途

    古语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却有一个少年,以成为强者为目的踏上征程,势要自由自在!但,真的有这么简单吗?他,能实现最初愿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