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84

第284章 孟子告子章句下(5)

【理学讲评】燔肉,是郊祭胙肉。税冕,是脱去冠冕。孟子因淳于髡讥已未得为贤。又晓之说道:“子谓事功可以观人,似以贤者为易知,不知贤者固未易测也。盍即孔子之事观之,昔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三月而鲁国大治,齐人闻而恐惧,因以女乐遗鲁君,鲁之君相,惑于声色,果怠弃政事,疏孔子而不用。是时孔子已有去志,但未即行耳。适遇鲁有郊祭,孔子以大夫陪祀,礼当有燔肉之颁,又不颁及孔子,于是孔子祭毕即行,虽冠冕亦不暇脱,其毅然不肯少留如此。当是时,入之不知孔子者,以为燔肉甚微,偶然遗漏,如何便去。其知孔子者,以为郊必致燔,乃是待大夫之礼,今既这等疏慢,如何不去,此两说者,皆非深知孔子者也。乃孔子之意,以为使我因受女乐而去,则显其君相之失。设若无故而去,则又非出处之宜,故不以受女乐之大过去,而以不赐燔肉之细故行,使君相之罪,既泯于无迹,而在己之去,亦不为无由。其见几既如此明决,而用意又如此忠厚。然则君子之所为,信有出于常情拟议之外者,或以为为肉,或以为为无礼,皆众人浅陋之见,乌能知君子微意之所存哉?”君子之不易知如此,则孟子之所为,固非髡之所能识也。乃以知贤自任,而谓世无贤者,妄亦甚矣。盖是时游士、说客,皆挟其富强之术,以干世主,就功名。而孟子独以仁义之道与齐王言,欲以攻其好勇、好货、好色之疾,所以言常不合,仕齐不久而辄去也。然终不肯显言齐王之失,正与孔子去鲁同意。淳于髡乃以为未仁,又以为未贤,岂知孟子者哉。

【心学讲评】孟子之在齐也,以足用为善之齐王有可以兴王之望,而终以道不行而去。盖一暴十寒者有以沮之,则惟功利之徒以滑稽之才乱王之耳目,而大贤之志不伸。于是且将去之,然未尝不望王之改而犹可留也。乃淳于髡者欲激孟子以去,而肆意排诋。在君子固不屑与之辨,而邪说猖狂以害人国,则不能不折之。要之,孟子之用心非彼之所能测者久矣。髡于孟子将去之际而见于孟子曰:“夫子之所以自命而思以易天下者,岂非仁乎?夫仁者之道大端有二:以博济为念,则虽委曲而必功之可成,故享显名厚实而不辞,是先名实者,盖其以人为重,而汲汲于扶人之危、定人之倾者也,则膺荣宠而初非为己。以洁清为高,则必远引而不屑世之我知,故置显名厚实于不顾,是后名实者;盖其自视诚重,而澹然于是之我知,物之我贵者也,则绝物荣而可不为人。乃夫子之于齐,王重用之,国人属望焉,其位在三卿之中,可以有为,非自为之道矣。而未尝有排难解纷、利国安民之迹,名实未有益于上也,而一旦欲致政而归,又若高举远引之所为,无复为人焉,则是徒受崇高之位,而两无所据,夫子之心何以自安?而素以仁自居者固如是乎?无已,亦曷姑留此而展所为乎?”夫髡实欲孟子之去,而故责其去,盖穷孟子以无能为,而激其必不可留也。

孟子曰:“子亦知言仁乎?吾且与之言仁。夫仁求惬于心之安,而岂有一定去留之理乎!古之人有虽居下位而志不可屈,不屑以己之贤事不肖之主者,则伯夷是也。夷非后名实也,以名实非不肖者之可共居也。有于汤之贤而五就之,于桀之不肖而亦五就之,惟恃己之以道觉民,而不仅见汤之可事,故且姑为来去,且不见桀之不可去,而必曲为匡扶,则伊尹是也。尹非先名实也,以为人之即以为己也。有污君不可事,而无嫌于事,不深恶而远之;小官无能为,而无嫌于为,不鄙夷而辞之;则柳下惠是也。惠非介于先名实后名实之间也,以名实可有而不必有也。合而观之,则三子者各有其道,坦而由之,而夷不师尹,惠不效夷,唯其所行,而为道固不同矣。而意之所向,理之所归,则三子无异也,一也。夫或出或处,或介于出处之间,乃吾决其志之所向,行之无疑,而谓之一者,是岂可以迹求哉!一者何也?可以一言而断之日,仁也。心不可以独知,而可以独喻,因其所处;守其无私,皆协于理之安焉者也。然则君子可进则进,可退则退,慷慨任事而非但为人,决意远引而非以为己,亦行其心之不容已者而已矣。何必进而求合于成化成功之盛迹,退而坚持其不降不辱之高尚,以求同于一涂哉?吾今者亦行吾心之安而已,仁不仁,非子之所与知也。”

髡乃益逞其无状之词曰:“吾所以谓夫子之不当去者,为夫子谋也。若去留不足为重轻,则自昔已然,而人之崇虚名以待儒者,亦过计耳。鲁缪公之时,非复周公之故国矣,岂其廷无高谈仁义之士乎?公仪子,所谓贤者也,而执国政,亢拔葵、却鲁之节,宜若国尔忘家。子柳、子思,皆所谓贤者也,而俱为臣,养闭门辞馈之望,自谓怀仁而守义。乃鲁于斯时,未尝受三子之泽,而徒尸位于朝廷,国日蹙于强邻而莫之能保。若是乎,贤者之自为贤,而人胥贤之,称先王,道古昔,只以坐困人国,而无尺寸之功,乃彼三子者心亦未尝不安,而终自许为仁也。然则夫子虽果仁乎?亦尝念及人君之留连而不忍舍者何为也?则必欲挽白驹之驾者,亦愚矣乎!”

孟子曰:“危哉,子之为人国计也。期小功,邀小利,则贤者无以自见。若为国家根本之计,岂浮沉功利者之所能任乎?且无论鲁之多君子而可弱不可亡,即若百里奚者,知利之可以亡虞而去之,虞公听荀息之邪谋而不能留也,而虞亡遂速;以大义谏秦穆公之贪功生事,而穆公终悔过而用其道,乃以霸于西戎。然则国不用贤,将举宗社以委之截截谝言娼疾之士,子孙之根本已亡,黎民之怨叛交作,且必亡也;而求如鲁以积弱之余,虽削而终不失先公忠厚之传,以保其苗裔,其可得与?子不欲人国之为鲁也,其将欲使为虞乎?则夫若百里奚者且缄默而远去,自有洁身之道焉,而况不为百里奚者哉!”

髡亦知诋毁贤者之说不伸,而变其说以直诋孟子曰:“髡之所谓贤者,亦当世慕名而谓之为贤耳。若其果贤也,则何有于削,何有于亡也?夫贤亦何难测之有乎?匿其迹而自矜以其心,而自信以为仁耳。若从其迹而实求之,亦何藏于中而不可为人之共信者乎?且以匹夫庶妇之微也,王豹诚善讴矣,处于淇,而西河皆习之而善讴,其音之曲折,皆豹之所传也;绵驹善歌矣,处于高唐,而齐右皆化之而善歌,其声之曼延,皆驹之所教也;华周、杞梁之妻以夫死事而尽礼尽哀以哭之,乃莒国之妇人以笃夫妇之情,而达于礼,变夷裔之俗为善俗。由此观之,人亦惟实有其善者耳,不在名也。诚有诸内矣,则必非孤信此心,以为可谢天人之咎愧,而必形诸外焉,视天下之溺也而拯之,见国家之弱也而强之。若夫苟有可为之能,以规画一必为之事,则得尺而尺,得寸而寸,进一言而即可以利国。如其以大有为自命,而卒无尊主安民之功者,髡盖览古今、阅当世而未之睹也。以是而验之,故以知当世之无贤者也。自以为贤,非果贤也;人推其贤,而究非贤也。若其有之,则得其位即可行其志,世无不可共之功名,国无不可扶之气数,髡必识之矣。髡所不识,而人主奉之以荣名而不之察,乃曰将以免人国之亡也;国亦何至于亡,而使之贪不亡之功以自饰乎!”

孟子知髡之极意诋毁,唯恐己之或留,乃示以必去而姑待之情,以使之勿复多言也,曰:“子而遂足以知贤者乎?夫贤者,以君子之道为道者也,则孔子是也。孔子为鲁司寇,与闻国政,亦若可以大行其志矣。乃齐人间之,季桓子惑焉,而终于不用。不用,则孔子之道不行,而决去之志定矣。乃尚从鲁君而祭也,从祭之时,鲁人曾不知其久有去之心焉。适其时颁燔肉于大夫而不至,于斯时也,速于去而更无所待,不脱冕而遂戒行色焉。乃鲁人见其去之速而疑之,乃起而议之。不知者以为宗庙之惠颁,为先公逮下之泽,不至而恩已绝也。其自以为知孔子者则曰:祭有常典,而废赐燔之礼,则君相不以礼自处,无礼之人不可与治也。然不知者不知,而知者亦不能知。乃孔子则以君子之绝交,与人以可受;燔肉之不至,君与相之微罪也。以此而行,则国不用贤之大过可以隐;而抑必正其名于典礼之得失,以为必去之道,则进退之际光大,而可告无罪于神人。若心在必去,而不欲明言,乃一旦悻悻而行,是苟去也,君子之所不欲也。然则君子存心之忠厚,立身之正大,酌之于身,因之于时,其未去也,人莫能使之去,其必去也,人亦弗能留,不屑与众人言之,而众人者以利禄之情测君子,亦乌能识之乎?夫去不去且无从窥其用意,而况大有为之功,非众人计量可及者,其可以食利邀功之情测之乎?”

于是而淳于髡知孟子之必于去,知去而必不可留也,其奸遂,其辨已穷,而可以告之于齐王,使无留行之事,乃欣然以退,而不复辨焉。呜呼!此孟子之所以不能安位行志,而齐王之终于不可与为矣。盖国不患有嬖佞之小人,而患有邪佞之游士。故王驩尚欲附孟子以为荣,而髡敢于排贤者而不忌,此共、驩之殛所为必伸于虞廷也。

【元典】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译文】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在的大夫是现在诸侯的罪人。”

【诸儒注疏】赵氏曰:“五霸: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也。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也。”丁氏曰:“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谓之五霸。”

【理学讲评】五霸,是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三王,是夏禹、商汤、周文武。孟子见世道浸衰,王降而霸,霸降而战国,其势将使先王纪纲法度,荡然无存者,故着其罪以警惕之。说道:“自古治世安民,德莫有过于三王者,三王既往,五霸迭兴,虽不无扶衰拨乱之功,然矫命雄行,惟威力是尚,王法从此坏矣,此得罪于有道之世,而为三王之罪人也。至于今之诸侯,岂但不知有王法之可守。即五霸所申之禁令,亦皆废之不遵,而惟以巧诈相倾,殆又得罪于五霸,而为五霸之罪人也。至于今之大夫,岂但不知有霸略之可图,即诸侯所不敢萌之妄念,彼皆导之以必为,而惟以阿谀取容,殆又得罪于诸侯,而为今之诸侯之罪人也。”盖世变之趋愈下,故人心之伪愈滋,非得王者起而正之,祸乱之作可胜言哉。

【元典】“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译文】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天子巡狩,)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种子、劳力)不足的农户;秋天视察收获情况,救济缺粮农户。进入某个诸侯国,(那里)土地开垦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赡养,贤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奖赏,拿土地奖赏。进入某个诸侯国,(如果那里)土地荒芜,遗弃老人,排斥贤人,贪官污吏在位,那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所以,天子(对于有罪的诸侯,只是)发布命令声讨他的罪行,而不(亲自)征伐;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声讨。五霸却是胁迫诸侯去讨伐别的诸侯,(破坏了三王规矩,)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诸儒注疏】“庆”,赏也;益其地以赏之也。“掊克”,聚敛也。“让”,责也。“移之”者,诛其人而变置之也。“讨”者,出命以讨其罪,而使方伯连帅帅诸侯以伐之也。“伐”者,奉天子之命,声其罪而伐之也。“搂”,牵也。五霸牵诸侯以伐诸侯,不用天子之命也。自“入其疆”至“则有让”,言巡狩之事;自“一不朝”至“六师移之”,言述职之事。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所谓五霸为三王之罪入,何以见之?盖三王之时纪纲振举,法度修明,天子以时巡行于诸侯之国,这叫做巡狩。巡守者,巡其所守之土地也。诸侯以时朝觐于天子之廷,这叫做乏职。述职者,述其所修之职事也。时乎春日,正是百姓每耕田的时候,中归有牛种不足的,必赈贷以补益之,使他不妨于耕。时乎秋日,正是百姓每彬获的时候,中间有粮食不给的,必赈贷以周助之,使他不妨于敛。天子省哥畿内,诸侯省于国中,察闾阎之疾苦,行周恤之恩惠。三王之世,民皆家给人足,而无匮乏之患者,盖以此耳。”辟,是开垦。掊克,是聚敛。让,是切责。孟子承上文说:“以巡狩之事言之,天子之适诸侯,本欲察邦国之治否,以验职业之修废也。若入其疆内,见得土地开垦,田野修治,老者养之以安,而不至冻馁,贤者尊之以爵,而罔或遗逸,且用俊杰有才之士,使之布列庶位,分猷而宣力。如此,是能克谨侯度,有功于王室者也,能无庆赏之典乎。则增益其土地,以示优异之恩,而有功者上,诸侯莫不欣然以为劝矣。若入其疆内,见得土地荒芜,四境不治,老者遗弃,而冻馁不免,贤者放失,而礼意不及,惟用掊克聚敛之臣,使之损下益上,蠹政而殃民,如此,是怠弃封守,违背乎王章者也,能无威让之令乎。则切责其愆尤,以示斥罚之义,而有罪者下,诸侯莫不凛然以为惩矣。夫以巡狩一行,而庆让并举,所以纲纪世道之具,联属人心之机,皆在于此,此所以为三王之制也。”孟子承上文说:“以述职之事言之,诸侯朝于天子,本自有常期也。使其如期而至,固必有赉,予之典矣。设或一次不朝,是慢上之渐也,则贬其爵位,以次而降其官。再次不朝,是陵替之端也。则削其土地,以次而损其禄。如或三次不朝,则悖乱已极,不但当削其地而已,遂命六军之众,往诛其人,而更置贤者,以守其国焉。此述职之法,亦与巡狩同一庆让之典者也。由此观之,三王之世,礼乐征伐之权,皆出自天子,臣下无敢擅专者,故天子但出令以讨罪,而不必亲兴伐国之师。诸侯但承命以伐人,而不敢擅兴讨罪之旅。此体统名分所在,由三王以来,未之改也。今五霸不用天子之命,牵连与国之诸侯,以攻伐诸侯之叛已者,名虽为伐,实同于讨,岂非以臣而僭君,以下而犯上,得罪于王法者乎?我故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元典】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译文】五霸中,齐桓公最强。在葵丘盟会上,诸侯们捆绑了牺牲,把盟书放在它身上,并不歃血。(盟书)第一条说,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第二条说,尊重贤人,培育人才,用来表彰有德行的人。第三条说,要敬老爱幼,不要忘了来宾和旅客。第四条说,士人不能世代做官,公职不能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得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说,不得到处修筑堤坝,(垄断水利,)不得阻止邻国来买粮食,不能私自封赏而不报告盟主。盟书最后说,凡是我们同盟的人,盟会之后都恢复友好关系。现在的诸侯都违背了这五条誓约,所以说,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呆滞、智力、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智力形式”等。
热门推荐
  • 绝对领域AF

    绝对领域AF

    虚拟世界中最让人震惊的事件天才茅场晶彦发明了【swordareonline刀剑神域】事件已经过去了一百年,这一百年里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在这之中最让人惊讶的是虚拟世界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人类没有在使用nervgear这一类的技术,假想现实技术成长为完全潜行,虚拟世界的地图也渐渐地和为了一个大陆,绿洲【oasis】,这个游戏名字叫--------绝对领域【AF】
  • EXO:高冷萌物偷心记

    EXO:高冷萌物偷心记

    亲爱的,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曾经的约定;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曾经的誓言;你们还记得吗?那个长着玫色长发,那个有着乌黑瞳孔,那个始终一直一直,坚定不移爱着你们,把你们视为珍宝的,少女..........亲爱的,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狭小的世界里,你们用生命拼死守护着我的世界。现在..............在这一个广为人知广袤的世界里,我,将宁夏,将拼死守护你们的世界,永世不离!时光荏苒,未冲淡了我对你们的恨意,却加深了我对你们的爱意。就在这一辈子,我们一生一世,永远都不分开,你们说,好不好?/////////////////////本文NP,跪求评论+五星+收藏+推荐!
  • 绝世散仙

    绝世散仙

    龙云,一名身为天界普通的仙人,在得遇天界至宝灭神塔后,开始不断的被众仙追杀,最后导致自己不得不自爆身亡,但天界至宝灭神塔在最后关头自动启用了本身一项秘密功能,终于救了即将神魂具灭的龙云一命,数百年后,龙云终于苏醒,但是面对仙人的死对头魔界众魔,龙云该何去何从……
  • 轩之界

    轩之界

    这天不公,我便踏了这天!这个世界的规则如此欺人,我便重制规则!看一个少年,如何走上一天充满荆棘的道路
  • 异界之重生领主

    异界之重生领主

    乱世异象,究竟是一场游戏还是一场旷世之战?征伐即将开启,士兵和将领将是世界的主角,战争只是权利的游戏,而你我只是个被操纵的操纵者罢了……
  • 天际乌云

    天际乌云

    以私人飞机,这一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的高端稀有领域,通过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独特视角看商界高手风云际会。有人叱咤风云、有人黯然离场、正义与邪恶交锋,乌云终见日,然而是非对错,正义邪恶又岂是永远能黑白分明?天际永远是乌云与阳光的一次又一次的格斗,如同太极,如同日月,终将生生不息。
  • 超级狂兵

    超级狂兵

    铁血兵王,霸道人生!百战还生的暴力狂人林越,为了对战友的千金一诺,从战火纷飞的前线回到了灯火酒绿的都市中,甘愿栖身一家小小的安保公司,专心调教两个娇滴滴的大侄女,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杀局悄然引发。龙有逆鳞触之即死,狼生暗刺窥之则杀,林越唯有紧握拳头,誓要用双手为她们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
  • 若荑

    若荑

    “丫头,记住了,我叫宁绍远。”“绍远,我,我,我喜欢你!”“曾思初见夜,萤火赴烛光。只道寻常事,何知心头燃。”“宁绍远,你是不是真的不喜欢我?呵,我知道了。”“我一祝你们百年好合,二祝你们早生贵子,三祝你们长相厮守。”“我会是你永远都忘不了的人吗?”“下辈子,还你守我。”
  • 赤苍劫

    赤苍劫

    白云缭绕的蜀山之巅,一位仙风道骨身着素衣的白发老者,正惬意的靠在一块石头之上睡觉。哪怕已经熟睡,老者手中依然怀抱着一只酒壶。白云、青山、酒壶、熟睡的老者...
  • 传奇如我

    传奇如我

    莫装逼,小心遭雷劈,林炎,一个屌丝青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赏他一道惊雷,获得奇遇机缘之后,看他如何玩转各界大佬和游刃万花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