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87

第287章 孟子告子章句下(8)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华夷之界限不同,而制度之繁简亦异。居貉之地,则可以行貉之道耳。今居中国,处冠裳文物之区,有君臣祭祀交际之礼,以纲纪人伦,不可去也。有百官有司之禄,以任用君子不可无也。今欲二十而取一,则交接之礼仪尽废,是去人伦矣。建设之官尽省,是无君子矣。如此,则何以立国,何以治人?如之何其可哉?吾就子之所明者而譬之,且如万室之国,陶以一人,用器者多,而供给者寡,则必不可以为国,子固知之矣。况中国之大,不止于万室,养君子以叙人伦,不止如陶人之制器而已。使国无君子,则纲常何以扶植,政教何以推行,又岂可以为国乎?君子不可无,则经用不可废,二十取一,自不足用矣。子欲舍什一之法,而从事于貉道几何不胥中国而为夷狄哉?”

【元典】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译文】想使税率比尧、舜的标准还低的,是大大小小貉那样的国家;想使税率比尧、舜的标准还高的,是大大小小桀那样的暴君。

【诸儒注疏】什一而税,尧、舜之道也,多则桀,寡则貉。今欲轻重之,则是小貉、小桀而已。

【理学讲评】孟子又告白圭说:“中国之地,乃尧舜以来相传之土宇,则赋税之法,亦当从尧舜以来所定之章程。故什一而税,上可以足国,而下不至于病民,此尧舜之道万世无敝。人不得以私意而轻重之者也。从古至今,其取诸民者,惟貉为最轻,惟夏桀为最重耳。今欲更制立法,以尧舜之道为可损而欲轻之,则因陋就简,而与貉同道,彼为大貉而吾亦小貉矣。以尧舜之道为可加,而欲重之,则横征暴敛,而与桀同事,彼为大桀,而吾亦小桀矣。桀固不可为,貉亦岂可为哉?子当守尧舜之道,以治中国之民。若日二十取一而足,吾未见其能行也。”

【心学讲评】人君取民有制,而即以天下之财待天下之用。此帝王之所以经理天下,使有恒而不匮,则亦终无意外非法之求,以反成乎虐害。不先制立国之用,而务裁损之,以为可以勿重烦于民,而事之不集,则终以猝责之民,民无供上之名,而有苛求之实,此夷貉无经国之制,迹若节俭而实繁,若宽恤而实酷者也。惟桀之无道,多为不艺之征,则亦同于貉,而遂以虐民而。白圭细人也,以节啬为货殖之术,乃自陈其说于孟子曰:“天下之苦于赋税甚矣,而自先王什一之法倡之。制用之繁,而取民遂过。吾欲减先王之半,二十而取一,民其足乎!盖吾有术焉,节之于流,则可不什一而足也,而其为利也何如!”

孟子心知其术不过裁礼制,汰官吏,省邮传,经费不立,而取于民者皆积之于府藏耳。乃曰:“吾知子之道矣。吾闻貉之君长,以此取其部族,而子亦用其术耳。今为子喻之。有万室之国于此,须于陶者万室也,而业陶者一人,不计室之多寡,而但欲省之于陶,则于事势其可行乎?”曰:“一人之于万室,相去远矣,虽欲简陶者而不可也。何也?盖一人之所造有涯,而万室之所需不少,器不足用也。”

孟子曰:“子亦知其必足用而后可乎?夫貉之为道,非万室之比也,故无不足用之忧也。貉地苦寒,五谷不生,(天所以限华夷而侠不很同茂民之乃粒也),惟黍生之,其为人无几矣。是故[鸟居兽聚],逐水草以为生,无城郭宫室,则无经营筑凿之劳也;生不知有父,死不知有哀,无宗庙祭祀之礼,则无牲栓玉帛之奠也;(喜则相聚而嬉,怒则反戈而斗,割鲜染指],衣皮饮酪,无诸侯币帛饔飧,则无牢饩将迎之费也;[鸷者为之君,狡者伪之长],无百官有司,则无颁禄治官之需也。故二十取一,仅以给其君之用及攻战之具而已,无不足也。

“今吾与子居中国之土,而讲中国之治。五帝三王制作明备之后,人且习而安之,而必不容已。乃欲尽去其经制之资;则交际无以将敬,祭享无以致孝,朝会无以从王,而大伦去矣;官可摄则摄之,可汰则汰之,士无仕进之地,民无受治之人,而君子绝矣。夫天下待治于君子,故以小人养君子,而必以君子治小人。陶一器也,万室而一人则寡矣,国之人且乏于用而不可支也。况为民立君,因事授职之君子,而可今日损一职,明日损一官,以专私自利,而可为国乎?乃人伦之可无,君子之可去,唯貉为可,则既成乎貉矣。如其以貉而治中国,则势必有所不能。名为裁冗费以宽民力,而事无以集,则又纵不肖之有司于法外驱民以从己之欲,上无以与之,彼将自取之。且养廉之典不丰,旬宣之长不备,既谓无君子而可治,则小人将窃出而为政。于是而上之取于民者二十而一也,民之所竭生计以应无名之征者,不啻什伯也,是名貉而实桀也。故欲轻之而决于轻之,貉为一隅之貉,而此为天下之貉,大貉者效小貉者也;欲轻之而不能轻之,因其私欲而遂重之,桀为流毒一时之桀,而此为流毒奕世之桀,大桀者甚于小桀者也。盖什一之法,尧、舜之道也。取于民者,即以任治人之事,酌其用之不可减,以使天下后世之莫能增。人伦以明,君子小人以别,而可重乎?而可轻乎?而可名为轻而实重乎?子为貉、为桀而不知,而何用喋喋为!”

呜呼!此孟子立万世之经而不易者也。

【元典】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译文】白圭说:“我治水的方法胜过大禹。”孟子说:“你错啦。大禹治水,是顺应水性。”

【诸儒注疏】赵氏曰:“当时诸侯有小水,白圭为之筑堤,壅而注之他国。”顺水之性也。

【理学讲评】丹,是白圭的名。周人白圭,曾筑堤壅水,注之他国,以除一时之患。乃自夸其功于孟子说:“古今称治水者,必归大禹。然禹之治水,用力甚劳,历时最久。今丹之治水,堤防一筑,泛滥即除,不必四载之勤,八年之久也。岂不胜于禹乎?”孟子斥之说:“有非常之人,然后能建非常之功。神禹之功,万世莫及。而子自负其能,欲加于神禹之上,吾窃以为过矣。昔禹之治水,岂尝用其私智,以穿凿为能乎?亦岂尝急于近功。以堤防为事乎?盖水有自然之性,而不容强,有必由之道,而不可遏。故禹惟因水之道,顺而治之,或上流有所湮塞,而不得循其故道,则因而为之疏瀹;或下流有所泛溢,而不得归于正道,则因而为之决排,此盖以水治水,而不以已与之者也。万世而下,称其平成永赖之功,而尤服其行所无事之智者,盖以此耳。今子壅水而注之邻国,尚不知治水之道为何如,而顾自以为功,求胜于禹,不亦过乎?”

【元典】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译文】所以大禹把四海当作蓄水场所。现在你却是把邻国当作蓄水场所。倒流泛滥的水叫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人最讨厌的。你错啦!

【诸儒注疏】“壑”,受水处也。“水逆行”者,下流壅塞,故水逆流。今乃壅水以害人,则与洪水之灾无异矣。

【理学讲评】壑,是低洼受水之处。孟子承上文说:“水性就下,而海则地势之最下者也。禹惟顺水之性,故因势而利导之。虽千支万汲,无不使之奔趋于海,是以四海为受水之处,而各得其所归。所以水无逆行,而民无垫溺也。今吾子之治水,堤防于此,而灌注于彼。是以邻国为受水之处,而移祸于他邦。虽暂免一国之患,而人之遭其陷溺者多矣。其视以海为壑者,不亦异乎。盖水性可顺而不可逆。逆而壅之,则泛滥四出,洚洞无涯,这个叫做洚水。所谓洚水者,即尧时之所谓洪水也。洪水为灾,则怀山襄陵,下民昏垫,是乃仁人之所深恶者。今吾子以邻国为壑,使洪水之害,及于他邦,其为不仁甚矣。禹之治水以导利,子之治水以贻害,乃又居以为功,求胜于禹,岂不过哉。”按白圭之在当时,以薄赋,则欲轻于尧舜之道,以治水,则欲多于神禹之功。此皆以私智邪说,惑世诬民者。故孟子辞而辟之,非孟子则尧舜之道不明,神禹之功不着矣。故曰:孟子之功不在禹下。

【心学讲评】当白圭之世,诸侯有小水,白圭用于一国,乃曲为筑堤防,以嫁祸于下流之邻国。其国幸以免灾,而水害之在天下者益烈。乃自托其功于孟子曰:“治水之功至于禹,而万世传之。乃丹今日者,指顾而为人国消昏垫之祸,不勤天下于八年,财无所大损,民无所大劳。窃自计之,事本易,而禹图之以难,丹为愈矣。”

孟子曰:“君子无易由言,而子以苟且之私心,讥天下万世之大利,子过矣。夫子知禹之治水何如乎?其汲汲营营躬劳苦而率天下以从事者,通计大势之归,以得其至理,则以水以流为情、以下为性,水之道也,得其道,则可以受泛滥之水者唯海耳。故因而多为之川,以快其行,顺其所往,而使自复,九州之水皆归于海,而天下无有停蓄以为灾者。若吾子则规一国之利,壅而引之邻国,则此国之幸免不可长保,而邻国之沉沦不恤也,是以邻国为壑也。夫子之移害于邻国也,水本非所往,而子强壅之以往,盖逆行矣。逆行则难于迅下,而洚洞无涯之势成,谓之洚水。夫洚水者,在尧时而谓之洪水,下民之所以溺,二帝之所深忧。何也?以其为害于民物之无穷也。天降灾而有洪水,则仁人且相天下之不若而治之;人嫁祸而为洚水,则仁人将深恶焉,而不使容于尧、舜之世。子试循水之所往而观之,其殃天下者何如?使有仁人闵邻国之难,而子何以自全,乃且日,禹何为其不若是也?子之为当世计不忍言,而自为计也亦过矣!逆天者不祥,殃民者不永,子亦曷自念乎?”

【元典】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译文】孟子说:“君子不讲求诚信,还有什么操守呢?”

【诸儒注疏】“亮”,信也,与谅同。“恶乎执”,言凡事苟且,无所执持也。

【理学讲评】亮,是明理自信的意思。执,是有持守。孟子说:“君子于天下之事,灼然有定见,而自信不疑,这叫做亮。确然有定守,而特立不变,这叫做执。执则临事有担当,才能有成,而惟亮则先事有主宰,才能有执,此应事接物之准也。若使研穷未到,造诣未深,道理上不曾分明,心体上不曾透彻,则事到面前,未免有影响之疑,二三之惑,方以为可行,又以为可止,非颓靡而不振,则迁就而不常,岂能有所执持,而成天下之事乎。信乎亮之不可无也。然所谓亮者,须要实见得是。方能信理信心,不然,则亦_弪磋之小信,执一而不通者耳。”孔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孟子所谓亮,即孔子所谓贞也。此又不可不辩。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皆知君子之求信于理也,必信于心,而不知其将何以为也;人皆知君子之以此始者,必以此终,而不知其何所本而能如此也。夫君子则早有以自审矣。以为吾之守以终身者,必有执焉。一家非之而不顾,一国非之而不顾,而后志可定;可贫可贱,而道不可枉,可生可死,而守不可夺,而后节可立,乃若使吾而不亮乎,见之未审,而无确然可据之理;择非其正,而非断然不易之道;则虽欲执之,而理不直者,气必不伸;道不一者,物且相感;而恶乎其能执哉?是以无欲以虚其心,致知以审其宜,正谊明道以端其本,则天下其孰能摇之?而岂若坚忍自怙者之以执为累哉!知君子之用心,而学为君子者亦知所尚矣。”

【元典】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

【译文】鲁国想让乐正子管理国家政事。孟子说:“我听了这消息,高兴得睡不着。”公孙子问:“乐正子刚强吗?”答道:“不。”“有智慧谋略吗?”答道:“不。”“见多识广吗?”答道:“不。”

【诸儒注疏】喜其道之得行。此三者,皆当世之所尚,而乐正子之所短,故丑疑而历问之。

【理学讲评】乐正子,是孟子弟子,名克。时鲁君知其贤,欲用之以执国政。孟子闻之,对门人说:“乐正子见用于鲁,是贤人得志之时,吾道可行之会。吾喜之甚,至于忘寝而不寐焉。”孟子盖深知乐正子之所长。故喜之如此。公孙丑乃问说:“人必有用世之全才,然后可以当大任。夫子喜乐正子之为政,必为其才有足取矣。不知乐正子之为人,果强毅有执,可以担当大事者乎?”孟子答说:“否。强固彼之所短也。”丑又问:“乐正子果知虑有余,可以裁决大议者乎?”孟子答说:“否。知虑亦彼之所短也。”丑又问:“乐正子果多闻博识,可以理繁治剧者乎?”孟子答说:“否。多闻识亦彼之所短也。”盖是三者皆当世之所尚,而非乐正子之所长,故公孙丑疑而历问之如此。然乐正子之抱负,有超出乎三者之长,而不囿于习俗之所尚者。公孙丑盖未之知也。

【元典】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译文】(公孙丑于是说:)“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呢?”答道:“他这个人啊,爱听好意见。”“爱听好意见就够了吗?”答道:“爱听好意见,治理天下就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

【诸儒注疏】丑问也。丑问也。“优”,有余裕也;言虽治天下,尚有余力也。

【理学讲评】公孙丑又问孟子说:“今之为政者,皆以强力智虑多闻为尚,而乐正子皆无之,则无以居其位,而称其职矣。夫子乃为之喜而不寐,何为者哉?孟子答说:为政者不以一材一艺为长,而以兼容并包为度。乐正子虽无赫然可见之才,而其为人,则善人也。故闻一善言,见一善行,则心诚好之。不啻己出,汲汲然惟恐求之弗得,取之弗广者。此则乐正子之所长而已。公孙丑又问说:“鲁,大国也。执政,重任也。好善一节,便足以治鲁国乎?”孟子答说:善之出于己者有限,而善之资于人者无穷,为政者患不能好善耳。诚能好善,则虚怀雅量,足以容贤。开诚布公,可以广益。由是以天下之才,理天下之事,且绰绰乎治之而有余,况区区一鲁国乎?然则勇、知、多闻,不必兼备于己,而得位行道,自可以建立于时,吾之所以喜而不寐者以此。”

【元典】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译文】如果爱听好意见,那么天下的人都愿意不远千里地赶来把好意见告诉给他。

【诸儒注疏】“轻”,易也,言不以千里为难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吾谓好善优于天下者,为何?盖善者,天下之公理,好善者,天下之公心也。苟能不炫已之才,而惟好人之善,则虚而能受,如江海之纳众流,大而有容,如天地之包万物,将见风声所播,意气所招,不但相识的人,益思忠告,近处的人,皆来亲附,就是四海之内,在千里之外的,亦莫不感同气之相求,幸善言之可售,皆不惮涉远而来,告我以善矣。至是则强者效其力,智者献其谋,多闻者程其艺。合天下之见闻,资一国之治理,何所处而不当乎?我所谓好善优于天下者此也。”

【元典】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译文】如果不爱听好意见,那么人们就会(模仿他的腔调)说:‘唔唔,我早就知道了。’那种腔调脸色早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了。士人千里之外止步不来,那么喜欢进谗言和阿谀献媚的人就会凑到跟前来了。同这帮人混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可能吗?

【诸儒注疏】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君子小人迭为消长,直谅多闻之士远,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理势然也。

此章言为政不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同类推荐
  •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
  •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思维的斧子”。逻辑是思维的一把“斧子”,要想使用好这把“斧子”,除了具体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学的工具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
  •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作家古德温晚期重要的关于人生、政治、哲学见解的散文集,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哲理经过一生成熟思考后的思想结晶。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作者书中表达的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全解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热门推荐
  • 创世者战记

    创世者战记

    一个自称来自未来的男人,疯狂地追杀一个科学家,声称是为了阻止末日的来临。而随着他的到来平静的城市却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怪事,他究竟是谁?是真的来自未来吗?末日又是怎么发生的?他真的能阻止吗?这是一个很荒诞也很正经,很搞笑也很悲伤的故事。
  • 邪王盛宠废柴炼丹师

    邪王盛宠废柴炼丹师

    她,是人尽皆知的草包废柴女,是护国大将军之女,是异姓公主。而她,则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杀手,暗夜女王,却被喜欢的人一枪毙命,魂穿异世,一朝穿越,看废柴草包如何从人人唾弃的草包废柴变成世人皆知的绝世天才。一代女尊的逆袭之路。当然还有男主也牛逼哄哄的哦。
  • 花子庄

    花子庄

    他,来自现代,穿越到乞丐窝是随波逐流?还是逆风飞翔?
  • 一对兄妹的四年校园生活

    一对兄妹的四年校园生活

    本书讲的是,一对兄妹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故事,具体怎样,到正文找答案哦!
  • 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与自然的奥秘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神奇的地球。她广袤丰沃的胸膣,哺育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她巍蛾挺拔的肩膀,承载着亘古绵长的历史重托;她波涛汹涌的血脉,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她的诞生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谜团,她的存在就是一幅撼人心魄的美丽传奇……
  • 冥界一重生之战

    冥界一重生之战

    修行千余年,征战冥界各地,最终一统冥界,三千年的管制,却发现自己竟然是它的傀儡,冥界众魂的汗果竟然成为它的口食。为了自己,为了冥界,必须脱离它的控制,独立于天,独立于地。北阴大帝进去千百轮回之路,只为一战!——重生之战。
  • 7日爱情

    7日爱情

    爱情的保质期有多久?我们太明白还是太糊涂?一段感情究竟能走多远,一段经不起时光雕琢的爱情,渐行渐远渐无书。
  • 永忆错族之护

    永忆错族之护

    我无情所以为了他动用了你所有的人脉,付出了全部?我狠毒所以得知他和方家的大小姐结婚时,为他铺平道路,且默默祝福?我血腥所以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烽火连绵中的那个小女孩的人不是你?我,我…多情所以爱了他那么久,并在暗地里付出你的一切护他周全?那你明知道我为他付出那么多,又何必向我倾许你的心意?那是因为我觉得你不应该是自己独自承担一切!爱情本就是件不公的事,更何况我杀了你全家不是吗?他不信任你并不代表我不相信你,你有办法证明,操控暗卫杀我一家的人,是你?我……你没有办法证明,你就是一个连见到血都会晕只会跟在我身边的陌瞳!你觉得我和他们一样无知吗?你错了!没有谁比我更了解你!
  • 鹤之魂

    鹤之魂

    她乘着千纸鹤前往拯救身出地狱中的我,阴阳两界又何妨,她就如一束光照进了我阴暗的内心,是希望。
  • 异界大文祖

    异界大文祖

    黑夜的深处宇宙大爆炸,风暴中心有一丝发光两点星光缓慢相连聚合,一闪逝去。一场灵气悄然弥漫无数世界。现代科技的兴盛;工业的崛起;唯物主义时代;国学鬼才臣小云;坚持着古人时代有神力,有道法;可求长生;今世文明不过尔尔,众生都笑他白痴天才,不务正业;人见叹人惋惜。一次孤身探索古蜀巫神部落时;迷失心智意外跌崖身陨。魂飞天外,得遇异界武道;被赞千古无二,古往今来有望成神祖,却在凶地悟道法猝死得武道痴才~姜无边。复活后,两界异人的灵魂相连;一个躯体两个不同的灵魂。文化武道大融合将掀起神话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