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95

第295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5)

【理学讲评】孟子说:“圣人居处之迹,虽与人同,受善之诚,则与人异。尝观于大舜,当基侧陋未扬,耕于历山之时,居在深山之中,朝夕所与处者,不过山中之木石而已。往来所交接者,不过山中鹿豕而已。以迹观之,其不同于深山之里人者,能有几何。万万,而非野人之所能及。深山之迹,岂得而囿之哉。夫以舜应善之速如此,而犹好问好察,舍己从人,其取善又如彼其广,皆一念好善之诚为之也。欲法舜之应善,必先法其受善之量而后可。

【心学讲评】孟子曰:“大人之心,唯虚也,乃不以一善自蔽而成乎至明;唯明也,不于理有所疑而成乎至断。而能全其量者,其唯圣人乎!则虞舜弗可及也已。舜在登庸以后,讫登天位,德施之普,讫乎四海,而非待奋庸之日,始见与善之宏也。其居深山之日,早有然者。所与居者木石耳,所与游者鹿豕耳,舜不能着其善于世,而世亦无能以善进于舜,则德全而不以才见,道盛而不以德章,与野人无异也,乃所以异于野人者,函之心而无可见,亦几希矣。于斯时也,忽有以善言善行进者焉,舜闻之,亦无异于人闻之;舜见之,亦无异于人见之;而舜于此时异矣。因其一节之善,推以及于全体之善,因其一端之善,推以及于无穷之善。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务,可因此一善而成;天下之志,可因此一善而通。其沛然扩充之于浩渺之域,而无所疑、无所待,如决江河之沛然盛大,莫之能遏止也。是以善极其全,而圣德无疆也。盖惟私意私欲无纤毫之累,小智小才无凝滞之情,是以见闻通于心源,而触之即动,理无不曙,而事无不顺,圣人之所以异于人者,此而已矣。则学圣者,亦唯养此虚明之本体而已矣。”

【元典】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不要让他干不想干的事,不要让他想不想得的东西,这就行了。”

【诸儒注疏】李氏曰:“有所不为不欲,人皆有是心也。至于私意一萌,而不能以礼义制之,则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多矣。能反是心,则所谓扩充其羞恶之心者,而义不可胜用矣,故曰:‘如此而已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立人之道不外于心,而制心之功,莫要于义,今人于不义之事耻之而不为不欲,孰无是羞恶之心乎。但私意一起,而不能以礼义制之,于是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多矣。诚能于应事之际,觉得此心羞恶而不肯为,则止之而勿为,不要昧了这一念不为之真心,于意念之萌,觉得此心羞恶而不愿欲,则止之而勿欲,不要昧了这一念不欲之真心。如此,则羞恶之良心已全,而义不可胜用矣。人道不已尽于此乎。盖人之所以为人,只是有此羞恶之良而已。无为所不为,则所为皆义,而事事无歉于心,无欲所不欲,则所欲皆义,而念念无恶于志。推之仰不愧天,俯之不怍人,皆不过由此不为不欲之心,扩充之而已。立人之道,宁复有余事哉。所以说如此而已矣。夫不为不欲之心,本在我而非远,无为无欲之机,又在我而无难,人岂可自失其良心,而陷于不义之归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皆自有其本心,全之者圣,存之者君子,失之者小人,皆于此判焉。决之为天理之存亡,而严之以为圣贤之名教,若至难乎其择而守之也,而非难也。

“夫人不有所不为者乎?人视之为甚易,而反之于心,则有自沮自抑,而尝试以为之则不安者。乃既而为之矣,利之所迫,险而不恤其凶,逆而不避其咎矣。若仍其不本之为心,而终信其不可为,势虽激之,而志必不乱,于是而邪正之分存乎事者不妄也。

“夫人不有所不欲者乎?人视之为甚快,而反之于心,则有自憎自恶,而违情以徇之则甚难者,乃既而欲之矣,习与相安,辱而以为荣,贱而以为贵矣。若顺其不欲之本心,因而终不见其可欲,物虽诱之,而念终不动,于是而善恶之几存于心者不迷也。

“此岂待矫拂其情而勉其所不能者乎?但一日如此,终身如此,贫贱如此,富贵如此,生亦如此,死亦如此,本心固如此,而即无不如此,则一如此而义无不充,道无不正矣。夫岂待别求天理之存亡,而他有圣贤之名教哉?人有心而昧之,乃日为恶易而向善难也,不亦愚乎?”

【元典】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译文】孟子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常常是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诸儒注疏】“德慧”者,德之慧;“术知”者,术之知。“疢疾”,犹灾患也。言人必有疢疾,则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孤臣”,远臣;“孽子”,庶子。皆不得于君亲,而常有疚疾者也。“达”,谓达于事理,即所谓德慧术知者。

【理学讲评】德慧,是德性之聪慧。术知,是处事之智巧。疚疾,如说灾患一般。孟子说:“人情每快志于安乐,而拂意于困穷,不知困穷,乃成德之地也。故凡聪明内含,而德性中有警敏之识,可以烛事理于未然,这叫做德慧。技能外运,而才术中有机智之巧,可以善事理之当然,这叫做术智。人之有此德慧术知者,非优游安逸者能然也。多因遭罹患难,有以激发其善心,涉阅忧虞,有以顿挫其逸志,故德慧以困衡而生,术智由磨练而出,大率从疚疾中来耳,何以验其然也?且如为臣尽忠为子尽孝,理之常也。独有孤远之臣,忠不得自效于君,庶孽之子,情不得自达于亲,这正是臣子有疚疾的,此等之人,其操心则朝乾夕惕,一念不敢以自安,其虑患则左陡防,一事不敢以少忽。惟是经过这等样危苦,所以战兢之中,精明涣发,人情自尔其周知。惩艾之久,险阻备尝,世故自尔其习熟,此所以事理无不达,而德慧术知,所由成也,疚疾之有益于人如此。处忧患者,岂可失意于变故之临,而不思其为进德之地也哉。”人主当治平之日,则逸欲易生,处多难之时,则忧勤独切,君德之益亦如此。

【心学讲评】孟子曰:“理与事一矣。唯明于得失之几者,始则见祸福焉,继则见是非焉,凡天下之不顾是非而逆行者,迷于一时之利赖而忘终身之忧患,乃以人于淫辟而不知悔者,多矣。夫唯上智,御万方而若朽索驭六马,昭然于天理之存亡,而决志于靖共正直之涂。若夫犹是人也,道未能信,义未能守,而其后乃有慧焉,先几而觉,而所觉者此心敬肆之机,德之慧也;乃有智焉,随事而辨,而所辨者当务顺逆之理,术之智也;不以小慧侥幸中之巧,不以私智希诡遇之获;则必其人常有疚疾之加于心,静俟而势不能安,巧营而利不可得,见后知必出于此中正广大之一涂,而其中之条理以熟审而悉也。

“故尽人皆臣也,持禄而优游于宠荣者众矣;尽人皆子也,怙爱而骄盈于富贵者多矣。独有孤臣焉,君所不亲,而疏远外斥;独有孽子焉,父所不重,而国人不与。情不能自达于君父之前,而谗忌且日伺其侧。势危矣,心不得不危也;患且曰深矣,虑不得不深也。一言之失,一动之非,则指摘随之;所从者非其类,所听者非其言,则衅难生焉。故熟思所以免于祸咎之至者,唯此审于是非之际,而达于事,因以达于理矣。”

呜呼!天理之存亡即为吉凶,夫孰不在1临深履薄之中?而席宴安者不悟也,不亦可哀也夫!

【元典】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译文】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人,那是专把侍奉某个君主当作快乐的。”

【诸儒注疏】阿徇以为容,逢迎以为悦,此鄙夫之事、妾妇之道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人臣事君,人品不同,事业亦异。约而言之,大概有四等。有一等事君的人,方其未得君之时,固不胜其患得之心矣。及得君而事之,其终日所孜孜图维者,专在容悦一事上着力。或君之所为不善,则曲意阿徇,惟恐拂其所好,虽陷于有过,亦所拂恤,或君之所欲未形,则先意逢迎,惟恐不投其所好,虽置君于恶,亦所弗顾,但知为容悦之资,全身保禄而已。其于君德之成败,国事之理乱,漫然不知究心,此特鄙夫之事,妾妇之道而已,有臣若此,将焉用之?人臣之品,此其最下者也。”

【元典】“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译文】有安定国家的人,那是把安定国家当作快乐的人。

【诸儒注疏】言大臣之计安社稷,如小人之务说其君,眷眷于此而不忘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理学讲评】孟子又说:“容悦之臣,固无足言矣。又有一等安社稷的臣,谋国之念,甚于谋身,其心之所孜孜图维者,惟以安社稷为事。如君为社稷之主,则绳愆纠缪,务使主德无阙,而保国祚于荣昌,民为社稷之依,则济弱扶倾,务使民志不摇,而奠邦基于巩固,以一身任安危之寄,决大疑,戡大难,而劳怨不辞,以一身当利害之冲。事求可,功求成,而险阻不避,殚精竭力,眷眷焉惟社稷之安是图,必社稷安而后此心始安,就如小人务悦其君的一般,有不能一息释然于怀者。此则志存乎立功,事专于报主,以功名为志,而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也。岂非人臣之忠者乎?”

【元典】

“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译文】有不在职位而保全天理的人,那是知道‘道’能在天下推行了然后来行道的人。

【诸儒注疏】“民”者,无位之称。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故谓之“天民”。必其道可行于天下,然后行之;不然,则宁没世不见知而不悔,不肯小用其道以徇于人也。张子曰:“必功覆斯民然后出,如伊、吕之徒。”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理学讲评】孟子又说:“社稷之臣,其忠固可称矣,然不免为一国之士也。等而上之,又有所谓天民者,乃天生此民中独能全尽人道者。其人品既高,自任甚重,推其用世之志,固欲大有所为,原其重道之心,实不肯轻于一试,必酌量于出处之际,审察于上下之交达而度,其道行于上,而可以成佐命之功,然后出其身以事是君,苟非得君行政之会,宁隐处以终身矣。达而度其道行于下,而可以建庇民之业,然后出其身以泽是民。苟无兴道致治之机,宁遁世而不悔矣。盖惟其抱负甚宏,故志愿甚大,志愿大,故所以自待其身者甚不轻也。此所谓志于道德,则功名不足以累其心者,人品之高,又在社稷臣之上矣。”

【元典】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译文】有圣人,那是端正了自己而外物随之就端正的人。

【诸儒注疏】“大人”,德盛而上下化之,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者。

此章言人品不同,略有四等。容悦佞臣不足言;安社稷则忠矣,然犹一国之士也;天民则非一国之士矣,然犹有意也;无意无必,惟其所在而物无不化,惟圣者能之。

【理学讲评】孟子又说:“天民欲以道济天下,而不免较量于出处之间,是犹有意于正人也。等而上之,又有所谓大人焉。大人身修道立,惟自尽正已之功。而德盛化神,效自极感人之速,上而正其君,不必形之讽议也。身范克端,而精诚感孚,入主之非心自格,君德遂无不正矣。下而正其民,不必申之禁令也。表仪既树,而风声鼓舞,蒸黎之耳目成新,民行遂无不正矣,此则功在社稷,而无计安社稷之劳,道济天下,而无意必行藏之迹,所谓大而化之者也。臣道至此,殆无复有加焉者矣,其人臣之上品乎。”合此章之言而观之,人臣之品,不但客悦小人,与君子不同,即社稷臣以上,若天民大人,亦有此三等,入主必明以辩之,使贤奸不至于混淆,断以决之,使用舍不摇于疑贰,则谗谄自远,忠贤自近。君正莫不正,而社稷有磐石之固矣。

【心学讲评】孟子曰:“夫人品量之不齐,相去亦悬绝矣。而品定于量,量因于志,莫不自其居心制行而定焉,甚相绝也,亦甚相近也。积而至于大人,亦犹是人耳,则其出而事君,亦犹是臣道之常耳,乃其所成之品,则己迥不相侔矣。

“夫道在己,则已重,而天下轻;道在己,则己重,而天下亦因之而重。故均之事君,而有志在得君而事,唯恐君之不许我事,而志尽于事君,则亦为事君人耳。但欲事君,则无君不可事,旦秦暮楚,皆其君焉。事此君而然,事彼君而然,无所往而不求事君。故君有所为,则阿徇之,以使君之容己;君即有所未为,亦逢迎之,以使君之悦己;揣摩君之情欲,以效己之奔走。斯其人得君而事,见有君而不见有己,彼固日臣职之当然也;而君何以为神人之主;己何以当效职于君,不一计及也。

“有社稷臣者,则进是矣。见社稷之重,则知为社稷而立君,故以身委之社稷,而所重不独在君;志在社稷,抑知有社稷而不知有己。任存亡之大、争得失之几者,唯社稷安,而其心亦安。君之欲不徇也,己之利害不恤也,斯于义分正矣,彼固日吾既为社稷之臣,进退非已之所得决也;而为一国争安危,不暇为斯道争隐见,盖亦志量之仅此也。

“有天民者,则进是矣。以为道者天之道也,道在吾身,而吾即天之民也。天以先知先觉之任任之我,则吾为天之民,而非君之人,且非但社稷之臣也。故天下者所以行吾道之区。天下不可行吾道,则天下在吾道之外,而吾自有所乐之天;天下可行吾道,则天下应吾道之用,而吾乃可代天之事,达其可行也,必非仅图存小试之功名而后行之焉,乃以见道一风同之盛治。若是者,知有道而不仅知有社稷,重在道而不重在行,斯不亦无负于天之笃生也乎?然而以己之行藏听乎道,而效法于道以成能,其于道也重矣,而己犹未极其重也。“其惟大人乎!以为吾既为人矣,则参三才而成位乎其中,己即天也;无所待于天,无所制于道,而后与道合体,与天合用,皆在其人焉。而己无不可行也,亦无所据以必行也,正之于己而已矣。不必立震世之功名,而立大本者,循王道之荡平,而无施不可;不必有非常之遇合,而因时宜者,顺人情之变动,而皆可有功。使其出而见利,善不知何以迁,化不知何以神,物无不宜也;即其潜而未跃,人心亦以之正,邪说亦以之息,物亦正也。斯则无所谓君,己而已矣;无所谓社稷,己而已矣;无所谓天下,己而已矣。求之弥约,而持之弥大,斯以为人之极至也与!

“故人品大小之不齐无他,唯其志量而已。己者,天之所凝也;天者,社稷之所凭也;社稷者,君之所以为存亡者也。引天人以归己,则为大人;役己以奉人,则为容悦;贤不肖之相去于此决焉。均是人也,迥异如此,要唯是知之、自喻之而已。”

【元典】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

【诸儒注疏】此人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今既得之,其乐可知。程子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

同类推荐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热门推荐
  • 异能手机逆袭

    异能手机逆袭

    打架?群殴?不怕不怕,咱有手机!追校花?泡美女?不怕,咱有手机!学技术?赚大钱?不怕,咱有手机!无敌!暧昧!全能!就用末世暧昧手机!苦逼大三学生单飞,自从捡到一款末世暧昧手机之后,从此就过上了双飞暧昧的幸福生活。单飞:“没文化真可怕,哥叫单(shan)飞!”
  • 足尖之上

    足尖之上

    一群追梦的艺考生为了北京求学的成长故事。有人为了考学不择手段,有人为了成全退让,有人转行,有人离开。足尖之上,是我们憧憬北京的努力模样。
  • 寒门录

    寒门录

    “世上本无所谓的善恶,皆是因人而异”千城钰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可当他看见人们对他投来憎恶,嫌弃和恐惧的眼神时,他开始感到迷茫......
  • 重生异能之无忧人生

    重生异能之无忧人生

    5年前,她天真纯良;家庭幸福却遭人陷害,一场大火,一夜之间满门被灭九泉之下,似乎连老天也看不过眼一朝重生改名换姓,踏着异能归来这一世,她名无忧,本想着天降异能,助她手刃仇人;却不料天降的不止异能,还附带个倾城绝颜的铁血军人初次见面“无忧,你还太小,我大你许多,不合适”她还没来得及暗自庆幸,第二次见面男人深邃的黑眸斜睨着她“我与无忧青梅竹马”无忧瞬间石化;这男人怎么回事?莫不是牛皮糖转世?他目光如炬,识人透彻她心虚恐慌,避如蛇蝎这仇,她如何报,这人,她如何避……
  • 百变仙魔

    百变仙魔

    主人,主人......三界联盟要讨伐你,咋办啊?三界联盟?你太抬举她们了,区区一个破鞋联盟而已~
  • 我站在世界的边缘等你

    我站在世界的边缘等你

    本书讲述的是徐雨曦、李柯、张旖、魏源、赵瀚等人物的青春故事,塑造了一些叛逆、无所畏惧,,但是却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角色。
  • 霸道总裁:丫头,从不从

    霸道总裁:丫头,从不从

    萧墨与王逸雪在一家酒店相遇,唤起了初中时的学生记忆。殊不知怎么,开始喜欢和对方吵架。王逸雪成了萧墨公司的艺人,被萧墨逼为床伴,一场连自己都不知道爱情就这样开始了。可是,王逸雪前男友白易的归来,又会让他们何去何从呢?“萧墨,你混蛋”“我只对你混蛋”“萧墨,你无耻”“我还可以更无耻”“萧墨,你要养我”“当然,我老婆我当然要养了”.........
  • A Tale Of Two Cities

    A Tale Of Two Cit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枫树之约

    枫树之约

    一部轻松愉快的青春小说,有悲有喜,在愉快中生活,在挫折中成长。
  • 从零开始当大佬

    从零开始当大佬

    在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里面,云羽虽然是凌驾于魔女之上的监管者,但他却是爱蜜莉雅身边的最强守卫者。在地错里面,云羽是欧拉丽最强冒险者。pa:本书走是无敌文,无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