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97

第297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7)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文王所以致仁人之来归者,固以其善养老矣。其养老之政何如?盖田里树畜之事,乃衣食所自出也。文王治岐,每夫授以五亩之宅,却于墙下隙地,种植桑树,使匹妇采桑以供养蚕之事,于是丝绵有所出,而年五十之老者,足以衣帛而暖矣。一家之中,使之各畜五个母鸡,二个母彘,孳生以时,无失其孕字之候,于是肉食有所出,而年七十之老者,足以食肉而饱矣。又每夫授以百亩之田,使壮者深耕易耨,尽力于农亩,于是粟谷有出,而八口之家,皆可以仰事俯育,无饥馁之患矣。”夫文王治岐之政如此,此所以善于养老,而伯夷、太公,皆闻风而来归也。

【元典】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译文】所谓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就在于他)规定了百姓的田亩宅地,教育他们栽桑养畜,引导他的妻子儿女奉养老人。五十岁的人,不穿丝棉就不暖,七十岁的人,没有肉吃就不饱。不暖不饱,就叫挨冻受饿。文王的百姓中没有挨冻受饿的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诸儒注疏】“田”,谓百亩之田;“里”,谓五亩之宅;“树”,谓耕桑;“畜”,谓鸡彘也。赵氏曰:“善养老者,教导之使可以养其老耳,非家赐而人益之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由文王治岐之政观之,则当时伯夷、太公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夫岂家给而人益之哉,亦惟因其自然之利,而教导之耳。如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此田里之定制也,文王但为民区画之而已。蚕桑鸡豚,此树畜之常事也,文王但教民孳植之而已。以少事长,以卑承尊,家庭之常礼也。文王但导其妻子,使各修其养老之职而已。夫养老而使家家得备其物,人人得尽其情,则老者岂有不得其所者乎。盖人年至五十,非衣帛,则身不得暖。年至七十,非食肉,则腹不能饱,不暖不饱,叫做冻馁,而老者不得其所矣。文王之民,其老者皆得衣帛食肉,而无冻馁之患者,正以其因天下之利,教天下之民,率天下之民,养天下之老,爱溥而无私,惠周而不费,此养老之政,所以为善,而伯夷、太公皆以之为归也。使人为之养,则恩易穷而日亦不足矣,岂得谓之善政也哉。有志于行仁政者,不可不仪刑文王矣。”

【心学讲评】孟子曰:“养老,王政之大者也。行之于上庠、下庠焉,亲之以执醑、执爵焉,安之以祝哽、祝噎焉,承之以乞言、悖史焉,敬之为其近于父,尊之所以尚其贤。虽然,此犹其文也。天下之大老,以天下为心,念天下之老者不安,即如其自不安也;念天下之不能兴于孝,皆上无以兴之也;而岂为一己之尊荣哉?尽此者,其惟文王乎!

“昔者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夷之不屑不洁,岂以纣之不能养己而远居北海哉!乃闻文王之大有为也,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伯夷未至岐、丰,未尝有耆德焉,而何以知文王之养老?且曰善养,则固不待躬而致享,而予之以安康矣。太公亦犹是也,避纣而居东海之滨。太公之志在清明,岂以纣之不能养己而逊荒东海哉?乃闻文王之受天眷也,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未至辟雍,未尝修典礼焉,而何以知文王之养老?且日善养,则固有不待勤加存问,而授之以燕胥矣。由此言之,伯夷、太公非以己之安荣为志,而以天下之老得养为心,盖所谓仁人也。能得仁人之归,而王业定矣。今天下非无仁人,而特无文王,故仁人有望而不前耳。夫文王之善养老,唯其政也。文王之政具在,而行之也无难。若其行之,则老者皆蒙其养,不劳上之赐予,而自无不善,仁人之以为己归,不可必乎!

“请以文王治岐之政言之。五亩之宅,场圃自有余也,而树桑于墙下,使匹妇蚕焉。匹妇安于蚕,而所蚕者又无逾制之征,于是寒衣以渐而授,老者可以衣帛矣。使畜五母鸡焉,二母彘焉,令无失其孕字之时,有余力以及畜养,而抑无鸡犬之惊,于是孳息以渐而蕃,老者可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授之维均,令丁壮之匹夫耕之。匹夫安于耕,而所耕者又无履亩之税,于是酌丰凶而各得,而为老者之子孙男女可以无饥矣。夫文王为此,或及于老者焉,或不及于老者焉,即或及于老者,而文王初无所及于老者焉。乃伯夷、太公所谓善养老者,闻其风而知其善,即此而可推矣。民有田里,民自耕之,而制之者西伯也,画井分疆,无有余无不足也。民有树畜,民自务焉,而教之者西伯也,相土因时,得其宜者全其利也。于是而八口无饥,妻子乃可得而导也。西伯因而导之,躬行寝门之节,以为之倡,申以孝弟之义,而动其诚,使各得以所蚕之帛、所畜之肉,自养其老而已足矣。

“盖文王之念此至悉也。五十则非帛不暖矣,褐臬不足以辅弱也;七十非肉不饱矣,菽水不足以助衰也。若其不暖不饱,或使衣非帛之衣,食非肉之食,老者弗堪焉,则与无衣之冻同其寒、无食之馁同其饥。唯为之制之,教之导之,使民力有可养而生其心,则衣余于帛,食余于肉,而无冻馁之老者。斯则伯夷、太公闻风于千里之外,而信其善养之谓也。岂仅曰身为大老,而文王能尊己哉!盖大贤之志,与物同其忧乐,而以养老为孝治之大,故愿人主之修其实,以顺天地自然之理。唯王者为能尽之,而天下自此归心。然则欲行文王之政者,可不于此加之意乎!”

【元典】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诸儒注疏】“易”,治也。“畴”,耕治之田也。

【理学讲评】易是耕治,畴是耕熟的田。孟子说:“明王治天下,只有教养两端,然欲正民之德,必先厚民之生。以厚生之政言之,田畴乃民之常产,使荒芜不治,则民之失业者多矣。必驱游惰之民,使各尽力于南亩。春焉而耕,夏焉而耘,无妨其耕耨之时可焉。租税乃国之常赋,使征敛无艺,则下之供上也难矣。又必除掊魁之政,使得轻减其征输,宁损上益下,无损下益上,务存夫宽恤之意可焉。夫田畴易,则地利之所获甚丰,税敛薄,则租赋之所供有限。以力本自尽之民,值轻徭薄赋之世,财有所生而无所耗,闾阎之间,殆将家给而人足矣。岂不可以使民富乎?”此则尽地之利以养民,而不竭民之利以奉己,所谓开财之源者如此。

【元典】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译文】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

【诸儒注疏】教民节俭,则财用足矣。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易田畴而薄税敛,固可以开财之源矣。然财货既裕,则奢侈易生,又不可无以节之也。夫民不能无食,苟食不以时,则财耗于口腹之欲矣,于是制为法令。凡民间所以资生者,不特饔飧有节而已也,如鱼不盈尺,不设网罟,果实不熟,不轻采取之类。一切冗食以縻财者,皆在所必禁焉。民不能无用,苟用不以礼,则财耗于不经之费矣。于是定为章程。凡民间所以制用者,不特尊卑有等而已也,如非养老,不得用牲,非宾祭,不得烹宰之类。一切滥用以糜财者,皆在所必省焉。夫食以时,则生殖滋蕃,用以礼,则经费有制。由是康阜之利,以俭啬而益饶,富厚之资,以节缩而益裕,将有取之不穷,用之不竭者矣,财货岂可胜用乎!此则因民生日用之常,施樽节爱养之术,所谓节财之流者又如此,养民之政,至是其克举之矣。”

【元典】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译文】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诸儒注疏】“水火”,民之所急,宜其爱之,而反不爱者,多故也。尹氏曰:“言礼义生于富足,无常产,则无常心矣。”

【理学讲评】承上文说:“人君务本节用,使民富而财足,则厚生之政成矣。民德不由此而可正乎?彼民赖水火以生,非此则无以为生活之资,其于日用甚切,宜各私所有,而不相假借矣。然当昏暮的时候,叩人之门户,以求水火,随求随与,无少吝啬者,此何故哉?盖水火乃天地间至足之物,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故有求而必应也。至于民待菽粟以为命,就如水火一般,均之不可一日无者,而求之未必肯与,由上之人,无导利惠民之政耳。惟圣人治天下,既重农轻赋,以开财之源,又因时制用,以节财之流,能使百姓每家家殷实,在在丰盈,其所积菽粟之多,就如水火一般样至足,无者可求,有者可与,此所以天下无不富之民,而财不可胜用也。夫菽粟既如水火,则衣食足而礼义生,教化行而风俗美,民皆骓然有恩以相接,秩然有礼以相与,同归于仁厚之域,而成其雍熙之世矣,焉有自底弗类,而为不仁者乎?”夫以仁民之化,必自足民先之,治天下者,何可不加意于爱养之政也哉?昔孔子论政,谓既庶而富,既富而教,其施为次第类如此。

【心学讲评】孟子曰:“王者教民之道,必先之以养民。盖民非可以强教,必其心之内动有不容已于善之性情,因而顺导之耳。则尝取王者爱养之泽普及于民者思之,可以想其一道同风之盛矣。今以养民之政言之,勿待王者之养之也,而即民以养民,其道有之。

“田畴者,民之自治,而或不知治,或不得治也。勿夺其时,而农官之劝相有法,田畴易也。税敛者,民之必供,而或多使之供,或迫督之以供也。什一以赋,而水旱之蠲除必悉,税敛薄矣。如是则生之者勤而散之者公,民可使恒有余而富矣。乃犹恐民之愚而费之不节也,上中下岁之有经,旦饔夕飧之有则,因时而制食焉;饮蒸、蜡、社之有恒,冠、婚、丧、祭之有等,以礼而裁用焉。如是安以其俗而俭以其素,既富之余,而用之不穷矣。此王者因民以养民之善政,而富足之效必无爽者。

“虽然,其富也,岂但富焉而已哉?王者富民之至意,亦但欲富之而已哉?今夫人情何自有争心,以至刻薄寡恩,安忍于天伦,而弱肉强食,以成乎至不仁者乎?则惟不足而求,不足而与,一求一与之际,恩怨兴而亲者失亲,故者失故,以启残忮之情。故虽或别托之名,或虚矜其气,而要之在求与之间而已。夫食为生人之所必需,固已,而岂但食哉!即如水火,以温以清,以燔以热,民非此不生活,岂缓于食哉?浸使其偶乏焉,昏暮叩人之门户以求水火,而求者无贪心,与者无德色,不惜也,因不吝也,无弗与者。岂民自私之情于此能忘邪?惟水火之与焉而有余,足于己,可无吝于人尔。故圣人治天下,知民情之甚私,即知民情之可以无私。故勤民事,省赋役,节其食,制其用,于是生者日生,其有菽粟也,如水火之取足于天也;有者恒有,如水火之不绝于用也。则试思此一日也,菽粟既如水火矣,民亦视菽粟如水火矣,可以无求,可以有求而不愧;可以求,斯可以与而无难。则父子兄弟自天性也,姻娅友朋自伦类也,情何自而生嫌,气何自而得戾焉,有如今日者贫求富而富者骄,富拒贫而贫者怨,小人无怍,激乎气以生忿怼,君子多术,别为之名以相凌轧,而成乎不仁者乎!无不仁,则皆仁矣。因是而庠序兴焉,乐相进也;礼乐作焉,顺相成也;因民之可富而富之者,因民之可无不仁而仁之。然后知圣人斟酌生成之性情,以定一王之法,意至深远,而非言利者之所可测,明矣。”

【元典】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诸儒注疏】此言圣人之道大也。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而泰山则又高矣。此言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难为水”、“难为言”,犹仁不可为众之意。

【理学讲评】东山,在今兖州府曲阜县。太山,即东岳,在今泰安州地方。孟子说:“道莫大于圣人,圣莫盛于孔子,大哉孔子之道,岂易以言语形容哉!自其身所处而言,在鲁国则为鲁国之一人,就如登东山之巅,下瞰鲁国,凡四封远迩,皆在指顾之中,而鲁国自失其为大矣。在天下则为天下之一人,就如登太山之巅,下瞰寰宇,举九州疆界,皆在俯视之中,而天下自失其为大矣。夫大而至于小天下,则小鲁又不足言。盖其所处既高,则视下益小,其地位然也。惟其地位如此,故人见了圣道之大,其小者都不足观了。”夫未观于海,凡百川之水,皆可以为水也。惟看了沧海,亲睹其汪洋浩瀚之势,则众水皆会归于此,而百川之水,不过其支流余派,举不足以深广称矣,岂不难于为水乎?未游于圣门,凡百家之言,皆可以为言也,惟入得宫墙,亲聆其切近精实之训,则众理皆统宗于此,而百家之言,不过其微谈绪论,举不足以美富称矣,岂不难于为言乎?孔子之道大如此。

【元典】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译文】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诸儒注疏】此言道之有本也。“澜”,水之湍急处也。“明”者,光之体;“光”者,明之用也。观水之澜,则知其源之有本矣;观日月于容光之隙无不照,则知其明之有本矣。

【理学讲评】澜,是水势湍急处。容光,是罅隙通明处。承上文说:“孔子之道,观之太山沧海,固可以见其大矣。然岂无为之本者哉。今夫水行乎地,必源头深远,方能起得波澜。故观水自有方法,不必寻源以穷其发端也。惟于波流潆回,水势猛急之处观之,则知狂澜之滔滔,乃源泉之混混者所出也,而其本自可见矣。日月丽乎天,必体魄明朗,方能布得光采,故观日月者,亦有方法,不必测象以究其精曜也,惟于些小空隙,光明必照之处观之,则知普照之无遗,乃贞明之不息者所出也,而其本自可见矣。然则孔子之道,川流源于敦化,即水之由源而达委也,光辉根于笃实,即日月之由明而生光也,其大而有本者,何以异于此哉?”

【元典】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诸儒注疏】言学当以渐,乃能至也。“成章”,所积者厚,而文章外见也。“达”者,足于此而通于彼也。

此章言圣人之道大而有本,学之者必以其渐,乃能至也。

【理学讲评】盈是充满,科是低洼去处。承上文说:“圣人之道,固大而有本矣,欲学圣人者,岂一蹴所能至哉。彼流水之为物,以大海为归者也,然未能遽至于海也,必须停注坑坎之中,盈满于此,而后可流通于彼。若积水尚浅,未至于盈科,则坎止不行,有难以至海矣,水之进必以渐如此。况君子之志于道,将以大圣为归者也,有不由渐而后至乎?故必和顺发为英华,光辉出于笃实,有这等成章之美,然后可以为上达之基。苟章美之未宣,则必造诣之未至也,而圣道之高不可及者,何以为从入之阶?文采之未着,则必充养之未深也,而圣道之大而有本者,何以为会通之地?若曰:圣道不必成章而后达,则是流水不必盈科而后行也,岂有是理也哉?然则有志于圣道者,信不可无循序渐进之功矣,不但下学功夫为然,大学明德新民之功,必由知止而后造于能得,中庸至诚尽性之事,必由形着而后至于能化。圣学莫不皆然,作圣者所宜究心也。”

同类推荐
  •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本书通过采撷《庄子》原书言论进行哲理发挥,寓含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与自我修炼的法门。包括“只有行动才算数”、“认识你自己是人生智慧的开端”、“让你的反对者有说话的机会”等42章。
  •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本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本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规律、理性、精神等关键概念,对黑格尔与现代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质与思想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作者独立的见解,堪与西方学者进行对话。因此,本书对于推进我国黑格尔研究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大有裨益。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江海之子

    江海之子

    陶昌老鼠洞寻宝被时光隧道带到前世,从生活优厚独生子变成贫困孤儿。陶昌有着后世带来的强烈商品意识经验,悄悄做起贩卖农产品生意,闷声大发财也导致不知内情乡人误解,给陶昌扣上“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恶名。陶昌为救妹妹与四名恶人周旋,逃生时跳入江海大潮,被旋涡卷入江海底,得玄铁螃蟹相助躲过死劫。得招鱼呼虾唤蟹功、蟹钳功、憋气功等等功夫。陶昌返回家乡小镇快意恩仇,斗四大恶心人,护乡亲平安,名声日隆。陶昌捕捉江鲜海鲜,先后与几位江海美少女结下奇缘,演绎出春花秋月美事。陶昌招鱼呼虾唤蟹功使陶昌成为江海奇人,穷小子逐渐成了小富豪。陶昌获得第一桶金后到东方大都市发展。步步艰难。愈挫愈坚,终杀出一条通向事业成功大道,小土豪摇身变大富豪。陶昌回到当年死而复生小沙洲,筑堤围垦建逍遥岛,建立孤儿园,小学校,帮助贫寒孩子走上人生高地。被人称为海上桃花源。东洋浪人团突袭逍遥岛,陶昌被迫逃离家园。几回回血战,陶昌率领收留孤独组成的少年铁血队,终将浪人团歼灭。逍遥岛也不复存在,陶昌和他的铁血少年队不知动向。有人説他们去了大海更深处一个神秘孤岛,继续着海上桃花源的梦想。全篇约千万字。
  • 魔法事纪

    魔法事纪

    这里只有魔法,没有前世的科技,但它与科技并无不同,带来进步与死亡
  • 冰山公主微微一笑

    冰山公主微微一笑

    因为父亲有了外遇,母亲遭受打击去世,为了给母亲复仇选择了离开。途中遇到了两个和我一样处境的女孩,我们开启了复仇之路。3年后,3个靓丽美女出现在机场,其中一个邪魅一笑:“我回来了,准备好了吗?”结果真的会好吗?她们真的会复仇成功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上将大人,有点甜!

    上将大人,有点甜!

    爆炸新闻!爆炸新闻!国际巨星夜笙歌居然是女生!夜笙歌:嗯,我是。超爆炸新闻!超爆炸新闻!华国第一少将云澈居然与国际巨星有婚约?!云澈:不,我和她的婚约早就取消了。夜笙歌:哦?云澈:她现在是我老婆。国际巨星一朝归来,竟是女生?
  • 紫云修仙传

    紫云修仙传

    山村小子紫云经历兄长与父亲被妖兽杀死,自己被妖蛇吞食,但幸运没有死,然后得到了一位真丹境高人鬼魂的指点,从此进入了修仙者的行列,看他如何在这复杂的修仙世界中经历起起落落,悲欢离合。历经无数生死,感悟修仙之道,最终能否成就长生大道。
  • 洛女神你的马甲又掉了

    洛女神你的马甲又掉了

    (作者警告!一定要看!本文是作者的第一篇小说,没写大纲,以至于从开头扑到结尾,最后也是个烂尾,本来是想要删掉的,但是删不掉,所以刷到这本书的读者们一定要思考再三!慎入!慎入!慎入!) 重生前,洛槿陌混的那叫一个惨,那叫一个连狗都不如好在杀出个系统,将她带回十三年前,偶尔写个小说,唱首歌,在做做声优,网游大神…等等,当然正业还是演戏呀,随便拍拍戏影后到手了……洛槿陌只能说:不是故意的哈……【心虚】当洛槿陌的小马甲控制不住往下掉时木槿花们控制不住了:女神呐……你还有多少小马甲呀!当明面上的马甲都掉了之后 神秘老公和哥哥们发现,夫人(妹妹)好像不止这些马甲。 一天国内五大组织的老大聚首时 发现哪是五个老大,明明是三个…… 可这个一人掌管三个组织的大佬好像有点眼熟……
  • 孑然归尘

    孑然归尘

    灵雨阁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弟子羽左苍,女人跟别的男人跑了,兄弟被别别人残杀,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吞下仙品丹药!脱胎换骨!逆挽狂澜!开天眼!战仙师!在灵雨阁,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什么事情都有!这只是羽左苍的故事!还有更多憾人肺腑,脍炙人口的故事。羽左苍的故事不是结束,而紧紧只是开始……
  • 逆天重生:腹黑千金嫡女

    逆天重生:腹黑千金嫡女

    一世的倾心爱恋最后只换做狼心狗肺的背叛,一碗打胎汤药竟是置她死地的致命毒药......然,命运轮转,她竟魂归丞相之女,重活一世。且看她如何教训恶毒奴才、智斗姨娘庶妹,从一个被弃之荒院人人踩在脚下的废柴大小姐逐渐变为令人敬之怕之的千金嫡女!为了入宫复仇,她步步为营,巧谋深算。然而,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自己又一次跌进了感情的深渊万丈,更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惊天秘密!且看重重疑云之下,她能否寻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 我有十大最强神兽

    我有十大最强神兽

    拥有一只上古神兽就可以毁天灭地?苏宁呵呵一笑:“不好意思,我有十只!”
  • 傅先生一直暗恋我

    傅先生一直暗恋我

    钢琴世家的江谨甯为了继续习武,被迫与傅泊忱同住屋檐下。“我钢琴弹得好可以治好你的失眠。”“我自小习武可以给你安全感。”“我会彩虹屁,我会哄你开心,所以,收留我吧!”明知道对方浑身是刺,炽热的心却忍不住靠近。毕业晚会那天,他冷漠地说他从未动过心,她落荒而逃。七年后,她是著名钢琴家,他是商界霸主,本以为不再有任何交集。直到某天,男人将女人堵在墙角“老婆,好久不见。”